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林崇安:《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5 入出息念的十六胜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林崇安:《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5 入出息念的十六胜行

 

  ◎观呼吸的禅法包含完整的止观。

  ◎修十六胜行也就是修习四念住。

  【十六胜行】

  云何名为:十六胜行?

  (1-2)谓于念入息,我今能学念于入息;于念出息,我今能学念于出息:「若长」、「若短」。

  (3)于觉了遍身入息,我今能学觉了遍身入息;于觉了遍身出息,我今能学觉了遍身出息。

  (4)于息除身行入息,我今能学息除身行入息;于息除身行出息,我今能学息除身行出息。

  (5)于觉了喜入息,我今能学觉了喜入息;于觉了喜出息,我今能学觉了喜出息。

  (6)于觉了乐入息,我今能学觉了乐入息;于觉了乐出息,我今能学觉了乐出息。

  (7)于觉了心行入息,我今能学觉了心行入息;于觉了心行出息,我今能学觉了心行出息。

  (8)于息除心行入息,我今能学息除心行入息;于息除心行出息,我今能学息除心行出息。

  (9)于觉了心入息,我今能学觉了心入息;于觉了心出息,我今能学觉了心出息。

  (10)于喜悦心入息,我今能学喜悦心入息;于喜悦心出息,我今能学喜悦心出息。

  (11)于制持心入息,我今能学制持心入息;于制持心出息,我今能学制持心出息。

  (12)于解脱心入息,我今能学解脱心入息;于解脱心出息,我今能学解脱心出息。

  (13)于无常随观入息,我今能学无常随观入息;于无常随观出息,我今能学无常随观出息。

  (14)于断随观入息,我今能学断随观入息;于断随观出息,我今能学断随观出息。

  (15)于离欲随观入息,我今能学离欲随观入息;于离欲随观出息,我今能学离欲随观出息。

  (16)于灭随观入息,我今能学灭随观入息;于灭随观出息,我今能学灭随观出息。

  【十六胜行差别】

  (1)念长:于入息、出息作意

  〔作学:〕若缘入息、出息境时,便作念言:「我今能学念长入息、念长出息。」

  (2)念短:于中间入息、中间出息作意

  〔作学:〕若缘中间入息、中间出息境时,便作念言:「我今能学念短入息、念短出息。」

  (3)觉了遍身〔缘微细孔穴〕

  〔作学:〕若缘身中微细孔穴,入息出息周遍随入诸毛孔中,缘此为境,起胜解时,便作念言:「我于觉了遍身入息出息,我今能学觉了遍身入息出息。」

  (4)息除身行〔空无位、远离位为境〕

  若于是时,或入息中间,入息已灭,出息中间,出息未生,缘入息出息空无位、入息出息远离位为境;或出息中间,出息已灭,入息中间,入息未生,缘出息入息空无位、出息入息远离位为境。

  〔作学:〕即于此时便作念言:「于息除身行入息,我今能学息除身行入息;于息除身行出息,我今能学息除身行出息。」

  (5)觉了喜〔得初或二静虑〕

  〔作学:〕又于如是阿那波那念勤修行者,若得初静虑或得第二静虑时,便作念言:「于觉了喜入息出息,我今能学觉了喜入息出息。」

  (6)觉了乐〔得第三静虑〕

  〔作学:〕若得离喜第三静虑时,便作念言:「于觉了乐入息出息,我今能学觉了乐入息出息。」

  〔简边际:〕第三静虑已上,于阿那波那念,无有更修加行道理,是故乃至第三静虑,宣说息念加行所摄。

  (7)觉了心行〔除遣愚痴想、思〕

  又即如是觉了喜者、觉了乐者,或有暂时生起忘念:

  或谓有我、我所;或发我慢;或谓我当有、或谓我当无;或谓我当有色、或谓我当无色;或谓我当有想、或谓我当无想;或谓我当非有想非无想。

  生起如是愚痴想、思俱行,种种动慢、戏论、造作、贪爱纔生起已,便能速疾以慧通达,不深染着,方便断灭、除遣、变吐。

  〔作学:〕由是加行,便作念言:「于觉了心行入息出息,我今能学觉了心行入息出息。」

  (8)息除心行

  「于息除心行入息出息,我今能学息除心行入息出息。」

  (9)觉了心〔已得未至依定〕

  又若得根本第一、第二、第三静虑,彼定已得初静虑近分未至依定,依此观察所生起心。

  〔作学:〕谓如实知、如实觉了:或有贪心、或离贪心。或有瞋心、或离瞋心。或有痴心、或离痴心。略心、散心。下心、举心。有掉动心、无掉动心。有寂静心、无寂静心。有等引心、无等引心。善修习心、不善修习心。善解脱心、不善解脱心。于如是心皆如实知如实觉了,是故念言:「于觉了心入息出息,我今能学觉了心入息出息。」

  (10)喜悦心〔离惛沉、睡眠盖〕

  彼若有时,见为惛沉、睡眠盖覆障其心,由极于内住寂止故,尔时于外随缘一种净妙境界,示现、教导、赞励、庆喜,策发其心。

  〔作学:〕是故念言:「于喜悦心入息出息,我今能学喜悦心入息出息。」

  (11)制持心〔离掉举、恶作盖〕

  彼若有时,见为掉举、恶作盖覆障其心,由极于外住嚣举故,尔时于内安住寂静,制持其心。

  〔作学:〕是故念言:「于制持心入息出息,我今能学制持心入息出息。」

  (12)解脱心〔远离诸盖〕

  若时于心善修、善习、善多修习为因缘故,令现行盖皆得远离,于诸盖中,心得清净。

  〔作学:〕是故念言:「于解脱心入息出息,我今能学解脱心入息出息。」

  (13)无常随观〔断余随眠〕

  彼于诸盖障,修道者心已解脱,余有随眠,复应当断。

  〔作学:〕为断彼故,起道现前,谓于诸行无常法性,极善精恳,如理观察,是故念言:「于无常随观入息出息,我今能学无常随观入息出息。」

  又彼先时,或依下三静虑、或依未至依定,已于奢摩他,修瑜伽行;

  今依无常随观,复于毗钵舍那,修瑜伽行。

  (14-16)断随观、离欲随观、灭随观〔从随眠解脱〕

  如是以奢摩他、毗钵舍那,熏修心已,于诸界中,从彼随眠而求解脱。

  云何诸界?所谓三界:一者断界;二者离欲界;三者灭界。

  〔作学:〕思惟如是三界,寂静、安隐、无患,修奢摩他、毗钵舍那。

  彼由修、习、多修习故,从余修道所断烦恼,心得解脱,是故念言:「于断随观、离欲随观、灭随观入息出息,我今能学断随观、离欲随观、灭随观入息出息。」

  〔成无学阿罗汉:〕如是彼于见、修所断一切烦恼,皆永断故,成阿罗汉,诸漏永尽,此后更无所应作事,于所决择已得究竟。

------------------------------------------------------------------------------------------------------------

更多林崇安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林崇安:无我和空性 第一讲 破神我、离蕴我

林崇安:无我和空性 第二讲 破即蕴我

林崇安:无我和空性 第三讲 破实质有的我

林崇安:无我和空性 第四讲 破真实有和自性有

林崇安:无我和空性 第五讲 中观宗应成派的无我和空性

 

后五篇文章

林崇安:《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4 七种作意和

林崇安:《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3 止观的四种

林崇安:《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2 四种毗钵舍

林崇安:《瑜伽师地论·声闻地》止观要义 1 修止的九种

林崇安:《入中论》破「即蕴我」的探究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