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傅味琴: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0~19) |
 
傅味琴: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0~19)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0) ───────────────────── 傅味琴 讲于1998.10.30 放下自己的执着,提高众生的觉悟, 这就是在修供养 提要: ■ 培福要培修行上的福 ■ 最殊胜的供养是供养我们自身的身口意 ■ 众生以我为中心,充满烦恼习气,这样修行就困难了 ■ 对治烦恼要在烦恼起来的时候,摩擦少进步也慢 ■ 能在度众生中断烦恼,功德圆满,就能成佛 ■ 放下自己的执着,提高众生的觉悟,这就是在修供养 培福要培修行上的福 昨天讲到供养。供养就是培福,不光是要培生活上的福,更要培修行的福。培福很重要,以财物供养三宝,支持僧团的修行和弘法利生事业,我们就有福气。假如供养三宝的是饮食衣服,我们生活的福气就会增上,假如供养三宝的是修行弘法的资粮,咱们修行的福气就会提高。 最殊胜的供养是供养我们自身的身口意 财物供养都是供养我所,也就是供养我所有的物质财富。最最殊胜的供养,是我们自身的身口意。 我们每个人的行动,都是通过身口意,身子的行动,口里的说话,心里所思考的,我们都要依照佛讲的法去做。如果你有一个确实是依戒依法修行的师父,完全是戒律清净、智慧很大、正知正见,你就应该身口意供养他。身口意一供养,修行就快,因为样样要听师父的,也就没有你自己的主意了。 众生以我为中心,充满烦恼习气, 这样修行就困难了 身,你听师父的话,在佛教事业上参加劳动,做出供献。口呢?你能学会念经、讲法,一开口不是利益自己,就是利益众生。意呢?你心里都是从正法上去想,跟师父所想的一模一样,这样就没有我执法执了。有“我”,就修不好。众生所谓的“我”,样样以我为正确,以我为中心,充满了烦恼习气。如果样样为这个充满烦恼习气的“我”打主意,你要想断掉烦恼是很困难的。 对治烦恼要在烦恼起来的时候, 摩擦少进步也慢 有的人总是动脑筋找个小庙,自己一个人住,不跟人发生摩擦,自己修自己的,就不容易起烦恼。可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个人修行要想断掉烦恼也很慢,因为你烦恼没有出来。要断烦恼,只有在烦恼冒出来的时候才好断。好比看病,你没病时,看什么病?等你病出来了,马上去治,就快了。同样,如想治好烦恼病,也只有在发病的时候,才能对症下药。也就是在烦恼的时候,你才能够认识烦恼,消灭烦恼。 消灭烦恼谈何容易啊,好比医生治病要懂得医道,如何开处方,如何配方,什么药治什么病,这些全要懂。佛弟子要治好烦恼病,那就势必要学好佛法,学佛法就等于懂得医道,而真正治病的时候,就在你烦恼起来的时候。一个人住小庙不容易起烦恼,可是治烦恼病的机会也很少,所以走这条路线断烦恼就慢。 能在度众生中断烦恼,功德圆满,就能成佛 要烦恼断得快,还得要投入到大众里去,虽然容易起摩擦,可你将来的成就也大。发小乘心,为自己了脱生死,将来的果是小乘果,因为他在断烦恼的过程中,摩擦也不大。修菩萨法就两样了,很辛苦,经常要与人磨擦,经常在摩擦中起烦恼,如果你修得好,那就快了,将来的果子也大。所以不广度众生,只能成就阿罗汉;能广度众生,能行菩萨道,功德圆满就能成佛。 放下自己的执着, 提高众生的觉悟,这就是在修供养 我们该怎么修身口意供养,你在学法过程中全听师的,没有你的主意,你学起来就快。你在度众生的工作中,把你所有的时光全用来为众生谋利益,唯独没有自己。为了使众生离开烦恼的苦海,你不怕辛苦地弘法,使他们觉悟提高,帮助他们从烦恼中跳出来,从广义上来说这就是供养,用现在话就叫有献身的精神。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1) ───────────────────── 傅味琴 讲于1998.10.30 带着世俗心发心, 发不出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 提要: ■ 带着世俗心发心,发不出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 ■ 如果不把“我”空掉,就很难跟大众融合在一起 ■ 人都希望别人依顺我,却不习惯去依顺别人 ■ 自我中心的人,本人也苦恼,他所希望的总有扑空 ■ 修无我,小乘修空,大乘修一切为众生,要修好空,才能一切为众生 ■ 要彻底阻止身口意恶行,就要把“我”去掉 带着世俗心发心, 发不出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 有自己就不行了,在佛门里有自己的想法,带着世俗心发心,发来发去,没有出离心、菩提心,即使有也不彻底,因为世俗心跟出离心、菩提心有抵触。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要完全离开世俗心。在佛门里修行、度众生或者办事业,要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完全是献身的精神,不争名夺利,也不打自己的小算盘,一心要把工作做好,从来不想在这里边得什么好处,要那样才对。 如果不把“我”空掉, 就很难跟大众融合在一起 所谓的清净心供养就是没有世俗心,没有一个“我”。我们学大乘法门的人如果不把自己空掉,就很难跟大众融和在一起,如果你能跟群众融和在一起,你本身已经悟到一切法体性皆空。可以做个试验,如果这一粒东西非常坚固,你把它放在水里,它会跟整个的水融在一起吗?仍然是它自己的一粒东西。如果它不坚固,比如是块方糖,丢到水里去,马上融化掉。一滴水投入到大海里去,会跟整个大海融在一起,一块石子投到大海里,不知道经过多少年它才融化,而且也不见得会像水那样彻底,它慢慢变成一粒一粒的小泥沙,不过大变小了,还是一粒一粒的。所以带着一个“我”想修行,想度众生,很难跟群众打成一片。同学跟同学之间的摩擦,全是“我”的摩擦,依顺“我”的样样好,要我依顺你,还得我愿意,如果我不依顺你,非要你依顺我,那个时候就摩擦了。 人都希望别人依顺我,却不习惯去依顺别人 放不下“我”,连讲话也经常起摩擦,很多年前我在上海里弄里听到一男一女在口角,女的冒火:“你怎么老是跟我没有共同语言?”意思就是要样样依顺她,才叫有共同语言。众生都有个习气,只希望别人依顺我,没有一个习气去依顺别人。 自我中心的人,本人也苦恼, 他所希望的总有扑空 讲到平等也是如此。众生都有平等心,可都是要你跟我平等,我喜欢红的,你也要喜欢红的,红的跟红的平等,大家一样。假如你喜欢蓝的呢?“难道红的难看?”就不平等了。众生没有一种习惯,自己去跟别人平等,都是以我为中心,最好朝着“我”转。这个人本人也很苦恼,因为不可能所有的人都对他百依百顺,他所希望的总有扑空。扑空倒也罢了,还惹起烦恼来。常听人说,“你不肯照我的就算了,罗嗦什么呀。”起烦恼了,这就是没有供养心。 修无我,小乘修空,大乘修一切为众生, 要修好空,才能一切为众生 如果你依止了一位善知识,你就要遵守依止法,把身口意作供养;如果是度众生,你就得跟众生打成一片,以众生为父母,度他就是报他恩啊。从小乘来说,无我就是把一切观空;从大乘来说,无我就是你投入到众生里去,一切为了众生,唯独没有自己。自己得到快乐,布施给众生;看见众生痛苦了,最好你的苦让我来受,那样一想,烦恼就消除了。佛教讲无我,真正含义就是这样。要修好空,才能一切为众生,所以能够身口意供养的人,烦恼消除最快,修行最快。 要彻底阻止身口意恶行,就要把“我”去掉 一切坏事全从身口意来,手打人,口骂人,心起瞋恨心,这都是身口意的表现,根子还在一个“我”,身口意只是一个工具。我们能够阻止身口意的恶行,这很好,但是并不彻底,要真正彻底,就要把“我”去掉。从前政治学习的时候,我最难忘的一句话就是焦裕禄“满胸怀装的全兰考人民,唯独没有自己”,这种精神就是菩萨精神。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2) ───────────────────── 傅味琴 讲于1998.10.30 行要清净、心要清净、语言也要清净, 这才叫修身口意供养 提要: ■ 行要清净,心要清净,语言也要清净,这才叫修身口意供养 ■ 要爱护女同学,不可看低女同学,好比兄妹关系,也得有个平等心 ■ 夫妻之间,一束鲜花一只蛋糕,远远比不上一颗心 ■ 保持距离就是美,不要把别人抓得太紧了,要尊重别人 ■ 要度众生,就要做到尽自己的一切被众生利用 行要清净,心要清净, 语言也要清净,这才叫修身口意供养 某些信佛的,信得有点偏了,叫他学法修行、断烦恼、度众生,他样样要等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做,“你们说的好是好,在娑婆世界,我做不到。”还要为“我”去贪瞋痴。你不想一想能凭你的贪瞋痴去极乐世界吗?牛奶跟水是能融合的,煤跟水就融合不起来。一个满身肮脏的人能进高级宾馆吗?佛土人人都能去,可是也得讲条件,也得有规则啊。身口意供养就是叫你修清净,非但行动要清净,心也要清净,语言也要清净,应该让别人轻松,自己吃点苦,不要拈轻怕重。 要爱护女同学,不可看低女同学, 好比兄妹关系,也得有个平等心 我前两天跟你们讲过,男女同学在一起好比是兄妹关系,男同学体力大,应该多劳动一点,保护女同学,爱护女同学。可是你不能因此贬低女同学,那就错了。你不要做偏了,“既然女同学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干脆样样不给她干。”这种作法有的女同学可能会欢迎,因为可以舒舒服服享受一点,有的女同学就不欢迎。她尊重你,她也希望你尊重她,你不要把她看得太低了,她也不愿意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别人的辛苦上,她也愿意尽我所有作供献,能干多少就快快活活地干多少。即使我们有某种差异,可是不能失去平等的原则,人类要发扬同情心,要发扬各种各样的美德,可不能因此把自己看得高,把别人看得低。 夫妻之间,一束鲜花一只蛋糕, 远远比不上一颗心 比如说夫妻之间的感情往往从小动作来。丈夫回来了,妻子哪怕叫他休息一会儿,给他泡杯茶,丈夫高兴啊。丈夫帮妻子做一点小事情,妻子也高兴。我是不大主张外国人这一套,到了生日,送一束鲜花,买一只蛋糕,这仅仅是一个表达。假如做妻子的一心为丈夫,做丈夫的全心为妻子,这一对夫妻就美满了。如果偏了呢,丈夫因为妻子温柔,把她看得软绵绵的,是自己怀抱中一只小狗,那就不对了。 保持距离就是美, 不要把别人抓得太紧了,要尊重别人 人与人之间最好保持一点距离,度众生要数家里的人最难度,因为没有距离。在众生这个水平,没有距离就没有恭敬心,一切都随随便便,太随便了也就没有人间的美好。比如一幅油画远看非常美,你走近去看,东一堆油墨,西一堆油墨,啥个东西啊?夫妻之间要相敬如宾。太随便的夫妻,经常吵吵闹闹,所以古人说:床上夫妻,床下君子。男女谈朋友时,头一次见面,不大好意思,走起路来,一会儿分开,一会儿又靠拢,分又不是分得很开,靠又不是靠得很拢,如果拍成电影多美啊。到后来就不美了,靠得太紧了,紧紧地抱着腰走,一点风度都没有,再后来又升高了,抱头颈了,这美吗?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保持一点距离,什么叫距离?要尊重他的个性,尊重他的爱好,不要把人家抓得太紧了,要求别人样样依顺你,那样要求也太高了。稍微有点距离,客观一点不好吗? 要度众生,就要做到尽自己的一切被众生利用 要做好工作,你首先要了解对方的个性脾气和爱好。你们在别人身上下的功夫太少了,所以不容易合得来。跟众生一闹矛盾,你有你的一套,他有他的一套,你度不了众生。一个人要度众生,必须要做到尽自己的一切被众生利用。让众生利用你,你就度得了众生。有人不肯让众生利用,还想不通,经常说气话,“他是利用我呀。”你气什么呀?被人利用,好事情啊,如果你不被利用,你功德怎么产生?他利用你越多,你功德越大。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3) ───────────────────── 傅味琴 讲于1998.10.30 供养一个发菩提心的众生, 其功德比供养佛还要大 提要: ■ 菩萨视众生犹如独生子,所以众生都喜欢菩萨 ■ 一个人没有利用价值,像躺着的重病人,谁聘你去上班 ■ 利用人而不愿给人利用的就是凡夫 ■ 供养众生就是供养如来,因为如来没有分别心 ■ 供养一个发菩提心的众生,其功德比供养十方佛还要大 ■ 被人说闲话未必是你错 菩萨视众生犹如独生子,所以众生都喜欢菩萨 孩子为什么难以忘记母亲?说起来是天性,可是后天的感情,也不能否定。母亲甘心情愿被孩子利用,孩子可没有付出什么。孩子一饿,母亲马上给孩子喂奶,孩子是利用母爱长大的,所以孩子对母亲难忘啊。菩萨视一切众生犹如独子,对一切众生像独生子那样宝贝,所以众生都喜欢菩萨。我们都是利用别人长大的,在学校里利用老师学习技能,再到社会上利用这个技能去赚钱养活自己。 一个人没有利用价值, 像躺着的重病人,谁聘你去上班 什么叫“帮帮忙”?就是你给我利用利用。一个人能够给别人利用,光荣啊,因为你有利用价值,你有能力,你有技术,你能做供献。如果一个人没有利用价值,躺在床上的重病人,有谁聘去上班?所以当别人利用你的时候,不要生气,这是你培植功德的好机会。 利用人而不愿给人利用的就是凡夫 眼前你们还不是在利用我的生命时光,利用我的能力,利用我学到的法。这些法都是不容易得来的呢,哪有像你们现在这样幸福。你所得到的都是利用人得到的,为什么你不肯给人家利用啊。愿意被人利用的就是菩萨,利用人而不愿意被人利用的就是凡夫。 供养众生就是供养如来,因为如来没有分别心 布施供养也是一回事情,不要眼睛老是盯着佛,佛经上有句话:令众生欢喜就是令如来欢喜,供养众生就是供养如来,因为如来跟众生是一体的。我们凡夫有分别心,如来可没有分别心。如来不以众生的形态不同,而起分别。如来是以众生的佛性圆满,有一个共同体的概念,所以如来说,供养众生就是供养如来。 佛经上说,如果你供养一个世间上的好人,这个功德比不上供养一个受五戒的居士;你供养一个五戒居士,这功德比不上供养一个沙弥;供养沙弥比不上供养比丘;供养比丘比不上供养菩萨;供养菩萨的功德,比不上供养佛。人们到此就停住了,后面还有一句:你供养佛,比不上供养一切众生,他就不说了。 供养一个发菩提心的众生, 其功德比供养十方佛还要大 宗教以神为最高,如果信佛的人以佛为最高,佛教就成了宗教。佛说:众生最高。否则佛为什么要我们发菩提心度众生啊?佛经上说:你在佛面前供养一盏灯,功德大,供养一百盏灯,一千盏灯,当然功德更大,供养无数灯,那么功德也无数。如果你在十方如来,每尊佛面前,供养无数的灯,这个功德大不大?佛说,这个功德还比不上你在一个发菩提心的众生面前供养一盏灯。 被人说闲话未必是你错 有的居士有时会说我闲话,比如说我赤脚进佛堂,穿了短袖子进佛堂,好像对佛不恭敬。因为他们都是穿长袖子的海青,像舞台上演戏那样。其实释迦佛的衣服连袖子都没有的,(众笑)释迦佛也不穿鞋的,你应该说我学释迦佛学得更像。所以,如果你修供养,被别人说闲话,未必是你错。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4) ───────────────────── 傅味琴 讲于1998.10.30 把凡夫身口意供养三宝,来换取三宝 清净的身口意是个好办法 提要: ■ 能为未来佛作供献,就会不执着一个“我” ■ 众生的烦恼习气又臭又脏,好比有人要保留大便舍不得拉掉 ■ 把凡夫身口意供养三宝,来换取三宝清净的身口意是个好办法 ■ 发心大,才能供养大,要学普贤菩萨的大行 ■ 要尽我所有作供献,才算是真正大供养 ■ 为自己保留钱,很危险,要退菩提心的 能为未来佛作供献,就会不执着一个“我” 有人心只在一尊佛上,我的心都在你们身上,我整天为你们讲法就是为你们作供献,因为你们都是未来佛。《金刚经》里说一着相就是凡夫,要见相非相方才能见如来。说来说去告诉大家,你一有保留就是执着,执着一个有相,保留一个我,就有我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全出来了。 众生的烦恼习气又臭又脏, 好比有人要保留大便舍不得拉掉 昨天讲到众生习气重,脾气不好,又臭又脏,还舍不得供养,“虽然坏,也是我的啦。” 有的人连自身最臭的大便还要保留呢!从前一个学生求我去给他一个邻居病人看病,我不想去,他说:“病人这么样想念你,见见面也是个安慰。”我说看病没把握,见见面可以。到了一看,病人躺在床上,肚子很大,据说是水肿。他的老婆向我反映,他晚上常看见过去死亡的长辈。为了安慰病人,我装模作样在他腹部按了几下,再问“你今天大便吗?”他老婆说,“他五天没大便了,他以前常常这样的。”我说“我先给他通通大便吧。”我在他肚子上稍微按摩几下。第二天再去,说,“昨天大便了二次。”全家高兴,第三天大便又是两次,很多啊。第四天他老婆就有点不高兴,“傅医生,我看差不多了。(众笑)别让他再拉大便了,否则全拉光了。”(众笑)大便还要保留,你说这个人聪明不聪明? 把凡夫身口意供养三宝, 来换取三宝清净的身口意是个好办法 自己的坏脾气、坏习惯,就像发臭的大便赶快丢掉。有人说,“我没有办法丢掉呀。”有个好办法,你把坏脾气、坏习惯、烦恼供养师,师照收不误。以后你再发脾气,师就说话了:“你脾气已经供养我了,你还要要回去啊?”嗡啊吽的意思就是把自己凡夫的身口意供养三宝,来换取三宝清净的身口意,这又是更深一步的意义。 发心大,才能供养大,要学普贤菩萨的大行 “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这是香花供养。普贤菩萨为什么称大行?他佛教事业办得很大,他供养佛是以满虚空的,像海那样多的香花来供养十方佛。峨嵋山常能见到一层一层满虚空的白云,人们说那就是普贤供海云。 一个人能够大行,起源还是发心大。气量大的人能办大事情,老话说“量大福大”,明中去,暗中来嘛。气量小的人怎么也富不起来。对穷人要救济,对穷人气量大,穷人就能离开苦。对普通人都气量大,当然对他所尊敬的人更气量大。对尊敬的人气量大,人人都愿意做受人尊敬的人,所以在供养上,首先要心大,才能够供养大。 要尽我所有作供献,才算是真正大供养 我年轻时听说,有一个有海外关系的人,在师兄弟之间发心供养,他拿出一卷外国的卷子面,每个人三根,叫人家怎么吃?(众笑)这就是心量太小,只肯供养一个尾巴。也有人虽然供养的数字很大,其实这点钱对他们来说,真好比牛身上拔一根毛,这还比不上一个穷困的老太太,供养虽小但是尽力作供献了。供养不在数字多少,尽我所有作供献,那才算真正大供养。 为自己保留钱,很危险,要退菩提心的 所以我不希望你们回家,你们回家我供养谁啊?我不供养给将来挑重担的人,也不是上策。要知道把钱留给儿女的不是好爸爸。我就不把钱留给儿女,我是尽我所有作供献。为自己保留钱危险啊,要退菩提心的,革命最坚决的就是无产阶级,(众笑)这是从前的老话。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5) ───────────────────── 傅味琴 讲于1998.10.30 打破私有观念, 放下我所,众生才能平等 提要: ■ 无我心才清净,心不清净的人,老是在小我的圈子里转 ■ 打破私有观念,放下我所,众生才能平等 ■ 持戒、禅定的功德永远不会坏 ■ 戒定真香,远布十方 无我心才清净,心不清净的人, 老是在小我的圈子里转 只有没有我才能心量大。普贤菩萨骑的是白象,象力最大,表大行,白表清净。空掉我,心才清净,心清净的人才能干大事,不清净的人老是在小我的圈子里转。历史上真正为国为民的人,在人们的心里始终没有倒下去。古时候的帝王哪怕财宝无数、宫殿金碧辉煌、军队成千上万,人们不会对他们崇敬,仅仅是历史上有他们的名字。外国也是这样,林肯解放黑奴,所以他在全世界的人心中始终没有倒下去。人要崇高,心要大,才能干大事。崇高就是清净,心大就没有我,我都没有,何必保留我的私有财产。 打破私有观念,放下我所,众生才能平等 你们今天是离家,不算出家,这也很好。家的定义,如果你请位教授来讲,他会从家庭起源、家庭成员讲起,讲来讲去也没有把家的特性说出来。我一句话就讲完了,家的定义就是臭气冲天。家字上面一个宝盖头像房子,底下是豕,也就是猪。现在边区还能看到这种房子,中间是一块板,板上面睡人,板下面养猪,猪拉屎,臭气往上冲,这就是家。 有家就有私有财产。共产主义好啊,要打破私有观念,天下为公。如果你肯尽我所有作供献,天下平等就不难,修行证果证道也不难,难在人们不肯做,或者想做,有烦恼习气在拖后腿,做得不彻底,根也没有挖掉。比如有四十个人,大家尽我所有作供献,你有四百元,全拿出来,每人分十元;他有两百元也全部供养掉,每人五元;你呢?四十元,也分掉,每人一元,大家都分光。每人把得到的钱数一数,还不是一个样?一下子就平等了嘛,可谁肯啊?你只出四十元,叫我出四百元,我做傻瓜啊?(众笑) 其实修行并不难,就是人们的思想难教育,都被无始以来的私心杂念、烦恼习气遮住了,难以转变。 那一年我住在福州一个居士家里,提到我想办一个禅定学校,让我的学生都来修行,我也不离开他们,大家在一起,一时同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自修和利他的矛盾也就解决了。这个居士很热心,第二天就要陪我去看房子,我一切都没准备,他说“先去看看”。房子很好,价格也实在。过了两三天,那个居士来问“要不要啊?”我说,“我现在还不能考虑,要等以后,有人肯出这个钱才行。” 后来我跟他说,我有两个原因不买房子,一是我要办学,买了房子没钱办学了。更主要的原因,我不想有私有财产。我买了这个房子,产权就是我的,我死了给谁?给儿子,不像话;给几个学生,学生打架,我还要背上一个有私有财产的名义。我不想有私有财产,谁买,产权就是他的。我一向是叫花子思想,如果我有钱,我第一个观念:这个钱不是我的,自然也不会给儿子女儿。你们也应该明白,钱不是你的,佛经上说是五家所共。我讲这些话,主要是要我们学习普贤菩萨的心量大。 持戒、禅定的功德永远不会坏 “香花云”,照文字解说,以无穷无尽、遍满虚空的香、花,供养一切如来。你懂佛法了,就不能理解这么简单了。香表戒,花表定,以清净的戒律、甚深的禅定功德,供养十方佛,那是十方佛最欢喜的。你供养那么多花,不过是向佛菩萨表示敬意,你修几分钟的禅定,功德比造七层宝塔还要大。佛塔总有一天要倒下去的,唯有禅定的功德永远不坏。 戒定真香,远布十方 什么香飘得最远?戒香。我最近十年一直在各地讲“禅定与心理导引”,有一次在苏州连讲了三天戒,课堂飘了三天檀香。有人说是老师身上飘出来的,我不承认,说句笑话,因为我不练香功。(众笑) 修行人戒律好,能名闻十方。五台山有一个地方,刚开始建立道场时我去过,当家一看见我:“你就是上海傅老师,我高中的时候就经常得到你的帮助。”因为从前我经常寄我编的佛法讲义给她看。听说现在她这个寺院里,比丘尼好几百,戒律严格,很清净。举个小例子,那边的比丘尼上街买东西不能挑,付了钱马上就走。不是不能挑,是不能留太久时间。否则给旁人看见了:一个出家人在街上蹓跶,太不像样。市场可不是修行人留的地方!后来这里的比丘尼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来越大,这就是戒香远布的殊胜。 有时候修禅定也会檀香扑鼻。我教过内空观,观眼耳鼻舌身意空,观到鼻时,也会闻到香。有两种,一种带有芬芳,一种带草香,很舒服的。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6) ───────────────────── 傅味琴 讲于1998.10.30 只有心中的觉悟,才是真正的佛 提要: ■ 只有心中的觉悟,才是真正的佛 ■ 把说正法的人赶走的地方,正法就灭了 ■ “愿此香花云,徧满十方界”做不到可以先发愿 ■ “一一诸佛土”我全供养,娑婆世界也是佛土 ■ 释迦佛脚下的土地实是琉璃世界,因众生心不净,所以土不净 只有心中的觉悟,才是真正的佛 以清净的戒律、寂静的禅定来供养佛,这功德没法说了。偏偏现在修行人,不要戒也不要定,只要一句阿弥陀佛。难道阿弥陀佛不喜欢一个戒律清净、深入禅定的佛弟子?修行人最珍贵的是你心中的觉悟,这才是真正的佛。仅有佛号没有觉悟,也不像样。有觉悟才能跟佛相应,因为觉悟就是佛。 把说正法的人赶走的地方,正法就灭了 昨天看到《法灭尽经》上说,法要灭的时候,真正懂法讲法的人,往往会被假比丘赶出去。说得跟现在的情况一模一样,佛真是大智慧,以后的事情他全说出来了。现在我是托你们的福啦,总算还留着。佛不讲笑话,要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个问题。等到弘扬正法的人,到处被人赶出去,法就灭了。我是照佛经讲的,常听到有人说,“傅老师讲起法来,总是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对,好像唯有他对。”你说错了,不是唯有我对,是唯有佛对,我讲的都是佛的话,佛哪会错呢? “愿此香花云,遍满十方界”做不到可以先发愿 “愿此香花云”,我们凡夫修供养,做不到供养像遍虚空云彩那么多的香花,你就是把整个福鼎的香花都买来作供养,也不过把这个房子堆满,怎么办?可以发愿,但愿我也能像普贤菩萨那样,以清净的大行来供养佛。 “遍满十方界”,十方,东、南、西、北、四方加上四只角:东南、西北、西南、东北,再加上方、下方共十方。十方全有佛,十方全有众生,所以全都供养。我们也要如此发愿。 “一一诸佛土”我全供养,娑婆世界也是佛土 “一一诸佛土”,佛土很多,我全供养。释迦佛的佛土就在娑婆世界,因为娑婆世界是释迦佛成佛的地方。 佛法一分为二,你可以说释迦佛未成佛时的娑婆世界十分肮脏,十分苦,就因为娑婆世界众生脾气刚强、顽嚣、造恶多,所以释迦菩萨到娑婆世界来成佛。我个人看法,释迦佛成佛以后,这个世界就是净土了。为什么别的佛成佛的地方称净土,释迦佛成佛的世界不是净土呢?为什么要把释迦佛成佛的地方,如此贬低,如此否定? 释迦佛脚下的土地实是琉璃世界, 因众生心不净,所以土不净 每一个国王,多多少少都有点治理国家的能力。何况是释迦佛呢?释迦佛为了让大家知道,这儿就是琉璃世界。有一次讲法时显神通,脚伸下去,脚趾碰着地。大众一看,娑婆世界都变成琉璃世界。可是他的脚一提起来,仍然到处是泥土石头。泥土石头是粗相,因为众生心粗;娑婆世界肮脏,因为众生心肮脏。你把肮脏擦擦干净,还不是干净啦?问题是众生不干。 过去小朋友在冷风里,举着一面旗子宣传,“叔叔阿姨们,请您不要随地吐痰,因为痰里有细菌。”几十岁的人了,不知道痰里有细菌,还要小孩子来给你上课,笑话不笑话?看看小孩子的天真纯洁,也挺感动,当面不好意思吐痰了,转身“呸”,那地上不是被你染污了吗?本来是干净的,因为你随地吐痰,所以不干净了。本来就是佛土,因为你心不清净,行为不清净,就变了肮脏粗糙的世界。心净则土净,可见是众生的烦恼业障把净土染污了。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7) ───────────────────── 傅味琴 讲于1998.10.30 要以成佛的功德来供养佛,供养一切众生, 才能滋养众生的法身慧命 提要: ■ 留在娑婆世界是为了继承释迦佛的事业,希望愿去他方世界的人早早回来 ■ 有说娑婆世界不自在,实际上进入他方世界莲花的众生,花不开,也见不到佛 ■ 菩萨为度众生故,不出三界 ■ “无量香庄严”是指戒定慧功德香,只有修行的功德才能庄严佛土 ■ 修菩萨行要具足六波罗蜜,不修禅定,般若波罗蜜无法圆满 ■ 要以成佛的功德来供养佛、供养一切众生,才能滋养众生的法身慧命 留在娑婆世界是为了继承释迦佛的事业、 希望愿去他方世界的人早早回来 如今祖国建设需要人才,你到外国学习,回来参加祖国建设也很好,去了不回来了,祖国的人才全跑光,我看国家也不同意吧,总要劝导你们要爱国。有只歌唱得好“洋装穿在身,一颗中国心”。我到了新加坡,唯一的想法赶快回国去,结果没有到时候我就回来了。也有个客观原因,我发高烧了。我希望那些出国的人,快点发发高烧,赶紧回来吧。(众笑)我所以说这话,是要大家多多关心娑婆世界的佛教,他方世界可以不去就不去了,一定要去,快点回来哦。 我是随各人发心,你发心往生他方世界,我赞叹你;你不想往生,要留在娑婆世界转世度众生,我也说好。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在度众生,而娑婆世界却正需要你发菩提心。听说国内的主任医生,去美国能找到一个护理工作还是勉强的。祖国这样需要你,你为什么不在祖国当主任医师,宁愿到美国去当一个护士小姐? 娑婆世界众生盼你去度他,能留在娑婆世界,继承释迦佛的事业也够光荣的,好比有的教师放弃大城市的生活,甘愿到深山老林里去给孩子上课一样。所以供养十方佛,别忘了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也是十方佛土中的一个。学学普贤菩萨的样,释迦佛到娑婆世界成佛了,普贤菩萨还来帮释迦佛度众生咧。观世音菩萨也来了,文殊菩萨也来了,地藏菩萨也来了,唯有释迦佛的弟子不来,来了还要走。(众笑)学菩萨学到哪里去了? 有说娑婆世界不自在, 实际上进入他方世界莲花的众生,花不开,也见不到佛 佛讲的法全是方便,说来说去全是为度众生,实质是一样的。有说“娑婆世界不自在啊,”其实极乐世界花没开以前,也没得你的自在,你想见佛也见不到。 菩萨为度众生故,不出三界 菩萨为什么不怕生死流转的苦,因为他发了心为度众生,所以不出三界。被度的众生,觉悟了,就不苦了,这就叫代众生受苦。其实他心甘情愿,他也不苦了。好比孩子病了,妈妈忙着照顾孩子,她的心都在孩子身上,即使忘了吃饭也不觉得饿。 “无量香庄严”是指戒定慧功德香, 只有修行的功德才能庄严佛土 “无量香庄严”,以无量的香,供养十方佛土。这是指戒定慧功德香。功德香不是丢钱的“功德箱”。(众笑)钞票是最肮脏的,应该改叫“垃圾箱”。众生把垃圾供养你,你可不能去贪爱垃圾啊!只有以修行的功德才能庄严佛土。我们常说“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要看看你对祖国、对人民做了多少贡献,做了多少功德。把祖国搞得干干净净的,使祖国人人都富起来,这在世间法上也是庄严国土,也是功德呀。修行人要以修行功德来庄严佛土。念佛就有功德,可是有人唸完佛跟众生吵架,正好比服务员,看见有人来吃饭了,“欢迎,欢迎!”给他擦桌子,擦完桌子,一口痰吐在桌子上,叫人家怎能吃得下饭?只唸佛不听法,弄得心不干净,行为也不干净。只要佛,不要众生这就不好。“僧皆如来子”,我们是僧团里一分子,你不看众生面也看看如来面,你吵什么,闹什么呀?我们的学生守则里有规定,同学之间不准有对立情绪。你去吵架的那个人是谁?他也是你的同学呀。所以要以种种修行的功德庄严佛土,主要是戒定慧的功德,断智悲的功德,这才是真庄严。 修菩萨行要具足六波罗蜜, 不修禅定,般若波罗蜜无法圆满 “具足菩萨道”,菩萨六波罗蜜,全要具足,一个都不能少。有人布施、持戒、精进都肯修,最关键的禅定波罗蜜他却不要。六波罗蜜,修完禅定波罗蜜就全了,般若波罗蜜是自然出生的。最关键的禅定波罗蜜他不修,还说“用不着”,佛可没有这么说啊,跟佛说法相反的就是邪师邪说。 要以成佛的功德来供养佛、 供养一切众生,才能滋养众生的法身慧命 “成就如来香”,香表戒,持戒清净就飘香,我们要成就如来的功德,四弘誓愿的最后一愿,“佛道无上誓愿成”,到成佛才算圆满。以上所解说的这几句话,虽说是讲供养,实际上把修行全讲完了。最后以成佛的功德来供养十方如来,供养一切众生。众生靠如来的法乳,才能够滋养法身慧命。今天讲到这儿。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8) ───────────────────── 傅味琴 讲于1998.11.17 佛法虽广,但有方便, 佛弟子要修好慈悲喜舍 提要: ■ 佛法虽广,但有方便,好比小钟方便,可是一个零件也不能少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字虽少,内容都全,这就是佛的大智慧 ■ 佛弟子要修好慈悲喜舍,不能不学佛法去学儒教 ■ 佛教的人天乘,修五戒十善就是叫你先学好做人 ■ 四皈依是佛亲口所说,末法时期依止善知识尤为重要 佛法虽广,但有方便, 好比小钟方便,可是一个零件也不能少 今天继续讲《文殊略法》,上一次停了几天,因为我到莫干山去了一下。 有人说:“三藏十二部这么多,我们怎么修?”佛法有方便,无论自己修,引导众生修,有了方便就容易了。比如在课堂里挂一只大钟很庄严,可是你出门能把大钟带在身边吗?带只小钟就很方便。别看钟小,里面的零件跟大钟一模一样,少了一样,这个钟就不会走,这就是善巧方便。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字虽少, 内容都全,这就是佛的大智慧 科学是通过善巧方便发展的,修行人有了善巧方便就能巧干。佛教传到中国分成了宗派,其实每个宗派都有方便,你这个法门有方便,别的法门也有方便,所以在佛门里起分别,很罪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文字已经缩得很少了,可是内容都全的,《心经》是《金刚经》的缩本,《金刚经》又是《大般若经》的心要。六百卷《大般若经》你整天念,要念三个月,《心经》念得快一点,一分钟就念完了,三个月缩到一分钟,你说方便不方便?内容却一点没少,这就是佛的大智慧! 现在的修行人懒惰、贪简单,他们想出的方便可不是真方便,而是自搞一套,把佛法搞成片面,使众生受到损失。好比发明不出小钟,竟然把大钟一个零件拆下来,放在口袋里当小钟,有用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以它能活。少了一个器官,它就要死亡。所以只有依照佛法才能给众生以方便,虽然方便,佛法内容又不少,这才是真方便。 佛弟子要修好慈悲喜舍,不能不学佛法去学儒教 这么多佛经怎么修啊?《文殊略法》里全有讲,这就是方便。例如皈依之前,教你要修大慈大悲大喜大舍,修好慈悲喜舍才像一个佛弟子。从前有句话:“要学佛先学好做人”,也许这位善知识没讲清楚,结果后世的人理解错误,以为先学好做人就是先学儒教,学了儒教再学佛教。听起来好像佛教比儒教高,实际上是叫人家不学佛法去学儒教。 佛教的人天乘修五戒十善, 就是叫你先学好做人 佛弟子学做人也要照佛的教导去学才对呀,《文殊略法》第一段叫你发四无量心,就是叫你学佛前先做好人——做好佛要求下的好人。为什么现在佛弟子人际关系搞不好,被社会上人看不起,甚至遭到歧视、诽谤,就是没有修好慈悲喜舍。所以对“学佛前先学好做人”,真正地理解应该是你修出离乘、菩萨乘、金刚乘之前,你必须先修好怎么做人的人天乘:止恶修善、皈依、发心、五戒十善,这都是在教你怎么做好人。佛教完全提倡做好人,何必在佛门里再把儒教推出来?难道还要用儒教来弥补佛教的“漏洞”啊? 四皈依是佛亲口所说, 末法时期依止善知识尤为重要 在慈悲喜舍基础上再修好皈依。这儿讲的是四皈依。四皈依是佛亲口说的,用佛的原话唸就是“南无古 ,南无布达雅,南无达摩雅,南无桑耶”,一个对佛法有全面了解的佛弟子,就应该懂得四皈依。“南无古 ”,就是皈依师;如今佛已经涅槃了,要皈依佛,你哪儿去找佛?虽然西方净土有阿弥陀佛,东方净土有药师佛,可是阿弥陀佛、药师佛并没有到娑婆世界来给你授皈依。你的皈依师就是代表释迦佛给你授皈依。如来涅槃以后众生当然是跟最有智慧的善知识学。所以末法时期四皈依尤为重要,因为要靠善知识为你说法、引导你修行。 不过末法时期鱼龙混杂,很多“师”是自己抬出来的,所以你在拜师前,要按“择师”法的标准观察清楚。 文殊真言念诵略法(19) ───────────────────── 傅味琴 讲于1998.11.17 诸菩萨中文殊菩萨居上首, 所以佛涅槃后首先要皈依文殊菩萨 提要: ■ 要找依戒依法的贤圣僧作皈依,因为他法缘具足,智慧殊胜 ■ 诸菩萨中文殊菩萨居上首,是真正法王子,所以佛涅槃后首先要皈依文殊菩萨 ■ 文殊菩萨是诸佛之师,他来娑婆世界化现菩萨度众生,所以是一位无上大宝师 ■ 在佛门里搞出许多条条框框,执着封建意识的人能解脱吗? 要找依戒依法的贤圣僧作皈依, 因为他法缘具足,智慧殊胜 皈依了以后,如果学不到法,这个皈依也不顶事。比如一个学生办了入学手续,拿到了学生证,没有老师上课,或者老师不会教课,你这个学生证能给你什么利益?所以佛就说了四皈依,也就是说如来涅槃以后,后世众生就该找一位依戒依法的贤圣僧作皈依,因为他法缘具足智慧殊胜,这是修行人最要紧的一件事情。 诸菩萨中文殊菩萨居上首,是真正法王子, 所以佛涅槃后首先要皈依文殊菩萨 修文殊法的佛弟子,皈依的师是如来的第一位大弟子,如来在世,凡是法会他居上首,就是文殊菩萨。从广义上来讲,咱们皈依三宝了,就算佛弟子了;从修行成就上来讲,菩萨才是真正的佛弟子。每部佛经里全是文殊师利菩萨为上首,就好比僧团里的上座长老。你不跟上座学,难道去跟下座学?下座还要跟上座学呢。真正法王子就是文殊师利菩萨,所以释迦佛说在如来涅槃后要跟文殊菩萨学。好比为师的不在了,当然跟他的大弟子学了。 文殊菩萨是诸佛之师,他来娑婆世界 化现菩萨度众生,所以是一位无上大宝师 而且文殊菩萨是诸佛之师,本来就是佛。释迦佛成佛了,因为一个世界只能有一尊佛,所以文殊菩萨就化现为菩萨,来娑婆世界帮助释迦佛度众生。称他大菩萨都说得不够,实在说是一位无上菩萨,所以称为“无上师”,简称“上师”。文殊菩萨的法就叫无上法,所以称无上乘。修文殊法的人将来个个登金刚宝座,你自己不修已经可惜了,你再小看,就要背罪过了。 四皈依首先要皈依文殊菩萨,然后才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如果现在末法时期的佛弟子,连文殊菩萨都抛弃不要了,这个佛弟子还像话吗? 有的人想:菩萨是佛弟子,应该先皈依佛、法、僧。如来说过法无定法,在某种场合下,菩萨是佛的弟子,可是在某种场合下,菩萨却占首位,因为众生成佛还得受菩萨教化。好比在某种场合下,你的儿子是你的儿子,在某种场合下,你的儿子也是你爸爸,因为往世做过你爸爸,你怎能说定?一切有相如果说定,成为定相,就没有平等可言。高的总是高的,矮的永远是矮的,那是外道的观点。所以佛说:无有定法。法无定法,就是平等。你把大小、高低、长短都否定掉,没有高低,没有长短,没有方圆,什么都没有,不是平等了吗?“见相非相,即见如来”,说来说去就是叫你见相非相,法亦性空,所以说没有定法。 在佛门里搞出许多条条框框, 执着封建意识的人能解脱吗? 去掉了邪法,去掉了颠倒法,去掉了恶法,留下来的全是佛法,法法圆融就是法法相通。好比每件衣服都有不同,女式的、男式的、上衣、裤子,洗干净了都是一样,称为干净。执着封建意识的人能解脱吗?封建社会靠执相来安定一切,造成男尊女卑、种种不平等。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成了封建意识的受害者,因为他们接受的,都是那些进了佛门还不肯放弃封建意识的老头子、老太太的影响。那些不肯丢掉封建意识的人,还订出条条框框来。这些条条框框佛经里一条也找不到,戒律里我相信也不会有。因为释迦佛本身就是反封建,他推翻了印度的阶级种姓制度,提倡四姓平等,阶级就是人压迫人。只有不懂佛法,不肯往里边学的人才会抓住这些条条框框不肯放,反而把这些错见当作佛法。 [转载自-佛教菩提心网]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