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傅味琴: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20~29)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傅味琴: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20~29)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0)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以法培养徒弟,才是报佛恩

  提要:

  ·以法培养徒弟,才是报佛恩

  ·传灯是比喻正法久住,可不是游戏项目

  ·戒律是防护,有层次高低和因性别差别而不同

  ·居士八戒,是出家生活的简单模式

  ·比丘尼在青春期有特别注意的事项

  ·女众烦恼重,对治烦恼的戒律也多一些

  ·规章制度不是恶意的束缚

  ·学生怄了气,对老师的好心也会有逆反心理

  ·犯根本戒的人,不能跟他共住

  以法培养徒弟,才是报佛恩

  佛弟子最高的报恩,就是在法上报恩,如果师父只贪徒弟在钱上报恩,那可糟了。比如说:“你在我这儿十多年了,你也应该报恩啊。等我死了,你拿几万元钱给我在山上修一个坟墓。”师父哪会这么说?师父希望徒弟能把法传下去,这叫传灯,师父的智慧火焰点亮了你这盏油灯,你要用智慧的火焰去点亮下一代的油灯,这叫报恩。

  传灯是比喻正法久住,可不是游戏项目

  你们别嫌我说话啰嗦,因为现在有些事情,大家挺感兴趣,可是离开了佛法的含义,反而把佛教搞坏了。一般人都不知道传灯是怎么一回事情,只知道点亮一盏油灯,我传给你,你传给他,这叫游戏!传灯是个比喻呀!师父把法的智慧传给徒弟,徒弟接受了,又传给他的徒弟,使法不灭,是这个意思!因为火表智慧。现在海外的传灯法会搞得很热闹,其实并不是收了那么多的徒弟,准备培养他们成才,而是把灯传来传去,那只是一种象征。听说有一次传灯从海外传到国内来,又不是开运动会,拿了火炬搞接力赛跑。众生不学佛法,佛法不懂,两手空空,怎么依法去报恩?佛弟子不懂法义了,佛法就消灭了。

  戒律是防护,有层次高低和因性别差别而不同

  关于戒律,多识教授在他写的书上说:“沙弥和比丘是受戒的层次高低的差别。如沙弥要受持三十六条戒。”一般只知道,沙弥十戒,还有二十六条讲如何维持威仪的,“比丘要受持250条戒。比丘尼由于性别的关系,防护自身的戒条更多,要求更严。”

  居士八戒,是出家生活的简单模式

  佛是慈悲的,为了度各种层次的人,为了度各种生活环境的人,所以戒律也有变化。居士只有五戒,你想学一学出家人的清净,可以给你一个简单的模式,叫八戒,要求也不高,受持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圆满。

  比丘尼在青春期有特别注意的事项

  比丘尼就是女生,戒律有特别保护女生的条文,在安全方面或者卫生方面,年轻的女性在发育时期有特别要注意的事项。

  女众烦恼重,对治烦恼的戒律也多一些

  有些人说:“为什么比丘受两百五十条戒?比丘尼要受三百四十八条戒,那不是对女众压制了?”这是不懂佛法的人说的话。佛法是药,用来治烦恼病,女众病重,所以用药多一点。佛制戒是出于菩提心、慈悲心,世间上的大丈夫主义或者女权至上,这些都是世间上的不平等,怎能搬到佛法里来这么看问题。

  规章制度不是恶意的束缚

  女众部定的规章制度很多,学员守则很多,细则也很多,应该理解,这样照顾更细致,更有利于学修上轨道,不容易造成紊乱,而不能够理解成这是恶意的束缚,条条框框这么多。

  学生怄了气,对老师的好心也会有逆反心理

  有的女众怄气了就要走,在外面说闲话,或者临走的时候说,“你们老师都很好”,但是因为怄气的关系,难免加一句:“你们老师真像母亲,照顾得无微不至,连我上厕所,老师都在门口等着。”我想没这回事吧,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如果真能理解老师的慈悲爱护,这倒好了。也许你在生病,老师不放心,就在门口守着,这也是好心啊,难道是怕你翻墙跑掉?一个人起了烦恼,一开口就没好话。

  犯根本戒的人,不能跟他共住

  多识教授说:“佛教有在家出家两种弟子,出家弟子过独身生活,不结婚,在家弟子没有这条戒律,其它根本戒大致相同。”根本戒就是四根本,杀盗YIN妄。佛在人间的时候,制定了许多制度,如今在东南亚国家原始佛教那里,有的地方还保持着。犯根本戒的人,不能跟他共住,就是你不能跟他住在一个地方,也没有一个地方给他挂单。

  犯根本戒称为断头罪,好像头断掉了。虽然可以忏悔,但忏悔也很困难,严重一点的,不通忏悔。在大乘佛教里,如果你发菩提心,目的为了广度众生,戒律有开许。在声闻律中是宁舍生命也不犯戒。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1)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比丘哪可陪姑娘去旅游

  提要:

  ·出家YIN戒为首,不能有男女爱欲

  ·出家人男女互不通信

  ·出家人男女并行是“迎风炬”,摄影留念会中毒死

  ·比丘哪可陪姑娘同去旅游

  ·比丘尼不跟男老师一起拍照

  ·出家人见男女要远离,更不能主动去握手

  ·居士受八戒,男女接近如畏虎

  出家YIN戒为首,不能有男女爱欲

  在家弟子可以娶妻子,嫁丈夫,成立家庭,所以在家学佛只受五戒。居士五戒中的YIN戒,是指不邪YIN。出家人不能娶妻子,正YIN都不可以,因为出家的目的是为了了生死,爱欲心不断,生死了不脱。生死的根源就是男女的爱。

  出家以YIN戒为首。一人一张床,绝对禁止两个人睡一个被窝。所以戒律是爱护,防止你发生罪过,产生堕落。

  出家人男女互不通信

  出家比丘不跟女的通信,比丘尼不跟男的通信,除非确实为了共同搞好弘扬佛法的事业。按照丛林规矩,客堂有权检查你的信。我们这里女众部男众部从来不拆来信,还说我们管得太严。戒律就是管人的嘛,不管能修成就吗?从小庙里来的不懂丛林规矩,自由散漫,没有一个佛制的观念,这种人习气烦恼可厉害啦。

  出家人男女并行是“迎风炬”,摄影留念会中毒死

  《律海十门》的“YIN戒摄修”有说,“通书告死刑”,出家人如果男女通信,好比在宣告死刑,因为法身慧命被毒死了。“偕行迎风炬”,如果一个比丘跟一个女的并着走路,火就是你旁边这个女的,她一发声很动听,就等于风把火吹过来了,她朝你笑一笑,露出一颗白牙齿,又一把火烧过来,你非被烧死不可。“阎浮有毒树”,南赡部洲有棵很毒的树。“触树见树形”,“听名见画影”你触到了树身,乃至于听到树名,见到这棵树的画像影子,“皆中毒身死”全中毒死亡,这棵树是什么呢?对男的来说树就是女的,对女的来说树就是男的,你只要起一个爱欲的心,就完了。

  什么叫画影呢?从前没有拍照,只有画像,你只要看到女的图像就会中毒,现在叫摄影。如果一个女居士年轻美貌,当然老太婆是例外了,(众笑)寄一张照片给你,你心一动,马上中毒身死,法身慧命死掉了。如果一个比丘跟女居士单独一起拍照呢?那就好比邪教法轮的痴迷者在天安门去自焚了(众笑)。

  比丘哪可陪姑娘同去旅游

  现在有许多年轻的知识分子出了家,世俗心可重啦,竟然跟年轻的姑娘一起去旅游,嘻嘻哈哈在一起拍照,犯了戒要下地狱的。

  比丘尼不跟男老师一起拍照

  有一年我到四川成都,同去的有六七个人,有男的,也有女的,到爱道堂去见隆莲法师。请法师给我们讲开示,开示完了,请法师跟我们一起合影,隆莲法师很慈悲:“好好好。”又有女同学提出:“我们几个人跟法师合影一下。”隆莲法师也同意。后来又有同学要求:“让老师跟隆莲法师和影一张”,只见隆莲法师朝女同学说:“来来来,你也来,你也来”,那么又是四五个人一张合影。后来同学又说了:“同学不要过来,让老师跟隆莲法师合影一张。”那时隆莲法师不客气了,说:“我不跟老师合影。”我才想到,这是戒律关系。幸亏隆莲法师这么一说,我才明白,否则我这个罪过就大了。

  出家人见男女要远离,更不能主动去握手

  男居士看见比丘尼要远离,女居士看见比丘也要远离,连衣服也不要碰到。如果你碰上了,这件衣服就不清净。

  有一年我在成都昭觉寺,因为要算一点财务帐,就进了比丘的寮房,正好有几位出家同学在谈话,一个说:“如果有个女的抓住你的手死不肯放,你怎么办?”这个出家人回答很干脆:“拿把刀把自己这只手砍掉,因为不干净。”佛在人间的时代,听说出家人都有把小刀子藏在衣缝里,干什么?如果比丘被女的纠缠不清,或者比丘尼被男的纠缠不清,很危险,要破戒体了,这时就把这把小刀子取出来刺自己。所以居士不听法,不懂法,去拉出家人的手,背了多少罪过哦!有的人出家了,看见女的,竟然主动去握握手,这样也太随便了。

  居士受八戒,男女接近如畏虎

  有人说:“佛法讲信因果,造了这些恶怎么不害怕?”只能说:“他已经不信了。”他留在佛门里只是为名为利为享受,自由散漫败坏佛教。

  居士受了八戒,男女就不能接触,连自己的妻子,这一天也要保持距离。我年轻时候早上去师父那里受八戒,受完八戒去上班,五二年的上海还有有轨电车,就是司机站着把住方向盘,脚底下踩着铃:当当当,门是铁栅门,铁栅门上横穿一根铁链条。那天我受了八戒特别小心,免得碰上女的,我想躲在司机那一面的角落里最安全。上班挤车的人越来越多了,看到一个男的来了,我高兴了,你在我前面保护我。看见一个女的上车,我心怦怦跳,她越来越靠近,加上我面前这个男的呢,看见女的挤过来他就让开了,这个女的就站到我面前啦,我紧张了,我只能把身子倒向铁链斜到车子外面去了,这个女的眼睛朝我瞪瞪(众笑):从来也没看见你这样神经病。今天下课。

  (2001.6.8 第五讲完)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2)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求高求快没步骤,把自己架空了

  提要:

  ·出家先断YIN欲,不起YIN欲心

  ·第一步要从环境入手

  ·求高求快没步骤,把自己架空了

  ·心不清净,把戒开放太危险

  ·人在黑暗中,容易心起邪念

  ·自尊,不能作骄傲来陶醉

  “佛教弟子有出家在家两种弟子,出家弟子过独身生活,不结婚。在家弟子没有这条戒律,其它根本戒大致相同。沙弥、比丘若犯YIN戒,若不忏悔,重新受戒,就没有资格穿僧衣,充当僧人,也没有继续住庙的资格。”(多识)

  出家先断YIN欲,不起YIN欲心

  出家人首先要断的就是YIN欲,YIN欲心不断,YIN戒就不容易守住。许多犯戒的起因,主要是男女心压不住。从前佛在世的时候有个比丘,因为YIN心没有断,非常痛恨自己,结果把自己的男根割断了。佛知道了,就对他说:“你这样做是没用的,应该断自己的YIN心。”

  第一步要从环境入手

  出家众首先要远离原来的环境,远离是个好办法。出家菩萨投入到众生里度众生,首先自己要打好基础,因为出家众要求高。在家菩萨在世俗上广度众生,还好一点,因为他家里有妻子,有丈夫,正当夫妻是佛允许的。出家众考验比较重,就不适宜在世间上经常男男女女混在一起,那样容易引起男女心。YIN心起来了,就要起烦恼了。所以第一步,要从对世俗环境的远离入手。

  求高求快没步骤,把自己架空了

  佛教传到中国来,在弘法度众生方面,缺乏一个步骤,这是不科学的,要有步骤有系统,才是科学态度。拿学校来说,一年级,两年级,三年级都有步骤。一年级就上一年级课程,决不安排五年级的课,宗喀巴大师法流,也是对一年级的学生,不讲两年级的课,一定要按步骤学上去,这就是科学态度,所以学宗大师法流的人成就的很多。而这样一个科学态度,对汉传佛教来说已有点不习惯了,因为佛教在汉地一向是没有步骤的,你叫他一步一步走上去啊,他不耐烦,他喜欢高,喜欢快,结果把自己架空了。

  心不清净,把戒开放太危险

  在汉地,是你遇到什么缘就学什么法,有的时候有程度很高的法语,一传开去,不管谁都能听得到。举个例子来说,从前我听到一句话:“只要心清净,和尚尼姑合板凳。”话是不错啊,可是人们只抓后面一句,认为和尚尼姑合板凳有什么关系呢?他不抓前面一句,要“心清净”啊,先要测量自己的心,你有到这个水平吗?男女坐在一起的时候你起心动念,有没有打男女的妄想啊?

  人在黑暗中,容易心起邪念

  一个人在阳光底下,跟在黑暗的地方心态两样的,在阳光底下一个人的心态容易光明正大,这是受光明的影响。在黑暗地方容易心起邪念,如果叫你在黑暗的通道里走一走,你心里起的念头,贪瞋痴都有。人的贪瞋痴,以贪为首。

  自尊,不能作骄傲来陶醉

  要整顿我们的佛教,必须要有步骤有系统的学,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我年轻时听经,不论是佛教青年会也好,居士林也好,讲的法都没次第的,请来一位善知识,他喜欢讲什么就讲什么。所以什么也不懂的人只能讲什么就听什么。例如禅宗,最容易使人心态舒服,因为第一禅宗有活泼性,灵活度很高;第二禅宗有开放性;第三禅宗讲究自尊心,这没错的,可是众生把自尊作为傲慢,沉浸于自我陶醉的享受里,那就错了。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3)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不要排斥禅宗,但劈佛斩猫可学不得

  提要:

  ·学高了,起优越感不好

  ·我不修禅宗,但也懂禅宗法义

  ·禅宗是一心禅,摄上根上智

  ·根可转,不要排斥禅宗

  ·某些话听到了,实际做时可不能好高骛远

  ·你劈佛,就会下地狱

  ·斩猫斩狗学不得

  ·“一丝不挂”只能悟,不能学

  学高了,起优越感不好

  我刚进佛门,在上海佛教青年会头一次听胡老居士讲禅宗,听得真高兴啊,感到精神百倍。等他讲完了,我问他要住址,想登门拜访跟他学。禅宗很吸引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充满着自我陶醉、优越感,一学了禅宗优哉优哉自我得意啊。我这个话不是说禅宗不好,是说有优越感的这个人不好。

  我不修禅宗,但也懂禅宗法义

  我也喜欢禅宗,我讲话里边经常有禅宗的话,即使不是禅宗的原话,也有禅宗的法义。我在新加坡的时候,有几个居士请我吃饭,他们在餐桌上就直截了当地要我对修禅宗讲点开示,我一讲,他们听得很高兴。

  其实我不学禅宗,但是我也懂。你们奇怪了,不学怎么会懂呢?你只要懂能海上师的法流,懂了以后路路通,因为在这个法流里就有禅学。

  禅宗是一心禅,摄上根上智

  一心禅跟次第禅,应该是先学次第禅,后学一心禅。经书里说,一心禅摄上根上智的人,人比较高级,所以方法也是高级的,不立语言文字,祖师开示也仅仅讲了些生活上禅的境界,看你自己悟不悟。

  根可转,不要排斥禅宗

  即使我们不是上根上器,也不要排斥禅宗,不要说禅宗在末法时期不合适,不要为了扩张自己的宗派就去诽谤、打击、污蔑别的宗派,那就是谤法了。我的观点,即使你现在不是上根上器,可以转成上根上器呀,佛法就是一个“转”字嘛,哪有不变的道理?怎么转?先学次第禅,基础打好了,再学一心禅,禅跟禅是相通的,不过是人的根机跟层次问题。

  某些话听到了,实际做时可不能好高骛远

  中国佛教过去流传的某些话,咱们有耳朵总会听,人写的佛教的书,有眼睛总会看,但不要好高骛远,还是稳当一点的好。心想一下跳到三楼,跳不上去,结果摔下来,跌断了骨头,跷了脚比走得慢还要慢,而且也不庄严。

  你劈佛,就会下地狱

  有好多话,咱们听到了,可是不能学。有位善知识,他对于过去禅师有的话很反感。例如过去有位禅师,把佛像拿来劈掉当柴烧,他的用意是告诉人们,你们把泥塑木雕留着,当作真的佛,就弄错了。你说“劈佛有大罪过啊”,他说“我劈的是木头”,意思是这不是真正的佛。要法身成就,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有形象才是佛。可是这么一做,流传开来,被没有水平的,初进佛门的众生学去了,就认为劈佛没关系,因为祖师也劈佛。你劈了佛就会下地狱,也许这位禅师证空性了,证空性的人什么罪也安立不上去的,叫“心空罪亡”。至于这位禅师是不是已证了空性,只有他自己明白,也许是一个狂徒,也许是真的成就,我可不敢说。

  斩猫斩狗学不得

  还有一位禅师抓了一只活猫,放在桌子上一斩两半。有位善知识极力主张:“学不得学不得”,那样一学,非但斩猫还要斩狗了,什么都会拿到手里一刀两半。所以过去这些话你听到了,不要自己没到这个境界也去这么干。

  “一丝不挂”只能悟,不能学

  有个禅师,听说某一禅师很厉害,特地去拜访他,名义上叫参访,实际上去跟他比试比试。两人对话完了,告别时,他还没走几步,坐着的禅师说:“仁者,袈裟着地了”。他就转身去撩袈裟,结果袈裟并没有着地,坐着的禅师就说:“好一个一丝不挂。”就是你还有挂碍。这话里边有特殊含义的,不懂的人不能学。否则被你误解为袈裟着地也不能撩,拖着袈裟走路才叫一丝不挂。所以某些禅语只能悟,不能学。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4)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讲法怕人生气,还能纠正错误吗?

  提要:

  ·别把钥匙当“要死”

  ·别做梦里的神仙,脚踏实地在戒定慧里

  ·宁入热铁网,不堕爱河中

  ·讲法怕人生气,还能纠正错误吗?

  ·还俗是舍戒,犯戒得忏悔清净

  ·不要做秽行比丘、劣比丘、恶比丘

  ·假和尚罪更重,不能称“比丘”

  ·犯了大错误又不改正的比丘,没有资格穿僧衣,必须赶出山门

  别把钥匙当“要死”

  对某一个事物尚不理解时,千万别乱学,我常说笑话,一个人跟另一个人说:“哎,你把桌子上的东西拿过来。”那个人不知该拿啥,前一个人就冒火了:“钥匙,钥匙。”那个人一听生气了:“什么?你骂我‘要死’啊?”这是打打比方,所以,法义都没有搞懂,东学西学真是危险。

  别做梦里的神仙,脚踏实地在戒定慧里

  中国佛教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风气,喜欢好高骛远,口出大话,心里总是想登上空中楼阁,飞往海市蜃楼,做梦里的神仙,那么脚踏实地的实地在哪里?在戒定慧。离开戒定慧是不可能成就的。

  宁入热铁网,不堕爱河中

  经书上有句话:“宁入热铁网,不堕爱河中。”假如有个女王,她能够掌握你的生死,说:“你如果不跟我结婚,这儿有烧红的铁网,你就得跳进去。”一个真修行的出家比丘宁可跳进去烧死,也不愿意触犯YIN戒。肉体烧死了,法身慧命可没有死,下辈子还可以接着修行。你犯了男女的YIN戒,法身慧命就死了,而且死后要下三恶道,所以在声闻戒里是宁舍生命永不犯戒。至于说菩萨戒有开许,那是有条件的,也要够水平的人才能开,不是随便能开的,连四五十岁的人也不一定能开,要看自己有没有基础,稳当不稳当。开戒不是为自己开,是为了成就开,为了度众生开,是有原则的,否则就是“假修行的猫”。

  讲法怕人生气,还能纠正错误吗?

  我讲法不能总顾虑人家听得进去听不进去,否则我可烦死了,总会担心这句话该讲不该讲,讲了人家会不会生气,那样讲法还能自在吗?条条框框都把自己绑住了。管他生气不生气,一颗菩提心讲法,所以经常会说一些修行人在现实中的错误。有同样毛病的人有的就听不进去,“即使不指着我鼻子讲,明明也在说我嘛”,所以生气了。不这么讲,很简单,如讲居士五戒,五句话就讲完了,“不杀生,一切有生命的不要杀,不偷盗,别人东西别拿。”那我也不用讲了,你们看书就懂了。哪一个讲法有我这么啰嗦?其实我的讲法就是在指导你们怎么修行,各个面都给你们讲到了。你们一面听一面就在修行了。

  还俗是舍戒,犯戒得忏悔清净

  实在持不住戒律的,可以还俗,还俗不算犯戒而是舍戒,袈裟脱下来,离开寺庙,头发养起来,这叫还俗,这是释迦佛许可的,犯戒是佛不许可的。还俗以后,你又发心出家了,可以重新受戒。犯戒就必须要通过忏悔,那不是还俗的问题,说我犯戒了,我马上还俗,还俗管还俗,你犯戒的罪还得忏悔才能清净。

  不要做秽行比丘、劣比丘、恶比丘

  忏悔要忏悔到清净为止,而且不能再犯。如果你没有忏悔,也没有改正,仍然穿着出家人的衣服,这就是佛所说的秽行比丘,劣比丘,恶比丘。

  假和尚罪更重,不能称“比丘”

  假如家里有妻子的,自己到理发店剃剃头,买一件僧衣穿上,去赶经忏,拉开喉咙唱唸,唱完了拿红包包,再把僧衣一脱,西装一穿,骑上摩托车回家陪老婆,这连比丘两个字都称不上。刚才讲的秽劣比丘还有比丘的名字,意思是一个坏学生,不是好学生,像那种人叫假和尚,罪更重。

  犯了大错误又不改正的比丘,没有资格穿僧衣,必须赶出山门

  “犯了YIN戒,若不忏悔,重新受戒,就没有资格穿僧衣充当僧人,也没有继续住庙的资格”,就要摈弃,必须赶出山门。我听说佛在世时候的僧团,对于那种人是用乱棍打出去的。

  有的人就听不进去了,“佛门讲慈悲,怎么不慈悲了?”世间上人都懂得,对个别坏人的慈悲就是对广大善良人的残酷,你究竟保护哪一面?如果没有原则的乱慈悲,非但修行修不起来,众生还会被他所害。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5)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僧人和俗人,区别不在穿什么衣,

  而在有无清净戒体和戒行

  提要:

  ·滥慈悲的人是愚痴,害已又害他

  ·难道能慈悲恶人却害好人吗

  ·人的感情别用错了地方

  ·僧人和俗人,区别不在穿什么衣,而在有无清净戒体和戒行

  ·恭敬法才是真恭敬

  ·有衣没有戒,人称“光头老百姓”

  ·海青是俗衣,是古代秀才穿的衣服

  ·谁规定讲法必须要穿长袖

  滥慈悲的人是愚痴,害已又害他

  好比你身体里边有虫,赶快要把它去掉,你才能活,从前有个时期“送瘟神”,瘟神就是血吸虫病,你慈悲,“把虫拿出来了,它不是死了吗?我宁愿自己死,让虫活。”这是智慧还是愚蠢?你活着将来好度众生啊,虫度得了众生吗?

  难道能慈悲恶人却害好人吗

  上海我家的邻居一向很安静,有一天来了些人,第二天才知道,是公安局来人把小偷抓住了。房里只住一个女的,小偷叫她把钱、存折、手饰、手机拿出来,女的全给了他。那么公安局怎么会知道的?原来对面一幢房子的邻居看到这个情况不对头,是邻居拨的110,公安局人马上来了,一来,人没了,奇怪啊,不可能从门里逃出去,原来这个小偷有武功的,人贴在洗手间的天花板上,后来照样抓住。

  假如有腐朽思想的人,“哎哟,一拨110,这个小偷要给抓走了,要慈悲啊”,那么你怎么不对那个受抢劫,有生命危险的人慈悲啊?一个好人一个坏人,你到底应对谁慈悲啊?为了保护大众,按丛林规矩对恶人摈弃,你能说不慈悲吗?

  人的感情别用错了地方

  如果一个人被处罚,被摈弃,跟他有感情的人就会说闲话,“你看这些人真不慈悲”。所以人的感情经常会用错地方。世间上人也知道,感情要受理智控制,否则感情就会自由泛滥了。   “所以僧人和俗人主要区别不在穿什么样的衣,而在有无清净戒体和戒行。”(多识)

  僧人和俗人,区别不在穿什么衣,而在有无清净戒体和戒行

  衣不过是一个标志,真正的区别是在受的戒,你受了五戒是居士,受了沙弥戒,称沙弥,要受具足戒才能称比丘。根据戒说话,居士应该恭敬比丘,不根据人说话,要依法不依人。

  恭敬法才是真恭敬

  讲经说法也是如此,不管是法师讲法,居士讲法,同样是代如来宣化,全要恭敬。恭敬不是恭敬他这个人,当然个人也有可以恭敬的地方,真正恭敬是恭敬他讲的佛法。

  有衣没有戒,人称“光头老百姓”

  比丘要受持250条戒,具足250条戒的清净戒体和戒行,居士要受持五戒,具足居士戒的清净戒体和戒行。社会上人没有受持五戒,也就没有五戒的清净戒体和戒行。所以并不根据衣服的式样。有衣没有戒,人称“光头老百姓”。

  海青是俗衣,是古代秀才穿的衣服

  有些人对衣服特别强调,所以说我闲话,“老师是老居士了,上佛殿竟然不穿海青。”这是根据海青说话。海青是古时候秀才的衣服,我干嘛穿秀才的衣服?古时候秀才穿长袍子,当时信佛的人也穿长袍子,这在当时是一致的。现在知识分子穿的是现代衣服,我也穿这种衣服,这才没有什么两样。现在穿起秀才衣服倒有点两样了,我不说你,你来说我了。

  谁规定讲法必须要穿长袖

  又有一次有人说我闲话,“老师上法座讲法,怎么穿了短袖?”讲法不能穿短袖?释迦佛讲法连袖子也没有,那岂不是更错了?所以不要根据衣服,衣服是一种形象上的标志,出家和在家的区别是要根据戒体和戒行。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6)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大家站出来为正法大声疾呼,佛教会好起来

  提要:

  ·戒行才是僧人的标志

  ·250条戒都不知道,哪会去实行

  ·寺院金碧辉煌,但没有主持正法,对佛教发展也无济于事

  ·寺庙成文物馆,菩萨成艺术品,这是极大悲哀的事情

  ·寺院卖门票,游客看和尚

  ·大家都站出来为正法大声疾呼,佛教就会好起来

  ·佛弟子怎么可以把三藏十二部扳倒

  “戒行是僧人的标志,若是戒行不存在,就等于僧人不存在,佛法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金碧辉煌的寺庙佛像也无济于事,只会起到一座‘墓碑’的作用。”(多识)

  戒行才是僧人的标志

  意思是说即使一个寺院有一百个出家人,可是一百个出家人都没有戒行,就等于这个寺院一个出家人也没有,因为戒行不存在了。前几天我去了智参师那里,因为她会看病,她给我搞一点草药。她自己搞了一个精舍,还搞了一个闭关的地方,因为她看不惯其他寺庙里的出家人,她说如果没有戒行的话就等于光头老百姓。

  250条戒都不知道,哪会去实行

  我当年在隆昌寺主持僧伽培训班,我对那些年轻的小和尚说,“我居士不懂比丘戒,你们作为培训班的学生,我作老师有个要求,三个月之内,把戒本背出来”,你背不出来哪来戒行?你怎么照250条去行?一个比丘至少要背出戒本吧?

  现在出家人参学,客堂从来不问,你戒本背得出吗?有时却会问,你楞严咒背得出吗?大悲咒背得出吗?出家应该懂得最重要是戒。戒没有了,僧人也不存在了。

  寺院金碧辉煌,但没有主持正法,对佛教发展也无济于事

  现在真是末法时期了,海内海外,就拿闽南这一带,听说有的寺庙造得真是金碧辉煌啊,都是现代化的设备,可是只有一两个人看庙。海外也是这样,信佛的人有钱啊,拿出钱来造寺庙,造好了只有一两个居士看门。有的寺庙因为地方经济发达,所以香客也多,钱也多,越来越富丽堂皇,可是没有戒行,或者是没有主持正法的出家人,或者有出家人,却不懂法,也不主持正法,法器倒是敲破了好几个。像这种对佛教发展都无济于事。

  寺庙成文物馆,菩萨成艺术品,这是极大悲哀的事情

  如果没有法,寺庙变了文物馆,菩萨变了艺术品。寺庙里的人向参观的人介绍说这尊佛像是唐朝的,这尊佛像是明朝的,也是当古董介绍。这是极其悲哀的事情。

  寺院卖门票,游客看和尚

  很多年前,我在四川一寺院的竹林里,听到在喝茶的游客问:“哎,和尚在哪里?怎么没看见?”和尚变了给游客看的,如果再这样发展下去,人们还会说:“你要看和尚啊,到那门口买张票去看。”

  大家都站出来为正法大声疾呼,佛教就会好起来

  如今真正修行人都不大敢讲话了,他们有句话,“末法时期,邪见的势力太大了,我只要有间房间住,自己修行就算了。”如果有正知正见的人大家都站出来大声疾呼,对歪风邪见严厉训斥,我看佛教会好起来,大家都不说话,那些搞邪见的人就搞得更凶。

  佛弟子怎么可以把三藏十二部扳倒

  前两年福鼎来了一个北京教授,领导上跟我打招呼,“老师,他要来拜访你,你们两个观点不同,别谈到后来谈不好。”意思叫我避开他。听说去年,这位北京教授又来了,这次他特地上山拜见一位法师,被法师狠狠地批评了一顿,灰溜溜地回去了,法师说:“你也是佛弟子,你也懂得法,怎么可以把法推倒,只要一句,三藏十二部都不要了。”后来法师对我说,“我不找他倒也罢了,他自己冲上来了,来得正好。”训了他一顿。

  没有法的寺庙,岂不成了佛法之坟墓

  提要:

  ·没有法的寺庙,岂不成了佛法之坟墓

  ·我们想走,是因为这里没有戒

  ·不重视闻思修,也是本末倒置

  ·造寺庙,难道是为了卖门票、放功德箱、忙死人

  ·通过闻思修,勤修戒定慧才是佛教,此外就是不务正业

  没有法的寺庙,岂不成了佛法之坟墓

  所以有法,佛教就存在,没有法了,你把庙修得再富丽堂皇,把佛像塑得再庄严也无济于事。因为没有法,只会起到一座“墓碑”的作用。起先我看到“墓碑”二字,大吃一惊,后来想想也有道理,因为法灭掉了。我坐火车,看沿途山坡农田里,墓碑越修越高级。没有法的寺庙,岂不成了佛法之坟墓?有的居士看到办佛学苑,很发心支持,有的居士呢,就只发心造庙,其实法比庙重要。   “现在很多寺院不重视戒律,不重视闻思修,只重视修寺造像,是本末倒置。这样做对佛教的发展起不了作用。”(多识)(摘自《爱心中爆发的智慧》359页)

  我们想走,是因为这里没有戒

  本末倒置,根本的东西他不管,枝节的东西,他搞得个起劲,就颠倒了。有的寺庙里的小和尚听了我的讲课后,觉悟提高了,后来跟我说,“如果傅老师不来了,我们也走了。”我说你是出家人,应该住在寺院里修行,回小庙有啥意思?他告诉我,“老师,并不是我们想走,你看看客堂里挂着一幅书法,‘以戒为师’,我们想走,是因为这儿没有戒。”

  不重视闻思修,也是本末倒置

  不重视闻思修,也是本末倒置。闻是闻法,要有闻法的机缘,必须要有讲法的人;思是思维,听了法要好好地去思维法义;修是修禅定,修戒行,听法后,一再一再去思维这个法义就叫修。如果一个僧人没有法,戒行也修不起,整天忙着修庙造像,这样做对佛教发展起不了作用。

  造寺庙,难道是为了卖门票、放功德箱、忙死人

  如果认为庙造好了来烧香的人就多了,这是不是佛教起作用?是香火在起作用!人多了,功德箱钱就多了,有的寺庙功德箱的钱要用八个人来数钞票,是钱在起作用!门票提价,是票价起作用!整天烧纸,吹起来,敲起来,忙死人起作用!都没有一点佛法的气味,这叫佛教吗?

  通过闻思修,勤修戒定慧才是佛教,此外就是不务正业

  真正的佛教,是修行人通过闻思修,勤修戒定慧。释迦佛说过:“凡我弟子非诵即禅,非禅即诵。”所以在培养人才上,凡是我主持负责的地方,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严格地按照释迦佛的教导做,只有诵跟禅没有别的东西,诵就是说法诵经,禅就是禅定,这叫正业。修行人搞名利就是不务正业。下课。(2001.6.15 第六讲完)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7)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

  提要:

  ·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

  ·“僧”在法义上为“向善”

  ·僧是清净的团体,不准烟酒歌舞

  僧~是古印度语,“僧伽”(读“僧嘎”)的简称,其义为“向善”,通常指出家的“僧众”和四位以上的“僧人”团体,满二十人称大僧团。

  ~内护(僧团)外护(居士),七众弟子合起来组织僧团。

  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

  “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这是顶礼三宝。诸佛是十方佛,法是正法,比丘僧是僧,也包括比丘尼,在佛经里经常是单讲比丘也包括比丘尼,单讲善男子也包括善女人。僧是古印度语,是僧伽的简称,好比佛是佛陀的简称,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僧伽,照印度音来读,是“僧嘎”,由于翻译时各地的方言不同,有时候音也有点差别,在《上师无上供养观行法》里,我们唸“桑耶”,是“我阿”二字的拼音。大家对这一点不要太执着,说句老话,“菩萨知道”,菩萨能听懂汉话,也能听懂英语,汉话里称“老师”,菩萨知道,外国学生称“teacher”,菩萨也知道。不要因此有所顾虑,到底哪个音正,咱们又不是考古学,最要紧是懂法义。

  “僧”在法义上为“向善”

  其义为“向善”,僧在法义上为向善。比丘250条戒,每条戒都指导你怎么向善,真能照戒去修,确实会大变样,那样修起来就很快。律仪戒是解脱戒,能使我们在修行上得到解脱,持好了,修好了,那作用可极大呢。别人没修好,不等于说末法时期的律仪戒没有力量。释迦佛大智慧,释迦佛说的法,你悟到了就是好,你不学不悟,再好的法对你也不起作用。又比丘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戒定慧全叫你向善,所以比丘的含义就是“向善”。

  僧是清净的团体,不准烟酒歌舞

  僧“通常指出家的僧众,和四位以上的僧人团体”,“僧”也有团体的含义,不过这个团体,他是一个和合的团体,是一个清净的团体,是一个修行的团体。这个团体,应该跟社会上的团体有所区别,社会上团体经常是今天我请客,明天公家报销。有一天我在上海坐车听两个女同志在说:“那天你怎么不去吃啊?”“我不好意思”。“有什么不好意思,吃老公的。”我以为是她丈夫请客,因为现在女的把丈夫叫“老公”,后来听下去才明白,公是公家,就是“吃公家的有什么不好意思?”那是世俗上的人。喝了酒更胡闹,话匣子一开了,没边没了,再唱上几句世俗的歌,跳上几步怪里怪气的舞。僧团可得过清净的生活,不能铺张浪费、请客吃饭,不准抽烟、喝酒,不准唱歌、跳舞,所以有区别的。

  “僧”广义上来说是指佛弟子的团体,包括四众弟子,但在我们汉地,习惯上都指出家人,“满二十人称大僧团”,现在称为大丛林。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8)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稽首礼诸佛,及法比丘僧

  提要:

  ·出家僧众是内护,居士是外护

  ·没有僧人讲法,居士当老师也能把佛学院办起来

  ·居士不能自称出家人,出家要剃除须发,染衣舍俗

  ·佛法不懂的人,竟把猴子当佛供

  ·居士不能因为抢庙,把出家人赶走

  ·七众弟子应和合团结

  出家僧众是内护,居士是外护

  出家人是内护,居士是外护。出家人去干居士的工作,居士参加出家人的羯磨,这就颠倒了。现在有的庙里有庙管会,由几个出家人,几个居士组成,我就不参加,能海上师教导,居士最好不要管出家人的事。

  没有僧人讲法,居士当老师也能把佛学院办起来

  今天佛学院请居士讲课也是不得已的事,因为末法时期了,尤其是经过十年动乱,或者说百年来,中国汉地的佛教衰落得厉害,已经是青黄不接了。因为我是懂法的人,我不来讲没有人讲,佛学院怎么办得起来?所以只好把矛盾统一起来,怎么统一?佛学院请的是老师,不是请的居士,招的是学生,不是招的师父,这样就统一了,总得要把教育事业办成啊。

  居士不能自称出家人,出家要剃除须发,染衣舍俗

  出家人是内护,居士是助手,居士应该是护持丛林,这里附带说一下,闽南一带有所谓“菜姑”,她们全是居士,可是她们自称是出家人,还有人说是当年弘一法师认可的,弘一法师是称她们为“清信女”,清信女就是女居士。出家人必须剃除须发,身著袈裟,哪有留着头发穿在家人衣服的“出家人”?释迦太子当年削发出家,削发就是象征把最珍贵的东西舍去,印度人最珍贵的就是头发,所以印度人要把头发包起来。有人说剃头是因为头发是烦恼丝,这是后人想出来的话,那样说起来,难道剃光头的人就没有烦恼了吗?难道癞头也成了阿罗汉了?应该说剃度是出家人的一个标志,“菜姑”没剃头,没受出家的戒律,没舍去俗衣著袈裟,即使住在寺庙里,仍然是个居士。

  过去封建时代有许多读书人也吃素,他们自称“吃菜”,据说明朝就有,男的叫菜公,老太婆叫菜婆,年轻一点叫菜姑。居士嘛就是居士,居士应该叫“优婆塞、优婆夷”。后来大家又把“菜姑”,称为“阿姑”。不知哪年哪月才能把名称转正过来。

  佛法不懂的人,竟把猴子当佛供

  剃头就好比满清的时候,人人都拖着一根长辫子,“五四”运动反封建,为了要在形象上表现出来,就把长辫子剪掉,学生首先剪,你给这些老人剪,他是像杀猪那样叫(众笑),“剪不得,剪不得”,真的剪掉了哭三天。我在闽南看到有个人称“菜姑庙”的,里面的人佛法不懂,只知道唸佛做经忏佛事,还把猴子孙行者供在阿弥陀佛旁边,说它是战斗胜佛。哎哟,竟然把《西游记》当佛经啦。

  居士不能因为抢庙,把出家人赶走

  还有的地方菜姑为了抢庙,竟然把比丘尼赶出去,居士应该对比丘尼恭敬礼拜供养,这才叫修行,把出家人赶出去你在里边唸阿弥陀佛,这叫修行吗?我讲的可都是实话,可别因为我说话不好听,就听不进去。

  七众弟子应和合团结

  僧是内护,贤圣僧称宝,即使是个凡夫僧,虽然没有证果,可是他走的是清净道,也是一位清净的比丘。所以比丘是主持正法的主力,居士是比丘的助手,七众弟子在一个大团体里,大家都应该和合团结。

  我今学毗尼

  比丘不碰女体,比丘尼不碰男体

  提要:

  ·毗尼译“灭”,正译为“律”,即律藏

  毗尼或者叫毗奈耶即律藏,三藏之一,译“灭”,以功德为名,非正译也,正译为“律”,律者法也,开遮持犯,非法不定。

  毗尼译“灭”,正译为“律”,即律藏

  “我今学毗尼”,毗尼翻译成“灭”,这是指功德说,意即能够通过灭掉种种恶,灭掉种种烦恼而产生功德。“非正译也,正译为‘律’,律者法也”,法总括为戒定慧,所以律本身就是法。“开遮持犯,非法不定”,戒律有开遮持犯,开,开戒,遮,遮恶,持,能拿得起来,犯,戒有违犯。在必要的时候释迦佛容许开戒,所以戒有开遮持犯,但开戒不能凭个人的恩怨,个人的意见,我想开戒就开戒,那是绝对不许可的。要为大众,要为佛法的弘扬,方才能开。

  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 (29)

  ────────────────────────

  归敬请戒缘起之十义颂解

  能海上师编集 傅味琴浅说

  我今学毗尼

  比丘不碰女体,比丘尼不碰男体

  提要:

  ·开戒是为了利益大众,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

  ·犯戒要具足四个条件

  ·比丘不碰女体,比丘尼不碰男体

  开戒是为了利益大众,不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

  例如有强盗,要把全家八口人杀死,你为了救八个人,去跟强盗拼搏,强盗拿出刀来要杀你,你逃走,这八个人仍然会被杀死,你赤手空拳跟他打,那你也会被强盗杀死,你虽不怕死,可是你死了,谁去保护这八个人?本来死八个,现在变成死九个。(众笑)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你拼搏时把强盗打死了,你救了八个人,到公安局去自首,甘愿承受法律责任,这个叫开戒。你不要因为受了酒戒,三个月没喝酒了,我今天要喝酒喽(众笑),那叫犯戒!开戒是为了利益大众,不是为了满足你个人的欲望。

  犯戒要具足四个条件

  犯戒,也简单跟大家讲一讲,受戒的人,不能没犯戒说犯戒了,犯了戒说没犯戒,所以戒要搞清楚。我问问你们,走路踩死了一只蚂蚁,算不算犯戒?坐椅子没看清楚,一屁股坐下去,虫给压死了,算不算犯戒?又如杀人,被杀的人经抢救没死掉,算不算犯戒?又如你起恨心,用刀去刺阿毛的照片,算不算犯戒?再说偷盗,你看见这个东西想偷走,一只手已经拿走了,想一想又放回去了,算不算犯戒?这样的事情可多了,所以就要讲清楚。犯戒要具足四个条件,缺少一条,就不算犯戒。一,要有境,拿杀戒来说,你对面确实是一个人,或者是一个有生命的众生,包括猫狗虫蚁,首先要有这个境。第二,要有这个心,要有你想把它杀死这颗心。第三,血手,是你亲手,或叫人,或你采取什么手段把他杀了。第四,断命,确实被你杀死了,四条具足,你犯戒,四条不具足,不算犯戒。比如走路踩死一只蚂蚁,你当时没看见,没有境,也不是故意去踩死它,没有心,可是一只脚踩下去,是你的脚,蚂蚁确实死了,四条中你只犯了两条,犯戒条件不具足不能算犯戒。有人专找蚂蚁,用脚踩死拣在瓶里,说是做药,如果她是个受过戒的人,那么有蚂蚁的境,有踩死它的心,亲自用脚去踩,蚂蚁死了。这四个条件具足,她就犯了不杀生戒。

  再说不偷盗戒也是如此,偷盗叫离本处,你有偷东西的境,有想偷的心,也有偷的动作,这个东西离开了原来的地方就算犯戒,如果东西还没有离本处,你就不偷了,那不算犯戒,如果东西离了本处,你想想不对,后悔了,又拿回去放在原来地方,仍然算犯戒,好比贪污分子“退赃”,即使还清了,仍然是贪污罪,仅仅你退赃了,可以宽大处理,减轻对你的处罚。

  比丘不碰女体,比丘尼不碰男体

  出家人的戒跟在家居士的戒,不仅是条文上有区别,而且在份量上也有区别,比如一男一女在路上相遇,单独讲话时间很长,例如五分钟十分钟,居士是可以的,出家人就不许可。还有,黄主任是个女的,她伸出手来要跟你握手,你是个男居士可以跟女的握手,你不握手向她合掌,来个:“阿弥陀佛”,那不合社会上的礼节,也不太礼貌。如果比丘跟女居士握握手,那就不许可了,因为比丘不碰女体,比丘尼不碰男体。

  又如居士到朋友家去,他家房子小,几个人坐不下,请你坐在床沿上,也是可以的。作为一个出家人就不能坐,因为这床是他们夫妻的床,除非是这家主人特地为你准备一张小床,新铺的床单让你休息才可以。因为出家人不坐高广大床,出家人对男女的东西,要避得干干净净。当然也不能够太过分了,例如在家人请你去应供,你最好别去,免受世俗影响,实在推不了就以慈悲心去。主人拿把太师椅来“师父请坐”,“我不坐高广大床。”主人换了把小椅子,“这把椅子,你先生坐过吗?”这个就不要太讲究了,释迦佛并没有叫出家女众,凡是男人坐过的椅子一律不准坐,但在家人睡的大床出家人就要避开,因为在家人夫妻同睡的床是不清净的,这不是封建意识,是为了防止起男女心,因此出家人的YIN戒是很严格的。这一段讲完了,今天下课。

  (2001.6.22第七讲完)

  [转载自-佛教菩提心网]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傅味琴: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30~39)

傅味琴: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40~49)

傅味琴: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50~59)

傅味琴: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60~69)

傅味琴: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70~79)

 

后五篇文章

傅味琴: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10~19)

傅味琴: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1~9)

傅味琴:怎样念佛

傅味琴:报四重恩(20~30)

傅味琴:报四重恩(10~19)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