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傅味琴:<聚心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
 
傅味琴:<聚心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 ◎傅味琴 重视出家人是好现象, 但出家人要重视戒定慧 提要: ·佛涅槃前的最后嘱咐,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能做到佛的遗教就是在修行,没做到就把佛教架空了 ·重视出家人是好现象,但出家人要重视戒定慧 ·佛嘱比丘不得贸易,寺院也不能干赚钱行业 佛遗教经~“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进修习诸定。” 佛涅槃前的最后嘱咐,是最关键最重要的 今天讲聚心观,聚心就是把心聚在一个境上,来对治我们心的散乱。在《佛遗教经》里佛讲,“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是故汝等常当精勤,修集诸定。”《佛遗教经》是佛涅槃前给弟子们的最后叮嘱,就好像世间上人的遗嘱,当然性质不同,世间上人的遗嘱,一般都是讲怎么分配财产;佛涅槃前最后给弟子们叮嘱,是教导弟子们在佛涅槃后应该怎么样好好地修行,由此可以知道,佛临涅槃前的叮嘱是最最关键,最最重要的。后世的佛弟子修行修不起来,种种原因佛都知道,所以在涅槃前针对这些毛病特别地讲一讲,如果我们希望自己修行能够成就,能够解脱生死,能够使正法长住,那就需要听佛最后这些教导。佛的这个本意每个人都能理解,可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佛弟子都不听佛的话,连《佛遗教经》里这么重要的话都不听了。 能做到佛的遗教就是在修行,没做到就把佛教架空了 有的佛学院也讲《佛遗教经》,是不是在培养学生都能做到《佛遗教经》里的叮嘱呢?如果真的在这么做,那就是修行了,可能仅仅是作为一个文化课吧。老师讲管讲,做到没做到没人管。为什么佛法会灭?为什么末法时期修行人很难成就?原因就是把佛教架空了,把自己修行架空,现在在家居士有没有做到五戒很成问题,可能一般都是烧烧香,拜拜佛,求求福报,保保平安,这只能算善男信女,谈不上是一个居士。许多出家弟子忙着赶经忏,为名为利,有的甚至拿居士供养的钱为自己盖精舍,还有的拿这个钱回去娶老婆,这种种情况就使佛教成了一个空架子。没有佛法,没有戒定慧,那不是空架子? 重视出家人是好现象,但出家人要重视戒定慧 现在还有一种情况,本是好现象,但因为佛门成了空架子反而成了一种讽刺。有人主张寺院里边必须要有出家人,可是说这样话的人并没有再加一句:出家人要有戒定慧。从前有个佛学院的学僧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把我们当作花瓶”,想想倒也是。出家人学不到戒定慧岂不成了花瓶吗?末法不是一定就有的,末法是人为制造的。佛有远见,到了以后会出现这种现象,取个名字叫“末法”,意思就是佛法到了最后,成了一个尾巴了,末法的最后逐步逐步佛法就消灭了。 佛嘱比丘不得贸易,寺院也不能干赚钱行业 人怎么去制造末法呢?连佛的遗教他都不听了。《佛遗教经》并不长,有一段说比丘不得贸易,也就是不能做买卖赚钞票。可是讲《佛遗教经》的佛学院,寺院里也不肯停止贸易,有小卖部、素食馆、茶馆,进去还要买门票,那不是贸易?讲管讲,做管做,就好比现在电视在放《包青天》,想起到一点教育作用。可是贪污的人看管看,贪管贪,你即使跟他谈谈,他笑笑:“这是看戏呀,是古时候的事呀。”起不了教育作用了。一直要等他小贪官变了大贪官,案子出来了,被抓被枪毙了,才肯罢休。现在连很小很小的蚊子都贪得不得了,从前的蚊子你稍微动一动,它就逃走,警惕性很高,现在蚊子叮着你不肯走,有时候你推它,它还不动,拼命地吸血,贪得这么厉害!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 ◎傅味琴 佛说“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 提要: ·佛法衰落,是由于佛弟子没做好,以身谤法罪过很重 ·佛教将来是被败坏佛教的佛弟子灭掉的 ·佛指出禅定的重要:“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 ·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 ·要以慈悲心批评,目的是叫大家喜欢听法 ·讲法不能离开法,正邪要分明 佛法衰落,是由于佛弟子没做好, 以身谤法罪过很重 所以现在的佛教并不是在兴旺而是很危险,法在衰落,快要灭了,都是佛弟子不听佛的话造成的,连经典都起不到教育作用了,佛从来也没有说过:“我讲的法到我涅槃为止,以后的众生不需要听我现在讲的法,不需要照我的话去做。”佛弟子没有做好,以身谤法,自己的行为在摧毁佛教,罪过很大,竟然会不怕。 佛教将来是被败坏佛教的佛弟子灭掉的 我过去在一个佛学院时有个学僧,很多年没见面,他东跑西跑,走得很远,回来后要喝酒,要吃肉。到街上两只眼睛乱看,走路摇摇晃晃的。他请我给居士们讲法,居士们都听得高兴。他跟我讲:“老师,你以后不要批判气功,你一批评,人家跑掉了,以后不来供养了。”我走了以后他跟我的学生说:“要不要叫个女娃娃来?”到了那种地方走一走,回来竟然喝酒吃肉搞女娃娃,最近又听说把有批判佛门歪风邪气的杂志烧掉了,历史上三武灭佛也没有把佛教灭掉,这么可怕的十年动乱也没有把佛教灭掉,很明显佛教将来是被不要法不修行的佛弟子灭掉的。 佛指出禅定的重要: “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 《佛遗教经》里的这段话指出了修禅定的重要。“汝等比丘若摄心者,心则在定。”汝等,就是你们,佛经上讲到比丘往往也包括比丘尼,讲到善男子往往也包括善女人。你如果能把心摄持起来,你的心就在定里,所以要想往入定,首先要把心摄起来。摄心就是把分散的心收起来,用现在的话讲就叫注意力集中,思想不开小差,或者叫全神贯注,全部精神贯注在一个地方,心就不会分散。 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 “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世间上的一切都是生灭法,相呢?就是法的种种名相以及事物的形象,这些全是生灭的,不断地生,也不断地灭,有生必有灭。 要以慈悲心批评,目的是叫大家喜欢听法 我22岁就开始喜欢听经,不管哪个法师讲法,只要讲得没错我都喜欢听。从前法师讲法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有的老法师像古时候的教书先生,一边摇头一边讲,讲得很慢,“如者,如如不动也……,”我不管听得懂听不懂,只要讲佛法,我都喜欢听。还有年轻的法师来讲,表情灵活生动,口气也跟老法师两样:“有说像我这样的年纪就不应该出来弘法,难道一定要我留长了胡子才能讲法吗?”(众笑)还有的喜欢讲一点故事,还有的文学非常好,雪相法师讲经,讲讲就要念一首诗。 轮到我讲法了,你们喜欢不喜欢听?(下答:喜欢。)我还有一套心理学,能使你的心朝我的话去转,还有点开朗活跃的风格,还有一点幽默,带点讽刺,好比鞭子外面包一层橡皮,不会把人打伤,这是慈悲心,无非是叫大家喜欢听法。 讲法不能离开法,正邪要分明 讲法的人不能离开法,把法讲错了你罪过很大!如果离开了法,哪怕离经一字,就是魔说。魔会变化,非但会变成出家人,而且还会变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跟如来一模一样。魔王跟佛讲过:“如来涅槃了,我就要化作沙门,专门破坏你的法。”最可怕的就是穿着释迦佛衣服的佛弟子从事魔道,这在消灭佛教上最厉害。一般在家居士都是维持老的传统,恭敬出家人,都肯听出家人的话。但假如出家人说错了呢?他也听,偏偏我因为听法听多了,我就不听错的。你说我傲慢,要看我是对谁傲慢。从前我对法轮批判得厉害,还批判一个外道搞的“观世音菩萨法门”,这些后来都被国家取缔了,我连气功都批判。对邪的东西谦虚,有必要吗?我的思想是坚持原则,立场分明,划清界限,这是我们年轻时经常学习的话。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3) ◎傅味琴 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 不切断生灭相,生死了不脱 提要: ·邪的不破正的立不起来,说警察小偷都好那不是糊涂虫吗 ·禅定是降魔并非入魔,在佛门里不要讲太上老君惑弄人 ·要信释迦佛,不要信你崇拜的人;一家人要和合,不要闹分裂 ·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不切断生灭相,生死了不脱 ·好缘要建立在法上,不要建立在世俗感情上 邪的不破正的立不起来, 说警察小偷都好那不是糊涂虫吗 一方面要肯定佛讲的话,一方面要对违背佛的话进行批判,那不是一个谦虚不谦虚的问题,而是一个是与非的问题!有句话叫不破不立,如果你不破掉错的,正的很难立得起来。小鸡要从鸡蛋壳里站起来,就要把蛋壳啄破,蛋壳破了,小鸡才站得起来,所以就叫不破不立。首先要破,才能立得起来。你好,他好,对的也好,错的也好,警察也好,小偷也好,大家都好,那不是糊涂虫吗?我们要遵照佛讲的话去做,哪怕你现在还没有完全做好,至少你在努力,就是好的。对佛的话听了也不做,更糟糕的是朝相反方向做,那就不好。 禅定是降魔并非入魔, 在佛门里不要讲太上老君惑弄人 佛叫弟子们修禅定,有人说“修禅定要入魔的”,明明修禅定是降魔的,他说要入魔的。那不是跟佛说话相反吗?现在宗教信仰自由,宪法规定,你今天信这个教,明天信别的教都可以。但是你今天信佛就不要在佛门里捣乱!你明天信道教,就可以讲《太上老君感应篇》,你今天身在佛门里边,为什么讲起话来全跟释迦佛的话相反?为什么要在佛门里惑弄人。 要信释迦佛,不要信你崇拜的人; 一家人要和合,不要闹分裂 受迷惑的人往往烦恼特别大,因为他们根本不是在断烦恼。我们在联欢会上朗诵了一篇诗歌:《我们佛弟子是一家人》,这其中有情节非常曲折的一幕又一幕的戏,这一首诗来历可不简单哪,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就是因为有些人受了海外某些宗教势力渗透的影响,造成的分裂,怎么团结都团结不起来,就因为他们真正信的不是释迦佛,是他们崇拜的人。 我讲法是照释迦佛的话讲的。如果我对外道、邪道以及歪风邪气弯腰,那么释迦佛在他面前就矮了。要看看清楚啊,我傲慢的对象是什么。 心在定故,能知世间生灭法相, 不切断生灭相,生死了不脱 再回过来讲佛讲的话:要心在定,方才能知世间生灭法相。为什么说世间上一切都是虚妄的?因为它是生灭法,生了又灭,灭了又生。我们的呼吸是如此,呼了又吸,吸了又呼;我们的思想也是如此,一个念头生起来了,一会儿没了,下一个念头又生起来了;包括我们整个的人生也是如此,生了以后要死,死了又去投胎,要生,我们今天究竟做了多少次众生,谁也讲不清楚,只好讲“无始以来”。如果你不把生灭相切断,你生死了不脱的,生死就在生灭相里边,一直在恶性循环。大家冷静地看一看,人世间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是好事多,还是坏事多?就说一个人吧,这个人从小长到大,身口意,身体做坏事多还是做好事多,口里说好话多还是说坏话多,心里起的念头,好的念头多还是坏的念头多?坏的多好的少!结果就是下堕。 好缘要建立在法上,不要建立在世俗感情上 有一篇同学日记:“其实我们过去都是认得的,由于在六道里转,今世又到人道来相遇了。”这句话没错,今世在人道相遇了就叫缘。有的是好缘,一见面就欢喜,有的是有缘做夫妻,有缘做儿子。你们跟我有缘,做我学生,下一世要不要有缘啊?(下答:要)什么缘啦?法上的缘。世间上的缘是靠不住的,因为都是生灭法。就算我们发愿来世再来人间相聚。不能凭世俗的感情!世俗的感情是最害人的东西,你吃的苦是别人的感情害你的,你得到的快乐也是别人的感情害你的。因为他不可能保证你一直快乐下去,有一天发生变化了,快乐没了你再想它回来也回不来了,如果他不给你快乐,你也没有回忆过去快乐时的痛苦。所以佛开头讲人生半苦半乐;看你水平提高了,就讲人生大半是苦;看你水平又提高了,就讲人生全是苦!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觉悟喽。所以我们这个缘要建立在法上,要建立在修行上。 你们居士假如是结过婚的,如果你们夫妻都是信佛的,应该发个好愿:来世千万不再做夫妻,来世要做同学一起修行。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4) ◎傅味琴 佛说“是故汝等,当常精进修习诸定”, 不修禅定盲修瞎练,妄想更多 提要: ·听法不起作用,是因为心力不强,稳不住 ·听法能生根就不会漂,这些都要靠定力 ·“是故汝等,当常精进修习诸定”,不修禅定盲修瞎练,妄想更多 ·“若得定者,心则不散”“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 ·心在散乱,开发不了自身智慧,即使多闻也会漏失 ·花表禅定,一切成佛功德都是从禅定中开出来 听法不起作用,是因为心力不强,稳不住 听到讲世间上一切都是生灭相,有人会想“这些法我全都懂”。可也不是像你理解的这么简单,真正要懂还要有个衡量标准。有的即使懂了,要不了三天就忘了,还有的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真正懂了要把这个法义一直留在脑海里,能稳得住,能生根,而且你这个人能起大转变。一般听法的,因为心力不强,听了以后会分散,会忘记,集中不起来,不生根。而且他还不大愿意联系自己,就算联系吧,也是笼统地说“我有时候也是这样。”一个真正懂的人,对法义能吃深吃透,能起作用,这要靠你心的力量。所以佛经上经常说“谛听谛听”,就是要你一心听。 听法能生根就不会漂,这些都要靠定力 有定力的人修行、听法能起大作用。你有了定力以后,善知识稍微给你讲点法,启发你一下,你就会触类旁通,通过思维,把很多有关的问题都想明白,没有定力的人都是浮面的,今天想起来,明天忘记,今天想得通,明天烦恼起来又想不通了,始终漂来漂去,犹如水面上的浮萍,没有根。听法能生根的人他就不会漂,会定在这里。这些都要靠定力。 “是故汝等,当常精进修习诸定”, 不修禅定盲修瞎练,妄想更多 “是故汝等,当常精勤修习诸定。”今天咱们搞禅定进修也算是精进了。有的人认为机会难得,总是希望再精进一点。你自己去衡量,要再增加时间的话,老人不行,病人不行,体质虚弱的不行,女众大多不行,初学的人容易腿子疼,也不行。你能坐两个小时,别人坐两个小时要掉眼泪了,吃不消呀。所以前两天我说:咱们不能算在打七。不管是禅七也好,佛七也好,真正打七,七天里要有所证。现在人特别喜欢打佛七,打了佛七,见人就说“我又打七了”。你到底证到了一心不乱没有啊?别是打了七天妄想!(众笑)禅七也是如此,规定七天里要开悟,实在开悟不了,再来一个七。现在呢,七越打越多,人也越来越迷。所以咱们还不能算打七,咱们只是学习禅定,我带修完了,你们自己以后好好去用功。 现在每天从早晨三点钟开始一直到六点钟,坐了三个小时,一天禅定修五次,念经念两次,早上晨读练语言功能一次,座谈会一次,已经腿子盘得很紧了,所以硬是规定下午四点钟以后大家都自由活动,休息休息。因为不放松,假如有人生了病,到卫生所还要跑下山去。暑期禅定班真正的目的是给你们学点禅定,趁暑假里养好身体,等到开学,大家个个身体养好,精神饱满,欢欢喜喜迎接新学期。我又说紧又说松,说来说去,修行要一步一步来,但是一定要重视禅定。 佛遗教经:“若得定者,心则不散,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 “若得定者,心则不散” “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 “若得定者,心则不散”,有散乱才有生死,如果心能够摄得住,妄想不起来,贪瞋痴念头也就不起来,当然烦恼也就没有了。只有有定力的人,心才能不散。“譬如惜水之家”,释迦佛打了个比喻,好像爱惜水的人家,“善治堤塘”,水塘四周的泥土要堆堆好,不要漏水。“行者亦尔”,修行人也是这样,“为智慧水故”,这个水是比喻智慧,为了我们出智慧的缘故,“善修禅定”,所以要好好地修禅定,“令不漏失”,不要因为池塘有缺口漏掉水了。心一散乱,定不起来,就好比智慧水漏掉了。像这样子“是名为定”,释迦佛这样解说,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了什么是定。 心在散乱,开发不了自身智慧, 即使多闻也会漏失 释迦佛说过,“由定发慧”,没有定,你的智慧是开发不出来的,这指的是根本智。听法听多了也有智慧,这是你听来的学来的,不是你本人开发出来的智慧,这叫后得智。每个人都有根本智,根本智要你自己去开发,开发根本智唯一的方法就是修禅定。你听经听得再多,只能说你佛法懂得多,积累的佛学知识多,不能说你这个人已经开发出自身的智慧,而且你不修定,心一直在散乱,别说根本智开发不出来,你后天听法学来的智慧也会漏失。 花表禅定,一切成佛功德都是从禅定中开出来 你们有的人听了那么多法,记得多少啊,悟到多少啊?就因为心散乱,不要说听过以后记不住,因为刚刚听到的法被散乱心冲掉了,就算你在听的时候你一面听一面在打妄想,结果听了后一句忘了前一句,就等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所以释迦佛告诉我们修禅定很重要,由禅定才能产生一切功德,没有禅定可能只是种种善根吧。佛教以花表禅定,花没开放前很小,越开越大,表示一切成佛功德都是从禅定中开出来。今天讲到这儿。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5)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9 佛法不可混杂,心不安住,为散乱奴 提要: ·佛法不可混杂,心不安住,为散乱奴 ·要发菩提心度众生,不要攀烦恼缘 ·法都没有,修无想的人会出功能也会成白痴 ·要安住于善缘,有缘才有条件,安住才能成功 昨天我们讲了《佛遗教经》的一段,佛临涅槃前教育佛弟子要重视修禅定,非但要修,而且要精进修。 安住一趣~颂曰:“若于善缘,心不安住,为散乱奴,则当正修,安住一趣。” 治心散乱~治心散乱,念一处故,能制杂念,身心轻安喜乐。 止~颂曰:能缘于所缘,相续得安住。无散乱堪能,生身心轻安,及诸喜乐等,此轻安喜乐,治心一处生。 观~眼下视鼻心,安住于背舍,掉悔内住心,制止念一处。 宴照或思维,摄受令坚住,端身发正念 习久自趣定。 佛法不可混杂,心不安住,为散乱奴 今天我们讲“安住一趣”。颂曰,“若于善缘,心不安住,为散乱奴,则当正修,安住一趣。”这句话,我们细细地思考,就可以排除在佛门里流传的许多错误。讲这些错话的人并没有好好地学佛法,往往自以为是地把外道的东西,比如道教、儒教、还有民间的打坐和佛法混在一起。这种现象已存在很久了,可是在佛门里非但没有得到纠正,某些有声望的人还在极力提倡,就等于要把佛法继续搞乱下去。今天这种话的危害远远超过以往的年代,过去最多说了些话,书上写一写,现在科技发达了,通过录音带、VCD,还有网络,全世界传播起来很快,更可怕。 要发菩提心度众生,不要攀烦恼缘 以前总是有人讲“把什么都空掉,起心动念就是错”,主张“不要攀缘,什么念头也不要。”这就成了只修止不修观,其实这不是辩证法。佛法是一分为二的,你攀世俗的缘、攀烦恼的缘不好,如果你发菩提心,攀菩提心的缘也不好,那你怎么度众生啊?好比一条很毒的蛇,钻进了农夫家里,旁边人吓坏了,大声喊:“打死,把它打死。”刚好被一个人听见了,为了表现他的热情,表现他的勇敢,表现他要做好事,马上进去,蛇有没有打死倒不知道,却把里边的大人小人全打死了(众笑)。这是说说笑话。哪能在佛门里边这么样乱说一通?你好心喊得起劲,人家打得起劲。佛法是辩证法,哪能是非好坏香臭,不分辨清楚,一棍子全打死? 法都没有,修无想的人会出功能也会成白痴 这儿就讲清楚了,如果你一切都不去缘,一切法都没有,一切念都没有,那就是外道。外道修的是无想定。从前公园里的老婆婆也会说,“要学打坐,我教你,把腿子盘起来,脑子里什么也不要想,空空洞洞的。” 脑子里空空洞洞,人也挺舒服的,因为脑子负担减轻了。据说还会出功能,死后能生无想天。无想天寿命完了大多数都下三恶道,如果还有点福气,掉到人间来就成白痴。佛为什么不让弟子学外道?并不是佛小气,因为没好结果啊! 要安住于善缘,有缘才有条件,安住才能成功 “若于善缘,心不安住,为散乱奴”,佛要求我们在善缘上能够安住,非但要有缘,还要安住于善缘。 有缘才有条件,安住才能成功。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是如此。一个人想成家,首先要找对象,条件具足了,就可以结婚成家。如果你心不安住呢?好比农村姑娘边剥珍珠米边乱想:小李小张我该选那一个,干脆由两颗珍珠米来决定,闭上眼睛摸到谁就嫁谁。散乱心很苦,心飘来飘去,成了散乱奴。 上海有条黄浦江,从前是摆渡,后来改为轮渡,渡轮后面有螺旋桨,在水里一转,船就往前开了。有个男青年在船尾对准螺旋桨,跳了下去。螺旋浆转起来多快啊,等于把他千刀万剐了。为什么跳下去呢?他已经跟女家说好了,十月一日结婚,女家就准备婚事。可是这个男的同时又在跟另一个女的谈朋友,那家女家也逼着他要把日子定下来。他只好也答应十月一日结婚(众笑)。到了十月一日的前一天,没办法解决了,他只好跳下去。所以心定不下来,两头落空啊!这是讲讲社会上的事情。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6)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9 善缘要安住,恶缘要离开, 错用感情,死后下恶道 提要: ·有人来了就高兴,心散乱又住不下,一切都被烦恼搞乱了 ·善缘要安住,不安住,浪费时间,恶缘要离开,不离开,错用感情,死后仍下恶道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要去掉散乱心,自己跟自己闹矛盾,总是不好的 ·善缘要根据正法,有正法的地方就有善缘 ·不可为了小事,心就不安,带着怄气离开了法 有人来了就高兴, 心散乱又住不下,一切都被烦恼搞乱了 我们修行人也是这样,缘已经具备了,心定下来就有成就。有人过去一直想学佛法修行,看看这边也看不惯,看看那边也看不惯。一到我们这个地方,听到法就高兴了。 到这儿也得要缘熟啊,你们来的时候,老师、同学都来了,床位都给你们铺好了,生活也搞好了,这就是缘啊。这个缘是善缘,佛弟子听佛的话,善缘要安住。假如不安住,心定不下来呢?“为散乱奴”,住又住不下,想回去又有点可惜,天天胡思乱想,弄得晚上睡不着,听法、修禅定时也在想,想到后来疲劳了,干脆昏沉打瞌睡,岂不是一切都搞乱了吗? 善缘要安住,不安住,浪费时间, 恶缘要离开,不离开,错用感情,死后仍下恶道 善缘要安住,碰到恶缘要快快离开,不要讲感情。不离开你也背因果,对方也背因果,因为有你在,他发展魔业邪道更厉害。碰到恶缘要有勇气离开,不要说:“我这儿生活很好,他对我很有感情,我离开他说不过去呀,……”这是没原则的人。恶缘不离开,死了还不是下三恶道?对善缘如果不安心,岂不浪费时间,虚度时光?这一生能活几岁呀? 世间法与出世间法都要去掉散乱心, 自己跟自己闹矛盾,总是不好的 最不好的就是散乱,散乱就是胡思乱想,接近于幻想,人们称之为想入非非。一种是把自己以后想得十分美好,其实那个美好是你想出来的,北方人有句话:躺在床上想什么都好,一起床什么也没有;还有一种,不想倒不苦,越想越苦,那是自己做傻瓜,没苦去找点苦来;还有一种,两种想法一直在脑袋里打架,而且双方的力量平等,你也压不倒我,我也压不倒你,一直在想怎么办?弄得人紧张得头昏脑胀,这很苦的。第一,晚上睡不着,第二,有饭吃不下,第三被人取笑。两种思想力量平等,形成大脑兴奋和抑制的冲突,破坏了它们的平衡,结果又形成了神经官能症。更可怕的是,时间久了,就算这个问题他想通了,可他已经养成了习气,以后一遇到难题,都是这么焦虑,非但修行难,生活也很困难,所以世间法出世间法都要去掉散乱心,自己跟自己闹矛盾总不是好事情。佛怎么说呢?如果是善缘,你不要东想西想了,你就安住下来。 善缘要根据正法,有正法的地方就有善缘 是不是善缘要根据正法,有正法的地方就是善缘,听不到法的地方就是没有善缘。要安住于善缘,再苦也要安住。佛说过:如果像天上那样快乐,没有佛法,你也不要去;如果像地狱那样苦,有佛法,你也要去。听佛的话,佛法很快就会兴起来,佛弟子不听佛的话,佛法就会灭掉。 不可为了小事,心就不安,带着怄气离开了法 女众专修班初期的风波,就是因为有人不能遵守佛的教导,这么好的善缘竟然还说出一大堆的理由要走,有嫌衣单费太少,不够用;有嫌不能上街去逛;有嫌平常很少吃到面食。我总结了一下,一共有二十五条原因。也有对法是生欢喜,听到法马上打电话:“我今天才遇到明师,你们快来啊!”为了一点小事情怄气了,法也不要了,就要走。那么是不是把法,把我这个老师也带走了?没有,是把她最亲爱的肚子里的气带走了。众生不听佛的话了,没有福气了,佛法就灭掉了!能听佛的话的人,有正法的地方,再苦,心也要安住。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7)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9 聚心观能对治心的散乱 提要: ·修佛教的观都是善缘,能增智慧悲心,修空能启发自性三宝 ·聚心观能对治心的散乱 ·治心散乱,念一处故,能制杂念,亦即以一念制万念 ·口唸是帮助心念,不可口唸心不念 修佛教的观都是善缘, 能增智慧悲心,修空能启发自性三宝 我们修禅定所缘的境就是我们修的观境,我们所有的观境都是从佛的智慧中出生的。修日轮,能使我们心情开朗,增长智慧;修月轮,能增长我们慈悲心,使我们得到清凉;观蔚蓝色的太空,能启发我们自性三宝,扩大我们的心胸;修极大的光明,遍布法界,使我们法身成就;修空,使我们容易放得下,出生大般若智慧。每一个观境全是善缘。 如果你自己抓一个观境,不根据佛讲的法去修,那就不是善缘。有的人眼睛一闭,一片墨黑,他就修黑暗;有的人眼睛一闭,一片白茫茫,他就修白茫茫;眼睛一闭,一道黑光,就修黑光;一道金光,就修金光;眼睛一闭,出现了从前女朋友的形象,他就修女朋友;打牌的人闭着眼睛修打牌;眼睛一开,看见香炉,就观香炉;看见小狗,就观小狗。 假如你东想西想,想得比释迦佛好,那你也别学佛了,难道释迦佛不圆满,还要你来补充?信佛就应该相信佛一切都圆满,否则你何必信佛? 聚心观能对治心的散乱 我们修聚心观的目的就是要对治心的散乱。“若于善缘,心不安住,为散乱奴”,成了散乱的奴隶,它是主人,它要打妄想就打妄想,你想别想了,它还是要想,你管不了它。而且很多时候你不是提醒自己“别打妄想了”,恰恰是听妄想的话,喜欢打妄想,还帮妄想做了很多工作。明明前面一个妄想完了,你可以停了,又再想一点念头继续打。奴隶对主人如此讨好,苦还是苦在你身上。 治心散乱,念一处故, 能制杂念,亦即以一念制万念 “治心散乱,念一处故,能制杂念。”念头要放在一个地方,就能制止杂念。这个念是念头的念,念念不忘的念。凡是佛经里的念佛念法念僧全是指心里念,念头放在法里,就叫念法。念字上面一个今,就是现在,下面一个心,现在你心里有佛,就叫念佛,那是真念佛。念经念出声音来,那叫讽诵,今天俗话都叫念经。你把诵称为念,旁边应该加一个口字旁,是唸书的唸。 “念一处”是指心里的念头放在一个地方,这样就能止住妄念。如果第二个念头产生了,你前面一个念头肯定跑掉了,它不跑掉,第二个念头也不会出生。众生的心一直在生灭,现在抓住第一个念头不让它跑掉,其它念就生不起来了,这叫以“一念制万念。” 口唸是帮助心念,不可口唸心不念 念佛也是如此,抓住一句佛号,不让它跑掉,其它念头就出不来了。听说净土宗的初祖完全是心里用功夫,并没有提出口唸,他还主张要修戒定慧,要深入经藏,要法门无量誓愿学。是从二祖开始主张口唸,可能他怕后世的众生心力不强摄不住心,所以用口唸提醒自己。你听见了,就会提醒自己不打妄想、不打瞌睡,这是帮助和提醒。现在变成只要你唸就是了。可是口唸心不念,不起作用的。往生极乐世界是你心往生,要真正达到成功,必须以一个念头把千千万万念头都止住,不能有第二个念头,这就叫一心不乱。而且到最后要念而无念,即使这一句佛号在心里转,可你没有“我在念佛”这个念头。你达不到这么高的境界,至少你在“执持名号”的时候,你要,把这个名号抓住了。可是不懂佛法的人,一边唸佛,一边出生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啊,你一定要来接我噢。”变了两个念头,这就不是一心不乱了。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8)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9 心是能缘,观境是所缘。 能缘于所缘,相续得安住,能生轻安喜乐 提要: ·身心轻安即生喜乐,入定所显的境界,才是真实 ·不懂佛法的人,临终把握不住,因魔鬼皆会变化来作倒引 ·心是能缘,观境是所缘,能缘于所缘,相续得安住,能生轻安喜乐 ·修观要眼皮下垂,观鼻是观鼻尖,观心是观念头 身心轻安即生喜乐, 入定所显的境界,才是真实 “身心轻安喜乐”,杂念一止住就能得到身心轻安和喜乐。心一安静,身心就两样了。有句话,“心静自然凉”,心不静的时候热得厉害,心一静,自然就会感到凉爽。如果你真正入定了,非但你身心会出现种种殊胜的变化,你观的境界也比你平时眼睛看到的境更为殊胜,更为广大,更为清楚明朗。这种境界不是观出来的,而是显出来,只有在入定的时候它才显得出来。如果没有入定,你出现的境界全是虚妄不实,只有定中的境界才是真正的。有人根本没入定就说自己看到什么菩萨显现,其实那是妄境,不是真的。更何况是梦里看到,更不能算数了。 不懂佛法的人,临终把握不住, 因魔鬼皆会变化来作倒引 修念佛法门的,如果临终你能一心不乱,你看到的阿弥陀佛是定境里现出来,这是真的;如果没有到一心不乱,这是妄境,是假的。而且魔也会变成佛来哄骗你,你跟他走,结果引你到魔那里去。还有一种俗称倒引鬼,它变化出颠倒的境来引你到极坏的地方去,你想观世音菩萨来迎接,它会变观世音菩萨;你想阿弥陀佛迎接,它会变阿弥陀佛,你辨不清就跟它走了。所以不懂佛法的人临终把握不住啊! 心是能缘,观境是所缘。 能缘于所缘,相续得安住,能生轻安喜乐 再讲讲止观,止,“能缘于所缘,相续得安住。”心叫能缘,观的境叫所缘。你想某一个人,是你的心在想,所以心叫能想,被你想的这个人叫所想。再譬如现在你们观鼻尖,心就是能缘,鼻尖最高的一点,就叫所缘。“相续得安住”,心要缘在你所缘的境上,还要念念相续,一直不断地安住在这个境上,这样就能止住妄念,不要这个念头在这儿,下个念头又跳出去了。“无散乱堪能”,“堪能”就是能做到,你能够缘在这个境上没有散乱,这就叫堪能。不堪能就是缘了一会儿又打妄想了。 “生身心轻安”,把妄念止住了,就会出生身心的轻安。“及诸喜乐等”,各种各样的喜乐都会产生。喜指心,乐指身。心理上充满喜悦,身体上有一种极其舒适的乐触。“此轻安喜乐,治心一处生。”这种轻安喜乐是你把散乱的心对治了,心止在一个地方而产生出来的,这是讲止。 修观要眼皮下垂,观鼻是观鼻尖, 观心是观念头 观,我们今天修的观是观鼻观心,所以开头就说“眼下视鼻心”,眼睛往下观自己的鼻尖、心。你在生活里修,比如在客堂里等方丈,那就不必闭上眼睛,可以眼睛稍微垂下一点,看着自己的鼻尖,这样心就会沉一沉。如果大家都闭着眼睛,即使方丈来了也不知道。我主张用心来观想,不要用眼睛看,如果你用眼睛看,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太过分太用力,时间不能太长。眼睛跟脑子有联系的,眼睛太疲劳了,脑子要昏,眼要花的。尤其是不能观整个鼻子,听说外道偷了一点佛教的皮毛,以为以眼观鼻是观整个鼻子,结果有的人观出神经病来。可见外道想学佛可又不肯好好地学,最后全搞错了。还有一种,学了一点佛法,又把自己的东西加进去,弄得牛不像牛,马不像马,所以容易出偏差。 观心是观念头,不是观心脏。心脏不要去管它。我们体内的一切器官,都要让它自然,不要人为干涉。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9)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19 修行人要时时刻刻在背舍烦恼中得安住 提要: ·修行人要时时刻刻在背舍烦恼中得安住 ·忏悔要自己忏悔,花钱去买个忏悔,不起作用反遭罪 ·忏悔过后,心仍不安,即堕在掉悔的烦恼里 ·在“治心一处”或“宴照思维”时都要起正念、发正愿 修行人要时时刻刻在背舍烦恼中得安住 “安住于背舍”,我们的心还要安住于背舍。背就是背弃,舍就是丢掉,修行人应该面向佛面向法,背向烦恼。 说个笑话,大家轻松轻松。有个年轻人到了大殿里去礼佛。现在许多地方,佛制定的规矩不遵守,佛没有制定的规矩多得不得了。他礼完佛坐在拜垫上,里边的老太太不高兴了,“真是罪过!屁股朝着佛坐。”年轻人听她的话,转过来面朝着佛,第二个老太太又说:“你怎么屁股朝着韦驮菩萨坐!”那叫人家怎么坐啦?条条框框这么多!整个佛教是解脱呀。所以背舍不能说成背朝着佛坐,那就笑话了。 面向我们修行的正道,把烦恼放在背后,不要了,这叫背舍。我们修行人时时刻刻要在断烦恼中得安住。 忏悔要自己忏悔, 花钱去买个忏悔,不起作用反遭罪 “掉悔内住心”,掉是掉举,就是心东跳西跳,打妄想。众生的心像只猴子,妄想纷飞犹如万马奔腾,始终没有停止过,所以叫心猿意马。悔呢?悔是五盖之一,贪、瞋、昏沉、掉举、疑悔。一般悔和掉举放在一起,叫掉悔。做错了事情,自己有觉悟很后悔,这是好的,可是很多人不懂如何去忏悔,也有很多人一后悔就执着于后悔。众生就是这两个毛病,一个是无知,一个是到处抓,抓了不肯放,执着。忏悔就是我认错改正,我今后不做了。 忏悔跟敲敲打打没关系的,你搞得场面这么热闹干什么呢?忏悔是自己忏悔呀,如果这个人死了,你请高僧大德来忏悔,那仅仅是功德回向。活着的人自己不肯忏悔,以为可以出点钱请别人忏悔,有这种道理吗?好比一个人做了错事,公安局看他年轻,又是初犯,就宽大处理,叫他明天去写检讨,他却叫朋友代他去作检讨。即使他给朋友钱,朋友肯代他去作检讨,公安局也不会同意。忏悔要自己忏悔才起作用,别人代替不了的。 眼睛盯在钱上的人不可能成为善知识的,因为眼睛看了钱没时间去看经书,更没时间去深入经藏了。忙都忙死了,钱是赚不光的,够他忙一辈子了。你求这种人帮你消业障,好比你到好朋友那里:“这件事你一定要帮我疏通疏通,因为你跟公安局很熟嘛。”朋友苦恼着脸:“我也无能为力,因为今天晚上我也要进公安局了。”他自己先好好去忏悔忏悔,还拿了钱替别人拜忏!他掉在地狱里,怎么来度你啊?完全是在佛门里做买卖。 忏悔过后,心仍不安,即堕在掉悔的烦恼里 如果你真心地认错悔过,以后不再犯就可以了。可是有人放不下,忏悔过了仍然心不定,事情过去很久了还在想:这件事是我做错了。这样一直想下去,那不是由悔而产生烦恼了?那你这个包袱什么时候才能丢掉呢?没日子了。在这种情况下悔就成了烦恼,所以要背舍。即使我们无始以来做错的事情很多,但是我们不要执着啊,罪很多,那么就天天忏悔,忏悔过了就应该要轻松。 在“治心一处”或“宴照思维” 时都要起正念、发正愿 “安住于背舍,掉悔内住心。”就是要把掉悔舍掉,“内住心”,把心安住在里边。“制止念一处”,使念放在一处,阻止一切的杂念。“宴照或思维”,你坐着沉默的时候,或者你在思维的时候。“摄受令坚住”,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要把心摄住,使心坚住于一处。“端身发正念”,身要端正,心里要发正念,发正念就是发正愿。“习久自趣定”,练习久了,自然会趣定。就是说一坐下来眼观鼻,鼻观心,不起杂念,背离烦恼,去掉掉悔,把念制在一处,以此来摄心。如果有所思维,就要发正念。这样经常练习,自然会趋向于定。今天讲到这儿。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0)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0 众生的心,随境飘动, 把心聚在一个点上,妄念就不会出生了 提要: ·坐禅眼不宜太开太闭,以垂帘式最好 ·禅定中“以眼观鼻”必须“不以眼视而以心观” ·心有聚有散,聚是心境相会,散是心境相离 ·众生的心,随境飘动,把心聚在一个点上,妄念就不会出生了 ·苦乐皆由心生,所以情绪对一个修行人影响很大 以眼观鼻~坐禅三昧曰:鼻端最妙,只是借鼻端以为眼之准。眼太开,则视而不见鼻矣;眼太闭,则眼合而不见鼻矣,太开失之外走,易于散乱;太闭失之内驰,易于昏沉,惟垂帘恰好(道教抄袭此却坐,得坐禅之妙旨矣) ~不以眼视而以心观 坐禅眼不宜太开太闭,以垂帘式最好 昨天我们讲了止跟观,今天讲“以眼观鼻”。“坐禅三昧曰:鼻端最妙,只是借鼻端以为眼之准。眼太开,则视而不见鼻矣,眼太闭,则眼合而不见鼻矣”。在《坐禅三昧》这本书上说以观鼻端为最好,眼睛可以依照鼻尖为准,因为鼻子在眼睛中间,眼睛看下来刚好集中在中间。眼睛如果张得太开,看见光,就见不到鼻子了,眼睛太闭也看不见鼻子。“太开失之外走,易于散乱”,眼睛张得太开,有个过患,就是心容易外走,容易散乱;“太闭失之内驰,易于昏沉,惟垂帘恰好”,眼太闭,心就往里边收,易于昏沉,所以垂帘最好,就是眼皮像竹帘那样垂下来最好。“道教抄袭此却坐,得坐禅之妙旨矣”,道教把这个抄去了,他们也得到了坐禅的妙旨。这是我在一本书上抄下来的,仅供参考。 禅定中“以眼观鼻”必须“不以眼视而以心观” 我们现在用的方法还不完全如此,你在生活中可以用眼睛来观鼻,使心容易集中,但是在禅定里应该“不以眼视而以心观”,不用眼睛看而用心来观。 以鼻观心~有聚心、内散心 聚~心境相会,心一境性 散~心境相离 心有聚有散,聚是心境相会,散是心境相离 前面讲“以眼观鼻”,下面讲“以鼻观心”,这两步这两天我在给你们带修禅定时都已经修了,也有了指导,现在不过文字上再说明一下。观心观什么呢?“有聚心、内散心”。聚是“心境相会,心一境性”,心在境上,就叫心境相会。我们抓住观的境,心一直在这个境上,练习久了就会出生心一境性。“散”则相反,是“心境相离”,心离开境了,就叫心境相离。心境相离当然达不到心一境性了。所以心不离开境,就叫聚;离开境就叫散。我们用这个方法来对治我们的散乱,来培养我们的聚心,这就称为观心。其实观心的法门还有好多种,等以后还要教大家修观心观,要观二十二种心。现在呢我们只要求止住妄念,而不去细细地分别。 众生的心,随境飘动, 把心聚在一个点上,妄念就不会出生了 止住妄念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心聚在一个点上,妄念就不会出生了。你一离开这个点,心就散开去了。众生的心,很容易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它也不可能在第二个境上停下来,它会从第二个境上又转到第三个、第四个上去,这样心就散乱了,它随风飘啦。有句话形容它,犹如万马奔腾,亦如大雪纷飞。大雪每秒钟都在变,等你看到了马上又变了,纷乱得很厉害,众生的心就是那样。 苦乐皆由心生,所以情绪对一个修行人影响很大 苦乐也由心生,能够掌握好这颗心,人就能掌握住苦乐。因为心在动,而且动得没有规则,一会儿想起高兴的事情,心里就觉得很舒畅,可是你不会一直去想啊;过一会儿又想到气恼的事情,心里又在怄气;过一会儿又想到难受痛苦的事情,觉得人生太悲哀了,简直是昏天黑地;但是过不了多久,你心一转,又去想起高兴的事情,你又高兴了,原来的痛苦又没了。我们冷静地研究、全面地去考察一下,是不是这样呢?所以情绪对一个修行人的影响很大,能使他的心飘荡不定。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1)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0 要在正知正见上修禅定, 在正定里才能出生真正的信心 提要: ·人生也不能说定,佛要我们不要把虚妄的看成是真实的 ·现在没有快乐了,可见过去的快乐在骗我 ·会变就叫假,众生苦就苦在感情的迷惑上 ·如果你把心定在错误的观点上,那更糟了,所以不懂佛法去打坐很危险 ·要在正知正见上修禅定,在正定里才能出生真正的信心 ·修行要精益求精,不能单搞数字竞赛 人生也不能说定, 佛要我们不要把虚妄的看成是真实的 人生也不能说定,都在刹那刹那变。快乐会变痛苦,痛苦会变快乐。其实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快乐的事情已经过去了,痛苦的事情也已经过去了,可是我们想起来还会产生快乐和痛苦。这么样冷静地去思维,才知道都是在自己骗自己。佛度众生就是要你不把虚妄的东西看成是真实的。即使你在快乐的时候,确实有快乐的情感,可那是那个时候,而不是现在。 现在没有快乐了,可见过去的快乐在骗我 生活中常碰到这种事,有人说:“你不是说过不离开我吗?”对方回答他:“那是我从前说的呀。”意思说那是从前的我呀。这个人就说:“那么你在骗我喽?”最后这一句就是很清楚地表明,当你在快乐的时候是快乐在骗你,那个时候你是快乐,可这个乐现在没了。 会变就叫假,众生苦就苦在感情的迷惑上 一切都是假的。会变就叫假,不假就不会变,苦就苦在感情的迷惑上。一是因为众生愚痴颠倒,所以受苦受难,乃至于长时期流转生死;一是因为众生心把握不住,一直在纷乱中,随时随刻在变动,所以乐变苦,苦变乐,无法停止。 如果你把心定在错误的观点上, 那更糟了,所以不懂佛法去打坐很危险 如果你能掌握住心,可你观点错了,不是智慧而是愚痴颠倒,而且愚痴得非常坚定,更糟了。修邪道的人就是观点错误,可是修到后来他也能慢慢定下去,这种人更难改变,这可不是出世间定,而是外道的定。路一错,你越修,离开正道也越远,这种情况最可怕。所以首先要懂佛法才能修禅定。我十多年来教禅定,始终坚持一个原则:首先要听课,而且天天要听课。你不懂佛法去打坐,非常危险,如果出生了一些效果,更加可怕,更加醒不过来。不懂佛法去修就是盲修瞎练。 要在正知正见上修禅定, 在正定里才能出生真正的信心 假如这两点我们都抓准了,这个路子就不错了:即要有正知正见,有佛法的智慧,脱离过去种种的愚痴,再把心聚集起来,培养定力,这个定就是定在正知正见上。要在正知正见上修禅定,也只有在这种禅定里才能出生真正的信心,到这个时候你才是真正的信佛,否则你信佛是很浮面的。刚开始信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目的:有人求平安;有人想来世福气好一点;有人喜欢神秘,想修出神通来,有人因为对亲人有感情,总想跟已经死亡的亲人沟通一下,所以进佛门来了;还有一种人,因为他信鬼,他认为有鬼必有佛,所以他也信佛。这种种都不能叫作真正的信佛。真正的信佛要懂佛法,要从禅定中亲证佛法的境界而产生信心,这才是真正的信佛。 如何精进而修? 当修暇满~如是若心不乐修行,当修暇满,若着现法,当修无常恶趣过患以为主要。 修行要精益求精,不能单搞数字竞赛 如何精进而修?精进简单地说,就是精益求精,天天进步。精益求精是好里求好的意思。精益求精在前面,要在精益求精的基础上天天进步,也就是你修好了还要再提高,要修得更好,这样才能往前进,所以精进跟数字没关系。现在有一种风气,我看离开佛法的原则太远了,都是不懂佛法的人搞出来的——竟然在数字中赛跑,以唸佛唸得多为精进,称之为精进唸佛。精进怎么会建立在数字上? 工厂里老板想多出一点产品,工人想多拿一点工资,都以多为好。你生产多,大家都高兴,还给你奖金。结果货运到了国外,一检验,不合格,全部退货,你白欢喜,白辛苦,这种道理谁都懂。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2)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0 佛是叫你求智慧,去消除自己的愚痴; 没有一心不乱,极乐净土就被你贪瞋痴妄念污染了 提要: ·没有一心不乱,极乐净土就被你贪瞋痴妄念污染了 ·缺腿有窟窿的玩具,大人小孩都不要,盲修瞎练的人,常会自得其乐 ·毫无意义的精进,忙了一辈子,功德在哪里 ·佛是叫你求智慧,去消除自己的愚痴,你光磕头不学法,那可不是一个修行人 没有一心不乱, 极乐净土就被你贪瞋痴妄念污染了 同样的道理,随便你唸佛唸多少,不合格全部退货。现在有人拼命抓数字。我年轻时候就常听到这种情况,有人说:“黄居士精进啊,一天唸两万。”另一个说:“李居士唸四万。”这个人就说:“黄居士唸两万是唸六个字,李居士唸四万,他是唸四个字。”有位法师讲经的时候就说:“阿弥陀佛又不是开公司的,一定要你交这么多货才让你去极乐世界。”你即使唸满一百万,不合格也要退货。(众笑)那么是以什么为标准呢?一心不乱!没有一心不乱,极乐世界就被你贪瞋痴的妄念污染了。 缺腿有窟窿的玩具,大人小孩都不要, 盲修瞎练的人,常会自得其乐 有的说法更好笑:只要唸就能往生,意思只要你有产品就能卖得出去,这种产品可能连小孩也不要。大人陪小孩去买玩具,小孩喜欢这一个,妈说:“这个不好,洋娃娃缺一条腿。”妈挑了一个,小孩子说:“我不要,因为上面有个洞。”大人小孩都不要,你卖给谁?只有废品桶要。现在有些佛门弟子没有法,不懂法,盲修瞎练还自得其乐,真可怜。 毫无意义的精进,忙了一辈子,功德在哪里 精进有正精进、邪精进。好比很多年前我跟一个老医生一起到九寨沟,见到一个老和尚,临别时,老和尚怕我们不认得路,叫一个徒弟送我们。我看这个徒弟很精进啊,看到路上有带字的纸,马上捡起来。路上这种纸不少,都是游客丢掉的包装纸,他看见一张捡一张,都放在一只袋袋里,一点不怕辛苦。问他干嘛呀?“师父说的,要珍惜字纸。有字的纸不能丢在外面,要捡回去烧掉,这是有功德的。”释迦佛有叫你这么干过? 民国时期就有这种风气,路上经常看见一个老人,背着一个白口袋,看见有字的纸就捡了放进去,白口袋上写了四个字“珍惜字纸”。把一辈子的生命时光都去忙这个,也不知道功德在哪里,这种精进就毫无意义。 佛是叫你求智慧,去消除自己的愚痴, 你光磕头不学法,那可不是一个修行人 还有的人,他修行的方法是专门拜佛磕头。其实磕头只是个礼节,按照佛经上规定,只要顶三个礼就好了,他磕两百个、三百个头,可是佛法不懂。你跟释迦佛老是顶礼,有什么好处呢?就好比我正在上课,一个学生没心思听课,但是认为对老师恭敬总是好的,于是跑到我面前来躹躬。没上课前鞠个躬就够了,他喜欢鞠躬,那最多三个吧,已经上课了,他不听课还在鞠躬。(众笑)考试别人都考了八、九十,他考一个零汤团。鞠躬多了,万一昏倒了,还要我老师送他上医院。(众笑)佛并没有叫你这样呀,佛是叫你求智慧,去消除自己的愚痴,快快成佛呀。 我小时候看到一个老人,这个老头不瘦,穿的衣服挺干净,看表面好像一位老先生,有点文化似的。脸上带点红润,看样子气色很好。他跪在马路边上,尽是磕头。当然磕得很慢,他也要防止头昏啊!(众笑)我看他雪白的额头上有一个灰圆圈,那是磕头时粘到的地上灰尘。那个时候我还小,看到了也没有什么表示,可是别人就在他面前的饭盒子里丢钱,原来是一个要饭的!那可不叫修行人。所以这儿跟大家讲清楚:精进要有正知正见。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3)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0 时久生疲厌是众生的习气,若心不乐修行,当修暇满 提要: ·时久生疲厌是众生的习气,若心不乐修行,当修暇满 ·手不离唸珠、喜欢诵经的人,可不能开始起劲,慢慢就昏沉了 ·众生的心好贪稀奇,贪新玩艺,贪神秘,还贪快,学完了就没劲了 时久生疲厌是众生的习气,若心不乐修行,当修暇满 “当修暇满,如是若心不乐修行,当修暇满,若着现法,当修无常恶趣过患以为主要。”如果一个修行人不喜欢修行了,那就要修八有暇十圆满,这叫修暇满。为什么当初发心修行时很精进,慢慢就不喜欢修行了?这是众生的习气,这叫“时久生疲厌”,时间一久就疲沓了。初来的时候那是精神百倍,样样都很新鲜,就连这里的人也是以前没有看见过的。住了几天,怎么看来看去都是这样的脸,没有什么新鲜的?开头听我们诵经,觉得真好听啊。这种人我是经常碰到的。 手不离唸珠、喜欢诵经的人可不能开始起劲,慢慢就昏沉了 我22岁进佛门,我最喜欢念经,那个时候我只是晚上才回家,吃饭也在寺庙里吃,妈也不管我的,因为她知道我又到庙里去了。为什么我到庙里去她不说话呢?还有个小故事,一次我在义母家睡着了,义母就用衣服给我盖盖好。谁知道一动我衣服,“啪”,掉下来一串念珠,义母拿起来一看,大吃一惊,(众笑)她去跟我妈说:“你看这孩子!”我妈朝她笑笑:“我早就知道他以后会修行的。”妈早就知道了,所以我到庙里她是胸有成竹。(众笑)妈没有神通,她怎么会知道呢?妈说我身体上有块骨头,俗称佛骨。信不信由你,我不过说说罢了,其实我也没看到过。据说有这块骨头的人将来一定要修行的。至于它在哪个地方,我也不知道,因为我对任何稀奇古怪的事情都不感兴趣,也没问妈,所以千万别来问我“傅老师,你指给我看看。”我自己都不知道,你叫我指给你看啥? 那时我整天在大殿里大声唸《文殊仪规》。大殿门口经常有人走过,当然是来烧香的,一到大殿门口就不走了,要听一会儿方才肯走。咱们唸仪规,没听见过的人听到了,都很感兴趣,觉得很好听。刚开始学念经,年轻人可喜欢了,你们开始还不是很起劲,慢慢就昏沉了。(众笑) 修行本来是能很快成就的,就因为每个人都有这个毛病:时久生疲厌,后来的脚步就慢了,慢慢就没力气,走不动了,对修行也不发生兴趣了。 众生的心好贪稀奇,贪新玩艺, 贪神秘,还贪快,学完了就没劲了 再举个例子,我教禅定总是先讲一个观,等这个观的理论讲完了,我再教第二个观。怕你们等不及,没兴趣,“我是来学禅定的,傅老师不教禅定,每天讲啊讲啊”,逼得我没办法,只好每天给一点,每天给一点,这样子把你吊住,(众笑)这也是一个善巧方便。众生的心态就是这样:贪稀奇,贪新的玩艺,贪神秘,还贪快。即使我一下子教给你,你挺高兴,你学完了还是没劲了。就像小孩子看京戏,来一个武将还好,武将打得个欢,小孩子有劲;来一个文官,坐下来光是唱,来一个老太太也是唱,来一个小姐也是唱,小孩子就冒火:怎么还没有唱完呢?(众笑)没劲!所以不懂佛法,要么你有点邪了,否则你越修越没劲。不懂佛法的人初听念经倒蛮好听的,但是听久了他也不想听;懂佛法以后,每一句你边唸边思维里面的法义,真有味道啊!就好像老人看京戏,非但每一句唱词他都懂,还听他的唱腔,看他表演的功架,每个动作他都在欣赏,所以要懂才能维持得长久。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4)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0 佛说苦果,为的是要灭苦因,厌苦求乐的人,心里不会平衡,也不会安定 提要: ·众生都贪快乐,所以会信教,为的是升天堂 ·佛说苦果,为的是要灭苦因,厌苦求乐的人,心里不会平衡,也不会安定 ·我们南瞻部洲人最适合修行,能信佛犹如中了头奖,还叫苦吗? ·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是教导你为度众生,好好发菩提心,可没有叫你 唸佛三年就去火葬场 ·末法时期,能弘扬正法具足悲心的善知识就更难遇到了 ·有条件能学佛法的人称“有暇身” 众生都贪快乐, 所以会信教,为的是升天堂 信外国教的,心里都有个念头,快快生天堂。我年轻时候到温州,有个人生了病,有人劝她信教,结果病也没有好,后来跟我学禅定倒在好起来。就请我到她家里,没多久她们教友来了。大家也没什么话好讲的,我就说了:“你这儿的房子很宽大,挺舒服噢。”那两个人马上说:“这有什么好啊?如果咱们生到天堂去,那个地方可好得不得了啊!”普通人想到美国去,信教的人想到天堂去。都是采用这个办法,把人世间说得苦得不得了,使你对人世间讨厌,快快跑。 佛说苦果,为的是要灭苦因, 厌苦求乐的人,心里不会平衡,也不会安定 现在佛门里也有人用这套手法,这种人心里不会平衡,也不会安定的,因为他们有双重性。一面天天在叫苦:我业障重,烦恼重,做人苦啊!本来对苦还没有想得厉害,一进佛门好像进了苦门,首先受的影响就是这边苦,那边快乐,赶快走啊。要知道,佛讲苦集灭道,苦是果,集是因,佛讲苦是叫你去断苦的因,也就是要你好好地断烦恼,来解脱苦,并不是叫你消极厌世,也不是叫你贪求快乐,尽往快乐的地方走。 我们南瞻部洲人最适合修行, 能信佛犹如中了头奖,还叫苦吗? 我主张进佛门首先要给人快乐,让他知道做人了不起。南赡部洲众生最最了不起,南赡部洲的人是最适合修行的。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以及八小洲的众生全都不能即身成佛,唯有南洲众生能即身成佛。我们今天做了南赡部洲的众生算中了头奖啦!拿到一张头奖奖票,还苦什么呢?信了佛还叫苦! 有的人确实拿到一张头奖奖票,确实是苦,男的发疯一样骂老婆。就因为中了一个头奖,闹得全家鸡犬不宁,伤心啊悲哀啊,因为这张奖票给老婆洗衣服洗掉了(众笑),所以她的丈夫气坏了。 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是教导你为度众生,好好发菩提心, 可没有叫你唸佛三年就去火葬场 现在佛门里有的人知见不对,中了头奖还想丢掉。我前几年在居士林讲法,有人对一个小姑娘说:“你既然喜欢听法,这几天怎么不来听了?”“我是唸佛的。”“唸佛也要听法呀。”“我只要唸三年佛,就能往生了。”你有把握吗?说这个话的时候她才十三岁,十六岁她就要轻生了。即使你真的有把握,释迦佛也训你一顿:“你到临命终时再走,这么多众生要你关心,你不发菩提心?”心这么小,只管自己,就算你修到一心不乱,给你一个下品下生已经不得了了。假如到时水平不够,没去成咋办?佛说“人身难得”,得到人身是很困难的,像中头奖那样。这就是叫你要尊重、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佛法难闻”,这么难听到的佛法你今天听到了,你不要放弃啊!这是一个稀有的宝贝啊! 末法时期,能弘扬正法具足悲心的善知识就更难遇到了 “善知识难遇”,如果你碰到了一位善知识,你别走啊!我从前在苏州开禅定班,有一次来了两个北京人,他们跟同学们说:“佛经里说:如果到了末法时期,你能遇到一个善知识,他有真正的法,而且有悲心,肯把法给你,你不要管他家里有没有妻子,你就不应该走了,因为末法时期善知识很难遇到了。” 有条件能学佛法的人称“有暇身” 所以当你修行低落的时候,你想一想今天你得到的条件是多么的可贵,再想想八有暇——有暇就是有条件学佛,暇是空的意思,“有暇”照文字讲是有空学佛,但是应该理解成有条件学佛。有的人有空,他也不学佛;有的人很忙,还在忙中抽空来学佛,这个人能够学佛,就称有暇。八种情况没有条件学佛,比如盲聋喑哑,也就是瞎子、聋子、哑巴、生理上有残缺的,他们就没有条件。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5)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0 没有苦的地方难学佛法, 因此最要紧的是智慧不是福报 提要: ·没有苦的地方难学佛法,因此最要紧的是智慧不是福报 ·样样懂,样样都不通,内有傲慢,喜与人辩,这种世智辩聪的人也难学佛法 ·正法尚未隐没,自己也不是傻瓜,也没有掉在八无暇,尚能具足十圆满的人身, 为什么不好好修行呢 ·世法不可执着,佛法要不断深入,若着现法当修无常恶趣过患 ·不着现法,所以能学得多,学了佛法,我就把世法放下了 ·佛法学了一点点,就执着于现法,不求进步,能断烦恼了生死吗? 没有苦的地方难学佛法, 因此最要紧的是智慧不是福报 享福太好的人也没条件学佛,福气最大就是北俱卢洲的人,阿罗汉去度他们,他跟阿罗汉说:“你讲了这么多,我们还是体会不到什么叫苦,你是不是给我们指指看。”阿罗汉用天眼一看,找不到苦,(众笑)没办法度。所以福气太大,仍然流转生死,没用的,最要紧的是智慧啊! 样样懂,样样都不通,内有傲慢,喜与人辩,这种世智辩聪的人也难学佛法 还有邪知邪见,称为世智辩聪,也很难学佛。他世间上的知识懂得很多,而且人很聪明,也很喜欢跟人家辩论,因为他有他的一套。像这样的人很难学佛,第一,他内心有傲慢,第二,他也很难找到善知识,因为善知识不可能什么都懂,有的善知识学的是禅宗,不一定懂法相宗;学净土宗的,也不一定懂密宗。他呢?世间上学问懂得多,佛法也学得多,不管抓来是一朵花还是一颗草,往头上一插,那种宗派里抓一把,那本书里抓两根毛,样样懂,样样都不通。忽然问你一个问题,偏偏这个善知识没学过,“你还不如我呢。”只有他肚子里的蛔虫他能够接受,因为蛔虫对他肚子里所有的景色一目了然。内心有傲慢,行为上处处抓人家辫子,所以世智辨聪很难度。现在是末法时期,你找到一个二等的善知识已经不错了!(众笑)即使三等你也学学三等吧,上等的找不到,你总不能等到老死吧! 正法尚未隐没,自己也不是傻瓜,也没有掉在八无暇,尚能具足十圆满的人身,为什么不好好修行呢 八有暇十圆满,《菩提道次第》里全有讲。内五种圆满是讲身跟心,根支要不缺,性要不顽嚣。外面五种圆满,要法流没有隐没。我们来看看自己,根支也不缺,也不是傻瓜,也不是盲聋喑哑,法流还没有隐没。至于有没有证果证道的人,这就不好说了,至少还有真正在修行的人吧。现在虽然佛法很衰落,可也不能说一个贤圣僧也没有,因为我们知道的太狭隘了。而且即使他证了果,他也不说的。好比会抓老鼠的猫不叫的,会叫的猫抓不到老鼠。 想到自己没有掉到八无暇,也具足了十圆满,我们应该高高兴兴,这么好的条件,为什么不修行呢?要鼓励自己。 世法不可执着,佛法要不断深入, 若着现法当修无常恶趣过患 “若着现法,当修无常恶趣过患以为主要”。假如一个修行人执着于现在法——世俗上人的法多了:炒股票的秘诀,搓麻将的经验,唱歌的技巧……,这些放不下,你怎么改变?这些东西就够你忙一辈子了。进了佛门,学了一点点东西,也不想提高,也不想增大,这都是执着于现法,那怎么修得上去呢? 不着现法,所以能学得多, 学了佛法,我就把世法放下了 我年轻时候很喜欢文学,我虽然文化不高,但是写几句白话诗还是很有功底的。那个时候我倒没有想要成为一个诗人,不过诗人的傲慢好像已经有了。(众笑)说句笑话,如果你们看到我年青时的诗歌,一定会非常喜欢,可惜那些诗都给我烧光了。(众笑) 如果我执着于写诗的法,我怎么会去学心理学、医学,我怎么会去学佛学?我爱好是爱好,可我没有执着啊。后来接触了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病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我全是自学的。而且那时自学很困难,没有书,我到旧书商店去找,两个小时才找到一两本书,就那么学。在我们杂志里有一篇儿童心理的文章《漫谈具有独断性格的儿童》,投稿人是乐音,其实乐音就是我呀。(众笑)这是我54年写的,投给《妇婴卫生》杂志,他们还特别重视,刊登在头一篇。我所以能够学那么多,因为我不执着于现法。后来我学佛法了,就把这些全放下了。 佛法学了一点点,就执着于现法, 不求进步,能断烦恼了生死吗? 如果你执着于现法,你应该修念无常观恶趣。你不前进,不提高,老是这么一点点,你死了咋办?靠这么一点点能了脱生死,能断烦恼吗?无常随时随刻都会来临,死时没有把握,投到恶趣,种种的过患应该多想想。经常要提起自己的警觉心,来精进修行。今天时间到了,咱们就讲到这儿。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6)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1 丢弃了佛陀的教育事业, 真正的佛教面目就看不到了 提要: ·佛弟子只求保佑,不要法,就把佛教变成了宗教 ·丢弃了佛陀的教育事业,真正的佛教面目就看不到了 ·儒教思想、名利心重的人进了佛门,并不好好改造自己,却想继续发展名利 ·圆满的再演变,岂不成了不圆满 如何精进而修? 生死过患~若于生死缺少厌患,求解脱心则成虚妄,故当思维生死过患。 愿心及因~若凡所作,皆为利益有情之心,不猛利者,是则断绝大乘根本,故当多修愿心及因。 佛弟子只求保佑,不要法,就把佛教变成了宗教 昨天讲到“如何精进而修?当修暇满”,今天讲“生死过患~若于生死缺少厌患,求解脱心则成虚妄,故当思维生死过患。”要经常观生死过患。一般人信佛,都是为了求保佑,如果光是为了求保佑,佛教就成了神教。民间的风俗是求土地公公、城隍老爷,有的还求鬼保佑,到了某一天就给死人供饭。也是为了求保佑,其实亡人真的肚子饿,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靠这天来吃一顿饭也解决不了问题。如果信佛的人也只是烧香、磕头、求保佑,这就把佛教降为神教,因为宗教都是求保佑。 信了佛,有人嫌受戒麻烦,更不肯听法修定,或者虽有听法,对法不重视,也不懂得修行。有些人则把佛法作为学问来研究,当作一种爱好,挂佛弟子的牌子,却不肯学法修行。 丢弃了佛陀的教育事业,真正的佛教面目就看不到了 真正的佛教面目现在很难看得到了,所以现在的佛教不是兴旺,而是已衰落到危险的时期。你们来这儿,已经进入第三周了。经过这二十一天的修行生活,你再去别的地方,也许很难看到有像我们这样的气氛。往往是一进佛门,就闻到世俗气,人群喧嚷、声音嘈杂,除了佛菩萨像以外,其它都是小卖部、写功德、喝茶、卖票……,还有一直不肯停止的超度。释迦佛当年可没有叫弟子忙这些啊!释迦佛教导弟子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离开了释迦佛的教导,叫什么佛教?不想一想人生几何,一年一年时间在过去。 有些人认为只要唸唸佛号就能了生死,那还要戒定慧干什么?这样就把佛教改变了,就把佛陀的教育事业扑灭了,释迦佛四十九年的教法、八万四千法门全被这种思想扫掉了。 有个主张不讲法专唸佛的人,临终时小中风,佛经上说往生的人要“是人终时,心不颠倒”,中风就意识模糊了,又怎能说肯定是往生了。 儒教思想、名利心重的人进了佛门, 并不好好改造自己,却想继续发展名利 再加上社会的演变,各种社会、各种气氛都影响到佛门里。中国过去是封建社会,学的是儒教,如果他信佛出家了,他肯定会把儒教思想带入佛门,在他周围的佛教就变成了儒教性质的佛教。后来又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整个社会一片虚伪,除了发展名以外,更重视利。这些名利心重的人,他们并不是洗干净了才进佛门,那么进了佛门就用佛法洗洗干净呢,偏偏满脑子佛法不重要。进了佛门不好好地改造自己,还想继续发展名利。 圆满的再演变,岂不成了不圆满 世间上一切都不圆满,如果它不断地向圆满方向发展,这是件好事情。佛教的演变有好处吗?释迦佛已经圆满了,你还要再演变,岂不从圆满演变成不圆满? 有些人把佛教改变了,还以为有功德呢!随便你讲出什么功德,圆满的佛教变成不圆满,你的功德就全部推翻了。这种事情既不如法又不清净,对你有什么好处?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7)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1 度众生不是做买卖,不如法不清净, 如何能度到清净的净土 提要: ·度众生不是做买卖,不如法不清净,如何能度到清净的净土 ·说法、听法都不能要钱,言行不一致成了两面派 ·如今做得正,却使不正的人感到不舒服。天天忙超度,就没时间修行了 ·出家人不讲法,又不许居士讲,岂不把佛法消灭了 ·说法是代如来宣化,不能因贬低居士,把如来的法也贬低了 度众生不是做买卖,不如法不清净, 如何能度到清净的净土 譬如有人请你给他亲人超度,你以大悲心,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亲人,这是符合佛的教导的。我妈死了,我自己给她念经,也请相熟的出家师父给她唸经,这些师父可没跟我要过钱。要钱就不如法不清净。佛教是度众生,不是做买卖。不如法、不清净的超度能把亡人度到清净如法的地方去吗?居士供养三宝是应该的,佛弟子以大悲心度众生也是应该的,这是两件事情,不要混在一起。 说法、听法都不能要钱,言行不一致成了两面派 钱跟法要分开来,混在一起就不清净了。弘法是度众生,不能讲钱。假如听经要收钱,或者法师来讲法开口要钱,都是不如法的。如果这位法师贪钱,给他一万元才肯来,即使他讲的法没错,这叫口是心非,是大谄曲。度众生要身教言教。言教他是讲佛法,身教他拼命拉钞票,结果跟他学的这批人也是语言上都会讲,背后不拿钞票不行,岂不成了两面派? 如今做得正,却使不正的人感到不舒服。 天天忙超度,就没时间修行了 我这个老师正得有点使人不舒服,有人还说“太正了”。现在外面有种风气,讲一套做一套,讲正法也卖钱,这样佛教就没有希望了。有位法师就讲“在家人要做佛事,害了出家人。”因为天天忙做佛事,也没有时间学法修行了,他又说:“如果居士不叫出家人做佛事,出家人也不会满街地去问:‘你们家死了人没有?’”(众笑) 出家人不讲法,又不许居士讲,岂不把佛法消灭了 昨天我收到一张告别的条子,这位出家同学说:“我很喜欢听法,不过我今天要走了,主要是我自己心里的烦恼。”后面又写“傅老师,你为什么不现出家相?”又写:“用不着公开回答。”所以我就不公开回答。(众笑)走了一个人,我就非常难过,事后了解一下,原来是他的师父跟他说:“居士说法不如法。”这一句话诽谤了多少人?连菩萨都诽谤了,菩萨大多现的是居士相。连维摩诘居士说法也被他否定了。佛可没有说:“文殊菩萨,你去听维摩诘居士说法是错的。”这位师父自己不讲法,又不许人家讲,那岂不是要把法消灭掉?! 说法是代如来宣化,不能因贬低居士,把如来的法也贬低了 有一年我在石狮讲法,忽然来了几个做佛事的小和尚。当然他们根本不会来听法的,他们忙的是做佛事赚钱。不来听法倒也罢了,有的在门口看一下,就跟我学生打招呼,“居士讲法不能坐在大殿的中央,只能坐在旁边。”他拉拉自己的衣服,“坐在大殿中央讲,要我们这种衣服。”那么你怎么不来讲?我听了马上就坐到旁边去了。(众笑)我还很听话的呢,因为恭敬不如从命啊。(众笑)但是今天我讲法要给你们讲清楚:居士讲法也是讲的释迦佛的法,你贬低居士,可不能把释迦佛的法贬低了。居士说的是正法,也是代如来宣化,听法的人对说法的人尚且要做大师想,大师就是佛。不让居士坐在中间,是对法不恭敬的做法。所以不懂佛法的人自说一套,把佛教搞得不像样了。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8)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1 缺少对生死过患的厌离, 求解脱心就成了虚妄 提要: ·居士要供养三宝,出了家可不能把佛事作贸易 ·护法只发心培养人才,赶经忏的一个钱也不给 ·佛弟子要挑佛陀的重担、法的重担 ·没有了生死的念头,修行怎么修得起来 ·知道生死无常,却因忙,没时间去想生死过患 ·缺少对生死过患的厌离,求解脱心就成了虚妄 居士要供养三宝,出了家可不能把佛事作贸易 话再说回来,如今居士也大都不懂佛法,不知供养三宝。我年轻时,有位师父请我去他小庙住几天。一天晚上不少人坐船来做超度。我第二天就建议他多讲佛法,让居士自己供养三宝,别为了钱搞超度。他朝我苦笑:“我也知道不对,不这么搞他们不拿出钱来啊!”居士要让出家人安心办道,安心修行,要经常供养三宝,不应该讲条件。可是现在居士两样了,平时不肯供养,一等到吹吹打打敲起来,才肯拿出钱来,变成用钱来买功德,佛门现在变成做买卖了。所以佛门要变好,必须要重视转变居士的思想。 寺院应该经常讲经说法,天天弘扬正法,自会有人发心供养,靠做佛事搞钞票,这是极其可怜悲哀的事情。 护法只发心培养人才,赶经忏的一个钱也不给 现在女众专修班正筹划搬家,国外有位法师表示:如果办佛学院,他愿意资助,他说:“我只发心培养人才,如果里边有一个赶经忏的,我一分钱也不拿出来。”(众笑)可见这位法师对赶经忏很反感。如果你们将来赶经忏,碰到这样一个大和尚,一个钱也拿不到;如果你讲经说法,培养人才,这么大的工程他全包下来! 佛弟子要挑佛陀的重担、法的重担 有人一听到专修班要学十年,吓坏了,男孩子说:我学完了,胡子都长了。(众笑)如果你发菩提心,可能五年就叫你去挑重担了。而且你也待不住了,因为发菩提心的人看到佛法衰落、师资缺乏,坐不住呀。说句笑话,赶经忏的挑的扁担份量也蛮重的。(众笑)你们挑的可是佛陀的重担,是法的重担啊。 没有了生死的念头,修行怎么修得起来 假如没有了生死的念头,你修行怎么修得起来?精进而修是精进修了生死。佛度众生是度众生出生死轮回。培福当然要,可是原则要搞清楚,哪怕你当了大老板,拿出很多钱来做好事,但佛教是教育众生。慈善包括在教育里,可是慈善不一定在进行教育。慈善家从来也没有对苦难的人进行过教育。走断烦恼出生死轮回这条道,这才是佛教。当然我们并不否定穿衣吃饭,这是现实生活中必须要有的东西,但修行人只要能饭菜饱,布衣暖就足够了。 知道生死无常,却因忙,没时间去想生死过患 大多数人都缺乏对于生死的厌患。我二十二岁进佛门,听的最多的就是《菩提道次第》。下士修法第一步就是修念无常,“有情决定死”,没有一个人能不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死会来,死来了也不可抗拒,死了以后不知道到哪里去,仍然是六道轮转。这些我二十二岁就知道了,可就是停留在“我知道”上。现在的人也差不多是这样,不管听了多少法,人身无常、生老病死苦、要跳出六道轮回,这些话都知道。进了佛门四十年,仍然是“我知道”,其它没有了,因为实在太忙了,没时间去想。家里的事一点都不肯放,这么忙哪有时间去想想生死过患呢?出了家还是忙,因为忙着赶经忏,也没有时间去想生死过患。 缺少对生死过患的厌离,求解脱心就成了虚妄 假如有人想“我死了咋办?”说“你死了我超度你”,“你先死咋办?”“我死了你超度我。”释迦佛的佛教再也看不见了。如果我能度得了你,又何必要你来度我,一个真正能度人的人,当然他也能度自己。他度不了自己来度你,你也度不了自己却去度他,结果一个也度不了。这都是对生死过患虽然知道,可没有真正触动灵魂,变成口头谈谈罢了。如果真的触动灵魂,“人是怎么死的?”这个问题,你会专心去研究。假如缺少对生死过患的厌离,求解脱的心就成了虚妄。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19)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1 了生死心不迫切, 苦了只会哭,哭完又去忙 提要: ·了生死心不迫切,苦了只会哭,哭完又去忙 ·利益众生之心不猛利者,是则断绝大乘根本 ·发心不正,为利养修禅定,多属地狱心 ·修行人功德应隐藏,外道求功能得利养并非正道 了生死心不迫切,苦了只会哭,哭完又去忙 有些修行人身体不好,可是他仍然没有了生死的迫切心,还在忙世俗事。老奶奶已经八十岁了,还在忙着给儿子儿媳妇做饭,给孙子喂饭。就算你还在修行,一天到底修了多少个小时?十分之九又都在打妄想。又要睡觉又要说闲话,偶尔装模作样修修,就这么一天一天地混日子,都是因为了生死心不迫切,没有看到生死的过患。看见别人苦,那是别人苦,轮到自己苦了,就只会哭。哭完了,总算一口气吐出来了,又想该去忙些啥,好了疮疤忘了疼,所以应当思维生死的过患。为什么人们对生死的过患感觉不到什么?因为没有好好去思维。 利益众生之心不猛利者,是则断绝大乘根本 “愿心及因若凡所作,皆为利益有情之心。不猛利者,是则断绝大乘根本,故当先修愿心及因”,一个精进修行的人,除了要观生死过患,还要发愿利益众生,所作的一切,当然是指修行的事情,也包括一切利益众生的事情,都要有利益众生之心。每个人都有自私心,而且很难去掉,本想为大众,搞到后来又自私了,原因就是缺少利益众生的心。如果你无论做什么,都是为了利益众生,不考虑自己,这样自私的心很快就能改变。 一般人总是为自己活下去而吃饭,修行人应该为了度众生才吃饭,为给众生做有利益的事情才听法。大乘就是一切为了众生,吃饭、睡觉,包括烧香、顶礼,全是为了众生。这种心一般人也有,可是不广大、不坚固也不猛利。假如你利益众生的心不猛利的话,“是则断绝大乘根本。”好像一棵大树砍掉了根,所以应当修好愿心及因。 依世间邪僻心修禅之类 发心遵智者 拣邪明正义 为利养修禅 多属地狱心 发心不正,为利养修禅定,多属地狱心 “愿”有相当大的力量,“因”有因才有果。讲到愿心,我们讲一讲修禅定应该怎么样发心。“依世间邪僻心修禅之类,”这都是不正确的发心。“发心遵智者,拣邪明正义”,发心应该遵照有智慧的人,也就是善知识的教导,这里指智者大师。要有正确的拣别,邪的不要,要明白正义。具体地说,“为利养修禅,多属地狱心”,为了贪图利养而去修禅,多属于地狱心。为了得到人家赞叹,“这个人很用功。”“这个人很有禅定功夫。”名有了,利也来。世间上的外道免不了为了利养,练功练出功能来,利养就好,还有这么多的人把你捧上天。从前南京有个学气功的,学初级功时病好了,他很高兴;进入中级功时,他到处作报告收徒弟,名高、钱也多;进入高级功了,得了癌症,这就是外道的全过程。这些人都不是佛门的修行人,哪怕他们挂着佛门的牌子,也是佛门里边的外道。 修行人功德应隐藏,外道求功能得利养并非正道 一个真正懂佛法的佛弟子,从来不会把自己的功德讲出来,持律的法师,不会去宣扬自己的戒持得怎么怎么清净,因为懂佛法的人知道功德要隐藏,不可显露。可是外道邪道特别喜欢讲,有的人称自己有特异功能,有的人干脆称有神通。其实不过是非人之类附在他身上,可是他就觉得自己了不起。佛弟子在给鬼施食时还蒙了个头巾,以免见了恶道众生,扰乱自己的心;有的人却以看见鬼为神通。我们修禅定,如果目的是想将来能得神通而出名,从而得到更大的利养,这就是地狱心,死了就下地狱,今天讲到这里。(回向)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0)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2 修行第一个资粮就是发心, 发心要正,路不能走错 提要: ·修行第一个资粮就是发心,发心要正,路不能走错 ·为利养修禅,多属地狱心 ·现在有些人没有神通搞鬼通,传说济公也有障眼法 发心资粮 (一)依世间邪僻心修禅之类颂 发心遵智者 拣邪明正义 为利养修禅 多属地狱心 名称堕鬼神 眷属堕畜生 胜他修罗心 若怖畏恶道 息诸不善业 多属人类心 若善心安乐 多属欲天心 得势力自在 多属魔罗心 欲利智捷疾 多属外道心 希清净梵处 属色无色心 (以上亦皆称为世间定) 无悲心正智 邪僻二边行 若住此心修 道之初步错 知见愈超妙 距果路更遥 (摘自《能海上师全集第一册》第178页) 修行第一个资粮就是发心, 发心要正,路不能走错 昨天讲的是“发心资粮”。资粮是古时候的话,就是你出远门时,要准备的旅费以及每天吃的粮食,你准备的越充分就能走得越远。 修行人第一个资粮就是发心,就是你发心往哪一条路走。路不能走错,你发心正,路也正,发心邪了,走的路也会邪。 “发心遵智者”。修行人该发什么心,要遵照善知识的教导。不能东听西听,随便听人说,就照他的意思,走上一条他指定的道路,那很危险的。路一错,一生不得成就,而且还会堕在邪道魔道里。 为利养修禅,多属地狱心 “拣邪明正义”,邪正要认清楚,要有所拣别,好比农民挑选种子,坏的种子捡出来丢掉,好的种子种下去。“为利养修禅,多属地狱心”,如果我们学修禅定,是为了获得利养,那是下地狱的因。等到你命终时,地狱就现出来了。人到做人的福气享完了,就要命终,到那时谁也挽救不了他。医生也有句话说:医病不医命。 也有相反的情况,这个人福报很大,命终凭福报生天。例如释迦太子的母亲,生下太子以后,由于功德极大,所以命终就生天。 假如以利养心修禅,你现在做人的福气还没有享完,你还能继续做人,继续获得利养——其实你获得利养越多,你的福气消耗得越快,因为福气都给你提取来享受了。福气消得快,寿命就要减短了,因为你没这么多福气来维持生命了,死了以后没福气,那不是种下了地狱的因吗?所以发心很重要,很多人发心不正,可是他还洋洋得意。 昨天跟大家讲了一个练气功人的故事,第一阶段练功病好了,第二阶段因教功而发财了,第三阶段就得癌症了。可是那些着迷的人醒不过来,因为他们不是全过程看问题,他们执着于有好处。其实练练广播体操也会身体好。不论练什么功,都是一种运动,一个平时不肯锻练的人,教他去练气功,他感兴趣了。有一年,我在苏州教禅定,听一个学员说“某某教授练气功,癌症都好了。”另一个说“某某教授,我认得他,现在癌症复发,又进医院了。”所以是暂时性的。 现在有些人没有神通搞鬼通, 传说济公也有障眼法 我小时候听说书人说《济公传》,相府老太太做寿,济公帽儿破鞋儿破,拿了一把破扇子,硬要进去。看门的不让进,济公乘他们不注意就钻进去了。里边的客人都是高官,还请来一个道士,道士想表现自己的本事,用红布盖住盘子,他要变出桃子来。正要掀红布的时候,济公刚好进来,说:“慢!不是桃子,是茄子。”老道士不服气,“是桃子!”济公说“是茄子!”掀开来一看,果然是茄子,弄得老道士一点面子也没有。 照说书先生的解说,济公是用了一个障眼法。有没有这回事情,咱们就当故事听听。我对神奇的东西都不会轻易相信,济公那个时代,有没有神通这种事,我不知道,至少在现时代一个没见过。鬼通倒是有的,巫婆以及练功出功能大都是鬼附在身上。鬼有通,是不是这个鬼也使了个障眼法,你以为病好了,其实没好。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1)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2 学修禅定为贪利养, 或学外道弄虚作假,都属地狱心 提要: ·有个气功师,据说能把病灶移来移去 ·一人打哈欠,旁人也打哈欠,所谓带功报告,仅是一种精神感染 ·气功实是心理作用,有些人更是装模作样 ·“名称堕鬼神”,空名最易惑修道的人,连精神病患者也贪“大” 有个气功师,据说能把病灶移来移去 以前我在四川成都昭觉寺,人家说今天有个南京的大气功师要来。这个大气功师到寮房来找我,我说“你怎么知道我住在这里?”他很神秘地说:“我当然知道了。”或许他偷偷地跟在我背后,就算他有点本事,最多会有点感应。以前我作过试验,我的学生坐在那里,我远远走过去,他就有感觉。 这个气功师跟我说,“北京有个气功师,他能测出你病在什么地方。后来他给我测就不准了,因为我把病灶移过去了,他就讲错了。”意思就是说他的本事比北京那个人还要大。就算他说的是真的,也不过是移过去,可不是真的没了,练气功所谓病好,也许就是病灶移来移去。 一人打哈欠,旁人也打哈欠, 所谓带功报告,仅是一种精神感染 听说以前有个大气功师,到香港作带功报告,有人每次都去拍录像。结果发现:每次带功报告,不少听众都会晃动,但开头动的总是这几个人,他们一动,别人也开始动了。这也没什么可稀奇的,好比你打一个哈欠,别人也会打哈欠,这是精神感染呀。 后来他们就做了个实验,贴出海报:某某大气功师带功报告,叫一个从来没有学过气功的去作报告,一讲,底下人也动了,测验下来这是心理作用。我对于心理学的暗示、歇斯底里,我是懂的。据说后来抬来十个瘫痪病人,对那个大气功师说:根据你的报告,能使瘫痪的人起来走路,我们要求不高,这十个人你只要使一个人站起来,你要什么,能办得到都给你办到。大气功师临场说了句,“这些小本事,我的学生也会的。”走了。以上这些都是传说,不知是否真有这么回事。 气功实是心理作用, 有些人更是装模作样 从前有人告诉我,有个大气功师有一次路上碰见他,他拍拍大气功师的肩膀:“你还认得我吗?”大气功师对他很客气,因为当初这个大气功师,就靠这几个练气功的把他捧起来的,其中一个就是这个人。 他告诉我:“当初大气功师表演发功能使铁杆子动,台上的铁杆子是我手扶着的,我看得清清楚楚,铁杆子一动也没有动过。”那么台下人怎么说动了?心理作用啊!因为距离很远,再加上气场上有点迷迷雾雾,只要有一两个人暗地里帮帮忙,喊“动了,动了。”大家也都喊“动了,动了。” 有个上海五星级宾馆的部门经理太太,她跟我说,“我也去听过大气功师做报告。我一点感觉也没有,但是看见他们动了,我不动不好意思,后来我自己也动了。”(众笑) 咱们信佛的人总是信佛的话,修禅定的人不学外道,也千万不要追求利养,否则“以利养心修禅,多属地狱心”,要多想想死了以后的苦。 “名称堕鬼神”,空名最易惑修道的人, 连精神病患者也贪“大” “名称堕鬼神”,如果你修禅定想图个名气好,以后的果报就是堕入鬼神道。学外道的哪个不贪名?气功师都自称大气功师,那不是贪名吗? 世俗人都免不了贪名。我一九五六年就开始讲心理课,课间休息时,一个学员朝我招招手,我就过去了。他从皮夹子里抽出一张纸条,“老师你看,这是我太太写给我的。”我一看“我最伟大的丈夫某某人”,(众笑)他还跟我说:“现在都喜欢大大大,所以我太太称我最伟大。”我才明白,因为他有精神病,所以他太太用这种话让他高兴高兴。连精神病人都要贪名。(众笑)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2)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1 学修禅定,若贪名称则堕鬼神, 若贪眷属众多,则堕畜生若 有胜他之想,则属修罗心 提要: ·修行人功德要隐藏,显露功德就会有干扰,修行也难成就 ·名气大,跟修行有啥关系 ·人怕出名猪怕壮,“急流勇退”才是真修行 ·“眷属堕畜生”,为了多收徒子徒孙而去学禅定,死后堕畜生 ·已出家了,不要再称世俗人常用的叔伯、爷爹、姨和姑 ·“胜他修罗心”,凡好表现自己,全属好胜心 修行人功德要隐藏,显露功德 就会有干扰,修行也难成就 贪名称的人要堕鬼神,所以一切功德都要隐藏,如果功德一显露,非但后果恶劣,而且你也没好日子过。人家都来找你,你也够烦的了,还有啥时间修行?你开始是随随便便透露,也没贪什么,人家都来恭敬你,供养你,到后来你还是会贪。 过去听说藏地有个小孩天天盘腿面对墙壁修禅定。后来常有人来对他顶礼,还供养他东西。有一天半夜,只听到这个小孩在自己房里大声呵斥,“叫你们不要给我说出去,现在你们说出去了,天天有人来朝我顶礼供养,弄得我没有办法修行。”也许他是朝护法说话。第二天早上,父母没见他出来,进去一看,他面对墙壁没气了,走了,另外再去找父母了。 名气大,跟修行有啥关系 修行人看见名利是极害怕的。我接见那些世俗人也很苦恼,常有人跟我说:“我师父是某某人,名气很响,你肯定认得。”“我是拜某某法师为师的,你们一定很熟的。”我忍不住说“我都不认得!”名气大跟修行有啥关系? 人怕出名猪怕壮,“急流勇退”才是真修行 人怕出名猪怕壮,出了名,你有得苦了。我从前在医院工作时,报纸、电视台也报导过我,很苦啊!我在四楼工作,厕所在楼下。那天我下去上厕所,刚走到二楼,奇怪,怎么这么多人啊!听说傅医生下来了,他们马上把我包围了,我又不能说“我小便憋不住啦!”你说苦不苦?后来医院跟我说:“你如果肯签合同继续留下去,电视台这次拍你全过程,要拍二十天。”我还是走掉了,因为我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名叫《急流勇退》,赶快逃跑,别卷入名利里了。 “眷属堕畜生”,为了多收徒子徒孙 而去学禅定,死后堕畜生 “眷属堕畜生”,眷属就是徒子徒孙。贪着自己的徒子徒孙多,你以这样的心修禅,死了下畜生道,这些都是邪的发心。但是要说明,佛门里有的大法师,弟子也很多,可是有正邪的区别。 已出家了,不要再称世俗人 常用的叔伯、爷爹、姨和姑 佛教传到汉地,出现子孙庙,到后来流行排辈份,所谓:师伯、师爷、师叔,佛门里还有叔叔、伯伯、亲戚、阿姨?(众笑)有个地方,你假如恭恭敬敬叫,“师父”,旁边人就说“你要叫阿爹”。把佛门变成世俗的家,把徒弟当成子女,这种风气由来已久。再如尼姑这个称号是佛教传到中国才有的,比丘尼就应该叫比丘尼,偏要加个姑,叫尼姑,佛门里哪有姑姑? “胜他修罗心”,凡好表现自己,全属好胜心 “胜他修罗心”,我的功夫比别人好!或者在修禅定上目的是要胜过他人,这种人死后堕到修罗道去。阿修罗斗争心很强啊,根源就是他要比,像练武的人一样,比谁的武功好。 参禅的人到了后来,很多人并不是以画龙点睛的话去启发人,而是两片嘴唇皮斗机锋。你说一句话,他还一句,比谁的悟性高。照佛经上说,这种胜他心死后堕修罗道。修行人不能有个好胜心,凡是好表现自己的人,全属好胜心。 我年轻时常去公园,公园路边常有石凳,石凳后边是树和墙壁。有个老头子,一本正经地在石头凳子上打坐。按照常理,你可以面朝墙壁、面对树,他是面对行人,这样还能修得好啊?这种心态就是:你们看啊,我在修道了,我修得多好啊,来一个看一个。(众笑)好表现自己也属修罗心。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3)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2 学修禅定,若怖畏恶道,多属人类心;若善心安 乐,多属欲天心;得势力自在,多属魔罗心;欲利 智捷疾,多属外道心;希清净梵处,属色无色心 提要: ·若怖畏恶道,息诸不善业,多属人类心 ·若善心安乐,多属欲天心 ·得势力自在,多属魔罗心 ·欲利智捷疾,多属外道心 ·外道测不准就拉大距离胡扯,有人表演失败被人称为三级魔术师 ·希清净梵处,属色无色心 若怖畏恶道,息诸不善业,多属人类心 “若怖畏恶道,息诸不善业,多属人类心”,修行人是因为怕堕到恶道去,而把种种恶业停下来,如果你仅仅是为了怕下恶道而修禅定,像这种都是人类心,也就是死了下一世还能做人。 若善心安乐,多属欲天心 “若善心安乐,多属欲天心”,如果修禅定的人心很善良,他希望从禅定中得到安乐,这种人都属欲天心,死了就生欲界天。 得势力自在,多属魔罗心 “得势力自在,多属魔罗心”,修禅定想修出一些功夫来,得大势力,你可以很自在,这就是魔罗的心。你们现在修禅定已经有点体会了,很多都说吃饭吃得多了,能吃三碗。(众笑)修到后来会变成气力很大,这是常有的现象,有什么稀奇呢?偏偏有个修行人,喜欢表演给人家看,这是我从前在莫干山时听到的。有人去看他,他就把预先放好的一块大石头,两只手扛起来,在腿上一放,再扛下去,表示他力气大。还有的人修禅定名声大了,大家都来恭敬供养,他就得到了大势力、大财富。如果你修禅定是为了这个,“多属魔罗心”,将来就到魔宫里去当魔子魔孙啦! 欲利智捷疾,多属外道心 “欲利智捷疾,多属外道心”,如果修禅定目的是希望自己的脑子灵活,能胜过他人,这种都是外道心。修外道出功能,我想也是可能的,我们佛教还讲出神通呢!不过现在所谓出功能,我听得多了,基本上是假的。 外道测不准就拉大距离胡扯, 有人表演失败被人称为三级魔术师 有一种叫测。有一次咱们到一个居士家里去等清定上师。等了很久还不来,其中有个气功师,别人请他测,他说“现在已经出来了。”怎么还没到?“如果六点钟不到,七点准到。七点钟不到,八点准到。”(众笑)前后距离要两个小时,这种话我也会说。 有一次我去太原,时间没说定,太原的学生找个最有名、测得最准的气功师去测,他说:“老师十三日准到,十三日不到十四日准到。”结果十三日,两方面的学生都派汽车来火车站接,还好那天我没去,否则岂不把我身体拉开了?十四号也扑空了。后来他们把这件事情告诉我,我哈哈大笑,“十三日我坐飞机都来不及,怎么会到呢?”并不是我看不起那些气功师,这是我亲身碰到的事。 魔术的本事大,可惜都是假的。我也会把自己头颈用细绳捆起来,再在颈后用力一拉,我的头也不会掉下来,可见我的本事也不小啊!(众笑)从前听说有个大气功师,说他能让药片穿过密封的药瓶,有关方面派了几个高级的魔术师,叫那个大气功师当场表演。他手拿药瓶子抖啊抖啊,一粒也抖不下来。因为几个高级魔术师盯着他,他没办法做手脚。最后高级魔术师就说“算了!像你这点本事,最多是三级魔术师。” 希清净梵处,属色无色心 “希清净梵处,属色无色心”,“梵”,就是清净、寂静的意思,尤其指断YIN欲。你喜欢清清净净、没有男女纷杂的环境,如果你修禅定仅为了这个目的,这就是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因。当然真的要升到色界、无色界天,还要看你禅定的水平。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4)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2 成佛度众生都离不开禅定, 要发出世间心修禅定,要发宏愿自利利他 提要: ·“无悲心正智,邪僻二边行”,没有菩提心和正智的人就会偏空偏有 ·若发心不正,道之初步错,“知见愈超妙,距果路更遥” ·要以出世间心修禅,“发心利他故,乐正等菩提” ·未解令解脱,未安者令安,未证灭令证 ·成佛度众生都离不开禅定,修禅定要发宏愿自利利他 “无悲心正智,邪僻二边行”, 没有菩提心和正智的人就会偏空偏有 “无悲心正智”,没有利益众生的大菩提心与法空正智。 “邪僻二边行”,不是堕于邪道就是偏在边上,“二边”指偏空偏有。邪僻的人执著自己的主意,即使遇到善知识讲解佛法也转不过来。修定的人尤其不可执著,能海上师说:“散心执著,如和土作坯,犹可改转;定中执心,如陶器经火后,其形不可复易矣”,修定时起了执心,好比泥坯被火烧成陶器,形状就很难改了。 若发心不正,道之初步错, “知见愈超妙,距果路更遥” “若住此心修”,假如你停留在上面说的这几种心上修。“道之初步错”,你第一步就走错了,越走到后来越错。比如走路第一步稍微偏一点,越走偏的距离越大。西藏有句俗话,初一当初二,一年错完。 “知见愈超妙,距果路更遥”,如果路走错了,顺着这条路,自以为越走越超妙,比如你自认为:我出了功能,我得神通了,我获得了殊胜境界,我悟了,“距果路更远”,你离开真正的果,也就是我们佛教要证的初果二果三果,路更加远了。一个不认错的人,你在知见上越是认为自己对,越是执著,越是转不过来。你跟他讲是白费口舌,他讲的比你还多,只能够朝他笑笑罢了。 (二)出世间二利心修禅颂 发心利他故 乐正等菩提 未度者令度 未解令解脱 未安者令安 未证灭令证 宏愿无穷极 知愿无自性 摧我慢大山 除极细习气 方便不舍悲 修禅清净意 (摘自《能海上师全集第一册》第178页) 要以出世间心修禅 “发心利他故,乐正等菩提”, “出世间二利心修禅”,底下是讲要正发心,我们要发出世间二利心,就是自利利他的心。 “发心利他故”,“他”是指一切众生,为了要利益一切众生而来学佛,来修戒定慧,来修禅定。 “乐正等菩提”,“正等菩提”就是成佛。我们应该喜欢成佛,希望自己快快成佛,“未度者令度”,对还没有得度的众生,要使他快快得度。 未解令解脱,未安者令安,未证灭令证 “未解令解脱”,虽已进佛门,可是他没有走上解脱生死的道路,或者虽然在走,还没有得解脱,我们要引导他得到解脱。“未安者令安”,还有些人在修行路上很不安定,我们希望他能够安定下来。“未证灭令证”,灭就是灭尽烦恼,证到灭谛。灭谛就是解脱,就是了脱生死。对还没有断尽烦恼,证到灭谛的,我们希望他能够快快证到灭谛。 成佛度众生都离不开禅定, 修禅定要发宏愿自利利他 “宏愿无穷极”,我们修禅定要发宏愿,也就是发成佛度众生的心。成佛度众生都离不开禅定,一切成佛的功德全从禅定中出生。我们修禅定开发了智慧,能更有力量去帮助众生,使未信者信,已信的信心增长,未安者在修行路上安定下来,已经安定的能够快快证果。我们今天发心修禅定,也要发愿带动后面的人一起往前走,要发自利利他的菩提心。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5)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2 修禅定为度众生,为断烦恼, 要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 提要: ·不度众生不称大乘,娑婆世界众生受苦多,当先以法度之 ·不断烦恼不叫修行人,佛弟子应骂不还骂,打不还打 ·不学法,你用什么药去治烦恼病?主张不要法的,就命该做老众生 ·法师说:不要戒定慧的人是在干灭法工作 ·“佛道无上誓愿成”,没有成佛的志向,十方佛都不欢喜你 ·要“知愿无自性”所以要修空、无相、无愿 不度众生不称大乘,娑婆世界 众生受苦多,当先以法度之 “弘愿”就是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很重要,第一句“众生无边誓愿度”,不度众生不叫大乘。有人说“我到极乐世界去度众生。”(众笑)娑婆世界众生正需要你度啊!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还有很多的善知识,你挤进去可能也没你的事吧?这种想法真不好理解。 再问问你们,贪心的“贪”,和大小的“大”,有没有区别?当然有区别了,贪是贪,大是大呀。实质上你贪,还不是贪大?那不是一样?所以发大心的人就为了贪度众生。 假如问“你要度多少众生?五十个?一百个?一千个?你还嫌少?你贪心这么大啊!那你到底要度多少个?” “所有众生我全度!” 这就叫大贪。密教里有修大贪的,并不是叫你去贪五欲,而是以菩提心的贪去灭五欲的贪。在度众生上你越贪多越好,光度你的亲戚朋友还不够,有缘无缘的全要度。 不断烦恼不叫修行人, 佛弟子应骂不还骂,打不还打 “烦恼无尽誓愿断”,不断烦恼不叫修行人,修行人只有一件事情:断烦恼。修行就是断烦恼。有时听人吵架:“我今天修行了,要不然的话,你等着瞧吧。”(众笑)“我今天还是对你客气的,因为我在断烦恼。”(众笑)这真滑稽,好比我小时候看过一出水平很低的戏,一个人一出场开口就骂人,骂一句,就说一句“我从来不骂人”,这样像修行人吗?修行人应该是骂不还骂,打不还打。 不学法,你用什么药去治烦恼病? 主张不要法的,就命该做老众生 “法门无量誓愿学”,不学法,你用什么去断烦恼?好比没有工具怎么做工?没有药怎么治病?现在的风气就是主张不要法,意思就是叫你对烦恼没有办法,你没有法就命该做老众生! 很多年前我在成都昭觉寺讲《普贤行愿品》,居士们听得高兴,要求我把录音拿给他们翻录,我说我要整理一下。后来我整理好了印出来寄给他们,开始他们挺高兴。后来海外刮过来一股风,这些录音磁带、VCD,用一位法师的话来说,铺天盖地流入大陆,人们听了以后思想就变了,有人来信说:“以后不要再寄了”。奇怪,原先这么要求,怎么会不要呢?分析下来有两种人,一种:我现在学法轮大法了;还有一种,我现在专门唸佛了。总算还对我赞叹:“老师,你四弘誓愿讲得好,不过,真正要发四弘誓愿,要修四弘誓愿,要到了极乐世界再修。”可想而知,佛门弟子受海外的影响,很多都讨厌法了。 最近的《普陀山佛教》里有一篇文章《一句佛号岂能代替佛法?》。打个简单的比方,你光知道老师的名字,从不上课,老师讲了什么课,你能知道吗?再说句笑话,你说“这位老师讲得好,你也去听听法。”他说:“用不着的,你只要告诉我,这位老师叫什么名字?我一听到他的名字就全懂了。三藏十二部全在他名字里。”(众笑)你既然知道了老师的名字,那么请你讲点法给我听听呢?“老师名叫傅味琴,可以知道,他爸爸也信傅;(众笑)他讲的佛法很有味道;他讲的佛法能够像弹琴那样,打动你的心。”你能认可这样的解释吗? 有人唸了几十年的佛号,连最根本的法——四念处都不知道,这怎么能说唸一句名号,一切法都在里面了? 法师说:不要戒定慧的人是在干灭法工作 只要弘扬一句的那些人,讲来讲去话很多,都是宣扬只要这一句。所以法师在居士林讲法就训话,“你们不要戒定慧,你们知道你们在干什么?你们是在干灭法的工作!要把法灭掉!” “佛道无上誓愿成”, 没有成佛的志向,十方佛都不欢喜你 “佛道无上誓愿成”,如果你没有成佛的志向,十方如来都不喜欢你。释迦佛讲菩萨法时劝弟子们发大心行菩萨道,当时有五百个人退席,听不进去,释迦佛就训斥他们是焦芽败种!因为有些具有偏见的人,或者有些已了脱生死的阿罗汉,重担已下,生死已了,自己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再要他去忙,他就不乐意了。你现在连个初果都没有证,还不肯听释迦佛的话,那你也太傲慢了。 要“知愿无自性”所以要修空、无相、无愿 但是还要知道“知愿无自性”,要知道愿也是无自性的,所以要修空无相无愿。关于愿无自性,明天再讲,今天就到这儿吧。(回向)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6)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空也无,无相也是无,无愿也是无, 只有无才能得解脱 提要: ·宏愿无穷极,知愿无自性 ·空也无,无相也是无,无愿也是无,只有无才能得解脱 ·无愿是因为愿始终在你心里,不圆满时要修圆满,圆满了圆满也不存在了 ·活着就为了度众生,既度众生又无所缘。不了解一切法性空,就会被种种境 绑住了 ·众生充满贪细胞,瞋心最猛烈,累积起来小火变大火,把功德全烧光 出世间二利心修禅 发心利他故 乐正等菩提 未度者令度 未解令解脱 未安者令安 未证灭令证 宏愿无穷极 知愿无自性 摧我慢大山 除极细习气 方便不舍悲 修禅清净意 宏愿无穷极,知愿无自性 昨天我们讲到,“宏愿无穷极,知愿无自性”,宏愿无自性。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无自性,度众生也是无自性,《金刚经》讲,“实无众生可度”,“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众生佛性本来就圆满,因为多了一个烦恼,就叫众生。“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也是性空,烦恼也无自性,刹那刹那在变。度众生就是帮助众生断烦恼,众生起烦恼了,才有烦恼可断,如果众生没烦恼,也就没有可断的烦恼。“法门无量誓愿学”,一切法都是无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实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证,修到最后才明白,“无智亦无得”,既然如此,四弘誓愿也是无自性。 空也无,无相也是无,无愿也是无, 只有无才能得解脱 众生无尽,我们愿也无尽,这是相对而说的。空、无相、无愿称为三解脱门,三解脱实质上只是一种,就是无,空也是无,无相也是无,无愿也是无,只有无才能得到解脱,如果执著有,你仍然没有解脱。 无愿是因为愿始终在你心里, 不圆满时要修圆满,圆满了圆满也不存在了 我们今天发愿,当然是有愿可发。你本来没有愿,所以鼓励你要发愿,你一发愿,修行、弘法、度众生的事情就做起来了,所以首先要发愿。什么叫无愿呢?你不发愿也是存在着愿,你不发愿也是根据愿去做,愿始终在你心里,无所谓发愿不发愿。 比如说,这个事物还没圆满的时候,那就要修圆满。事物全都圆满了,不圆满的不存在了,圆满的也就不存在了。有二就有一,有二就有三,如果用一去去掉二,也就是把一切不圆满修成圆满,消除差别,所以说法界一相别无二相,不二法门等等。说到底,二没有了,一也没有了,因为二与一是相对的。所以真正的佛法是离言境,离开言语的。这些道理不好懂,等讲菩提道次第的时候,再详细讲。 活着就为了度众生,既度众又无所缘。 不了解一切法性空,就会被种种境绑住了 打一个比方,咱们都长大了,天天要吃饭,你有没有今天早上发愿:我今天别忘了吃饭。用得着吗?假如我们活着就是为了度众生才活的,活着就是为了度众生,好比我活着就要吃饭,还用得着再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吗?要达到这样的觉悟才叫无愿,你才能在度众生上既度众生又无所缘,而得解脱。否则的话,你不了解一切法体性空,想去度众生,结果自己又被种种相种种境绑住了,所以这儿就说,虽然宏愿无穷极,但是你要知道愿无自性。 众生充满贪细胞,瞋心最猛烈, 累积起来小火变大火,把功德全烧光 “摧我慢大山”,修行人有五种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贪极其普遍,普及每个角落。就好像从前说的,渗透到每个细胞里了。有的人学音乐学不好,就说他没有音乐细胞。咱们众生的贪心,每个细胞里都有,任何场合、任何时候、任何境界都会去贪。 瞋恨心呢?猛烈得很,一动瞋恨心,过去累积起来的功德全烧光了,这么厉害!有人想,我会动这么厉害的瞋恨心吗?平时你小火气总有吧,这小小火气会变成大火的!一到机缘成熟这个火烧起来了。最近美国发生森林大火,后来调查出来,原来有一个人没工作,看见森林边有一堆枯草,就把枯草点着了,就是这么一堆枯草烧起这么一场大火!美国的科技多么发达,到现在只扑灭百分之三十,多少生命被烧死了。这些有生命的树木要长到这么样子不容易的。修行人也是这样,过去世、现在世好不容易累积起来的种种功德,动了瞋恨心,一把火就烧光。别看是小火,小火会引起大火的。马路上吵架打架,还不是一句两句话引起来的,打到后来头破血流,所以瞋恨心是很可怕的。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7)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痴是迷迷茫茫,疑是疑自己、疑三宝, 失去了对修行的信心 提要: ·痴是迷迷茫茫,疑是疑自己、疑三宝,失去了对修行的信心 ·不根据法,而是根据人的名望,这就叫依人不依法。如今佛弟子心安定不下 来,就是因为听了人的话,观点不正确而起疑 ·众生很难调伏,办学艰难风波多,捣乱的全出于傲慢 痴是迷迷茫茫,疑是疑自己、疑三宝,失去了对修行的信心 愚痴心呢?迷迷茫茫,起了烦恼,还喜欢烦恼,没完没了了,尤其是对男女的贪心放不下,痴头怪脑的。 疑,总是喜欢怀疑别人,慢慢对自己也会起怀疑。现在还有人在大力助长佛弟子的贪瞋痴,尽力地增加他的疑烦恼,搞得现在佛弟子疑心病很重。比如有句话:“现在末法时期众生都是钝根,这辈子能成就吗?”你想来这儿学学禅定,他又说话了,“你什么根基,还想学禅定呢?别空想!”听了他的话,众生就开始怀疑自己,“我不行,我不是这个料,能成就吗?” 还疑三宝,怀疑佛的话很多啊,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要释迦佛的弟子不相信释迦佛的话,那就等于对释迦佛贬低怀疑。比如有句话:“如果释迦佛在你面前给你一个殊胜的法,你也不要接受。”在佛门里说这种话,实在不好理解。邪教法轮头子就是贬低释迦佛,他讲过:“释迦佛不是最高的。”意思就是他才是最高啊。同样的,要佛弟子不要接受释迦佛殊胜的法,也就是他比释迦佛还高,还像个佛的弟子吗?那他就不该称僧了,干脆称个“超级佛”。 不根据法,而是根据人的名望,这就叫依人不依法。 如今佛弟子心安定不下来,就是因为听了人的话,观点不正确而起疑 佛讲过:不要相信名望高的人的话。据我发现,现在许多错误都发生在名望高的人那里。所以现在佛法很危险啊!名望高的人说几句知见不正的话,多少人崇拜、相信。现在的高科技,一下子就能传遍全国,全世界,影响这么大!而真正正知正见的话却传不开去,就算大家认可这是正知正见,也不起什么作用,因为讲正法的人没有名气啊。不根据法上的知见正确与否,而是根据名望,这就叫依人不依法,这样搞下去,佛教还有什么希望?疑三宝疑自己,搞得如今的佛弟子真是彷徨,心安定不下来。 众生很难调伏,办学艰难风波多,捣乱的全出于傲慢 还有傲慢,傲慢是众生很厉害的习气。傲慢就是以自己为最大,你以自己为最大,你认为他比你小,你还会虚心听取他的意见吗?连猫和狗也有傲慢,猫本来尾巴很细的,两只猫吵架,为了表现傲慢,表现自己的大,很细的尾巴会变成这么粗,而且两只猫都把尾巴竖起来,表示谁竖的最高谁最大。如今末法时期佛门里的傲慢真厉害啊,众生所以很难调伏,就是因为傲慢。比如你们女众专修班,创办初期经历了多少风波?那些捣乱的全是出于傲慢。有些女孩子喜欢哭,称为娇气,其实娇气跟傲慢是一个类型的。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8)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傲慢还叫正知正见吗? “伏我慢大山”还得靠法断烦恼 提要: ·世俗人易傲慢,外道更易傲慢,看了几本书,又增加了傲慢。如果为师不纠 正弟子的傲慢,为师的也傲慢 ·个人知见可不是法上知见,不懂佛法的人会说,我身上全是菩萨 ·傲慢还叫正知正见吗?“伏我慢大山”还得靠法断烦恼 ·傲慢的人喜欢辩,自己没货,也会批书本上的货来跟你辩,自然他也不知道 书上说得对不对 ·傲慢的学生听课还要跟老师辩,竟然学生能封老师为禅师,忘了听讲是用耳 朵听的 世俗人易傲慢,外道更易傲慢,看了几本书,又增加了傲慢。 如果为师不纠正弟子的傲慢,为师的也傲慢 社会人上容易傲慢,外道更容易傲慢,一个人有了知识,按理修养应该提高了。可是如今出现怪现象,有了知识的人,很容易产生傲慢,如果又多看了几本书,那是傲慢上再加傲慢,因为他以为自己懂得多。 有一种人,他的知识是他的师父教给他的。如果师父是一位正知正见的善知识,他培养的徒弟就不应该傲慢。可是你作为他的徒弟,怎么会这么傲慢?如果你的师父不纠正你的傲慢,可见的你的师父也是很傲慢。或者你的师父倒是挺好的,那你为什么不学习学习师父的崇高的品德? 个人知见可不是法上知见,不懂佛法的人会说,我身上全是菩萨 有的师父并不懂什么佛法,他也给徒弟很多知识,那可不是法上的知识。而是他个人的知见,徒弟在师父那里学到了往往就会说,“我师父就是这么样的,这是我师父说的。”这种跟佛法没有关系的知见,学多了也会傲慢。比如说烧香不能烧断香,礼佛不能穿裙子,包括昨天你们提出来的问题:过了中午就不能供佛,念珠不能放到经书上,拨念珠不能拨过佛头,诸似此类很多啊。 我们家住在上海龙华寺的附近,我女的佛菩萨生日总是去寺院。有一次她也是好心,跟烧香的人说:“你烧香不要大把大把地烧,佛门烧香烧三支,表戒定慧,或者烧一支,这叫一支清香。”那个人一听这话就不高兴了:“我进佛门几十年了,我还不懂啊?”我女的临走跟她打个招呼,就拍拍她肩膀:“我先走了。”“哎,你别在我身上乱拍,我身上全是菩萨啊。”又是傲慢,又是邪。 傲慢还叫正知正见吗?“伏我慢大山”还得靠法断烦恼 所以说没有正知正见,一傲慢更糟糕啊!那么有正知正见可不可以傲慢?你傲慢了还叫正知正见吗?所以我们不管是听法也好,修禅定也好,主要是为了断烦恼,为了摧伏我慢大山。这山很坚固很高,有钱人以钱为傲慢,有名望的人以名为傲慢。上海有家理发厅专给电影明星理发,我有时路过,看到那些电影明星出来的样子,嗬,真是傲慢啊!傲慢的人跟你握手,也会体现出傲慢的姿态。 傲慢的人喜欢辩,自己没货,也会批书本上的货来跟你辩, 自然他也不知道书上说得对不对 很多年前就有老年人跟我反映:现在的年轻人看了几本佛书,就以为自己了不得了,也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由傲慢出发,第一个表现就是对你不服气,第二个表现欢喜跟你辩一辩。很多年前清定上师刚被请回昭觉寺,我们上海的老居士也跟着去了一批。我和一个年轻男居士住在一起,他经常跟我辩,辩到最后跟我说,“我想想,你说的也有道理。”还好,还能保留这句话。后来有一次他辩到半路有事出去了,我看见他桌子上放着一本书,我把这本书拿来看看,一看,他刚才跟我辩的话,全是书上的。这个人记忆力很好,自己没货的了,书上看到的就拿来跟你辩。 其实呢,傲慢的人只能在我背后傲慢,你能辩得过我吗?你们专修班的同学,我将来要教你们一个秘诀,谁也辩不过你。 傲慢的学生听课还要跟老师辩,竟然学生能封老师为禅师, 忘了听讲是用耳朵听的 我全靠我这张嘴巴打天下。那一年,上海的大学都在搞辩论。碰巧了,上海某大学请我去做报告。那一次我预先在黑板上写了二十八个题目,我说“我今天新颖一点,由大家点,你喜欢听什么我就给你们讲什么。”大学生最最想听的是什么叫缘份,他们对缘份是特别感兴趣!(众笑)坐在窗口的一个男生,经常举手提问,我只好先停下来解答他的问题,没多久他又举手提问了。后来我才发觉,他可能是想跟我辩论。最后竟然说,“老师,如果我这个问题你能解答,我封你为禅师!”(众笑)不得了,皇帝金口,学生封老师为禅师了,年纪轻轻也不知道在图书馆里看了几本禅的故事,就傲慢成这个样子!我两句话一说,他就开不出口来。我说:“你今天是来听我作报告的吧?”“是的”。“那么你记住,听报告是耳朵听的不是嘴巴听的。”那些听报告的系主任、学校领导都瞪着眼睛看他。(众笑)你想跟我辩,我高兴才跟你辩,不高兴我把你嘴巴都堵起来,还用不着贴橡皮胶。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29)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傲慢都来自庞大习气, 是魔最容易钻的空子 提要: ·傲慢都来自庞大习气,是魔最容易钻的空子 ·不摧伏我慢大山,了生死路上走不通 ·要“除极细习气”,必须“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 ·修行要讲方便,不能直走,就绕个圈子走 ·“方便不舍悲”,方便也要有颗悲心,可不能把宠爱当悲心 ·好师父一切为弟子着想,就说“你去学法吧!听说傅老师那儿教育得好” 傲慢都来自庞大习气,是魔最容易钻的空子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虚心是学生的素质。修行人一傲慢,修行路线就邪了。魔王波旬就是非常傲慢,哪种人最容易着魔?就是傲慢的人,魔最容易钻的空子就是傲慢。我们一起学法的同学中有一个人,表面谦虚,实际上非常傲慢。常有人把他的情况反映给清定上师,清定上师听了只能摇头,说:“庞大习气,庞大习气。”庞大习气就是以自己为最庞大,就像印度的大象那样。 不摧伏我慢大山,了生死路上走不通 古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凡是对你有帮助,有好的教导的,你都应该像对自己的师那样去尊重他。咱们是皈依三宝的,皈依僧不是皈依某一个师父,你的皈依师只是代表如来给你授皈依,皈依僧是皈依所有的比丘僧。所以如果你想修禅定,如果你想走了脱生死轮回的修行道路,必须要摧伏我慢大山。 要“除极细习气”,必须“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 “除极细习气”,我们对于种种的恶业,要“细而又细亦复令断离”,再细的烦恼习气,我们也要下决心把它断掉。我们为什么要学修禅定?因为有许多细烦恼以及习气,必须要在禅定中才能断掉。不修禅定,也就不可能成佛。断尽烦恼能了生死,成佛就得连金刚习气都要断掉。所以我们修禅定是为了断除极细习气。 修行要讲方便,不能直走,就绕个圈子走 “方便不舍悲,修禅清净意”,在修行的路上我们为了了脱生死,为了广度众生,对自己,对众生,可以采取种种方便。清定上师讲经时讲:如果前面一条路,你笔直走,不好走的话,你绕个圈子走就行了。 我这个老师不会变的,说“老师,你有时也变得很快嘛。”我是带着你绕一个圈子走,目的还是这个目的地啊。说“老师,你怎么以前叫我那么走,现在又叫我这么走。”这是因为你前面的障碍已经扫除了,就不必再绕什么圈子,干脆就笔直地走过去吧。 “方便不舍悲”,方便也要有颗悲心, 可不能把宠爱当悲心 “方便不舍悲”,你方便可以,别忘了在行方便时对众生也要有颗悲心。 有种错误理解。“我的师父待我真好,他样样都依顺我,对我真慈悲啊。”不教育你这叫慈悲吗?这是在培养你的傲慢!把宠爱看成慈悲,那是世俗人的观点,结果把真正的慈悲心都丢掉了。佛门里的一切都要用智慧来把握,没有智慧的慈悲,只会好心办坏事。 好师父一切为弟子着想, 就说“你去学法吧!听说傅老师那儿教育得好” 有的师父是真正的方便不舍悲。举个例子,“我这个徒弟,我所以这样依顺他,主要是为了摄持他。今天能进佛门不容易呀,能出家更不容易呀。可是我自己学法不多,没有办法教育徒弟,我老是这样宠爱他,也是害了他。”师父最后想想,“你去学法吧,听说傅老师那儿教育得好。”并不是我编出来的,你们专修班有的同学就是师父叫她来的,这样才是“方便不舍悲”的好师父,一切都为弟子的成就着想。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30)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修禅清净意”,修禅为报佛恩, 为名利心不清净 提要: ·不让徒弟学法,是因为经忏忙,还说:“将来小庙归你” ·师徒关系,不能变成世俗感情,不可因为想徒弟而把学法的徒弟拖回去 ·“修禅清净意”,修禅为报佛恩,为名利心不清净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想儿女也想不到了,一切都只能看“机缘”了 ·“现在所有法”,一切都不会常的 不让徒弟学法,是因为经忏忙,还说:“将来小庙归你” 有的师父可不为弟子的成就考虑,“你在我这儿,我哪儿亏待了你啊?你还要走?我这么辛苦,你还不帮我忙?”徒弟说:“师父,你也少辛苦辛苦。”“我这么辛苦还不是为了你,我死了这个小庙就归你啦,你要学法,我不反对,可是庙里佛事忙啊,你走的开吗?你不学法唸唸佛也能求往生嘛。”这可不是真正爱徒弟。 师徒关系,不能变成世俗感情, , 不可因为想徒弟而把学法的徒弟拖回去 不恰当的爱反而害了徒弟。有的徒弟刚刚出门,师父的师父叫师太,想啊想啊,比想宝贝女儿还要厉害,打电话来,“老师太想你想得生病了,你赶快回来吧。”这叫悲心吗?这叫私人感情!把师徒关系变成世俗感情,徒弟变成了养女!别忘了你是释迦佛的弟子,别忘了要报报佛恩。 “修禅清净意”,修禅为报佛恩, 为名利心不清净 “修禅清净意”,修禅定的人,必须心要清净,一切为了报佛恩、报众生恩,不能自私,要排除贪名贪利种种烦恼的不清净心。 如何行精进?跋地罗帝偈: 慎莫念过去 亦勿愿未来 过去事已灭 未来复未至 现在所有法 彼亦当为思 念无有坚强 慧者觉如是 若学圣人行 孰知愁于死 我要不会彼 大苦灾患终 如是行精进 昼夜无懈怠 是故常当说 跋地罗帝偈 “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 底下说:如何行精进?跋地罗帝偈:“慎莫念过去,亦勿愿未来”。“慎”就是慎重,修行人要慎重地想一想自己修行的目的。不要去想过去,也不要去想未来。“过去事已灭,未来复未至”,过去的事已经灭掉了,未来还没有来呢,你想它干什么?人生本来就够苦的了,过去的事你想它也回不来了,以往的生活历程苦多乐少,过去就过去了,孩子小的时候有天伦之乐,没几年像鸟那样都飞出去了,抓也抓不回来。可是难免要想啊,这就是凡夫众生,没有看透! 想儿女也想不到了,一切都只能看“机缘”了 我去年在苏州,本来是去看眼睛出血的,医生问我:“血压怎么样?”我说“很好啊,我离开福鼎的时候还量过。”医生不放心,给我量量,“不好啊不好啊。”他告诉我240了。更糟糕的是饭吃不下,睡觉睡不着,算是病重了。儿子女儿来看我,看过就回去了。很想叫儿女来陪我几天,孩子妈在电话里说:“他们上次不是来看过你了吗?”(众笑) 这一次,我小女儿在五台山安居,我特地叫个学生路过太原到五台山去看看,看看她身体怎么样,希望她安居完了到九峰寺来。她回话说,到时候“看机缘”。(众笑)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未来的一切再想也没有用,只能“看机缘”了。(众笑)想它还有什么用呢?所以修行人最聪明的是抓现在,这叫现实。 “现在所有法”,一切都不会常的 “现在所有法,彼亦当为思。”你现在所有的法,世间法也好,出世间法也好,也要好好地想一想。今天有的同学跟我说,“我发心来这儿学法,我还得回去去安顿安顿。”可别回去安顿又把过去的东西抓起来,又放不下了。还有的人在佛门里学会一句话,来跟我说,“唉!我是放不下。”因为他先说在我面前,我也就没话好说。但总有一天你放不下也要放下,别打如意算盘了。一切都不牢固,一切都不坚强,一切都不会常的。有句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31)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何必以生命的时光去追求一切不坚固的东西, 有智慧的人应该觉悟到这一点 提要: ·何必以生命的时光去追求一切不坚固的东西,有智慧的人应该觉悟到这一点 ·弘法培养人才,就是为了使佛弟子进入圣人之流 ·污染的环境会使你同污合流,修行人应该走清净道 ·你们怕我训话,不敢留下来,现在老师讲慈悲了,因为老师训不动了 何必以生命的时光去追求一切都不坚固的东西, 有智慧的人应该觉悟到这一点 一个劲往前奔跑的人,前面的路不一定是平的,到时摔跟头的也是你。执著于赚钞票,这也叫执法,是执著赚钞票的法。我一九五六年开始自己开课创业,办得很兴旺。大哥来看我说,“你应该要休息休息了,这么忙你吃得消吗?你想把人民币都赚光啊?”这句话我到现在还没忘记。你们忙着赚钱的人,赚了五十万还想一百万,你赚得完吗?就算你赚得多,你用得光吗?说“用不光我送人。”他拿了你的钱在修行吗?那岂不等于你抛弃了修行的时光去赚钱,赚了钱去送人,你送他钱,他也不会去修行,你这笔帐是怎么算的? 有两种人经历得多了,看得多了,一种是老人,一种是受过苦难的人,要不然很难看破,很难破得了迷。所以这里告诉你,“念无有坚强”,一切现有的法都不坚强,也不牢固,都要变的呀。“慧者觉如是”,有智慧的人能够觉悟到这个真理。 弘法培养人才, 就是为了使佛弟子进入圣人之流 “若学圣人行”,我们今天都在学圣人行。证果的称圣人,还没有证果正走在证果路上的,称贤人。 我出来办学培养人才,目的就是为了引导佛弟子进入圣人之流。培养人才不是培养佛学专家,也不是培养你出国去表演神通,而是培养你往证果的方向,进入圣人之流。现在就算还没开始吧,可是在别人的眼里,你们已经与一般人不一样了。这次禅定班学员有一篇日记:我一到这儿,就发现这儿的人好像很有修养。很有修养就是素质提高了。 污染的环境会使你同污合流, 修行人应该走清净道 说一句现实的话,环境会影响人,如果你在污染的环境,你就会同污合流!有人说“那个地方虽不清净,我也想去看看,我有把握不受污染。”这是在骗人,也在骗自己。我们要尊重现实,不能否定环境对人的影响。说穿了你已经受影响了,你不受影响你会想去吗?你会说这句话吗?至少你的起心动念已经受了影响。修行人应该去清净的道场,走清净的道。 要修得好,都应该要做到学圣人行,环境一定要清净。现在放暑假,大家可以来这儿修养身体。当然修行人每天都要诵经、修禅定。而且来了这么多客人,对客人总要客气一点,不能要求太高。所以现在这种要求,可不能算进入圣人之流的标准。假如有人说“对咱们老同学,可以严格一点。”有老同学也有新同学啊,我对你严格,新同学看了也害怕,不要跑掉了? 你们怕我训话,不敢留下来,现在老师讲慈悲了,因为老师训不动了 现在的方法,是一切以慈悲为怀。就好像前两年我们佛协文教部,因为内部有些人烦恼重脾气坏,我就想出一个善巧方便来,全体学生分两组,一组叫慈悲组,大家都对他们修慈悲;一组叫忍辱组,专门训话叫你修忍辱。现在的办法就好比慈悲组。你们有的同学,过去听说傅老师训话训得厉害,很害怕留下来,现在你可以不怕了,尽管留下来,因为傅老师训不动了。 聚心观 带修禅定前开示(32) ◎傅味琴 九峰山禅定进修苑暑期禅定周 2002.7.23 如果我不跟老死相会, 生老病死的大苦、大灾、大患也就告终了 提要: ·一念无常,就知道生命的短促 ·学业未成,弘法事业尚未投入,哪可以先去为孩子洗尿布,怕老婆上吊 ·如果我不跟老死相会,生老病死的大苦、大灾、大患也就告终了 ·禅定能缓和各器官活动的过度消耗,各系统能相互促进 ·聚心观能使人精力充沛,及心理潜在力的发挥 一念无常,就知道生命的短促 “孰知愁于死”,如果你要学圣人行,精进修行断烦恼。首先第一关不可忘了念无常。我五二年听《菩提道次第》,从那时起我就知道念无常,到今天五十年了,还在修念无常。不过感受不同,现在念无常是真的在念无常。你不念无常你用功是用不起来的,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一打斜岔,你就跟着斜岔跑。一念无常就知道生命的短促,再不抓紧就来不及了。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在过去,即使进了佛门,一天能修多少时候?吃饭睡觉就占了很大部份,说闲话又占了很大部份,而且还要打妄想。就算你在修,一会儿又被妄想岔出去了。修行难,难就难在这里,很多时间都没有抓住。咱们假如能够多抓一点时间来修行,修行就快了。 修行的黄金时代就是年轻时代,有人说老年人经验丰富,其实老的时候很难抓起来,一切都老化了,脑子慢慢也糊涂了。像我这样,别说昨天的事情想不起来,到了下午,上午的事情也想不起来。更好笑的是我打电话,有时候刚刚放好,又想起来有件事情忘说了,等会又想起还有一件事情要说。 学业未成,弘法事业尚未投入, 哪可以先去为孩子洗尿布,怕老婆上吊 所以浪费青春时光实在是对不起自己。我不反对你们赚钱,也不反对你们成家。是不是你青春时候先来学个十年,以后再去成家。你成家生孩子洗尿布,这种事慢一点也没关系。要先立业后成家,学业还没有完成,弘法事业还没有投入,忙着赚钱、组织家庭,那不是颠倒了吗?古人说“成家立业”,现在应该是“立业成家”的时代。“成家立业”谁也看不起你,工厂里招收工人,首先要招没有成家的,一听到你成家了,他就有顾虑了。生孩子可麻烦了,家里电话来了,工作就不安心了。不是孩子发高烧,就是老婆要上吊。你过了十年再来学法,这个法你可能也学不到了。你过了十年去成家,天下男人女人多的是,愁什么呀愁?银行里的钞票每年都在发出来,尽管去赚好了。 如果我不跟老死相会, 生老病死的大苦、 大灾、大患也就告终了 “一寸一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随时随刻想到无常要来临,“我要不会彼,大苦灾患终”,我假如不跟老死相会的话,大苦灾患也就是流转生死、生老病死的大苦患就能够完了。“如是行精进,昼夜无懈怠”,念无常,努力进入圣人之流,像这样子精进,日日夜夜不要懈怠。“是故常当说”,所以要经常说,“跋地罗帝偈”,这个偈颂就讲完了。 身心利益~由于能使大脑集中于一个兴奋点,引生周围脑细胞的保护性抑制作用,故有益于消除脑力,眼力,及身心之疲劳状况,缓和器官活动之过度消耗,增强体内各系统的相互促进作用。 此观能养神蓄气,使人精力充沛,及得到心理潜在力的发挥。 禅定能缓和各器官活动的过度消耗, 各系统能相互促进 最后一段很好懂,这是讲我们修聚心观对身心的利益,我们把心聚集起来不使它散乱,“由于能使大脑集中于一个兴奋点,引生周围脑细胞的保护性抑制作用,故有益于消除脑力、眼力及身心的疲劳状况”。如果不让身体脑子休息,不断地让它兴奋下去,身心都会败坏的。我们大脑如果能够集中在一个点上兴奋,周围的脑细胞就会处于抑制状态,起到保护休息的作用。还能够“缓和器官活动的过度消耗,增加体内各系统的相互促进作用”。这能使体内的活力更强,对各系统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聚心观能使人精力充沛,及心理潜在力的发挥 “此观能养神畜气,使人精力充沛,及得到心理潜在力的发挥”。人的心理潜在力很强,今天大多数都没有发挥出来,因为每个人的发挥程度各有区别,所以形成世间上有的人很聪明;有的人不聪明;有的人脑子很灵活,心理力量很强;有的人脑子不灵活,心理力量很薄弱。尽管世间上人想尽各种办法来训练发挥人的心理潜在力,可是这些办法远远比不上佛教的禅定。无论他们怎么做,都不可能使一个人,通过他们这种训练进入像佛教禅定那样的定境,最多是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谈不上入定以后的开智慧、出生死轮回等等。今天就讲到这儿。(回向)(完)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