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七日(二) 依佛愿菩萨正修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七日(二) 依佛愿菩萨正修行

  我们把阿弥陀佛依报的十七种庄严做了提示了,把阿弥陀佛正报的八种庄严功德成就做了提示,下面就是菩萨的四种正行,这二十九种庄严,是来让我们通过依报、主、眷属这样一个角度对极乐世界做一个整体的观察,实际这个观察就是从各个角度来提示我们。

  “观彼菩萨有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应知。”

  十分清晰地提出来——正修行。一般提到“修行”,大家都很容易很振奋,好比说提到苦行、不睡觉、不吃饭,或者吃松针、吃草根……,大家都会兴奋的。以前云南这一带有很多这样苦行的僧人,终南山也有,其他地方也有,苦行我们不能去反对,但佛教毕竟不是苦行的提倡者,而是提倡正行。

  “何者为四,一者于一佛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是修行,常作佛事。偈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淤泥华故。”

  菩萨的四种正行,此处举列的菩萨不是其他人,就是现前大众。我们不要把这个菩萨推给别人,这个时候要当仁不让了,就是自己要来分析这样的提示。

  “于一国土”,每一个有情各居自己的国土,此国土就是现报所成。那我们现在居于娑婆世界,可以来审视。

  “身不动摇”非是来去而形成的一个教法。我们在一个作为中,好比说在甲城市工作到一定时候,要跳槽到乙城市去工作,那么就要到乙地去转换自己的身份与作为,改变自己的事业。极乐世界这个教法、念佛这个教法,是不需要的,何以故呢?——念佛一声,普利法界。它有这种的功德与作用,因为顺性之音声是梵音,梵音普及十方,净化法界。

  可能有些人采过蘑菇,据当地老百姓讲,不打雷这个地方的蘑菇是长不起来的。这个雷就象我们念佛一声一样,所有沉睡的有情无情的种子在这一声雷下,他就会复活,他就会唤醒,他就会觉悟,他会得到生命的激励,他就会有一个成熟成长的动力与过程。一打雷,山民就兴奋了,说打雷了,采蘑菇去。因为这个雷声可以把很多菌种催熟,使它们突破土层或腐朽的树叶,能长出来。雷声有这样的作用,而这一句“南无阿弥陀”要比雷声响亮的多,虽然我们可能觉悟或不觉悟,了解或不了解。你说大家不是天天在念佛吗?主要是你身在其中不了解。好比大家在这个地方就念那么几句“南无阿弥陀佛”,很远很远的人要是听到这样一个声音,要是平常的人,心里就感觉到一种极大的净化与安慰;要是浊恶的人,心里就肃静了,突然就变得清净;要是迷失的人了,寻着这个佛号就会找过来;要是挣扎在种种难缘中的人,听到佛号了,他的挣扎迅速就会减弱。我们可以去实验的,可以去作为的,你自己也可以去体验。念佛的这个声音本身的作用,即这一句六字洪名本身的作用,就是号令法界回归净土,成就法界同归净土,印契法界同一本源,令一切众生平等安住。

  “遍十方种种应化”。往往我们认为可能此世界修持那就是此世界的了,所以说我们的心智有待于开发,有待于重新认识。众生心地法界与诸佛心地法界,就心地而言,怎么也没办法区分开的,虽分别执著习惯有别,但从心地这个角度来说,永远没办法区分,所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就是心地的一个描述。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菩萨说,我念佛要求个一心不乱。看到这样的人你感到很紧张,你要赶紧帮他,他要求一心不乱,那他一定要下大功夫,他要把很多因缘拒绝,他要有很多的辅佐,才有这个机会的。这个是一类念佛人,其心理就是——我要求念佛加持我成就一心不乱。

  再一类的念佛人——我要消除自己的业障。

  又有一类念佛有情——我们要消众生的业,要帮助别人。这就大方一点点了。

  那要是一个圆满的心,一个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心来念佛呢?就是我们的心跟佛的心无二无别这样来念一声佛呢?那就是晴天的霹雳,那就能唤醒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众生真正地受到震撼,受到启发,受到印契,令一切昏沉与迷失的能觉醒。

  所以说念佛的发心很重要。那我们说念佛忏悔业障,忏悔自业他业不是很好么?很好。求功夫求禅定不是很好么?求开悟求智慧不是很好么?是,但这毕竟不是无上心。

  所以菩萨这四种正行皆以无上心菩提心而安立。依无上心我们再来看“于一国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就很好理解,那就是心智周遍,点滴功德回向大海,如空映空,空自无别。虽然一点点的水,入到大海,那一点一滴的功德就遍及着法界;虽然一点点的虚空,如空回空,一点点的放下执著的善巧与轻快,那可以透视整个虚空法界的真实。这样一个发心,就是正行所立。

  我们要了解,正行的根本依止——皆依无上心,即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样一个究竟心地,在现前念佛中来运用。

  《往生论》对净土教法是十分的彻底的,不管我们现前的身业口业意业智业方便智业他都做了提示,提示你应该怎么修行。尤其在观察门中,实际这是观察的。他并不是说你马上你就有无上心成就了,不是。他让你观察“身不动摇,遍满十方种种应化”,他让你观察无上心之妙用。无上心是什么呢?——佛陀的佛果。以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来观察——身不动摇而能遍利十方,弥陀名号万德洪名,梵声悟深远,微妙传十方,究竟有不闻,誓不成正觉。我们随着这个佛愿就能观察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我们在此世界一点一滴的称念,小小的称念,就可以利益着十方。这是观察门,不妨你观察观察,他让我们去观察的,你先不要急着去拒绝他。

  象天亲菩萨这样的教导者,他们十分具有善巧,一点一滴的从每一个角度来唤醒我们无上心的作用,也就是果地觉因地心的作用,也就是依佛愿为己愿的作用,也就是不见佛心见佛愿,见佛愿知佛心,知佛心明自心,明自心用自心这样一个过程,来让我们的心象佛心一样起作用,让我们修的法像佛法一样起作用,让我们的行为像菩萨一样,象诸佛如来一样能满足世间,利益有情。他让我们来观察,他说不妨观察,就是说你慢慢的来,也不着急。你说我很多固执的东西,有很多既定为事实的东西,我改变不了,没问题的,阿弥陀佛这个耐心就是无量寿,他一直会呼唤你,会提示你,我们业力的执著再耐心也耐不下去,我们固执的东西、凡夫的妄想执著再执著也坚持不了多久。所以遇到阿弥陀佛这个教法,人都会生起一个喜悦,什么喜悦?说反正佛有耐心,佛陀的耐心是尽未来际摄化我们不舍,他这个愿必然产生力,这个力必然使我们能唤醒。

  你那个虚妄的、短暂的、无自性的业必然在这个大光的恒常的愿力面前散坏,你坚持不了的。以前我就尝试过,我说能不能就坚持一段自己的业力,就不念佛,不妨我们都可以去试验——你三天三夜不要念一个佛字,若念了就磕头忏悔。你说“我就不念佛”,你试一试,你就发这样的愿都不起作用的。因为佛号已经周遍了法界,已经广传在世间,阿弥陀佛的成就已经十劫,他的威德已经一尘一刹一土之中都成为事实了,所以一旦我们听闻了这样不可思议的教诲与功德的回施,我们对虚妄业的固执就变得苍白无力了。你可以去实验,要坚持,要盯住这个愿望,我跟几个人打过赌,他们后面都说投降了,让我念佛吧!因为不念佛是不可能的。有的人平时很少念佛,甚至拒绝念佛的人,他升起这个念说“我三天三夜不念佛”,这三天三夜不能迷失,要提住这个念头的,不过很多人提着提着就睡着了,那也没有问题,醒过来的时候还会警觉,结果也都有意无意地会“阿弥陀佛”的。

  佛这个愿力的周遍是一个事实的力量,就是所谓的佛已经成佛十劫了,我们一旦听闻了这个力是不可思议的。就像人站在长江的中下游说我要把长江水堵起来,可能很困难,那你说三峡不是把长江给堵起来了么?那是上游。成佛十劫就象水流到入海口一样,水面是巨大的,任何东西扔进去就会随着浪冲到大海里了。我们现在的业在阿弥陀佛这个十劫的呼唤的加持下,功德的加持下,就象扔在长江入海口的一滴水、一盆水一样,你挡不住它,你说我要同化它,结果你被他同化了。已经成佛十劫的这种功德,就是这样对我们的一个加持。

  依无上心,也就是依果地觉为因地心,依佛愿为己愿。世尊经常说心不可自见,我们怎么发无上心呢?心者,无色无相,不来不去,不大不小,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我们怎么见这个“八不”心,怎么用这个心呢?所以我们先要认知它,它有所谓的体、相、用。

  说“菩萨于一国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常作佛事”,这讲的是用;“八不心”讲的是体;在相中,大愿最容易显示出来,古代善知识们说“心不可见,依愿标心”,佛愿就标佛心,这四十八愿原来是愿愿表示佛的心地,什么心地?佛这个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心,它的相当然还有大悲大智大行等等。众生取相,一没有相说,大家就感觉不到这个八不的心有什么用呢?这用,就是菩萨四种正行。

  这样我们从次序上就可以看得清晰了。心不可自见,心不可自知,依愿标心.所以我们就读到佛的愿,菩萨的愿,声闻修行也要有个愿。这次去泰国禅林短期出家的菩萨,每次闭关前都要发个愿,他们问我为什么要发愿呢?我说你的心不自知啊,发愿就明心,明心就知道自己的心要干什么,起码这一段闭关期间要干什么,不发愿你修的是无记业,修来修去,落个无记,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依愿标心是比较好认识心地的一个方式。实际这个话是不需要安立的,但对我们凡夫有情来说,这无疑给我们开示了一个方式方法,来让我们知道这个心。

  你说阿弥陀佛这个心之“用”怎么能说是菩萨正行呢?觉悟者、觉悟佛心的人、随顺佛心的人是菩萨。此处随顺佛愿者名菩萨,这类菩萨的作为就有这样的功德与善巧。我们作为这样一个念佛人,不管净心不净心、登地不登地,菩萨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实际没有压力,你只要随顺佛愿是名菩萨,随着自己的业习那你就是凡愚有情,没啥说的。说那个念佛的菩萨了不起啊,因为他念佛了,因为他随顺佛愿念佛了。这个没有高抬,就象一个国王有极大的权利与财富,他要使一个人富起来很简单,使一个人有权利也很简单,那么一个随顺佛愿、佛心的有情去作为,说名菩萨也很简单,这个没有问题的,这不是好名,是真实功德。

  我们从这个角度我们再来看——菩萨“一者于一国土身不动摇,而遍十方种种应化,如是修行,常做佛事。偈言: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故。开诸众生淤泥华故。”

  念佛人能令使众生心开意解,能做人中妙好之人,使人出离现前自他共业的纠缠与沉沦,那么就是污泥中的莲花,在我们这个五浊恶世不断地开着莲花,因佛名传达之处,所听闻之处,令此类有情心如莲花,清净的芬芳必然散发在这个浊恶的世间,即自业他业共业纠缠不清的世间,能使有情得到清净与安稳,脱离迷失之苦。

  所谓“安乐国清净,常转无垢轮,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安乐国清净那跟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有什么关系呢?这个地方提示了随顺佛愿来念佛忆佛,传达佛的功德,展示佛的誓愿力,我们念佛传达的是佛的愿力、佛的功德、佛的果地觉悟的力的事实,而不是传达你个人的作为,所以念佛者不过是佛力的传达者,佛愿的传达者、守护者、实践者、安住者、成就者、印契者,也就如彻悟禅师所说念佛时即是度生时,即是往生时,即是成佛时,这是真实不虚的。

  安乐国的清净与真实功德,在此浊恶世界,乃至在种种他方国土,若随顺佛愿念佛者、菩萨之正行皆可以成就,我们如是观察,那是为正观;若不如是观察,正行难启。

  因为我们的心不可见、不可知,诸佛菩萨的心亦不可见不可知,那么依佛愿见佛心,依佛愿明自心,明自心以致用,那就是彻悟禅师讲的——“以名昭德,以德知心,以心致用”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本来不明白自己的心,也不明白佛心,但我们看到了佛愿,随顺了佛愿,体会了自心,明白了自心,明白了佛心自心无对无待,广大作用。我们这样念佛时就可以如佛利世间,何以故呢?随顺佛愿故,随顺佛心故,印契佛心故,成就佛心故!这个地方没有啥可迟疑的,也没有啥可对立的,因为汝心遍法界,佛心遍法界,汝心不可见,佛心亦不可见,佛心依佛愿标明,我等心依佛愿而见佛心,依佛心印契自心而明自心,随顺佛愿而成就自心,自心与佛心心心无别,无别正是普利十方,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无垢庄严光,一念及一时,普利诸群生。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运用观察的教法。

  很多人不把观察当成修行,观察是毗婆舍那的真正的修持,十分重要,尤其是智慧观与正念观。有的人说我要把色身修成什么样,认为那是修行,也可以,那是修色身,修四大,此处是修你的法身慧命,修你的心灵法界,修你的与佛契合的心智,这是心地的修持,所以说毗婆舍那的修持十分重要。此处天亲菩萨以他的善巧,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与名号的功德,令现前有缘有情来随顺佛愿以明自心,以明佛心,依果地觉为因地心来作佛事,普利世间,这样一个心心相印的观察、心心相契的观察、心心无别的观察,就是修行,就是正修行!

  修行不是说非得象练拳一样扎一个架子,身上发热了、发寒了那是修行,不,此处的观察就是修行。菩萨四种正修行,是在我们的心地上认识心相、心体、心之大用,若是认识得清晰了,那我们作为一个所谓的念佛人就会有一个恰当的念佛修行的法则,此处地菩萨就是现前修行者、依佛愿修行者、依佛愿明佛心明自心的修行者、观察者。

  这个观察、这个明,是正修行,是真实不虚的修行,是会给我们带来不可思议功德与利益,乃至说给十方法界有情带来不可思议利益的一个修行,是一个广大甚深稀有的修行,不可小视。很多人说我盘着腿才叫修行,很多人说我拜佛才叫修行,很多人说我供养这个供养那个、夜不倒单叫修行。你那个不倒单也好,勤苦也好,跟这个修行比,其功德实在是不可比!为什么呢?依佛心契众生心故,依佛心契自心故,依心契心,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所以,在究竟根本处彻底地认知这样一个教法,其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故称为菩萨“正修行功德成就”。

  正修行、功德、成就。因为我们现在的人自己的修行成就多了,好比说名声有多大啊,有多少徒众啊,有多少自己的作为啊,有多少人认识啊等等,那个成就太不成就了。此处这个功德成就是真实不虚的,是无尽的宝藏,是一个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甚深的法源。

  “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开诸众生淤泥华故”。这个教法不是自利,是自利利他,依利他为自利究竟方便。因为菩萨所行是以利他为方便的,在龙树、天亲菩萨乃至昙鸾法师他们这个教言体系中讲,一切诸佛是利他者,一切诸佛以还皆称他利,没有利他的东西。那么依阿弥陀佛的愿力了解了心相,印契随顺了这个心相的作用,这样称名,这样随顺,这样是一个以利他为自利的修行者,随顺佛愿而得自利罢了,看似利他实是自利的一个作为的过程。

  阿弥陀佛这个愿是独立在法界地,摄化着九界众生,所以说象须弥山一样住持着法界,我们明白了佛愿也就明白了佛心,认识到了佛愿也就认识了佛心,认识了佛愿的力也就认识到了心力,随顺了这个佛的愿力,那我们这个心力跟佛的愿力是同等的。

  一个凡位有情怎么能把佛愿佛力佛果运用在自己的生命中呢?——滴水还海。海虽然广大无边,浩瀚无际,滴水虽小,但投入之时,觉其相无别、其用无别、其量无边,这是十分重要十分重要的!我们不知道自己这个凡夫有情的点滴之水投入之刹那,就是海之量、海之功德、海之不可思议的浩瀚无际,这个量就在滴入回入的刹那而成就。我们这个凡夫心智的执著在随顺佛愿的刹那,就回归了。你说我就要挣扎地做这一滴水,那很快就枯竭了,在你挣扎的那一刻中也可能就枯竭了,你会造成一种新的业力、新的幻化。

  【举例:众生业力的散坏,造成了很多琐碎的生命。我以前在东北遇到了一些出马的菩萨,讲他们遇到抗美援朝在美国飞机轰炸下死掉的那些战士,这一发炮弹扔下来了,很多人就粉身碎骨了,有的人的意识没啥感觉,有的人的意识就有感觉,就碎了,变成很多很多琐碎的生命,这些生命就象一窝蜜蜂一样,有一个大的,象主体的意识就领着它们飞来飞去,有的生命就像蠓虫一样一群一群地贴在那里,但他们已经碎了,他意识的主体不建立了。大概前两年,我去昆明见了一个果敢地区的将军,他跟我讲了一个简单的故事,他说在果敢地区死人太多了,天天就是战争,他有一个庄园,空了很多年了,很希望放光寺的僧人去那里做做佛事,能帮这些人转化转化因缘,他也讲到他的一些境界,因为小小的一发炮弹,一群人讲没了,有的人的意识就变得很琐碎了,也可能真就是一窝蜂一群蚊子一窝蚂蚁,他的意识被击垮了,被打碎了。】

  所以我们现在还是一滴完整的水,小小的,那我们还可以操作它,还可以看到它,但到某些业力衰败的时候我们慢慢就看不到了,甚至堕入无情了。这个没有啥事实,就是所缘而生的这种业相。

  念佛人就是滴水还海,我们一点善缘、一点生命力、智慧力、作为力回入了无尽浩瀚的智海之中,那真是念佛,那就是随顺佛愿、随顺佛力,那就会不可枯竭。尤其是怕枯竭的人,一定要缘佛,不怕枯竭的人你枯竭一次试一试,因为所缘而产生的业,没有一个业力是有具体的事实的,都是因缘而生,马胜比丘讲“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是大沙门,常作如是说”,什么“如是说”?——没有一个业有自性的,但是因缘生灭而安立。那我们念佛,随顺着佛的愿,明白了佛心,明白了佛的力,印契了自心,明白了自心,那我们在这个心中以无尽的作为、无边的作为来住持着无量的法界,利益着无量的众生,而使自身真正得到了觉悟——无一法可得。我们真正象佛一样具足大悲大智大愿。因为众生固执,以为有法得,以为有实质可得,所以说总是在“可得”这个地方会产生迷茫,会产生挣扎,结果挣扎来挣扎去还是散坏,还是死亡,等待着变异。

  看到菩萨的正修行,我们就了解了心的体,心的相,心的用,这个提示不过是用菩萨的正修行来表达心之用,此用是佛心之用、菩萨在用,是佛心佛愿的用,所以不明佛愿就无以知佛心,不知佛心菩萨也就无以正行。我们作为一个念佛人,随顺佛愿,依佛心故依佛力故而念佛,那就“化佛菩萨日,如须弥住持”,可以令众生的心性开出芬芳的解脱的芳香,在这个浊恶的世间变得璀璨,变得真实,变得有觉悟的喜悦。

  (岁次辛卯六月十三2011年7月13日)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八日(诵戒日)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九日(一) 性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九日(二) 滴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九日(三) 冷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九日(四) 空

 

后五篇文章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七日(一) 悲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六日(三) 孰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六日(二) 念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六日(一) 一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五日(一) 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