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九日(一) 性修不二 |
 
慈法法师安居日授课·听课笔记:安居第五十九日(一) 性修不二 观察门对我们汉地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我们汉地学佛的大环境中,对毗婆舍那的修持的人比较少。正因为少,所以天亲菩萨《往生论》的机对我们来说就特别重要。 《四分律藏》中世尊讲“忆念度众生”,或者说思维的一个方式,这个方式是十分重要的,忆念大众或引导大家的忆念。因为我们这个国度的人比较擅于思维,一旦思维混乱的力量也是很大的。正思维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思维的方便或利益。 这个观察门是自利门的一个收尾,也就是入功德的一个方便。天亲菩萨把五门修法的前四门——礼拜、赞叹、作愿、观察,身业口业意业智业这四门认为是自利的熏修过程,入佛功德。我们在后面要学习的第五门——回向门,是利他的一个教法。这个入功德,或说入佛功德,是让我们出离凡愚执着的一个善巧,假借着入佛功德消除我们自身狭隘自私偏执的因缘、思维。 昙鸾法师这样提示为什么十七种庄严观察以后来观察阿弥陀佛的八种功德庄严,乃至菩萨四种正修行——“略说八句示现如来自利利他功德成就应知。此云何次第?前十七句是庄严国土功德成就。既知国土相,应知国土之主,是故次观佛庄严功德。彼佛若为庄严,于何处坐?是故先观彼座。既知座已,宜知座主;是故次观佛庄严身业。既知身业,应知有何声名,是故次观佛庄严口业。既知名闻,宜知得名所以,是故次观庄严心业。既知三业具足,便为人天大师,堪受化者是谁?是故次观大众功德。既知大众有无量功德,宜知上首者是谁?是故次观上首。上首侍佛。既知上首,恐同长幼。是故次观主。既知是主,主有何增上,是故次观庄严不虚作住持。八句次第成已。”他把这八种功德做了一个罗列次序。 庄严菩萨四种正修行功德成就,是以主的成就来作为主伴相依,所以次观菩萨的四种正修行。这个“正修行”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正面提示,因为修行者是十分多的,但是这个正修行,这个“正”字一显示就给我们揭示了下手的一个主要次序——这个“正”是依佛而行,依佛愿而行,顺性而行,这个是特别要引起我们正视的。 尤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修行,因为许许多多的修法,许许多多的书籍,许许多多的教法的流传很容易接触得到,此处是依佛果为正,也可以说是以究竟为正、了义为正,那么就摒弃了十方九界其他的修法,所有的揭示不外乎突出一个东西——一定是顺性的修持,或者说是一个了义的修持、究竟的修持。此处不允许其他九界的掺杂,有个“不许”的东西了,这个说法可能比较重一些,但它又是很实际的一个修法,所以“一出生即压群臣,犹如太子”。故顺性也好,了义也好,究竟也好,是所谓“正”的一个表示。 九界在此修持中皆为杂修,唯依佛的果地觉为因地心,缘起就是果地觉,这个缘起一定是清晰的,此处没有丝毫的含糊。这个教法从缘起——过程——结果是一如的,这样我们我们实践此法没有任何的残缺,可视性很强,即你可以观察得到它的每一个过程。 不许九界的杂缘杂修,这是它的一个要求。在净土的修法中,不可思议处就在这里,把九界的杂缘给去掉了。因为我们现在要谈九界的杂缘,不要说九界,就人类的杂缘我们也谈不清楚,况且有声闻缘觉、菩萨,菩萨又有所谓的四十一个次第,或者象《楞严经》判有五十二个次第,那我们就没办法去用一时来了解他。但净土这个法下手就很简单,就是佛的果地,他没有其他说法,不允许其他说法掺杂进来,所以说是一个纯之又纯的修法。这个纯正不是它故意设置的,但这个教法成就了这样一个“正修行”的实际内容,就是佛通过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与锤炼,把杂质已经替我们去掉了,把纯粹的果德回施给我们,把我们在这个十方九界中所有的心里愿望意乐及不足做了一个回施性的补充,顺性的补充。 这个顺性的补充是极为重要的,“众生所愿乐,一切能满足”,因为佛所有的修持是顺性德而成就的,所以假佛的修德来显示、回施、成熟众生。它有一个成熟、回施的过程,我们谈到激活也好,启发也好,印契也好,是让我们知道这个性德的完整性、周遍性、真实性、平等性。因为没有佛的修德,我们没法认识性德,那样性德就是一个死寂,所谓死寂就是对我们来说没有作用,它生不起作用,我们虽然了解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没法去运用它,一运用就是业习烦恼,或者九界中的一种自我假设,一种自我承诺。 依佛的修德,显示、回施、成熟众生,成熟什么呢?成熟我们性德的作用。唯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九界众生违性的作为得到休息,或者用现在名词——说归零也行,说回空也行,或者说最初状态、初始状态。本来是没有初始的,但要是说缘起,其实果地觉就是初始状态,初始状态显示了性德,佛果实际是佛的修德,但他真正彰显的是性德,因为他性修一如了。凡夫是违性德的,我们九界的作为都不能说是顺性德的,起码不能圆满的随顺性德,所以性修一如就是果地觉。 那我们在“南无阿弥陀佛”这样缘起的修持中呢?可以把我们九界的业,九界的杂缘,归零了,回空了。虽然是现代话,我们不妨用一用,实际是引发我们的正观察、正思维。平时我们脑袋里会想很多东西,这个地方明确地就提示我们来思维,怎么来恰当地思维。若是正思维必然有正语正业正命正智正定。正思维对我们这样一个薄地凡夫来说,十分重要。因为我们脑袋瓜子是休息不下来的,你不要他想,他就去睡觉去了,你要让他想,就是善恶,就是是非。这个地方让他去正思维。 所以我们念“南无”,本身就是舍弃九界的杂缘,把杂缘给归零,以此作一个缘起,假借着阿弥陀佛的性修一如的修德来显示我们的佛性,来回施给我们,成熟我们。说“显示”,有时我们会不接受的,说阿弥陀佛的修德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他是顺性起修的,他跟一切众生有关系,这个关系是平等予,是没有差别的。因为性德是一如的,但修德的差异十分大,大就大在九界的差异上了。佛陀因为他圆满了修德,所以反而没有这种差异了,在一切时处,他与性德是相等的了,这个平等性、顺性性,即他顺法性,在一切时处真正地契合了,反而展示了众生最原始的、最本质的这一面,就是平等的这一面。 因为我们现在学佛若不从本质、佛性上来认知,我们是无从下手的。要从差别上运用,因为九界的差别太困扰人了,九界的差别无量无边,言说不可穷尽,思维不可穷尽,观察亦不可穷尽。所以阿弥陀佛就通过无量兆载的修持,就观察了这样一个机遇,通过自己的修德给我们显示,印契我们,回施给我们,来成熟众生,使有情能知道在本质上、在佛性上,我们的佛性与佛的佛性是了无差别的。佛圆证它,他的全体修德亦是全体性德。作为凡夫有情,我们的修德基本上是全妄,就是妄想所累积,那么全妄归真,全妄即真。所以我们“南无”就是全妄归真,全体即真。何以故呢?顺性故。我们顺性可以入佛的修德,佛修德的回施可以使我们回到性德的安住上来,使我们九界的杂缘归于零,归于空。那我们现在才知道所谓的缘起、心作心是,这时候说万法唯识也好,唯心也好,你可以这样说了。 要是九界杂缘在我们生命意识中炽盛,我们说万法唯心是不成为事实的。你动心念、你作为,不能成就。为什么呢?往往没有归零归空的这样一个过程。没有归到本质上来,而被杂缘中的某一缘所埋没,或者说执着于某一缘,一界显九界泯,而不能全体归入真如,所以我们在这个一如的法界中受到了阻隔,这个阻隔是我们自身的执着,皆是自作自受的一个自我搁置。 所以我们在这样一个修法中假佛修德,因佛的修德是顺性而成故,是性修一如故,他的果地觉回施给我们,来显示给我们,来成熟我们,让我们认识我们的性德与佛的修德是一如的。佛的修德本来就是性德的全体。性德的全体是佛以修德而把它彰显出来了。所以诸佛修德彰显众生之性德,这一点就是他的平等性。平等得入是我们末世众生修行入手的极大方便,要没有这个平等入手,杂缘炽盛的现缘之差异太大,内容太多,以我们现有的意识很难把它给真正地区分开来,或者说真正地认识清楚,我们一生一生就浪费在这个杂缘的区分上,不能自制,甚至不能辨识清楚。许多人学过教,就象断烦恼与伏烦恼的这些贤位菩萨与圣位菩萨一地一地的次序,我们要去观察,就得费很长时间。 净土这个教法不这样了,就让我们唯一缘佛,唯攀缘于佛,舍去杂缘与诸戏论。他把这九界都当成戏论了,九界皆是戏论说,皆是不究竟说,不了义说或者说不真实说。那我们以真实究竟了义的果地觉作为修行缘起,实是这个教法的一个直指,直指佛性之大用,或者说直指法性之大用,就是佛的功德全体,佛功德的全体业也就是佛性德的全部面目。我们通过观察阿弥陀佛所有报德的成就,他的庄严、作用、体相等等,就能观察到性德的一切作用的真实究竟面,使我们在这个平等性中能接触,能回归,能使用。 因为在虚妄中,大家都执著于自己的差别与他人的差别,或者九界的杂缘差别。我们每个人都有名字、男女、善恶或者智愚、丑美、着装、意识、发型、作为等等无量无边的差别,基本上一个众生一个个体。在这无量无边的差别中,我们想去寻找一个共性,那只有在佛性本质上去认知。所以我们去除杂缘,唯依本质、依佛性来审观,这样我们念佛无疑是一个最殊胜的功德因缘,无疑是一个最彻底的方法。这样我们许多混淆、对立,或者说迷茫的东西就会在我们现缘的修持中休息,好比说许多高低大小是非人我等等,我们都可以在这个归零的过程中暂且地放一放,那怕是你念佛这一刻钟放一放,你就会体会到清净平等的喜悦,佛陀这种广大心智包容的喜悦,佛陀能令一切顺性的喜悦。 佛陀的悲智何以依止呢?何以运用呢?我们在刹那间稍有体会,那都是你在这个九界埋没中所不能知的。这个法门的殊胜与尊贵就来自于我们以阿弥陀佛究竟的果地觉来为我们的因地心,或者说为我们的缘起、起步,或者现下、当下的一个作为。这样我们就比较好掌握一个点,这一天中我用了这个缘起也好、现下也好、起步也好、初始也好、动念也好,我动了这一念的果地觉为因地心,我动了这一念念佛,它的觉知是什么?我没有用这样的念佛,觉知是什么?这样一个现下初始、起步是什么一个结果?我们很容易观察的到,也很容易用得上力,有个着手点。这个着手点实际就是每一个现下,不管你的身业口业意业,不管自业他业共业的交织等等,都可以称为现下,都可以作为缘起、初始、起步。 这个作为若是准确,那我们就步入了当下的利益。因为真如的作用是名当下修持,所谓当下就是真如起作用了。所以我们能真正随顺佛的修德,来彰显自身的性德,那是十分有意义的。性修不二,“南无阿弥陀佛”之时,这个起步圆满、满意、清净、安乐、悲智具足,这一句佛号就给我们带来了极为殊胜的方便。 (岁次辛卯六月十五 2011年7月15日)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