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09日(则慧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09日(则慧法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接着上周的课,我们这周应该学第三重戒了。

  由于瑜伽戒的四重戒非常重要。

  所以我们就花了多一点的时间来说明。

  下面请我们的班长瓜把第三重戒的戒文列出以供大家参看。

  若诸菩萨长养如是种类忿缠,由是因缘不唯发起粗言便息,由忿蔽故,加以手足、块石、刀杖、捶打、伤害,损恼有情,内怀猛利忿恨意乐,有所违犯;

  他来谏谢,不受、不忍、不舍怨结,是名第三他胜处法。

  这条戒中所说的发嗔恚恨心,就是发脾气。所以这条戒主要是说,作为菩萨如果,发起嗔恨心来,就会伤害众生,而众生反过来向你忏悔,你如果还不肯接受,

  这就严重地舍弃众生,失去菩萨的大菩提心,也就会失掉菩萨戒的无作戒体,所以这条戒属于第三重戒。

  大家可以参看这条戒,其戒相的文字一层一层的,层次分明,如果注意看就可以知道犯重的情况了。

  菩萨如果动了嗔恚,比如首先我们从字面上来了解“嗔恨”的情况,这个“嗔”字是由“目”和“真”组成,表示人一旦动了嗔恨心,眼睛就睁得大大的。

  所以在目字旁加一个“真”表示,这个人真的在发嗔恨心。

  另一个是“口”字旁的嗔,显示一动嗔恨心,必定会出口骂人,会出粗恶言,这是从字面上说可以看出嗔恨心来。

  所以根据原文所说的嗔心,要构成所犯,总说可以分为两类:

  一、捶打:这里面又分为两种。

  1、是从“意乐”上说,如果菩萨对于一切有情众生,由于忿怒的原故,不只是发起粗恶言就算了,还不舍怨结,更有甚者是,进一步地增长,被忿所障蔽。

  2、从“加行”上说,由于忿蔽,所以对于那些有情众生,便以手足,或以块石等进行捶打;或者以各种武器来伤害他们,或者施以杖击执缚等来对他们进行损恼。

  所以在《学集论》中说:“捶打犯戒,是根本罪故”。

  二、不受谏谢:这里又为四种情况。

  1、行谏谢者:这比如在《新疏》里说:“作损恼者,今来悔谢彼损恼罪”。指这一类的有情,先对菩萨作了种种损恼,而后又以至诚的心,来向菩萨谏谢,而菩萨不接受,是为犯。

  2、行谏谢法:指这类众生能应时,并如法地到菩萨跟前来祈请原谅,而菩萨如果不接受众生的祈求,是为犯。

  3、不受发起:作为菩萨,如果对于以前众生对他所作的种种损恼,心里一直存在着猛利的忿恨意乐,也是犯了此戒。

  4、不受自性:作为菩萨,对于众生所施加的种种损恼,不能忍受,不听忏悔,而心怀忿恨,不舍怨结,是为犯。

  作为菩萨如果,犯了以上各种情况,那么这种行为就特别严重,这样就犯了菩萨重戒,就会失去菩萨的戒体。

  而如果众生真的加害到菩萨,而菩萨受伤害动嗔心,虽然有罪过,就比较轻。这里是说如果是菩萨自己动嗔恨心伤害众生,才犯重罪。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在下文的四十三轻戒中的第十四、十五、十六条,都和嗔恨心有关,所以有关嗔所犯的轻戒到时再作说明。

  所以藕益大师解释说:一念嗔心,已违摄取众生之道,已违背摄取众生应做之事,何况又出恶口骂人,再进一步用手、杖、石等打人,这样身、口、意三业都在。

  伤害众生,恶业太生,已经失去菩萨道的大慈悲心,何况又不接受对方的忏悔,这种弃舍众生的情况太严重了,所以会失掉菩萨戒法。

  《华严经》上说到:“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又说:“我不见一法为大过失,如诸菩萨于他菩萨起嗔心起,若于诸菩萨起嗔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所谓不见菩提障、不闻正法障、生不净世界障。

  等障碍很多,这就是“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的最好根据。

  因为,在菩萨的立场来说,嗔的过失比贪的过失要重得多。

  比如,贪着徒众,还能接近众生,时不时的能和众生发生密切的关系。

  可是嗔恚心就不同了,其除了会远离众生之外,还会使众生远离你,因为嗔恚心可以说是含毒损人的。

  菩萨一旦有了这种心,不但不能与诸众生多多来往,就是想和众生接触,众生如果知道,或感觉到了你的脾气,也会远离你,而所谓的菩萨也就不能摄化众生了。

  所以从利生的方面讲,没有任何一种恶法,是超过菩萨的一念嗔心的。

  因为这不但会使所化众生,都舍离你,而且自己还会具足百千障碍。

  障碍菩萨的忍辱,违害菩萨的大悲。

  悲以拔除众生的痛苦为唯一的动力,本来不论众生有什么样的痛苦,菩萨都应该本着悲心为之拔除,可是嗔心一起,就完全忘掉众生的痛苦。

  不但不会为众生解除,反而违害众生,增加众生的痛苦。

  所以一个真正发心度生的菩萨,应该常常安住在慈悲心上,愍念众生的痛苦,可怜众生的无知,时刻要为众生解决困恼。

  而不可以反而对众生生嗔心以增其苦。所以行菩萨道,如果是稍稍的动点贪心,还不大要紧

  如果是动了嗔恨心问题最严重。因此,在菩萨道中,嗔恨心的罪过最重,伤害众生的法最重,所以嗔恨心的罪过要比贪心大。

  有一首偈说:“嗔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欲行菩萨道,忍辱护嗔心”。

  一个人无论修行有多用功精进,无论做了多少功德,只要嗔火一起,就会把好不容易栽培起来的功德林通通烧光,岂不是前功尽弃。

  所以有很多人,老认为自己明明做了很多功德和善事,佛菩萨怎么都没保佑自己呢。

  我想这大概和此嗔有一定的关系吧!!

  所以要行菩萨道,必须要修忍辱波罗蜜。以此忍辱波罗蜜,来保护自己的心,使嗔心不生起

  所以《佛遗教经》说:“劫功德贼,无过嗔恚”;又说:“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

  修忍辱波罗蜜的功德,不是其他功德所能比的。就是持净戒,修苦行等,这些功德都不能和修忍辱的功德相比。

  因为只要能修忍辱,就一定能持戒,而能持戒修苦行,未必能修忍辱,所以忍的功德最大了。

  不过如果在特殊的情况下,菩萨有诃责、治罚、驱摈学佛的行为,也是不违犯的。

  或者在特殊的情况下,菩萨有诃责、治罚、驱摈和舍弃学佛的行为,也是不违犯的。

  比如说知道某个众生,有一股恶势力,不论怎样责罚,总是没有用的。

  或者知道某个众生,性情特别乖戾,话都不能对他说,即使对他说什么,他也不会接受的。

  或某个众生,没有惭愧心,你如果对他依法行事,他不但不接受,反而会拿出粗言,使你下不了台。

  或知某个众生,嗔恚心特别重,你如果对他责罚,不但不认为你是对他好,而且会对你永远的嫉恨等类众生。

  作为菩萨虽然不可舍弃众生,可对这些众生你可以放任他们,不去诃责、治罚、驱摈、舍弃他们,是不违犯菩萨戒的。

  因为无论什么教诫,一定要起作用才行,否则,不如不予教诫。

  还有一点,是关于治罚,就象有关网管踢人的问题。

  前一段时间我们的课堂由于这个问题,而产生了一此不愉快的事。

  对我们大家的上课都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虽然是有些人捣乱。

  可是我们发菩提心的人,就要特别的讲究方式方法。

  而希望大众都能理解一个护法菩萨的心情。

  这样才能共同维护好我们的道场。

  所以护法菩萨,要尽量的看什么时候可以,固应对其进行踢,不是治罚的时候,就要稍稍的等待适当的时机,再去踢他。

  或者看到当时的实际情形,如果不治罚,问题还不至于恶化,一治罚反而兴走更大的斗诤。

  或者发现如果因为诃责,不但不能令他改恶向善,而且会使大家吵闹起来,不能相安。

  或者知道哪个破戒犯规的有情,原本是个很本分的人,由于一时的错误,做出不如法的事。

  后来反省过来,知道自己不对,并能迅速的悔过,不再重犯的。

  诸如此类,菩萨不去责罚,是不违犯菩萨戒的。

  所以当一个网管,发心当一个护法菩萨是非常不容易的,但功德也特别大,所以各位护法菩萨为了维护道场,如果受了委屈。

  还望,以此为增上缘,感谢他们给你修忍辱行的机会?!!呵呵。

  到此我们简单地把第三重戒介绍完。

  具体的还是需要大家自己去进一步的多看书,多从现实的生活去理解体会。

  否则单靠课堂的这么说法,还是远远不够的。

  下面就开始介绍第四重戒。

  请把戒文列出。

  果菁对所有人说: 4.若诸菩萨谤菩萨藏,爱乐宣说开示建立像似正法,于像似法,或自信解,或随他转,是名第四他胜处法。

  这是四重戒的最后一戒。

  这条戒,主要是说明,如果有人对佛所说的正法,加以毁谤,加以混乱,使得正法不能显扬,这就违犯了这条重戒。

  在《梵网菩萨戒》里,叫做“谤三宝戒”,或有的叫谤菩萨法,也有叫邪见邪说戒等。

  从这里可以知道虽然只提到法,其实已经包括了三宝。

  因为在三宝中,是以法为中心的。

  作为菩萨如果毁谤三宝,其罪过是极其严重的。

  但是要犯此谤乱正法戒,也是需要具备两大条件:

  一、背舍大乘:这里面有两种

  1、背舍处:也就是毁谤处。是指如果毁谤佛所说的一切菩萨甚深广大二种法藏则犯。

  2、背舍相:也就是下面所要说的毁谤之相。

  二、说相似法:这里也有两种

  1、所说的法,不是菩萨大乘法,而是外道法,或非是相似大乘之法,等一切非清净法。

  2、其所说之相,是因为自己爱乐,去积极的向他人宣说,以自己不正确的知见,去引导众生,使众生也随之而转,则犯重戒。

  所以,作为菩萨不论是在家的还是出家,如果对菩萨大乘佛法的法藏,加以毁谤,就是“谤菩萨藏”。

  或说相似法而误导众生者也犯重戒。

  什么是相似法呢?根据藕益大师的说法是。

  “相似不法者:实非正法,有似正法”。

  在这种情况下,不一定非要等毁骂然后才叫谤,只是把不是正法,说成相似正法,这就是“谤菩萨藏”,如此则犯重戒。

  到这时间也正好,我们就先暂告一个段落,下面是自由讨论时间请大家自便。

 
 
 
前五篇文章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23日(则慧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16日(则慧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30日(则慧

智中法师:安心之道讲义

智中法师:如何修止观

 

后五篇文章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2月02日(则慧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25日(则慧

圣开法师:菩萨不是鬼神

圣开法师:唯有弘扬佛教真理才能破除迷信

圣开法师:亲不贤子仍孝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