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0月28日(则慧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0月28日(则慧法师)

   则慧法师

  阿弥陀佛!各位菩萨晚上好!!

  则慧法师合十:“阿弥陀佛”。

  前面我们讲到了什么是菩萨。

  下面我们就回到这次课程的主题。

  什么是菩萨戒?

  作为一个菩萨如果想上求下化,应该修三增上学。

  而在三学中,戒学排在第一位,也是定学和慧学的基础。

  所以如果要行菩萨道,首先要受持菩萨戒。

  菩萨戒就是菩萨律仪,也名为戒藏。

  可以说一切大小乘的戒法都是从此而生出的。

  并且包含了无量无边的行门。

  所以简单的说,菩萨戒也就是大乘菩萨行人受持的学处。

  在《梵网经》中说:“菩萨戒是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是大乘诸佛子之根本”。

  一个不行菩萨道的人,虽然说自己是信佛,也信佛,但永远不能成佛。

  而要行菩萨道,首先就必须要受菩萨戒,所以菩萨戒是一切诸佛之所以能成佛的根本原因,也是菩萨之所以成为菩萨的根本所在。

  那么,菩萨戒的内容又是什么呢?

  菩萨戒和声闻戒不同的是,菩萨戒是一切有情、以及六道众生都能受持的戒律。

  但是他又有层次和发心程度的不同。

  总说菩萨戒的内容就是三聚净戒。

  此中包含一一切菩萨的行门。

  根据《戒律学纲要》中讲:三聚净戒,虽然一共只有三句话,但却包含了自度度人、及上求下化的所有法门。

  这三句话说得非常的好,那就是:

  1、持一切净戒,无一净戒不持;

  2、修一切善法,无一善法不修;

  3、度一切众生,无一众生不度。

  由此可见,能发菩提心,并受持菩萨戒的大小菩萨们太了不起了。

  说到三聚净戒,此三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简单的说,这三戒,不论哪一戒当中,都包含有其它的二戒。

  只是各自之间的侧重点不同,和各自殊胜的程度不同而说的。

  那么,三者各自的殊胜处,也就是功用又怎么样呢?

  总的来说,这三聚净戒各自都能成办菩萨所应作的事。

  而摄律仪戒,侧重于断一切恶,能使菩萨安住其心。

  摄善法戒,能成熟自佛法。

  饶益有情戒,则能成熟一切有情,利益、度化一切有情。

  根据课程表的进度,明白了菩萨戒及其功用之外,它的种类有哪些呢?

  菩萨戒是七众之外的别解脱戒,纵观菩萨戒,在目前已经知道有记载的有六种菩萨戒本。

  在这六种戒本中,分顿立戒和渐次戒两种不同的性质。

  此中又分为三大类型,两大主流。

  两大主流,就是瑜珈菩萨戒和梵网菩萨戒,在中国流传最普遍的就是《梵网菩萨戒》。

  可以说在汉传佛教中,所有出家人受持的菩萨戒,都是属于梵网菩萨戒。

  所以也造成了许多人,只知道有梵网,而不太了解瑜伽。

  大家如果有兴趣想更进一步的了解有关分类问题,可以去查看《戒律学纲要》第252而,有详细的说明。

  可以说六大本,在家人都可以受持。

  只是各个戒本有偏重点的不同。

  则慧法师对因佛如是说:菩萨戒和具足戒不同,菩萨戒不是具足戒。

  菩萨戒在中国最盛行的是梵网菩萨戒。

  其实瑜伽菩萨戒也是非常殊胜,而且对我们凡夫众生来说更容易受持。

  比如近代的太虚大师就是专门弘扬、奉持瑜伽菩萨戒的。

  要想受具足戒,必须要出家,也就是出家的比丘、比丘所受持的戒叫具足戒。

  既然瑜伽菩萨戒也这么好,为什么只盛行梵网菩萨戒,这两者又有什么区别呢?

  他们的区别可以从两方面来说。

  第一、从侧重面来说

  梵网戒偏重于说明摄律仪戒,而且侧重于出家菩萨。

  瑜伽戒主要是说明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

  比较偏重于在家菩萨戒。

  这两种虽然有偏重点的不同,但都是属于菩萨戒法,都各自具足三聚。

  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受持。

  第二、从难持易的方面说:

  梵网戒是卢舍那佛为释加牟尼佛的化身说的,所以相对比较难持,一般凡夫众生是很难做得到的。

  而瑜伽菩萨戒是弥勒菩萨物为我们欲界的凡夫众生说的,

  所以比较容易受持。

  首先根据自己的身份选择。

  前面讲得很清楚,两种戒有不同的侧重点。

  一是侧重于在家,一是侧重于出家。

  二是根据自己所修的情况进行选择。

  比如:两种戒一种是比较容易受持,而别一种却是不容易受持。

  而你自己的修持境界又是怎样。

  下面,菩萨戒和声闻戒的差别是什么?

  修行佛法的,经典中向来分为两类。

  一是发厌离心的声闻,一是发菩提心的菩萨。

  也正是由于他们各自发心的不同,所以他们各自有各自所修的戒行。

  一般以七众别解脱戒为声闻人所修的戒行。

  三聚净戒为菩萨所修的戒行。

  严格来说,这两种戒行有很多方面的差别。

  要了解这些差别,对在家菩萨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通戒与别戒的不同

  声闻戒是属于别戒,是七众弟子各别而受的。

  声闻戒是属于别戒,

  是七众弟子各别而受的。

  比如,在家人受五戒、八戒等;出家人受沙弥戒、比丘戒等。

  佛弟子中之所以分为七众,可以说就是根据各自所受戒法的不同而划分的。

  按照各别所受的戒法来看,不但有它的深浅层次的不同,而且是男女有别而受的。

  菩萨戒属于通戒,因为受持菩萨戒唯一的条件就是:发菩提心。

  所以不管是在家出家,不论是男女老少,乃至六道众生,只要发了菩提心的,就可以受菩萨戒。

  二、摄律仪戒和三聚净戒的不同。

  七众各别所受的声闻戒,就是一般所说的摄律仪戒。

  它的功用在于防非止恶。修行人如果能如法遵守的话,就可以得别别的解脱。

  大乘菩萨戒,除了摄律仪戒之外,还有摄善法戒和饶益有情戒。

  所以从范围来讲,两者有宽狭的不同。

  三、从师受戒和不从师受戒的不同。

  七众别解脱戒,大本说来,是要从师受的。

  而且有一定的仪式。

  菩萨戒法,对于仪式不怎么重视,受戒的方法既可以从师受,也可以自誓受。

  四、声闻戒是新得的,而菩萨戒是熏发的。

  声闻七众戒,不论在家出家,一定要经过受戒的仪式。

  然后才能得到戒体,所以这是原来没有而是现在新得的。

  则慧法师对未了说:从师受和自誓受的效果是大大的不同。

  则慧法师对未了说:这个问题待会儿再说。

  正因为戒体是新得的,在两种不同情况下,所得的还可以再失去。

  一种是:犯了根本重戒的,就会失去戒体,这就失去为作为佛子的特质。

  一种是: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因为声闻戒是尽形寿戒,当受戒的人生命存在时,它的戒体还是。随着生命而转,一旦生命结束,戒体自然也就随之消失了,这属于自然舍戒。

  大乘菩萨戒是自心本具的,不是受戒后才得的。

  比如《菩萨本业璎珞经》中说:一切菩萨凡圣戒,尽心为体,心无尽故,戒亦无尽。

  也就是说菩萨戒是众生心地本具的,不但不须待缘而制,

  而且,本来就有防非止恶的功能。

  有慈悲益物的功用。

  有定慧等无边净功德法的功德。

  那么,现在世我们之所以还要受戒,不过是要使本具的戒法。

  给予熏发后加以长养而已。

  所以菩萨戒又叫佛性常住戒,是以心为戒体。

  如果发心受戒后,便是尽未来际的。

  如果不失戒体,直到成就菩提,都是相随不离的。

  即使转生再来人间,已经忘记了过去自己曾经爱过戒,如果能现在发心再受,那也只可以说是增上,绝对不可以说是新得的。

  至于在现在生中,如果犯了重戒,虽然可以说失戒了,但是通过如法的忏悔,还是可以重受戒的。

  这一点相对于声闻戒来说,确实是有极大的不同,也是菩萨戒最大的特点。

  这个问题先讲到这,下面大家可以就有关的问题,提出自由讨论。   称和尚本来是最好的,因为出家人中只有具足的清净的。

  戒行和德行的人,才有资格称为和尚。

  但是在我们中国现在人的说法里却已经变味了。

  佛说以法为师。如果能悟到法,直接按法去做是否不一定要。

  受戒?请指教。

  佛陀所说的法分为教戒和教法的两大类。

  教戒就是指戒律。

  而教法就是除了戒律之外的其它修行法门。

  一切法的修持都应该以戒为基础。

  如果说没有了戒律的基础,就等于是空中楼阁。

 
 
 
前五篇文章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04日(则慧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11日(则慧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18日(则慧

律宗·三皈五戒:三皈五戒的意义(文珠法师)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十

 

后五篇文章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0月21日(则慧

圣辉法师:和平之音 广结善缘

圣辉法师:王船山与佛教的不浅因缘

圣辉法师:高僧风范 青史流芳(纪念妙湛长老百年诞辰)

圣辉法师:大地的供养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