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04日(则慧法师) |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04日(则慧法师) 各位菩萨好!阿弥陀佛! 先接着把上周讲了一半的课讲完,再来解决有关自誓受和从师的区别问题。 因为这个问题可以接着下面的一些话题。 上周讲到了声闻戒和菩萨戒的区别时,讲到了第四点。 第五点的区别是:声闻戒中的比丘戒法,依于佛制,有关五篇七聚的条文,未完受戒的白衣是不可以阅读和听闻的在各部戒中都有提到,偷听说戒,而被护法神逐走的教诫。 而大乘菩萨戒,没受菩萨戒的人,参与布萨说戒虽然不许可,但听闻讲戒,阅读戒本,研究戒的意义是许可的而且还可以从听闻戒法中,激发众生的菩提心,熏发本具的佛性戒。 第六点:声闻戒是待而制,而菩萨戒是不待而制的。 对不起,前面应该是待缘而制,而不是待而制。 也就是说,教化一切众生的言教,不单单是佛一个说的,可以通五众说。 而唯独戒律只有佛一人才可以制,其他的人是不可以制的。 所以不论声闻戒,还是菩萨戒,都是佛亲自制订的。 虽然都是佛所制订的,但所制的方法却不一样。 声闻戒是待缘而制的,也就是说有犯了戒的事实存在时,佛才随犯随制,告诫弟子们以后不得再犯,如果犯了就会得罪。 而菩萨戒却不一样,根本不需要等犯戒的事实存在后,然后再制戒,而是如来一时顿制的。 比如《梵网经》中说:“释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树下,成无上正觉已,初结菩萨波罗提木叉”,也就是说一成佛,就结菩萨戒。 第七点:受戒的人应有的资格不同。 受声闻戒,不但有严格的规定,而且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受的,特别是出家人受戒,先要问遮难,如果有遮难的人就不能为他受戒。 菩萨戒就没有这么严格的要求。 《梵网经》中说:“若受佛戒者,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YIN男、YIN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皆名第一清净者”。 可见,六道众生任何一类,不论资质怎么样,只要能理解法师所说的语言,都有资格受佛戒,不管是什么根机,或哪一类的众生都一样。 只除了犯五逆罪的人之外,要在取相忏悔之后才可以重新受戒。 有关声闻戒与菩萨戒的区别就讲到这。 讲到这个问题,这里就包含了我们教学进程中,有关求受菩萨戒的各类和受戒的方法。 首先,根据《菩萨本业璎珞经》中说:因为受戒方法和对象的不同而有上、中、下三品受的分别 上品戒:是指从佛受,这是最难得的。经中有说到: 一者诸佛菩萨现在前受,得真实上品戒。 也就是说必须要在佛在世时,从佛身边得戒,才是得真实的上品戒。 中品受戒:是指从佛弟子受。经中说:“二者诸佛菩萨来度后,千里之内,有先受戒菩萨者,请为受戒法师。 下品受戒:如果诸佛菩萨灭度后,或者佛不出世的时候,在千里之内又找不到法师时,可以在诸佛菩萨形象前自誓受。 印顺导师说:甚至如果没有佛像,依《普贤观经》说:可以观想释迦牟尼佛为戒和尚,文殊菩萨为阿阇梨,弥勒菩萨为教授师,就可以受戒了。 从上面所说的三品受戒中,我们可以知道,自誓受和从师受的区别。 也就是级别的不同,还有就是比较难以得戒。 取相忏,就是在忏悔的时候, 必须要佛来摩顶、见光、见花等种种瑞相出现才可以。 上面所说的三品受戒的差别,和分法,是根据受戒人境界的殊胜和不殊胜分的。 而在《梵网经》中直接指出说,菩萨受戒有两种方式: 一个是自誓受,一个是从师受。 自誓受主要是重视“自誓”的道念。 这是一种毫无自我欺瞒,精神层次极高的受戒法。自誓受的条件和方法。 是如果在千里之内没有授戒师。 方法,是在佛菩萨像前自誓受戒时,应当在佛前忏悔七天,得见好相。 就可以得戒了。 如果不得好相,应该在二七、三七甚至一年、两年,总之要直到见好相时才能得戒。 如果,只在佛像前受,而没有见好相,是不能得戒的。 这是一种重视菩提心,不自欺瞒的态度。 而从师受,和自誓受不同,是不须要见好相的。 因为法师是师师相授,代代传承下来,所以不须要好相,只在法师前受戒时就可以得戒。 但是必须要生起一种至诚心为前提。 所以根据《戒律学纲要》中说:在佛灭度后,如果要求受菩萨戒,虽有从师受和自誓的两种法门,实际上是以从师受戒为正为本。 自誓受戒,只是不得已时候的一种方便法门。 如果有人目空一切,以为没有人够资格作为自己的戒师而自誓于佛菩萨像前受,那是很难得戒的。 另外有关这两种受戒的仪式,如有兴趣,大家可以参看《纲要》。 另外有关受菩萨者的条件,在课本中都讲得比较详细,这里不再多讲。 对于要受菩萨戒的人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 说是要选择什么样的师父。 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受戒的时候需要几个人等。 这在各种戒本中有各种不同的说法。 其中以《璎珞经》的要求最宽。 认为不管是夫妇、亲戚、朋友等,都可以互为授戒师。 但是,义寂法师对此解释说:在家戒或者可以根据经中所说的去做,而出家五众受戒的戒和尚,则必须要有条件,而不是随便谁都可以的。 在所有受菩萨戒中《优婆塞戒经》的要求是最严格的。 而在《瑜伽戒品》中要求:如果要为别人作授菩萨戒师,必须具备四德。 《梵网经》里却说,作为授戒师必须是出家菩萨,而且要具足五德。 从各部戒经对授戒师的条件中,可以知道,对于师父的选择,对于受戒的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得戒的问题。而受戒也是一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情,应该对此有全方位的了解后,再如法依次受持才好,切不可当儿戏! 那么有关授戒师,需要几个人,各戒经也有不同的说法。 如果是出家众,受菩萨戒是要受了具足戒之后,才能受。 所以,授戒师必须要有,三师七证。 而在家菩萨,根据梵网经菩萨戒说:必须具足二师,就是戒和尚、和阿阇梨。 璎珞经、和瑜伽戒品的要求最简单,只要一个戒和尚就可以了。 课程表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有关菩萨戒持犯的功过之相。 这个问题在课本的最后,也有说明。 但是应该知道的是,已经受过菩萨戒的人,如果不失无上正等的菩提大愿,不犯根本重戒,那么所受的菩萨净戒律仪,一直到成就菩提,都是始终和我们相随的。 而有关什么是根本重戒,什么是轻戒,在以后所学的瑜伽菩萨戒中,也有详细的说明。 这也是作为一个真心想受戒持戒的人所必须要了解的。 更重要的是,作为菩萨应该知道,菩萨如果犯了净戒律仪,都是由三毒而起的。 但是菩萨如果是因为贪而犯罪,他的过错比较轻。 如果是因为痴而犯戒,他的过错又比贪重,如果是由于嗔而犯戒。 那他的过错是最重的。 所以要想持戒清净,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观照自己的心念,使三毒少起,甚至到最后的不起。 所以作为菩萨,如果能持戒清净,就可以成就三种圆满安乐而住及五种胜得之中。 这也就是持戒的功德,有三种圆满,五种胜利。 三种圆满是: 一、 加行圆满 二、意乐圆满; 三、宿因圆满。 五种胜利是: 一、 常为十方诸佛护念; 二、将舍命时住大欢喜。 三、身坏以后,在在所生,常与净戒若等若增诸菩萨众同为法侣,为善知识。 四、能成就无量磊功德藏,能满净戒波罗密多。 五、现法后法常得成就自性净戒,戒成其性。 到此总说菩萨戒部分,圆满结束,并恭祝各位也能得三种圆满安乐,五种胜利。 下周开始,学习《瑜伽菩萨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