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18日(则慧法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18日(则慧法师) 

   阿弥陀佛,各位菩萨晚上好!

  上周我们在上课的时候,有人提出要讲一讲《瑜伽师地论》。

  我们所要学的《瑜伽菩萨戒》,在唯识学中也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律典。

  他是唯识学行者所要修持的重要法门之一。

  而最后的归宿则是导归弥勒兜率净土。

  所以在讲到此戒时就不得不讲讲《瑜伽师地论》和弥勒菩萨。

  因为本戒就是出自《瑜伽师地论》,而此论的说者就是弥勒菩萨,作者是无著菩萨译者为玄奘法师。

  弥勒菩萨跟唯识宗的关系是非常的密切。

  唯识宗的许多重要典籍也都是他说出来的。

  因为他是第一个继承佛陀瑜伽唯识道理的菩萨。

  所以被后世的唯识行者尊为唯识宗的创始人和初祖。

  同时他也是这个世界的下一任佛陀是一生补处的菩萨。

  现住在兜率天,等释迦牟尼佛在这个世界的教化灭亡之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弥勒菩萨就会从兜率天来到人间。

  在华林园中金刚座处华华菩提树下成佛。

  开演龙华三会,弘扬佛法,广度众生。

  所以古今中外的许多高僧大德都发愿往生兜率净土。

  做弥勒菩萨的常随众将来随他出世、学佛、修行用到解脱生死、度化众生。

  我们也可以发愿将来做他的常随众。

  这样如果大家现在不能得解脱也没关系,只要能跟弥勒菩萨联系上,解脱生死也就不成问题了。

  弥勒菩萨既然是住在兜率内院那他又是如何将佛法传授到人间的呢?

  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位唯识宗的重要人物无著菩萨。

  他是这个世界唯识宗实际的创始者。

  先是学小乘空观,由于在修学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难题而上升兜率内院请教弥勒菩萨。

  菩萨也觉得他的根基特别好,就把佛陀传授的唯识大法全部传授给无著。

  随后又为他讲了大乘空观和唯识道理。

  使无著菩萨一下子大开视野,大彻大悟。

  觉得大乘佛法特别是唯识思想太好了比小乘的要圆融殊胜。

  所以就发愿从此弘扬大乘,弘扬唯识而转学大乘。

  并随之付诸行动,不过要弘扬大乘唯识思想不是件容易的事。

  因为一般根机的众生不一定能够接受,所以觉得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

  于是再次入定到兜率天恳请弥勒菩萨,能不能提前到这个世界走一走。

  关注关注这个世界的众生,弘扬唯识。因为这个世界邪知邪见太多了。

  因而在佛灭度九百年间,弥勒菩萨慈悲应无著之请。

  每天降临在中印度的阿踰陀国的大讲堂中,为无著等宣讲五部大论。

  《瑜伽师地论》就是其中最根本的一部。

  在后来成为唯识思想的依据。

  据载,弥勒菩萨当时用了四个月的时间为大众宣说了此论。

  而当时的听众中有的只能见其相好,有的只能听其声音。

  这个问题我的毕业论文上也有提到过,有机会大家也可以看看。

  我的论文当时写的就是《弥勒菩萨及其兜率净土》。

  文章登在闽南佛学院的学报上。

  当时只有无著菩萨既能见其形也听其声。

  并且录其说流通于世间。

  从此,唯识思想很快就在印度弘扬盛传开,到处都兴起学习唯识的热潮。

  《瑜伽师地论》有许多种译本,有梵文原本、藏译本和汉译本等。

  在中国的唐朝之前,也已经有几种本论的部分译本但不周全。

  所以本论的译者玄奘法师,当时就是为了能求取到本论的全文而到印度去游学。

  后来在那烂陀寺戒贤法师处得到了传授。

  回国后才把他翻译成中文。

  本论的内容非常庞大,总共有一百卷,大分为五个部分。

  充分说明了瑜伽行派的一些根本思想。

  在唯识宗所依的论典中有一本十支之称,

  支就是支杆,本就是根本,此中的根本就是指《瑜伽师地论》。

  其余的十支就是根据本论的其中一部分内容而建立的。

  这些问题说起来太专业性了,我想大家听了都要睏了吧。

  因为十支的内容就直接阐明了《瑜伽师地论》的中心内容。

  这里可以简单的说明一下,让有兴趣的人稍微了解一下。

  其中如唯识宗最根本的论典《百法明门论》,就是略录本论的本地分中的名数,而阐明一切法无我的道理。

  《五蕴论》略摄本地分中的境事,说明无我唯法的道理。

  《显扬圣教论》则错综瑜伽十七论要义,而以明教为宗。

  《摄大乘论》又总括了瑜伽和深密法门,而诠明阿毗达磨摄大乘一品宗要。

  以简小入地为宗。

  《杂集论》总括了《瑜伽师地论》的一切法门集阿毗达磨经所有宗要,而以蕴处界三科为宗。

  《辨中边论》叙七品,以成瑜伽法相,以中道为宗。

  《三十唯识论》广明瑜伽境体,说明识外无别实体。

  而《二十唯识论》主要是解释外道小乘的问难,而成瑜伽唯识说明唯识无境的道理。

  大乘庄严论》则总括说明了瑜伽菩萨一地法门以庄严大乘为宗。

  最后的第十支《分别瑜伽论》中国没有翻译,如果根所《解深密经》中分别瑜伽品来讲主要是说。明止观问题。

  根据这些内容组织的分判,我们也大概可以想象其中的内容之广博了。

  如果有兴趣的不妨去读一读。

  举例说,就以被称为聪明论的《俱舍论》的内容来看就可以知道《瑜伽师地论》的博大精深了。

  因为《俱舍论》的思想,是以瑜伽中道之理为中心。

  而广论印度古来的四大吠陀、五明论、外道各学派和佛教各部的教理。

  加以统一组织而成的。这部论典可以说是当时印度的一大百科全书而论他的内容包括有:

  天文、地理、历数、医学、药学、生理、卫生、工学。

  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科学、哲学等。

  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所以最胜子等人对瑜伽释论赞叹说:“理无不穷,事无不尽,文无不释,义无不全,疑无不遣,执无不破,行无不修,果无不证”。

  由此可见,《瑜伽师地论》瑜伽行派思想内容之丰富。

  这个话题一说就远了,现在回到主题。

  不过大家如果对唯识学有兴趣,可以去网页上看看济群法师有关唯识学的内容。

  法师可是唯识学的专家。

  根据教学进度表,“正释戒文”中提示的重点。

  进入正文戒学的第一点就提到,作为菩萨对大乘净戒所应抱的态度和当勤修学的目的是什么。

  不知大家有没有去看看有关《瑜伽戒》的相关内容。

  戒文中原文的第一段就告诉我们,修学的程序。

  那就是:一个菩萨如果已经受了净戒,首先就应该自己常常在自心中专精审谛。

  思维,时时考虑作为一个菩萨应该做的是什么。

  哪些又是菩萨所不应该做的。

  并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菩萨的行为准则。

  进行这样的思维之后,就要依着而行,努力修学。

  作为一个菩萨在学修了律藏的同时又应该听闻经藏与论藏,应该三藏同学。

  随之起思,而后努力修学。

  这就非常明了的告诉我们,所谓修学的程序就是由闻而思而修。

  所以简单的概括其理由有三点。

  第一,说明菩萨对于戒律的态度,是应该先听闻随闻而思,思后起修。

  第二点,思维之后要抉择所作,而作为菩萨应做之事就是众善奉行;禁止菩萨不应该做的事,就是诸恶莫作。

  第三点,作为菩萨同时应该学习三藏,通过三藏的学习有助于菩萨持戒和理解戒律。

  概括完了,时间也到了,下面是自由讨论时间,大家请随意了。

  问:请问法师受了菩萨戒后来生是否也能得到戒体?

  答:菩萨戒是一受永得,来生当然也具有戒体。

  问:请问法师哪些戒本是在家人不应该看的?

  答:除了比丘、比丘尼等出家戒不能看,其它的都能看。

  问:请问具体是哪几本戒本啊?

  答:就是《比丘戒本》《比丘尼戒本》《沙弥律》。

  问:法师,弥勒菩萨为什么不叫我们大家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却要讲这么复杂的法?

  答:佛菩萨说法是应机而说,不是所有众生都适合修弥陀净土。

  问:有人说“念念行善,起善念即是持戒”这么说对吗?

  答:从声闻戒的角度来说不管你心里怎么想,只要身、口做到不犯就可以了,就算不犯戒。而菩萨戒是心地法门,最主要的就是起心动念能做到念念是善念时当然也就不会去造恶犯戒了。

 
 
 
前五篇文章

律宗·三皈五戒:三皈五戒的意义(文珠法师)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十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十一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证果实相 十二

永本法师:天台小止观 后记

 

后五篇文章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11日(则慧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1月04日(则慧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0月28日(则慧

则慧法师:在家律讲课记录·2001年10月21日(则慧

圣辉法师:和平之音 广结善缘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