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6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6

   「如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槃」,因为这个舍利有般若波罗蜜的气氛,是佛的舍利,是舍利弗、目犍连大阿罗汉的舍利,这些修行人都是有道德的人,极高的道德圆满的人,你供养他,他里面有佛法的气氛。所以你有了福报,你就能够终究有一天,你就遇见佛法;遇见了佛法,你有一天你会发心学习般若波罗蜜,你学习了,所以「常不堕三恶道,如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槃」。人间、天上,实在来说都是苦恼的事情,都是苦恼的事情,就愿意解脱苦,就想要得圣道,你就有了圣道的愿,想要得圣道,你有这个愿。我在这里我又想,我们出家的佛教徒,在家居士也是佛教徒,做了佛教徒以后,你心里面有没有这个愿,我想要得圣道,你自己问你自己,我有没有这个愿,我想要得圣道。有没有这个愿?有啊,那很好,很难,很不容易!能有愿想要得圣道,很不容易啊!「如所愿」,就表示这个人他能够有圣道的愿望,若有圣道的愿望,他就不去做那些似是而非的事情。我们有一个好像也是类似有圣道的愿望,我想要做官,做一个有名誉、有地位、有权利的一个人,去弘扬佛法。弘扬佛法这个愿也是好,但是还是有问题。因为现在你如果做官,你那有时间去修学圣道呢,不可能的了,那你就是把这个圣道躭误了。如果没有得无生法忍,你做事情的时候,还是有贪瞋痴的力量在里边,那么不就是弄巧成拙了。「如所愿,渐于三乘法入涅槃」,就是逐渐的,你看经上说话老老实实说话,不是说我现在就成佛了,即身成佛,不说这种话,就是老老实实、实实在在的,不可能即身成佛的,这都是方便的话,引诱人就是了。

  我在香港的时候,说是那个越南的那个女人,我看他宣传的话:立刻开悟、即身成道。我看见这个宣传,哎呀!我说这个人她很会引诱人来入窍,我看,即刻就开悟,即身就可以得道。的确这两句有用了,很多的佛教徒到那儿去听他讲,讲到一半的时候这些佛教徒都走了,就不听了,后来他们有人去了告诉我是这么回事,连我当时都在想:你立刻开悟?开悟什么呢?我想我也去听听看,听他说什么?但是我当时和人家有约会,我没有去,有这个事情。当然这个密宗的人也常会说这个话:即身成佛。没有说立即开悟,但是即身成佛这句话是说了。

  说到这句话,有人问我这个问题,说即身成佛有没有这个道理,我说有没有这个道理不说,有没有这件事?自从密宗弘扬密宗以来到现在,谁即身成佛了?你问一问他,谁即身成佛了?我看没有。我们这个世界上,就是释迦牟尼佛入涅槃,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佛。释迦牟尼佛入涅槃之前,在《中阿含经》给弥勒菩萨授记,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兜率天四千岁,四千岁结束的时候,弥勒菩萨来到人间成佛,释迦牟尼佛没有说:释迦牟尼佛灭度以后,弥勒菩萨成佛之前这个中间,有一位佛出现。没有这个话,没有这句话,是不是?我读经读得少,你们读经读到这个经没有?是谁成佛了?照事实上说,没有这回事。但是没有这回事,他会说这句话。他们举一个例子,说是日本有一位什么禅师,到中国来学密,回到日本去就宣传即身可以成佛,那么日本的佛教徒,那么你即成佛,你就成佛我看看,那么他就是在那里搭个法座在那里作法,忽然间就真是像佛相现出来了,现出来,这时候,啊,真是成佛了,看上去就是像佛的样子了,但是过了一会儿又没有了,这叫什么成佛?叫加持成佛。加持成佛,就是佛来加持你,佛的力量把你转变现一个佛的相,变现佛的相好光明,实在来说只是一种相貌而已,你内心的功德不圆满,你的烦恼也没有完全清净,只是表面上是个佛,表面怎么能是佛,那是假的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这个话就是告诉我们,他说他成佛得三十二相,不是佛,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你看这个《金刚经》的确好,就告诉我们要有这个正知正见,「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若是三十二相就是佛,转轮圣王就是佛了,因为他有三十二相。所以你用相来决定这个人是不是佛,这是错误了,这是错误的。所以那个加持成佛,那怎么算成佛!那不是佛,还不是佛呀。若是佛加持的话,佛的神力,任何人佛都能加持他,他都能变成佛的相貌,都能;但是你内心里面的污染还在那里,只是假的形相,那怎么能算是佛呢?当然我说这个话就好像对密宗的人说的话有一点批评不对了,其他的还是佛法,这一句话有一点是方便之谈,就是引诱你来到这儿来学习密,就是了,是这样意思。你们不妨读一读《大日经》,《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读这部经,这部经说般若波罗蜜是佛的真实妙法,佛的最殊胜的妙法是般若波罗蜜,而这些念咒、摇铃子这一切的事情都是方便。这真是很奇怪!我们读一读密宗,只有这一部经,还有一部经是佛说的,而这部经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你密宗是方便,密宗是方便,般若波罗蜜是佛的真实的妙法,这个《大日经》上说这个话,你看这个事情。

  这是「渐以三乘法入涅槃」,这是逐渐的,而不是说是顿,一下子就成佛了,佛不这么说。你得阿罗汉,声闻乘的佛法、辟支佛乘佛法、一佛乘佛法,都是逐渐逐渐栽培,然后你能断惑证真,发无上菩提心,广度众生、弘扬佛法。六波罗蜜的功德要三大阿僧祇劫圆满,才是佛。怎么叫做佛呢?两句话。这个《金刚经》上说:「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诸法如就是佛,你能圆满的觉悟诸法如,你就是佛。而在这个般若经上还有一句话:「得一切种智名为佛」,是这样叫做佛。

  这样这些事情,你得阿罗汉道也好、得辟支佛道也好、你得无上正等正觉的佛也好,都是要逐渐地栽培,都是要这样。所以「如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槃」,都是这样子。这可见我们要供养恭敬舍利,功德是很大,因为这是佛法里面的事情,它有佛法的气氛。你得到了福德以后,你一定还能遇见佛法,遇见佛法,什么是佛法?般若波罗蜜是佛法,你还能遇见般若波罗蜜,还是修学这般若波罗蜜法门,就得圣道了,还是这样。所以我们若在佛法里面做功德,做功德当然或者人间享福、天上享福,这个福也有享尽的时候;但是在佛法里面栽培的福德,这个福德就和佛法僧有关系,你还能遇见三宝。你若在社会上,不是在三宝里面做功德,在社会上做功德,做很多事情的功德,那里他没有佛法僧的气氛,你也是能有福德,福德尽了以后就完了,就好像你以前没有做一样,还是随业流转,还是这样子。但是我们不可以因为这件事,就不在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还是应该做,我们应该发慈悲心。这个社会上很多的人很苦啊,很多人没有福报,很多人没有智慧,社会上的人可以说完全没有智慧,只是有些有福报就是了,所以我们佛教徒在社会上做这些福德的事,也是应该做,但是社会上很多人都没有智慧,这件事情也应该做。这个智慧就是要弘扬佛法,要给他智慧,应该做这件事。「受天上、人中福乐,常不堕三恶道;如所愿,渐以三乘法入涅槃。」

  是故,世尊!若有见现在佛,若见般若波罗蜜经卷,等无异。

  这是做个结论。所以若是有人看见了现在佛,看见释迦佛、看到阿弥陀佛、看到阿閦佛、看见药师琉璃光佛、看见弥勒佛,你若见到,这是一件事。「若见到般若波罗蜜经卷,等无异」,是平等无差别的,你都能够栽培善根,将来能得圣道的。现在就等于是般若波罗蜜经卷就和佛画上等号,就可以知道般若波罗蜜经卷的重要性,可以看出来。

  是故,世尊!若有见现在佛,若见般若波罗蜜经卷,等无异。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与佛无二无别故。

  前面这一段说是般若波罗蜜为根本,舍利是枝末,所以般若波罗蜜应该尊重、恭敬、赞叹,学习的,所以释提桓因愿取般若波罗蜜经卷,不取舍利;可是能够取舍利供养恭敬,也得到很大的功德的。

  前面这一段文说完了,这底下做一个结束。「是故,世尊!若有见现在佛,若见般若波罗蜜经卷,等无异。」释提桓因又称呼佛为「世尊!」所以若是有人,他能够看见现在世间说法度化众生的佛,若是看见了般若波罗蜜的经卷,这两件事是平等无差别的,因为佛是由学习般若波罗蜜圆满而成就的,所以是无差别。

  「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与佛无二无别故。」没有差别,不是两件事,般若波罗蜜和佛,不是两件事,所以叫「无二」,没有差别,所以这么说。这个般若波罗蜜是大智慧,这个「佛」翻到中国话也是个觉者,就是觉悟真理的人。觉悟真理,谁觉悟真理呢?还是般若波罗蜜。不过般若波罗蜜是约法说的,佛是约人说的。你成就了这样的法,就名之为佛,所以他们两个不是两回事。这可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有那么样得重要。

  复次,世尊!如佛住三事示现,说十二部经:修多罗、祇夜乃至优波提舍。

  这底下是第二科「明受持诵说般若经卷于佛化他齐功德」。这是说我们若是能够受持、读诵、演说般若波罗蜜多的经卷,那么与佛教化众生的功德是相等的,这一段文是这个意思。「复次,世尊!如佛住三事示现」,这还是赞叹般若波罗蜜的功德殊胜,如佛安住在三样事情上出现在世间,佛出现在世间就做三种事情,佛不离开这三种事情,所以叫做「住」。这三种事情是那三种呢?第一个就是佛为一切众生随机说法,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现种种的神通度化众生,这是第二件事。第三件事就是佛的大智慧,他能够鉴别一切众生的根性,应该怎么样现身,怎么样为他说法,佛有这个智慧能看到这里,看到这个人根性是利?是钝?「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比丘、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现比丘、比丘尼身而为说法。」就像〈普门品〉说的,佛能够明了众生的根性,能够很契机地为他说法,或者是现神通,就这三种事,佛出现世间就做这三种事情。

  「说十二部经:修多罗、祇夜乃至优波提舍。」这三种事里面,这里只举一种事,就是为众生说法。说法这里边有十二种的差别,就是长行、重颂、授记、孤起颂、无问而自说、说因缘、说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论议,加起来就是十二部。这个「优波提舍」翻到中国话就是论议的意思,这一共有十二部。

  复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诵说是般若波罗蜜,等无异。

  前面这一段举佛出现在世间所做的三种事,这底下说是「复有」,又有善男人、善女人,他能受持、读诵、演说是般若波罗蜜经卷。「等无异」,这两件事,佛住三事度化众生,与善男子受持、读诵、演说般若波罗蜜,他的功德是平等,是无差别的。这先说明出来是这样,底下说原因。

  何以故?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生三事示现,及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故。

  「何以故?」什么原因呢?「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生三事示现。」这个释提桓因又称佛为「世尊!」「是般若波罗蜜中,生三事示现」,佛能够用这三种事情,出现在世间度化众生,这种作用是由般若波罗蜜中生出来的,还是以般若为本的,所以它们是平等的。「及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故。」十二部经也是由般若波罗蜜的大智慧发生出来的,所以是平等的。

  复次,世尊!十方诸佛住三事示现,说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复有人受般若波罗蜜,为他人说,等无异。

  前边只说世尊一位佛,这底下说十方诸佛,也是一样,也还是说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为他人说等,功德是平等的。

  何以故?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亦生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

  这个话分两个意思说的,解释这个理由。佛所以能够成佛,就是学习般若波罗蜜法门圆满了,名之为佛,所以佛是由般若波罗蜜发生的。佛能为众生说法,也是由大智慧而建立的。这个「般若波罗蜜中生诸佛」,是自己修行功德圆满了;「亦生十二部经:修多罗乃至优波提舍」,是成佛之后,大慈大悲广度众生,这样的作用也是由般若波罗蜜中发生的、建立的。所以般若波罗蜜和诸佛三事示现的事情,都是平等的了。这是极高大、极广大、极究竟的赞叹般若波罗蜜法门的重要。这等于说一切佛都是由般若波罗蜜修学圆满而成就的,这明显的是说,我们也应该这样学习,那才能够得圣道,才能得佛道的。

  复次,世尊!若有供养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诸佛,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卷,恭敬尊重赞叹,华香乃至旛盖,其福正等。

  这是第三科「明供养经卷与供养佛等」。「复次,世尊!」假设有善男子、善女人,或者比丘、比丘尼都包括在内,能够供养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中的诸佛,供养的佛数很多了,对于佛能够恭敬礼拜,尊重赞叹,还能够「华香乃至旛盖」的供养,这个人这样做功德。「复有人书般若波罗蜜经卷」,也是恭敬礼拜,尊重赞叹,华花乃至旛盖,这两个人做的功德是相等的,他们得到的福德是平等的。

  何以故?十方诸佛皆从般若波罗蜜中生。

  十方诸佛都是学习般若波罗蜜,而后得成佛道的。

  复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正忆念,亦为他人说,是人不堕地狱道、畜生、饿鬼道,亦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何以故?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正住阿惟越致地中故。

  这是第四科「明离三恶道,超二乘,渐住佛道,远离衰病」,说到这样的功德。「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就是听闻了般若波罗蜜的道理,听闻了般若波罗蜜这个法门,听闻了以后心里面很欢喜,就能够受持、读诵般若波罗蜜的经卷的文句,又能够正忆念般若波罗蜜文句里边所显示的道理。一个是能诠的文句,与文句所显示的道理。一个文、一个义。你只是去读诵文,功德不具足;你不读诵文,你只是思惟义,也是不具足。这两样不可以分开,也要受持、读诵般若的文句,还要思惟里边的义,这样才可以,你有所缺就不行。这个原因在那里呢?这个义是由文句所显示的,就是由诸佛为我们演说的语言里面,从这个语言里面来显示这个义的,如果你不读诵这个文,你去思惟这个义,这个义靠不住的,你可能会走偏了,你可能变成邪知邪见了,有可能是这样子。所以你一定要读诵这个经文的,读诵了经文,你还要再思惟这个义,思惟这个义,你再读诵经文,你一定要这样做。

  你常常坐禅修止观的人,你如果自己,你不受持、读诵与你修学法门相应的经,你不这样做的话,你自己单独这么用功,用功久了的时候,有一点境界,你心里面就疑惑,我修行的方法对不对呢?就会疑惑这个事情。出现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好境界?是个坏境界?怎么回事也不知道,你就会疑惑,就有这个问题。你若是常读诵这个《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看经上是这么说的,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眼耳鼻舌身意不可得,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可得。然后你依据经文所说之义,观一切法空,无我、无我所,你心就会没有疑问,就会决定,你这个信心也生起来,会生起来的。这也可以看出来,你不可以离文字相的。得了圣道以后,得无生法忍以后,有离文字相的境界出现,那是圣人了,他可以离文字相。但是那种圣人,他还是要亲近十方诸佛的,因为初得无生法忍,很多的功德都没有具足。我们没有得无生法忍的人,有一点成就的时候,我就要为人师了,不得了!得无生法忍的人反倒不愿意为人师,反倒很欢喜要积极地要到十方诸佛那里去参学,他为什么这样呢?他感觉到不足,我所成就的太少了,他反倒有这个感觉,所以他还是不能离文字相的,还要到十方诸佛世界听法的,这个事情就是这样子。

  所以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还要正忆念,正忆念也还要受持、读诵的。「亦为他人说」,也能够为他人讲说般若波罗蜜,你只是受持、读诵,也可能会为人讲说,但是不如有正忆念,「正忆念」就有思慧、有修慧在里面。有修慧在里面,这个智慧就高深了一点。

  「是人不堕地狱道、畜生、饿鬼道。」你能够这样子,不只是受持、读诵《般若经》的文句,而又能正忆念,正忆念而又能受持、读诵般若的文句,你能够保持住你的正知正见,你对于佛法的认识,能保持它符合经律论里边的真义,能符合佛的真义,你就不会走错路,所以这个人不会堕落到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如果说是经论的文字都是戏论,我不读这个经,我就自己坐在那里,不立文字,你有可能会走偏了,变成邪知邪见;变成邪知邪见,是人就有可能堕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就有可能。如果说我不正忆念,我天天就是念: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就是念这个文,你这只是闻慧,你没有思慧、修慧,你的烦恼调伏不住。到时候人家轻视你了,你的火就来了;人家赞叹你,高慢心就来了。总而言之,你还是心随境转,你会做恶业;做恶业,自然就会到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就有这个可能的。

  这个野狐禅,百丈禅师那段文就是有关系。百丈禅师讲《金刚经》,当然这个寺院里面跟他学禅的人都来听他讲经,但是另外来了白须的老翁也来听讲经,天天来听。最后讲完经的时候,大众散会走了,但是这个老翁他不走,不走,百丈禅师问:你怎么回事?你天天来听经,你心里面有什么事?他说:我是迦叶佛时代在这里住,百丈山的后面,我就在这里住。后来我的弟子问我说: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说这么一句话。这句话,这个百丈禅师那个语录上是这么提,但是这样说话,我们听懂这句话吗?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这句话若我来解释的话,他有大修行,不是一般的修行,他如果做错了事,会不会受恶报?就是这样讲。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这个话,我推测这个意思,就是他的徒弟感觉他师父有做错误的事情,他师父做错误的事而不知道改正过来,不知道,他徒弟就不高兴了,就这样问他,说: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他就回答说:不落因果!他的意思是我的修行这么大,我做错事也不会受恶报的,是这么回事。这样子,死了以后就变成个狐狸,就在百丈山的后边,变成个狐狸了。那么他把这件事报告了百丈禅师,他就对百丈禅师说:应该怎么回答呢?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这句话问我,我应该怎么回答呢?这个百丈禅师说:不昧因果。「昧」就是糊涂,不糊涂,有因就有果,应该这么样回答,这下子他明白了,有因就有果。若我看,是怎么回事呢?说是大修行,他的修行不大,他的修行不大啊,而且这个人经论的学习不够,经论的学习也不够;但是他也是很有诚心地用功修行,我认为就是取相的修行,心有所执,心有执着去修行,就是这么一个修行人。这样你对因果的理论都没有搞清楚,而还自己很用功,就有所仗势,我不怕,结果等到临命终的时候,「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就是到了畜生世界去了,就是这么回事。有人解释是答错了一句话,就变成野狐狸了,这句话说得不对,不是这么回事。是他有做错误的事情,他徒弟不高兴了,就是问他: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我猜是这么回事。

  这里这个意思就是说,「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正忆念,亦为他人说,是人不堕地狱道、畜生道、饿鬼道」,他不会的,就是这么回事。就是他若读诵经,就容易明了因果的道理;而还能正忆念,就是闻思修的智慧都具足了,他当然就没有问题。大修行人啊,一个小小的错误都生恐怖心,赶快要忏悔清净,应该那样才对。不能说我有修行,我有仗势,我不会堕恶道,不是的呀!你不是圣人。圣人他有可能做错误的事情,但是不是用贪瞋痴心做的,圣人有时候做错误的事情,他是用智慧、用慈悲做的,他不是用恶心做的,所以他不会因此而堕落恶道。你自己反省,我有修行;有修行,但是你做错误事情的时候,你用什么心做的呢?那就可以知道自己有没有修行。实在来说,你时时地要反省自己,不要说别人赞叹我,就感觉很得意,不是的;你要反省自己这一念心,我这一念心遇见境界的时候,这个反应是什么样子,要知道这件事。

  「复次,世尊!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而还要正忆念;正忆念,而还要受持、读诵,亦为他人讲说,要有慈悲心为人讲说。如果你爱著名闻利养,那你就用贪心来讲演般若波罗蜜,还是不清净的。这个人他是很清净,「是人不堕地狱道、畜生、饿鬼道」,是这样子。

  我们再讲个故事听听好吧。我没有出家的时候,我在家的时候,在乡村里面读这私塾,后来我祖父有朋友,说是小孩子读书,要到城市读书去,渐渐地可以由中学到大学,这样子才合乎这个程序,老在乡村里读书不行。那么我只是都在乡村里读书,到那正式的学校读书不及格,所以要补习一年,在齐齐哈尔,这是在满州国的时候,就去补习去,那个国文的老师那一年他请假了,他不来上课,那个学校的校长来代他上课。他上课的时候讲故事给我们听,哎呀!我听了很欢喜啊。以后我出了家以后,听这些老法师讲经,也都讲故事。但是有人请我讲经,我把这件事忘了,不讲故事,就有人叫我,你应该讲故事,我忽然间开悟了,明白这件事,应该讲故事。连我自己也是一样,我听人讲经,他讲故事我就特别有精神。其实这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这故事是谁说的?都是佛说的。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大富翁没有儿,没有儿,心里面总是有一点忧虑,心情不快乐,不快乐,就到各地方去问,佛在世的时候,有其他的宗教,有六个大老师,他就到那儿去问。那些大老师说:你的命就是没有儿的。他听见这个话心里不快乐。这一天回到家里,就是把正常的清净的衣服都脱掉了,穿那个破烂的衣服在那里愁眉苦脸。这时候来了一位比丘尼,就同这个长者的夫人说:你先生怎么不快乐呢?这个夫人就如此如此的向这个比丘尼说,比丘尼说:佛是一切智人,怎么问外道,他们有什么智慧啊,问问佛,看看佛怎么说。哎呀!对啊。他这个夫人就对他的先生把比丘尼的话就告诉他,喔!他眼睛一亮,好。有一天他准备好了,到佛这里来问佛,说:我到那六个大老师那里问,说我都没有儿,世尊!您看我有没有儿?佛说:你有儿,你的儿福德很大,将来也是要出家的。然后回来,他心里很欢喜,就请佛吃饭。那么他先回到家就对他太太说:哎呀!佛说我有儿,但是这个儿要出家,又不大舒服,他太太说:只要有儿就好,出家没有关系。这么一说,这个大长者心里也就欢喜了。那么这一天请佛来吃饭,带着千二百五十比丘大家在吃饭,吃完饭,佛又为这个大富翁夫妇说法,说的也很欢喜,然后佛就领着千二百五十比丘就走了。走,走,走到一个山坡上面,山坡上面有树,有阴凉,大家在那里坐一会儿,还有流水,洗钵。这时候来了一个猴,就到阿难尊者那里要这个钵,阿难尊者就不给它。佛就说:给它,给它,你不要顾虑。阿难尊者就给它。过了一会儿,这个猴就盛满了一钵的蜜,就送给佛。佛一看,说:这里面有虫子,把它拿掉。它拿到旁边,把虫子拿掉,又送给佛。佛说:你再加一点水,它又拿去加一点水,就送给佛。佛这时候叫这个猴,你给每一个比丘大家分。千二百五十比丘,这一钵蜜分之不尽,每一个人都有了,都放在钵里边这个蜜。这时候那个猴很欢喜!在那里跳,手舞足蹈地跳,一跳,跳,就跌到山下就跌死了。你看有这种事情。

  若是我们这个肉眼一看,哎呀!你在这儿供佛,供养大众僧的蜂蜜,应该得好死嘛,结果是被摔死了。其实不是,猴那个身体,那个果报舍掉了还不是很好嘛。佛这时候一入定,一看,到那儿去了呢?就到请佛吃饭这个大长者家,他这个夫人就怀孕了。等到经过多少个月以后就生产了,非常端正的一个小孩,父母欢喜,佛说我有儿,就是有儿,心里非常欢喜。那么就渐渐渐渐就是长大了,长大了就要求父母他要出家。说:不可以出家。您不要我出家,我就死,就要死,说这个话。我头些日子,在台北遇见一个法师,他说他出家的经过,他要求要出家,他母亲说:你若出家,我就自杀。那么这个儿说:你若不让我出家,我也自杀!哎呀!这种事情真是难啊!真是太难了。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7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9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8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1 (2002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2

 

后五篇文章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舍利品 下 5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4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3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2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1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