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三卷 第47讲 |
 
海云继梦法师:四十华严讲记 第三卷 第47讲 《四十华严》第47讲(2008年2月25日)A 大家新年好!恭喜发财!更要发法财!不只发人民币而已,还要发法财。 新的一年要开始了,大家也都恢复到工作岗位上,我们*轮也要开始转了。今天要跟各位正式开讲之前,我们还是要收收心,上一次讲到哪里。要不然你在接下去呀,就云里雾中。 我们简单地回顾一下,前面这个地方四卷经文,叫做本会。像现在这个小回顾,我要跟各位谈的是,前面呀,最主要是在紫竹林里,不是紫竹林,逝多林里。那么佛陀的这个境界,所展现的境界是什么样的状况。其实佛陀在逝多林的这一会,经典所描述的这个境界,佛陀在紫竹林里也同样是这个境界。佛陀不管在哪里,都是这样的一个境界。 那么,我们凡夫呀,你看不到,你也体会不到。那,经典更不可能每一会呀都把这个部分跟你一讲再讲、一直讲,这是不可能的,这不可能。佛在灵鹫山,那也是这个境界。但是这境界,我们凡夫看不到。那这个经典在这个时候帮我们提出来,这是很好的机会,可以让我们明白到佛陀是个什么样子。 那么,佛的境界跟佛所看的那个境界,一般人体会不到。 哎,那个有没有带?那个斋僧护摩的照片。展现一下,我刚想到有这样一个境界。这是我们今年斋天,农历元月九号,是释提恒因生日的日子,我们每年都有斋天。我们这里,因为佛教中断了几十年了,这些活动大概都没有。我们台湾是还在进行,每年还是在进行。今年呢,刚好有同修们他有照相,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我们把这个部分提供给各位,作个参考。 我们说佛陀的境界如何,我们看不到。那当然,经典他写出来了。可是经典写出来了,你看了以后,还会产生另外一种状况,那叫意识形态。这个意识形态麻烦的是,是你自己本身透过文字,运用你现在对文字的认知去产生的一种联想。这个在修行里头,我们跟各位讲这个叫做意识形态流,简称意识流。 那前面我们跟各位讲过,有很多概念构成像棕子一样。那个概念包,概念一大堆。人家讲,你“不过…但是…可是…还有…”一大堆这些,那就表示你的概念里头非常复杂,非常复杂。当这概念很复杂的时候,你就弄不清楚到底在讲什么。同样的,现在随着知识的普及化,你对经文又有很多的疑问。那个疑问使你无法直接碰到他的本来状态。本来这很简单的,但是你太多的这些综合概念,使你进不去那很单纯的核心,这个就是你的困难。 我们在办每次活动的时候,几乎都有这种状况。这里面有很多圈圈,有没有看到?(法师指投影布上),这个圈圈是天王的背光。在台湾一共出现两次。一次在我们这次护摩,一次是一位白云老禅师的这个护摩。两次都是护摩。护摩就是我们密宗人喜欢讲的 “火供”、“烟供”。 我们在火供、烟供的时候呀,那个天王亲自到这个道场来,参与呀,亲自来参与。就是你邀请他,他有来啦。那么多相片不是每一张都有,你一定要在他的角度方位上才会有的。 我们相片看的是一个圆圈嘛,像个大圆烧饼一样。他不是。他是有点像那个太空人戴着那个太空帽,有没有?他是球形的,不是这样圆圈形的,球形的,立体的。而他有几个角度,他不一定是这个,他有菱形的。这种情况,相当的殊胜。但是呢,你肉眼看不到。 刚开始呀,我们一直以为说,它也是那个什么相机镜头不干净。那不是不干净,它是干净。那个境界的显现是很不可思议。 看完了,那一张有没有?有好多这种境界,你肉眼看不到。有吗?手指头,你看他手指头那地方,可以放大。他只是手去拿东西这样而已。这个东西呀,他会变成…有没有?他手指会变成这个样子,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那不是境头震动。镜头要震动的话,是整张都会震动,不会只有手指那边震动。 我们一般讲叫灵异现象。这不灵异。而,你当时的肉眼看啦,他不过就是手指头拿东西这样姿势而已。但是呢,那个功力发挥的时候,可不简单。这个,看一下就好,不要去推广它。推广它就不好了。 这是你在不经意中发现的一种殊胜。这不过是其中之一。那,我们看不到的那就更大。佛陀的境界是这样。 好,这个前面的经文展开了。按照经文的流程讲下来,那殊胜的领域展开以后呢,第二个出现的主角,那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出现以后,他是称赞佛陀的境界不可思议。他所表达的是生命最高境界,那个止于至善的生命存在状态,他把他表达出来。那佛呢,他只是存在而已,他根本不讲的。想要了解佛是什么,是透过普贤菩萨的表现,你才看到。 那么这些殊胜的境界,包括后来所称赞的三昧,一直到这个地方,现在呢,他转为文殊师利菩萨的称赞。各位,我们最后这一段“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乘佛威力,欲重開示逝多林中諸神變事。”又讲到神变了,那就要用文殊师利菩萨的智慧。所以,他是这个构成,华严三圣的原因也是这样来的。 佛,是不增不减,他从不表达意见,他只是一种存在。那个存在你要了解,要透过普贤菩萨的示现。所以普贤菩萨为什么叫原始佛,为什么叫做本初佛,最原始佛的状态?因为他是示现嘛,他代表的是一种存在的一种状况。那种状况,他进入那个存在的那一刹那。那么他起的这种种的作用啊,就是神变,它是作用,那就要有智慧你才有办法,没智慧你看不到。 那各位今天所要修的智慧呢?智慧,智慧跟聪明不一样,智慧叫般若。那什么叫智慧?“智慧就是智慧,跟你讲你也不知道”,那这种智慧叫白痴。因为你根本不懂得智慧是什么,所以你讲不出来,你讲不出来。 智慧是古代的用语,古代的用语。那你现在要应该怎么表达那个东西出来呢?你要留意到,你这个表达就等于定义哦。定义是人人可以不同,但是你要通过表达那种状态。什么叫智慧呀?那都不知道就表示你没有智慧。对怀对?你要考试,你写不出来就零分嘛。可是呢,在生命学里,你表达不出来并不表示你零分,很有可能你是一百分。只是你没有辩才,没有辩才才表达不出来。那没有辩才并不表示你没有智慧呀。你要留意到啊! 智慧那个东西是什么?我简单地讲呀,给你参考。你要是真的有智慧,你可以自己定义,不一定跟着我定义。我这样讲你也跟着这样讲,表示你没智慧。智慧,简单地讲就,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生命的存在你感受的到吗?这个能力叫智慧。感受生命存在的能力,你感受的到吗?感受的到的人,他一定活的很快乐。感受不到的人,他一定瞪着眼睛、嘴巴开开,“啊?啊?那是什么?”那就表示你感受不到。 而事实上呢,我们很多人是感受的到的,但是你讲不出来。这么一讲,你会“噢,原来那就是智慧,那我也有。”有,拿出来看嘛,那你拿不出来,因为这个东西无法表达。这唯一的表达就是你活的自在、活的快乐。而自在、快乐、幸福不是讲给人家听的,是你到底真的感受到了没?这不是用讲的。 很多人讲的出来,他还感受不到。他有辩才但无智慧。这个不叫辩才,无智慧的辩才不叫辩才,那叫世智辩通。世间的知识,他很聪明,他会辩论,这个‘辩’是‘狡辩’的‘辩’,跟我们讲的辩才无碍的‘辩’是不一样。 因为佛门中的很多术语呀,被人家引用到日常生活中来。那各位在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很多术语都是佛法的,但跟佛法完全无关。譬如我们讲的第一念,第一念是佛法的,你也是第一念。“第一念啦,我就想到不行,所以呢,就没做了”。那个不是第一念,你那个是第一次反应的意识形念。那个差很多了。但是你不知道,因为你用惯了,用惯了那个词汇。但那个词汇在佛法的原始定义是不同的,不同的。我是举个例子给你做参考。 必须要有智慧那你才能够感受到,生命完全到达止于至善的时候的那种神变妙用,你才能感受的到。那你没有智慧,你感受不到。而这个智慧是相当高的,不是一般讲讲的。 好,那我们把这个地方给弄清楚了。佛存在的本体是什么,以及要进入的那种状况,要获得、要达到那个状况,最高阶的地方,我们讲了,就是普贤菩萨的出现。 现在呢,进入以后,那个本体起作用了。那这个部分呢,文殊菩萨的智慧才能表达出来。那上一次我们讲到这个地方,把第一句呀跟各位讲了。 第一句是:“汝應觀此逝多林,廣博莊嚴量無際,一切身雲皆示現,以佛威神充法界”。 上一次讲到这里,那我们还是从这个地方讲起。这个地方呀,这文字看起来很简单,你会不懂得大概就这两个字,“一切身雲皆示現”的“身云”。身,身体嘛。身体其实还是佛法。身就是本体。身,佛经里头讲到身,佛身,就是佛的本体。佛身是什么,佛身就是觉悟的本体,就是觉悟的本质。古代叫本体,现在叫本质。觉悟的那个东西,觉悟是什么?“那个”禅宗叫“那个”。不是语言文字,是那个。那个是什么?我们在不厌其烦的跟各位讲。 中国在探讨这个部分,中国思想界探讨这个部分讲的很清楚。最明白的,就是“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演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就是我们讲的六十四卦。用道家讲,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对不对?那其他不讲了。你会反推回去,推到最后无极或者道。是不是这样?无极跟道不是本源,不是本源。无极也好,道也好,它是指本源那个东西的一个相。它已经溜出来了,溜出来了。那道是什么?那个叫本质呀,那就没办法讲啦,那就我们讲本体嘛。无极是什么?无极就无极呀,无极是什么?那东西没办法讲,不是无极就无极呀。不是呀,无极两个字呀。 所以,我们人大概都迷在这个地方。人家一骂你,你气得不得了。有什么好气的?骂我海云如何如何,你怎么不打他,写在墙壁上,大家一起骂,骂那两个字“海云”嘛。跟我有什么关系呀?我的那个不是海云啦,海云那两个字不是我。你体会得到吗?无极这两个字,跟无极的那个怎么有关系呢?道跟这个是跟道那个,根本无关嘛。 所以禅宗厉害,就厉害到这里呀。你讲无极、讲道,他都不讲,他讲那个。你要问那个是哪个?这个叫欠揍。所以祖师来到这里呀,就一巴掌打过去啦。欠揍嘛,“那个是哪个””啪!打下去,“那个!”“哪个?” 关键就是在这个地方。语言文字在讲的,你不知道,你要知道那个本质是什么。 假如,你今生对于这个本质、对那个、这个,你没有一种去探索的那个意愿呀,那你这辈子修行绝不会成就。你只能够拜一拜,师父说,你就做。做干嘛?修福报,下辈子再来啦。 但是你假如说一直找就是找不到,很痛苦。那你放心,那表示你快要开悟了。知道吗? 你假如“师父讲我都懂,我就是这样啊。”那个没用啦,那个叫假货,塑料。塑料做的,不是真货。真货呀,不会是这么快,不会这么快。各位多体会一下,多体会一下。 身啦,讲的是本质那个,没有办法形容的那个。 云呢?就是指那个显现出来的。所以第一个云就是道,第一个云就是无极。知道吗?体会的到吗?云,当然包括以下的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切万物都叫云。云就有相,但这个相还是虚幻的。可我们一着相呀,就把他当真了。一切相,统统用云来表达,也就是从本质上面演变出来的一切。 那经典在谈这部分,是已经回到最原始的地方,本质显相的那个地方,那就是道,就无极的那个东西。就包括其他宗教讲的上帝。 上帝其实呀,当然他们不会解释啦,因为他们没有受过佛法训练,所以讲的就乱七八糟,会矛盾、会冲突。假如他们也承认有真理的存在,而且真理只有一个的话,那么他们讲的上帝呀,应该是“那个”下来的那个字。道家叫“道”,对不对?那易经叫“无极”,那你只是叫“上帝”这样而已。对不对?是不是这样子。 那他怎么会显现出来呢?显出相来呢?他有因缘,没有因缘不成相。本质呀,他只是存在。存在要随着因缘他显相,显不同的相嘛。显不同的相,那就是因缘的关系啦。因为他不懂因缘法,所以他就没办法解释。因此,他一直拟人化,一直拟人化。一直拟人化就一错再错,一错再错。 所以我们现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之所以这么乱,就是一神教的关系。因为一神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他不能包容别人。因为他道生一,好,他坚持那个一,其他都错。所以,这种思维模式呀,这种叫价值观,中心价值观,假如一具有排他性,世界永无安宁之日。是不是?永无安宁之日,是不是? 你不要以为全世界都信一神教就好了,没有用。因为一神教的本身也在冲突,一再冲突。所以你会看到,一神教遇到一神教的时候,那一定是毁灭性的战争,一定是毁灭性的战争。 所以,在西方,是一神教打一神教啊,宗教战争,十字军东征开始,他打了一千多年,还在打,还在打。那都是一神教打一神教的。就是他中心价值观产生问题。 我们在这个地方告诉各位是,它显现出来的是无量无边的。其实对于这些东西呢,你必须要能够包容,要能够接纳,要能够互相的欣赏,不要排除他,不能排除。所有的存在都是美的,所有的存在都只是存在而已。 你之所以想要排除人家,是你的意识形态在起作用,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个终端现象。终端现象应该都只是存在。万物嘛,万物的存在都是可爱的。可是我们现在把万物的存在视为敌对,这样就不好。好,这是一个状况。 那么这一偈里头呀,我们文字上还是跟各位消文一下。 “汝應觀此逝多林。”这个汝,是讲你呀。主要讲的,他不是讲你讲我,是所有有善根的人,所有有善根的人。但今天是,你在读经,就是你。要观这个逝多林,当然,这个观呢,是要以法眼观,要法眼来看。你要以,法是真理的眼光来看,你要用真理的眼光来看这个逝多林这个地方。 “廣博莊嚴量無際。”广博的意思是无有边际。用初始的话讲,没有围墙,没有设限,没有设限。“庄严”啦,我们用意识形态来当然把他美化叫做庄严,他不是,他只是纯真,庄严。佛经里头讲的“庄严”是纯真,原始状态,最原始的。“量”当然是讲数量,无边际。他空间,无有边际。 “一切身雲”,身是本质,本质只有一个,真理的本质只有一个。他主要是讲云,本质所显现出来的一切万物,一切万法,这个叫云。所以统称“一切身云”。本质也好,他的相也好,皆示现,统统显露出来了。换句话说,在这个逝多林里,没有秘密,没有黑暗面,全部都显现了,很光明、很灿烂。 “以佛威神充法界。”充满法界,这个法就是真理。真理的范围里头,统统显现出来。怎么出来的呢?以佛的威神。佛是觉悟。觉悟的本质呀叫佛身。觉悟的本质起作用,那都在这本质的范围里,那叫佛威神,作用。相叫云,作用叫威神。所以你再把他看回来,前面讲,有没有?神变事,“欲重开示,逝多林中诸神变事。”有吗?那个神变就是威神。这个神就是作用,觉悟的作用。 “威”呀,当然我们世间话讲,有权的意思。而事实上呢,觉悟的本身,觉悟的本质呀,那个权最大。因为他主动,他能兑现,有没有,所以叫威神。跟我们讲的权力的权,用欲望去操纵的,有点类似他借用世间法的字来用。但是呢,他主要讲的是,觉悟的本身呀,他有主动权,跟你的欲望作用又有点不一样。 这个在我们读经的时候,你要懂得,借用世间法来表达真理的存在与作用,那是跟世间法的文字的原始定义又不一样啦。有没有?在这个字上就可以看得到了。 所以我们常跟各位讲说不要用大脑。这个地方不要用大脑,你用大脑就麻烦啦。威神嘛,你看威呀,那佛也展示他的威呀,佛展示的威跟你想象展示的威不一样的。他只是他具有一个主动性而已,但是他不是欲望性,因为我们威跟权是带有欲望的,而佛经里运用这个字没有那个意义。 你留意到吗?我们现在也一样。你在读佛经,对佛典原始意义你不了解,那都是你现在的定义。这个就是呀,佛法怎么从正法走到像法、走到末法,乃至于法会灭除的原因。因为随着时空一直往后走,我们的文化一直在转变。 尤其像这东西你翻译成英文就更糟糕。英文你怎么翻呢?这个威出来你怎么翻呢?其实有很多字我们没办法翻的。上一次跟各位讲酒戒。酒要怎么翻呢?你说翻beer,那啤酒不要喝,其他可以喝,是吧?你酒是wine,红酒不能喝,啤酒可以喝。烈酒可以喝,那不是呀。你说liquor烈酒不能喝,红酒可以喝,是吗?那你说你用哪个字好?我不知道英文还有没有能够统摄这些个字,要不然用酒精,酒精不能喝,那完啦。 所以这个里面牵扯到古代的字词所代表的意义跟现代的你要怎么样,那用自己的方式来补充说明呀。可是你要知道,再过五百年以后呢,他也发生同样的问题。所以,经是要经常讲的,经常讲。 不是说以前的人注解很好,就看他的就好。因为他在他的文化背景里,跟现在的这个文化背景是不一样。而佛法本身是在生活中,一定要跟生活密切结合的。那么要解释这个佛法,只有一种人可以解释,就是住在僧团里面的人。因为僧团要跟外面相结合,而且僧团又跟外面不一样。 各位知道吗?什么叫僧团?现在你知道,你绝对不知道。这个跟经文无关,我附带补充一下,给诸位作参考。 僧团里头一定有戒律,对不对?你知道戒律是什么吗?看各位的反应,肯定你都不知道。戒律很简单,戒是佛所定的,律是祖师所定的,我简单的这样讲,古代没有这样子说。在原始佛教里面只有戒,来到中国才有律。因为中国的这个社会跟印度的社会不同,你只要重新规范,那么道场里要重新订定办法,那从百丈禅师开始,那就有律了。 那戒律呀,现在统称戒律。那你还是不了解它是什么。我从佛教的本质上面给你重新做个定义。 用现在的话来讲,戒律就是僧团的组织制度、经营管理,跟古代的定义完全不一样。 我从佛法的本质来跟你讲定义,戒律是构架净土的梁柱。梁跟柱子,构架净土。听清楚呀,极乐世界那个净土,净土的支柱就是纲领啊,四维八德,人间的叫四维八德,但是你要构架一个极乐世界这样的净土在这人间怎么办呢?就要靠戒律。因为戒律呀,我不这样讲你听不懂啊,你以为戒律可有可无,要改就改,不是。它是架构净土。净土在这世间是不存在的。那佛,他的慈悲跟伟大就在于把净土架构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因为有这个戒律架构的道场在,所以这个娑婆叫做凡圣同居土。知道吗?你能够住到这个僧团里头,这个僧团是按照这个戒律所架构的。所有进来的人都要服膺于这个组织、制度,然后接受这个组织的经营跟管理。我们这个十世、三世古今、十方全部包容进去了。 佛陀定戒律呀,不是一般讲的管你管我的事情。他是因为佛所在的地方,它就是净土啊。但是这里是五浊恶世啊。所以你放心,你到极乐世界绝对没有戒律。因为它是净土,它要什么戒律?是因为我们在五浊恶世里,要把这五浊不清的地方变成净土嘛。那在五浊恶世里如何不让五浊入侵,那就戒律。把你防范出去,知道吗? 所以你要知道戒律的殊胜在这里。所以它叫做波罗提木叉,叫做别别解脱戒。为什么别别解脱戒?因为你修其他法门,没有这一个防范五浊入侵的这些纲要,这些纲领。有没有?你要留意到。 你只要按照古代一直在讲的话,你往往看不出它的殊胜跟价值存在。戒律之所以可贵,可贵在这里。 假如一个道场里头的僧众呀,四众弟子们,不按照戒律标准来生活的话,那道场一定乌烟瘴气。对不对?同样,你是一个修行者,今天你想要成为一个行者,你要依据戒律来。否则你跟世间人有什么不同?这个就是一个行者他的殊胜处。 当然你所依止的大德、依止的道场,所依止的法门对戒律如何诠释,那你就依止那个道场,看看那个道场、那个大德,怎么跟你解释,那不在我的范围内。你要来到我这个地方,那我们是这样的一个标准。 这很清楚啦,我讲完了。这个灌顶完毕了。这一灌顶大灌啦。整个戒律这个法门通通灌完啦。你装得下装不下我不知道。我已经跟你交代完毕了。这个是一个附带的,不是主要的。但是呢,我想也跟各位讲完了。 第二个,第二偈啦,也就是我们今天开始要谈的部分。 “清淨色相莊嚴身,十方無量諸佛子,鹹來影現道場中,眾會普觀無不見。” “清净色相”,你看这文字讲的很好,古大德呀,这部经在这里清凉国师有参与翻译的。“清净色相”,他只是说这些相的存在,还没有你的意识形态去污染他。这清净色相包括什么? 你的脑子里头一定想“嗯,这个很美丽,人大概要像巩俐,这么美,像影星呀,这么美。”这个不是,他不是指这个。那种美呀是你的意识形态选择的,唐朝时代美人跟现代美人不一样,那个是会随着时空而转变的。 他只是讲说他的存在而已,还没有经过人工的处理。他只是存在,经过人工处理就不叫清净了。这里,再跟各位作个补充,因为不作这样的补充你会听不懂。 大家听过唯识吗?唯识呀,我严格地跟各位讲,唯识的本身不是佛法。佛教是讲智,不是讲识呀。但是佛法为什么要讲唯识呢?你知道吗?因为你是从人间来的。今天五浊恶世的人啦,都在用识,而不用智,因此就必须把人间的这个用识的这个状况跟你分析清楚。 所以,跟各位讲,你要是遇到那些科学家、无神论者,其实他们都不知道,佛教是最无神论的。所有的无神论的原始天尊啦,就是释迦牟尼这个人。你知道吗?你假如遇到那些他什么都不信,他只信科学教的人,那你就必须用唯识来破解他的意识形态。他其实不是真的无神论,真的无神论他绝对是佛陀最忠实的弟子。你知道吗?真的无神论者,绝对是佛陀最忠实的弟子。所以,常常跟各位讲,禅宗是无神论的宗教,禅宗是最典型的无神论的宗教。那你看所有无神论者,他基本上都应该是佛教徒,是佛教徒。因为你都是用识性,所以不是真的无神论。 现在无神论信的是科学呀,他不是不信,他是信科学教。知道吗?而科学教本身是因果论,现在讲科学定律,科学定律不是因果定律吗?你去注意看看,什么因就得什么果嘛,你科学不是这样吗?你注意看看,只是古代叫因果定律,现在叫科学定律,所以科学就等于因果嘛。你去注意看看!科学是你从西方翻译过来叫科学。那个科学的那个实质,那个状况,有没有?科学定律在运作的那个状况那不是因果律吗?什么因得什么果嘛,这不科学吗?你去弄清楚呀。 我们在谈到这个部分,就会发生这样一个矛盾。所以佛法真正讲的是纯科学的,而纯科学的就是唯识,就是唯识。他就是解析了科学定律运作的状态,分析到最微细的地方。 现在很多人说叫心理学呀,心理学,现代的心理学还可以再发展两千年,你放心。再发展两千年以后的心理学,绝对达不到唯识学所分析的人类心灵活动的10%,达不到10%,两千年。心理学再继续发展,发展两千年达不到唯识里头所分析的那个人类用识性的那个状况,还达不到10%。那心灵的部分就更不用讲啦,更不用讲啦。所以只要用大脑去研究的话,你都遇到这些障碍。 而大脑很喜欢这样做,为什么?大脑所研究的真理,大脑也研究真理呀,那叫做相对真理。佛陀所讲的是绝对真理。绝对真理跟相对真理有非常明显的差距存在。相对真理不是绝对真理的99%,相对真理大概不到绝对真理的0.1%。你要知道,这里面的差距相当大。但是呢,大脑就是这样运作,就是这样运作。他要碰到真理的机会不是没有,非常的小。就算碰到也没用,因为大脑会把他当作相对真理,然后,再想去推翻他。你去留意一下。 我不是讲说各位学者博士们所研究的。他们都有一个流行的时间,几十年一个流行。那现在呢,某一个人又发明某一个理论,那个理论又会流行几十年。几十年以后呢,又有一个人出来又把它推翻,然后呢,又流行个几十年。那不是都相对的吗?那一提出来,就很多人涌上去,因为可以靠它吃饭。他再写论文呀, 一连写写两篇啦。那个写多了也写烂了。写烂了就又要有一个创新理论来,大家又会跟着去写。所以,几十年就有一个祖师出现。那都是相对祖师,不是绝对祖师。所以这个叫推理呀,叫推理。 佛陀讲的不是。他讲契理。他讲真理以后呢,你要契那个真理,永远可以让你契不完的。因为你讲的契理可以你的方式讲,他讲的契理可以由他的方式讲,互不矛盾,而彼此之间能够相通,因为都是同一个绝对的真理嘛。你去留意看看,这个是差别的地方。你这没弄清楚,根本无法讲。 契理就契理什么?契那个本质,绝对的那个本体。那么要契这个本体,他周遭所有的都是相,而这个相里头,我们跟各位讲,他只讲一种相,只讲一个。第一,我们讲第一,世间话叫第一印象。印象不是虚幻的吗?讲第一印象不讲往后跟上来的。 所以,我们看世间人有很多。你看抽象画,谁会画抽象画?除了毕加索,其他都不是,都是模仿的,都是copy的。那个嬉皮,嬉皮只有第一代那个是嬉皮,后来呀都是“假皮”,因为都模仿的嘛。模仿的他都不真。你知道吗? 那些大师呀,创造某个学理出来,他是真的。后来跟上去的那个学派里面的人,都是假的,都是靠大师吃饭的,吃几十年就吃完了。完了就要另外再有一个大师再创一个理论,然后又把这群人又往那边吸。所以,在学校里有很多学者,现在在流行什么,天天都讲那一些。现在在流行什么,他就跟着流行走。他没有办法创翻。 但是你要知道,这些跟着流行走的这些学者,我告诉你一个秘密,你不能告诉他,不过你偷偷的告诉他可以。他前辈子也是出家人,某一个小庙里头的住持。因为他是跟着流行走。你还说庙里的住持啊,都是跟着流行走。所以这辈子,因为他当住持嘛,他是庙里的人嘛,他学佛嘛,他有福报嘛,所以这辈子来呀,他也讲经呀,也开示呀。要不然讲什么,跟着流行讲嘛,人家讲什么我就讲什么。听过一次,他可以讲一百次。以前没有录音机,所以讲了再讲都无所谓。那这辈子来呢,他知道人家讲过他再讲,因缘果报。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讲“见性之见”,不讲一般知见!而学者喜欢讲的全是一般知见。有大德?有,那大德会创造流行的大德,都是有过见性之见,小见性,不是大见性。 所以你看这些因缘果报,还是很清楚的。我们希望各位学佛,还是要好好地弄清楚,不要跟着流行走。人家说我就修修看,师父说念佛我就念念看。那念念看、拜拜看,打坐就坐坐看,参禅就参参看。这马马糊糊,糊里糊涂的就修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福报,然后随着因缘呢,因为你修这个糊里糊涂,马马糊糊的,是你的本质,你生命的本质,那你随着因缘投胎转世去,去干什么,我不知道了。这就是这个模样,这种模样出来。 所以,我们谈的清净色身呀,是指那个相,还没有人为造作的那个相,叫做清净色身。 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公园,有没有?很多森林,有没有?那个都经过人为开发以后,你比较习惯,你比较喜欢。原始森林你不喜欢。原始森林怎么样?有很多蜘蛛网,而那蜘蛛网又怎么样?你不能碰到,你碰到皮肤会过敏。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植物。那植物你皮肤也不能碰到,一碰到也会过敏。有没有?这个叫有毒,是不是?一过敏,造成你的过敏叫做有毒。其实那是原始森林的基本现象,那个不是毒。你染过几次以后,你的身体就不会了,你的身体会更健康。跟你吃人工色素不一样,人工的东西使你中毒以后,你的肝脏、肾脏一定受伤。但是那个自然的东西,不会受伤,不会使你的内脏受伤。这是不同的。你的生命要接触原始状态的历炼,你才能够强壮,不然你不能强壮。这是从色相上看。 我跟各位谈的是,清净的本来的那个相是什么状态。但是你的清净是意识形态,你会觉得像公园里面一样。公园不是弄的好好嘛。他会跟你铺石子呀,还要铺砖块呀,还有用水泥路给你走,然后呢,上面挂个牌子“我是小草,请不要践踏。”那是你意识形态里面想,这样的公园很漂亮。这是人为的,这个就已经不清净了。 “庄严身”,身是本质,用这些清净的色相来庄严他的本质。因为那个本体你看不到,你只有透过这些相,色相。那要进到本体里面去,这是佛法的一个根本。佛的本体是什么,你根本不知道。透过菩萨的示现,那么这些色相,你要透过这些色相,回到他本来的那状态里。这才是最大的一个特质。 这么一句话就把学佛人要做的事全部讲完了,这么七个字,“清净色相庄严身。”我们学佛呢,就透过这些色相,然后回到他的清净,最原始的第一相。清净色相是哪一个,你知道吗?就是普贤菩萨。透过普贤菩萨的这个存在,最原始的存在叫本初佛嘛,那个存在,进入他庄严身,佛陀的本体里面去。知道吗?这个你慢慢的去体会。 现在这个从因向果走的这一条路。我们常常就搞不清楚呀。“哇,很庄严,哇,很殊胜,哇……”哇,又怎样呀,迷惑颠倒。后面这一幅《极乐图》,常常跟各位讲,很殊胜很庄严。那你的殊胜庄严,“对、对,没错。从来没看过。这个是什么,堆锦,堆出来的。你看,很好,很殊胜。”很殊胜又怎样?不是。 他的殊胜是你透过他的表达能够回到佛的本体,佛身,佛的本体,觉悟的本体,觉悟的本质里面去。假如你回不到这个觉悟的本质,这个相跟世间的相有什么不同呀。对不对?只是你画这样,他画那样而已。画怎样都不要紧,你要回到觉悟的本质上面去。让你也能够获得那个本质,那才是重点。 各位有没有受过五戒或菩萨戒?有没有?有。好。受戒最重要的就是得戒体。有没有?你受戒的时候,师父都讲了。你要皈依的时候,师父也会跟你讲呀。要得清净戒体,皈依呀,皈依本体要得到。你不得到本体,那皈依只是个形式呀。对不对?受戒是个形式呀。那他跟你讲,要得戒体。你一定是一愣一愣的,“要得戒体,师父给我的戒体是什么?”对不对?“师父要给我得戒体,那我有得到,那我问师父说,师父也说我得到了。”可是你得到的戒体大概只有万分之一秒。一闪就过了,就不见了。然后你也不知道,永远不知道,这个就麻烦啦。 那个是本质。你求戒,得戒,是指那个戒的那个本质。然后在你的生活中,适应的状况跟别人在生活中适应,所显现出来的清净色相是不一样的,不可能一样。一个觉悟的人跟没觉悟的人那清净色相那怎么会一样呢?对不对?一个受教育的人跟没受教育的人清净色相是不一样,但戒体是平等平等的,大家都一样。一个住山边的人跟住海边的人清净色相是不会一样的,一个工人跟一个农人他的清净色相是不会一样的。戒体是一样,清净色相是不会一样。这个就是最大的差别处。 各位,你在佛门中已经走了很久。那我简单地提了这么几个问题,请你好好地去“不要思维”。 “你讲什么我都懂,最后这一句听不懂。”那你就参吧!我们休息一下,等一下再讲。 《四十华严》第47讲(2008年2月25日)B 好,我们接着再看,这经文是第三卷。 “清淨色相莊嚴身,十方無量諸佛子,鹹來影現道場中,眾會普觀無不見” 我们看这个部分。第一句呀,刚才跟各位简单地做了解释啦,主要就是相与体的部分。在《华严经》里呀,这个理论讲的很清楚,这是讲体相用,体、相、用之间的关系。 那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要得这个本体,而不是得相。今天我们学佛人常常落得很辛苦。很辛苦还比较好,其实有的学佛已经学的很痛苦,苦不堪言。不学佛呀还有几栋房子,学了佛就通通舍嘛,布施嘛,供养嘛。修得无量无边的广大福德,然后烦恼得要死。你的家人也都不跟他讲话了,因为功德是你修的,你的家人都变业障鬼了。那这个麻烦了。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你是著相,你没有得体。 那么相呀,是现代人最容易下手的地方。但是你搞不清楚,搞不清楚,结果你就迷了。我再举个例子,你再看看。 讲到禅,认识吧,就爽起来了。讲到禅你就开始迷起来了,讲到密也开始迷了。人家是密,不是迷,虽然[mī] [mí] [mǐ] [mì],真的还是密啦,不要迷呀,你不知道爽什么,就一头昏地栽下去了。密跟禅这两个字呀,是这个世界上最迷人的两个词。迷人,但是你是禅迷、密迷,你是迷信,你一听了就“咚”摔进去了,昏倒了,昏到里面去了。你知道禅跟密为什么迷人吗?同样,讲不出来。就是智慧,就是觉悟。佛者觉也,觉什么?就睡觉那个觉,不念[jiào]念觉[júe],觉什么?你要搞清楚呀。禅为什么迷人?你不知道。密为什么迷人?不知道。不知道你跟人家迷什么?这个都是迷信。你一定要弄清楚。 禅是什么?密是什么?禅跟密这两个东西在定义上是一样的,是一样的,它是让你去探索、追求生命的本质与真相。就这么简单,定义就这么简单。探索、摸索、追求生命的本质与真相。 那你摸得到摸不到,那是一回事啊。因为我们是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不是世界虚幻,是你的心虚幻。你不是真心活着,你是戴着面具,各种意识形态,所以你才活得很痛苦,活得很空虚,活得很无奈。 怎么样超越这个部分?活得很真实,这是你所追求的。但是你不知道,你真的也在追求,你为什么会那么忙碌?你干嘛那么辛苦?我们俗话讲的“为谁辛苦为谁忙嘛?”你为谁辛苦呀?你为谁忙?你忙着干嘛?你辛苦干嘛?你不是没有目标。有,你有目标,只是现在把目标给糊了。 糊去的目标在哪里?很简单讲,“我要幸福。”这一定是你的目标嘛,幸福是目标。幸福呢?幸福要有钱呐,对不对?那要钱,那就找钱啊。钱从哪里来?钱就要努力呀,那努力干嘛?钱,努力。要努力就不一定有钱,不是努力就一定有钱。要努力才会有钱,可是不一定有。要怎么样肯定有?当官。当官干嘛?又有权,权干嘛?哈哈,不可说不可说。那你就迷了嘛,你就迷了,你搞错方向了。当官是要为人民服务,跟你讲当官会发财呀?因为你俗话把人家挂在一起,升官发财连在一起嘛。升官不是发财呀,升官是要为人民服务呀。升了一级官就扩大一阶,为更广大的人民服务才对。因为你,升一级官可以赚更多钱,就迷了,就错了。 所以,在这个地方我们发现,你本来的定义跟目标是没错,可是在你奋斗的过程里弄错了,弄错了。不止升官这条路你走错了,其实在商场上这条路也走错了。 赚钱,俗话有一句话讲“有钱没钱,讨个老婆好过年”。对不对?讨个老婆好过年,有钱没钱不重要,那个好好过日子才重要。所以现在呢,你弄错了,认为要有钱才会过好日子,这个是根本的错误。 过好日子是谁都要过的,你要记得这一点。不管你有钱没钱都要过日子。不是有钱人才能过日子,而没钱人怎么样?就去死呀?过日子一定要过。所以不管你有钱没钱,在你现有的条件之下,如何去过一个好日子,这个才是重点。 结果弄错了,都以为有钱才能过好日子。你都不知道有钱人日子很难过。我跟你举个例子。台湾有个富翁,因为大陆的富翁我不认识。台湾那个富翁,当然现在很大了,他现在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在他四五十岁的时候,他就很有钱了。很有钱就听说,有钱人要有两个老婆,他就讨了两个老婆。然后又听说讨两个老婆会吵架,最好是讨三个老婆,互相可以平衡,他就讨了三个老婆。讨了三个老婆,他当然年纪越来越大,儿子越来越多,大概有钱人都很会生的,生了十几个,二十几个。那就有三堆儿子,不是三个儿子,是三堆儿子。因为三个老婆,就三堆儿子。可三堆儿子吵起来的时候,不是三个人吵起来,他坐在那边,你就知道,那个一个头不是三个大,人家是十一面观音,他大概是三百多面观音。好了,他很聪明,因为很有钱呐,所以他就把财产分三份,一份是土地、一份是房子、一份是现金。那就给大家抽签,所以一个老婆是拿土地,一个老婆是拿房子,那另外一个老婆是拿现金。当然现金没有那么多,不过她的尾数都比我们全数都要大。就这样啦。 那第三个老婆,拿了现金其他都不管,因为两个都没她的事。但是另外两个老婆那就麻烦了,因为一个拿土地,一个是土地上面的房子呀。那你就知道,当然他也分配得很好啊。拿房子的人要跟土地缴税嘛,缴房租,缴地租嘛,那个有土地的大老婆当然就有钱收入啦,她认为这样划算。那个有房子的人房子她可以出租啦,开那个什么百货公司啦,收入也很多,所以缴给你一些也无所谓。 可是你知道,世事往往不是你所能推动的,因为这里面有无常在作用。那个房子发大火,一发大火刚开始还很高兴,因为发嘛,拆掉重盖就好了。好了,就在拆掉要重盖的时候呢,那个土地所有权人要盖章。土地所有权人他不盖。 他说“拆掉就拆掉了,我不盖了。” “那不盖我要干嘛?” “我种田呀。” 那二老婆要怎么办?“那你种田我就没收入呀!” 那他甘心种田呀,“就不要盖房子呀,地是我的,我有主张呀。” 那你想象下面会有什么连续剧要演,你自己去编了。告诉你这个就是有钱人的烦恼。 这个时候,我告诉你,他讲了一句话“早知道。”台湾有句俗语叫:“千金难买早知道”。“早知道我就不赚钱了,我赚那么多钱怎么这么苦。”他每天呀都万箭穿心啦。因为三堆儿子,你算一下,一个人来找他十分钟就好了,十分钟就射一支,一支箭在他心上,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道理。我不曾有过有钱的经验,所以我不知道他那儿子跟他讲些什么,不过他的结论就是每个儿子就像一个仇人一样,射一支箭到他心上来。而且你知道,当每次吵架的时候,那些儿子们呀,都很会找他,要他评评理。所以,赚了钱到最后,他怎么去评理呀!不要以为有钱人好过日子啦,不一定啦。 你会说“我不要那么多,我只要一点点就好。”一点点不多啦。你要知道日子,你要怎么过一个幸福快乐、悠闲自在的好日子,才是重点。不是赚钱,不是很多老婆,很多儿子,不是,那些都会是负担。你要过一个幸福快乐自在,很悠闲很安详的人生,要怎么过?你要朝着这个地方去想,假如你是一个凡人的话,是这样想。假如你认为说“我是个凡人就要去拼命赚很多钱”,那不是凡人,那叫“业障鬼”。你要真的会赚很多钱,那你是一个生产money and money的机器而已,你只是个机器。 你要会用钱,你要不会用钱,赚钱干嘛?赚钱跟机器生产出来而已呀。你要会用钱,那钱要用到哪里去?这是大学,大学问。你会赚钱是你的福报,这没有错,但是赚钱的福报未必是人生的一个意义,也不是人生的价值。你要懂得这个部分。 所以,我们在跟各位谈这些本质是什么的时候,你一定要弄清楚,赚钱其实是你的福报,有钱是你的福报。你要有身体的健康,没有健康,光是很好吃的东西,你都吃不下。你能够这样吗?你请客请吃最好吃的,“你们吃,但是啊,我不能吃,”你看,这是多悲哀的事。对不对?你要留意到。 本质是什么?然后显相,显相不要用意识形态,那样活着就不是清净色相了。相上要原始、纯真,用意识形态附加上去的,都不对。 当然这个部分,我们前面跟各位讲过很多了。所以,你要能够弄清楚这些,分辨清楚才能够回到他本质上来。跟他原始的相是什么,当你能够掌握到,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 那么,事实上要到达这里呀,你的生命改造过程,已经进行得轰轰烈烈了。那假如不是,你从生活中来,要调整到这里呀,事实上会有很多障碍。因为日常生活,社会上给你的这些杂讯,那些意识形态太多,你会扯不清。所以,你会好多好多的问题“不是怎么说吗…不过呢…但是呢…可是呢…还有呢…人家说…电视说…报纸说…哪个名嘴说…哪个大德说。”那会把你淹没掉,会把你淹没掉。 所以,弄清楚,弄清楚! 今天各位要来学佛,我们给你一个基本的原则,本质,就本体是什么?本体所显现出来的相是什么?你把他掌握好,你就已经回到生命的故乡里面去了。 那本质是什么,比较难掌握。可是从本质里面显现出来的相,相的原始状态是什么?那应该比较好掌握。 所以我们大乘佛法里告诉各位,佛的原始状态是什么?你不知道不要紧,他有第一个显相叫做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各位可能还不认识,很陌生,唯一认识就是“南无峨眉山银色世界大行普贤菩萨”。 但是你大概没想过,这个不认识的菩萨怎么会是四大名山之首呢?对不对?中国是菩萨佛教,是菩萨信仰的,大乘佛教是以菩萨信仰为主。那么以这四大菩萨为主,那四大名山有四大菩萨。四大菩萨又为什么以普贤菩萨为首呢? 你又不知道了。要讲也应该是观音菩萨,观音菩萨是千处祈求千处应,对不对?要不然你看大愿地藏王菩萨,这两个菩萨你最熟,因为这两个菩萨专门管人间琐事。你家那些闲事没人管的都是他们俩个在管。身体不好啊,观世音菩萨慈悲。事业不好啊,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婆媳不和,观世音菩萨拜托拜托,都是观世音菩萨在管的。要不然就是去找地藏王菩萨:我从小出生就没有看到过我爸爸,能不能给我看到,给我见一面。你就会求得到哦。你真的跟菩萨讲,他就让你见得到,那不可思议,因为这俩个菩萨专管人间闲事。尤其是你的,他一定管到。 但是文殊、普贤呢,他不管闲事呀。对不对?但是呢,文殊菩萨还有一个,我要考试就找文殊菩萨,他专管智慧的。什么都不要给我,就我要考的那几题让我知道就好。文殊菩萨不会帮你作弊,你放心。那他要管什么?至少有一个考试你管得到。 那普贤菩萨呢?他管什么?不是。他不从人事间去显示。他之所以是最伟大的菩萨,是因为从佛教的立场来讲,他是佛陀的长子。那这也是民间话的讲法,谁说佛生儿子,生了普贤菩萨?他小儿子,庶子嘛,最小的,是文殊菩萨,那中间那些都跑哪里去了?不是。他是讲,他是佛那无形无相的具相化,他示现成形象的清净色身的那一个就叫普贤菩萨。所以普贤菩萨对各位来讲,是很多的,经常你会遇到,只是呢,你没有那个法眼,所以你见不到,见不到。清净色相就是普贤菩萨。庄严身的那个身就是毗卢遮那佛,就法身佛。所以我们讲普贤菩萨他是原始佛,本初佛,本来最初的那一个佛。佛相显相的第一个状态,那就是原始状态。原始状态那就是普贤菩萨。 好,那我们把这个相,体相两者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了,那你直接就可以学华严了。体相之间的关系没弄清楚,而想要把他弄清楚,那你就作华严弟子吧。你知道吗? 你一直想说“哎,那个第一阶段是什么?第二阶段是什么?第三阶段是什么?”有没有?很多人是想从这个地方来。学佛还远呢,应该有次第呀,由浅入深呀,有没有?这种想法,基本上你距离华严的距离很远。我不是说你呀,你不要著这种相啦。很多人啦,因为我们受过现代教育的熏陶,大家都讲一种次第嘛,由浅入深。我告诉你,浅的告诉你,你也不想上来。 为什么?因为华严修法第一个,最浅的就是人格性要健全。这五大人格性呀你具足了没有?“这个不用讲,我一定具足。”这个不算。你从这里来,这是最基础的。然后在正常的家庭生活跟社会生活要有一段时间,很健康很正常的。你要不健康的家庭啦,那个身心扭曲的那个都不算,要很健康的家庭生活,正常的社会生活。那你是不是这样走过来? 在这个时候呢,你产生了一种状况,也就是“我这样活着对吗?”你有没有产生这种念头“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每天这样子,还没躺好就昏倒了。每天早上呢,被闹钟吓醒了。小的声音又太小,常常叫不醒,那大的声音大就要被吓醒了。不但这样子,适中了也不行。适中了一番挣扎,把它按下去又睡着了。现在呢,你又聪明了,就那个,它不但会响,而且会跑。你要去抓,抓不到,等你抓到了,你已经下床啦。你是这样子,忙到晚上昏倒,早上是被吓醒的话,“那我这样子活着对吗?每天这样子,每天这样子,还要再混下去吗?人生到底是干什么的?我活着是干什么?”有没有这种想法?等你有这种想法,叫做出离心,你就可以学佛了。 那么当然你会想,有一个正确的目标,真正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是什么?我要追求那个,那这个就可以学华严了,这叫发菩提心,发大菩提心,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因为你要追求那一个嘛,那果已经定了,再来就讲因嘛。果是什么?就本体嘛。 当然你不会这些语言文字,因为你一来听我讲,你就“哦,对啦、对啦。”那就对啦,我看那大家都是对来的,不对的不会来。对不对?为什么你会来听呀?为什么又跑来了?还有人说一点多就来了,等到六点半,一等五个钟头。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来听?因为你一定有这个果在那里,你才会相应起来,才会相应起来。 那么这个果定了,再求因,这叫果因律,跟刚才讲的科学定律不一样。这果因律是先确定果,生命的终极目标止于至善,最高的境界那个是什么?那我要那一个,那一个呢?这里讲的叫本体嘛,你要入那个本体嘛。 好,那么,你为了追求这个东西,相关的因缘就会靠过来,相关的因缘你就会靠过来。那这个时候呢,这个因缘来的时候你未必知道,就像各位来听,我肯定99%的人是听不懂,但是你很喜欢听,不知道为什么。“师父要来讲经了,喔,我们要去听。你不知道他讲的很好。”“他讲什么?”“讲什么,事实上我也听不懂。”“不懂为什么要听呢?”就不知道了,听了就很爽啦。 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是你生命最真诚的那个生命核心,跟你在相应,跟你在相应。用的语言文字不一样。所以你现在来听,本身就在行法。修行,这叫经教行法。你在找寻一个生命的核心,因为我们都是往那个方向走,往那个方向,你是快要抓到了,但是呢,你现在语言用不上。你自己也不知道怎么,那本体不那么容易。如果今天一讲你就开悟了,我告诉你,你在六祖之上,你可能七祖八祖我不知道,七八祖就对了。你一定是有那种善根才会一听就悟嘛。 当然,你现在听了也“雾”啦,满天大雾的雾。一听会开悟了,那个都是善根猛利的。但是你已经具备了这个条件。 今天,你会来听,不管怎么听,前辈子、前辈子,而且前辈子不止一次,多生累劫呀,前面我们跟你讲过,都是毗卢遮那佛所摄受的。你也曾经发过心啦,只是发个心啦,就花心了,playboy那个花心啊。不能发花的心,是真正的发心,而且是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了以后你会开始去摸索。 现在各位其实都在摸索,只是因为没结论嘛,找不到答案嘛。然后找不到答案就算了,就不再用心了。其实你再用心,很快的,不难,不难。因为果,这个果、方向已经确定了嘛,但是在走这条路的时候,每人弯来弯去都不一样,都不一样。你一定要克服几个困难,我跟各位讲三到五年的时间,只要你抓紧,三到五年,你自己答案就出来了。 那你说能不能快一点?快不得,快不得。你要记得“宽嘴巴的吃的多还是长命的吃的多?”你不要血盆大口一口就通通把它吃进了,那你一定会堵住,会噎住,那这个不好。 我们还是希望你慢慢来,一步一步来,三五年的时间你会消化掉。人生这些历炼呀,其实你知道的。既然已经来了,在座的各位我跟你讲,你只要华严我们这样讲,你听得下去,你那三五年的时间好好去揣摩。耗着没有用,你不要耗着不用心啦。这个叫摸索疑情呀。你带着疑情去摸索,三五年的时间你一定有答案的。你知道你该怎么做,你的人生目标跟方向很快会确定的。 你说“挂着在那里,反正今天没事嘛,听经去吧。”那这样子没用。这个就像《楞严经》上面讲的:“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煮沙要把它变成很好吃的饭,“纵经尘劫,无有是处。只名热沙,不名嘉馔”。只能叫做很热的沙,不能够成为很好吃的饭。 所以我们要各位,你要抓紧,你的心性呀要抓紧。抓紧了,疑情要带起来,“这样是吗?这样是吗?人生的价值与意义是什么?”你这个疑情要一直带着。“我是谁?我活着干嘛?”那你这样子对华严的深入,你很快会掌握到。 下面这句话讲:“十方無量諸佛子。”就从这体相之间的状况来,那么所有的人啦,都能进入这个领域中。这句话讲这个。 “鹹來影現道場中”。影现,有没有?就跟前面那个“云”一样,所以他叫影现。他相啊,是随着因缘在转化的,这个相呀随着这样转化。那我们现在各位,也是“影现道场中”。你说“哪有影?我真的坐在这里。”你这个人是真的,你那个心是影子而已,还没真。因为你没有抓到那个清净色相是什么?也没有进入那个身里头。本质呀,你没有掌握到,没有得体嘛。法界的体你没有得到,所以你只能够影现。你要是真的得体的话,那你就佛子,真佛子呀。 所以“十方無量諸佛子,鹹來影現道場中”讲的是,你是准佛子。你是曾经发心过,也在混过来混过去。不过今天混回家也就对了,已经回到这法界的大家来。但你的心要沉得住,要定得住。 我们华严海会当中的菩萨们还很多,不止呀。各位应该来讲是第一批的大菩萨,只是现在不是璎珞庄严。还不错,因为这一会至少你是混上来了,所以“影现道场中”嘛。 “眾會普觀無不見。”众会,这个众会就会众,华严海会会众。普观,这个普呀,普观的这个“观”跟前面讲的那个“观”一样,它叫法眼观,所以你才会什么都看到,都看的到。这个看到的是清净色相的那个部分。无不见,这个见(现)就是现前,全部展现出来。从能,能的这边叫见,从所那边叫现。它现出来你才看到得嘛,你看的到才会现出来。这个是“能、所”。所以这个这字呢,通常是念现(xiàn),不念见(jiàn)。现在看见,由能这边讲叫看见。那你讲能现的话,那个现是从所那边。古代讲这个字,是能所一体的,能所一体。所以字显相给你的是能,因所念的是所。古代这个字,看见“见”,是念(xian),无不现。 现在要跟各位谈的是,众会。众会是因,我们讲华严海会的会众,就会里头,这一会里面的人叫会众。但他讲众会是不一样。因为华严海会有很多分会,有很多。以华严海会为主体,因为华严经是根本*轮,其他都是眷属*轮。法华会上,法华会呢,是华严海会众会的一会;楞严会上呢,是华严海会里头的一会。因为它是眷属经,眷属经就是眷属会嘛。华严海会,华严会上,有人只写华严会上,我是把它改为华严海会。因为华严会上是主会,主坛城。那么海会就,它的分会,很多的其他会,像大海一样那么多,所以我们叫海会,华严海会。那你把它叫做这个楞严会上,每一部经一个会。弥陀会上,弥陀会上叫做清净海会,清净会上,金刚会叫金刚会上,一部经就一个会嘛。这个,世尊在讲这部经的时候那就一个会呀。但是他讲了很多经,就像大海一样,统称叫海会,是这个意思。那么那些会,通通叫在一起就叫众会。 那么多会,在这个地方普观,全部看到。用法眼看上去,楞严会、灵鹫会、灵山会上,对不对?灵鹫山上面灵山会上,这个一会,金刚会上一会,法华会上一会……这个用法眼一看,所有的会通通显前。 那这一会,智者大师,他说”灵山会上俨然未散。”他入那个法华三昧以后,就跑到灵山去了,进入那个现场,那个会是佛所展现的这些会是都没有散开的,你现在没有那个法眼你进不去,进不去.你有了,你就能进去。你怎么有呢?“师父给我灌一下吧,让我也有也能去啦。”不是,这要你实修实证,一定要去实践。然后实践到那里,你体验到的时候就入了,体验到了你就入了。那这个要你自己来。 刚才看的那个图像呀,我们跟各位讲,我一再跟各位讲,你也听不到。“讲到那里,都不知道你在讲什么。”每一会都有这种殊胜的情况。我们在净业寺,终南山净业寺打禅七。我跟各位讲,也只能讲,我说“那个满山满谷佛菩萨在护持你们。”“哪里有?”你怎么会有嘛,用肉眼看佛菩萨,你怎么看得到嘛?你一定要法眼、看佛眼看才看得到啊!没法眼没佛眼你怎么看得到?跟你讲这满山满谷都是。“哦,哦。”这个回应已经不错啦。还没有说“你神经病,在哪里?”这个都是要实修,你没有实际的本、那个能力呀,根本见不到,也看不到。 像那个相片给你看的,现场也是肉眼谁也没看到。照片,照相也不是每一张相片都能现前,因为那个晚上拍照似乎很难。我们都是十二点到一两点之间进行的,晚上的时间,所以你没有办法进行。要跟你讲你也不知道,等到一看,哇!那个哇起来的时候,你就知道,那种内心的激动是什么状况,而修行其实就是这个样,就这样。 好,这是第二句。 这个讲的是这个法门,华严这个法门。这个法门的殊胜,后面到文殊菩萨到第四卷经文的时候,讲到这个法门叫做普贤乘,叫普贤乘,他要修法就在这里。清净色相怎么入?庄严身,清净色相来庄严这本体,本质呀,本体的这个部分,直接是从这里入。 那么各位最重要的是资粮道,前行的这部分啦,我们要弄好。这个部分你没有处理好,下面你进不去,进不去。但是尽管你进不去,你所修得的福德跟因缘都非常的殊胜,尤其是你的善根成长最快。 在成长的同时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开启善根。善根不是一个,我们生命里头的生命因素非常多。这个善根的根,我用现在的定义来讲,叫做生命因素,或者生命元素。你有很多生命因素,你要全部打开。但是呢,现在你没有办法打开,因为你生命因素是什么都不知道,所以你要培养善根怎么培养,你无从培养起。我们讲“培养自性善根”,生命中的那些生命因素呀,你要把他培养起来。怎么培养呢?古代讲很简单的一句话,叫做供养,叫供养。你不供养没有办法培养,你自己留意看看。 佛陀讲的叫布施,大乘经典叫供养。那这个就麻烦了,供养,你今天怎么进行?师父也不好意思讲,就要你包红包。那这个师父***(台语),对不起,讲错了,讲到最后,讲一讲,台语又跑出来。就是说你在修行的时候,你要进行的工作是自己的付出。付出呀,我们讲身外之物你好付,身内之物不好付,叫你放下你的意见,这个很难。 所以你会说“我绝对会放下”,这个叫意志。怎么讲,意志啊,就你自己的决定,叫意志呀,你会放下。可是你的潜意识你放不下,你也不会放下。因为你现在根本没有受过那种训练,不可能放下。 潜意识就是你的意识流,意识,建立在里面的意识,你不会放下的。你要真的理论拿起来的话,“那既然我赚的要通通布施出去,那我还赚干嘛?”这个就是你的意识在起作用。“需要赚钱,然后赚钱,要布施,要供养,嗯,那这样我还赚干嘛?”就变成这样,这个就是你的意识一直在起作用。 不是,你要是不能够养成布施跟供养的这个习惯,你这个基本的生命因素你没有办法去培养。这不是师父要红包跟你讲这个呀,不是啦,是我们自己要做训练。因为你必须把现实社会的这种生活形态要学着能够放下。就刚才讲“你这样活着对吗?”能吗? 你在做生意,有很多人是不是叫做生意,有没有?卖东西,买卖呀,这个叫做生意。你有没有办法看到这个人没钱但是又很需要,那这个时候,“好吧,这个给你,不要钱。”哪个做生意的人有这种观点?对吧,人家很需要,但是他没钱,那你能不能“拿去吧。”“我没钱给你?”“不要紧。有,再给就好。”能吗?这个就供养呀,是真供养呀。因为你看到他需要,可他又没钱,这有钱没钱不重要,你需要你就拿去嘛。能吗?这个就在行菩萨道啊!这叫培养你的善根啦!“你要不行,不然你回去,不然先给个定金,你万一不给,我就算呆账吧。”不算这个。你生命中有很多生命因素嘛,这东西要的人就拿去吧。“可我是世间人还是要买卖”,所以有,就买卖嘛。没有,就拿走嘛,亏就亏嘛,亏完了刚好出家嘛。你又不这样想啦。 这个,从布施从供养当中培养你的自性善根,是这样来的。不是说一定要给师父,师父只是你一个假想的目标。“我从这个地方开始,因为我恭敬,我尊重嘛,我开始供养嘛。”那能不能转移到完全无关的人,你也能够这样子,那就对啦!不是说“我给你不如给我师父,给我师父比给你功德大。”那你还是在买卖嘛!对不对!你还是在计较这些嘛。 这培养你的善根,通过这个部分来进行的。可是各位,你有没有留意到? 所以我们在这里的基本定义,供养是培养自性善根。从这个事是个下手处,然后你要把你所有的生命因素,那个善根全部开发出来,让它发芽、让它生根、让它成长、让它茁壮,一直到最后它成熟了,会开花结果。 怎么样?学佛是学什么,知道吗?鼓励一下嘛。听经是认真听,但不要老是入定呀!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都睡着了,这么精彩也不鼓励。(众笑) 好,这个整个的过程,我想我们也跟各位交待了。我们再看第三个。修行的方法其实是有要领的,要领讲了以后呢,其他的资粮就自己去具备。 好,这个普贤乘的修法就这么简单。果定出来,而且果地是最高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怎么样子到达生命止于至善的这个境界,这是我们的果。那么因呢,你开始去聚,每个人不一样。你说“我没有办法这样供养”,没有办法这样供养,你用别的方法,对不对?顶礼也可以嘛。不是说师父要你顶礼啦,你到了你先拜佛,不要在那边聊天,不要在那边闲聊。 当然有些时候鼓励是可以,勉励啦,这个叫做赞叹如来嘛,这个歌咏赞叹这个都是很好的,这个十大愿王啊,你去注意看看,这十个行法的部分。透过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培养你的自性善根,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一个行法,普贤乘。 那每一个人的因缘不同,每一个人可以自己来,这个法门,普贤乘直接教你的是,把果给定了,因自己聚,你可以拥有自己的行法。在这个过程里,你要懂得圆融,人与人之间相处要圆融,不要起冲突。一有冲突,一有冲突一百零八拜。你假如敏感一点,就是觉性高一点,“这个冲突太大了,我要拜十个一百零八拜。”“这个小冲突,我拜一个一百零八拜。”而你不要太聪明,太聪明就是说“这个冲突那个小,三拜就可以。”不要,一百零五拜存下来,那是你的福报。那有些冲突会一再的发生,你就一再地拜,今天发生三次,拜三次一百零八拜,明天再发生,再拜。你会发现拜到一个程度,那个冲突没有了。换一句话说,你生命中的这个恶质,透过这个业相的显现,你已经忏悔完毕,它就永远不再出现。 现在你在生活中有很多的挫折、困难、无奈,有没有?你根本没有办法处理的,我告诉你,最好的方法一百零八拜。十五分钟而已,别紧张。(众鼓掌)不管那种,那个叫业相,显现被你看到你发现了,别人看可能根本看不到。一有这种情况,就一百零八拜。我跟你讲是最直接的方法。当然还有其它的方法,但是你用不上,这个是最好的啦。既骗不了人也不会自欺,不会自欺欺人。其它的方法你容易自欺欺人。你就拜,一直拜,你自然就会解决你的问题。我不会骗你,我叫你回去拜佛,不是拜我,你去拜佛。你不要以为我会骗你,我不会骗你。你就回家拜佛就好,对着三宝拜。 “我有什么困难?为什么老是这个样子?”尤其夫妻吵架的情况,大概是你最可恶的,对不对?你拿对方没办法,可两个人又结在一起,叫结婚嘛,结了就昏了,也就是那个结打的太深了,所以都昏倒了。然后又气又恨又没办法,没办法就拜佛。你都不用讲,高高兴兴地拜佛。你要敏感一点,每次吵架你就马上去拜佛。他就会,怎么这样,吵几次他就不敢惹你了。(众鼓掌)那你要是拜完以后再吵啊,那就没用了,破功了。他就会说“那你拜佛人怎么是这样子?”这句话马上出来了。所以拜完佛你也知道,不会回嘴,态度也会谦和。那你自己也在改变,对方看着也在改变。 真的是这个去进行,拜佛是最好的方法,应付你生活中的这些种种挫折困境是很好的。所以这个法门很容易,很好进行。这个,前面我们已经讲过了。 现在看第三句: “從諸佛子毛孔中,演佛法音若雷震 ,焰雲種種莊嚴相,普遍十方一切剎。” 现在,十方佛子都到道场里面来了。那么从佛子中的毛孔,毛孔是微细的。这个意思,你的意识形态说“噢,这里每个人的毛孔都在放光。”不是,他是指从这些佛子的微细的生活行为中,毛孔是微细呀,从你生活中,在微小,生活的事情最小嘛,对不对?诸位有没有,你跟家人有没有讨论过这些? 我举例子。你头发分叉了,你最近头发比较粗燥,有没有?谁跟你讲?你跟家人都没有讨论这些事,大概有问题。你们讲的大概都是很虚幻,不实际的。你会跟家人讲说,这次讲什么呢,“唉哟,这大人讲大事,怎么都讲小事。”告诉你,在家里就讲这些小事。你有没有跟家人讨论这个衣服呀,哪个布料比较好穿啊。你假如这些实际生活都没有讨论啊,我跟你讲,你在家里生活都很危险,因为你们都不切实际的人生。 你想想看啦,是不是?吃饭,你今天煮的饭怎么样,应该会讨论吧。虽然菜是太太煮的,先生吃饭也会讲讲“今天饭比较好吃。”“今天饭怎么了?”搞不好是电锅坏掉了,饭只煮一半而已。对不对? 但是你在很实际的这些生活里的这些真正的事情,是不是非常非常微细的?你根本不会跟外人讲这些事,只有家人自己才会讲。这就是生活中琐碎的事情嘛。那你要知道,这些呢,已经告诉我们,佛的道场不一定在逝多林,在你家的客厅里、餐桌上,就是佛法的道场。有没有?你会讲说“怎么会这样?”这个叫做“佛子毛孔中”。你的毛孔一定是拿放大镜来看一看,你的毛孔跑到这里面来,这叫意识形态。他这个是讲,在你的生活中,最微细的这些事情都可以“演佛法音若雷震。” 可是,你以为佛法像雷震一样,那是不是要戴耳套子?“一定要在多殊胜的地方,那里几千人、几万人听经的地方”那是意识形态。在你的人生中,能够震撼你的,不一定什么大事,往往是最小的,最微细的这个地方。 各位有没有留意到? 我们今天的人,工商社会的人,最大的灾难就是,活,没有活在生活里。知道吗?活,活在自己虚妄的假相。留意到吗?都是虚拟的,都是活在明天。为什么活在明天?因为我明天要做什么,明天要做什么。那现在,明明在吃饭,“明天中午我们在哪里吃?那一家不错啊。”有没有?“那一家怎么不错?”“以前吃过,所以,明天到那一家吃。”这一家现在吃得怎么样,不知道。明天到了那一家,再讲“昨天那一家不错喔。”你活在哪里嘛?你自己想嘛。但是你现在这个不错,就讨论不错,你不要管明天怎么,你活在当下嘛。 好了,问题就在这里。所以你以为佛道场在哪里?佛的道场就在你生活中。你从那种地方可以去体会到,生命的价值跟意义叫做“演佛法音若雷震”。佛是觉悟觉醒啊,法音是真理的声音,觉悟到真理的存在嘛。你有没有觉悟到真理的存在?有吗?这个非常重要。 “焰雲種種莊嚴相。”焰是火焰、光焰。云,前面讲过,相,种种庄严相,焰云,展现出来。在生活中的这些小东西、小动作,你就可以展现出种种庄严相。可是我们一直以为一定要佛像弄很大,里面璎珞庄严,那个叫庄严相。你都不知道在生活中。这个是说,从我们的生活中,任何一点小事,你不要轻易过。 我们现在的人,因为理想多,书读多,好高骛远,大家都活到云端去了。从云端看到世间来,你只能看到大山大河,所以说生活中的这些细微小事呀,你都看不到。既然看不到,你就不关心。而事实上你要知道,你发生很多生活中的无奈,都是彼此在生活中互相不体谅,不体谅。 我再举个例子,你看你有没有犯这个毛病。有犯的话自己改过,不要说我都是说你,我不是说你,说到你纯属巧合。 我举个例子。家人肚子痛了,“胃药还有没有?吃了就好。”肚子痛?牙齿痛?“你去看个牙医,”眼睛痛?“看个眼科。”病了?感冒了?给哪个医生。就这样子。你有没有感觉到说,这样的回答跟这样的关怀,有点像住在冰箱里,不像住在家里。你留意看看,我们常犯这种毛病。因为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细节。“病了,我看一看,也没什么大不了,大概感冒了,去看医生,打个针就好了。”有没有?这里面就出事情了。久而久之,你就发现我们的人生非常无奈。 因为你的基础完全垮掉了,你只有一个理想在上面,只有一个理想。意思就是说,每天的吃饭不要紧,我们哪天去吃个五星级餐厅,好像人生就为那个大餐过日子。到最后你还是会饿死,还是会饿死。这个就是我们活得不踏实。 那这种经文他就告诉我们,你要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踏踏实实地过日子。而且,这样的人生,从毛孔出来普遍十方一切刹,是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当你真的很踏实的生活的时候,你的人生已经没有大小场面的问题了。可是我们现在大小场面很重要,你就要选大的,而不愿意小的,那这个基本上有很大的困难,而且人生会越活越痛苦。我们希望各位有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生,不是每年在过年的时候高兴就好。我想每天高兴比过年高兴更重要。这个日子难过,还是要日日要过,过年难过,不过年都无所谓,但是我们希望各位日日都是好日子。好,祝福大家。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