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17 三法印的纵横无碍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17 三法印的纵横无碍

 

  “﹝三法印的纵横无碍﹞

  一、三法印的次第

  佛但为听闻某义而不悟的众生,于是更为解说,因而有次第的三法印。在佛教发展的历史中,也是初期重无常行,中期重空无我行,后期重无生行。”

  佛陀为何讲有次第的三法印?因为众生根性差别不同,有人听到无常马上就见法涅槃。但有人却无法达到这样的受用,佛陀就进一步从无常谈到无我,他们就会见法涅槃;有人还是无法受用,于是佛陀再进一步从无常无我到苦到涅槃的次第来说明,这样就产生了有次第的三法印。其实每一印都能解脱:体会无常印就能解脱,体会无我印也能解脱,体会涅槃印也能解脱。佛法在印度流传了一千六七百年,由于对三法印重视的不同而变成三个时期。佛陀到部派佛教这五百年是早期佛教,一般重视的是无常,从“无常”入手而解脱;初期大乘佛法重无我,像中观、唯识是以“无我”为重点来阐扬真理。到后期佛法重视的是“涅槃”,当下体证法性寂灭,当下悟入涅槃。这就是佛教源流的差别。

  “如佛说「诸行无常」,而拘泥于事相的人,不能深解,只能因生灭相续的无常相而起厌离心,不能因常性不可得而悟入法性寂灭,那末,佛就再说「诸法无我」印。”

  这也是一个重点。为了破除众生的执着常见与我见,佛法只好在现实现象上使我们看到迁流变化生灭不停,用事实的无常现象来破除常见。可是讲到无常,有人就误解一切法的现象是实在的生灭无常,这个就是不能透彻无常而产生的执着。继而觉得这个人间真是生灭无常,很苦,产生了厌恶的心,想要厌离这个身心与人间。导师点出重点:有人不能因常性不可得而直接悟入法性寂灭,要厌离后才能超越。殊不知,无常就是“常”不可得,既然常不可得,还有什么需要厌离的?所以大乘佛法直接体会的是无我印,认为生,非实生,灭也非实灭,反而不执着在实有的生灭。如果一切法不是实有的生灭无常,那你还要执着什么,厌离什么?这就是大乘法进一步的特色所在。所以他不是用厌离的,反而是入世的,就在一切法的当下去面对观察体会而超越。如果说厌离,那是厌离一切的贪欲,而不是厌离一切法,这就是重点。佛看这些人不能因为直接从常性不可得下手去体会涅槃,只好进一步说无我——我不可得,从无常说到无我,感觉好象有次第。

  “经说:「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说明了世间的快乐,随时变化,不可能永远保有,故本质上是苦。”

  很多人刚开始不能了解无常故苦的道理,觉得人间是无常迁流变化,但也是快乐的,喝酒可以快乐,物欲以及身心五欲的享受也觉得是快乐的。但这样的快乐能保存多久?既然不能永恒保存,那还是无常的。越执着越贪爱的,当它无常变化时就更苦了。所以表面上看来是暂时的快乐,当你得不到或消失的时候更苦,所以无常的本质带来的还是苦——无常故苦。苦就表示不自在,印度宗教界认为有一个“神我”是自在自主、清净、快乐、光明的。既然无常故苦,苦就是不自在,那就不是“我”。从这个立场来破除所谓清净自在快乐永恒光明的“我”,所以无常故苦,就能证明无我。这一点大家就要注意,就是从这里去体证的。既然没有我,也就没有我所,“我所”是由“我”来引申的。没有我,哪里来我的?我都非实,“我的”是实在的吗?无常因无常缘所生的身心就是无常非实的,不可能永恒不变。这个无常的身心所创造的财产、名誉、地位、眷属是实在的吗?“我”都非实了,这个非实的我创造的外在条件——“我所”当然不可能是实在永恒不变的。所以非我,就非我所,无我就无我所。只有明白内(我)外(我所)一切都是无常的,才能真正放下而不再执着。

  在生活中其实时时刻刻都可以体会到我们的执着:自己的身体喜不喜欢?我周围属于我的一切真的能放吗?真的是无常无我吗?好好试试看就知道了,我们不能解脱的原因就在这里,执着而造业的地方就在这里,生死不能断的原因也在这里,自己看得最清楚了。

  “如人先富贵而后突然贫穷,所感受的痛苦更大,故乐受是不彻底的。”

  暂时觉得愉快幸福的事其实很快就过去了,不是彻底的幸福自在。普通人穷惯了感觉没什么,如本来很富有,一下变穷就会受不了。如没有外在的牵累较易放下,外在的攀缘越多,获得越多,要保护的心力就越大,要放下就更难了。所以幸与不幸要从何角度来看:有人很富有,却没有一天不烦恼,牵肠挂肚的事特多;有人虽什么都没有,却很消遥自在。听说皇帝只要做三天的乞丐,就不愿意再当皇帝了。

  “至于常人的无记舍受,乃至禅定境界的轻安、喜悦、不苦不乐的舍受等,都不能保持长久。”

  “舍受”有常人的无记舍受及禅定的舍受:常人的无记舍受就是在没有贪爱或痛苦的无记中,如没有感觉到苦受和乐受的短暂“发楞”;至于禅定的舍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产生的轻安喜悦,乃至最后舍受的清净,都是无法保持长久的,出定就没有了,故还是无常的。

  “如说无常变化则对苦的认识不够深刻,因乐可变苦,苦也可变乐。在此说的「苦」,是指一切不可能永远保有,一切不彻底的,终究要毁灭的,故说:「无常故苦」。此说的「无我」,纯从无常的观点出发:”

  对无常的深刻要深入才能真正明白,这里所说的“苦”是指一切不可能永远保有,即使再幸福的乐受或禅定的轻安舍受也都是不彻底的,终究要毁灭的。只要是不能永远保存的一定是苦的,所以说“无常故苦”。而无我就是无法保持恒常不变,也就是常不可得,常不可得就是无我。

  “有情对于无常变动故苦,苦就要求解决,对好的就追求,不好的就拒离,这离此求彼的意欲,即是痛苦。苦,等于不得自主、自在,不自主即无我。「我」,是主宰义,内有一自在者,能自主而控制裁决一切法的。事实上,正好相反。故从有情上说,「无常故苦,苦故无我」。然后,离我,我所见而证涅槃。”

  这里把“我”的定义说得很清楚:能主宰、自由自在控制一切的就是所谓的“我”。现在知道一切法无常(即常不可得,),也就是无我,如何主宰?从无常(常性不可得)就知道根本没有一个能主宰的恒常不变的“我”。知道无常无我,就会远离“我(我见)”以及“我所(我所见)”的执取,超越我见我所见而证入涅槃。

  “如「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

  这是《杂阿含经》里的一经。只要能建立无常想,逐渐就能进入无我想;明白了无我,心就离我慢,顺得涅槃。我慢就是我见的一种表现——优越感自以为是,我慢是最难降服的,尤其是在实有感里,很喜欢跟别人比较:与比我们强的相比觉得不差到哪里;与不如我们的人相比就感觉很优越,自尊心强爱面子,这些都是我慢的表现。佛陀时代,为什么规定圣弟子一定要去托钵?托钵就是乞食(乞丐),乞是乞讨,食是吃东西。其实就是在破我慢我执的自尊心优越感,破除我的实在感。佛陀自己也给大家作表率,悟道后四十九年的弘法中,除住在精舍有人供养外,每天还是去托钵乞食。这就是在破我慢我执,即使是皇亲国戚来出家,照常要去托钵;后面出家的人比前面出家的晚,对前面出家人就要尊敬顶礼;如果奴隶阶级的首陀罗出家早于王公大臣出家的,王公大臣还要向首陀罗顶礼,就在破种族阶级制度,破我执我见的优越感。

  我慢最难降服了,有人说你一句不好听的话,你就受不了。那个“受不了”其实就是我慢心——把自己位置提得高高的。所以要破这个我执实在是不容易啊!“慢”字就是“我”。

  “三法印,不但是真理的三种定律,而且是修行的三种过程。”

  无常无我涅槃(无生),每一个法印都是真理实相,也是我们从观察现象的无常到体证无我而进入无生的修行过程。

  “二、上面从无常、无我而悟入涅槃,也有直从无常说到涅槃。

  如「阴是本行所作,本所思愿,是无常灭法;彼法灭故,是名为灭」。”

  这也是《杂阿含》里面的一经。“阴”就是五蕴,“本行”就是过去所造作的业,“思”就是行蕴(即意志力),“愿”就是欲。我们现在的五蕴身心是由于过去所造作的行为带来的业力,加上过去的思欲而造成的因缘和合体,所以它是无常剎那不住生灭的。彼法灭故,是名为灭,从这一法生灭无常的无住,当下直接悟入本自寂灭性。

  重点是说,从无常到无我到涅槃 是一般修行的次第,但也有不透过无我而直接从无常契入涅槃,“彼法灭(生灭)故 ,是名为灭(寂灭)”,也就是“以生灭故,寂灭为乐”,即从无常的生灭当下就知道寂灭,很重要!

  “有情也好,器界也好,都在灭的过程中前进;”

  不管是有生命的有情还是山河大地的器世间,都在迈向灭。如果从整体性的外表来看,坏掉消失了叫灭;但其实从迁流变化剎那不住来看,也可以直接体会到整体的坏灭。生命的出生到长大直至老死,都是迈向灭的过程,大家在生出来的那一天就开始迈向灭的过程了。如果这个生是实在的,那它就是不变的,怎么会灭?正因为生随着因缘的变化而迁流不息,所以它是如幻的,在这个迁流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它有生灭。每一个人生命的每一刹那都是在迈向灭的过程中,随时都会停止,而无不归于平等的寂灭。不但是老病死的灭,意外死掉的也很多,早上出去,晚上就回不来了。众生为什么都怕死?因为总是认为死离我们很远,尤其是年轻人以为老了才会病和死。其实死是真相,看那坟地的墓碑中,老人反占少数,年轻人占多数。全世界以六十亿人口去计算,平均年龄六十年,我大约算一下,一天要死三十万人,怎么知道哪一天不是轮到你?每一个人都是平等地向灭的过程进行,每一剎那都是死亡的前兆,生有何喜?死又何悲?执着有何意义?生的真相是刹那不住,能保住什么?明白这个,那个我“慢”从何而来?“我很伟大了不起,我比你优越!”跟谁比?你们有没有去灵骨塔看过?那些位置有一百万,三十万,二十万,三万,五万的,难道只是为了死后和别人比骨灰坛的贵贱,并分别“这个瓮子里的人从前是开奔驰车的,那个瓮子里的人以前是骑自行车的”吗?在迈向死亡的过程中最后是平等的。

  就在这虚幻活着的过程里,我们自以为是地造了很多恶业,导致后面的痛苦烦恼乃至生死轮回不停。就像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喜怒哀乐忧悲苦恼什么都有,但看完电影回来还剩下什么?一片一片的电影胶卷就这样刹那刹那过去了,好象活生生真的,其实只是一片片在眼前极度快速地闪过,形成我们眼识的错觉而已。其实哪一个人不是在演电影?我们每天在忧悲苦恼,想方设法斗争占有,没有想到最后的结局却是灭!古人尚讲人生的意义是立功立德立言。那我们到底立什么?立一个骨灰坛而已!连立功立德立言都没有!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不管你在电影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一剎那就过去了,那只是往灭的过程而已!我们却计较不息:“我不要当苦旦,我要当小生”,其实每一个都在扮演苦旦,只是不知道而已。

  “一切是本性寂灭的,体证到本性灭,就是涅槃。”

  这个“本性灭”一般人很难体会,都要看到东西消失了才知道灭。其实万事万法都是因缘条件的组合,缘起的就是没有实性,没有实性的当下就是空,无实性、灭、本来空、本性灭是同一内涵。我们不知道什么叫本来就灭,本来就空,故执着在实有里,等到一个东西消失了才认为是空。其实东西的存在本身就是空,因为它必归于灭。这个“必归于灭”不是谁让它灭的,而是它本来就是灭,谁也逃不了!所以明白当体即空的人,当下就能体证寂灭性,当下就证得涅槃解脱。如果我们在活着的那一剎那还不能悟,死后就随业力而转,没有办法了。所以一定要在活着的生命当下见法,否则真的就只有轮回的份了。即使没有证到涅槃的境界,至少要见法,证初果见道位后,三恶道就不会去了,最多人天往返七次而已。注意啊,一旦落入三恶道就很苦很惨了,不知道要多长时间的轮回!为什么要福慧双修?至少先断了三恶道的因,到三恶道去是很苦的,而且时间非常长。见法后三结断了,三恶道就不去了。即使我们不能马上成佛成八地菩萨成阿罗汉,至少一定要见法,很重要!大家真的要好好发心,要了解本性寂灭,否则轮回是非常苦的!

  “又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无常是生灭义,生者必灭,一切确都是灭尽之法。虽生者必然要灭,但一切痛苦依此生生不已而存在,确是事实。佛法就是要在这生灭不已(生死流转)之中,设法使它灭而不生,以之解决一切苦迫。”

  这才是重点,解脱的观念与一般众生贪生怕死的传统观念刚好相反。因为有生才有死,才有苦,苦迫性是由于“生”才有的。真正的佛法是要截断生死之流,死后不要再生了,因为轮回再生还是要苦。修行要体证的是寂灭法性,不再随业力而轮回。明白我执贪爱是生死之因,其实要解脱(即不生)反而困难,因要断除我执贪爱才能办到。众生要继续生很容易,只要继续造业,保证你会继续生。很多人贪生怕死,其实死有什么可怕?我保证你再来,只是来哪一道不知道。真正的佛法是要断生死之流,截止惑业苦,是希望死了不要再生,这叫涅槃。所以阿罗汉自己说:“此生已尽,不受后有”,已断爱染我执故,再没有相续的因缘了,肯定自己不再受后有,也就是不会再来轮回生死而证入涅槃。

  大乘佛法会批评这样不圆满,说自己解脱证入涅槃,不管众生了,那叫自了汉。但是生死有两种:一种是随业来的,我们没有断烦恼业以前是身不由己随业流转,造了业不来也不行;如果自己断了生死但要行菩萨道,那是乘愿力而来。菩萨发愿为度化苦恼众生而生生生世世来人间,那是愿力。大乘的八地菩萨与阿罗汉一样都是悟无生法忍,然而八地菩萨愿力大,可以意生身随愿而来人间,众生不尽不入涅槃。他可证涅槃而不证涅槃,是由于看到众生苦,只要还有一个众生在,他就不忍自己自了,那是真正的慈悲愿力。千万不要害怕由于证悟而不能来,所以不敢证,要尽量去证!即使“不小心”证了都没关系,但是愿力要大,看到众生苦,我们要关怀而不要自私。其实如果你见了法,知道一切因缘,知道一切无常无我,知道我是如幻的,生死也是如幻的,那你还会怕生死吗?不会怕生死了。没有见法的人是无法要来就来的,正因为见了法,有内涵有条件,才能随愿而来。否则你的业力比愿力大,怎能以愿而来呢?只能随业而来了,那就不知道到哪一道去了,哪能要当人就当人?见法一定要,这样才有本钱,才可以随愿而来,那就不怕生死了。没见法的人由于没有破除我执,站在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真“我”的立场,所以怕生死。体会无我就不再怕生死,所以才有菩萨的悲愿——不畏生死不住涅槃。大家要用心,先见法,才能有本钱随愿而来,而不是随业而转,很重要!

  “「灭」,不是佛法的故意破坏,它是诸法本来如是的必然性(法性自尔)。因有了某些因缘连系缚着了,所以灭了之后又要生;现在把连系截断,就可以无生灭(消除生死苦迫),而解脱了。”

  一切法本来一定会归于灭——本性寂灭,这叫法性法尔,本来如此,没有一法能超越这样的法则。但是由于我们有某些因缘造了业,所以被业所束缚连系,死了以后不得不生。现在经过修行,破除了我执,也不再造业了,这样就截断了生死的系缚,因此灭后不再生,痛苦烦恼也能当下止息而解脱。

  “依无常深义,即了知法法如空中的闪电,生而即灭,剎那生灭不住,而一切无不归于平等寂灭的。”

  深观一切法(包括色心)都象闪电一样刹那刹那不住,没有一剎那是安住的——生而即灭,即生即灭。既然是即生即灭,剎那间都在生灭,没有一个实在的安住相,就可以体会到一切法其实是不生灭即没有生灭的。生即非实生,灭亦非实灭,没有自性实在的生,当然也就没有自性实在的灭了。当下就可以发觉它的寂灭性,而这个寂灭是法尔如是、本来如此的平等性——众生一味的平等。

  “佛说:「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佛说无常灭,意在使人证知常性不可得,而悟入不生灭的寂静。”

  在一切法的当下知道它的剎那生灭不住,悟入法性空寂,这叫见生灭法。如果活了一百岁而不见法,那就是白活了。在人间活一天能见法的比一百岁活着不见法人有意义。甚至即使活一剎那,只要能见法,也要比愚痴地过一百岁还有价值。我们现在每天求生活好过一点,身体要健康,事事都如意,活到一百岁。但还是要死的啊,死的当下没有见法,最后则随着你的贪欲执着继续轮回造业。如果在任何环境能见法的,当下就断了轮回生死,二者岂能相比?是在欲望中过一生好,还是想方设法在一剎那中能见法最重要?明白这个轻重缓急的人就不会一天天糊里糊涂得过且过地在欲望中讨生活。糊涂的人只是在耽误自己解脱的因缘,即使一生都在欲望中享福,一百岁一剎那就过去了,得到的只是业力和生死轮回而已。如果我们能真正珍惜生命,把握生命的每一个当下来悟道,这就是有智能的人。因此无论什么身份都要好好珍惜活在人间的因缘,好好把握它来悟道,不要再受苦了。所以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生灭法(悟入寂灭),见到一切法的无常就是看到生灭法,生灭法非实,没有一剎那安住,明白这点你就不执着了。真正见到生灭法的如幻性就是你悟道的因缘。这是我们一直在重复讲述的理念,应该好好把握,在生命的每一个当下都能体证的。

  与这个偈子相关的故事令人深思:佛灭后,阿难老了,遇到一个年经人在唱这个偈子:“若人生百岁,不见水潦鹤,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水潦鹤是一种鸟)。”阿难听到后说:“是不见生灭法,不是不见水潦鹤。”年轻人回去告诉自己的师父,师父说:“阿难老了,记错了,应该是水潦鹤。”阿难尊者是佛的侍者,已证阿罗汉,竟然被他们说是老人痴呆了。各位想想看:佛灭后,即便阿难老了,也不过离佛几十年,生灭法就变成水潦鹤,而且阿难还活着,也在讲这个正确的偈子!由此而知,佛法流传至今已相隔二三千年,我们还听得到原味吗?导师辛辛苦苦阐明根本佛法三法印,目的在于让我们明白真正佛法原汁原味的根本真相。

  电视上可看到一种群体游戏:几十个人排一排,主持人告诉第一个人一句话:“你吃饱了吗?”让他依次传下去,传到最后一个那句话变成:“你看到鬼了。”整个传话的过程没有超过十分钟,但传出的话就完全不一样了。而佛法流传了二三千年,如今要听到正确的原汁原味的根本法义当然是难上加难的事了!佛法本来是让活着的人解脱的,到最后却都在超度死人了;佛教是教育活人的教,却变成死教鬼教了,你说惨不惨!所以有人来请师父超度,我说:我不会,我既没神通,也没德行。我辛辛苦苦上了好几年的课,要度一个活人都好难好难噢!用这么多的心血都难让一个活人明白而解脱,如果敲敲打打就能让死人解脱,那我们现在辛苦修行不是蠢蛋笨蛋吗?还不如死了让人敲敲打打来超度就好了。这番话不是在批评谁,只是看到佛教的衰落心很苦很痛很难过。其实不是出家人愿意这样做,而是有几个众生需要听真话?象我这样说要破我执贪欲,还要去布施付出,谁愿意?如果说:“你们只要来信就得救了,点一下即天堂挂号、地狱除名,有一个真我可去天界享福自在,花一点钱功德无量,来生变菩萨。”这个谁都要,因为满足了众生的欲望么,多好!讲真话讲“无我”没有人爱听的,佛法为什么会灭?真正的佛法是与众生满足我欲的愿望恰恰相反的,谁要!看看所有的外道非常兴盛,佛教无奈也来个方便:佛法也有“我”

-----------------------------------------------------------------------------------------------------------------

更多体方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18 三法印的统一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19 三解脱门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20 三解脱门 一 空解脱门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21 三解脱门 二 无相(无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22 三解脱门 三 无愿(无

 

后五篇文章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16 三法印 三 涅槃寂静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15 三法印 二 诸法无我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14 三法印 一 诸行无常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13 三大理性的统一 三法印

体方法师:解脱之道讲记 b12 缘起的还灭门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