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 第五讲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威巴萨那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 第五讲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威巴萨那

 

  我们将继续讨论为什么我们要修行正念或威巴萨那。昨天我讲了舍摩他和威巴萨那之间的一些区别。现在,我将讲解舍摩他禅修是如何帮助威巴萨那禅修者证得观智和觉悟。

  我们应修习威巴萨那,以将我们的心从所有的烦恼中解脱出来,并将我们自己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这里,解脱有两种:一是暂时解脱,另一个是究竟解脱。当禅修者修习舍摩他时,他证得深度的定。当心深深地专注在任何禅修目标时,心就从烦恼或五盖中清净出来。因此,禅修者感到很平静、安详。但是,这种心的清净只是暂时的,不是究竟的,因为只有当心深深地专注在禅修目标时,心才清净。一旦心离开禅修或禅修目标,定力就会中断。在那个时候,任何烦恼或障碍会进入心里,心受到染污,心的清净被破坏。

  在巴利文中,烦恼称为KILESA。佛陀说有十种烦恼,即贪、瞋、痴、傲慢、邪见、疑、昏沉、掉悔、无惭和无愧。

  贪(LOBHA)包括各种渴望、贪婪、贪爱、欲望、执著或执取。所有这些心理状态都包括在巴利文术语LOBHA里面。当心中生起贪婪时,心就被染污。当心中生起欲望、贪爱、渴望或爱时,心被染污,心的清净被烦恼破坏。佛陀说心的本性是清净的。只有当心中生起欲望或贪爱等烦恼时,心才被染污。心的清净本性被烦恼破坏。

  瞋(DOSA)指生气、仇恨、憎恶和厌恶。当这些心理状态中的任一个生起时,心就受到染污,心变得不善。不善的心和其不善的心理状态使当事人遭受痛苦,令其不快乐。该痛苦是由不善的心理状态,即烦恼造成的。当生气时,心被染污,我们会遭受很多痛苦。由于生气,我们会说恶语或做恶行。这些恶语或恶行导致痛苦,不快乐。这是与生气相关的不清净的心所产生的后果。因此,心需要从生气的烦恼中清净出来。

  痴(MOHA)就是无明。当心中生起无明时,心受到染污,变得不善,该不善的心会产生恶语或恶行,导致痛苦。当心中生起无明时,一个人无法区分好与坏、正确与错误、公正和不公正或公平和不公平,就会陷入邪恶。无明破坏了心的清净,因此无明是一种烦恼。

  傲慢(MANA)也是一种烦恼。

  当邪见生起时,心受到染污。邪见把心引导至错误的道路,因此,它导致痛苦。邪见也是一种烦恼,一种心的染污。

  疑是指对三宝的怀疑,怀疑佛、法、僧。该怀疑使心受到染污。

  昏沉是指懒惰、迟钝或心的懒散。当昏沉出现时,心被染污。昏沉是禅修者的好朋友。当禅修者有此朋友相伴时,就不能很好地专注,因为心被染污了。他/她感到昏昏欲睡、打瞌睡,有时真的睡着了。

  掉悔指散乱或分心和后悔。它们是一对使心染污的心理状态。当有散乱的思绪时,心就不能专注在目标上,它一会儿跑向这个目标,一会儿跑向那个目标,不能停留在单个的目标上,是定力的相反面。它将心引导到不善的目标,生起不善的心理状态,如贪、瞋等等。因此,心被染污。

  无惭和无愧也包括在十种烦恼中。

  不过,也有一些心理状态与这十种心理状态较接近,如嫉妒、悭贪等等。它们也属于烦恼。

  当心与这些心理因素中的任一个相关时,心的清净就遭到破坏。不善的心和其不善的心理状态产生恶语和恶行,导致各种心理和身体的痛苦。这些心理的烦恼是心的负面品质。染污的心导致受苦,所以心需要净化,因为只有清净的心才能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因此,可以通过心的清净获得解脱—涅槃。这种心的清净必须是究竟的,而不是暂时的。

  舍摩他禅修使心能够暂时得到清净。只要禅修者的心一直深深地专注在单一的禅修目标上,心就从五盖和烦恼中清净出来,禅修者感到平静、镇定、轻安和安详。当定力中断时,任何烦恼会进入禅修者的心,心的清净被烦恼破坏。通过舍摩他禅修获得的心的清净只是暂时的。佛陀教导我们修观禅,使我们能够获得究竟的心的清净,最终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心为什么会被染污?因为当我们看到任何可视目标、听到任何听音、闻到任何气味、尝到任何食物、触到任何东西或想任何事情时,我们没有觉知它,没有观察它。当我们看到一个目标时,我们没有客观地觉知它。因为没有客观地观察它,就卷入了那个目标,于是对之作出反应,作出好或不好的判断。如果我们不能客观地观察该目标,对该目标会生起不明智的专注。不明智的态度或不恰当的态度将目标视作好或不好。如果认为该目标不好,就会厌恶它或生气,生气破坏了心的清净。于是,不善的心和其不善的心理状态,即厌恶和憎恶,造成痛苦。

  造成痛苦的原因是我们卷入了该目标,没有客观地观察它。因此,我们判断该目标是好或不好。如果我们判断该目标不好,对该目标就会生起苦受。厌恶或憎恶也随着苦受生起,它们是烦恼。厌恶或憎恶破坏了心的清净,心被染污,变得不善。

  为了使心远离这些烦恼,我们不要卷入到目标中,不要判断目标,不要对此目标产生乐受或苦受。为了获得这种不苦不乐的状态,我们必须客观地觉知目标。当客观地看目标时,就不会对之作出判断或反应。因此,不管什么时候看、听、闻、尝、触或想,我们都要运用这个不反应的正念或不判断的觉知。这样,心的清净就不会被任何烦恼所干扰。当判断目标是好或不好时,烦恼就会生起。

  我们必须用直觉看目标。直觉不判断任何目标,它只是客观地看。这样,就不会产生任何烦恼,心的清净就不会被任何烦恼所破坏。

  通过客观地观察目标来保持心的清净。这就是正念禅修。因此,佛陀说:要保持正念,觉知任何物质现象,觉知任何感受,包括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觉知心,觉知任何法或心的目标。佛陀教导四种类型的念处: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处。

  尽管佛陀教导了四个念处,我们不必从中选择某个念处来修行,因为心知道哪个目标更明显。因此,我们必须觉知最明显的目标,不管是心理状态或身体过程,客观地观察它。当我们能够觉知任何的心理状态或身体过程时,就不会判断目标是身体目标、感受、心或心的目标。因此,烦恼就不会生起,心不会受到染污,变得清净。

  为了训练我们能够觉知任何在身心中生起的现象,佛陀开示了《四念处经》。依据《四念处经》修习正念,我们就能够客观地觉知任何心理状态或身体过程。之后,当定力变得更深时,我们就能客观地觉知任何可视目标、任何声音、任何气味、任何味道或食物,或任何可触物。当我们能客观地看这些现象时,就不会有任何烦恼。心的清净不会被任何烦恼所破坏,我们感到安详、平静和安定。

  邪见是一种烦恼,由于邪见,,我们判断目标是好或不好。由于对心理状态和身体过程真相的无知,导致邪见的生起,从而生起我或灵魂、人或众生的邪见。当人、我或灵魂的邪见生起时,此人就想成为国王或王后,想发财,想成为百万富翁等等。想要成为某人和想要拥有某种东西的欲望是缘于有个人、众生或我的观念而产生的。当这种欲望生起时,心就被染污,就不能从烦恼中解脱。当我们有人、众生、我或灵魂的邪见或错误观念时,缘于人或众生的观念,瞋心生起。于是,此人就会对某事、某人或某个众生生气。

  人或我的邪见在巴利文中称为“萨迦耶见”,它是心不清净的原因。因此佛陀说:培养正念,去除人、众生或灵魂的邪见。

  为什么要去除或克服邪见呢?

  因为邪见是所有烦恼的原因,烦恼破坏了心的清净。如果你享受任何心理状态,如快乐,你没有觉知它或客观地观察它,就会觉得“我快乐”。

  并不是“我”在快乐。由于某种原因而产生的这种心理状态“快乐”被认为是我或我的,人或众生。为什么?因为没有客观地观察它。如果我们如实地觉知这个快乐是“快乐、快乐、快乐”,心就逐渐专注在这个快乐上。随着定力加深,我们开始认识到这个快乐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之后,我们看到快乐生起,然后消失。但是,由于我们没有客观地观察快乐,就认为是有个永恒的众生、“快乐的我”在体验这个心理状态,心理现象被当作人、众生、我或灵魂。于是,由于将此快乐当成是人或众生,有“人”或“众生”的邪见,就生起欲望,想得到更多的快乐。该欲望就是烦恼,它染污了心的清净,心变得不善。心被搅乱,并产生很多方面的痛苦。当我们客观地观这个快乐时,就会知道它既不是人,也不是众生,它只是一个心理过程。因此,就不会有烦恼生起。

  因此,佛陀教导我们要客观地觉知任何心理状态或任何身体过程。当正念变得持续稳定、锐利、有力时,心就能够觉知每个当下生起的任何心理状态或身体过程。我们就不会对目标作出任何判断,不会对目标作出任何反应,因为我们客观地看到了心理状态或身体过程的真实本质。这就是使心永久清净的方法。

  当观智透视这些被观察的心理状态和身体过程时,观智就会逐层提升,最后转变成觉悟或道智。这会去除一些烦恼及其支持的潜力。当心判断目标是好或不好时,由于存在心里的这些潜力,烦恼会生起。当通过正念禅修证得道智时,一些烦恼及其支持的潜力被去除,心得到很大程度的清净。

  有四个层次的觉悟去除这些烦恼及其支持的潜力。第一层是须陀洹道智,第二层是斯陀含道智,第三层是阿那含道智,第四层是阿罗汉道智。当我们证得第四层的觉悟时,所有的烦恼及其潜力被根除,心彻底地、完全清净。这就是心的究竟清净,从所有的烦恼中解脱。于是,就不会有任何痛苦。但由于我们还有物质现象,会有一些身体的苦恼。证得第四层觉悟的阿罗汉只是客观地观身体的苦恼,不会将这种不快乐是当成自己的。这样,解脱的心赋予禅修者安详和快乐。以上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修行正念禅修的原因,其目的就是将我们的心从所有的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

  愿你们能正确了解正念禅修的方法,勇猛精进,证得苦的止息,从所有的痛苦中解脱出来!

-----------------------------------------------------------------------------------------------------------------

更多恰宓禅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 第六讲 观心的重要性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 第七讲 五根(第一部分)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 第八讲 五根(第二部分)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 第九讲 五根(第三部分)

万行法师: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觉照

 

后五篇文章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 第四讲 舍摩他和威巴萨那禅修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 第三讲 四护卫禅以及指导温习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 第二讲 行禅和生活禅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 第一讲 实用威巴萨那禅修

恰宓禅师:开发直觉智慧 前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