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38-139卷 |
 
日常法师: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38-139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卅八卷A面 所以这个次第很清楚很明白,你了解,它有它必然次第,要我们不了解这个次第以后,啊!那不要执着,所以实际上呢,不要执着又害了一个什么毛病呢?我完全在此岸;在生死苦海当中,然后呢,根本连动都没动,说不要执着,连船也不要了。自己觉得还不执着,结果啊!对不起,注定你就在永远在这里转,所以它这每一个地方有每一个地方,那么辨别这些事情,了解这种事情,都靠什么?智慧。这是顺便一说,对不对。所以这个五度,不要说世间法,现在我们修学佛法了,这个如理,非理,还要这个东西,所以这个东西是真正稀有啊!布施虽然使你得到好的福报,可是这个福报弄得不好的话,象身戴缨络,这个不好受。做了奴隶呀,就扮那个帝王相,这个也不须要。啊所以外表的绣花枕头固然好看,这里面真实内容更为稀有,要把这两样东西配合。继续: 【「由此能令施等五法成清净故。」】 这个清净是什么?无漏的、究竟圆满的。所以叫无漏,漏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染污」。现在呢,清净是无染。因为无染不漏,无漏的智慧,无漏的功德,究竟圆圆满的报身报土。 【「犹如意识,能于眼等五根之境,分别德失而为进止。」】 那么,在我们身体上也是一样,那个前面的眼、耳、鼻、舌、身,它有呀,这个对这个知觉的感觉,但是呢,里边的仔细的分别,彻底的了解,进止取舍等等却是意识,那么这个智慧对于这个五度亦复如是。 【「如吉祥勇云:『此施等福德,若有妙慧力,如诸金庄严,嵌宝犹光显。慧于彼彼义,增广功德力,如根于自境,由意显其力。』」】 哪这个偈子就说明上面这个道理一样。 【「如是信等根中以慧为主,若有慧主,则善了知施信等德,悭等过失。次乃善巧尽诸烦恼,增长功德所有方便。」】 现在我们修学佛法当中,所谓三十七道品,啊第一个四念处,这个本身就是智慧,啊有了这个智慧,然后呢,根据这个一步步的行持,下面说的五根五力,这个五根五力当中啊。信进念定慧,念定慧这五根当中啊,最主要的是--慧。啊如果你有这个慧来摄持,以这个为主,而行那个啊前面的这样几样东西--信进念定的话,你样样都能成就。同样的六度当中--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这些东西也是以慧为主。所以说你有这个为主的话,则善了知施信等德,施是六度当中,指前面五度;信是指五根当中,前面四根;啊善巧的了知,你对这个了知,然后呢如理行持进一步啊!你才能够通达。由于通达而行持,能够净化一切烦恼,增长所有一切功德。啊所有的这个了解、认识、行持种种方便都在这里。 【「如云:『信等根中慧为主,如余根中须意识,有此为主知德失,亦能善巧断烦恼。」】 那么下面这个偈相当于经当中的「重诵」一样,重新把这个道理说一遍。 【「又诸菩萨将自身肉施诸求者,如从药树而取,无慢怯等分别变异,亦因智慧现证真实。」】. 从我们前面这么一步一步上来,啊乃至于到最后登地了。乃至于到成佛了,这个过程当中,要行种种殊胜难行苦行。譬如说施身肉等等。这个我们看起来,哟!这么难哪,唉,但是菩萨做起来并不难,这个指大地菩萨,就像什么?就像从那个药树上面取药一样,欸!你取药这个药树动都没动。所以在菩萨来说,布施这些事情的话无慢、无怯等分别变异。什么是慢?什么是怯?这个我们现在布施的时候啊,欸!就有两种心情,如果这是我们有的能布施的,送给别人了总觉得好象送给你,啊这个穷人这个人。乃至于有人说,如果有人来,我先教训他一顿。那个时候啊这个是啊是慢心,嗯表示这个人不行呀!就这样。反过来,如果他一开口说要你一百万。这个就怯了。这不是慢呀就是怯,菩萨不!完全没有这个心情的,啊不要说钱任何东西,他不管任何一样东西,身肉手足等等他没有一点,内心当中啊安住在上面,了不相动,啊,是如如不动,那么这一个是什么呢?就是对这个智慧的摄取,由于智慧所摄持而行,当你现证了以后,那个时候现证的真实的内容什么?无我真实慧。原来只有我们一向执着的这个--我,以及我所代表的五蕴,他了解它本身是空,安住在这空上面,所以当你去拿的时候就像空当中,就譬如说我们常常说的,你火来烧,风来吹,尽管你火光烛天,风大得不得了,而这空本身哪始终了不相干,就这个意思呀!啊都是靠什么?智慧。 【「又由慧故,能观生死涅槃所有衰损,为利他故,修学尸罗能令戒净。由慧通达忍与不忍功德过失,令心调伏则邪行众苦,无能夺转。由慧善知为应精进事,即勤修彼道极升进。又住真实静虑所有最胜喜乐,亦是由慧依止正理之所引发。故净施等五法以慧为依。」】 啊那么下面继续说,于是由于有了智慧,如理了解了过失与功德,是处与非处,那个时候我们才辨别得出来,说生死涅槃当中差别。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我们现在因为不了解这个,所以呀颠倒!明明是苦的事情啊!说为做为乐的,因为这样的呀大家在名利上面争得个头破血流,无始以来呀一直忙这个,结果不但自己没有好处,反而把自己害得苦不堪言呀!这个都要靠慧来认识。那么我了解认识了以后进一步唷!现在不忙它了。为利益他,为利益他而广学六度,那么学六度的时候啊,你也必须要以慧,那么你能够布施,你能够持戒。啊那么这个持戒的能不能清净要靠它;还有呢?进一步忍辱,因为你有智慧的了解呀,所以你能够了解这个忍辱;这个前面我们都已经说过了。所以呀通达忍与不忍的功德过失啊。那个时候啊,我们不会为外面的种种境界,不管是呀有情啊,所以我们能够耐怨害,或者是无情的法,那个时候啊,我们能够安受苦,而更重要谛察法,对法的特质了解了,那个时候可以调伏我们自己内心的烦恼,能够受种种这个难行之苦,啊再济度一切众生,而那个众生呀是种种呀非理邪恶而不会退转,不会退转。所以这个邪行法不会影响你。然后呢你去做种种的艰苦呀也不会使你退转。啊,这些东西呀它不会呀,把你原来的志趣呀把它压伏。所以呀这个也靠智慧,才能够无动无转而不能损害、抢夺你的真正的愿心、行心。同时有智慧善巧了解呀,应该行精进,以及怎么样行精进?以及了解了由这个精进而呀在所学的道路上面哪,真正的深进。乃至于在下面说学真实静虑的时候也是如此。啊这个真实的静虑,换句话说,定呀也要依止慧,如理的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才能引发,才能引发。虽然这个地方呀定,智慧一度并没有呀正确的啊深入的说明,可是我想我们大部分都普普通通都了解一点。我举一个最平常的,也是大家最了解的小止观,譬如数息啊大家晓得,那小止观上面就告诉我们,修学这个定的十个方便当中,说正修的方便前面是准备啊,譬如说要什么「诃欲」啦、具缘啦等等。那么正修的方便当中啊,它有五样东西。啊我想有的人欸!可能不知道,我再说一下,第一个欲、精进、念、巧慧、一心。样样东西都是这样,欲是第一,欲是什么?善法欲,这我们了解的,没有这个善法欲的话,做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世间的贪欲,跟无明相应的,没有这个贪欲的心策励你的话,你坐在那里,嗯,一直没兴趣。那么修学佛法要善法欲,然后呢?有这个善法欲以后要勤精进,勤精进了以后然后呢?进一步的话那怎么办呢?要念,而这个东西呀也要智慧,等到有了这个东西更进一步的话还要巧慧,你善巧的了解怎么,那时候啊才能够安住得到。所以五度当中任何那一个要想得到圆满的、清净的,这个东西一定要什么?以智慧为依。 【「如云:『菩萨开慧眼,虽施自身肉,如从药树取,无别无高下。』」】 嗯,这样,因为他这个慧眼开了。那个时候啊,乃至于自己的身上的肉,欸! 取的时候犹像树上面摘一个果子一样。摘个药果一样耶,没有什么,动都不动。 【「又云:『慧见三有狱,胜解度世间,持戒非自利,何况为三有。』」】 那么除了布施以外,下面更进一步的这些事情都是这样。由于我们智慧呀,所以见到这个三有的一切好处啊,啊真像牢狱一样呀,啊看得清清楚楚,也同样的由于这个智慧呀!所以对这个知见呀能够加深产生呀殊胜的见解胜解,这胜解就是欲,有了这个欲以后策发你呀,所谓「信为欲依,欲为勤依」,有了这个勤,勤就是精进。有了精进的话,一切的善法都生起来了。那个时候啊,我们要求的超越世间得到了,所以呀在大乘佛法当中,持戒呀,那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呀!啊这个样样东西都是为了别人,何况现在三有,那根本不为他所动,不为他所骗,这都是以智慧的力量才能够这样如理得到。那么现在我们继续下去,啊继续下去。上面说:菩萨你开了智慧眼以后啊,乃至于身体送给人家,肉送给人家啊,都像这个树上面采药一样,啊就是树本身哪它毫无痛苦毫无感觉,也确实能够把病治好,现在亦复如是,啊亦复如是。现在呢不要说你这个外面的金钱啦名利啦样样舍,乃至于把头目脑髓舍啊,对你呀是一点没痛苦,不但没痛苦啊,却把众生的病呀都能解救好。众生的病都解救好了,我们也解救好了。这个都靠什么?都靠这个智慧!啊实际上呢,我们的目的也在这个上头。所以真正主要的智慧。不过这个地方特别注意哟!这个智慧用在哪里呀?用在你布施持戒上面。啊这个比喻本身,说实在的你深入的观察了解。我们不要说:要求智慧了,别的也不要了。反过来学别的,智慧又不要了。啊那么现在这些东西呀都要靠智慧来辨别,嗯下面是:又云:「慧见三有狱,胜解度世间,持戒非自利,何况为三有。」这已经说过了。 【「又云:『慧者有忍德,怨敌莫能害,如调伏象王,堪多业差别,唯勤堕苦边,有慧成大利。』」】 下面进一步又说啊,这第一个括号里说的是布施然后呢是持戒,现在说忍辱。你有了这个智慧的话啊,那这个,这个你能够忍种种的怨害等等。就像已经调伏的大象王。这个象力量大的不得了。在印度的确连象王能做一切,乃至于打仗。打仗的取胜往往就决定在这个大象。啊你一旦调伏了以后啊它什么事情哪都不怕。那么下面是精进,精进这个也要靠智慧。如果说你没有智慧的话,你这个的多苦没有用。所以单单勤苦啊,对不起,忙了半天没有得到用场。不要说我们现在,印度的外道这个苦呀远比我们来得厉害。啊遮苦吊这个叫吊在一个树上面饿,啊乃至于呀像学牛狗的戒吃粪等等。我们做得到吗?我们做不到,但是这样做没有用。啊一定要什么?有智慧摄持啊那才可以。有智慧摄持了以后你就能够有大利益了。 【「又云:『诸已趣歧途,集过重罪染,恶人岂能成,静虑妙喜乐。』」】 那个是指啊静虑就是止。由于走上错误了,认识错误种种,造了种种的罪恶过患,在这种情况之下,是不可能得定的。那么这也要智慧。那么下面除了说这个五度一一说明以外。下面又另外说: 【「又二功德似有相违,由是慧故能令无违。」】 就往往有几件事情呀好象彼此之间相违背的,嘿现在,你有慧摄持啊能够无违,这个是千真万确的。实际上有太多的事情都须要这样去做,譬如我们刚才说持戒,说啊持戒嘛目的是要去掉执着,结果呢你不要执着的话,持戒你怎么持呀?这个戒本身哪,就是要你执着的开始,却偏偏哪要你持个不执着,你怎么个持法呀?啊这个我们就不懂了。欸!所以这不必说通达甚深智慧,就我们开始的时候,你如果学对的话,你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啊我们第一步学,一定要智慧,一定要持戒,戒的目的干什么呀?既然要跳出生死轮回,生死轮回的过患在业跟惑,所以这个业跟惑不在外面,在自己里头。你这个持戒从你内心持起,这千真万确。当你内心烦恼生起来了认得,唉哟!见到烦恼了,然后你这地方啊就把它停止,啊不要动它。该做的事情哪,你想不想去做,说这个要做的,你要努力去策励去做,这个就在这个上头。啊所以初步的来说不执着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要执着那个戒相,应该从那个戒法戒体上面,由于你把持着这个戒法戒体,这个上面却要执着了,所以叫择善固执,由于这样的一步一步的上去,调伏了自己的内心。然后因为你的内心哪粗猛的烦恼调伏,使得我们哪能够宁静渐续,渐续有两个好处,一个呢因为调伏了,你呀这个修学佛法过程当中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哦!余世生生增上。否则的话,你造了种种恶业堕落恶道当中,堕落恶道你有修行的机会吗?没有。所以你必定要生生增上,然后呢?这个东西戒是根本因,你才能够得到人天身,然后呢在这个上面呀跟佛法相应,这个是戒的第一个功德。第二个功德呢?眼前因为你能够持戒,所以呀!把心里面的内心哪恶识,这种烦恼调伏,因为调伏了以后啊那个时候你才可以学定,得了定然后才能够开慧,开了慧呀从根把烦恼的根本,说二我执着是彻底拿掉,到那时候是无往而不自得。到那个时候的话,欸!把你摆在火里面烤,放在原子弹那里炸你,你安然自得,那当然嘛!注意喔!那个时候不执着不是说,啊!我要睡觉就睡觉,要吃饭就吃饭,要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是哦!那个最严格的戒相摆在那里,你找不到一点戒相可得哦!这个才是不执着的真的原意哦!不是我们现在凡夫哦!这千万要认识的哟。所以现在我们看经不懂的说:唉呀!你不要执着。它这个不执着是什么?就是你把这个人我二法的执根本拿掉,你找不到可执之处,所以尽管一天到晚你严格的持戒得不得了,没有一点戒相可得,这个才是不执着的真义呀!所以我们现在呀,真正说起来真是可怜哪,这个教,本来是最好的告诉我们的,现在我们不要了,说修,那么结果呢?没有教也修不成功。反过来呢?那么要学教。学教了以后教的真正意义呀,又不了解说不要执着,实际上呢?你根本连执着的意义都不了解,这个戒也不要了。说,唉呀!我这个才是解脱,那两者都错啊!这个都是什么毛病呢?都是哪犯了相似之见,对于这个功德本身总觉两者当中好象违背的,这个有了智慧的话,啊完全不违背,那时候你才正确的了解。啊不过刚才说关于戒这个事情啊,不执着那一点哪,它要了解呀,它有几个层次的,刚才说那种不执着,譬如说把你一把刀砍在头上你了然不动,那个是修相应的唷!那么我们现在呢?不要说刀砍上来受不了哦,哎哟!把你打一下,不要说打一下,眼睛瞪你一下,你心里面蹦蹦蹦,唉!这家伙为什么瞪我?欸!那个时还是有方法调伏的呀!什么?闻思相应,那很正确很明白,啊你处处地方了解的,啊他瞪你也好,他打你一下也好,你晓得你现在要行持戒,从哪里戒起?从你内心上戒起,正因为如此,所以呀!你尽管做到了以后啊,你也觉得唉我做对了,安住在这个戒上面。这是我们现在跟他相应的不执着。假定你这个不清净的话,欸!你为什么打我?然后两个打起架来了,对不对?哪!这个就是它的功德哦!更进一步,虽然你忍辱了,可是你心里面嗯!老是想着打了我一下。我总要什么办法,想办法。人家说起来世间说起来,欸!这个人哪倒蛮有修养的,蛮有修养的,好听哦!说的不好听,这个人老奸巨滑,这不是正确的办法。这个是闻思相应,还是有它的特质,呀我们要了解,在什么状态当中学这个法?如何去行法?一定有它的这样的一个一个的次第步骤。啊所以凡是这些事情都是什么?要靠智慧!这我们要了解。所以它下面又说比喻。 【「譬如菩萨作转轮王,王四大洲,然能不随欲尘迁转,是由具足慧臣之力。」】 就像一个转轮圣王一样。这是这个菩萨在修学佛道当中,他一定会生生增上。因为呀要广度一切众生,所以一直在那个世间转,那个时啊都是啊世间的大富大贵转轮圣王、天帝什么等等,乃至于王四大部洲,欸!对不起,他尽管有这么多世间的欲乐啊,他就不会随欲乐所转。靠什么?慧。这慧臣的功力,所以在上士道一开头的时候就说明,「由慧摄持的方便是菩萨的解脱;由方便摄持的慧是菩萨的解脱。」反之如果没有这个摄持的话,不管慧?不管是方便?这个菩萨都绑住了。嘿!换句话说你不能行菩萨道。这是我们要了解的这前后一贯。啊前面是总纲提出来,现在这地方呢每一部份细说。啊总之我们要修行最重要的,一定要对于我们所学的内涵要正确的认识。不是我想学,我想学,学了半天是学得我。是!因为我想学,然后呢?学要去学佛。佛告诉我们怎么讲的,佛告诉我们讲的像譬如像刚才这个经论上面,我们还不一定懂哦!欸!那时候一定要靠看菩萨注释,看菩萨祖师的批注,「无垢」哦!这个很重要,否则的话你随便听一个阿猫阿狗的讲,讲得头头是道,讲的是相似法,结果啊愈走愈错。那么这个比喻说什么呢? 【「如是虽生猛利慈心,见诸有情极可悦意,然无少分贪欲和杂染。」】 欸!当我们修学菩萨道的人,第一个一定要大慈悲心,啊那么大慈悲心哪是什么?与乐、拔苦两样事情,现在你要给人家快乐啊!一直看见一切有情啊,那真是可悦意相,亲爱得不得了。但是我们世间亲爱的话,那害了,唉呀!那个东西呀都是为情染所染啊,嘿!现在呀我们修学菩萨道的人,虽然那个慈心哪比世间不晓得要超过多少,却没有一点点哪贪欲,这个杂染在里头,反过来要拔苦呢? 【「见有情苦,虽生恒常猛利难忍大悲,然无懈怠忧恼蔽覆不乐善行。」】 见有情苦,看见他种种无心的苦恼,见这个苦恼所以生起恒常猛利难忍的大悲,那个悲心一定是看见苦,所以要拔苦啊,要我们看见了苦啊,哎哟就害怕得不得了,啊不要说啊帮忙别人,要自己啊说苦得要命啊叫你动手术啊,要吃这个苦药,心里也害怕。所以进一步要帮别人忙的话,那个时候要除苦的这件事情的话,一定会产生忧恼,欸!做这件事情的话懈怠,欸!因为现在有智慧来摄持啊,所以虽然生起这样猛利的大悲,却救度别人的时候心不忧恼,身心不会懈怠,而去努力乐于行善,而不会为这个两样烦恼所覆蔽,所障碍了,不愿意不好乐这个善行。同样的: 【「又虽具足欢喜无量,心于所缘全无散动。」】 啊我们修慈悲喜舍,喜心,平常我们一欢喜呀!心里面就动掉了,对不起,尽管你这个喜无量欢喜呀,心里面哪安然不动。舍呢? 【「又虽具足大平等舍,然于众生所有义利剎那不舍。」】 这妙极了,修舍舍掉一切,是无量舍、等舍,这样的舍法,但是呀却是你样样东西呀一点不挂在心上,却是义利一切有情,乃至于一剎那,乃至于一个人,乃至于最小的事情你也不舍弃。我们表面看起来,这两样东西完全矛盾极了,嗯!修了个舍心,却要对有情一剎那也不舍,欢喜!欢喜到绝顶,心里面却了然不动,啊痛苦无比,却是你一点不怕;快乐,亲爱得不得了,却是一点没有染着;这个靠什么?都靠智慧。所以呀! 【「此皆由慧成,以慧力故,灭除此等力均之障。」】 这样的两个力量所以能够并驾齐驱,都是靠智慧,所以教一定要止观双运,现在我们修学佛法也是一样。你没有智慧呀!那真难哪!现在我们说弘法弘法,弘了半天,被法弘去了,所以呀六祖大师说:「现在呀!你才是转法华呀!以前你是被法华转呀!」这个话有道理呀!你没有智慧的看那个经典,你看到那里就被它牵到那里。就这样,哎啊!如果学唯识的人哪说唯识好,要学中观的人哪讲中观好,大家吵得个天翻地覆,那不是学经,被它转去了。你现在了解了这个,你才能真正的转那个*轮,这个我们一定要了解的,一定要了解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卅八卷B面 必定要了解的,尤其是近代,我记得有很多大德,那都是非常了不起的,结果难免有这个现象,学了他那个东西呀,他就偏偏,偏在上面,当然这有两种可能,有一种是菩萨示现,就是因为引导后面的初机,你呀条件不够呀,不要说样样东西都来,那就是这样,你先学好了,只要一门深入,一门慢慢的进去,自然可以摸得到的,不管别的这个是绝对正确的,我们不要弄错哦!样样东西都要辨别,另外一类的话,那就不一定了,另外一类就有错了,然后呢到了那个时候,他学唯识的说中观不对,学了中观的说唯识不究竟,乃至于更进一步说这部经伪的,这部经假的,请问您现在都这么说,弄到后来,变成大乘非佛说,到最后的话呢小乘同样的,最后没有了,也就是这样了,这是我们必定要了解的,所以这个地方,智慧是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如云:『菩萨具王位,根境如天物,性不变非理,是慧臣德力。』」】 就像这个上面比喻,现在又重颂当中说,啊!菩萨行者,乃至于具转轮王之位,所以一切的享受,自己的根身乃至于外面所对的境界,啊!那个就像天上来的一样,那换句话说不得了的好,对不起,不管它怎么好呀,我呀要安在这个上头呀,不被它所动,不为它所变,为什么呀?哪!由于如实的了知,这个特征是什么,这个是呀靠智慧,靠智慧,为什么这个地方称为慧臣呢?而不是称慧王呢?菩萨的两样主要的是什么,方便跟智慧,而这个不共业是方便,对不对?所以呀这个王呀不是智慧,这个王呀却是方便,然后它那个臣才是智慧,所以叫方便是父,然后呢智慧是佛的母,这我们要了解的唷! 【「慈心纯利他,然无贪熏染,悲不忍他苦,不忧懈低劣。虽喜无散动,舍不弃利他,诸德所治品,由慧灭故妙。」】 上面说的前面就是慈、悲、喜、舍,几样东西;这些它每一样东西都有它的殊胜的功德,对治特别所对治品。所以能够产生它这功效,对治它所对治的种种烦恼等等,都靠什么呀?靠智慧来成就,所以不被障碍而产生它的功德,这个是都要靠智慧。 【「又如赞应赞云:『不弃舍法性,亦随顺世俗。』」】 这个话我们平常常常讲的叫不变随缘,随缘不变,这话讲起来好容易唷!但是做起来可不那么简单呢!不弃舍法性是什么?就是那个法性本身是什么?法性本身空,空性,换句话说,说如如不动,我们要讲如如不动,坐在那儿一动也不动,这个不是。这个根本不动,了无动静之相,在任何状态当中,动得天翻地覆,是了无动相,这样呀,所以啊你不舍弃法性是不变,却能随缘;反过来呢?随缘呢却能不变。而正因为你能不变,那个时候才能随缘唷!否则的话你随缘你就完了,你自己都在那里打跟斗,你还要他救人救些什么呢?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对我来说,我常常说的,我真是一个是打败的常败将军,这是跟这里报告报告我的败的经验,虽然是屡战屡败,却我晓得要屡败还要屡战,只是如此而已,教我真正弘法,谈不到,因为我对法本身,我还并不真正了解,只是在摸索闻思阶段,这个自己最清楚不过,为一点眼前小小的境界就被它转去的话,那个时候自己啊做学生都不一定够资格,这是千真万确的,这个话怎么讲,尤其是佛门当中,我们看看古代的那种大德,这个大德妙极了,不像世间的这个父母这样哄你呀!骗你呀!大德不是这样做的,就是这样,大德呀要你去求的,法这个东西一定要求的,也许我们会问了,那不是不慈悲吗?正因为他慈悲,所以非这样做不可,为什么原因,这个简单的说一下:法是法尔如是的尊贵性、庄严性,你如果稍微对它有一点点不恭敬,轻慢心,对你自己的伤害就无比的伤害。如果你还打着瞋心的话,对你自己的伤害是无法计较的,我们信得过佛法的人都晓得,就像我们世间的人啊,一动不动闹别扭,动不动嘛发脾气,你在修学佛法的时候,对于这个如理的上师你也动不动发脾气,动不动闹瞋恼的话,对不起你接近了他半天法没学到,然后你这个脾气呀!把你送到地狱里面去了。所以真正的佛菩萨绝不忍心作这种事情,这个我们要了解的,所以我们不懂得佛法,我们总是想象当中,好象那个佛菩萨慈悲,也应该比父母还要慈悲,一天到晚围着你旁边哄你呀!骗你呀!这是实际上的状态如此,结果呢,这个是自己的业,等到你地狱里面再出来,转了受了无边大苦再来,因为你的老脾气还在,碰见善知识一来又下去了,所以永远在这地方滚呀!这个我们必定要了解的。所以最近呀已经快讲完啦,因为我最后这个二样东西不讲,所以有好几位同修说,好象不讲这个东西呀总觉得呀不圆满,这是千真万确的,真正佛法的中心是,一定是在后面的毗钵舍那,总觉得我们现在要学,可是我了解,不要说在座的诸位,当然,内秘菩萨行的,我们不谈这是陪着我们玩的,依我自己来说,我自己了解,这个本论哪,乃至于开头第一步我都没有开始学好,乃至于正在学,我们还不晓得怎么接近善知识,然后呢文字上面懂得很多,真正去要修行的话,我们还在门外,要想把前面已经听过的好好学的话,够我们学一段时候,你真正的照这个去学的话,后面一定会有的,这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不要说哎呀这个好象没有学到什么,那对不起,你根本连它学佛法是怎么个学法都根本不懂。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碰见这种情况,心里如果有这个状态的话,回过头来开头翻翻前面的,但是刚刚那个心里本身是正确的唷!这个我要说得很清楚,就是我们的的确确要求这个好乐心,现在我们岂止要学毗钵舍那,我们要学佛耶!不是说吗,我要求往生,不要说下品下生,上品上生我都不要,我要学阿弥陀佛,我为什么要去嘛,我要学阿弥陀佛要度尽法界一切有情,这样才去这个心是绝对正确的,但是这个里边要辨别得很清楚唷,所以你的目地跟你的心里的形相等等每一个地方都要辨别清楚,说起来这个还是什么呀!靠智慧。所以现在这地方特别说这个智慧的功德是无量无边哪!所以现在不说智慧的内容,先让我们了解了智慧的真正的特质的话,有个什么特别好处呀,我们就不会忙着,啊噢赶快去盘两个腿,或者我赶快要拜多少佛,我赶快呀要念那个经,念经的目的要求智慧,所有做一切的事情的目的无不在这个上头,所以我们现在继续下去,能够这样做的话,哎呀!妙极了。 【「谓诸相缚所执之事,虽微尘许亦不可得。」】 你要随顺这个世俗的话,那个世俗啊!哎呀!那个世俗就是千变万化,你一跟着世俗里面转哪!处处被绑,这个相缚特别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我们对于眼前所对的一切境相,外面是种种,里边哪实际上呢,里面啊根尘境识也是一样,你我们不能如实了达它是什么?如幻如化是性空缘起,缘起而性空的,由于这样的关系,里边也不知道真实,外面也不了解,里边产生的,平常我们在这个法相上面说它是见分,外面叫作相分,不管这些什么名词,总之里面是识心,外面所对的是六根对六境,处处为这个事相所绑。因为所绑,害啦!现在呢!你了解了这个法性以后的话,法性这些东西呀!根本性空,乃至于无微尘许可得,所以这个祖师们开悟了以后,发现什么?大地无寸土,什么都找不到,那个时候不能停在那里唷,所以停在那里不对唷!所以呀!无佛处急走过,有佛处啊也莫停留,这个不能停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随顺世俗,因为你安住在法性上头,反过来你安住在法性哪,所以才能够随顺世俗。既然你对世间,平常执着的那些相缚无微尘许可得,所以你在这个世俗当中是任缘而转而了然不动。 【「于此法性获大定解而不弃舍,然与世俗内外因缘各别生果,所获定解无违随顺。」】 那个是说我们对于这个法的特性,法的特性是什么,总相空,总相是空,所以叫如所有性。一切法的所有的性,它总相真如。如如不动,获得大定解,但是呢不取舍而与世俗因缘内外个别生果呀却不违背,虽然一切都空,但是呀,空,正因为它空,所以呀确一定有缘起,因为缘起,所以有空,这个里边说起来就是中观不共的殊胜法门。这个在毗钵舍那当中慢慢的再讲,普通我们世俗上面说起来,说空啊,所以叫不断,怎么讲呢?空啊所以要不常跟不断是不是啊!空啊所以不常,应该这样世俗的,空啊所以不常,有啊所以不断,这是普通的讲法,中观的真正不共的胜法不是这样的,空故不断,有故不常,跟平常我们的概念不太一样,这个是它真正殊胜的道理,关于这点呢我只能提这两个,反正一直要等到后面那个毗钵舍那,真正讲完了,了解,那个时候才了解真正的佛法的核心,智慧的特质在什么地方,这里我们接着继续所说的,这两样东西呀,没有一点点哪违背,不但没有违背,随顺,这妙了!这两样东西呀!你靠我,我靠你的。就像我们把两枝筷子拿起来一样夹一个东西,你不能说那根筷子夹着,耶,那个,那正这个筷子靠着这个,这个筷子靠着这个,是相对安立的,天下的事情都是这样。 【「又诸余人认为极相违事,然具慧者皆能随顺令无所违。」】 哪,现在下面又来了,很多别的人以为相违背的人,你真正具足了智慧的话,碰到那个时候你觉得没有违背了,所以啊我记得自己觉得我当年修学佛法,种种处处地方觉得这样作有这个毛病,那样作有那个毛病,弄来弄去弄不对,一直等到依靠了善知识,慢慢的学习呀!现在慢慢,慢慢的了解了,我想我们在座的同修们也常常有这种,所以有时候大家争论了半天的问题,等到了解了以后发现,毫无争论之处,根本不需要争论。还有个妙处,平常啊一般我们世间来说的话,我们这个论辩,任何一个论辩永远是得不到结果的,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从来不可能得到结论的。但是我想诸位在这里慢慢的学习,已经大家有一个多多少少有个共同的经验,的的确确你对佛法了解了以后的话,在任何情况之下,你都能够找到一个很合理圆满的解答,这个所谓任何情况要说明唷!在我们这里唷!我们这里大家有个先决条件,大家是如理来修学佛法的,不是蛮不讲理,蛮不讲理的人不算。你尽管你说得头头是道,不是头头是道,你说得正确得很,他说就是你有理,我就是不信你那一套,你拿我怎么办?那个我们不谈,我们这里特别要 说明的,就是说真正你具足智慧以后,别的地方别的场合,你觉得这个事情不行的,跑到那里呀,嘿!都解决了,而更重要的不是解决唷!更重要的这些违背的事情不但不违背,却是相随顺的唷!这样,记得常常我们用这个比喻,这个简单极了,这个眼前的。譬如说我们在这个地方,隔壁那个厕所,啊那臭得个要命,当然那我们人人不欢喜,如果你有智慧,不要说佛法的智慧,世间智慧的话,哇!觉得这个东西好得不得了耶!最好的花,最美的花,最好的果,就靠这个东西,化学肥料有种种副作用,这个东西一点点副作用都没有,千真万确,看你怎么用它嘛!对不对?靠什么?世间的事情尚且如此,何况佛法,同样的,拿我们现在修学佛法的人来说,人家来骂你什么东西,那么我们以前的这还得了,嘿!现在懂得了佛法,说,哎啊!这是善知识呀!成就我的忍辱啊!没有他还不能成佛呢!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哦,所以这个地方我们了解了,别人以为相违背的,嘿!到那时候就不违背了,所以这都靠什么?都靠智慧啊!太美太美啦!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这特别为什么把这功德要这么说明呢?就是一定要让我们产生最深刻最殊胜的见解。我们真正修学佛法这是重心,这是重心,然后呢!把握住这个,然后呢!运用在我们要修的上面,你怎么修就怎么成。 【「如前论云:『若开若遮止,佛语或有定,或是不决定,然皆不相违。』」】 前面告诉我们这个该做的事情,有的时候该做,有的时候不该做,该做的是开,不该做的是止。这件事情呀妙了,有的时候佛肯,说决定要这样,有的时候不决定这样,但是啊它不管决定不决定都不相违背,那是什么呀,就是智慧,就完全在智慧当中。 【「谓大小乘及经咒中,见有众多开遮不同。」】 的的确确,大乘、小乘,性宗、相宗,显教、密教,有太多地方不同的,现在我们因为学了不得善巧,所以啊大家是此非彼。这个法华上面为什么我们要学,法华说得很清楚,诸佛啊,十方诸佛没有一个例外的,他究竟圆满,只有一样东西引导大家,但是因为根性不同所以千差万别,而他说得是千辛万苦,获得这个法是无量劫来舍头目脑髓,把那个东西辛辛苦苦传布在世间,我们现在修学佛弟子的人,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对,怎么不堕落地狱?佛千辛万苦,相当于孩子出来的,相当于这个价值,无比价值的东西,你跑得去这个不对,一下把它敲破,那个不对,一下搞破,请问你这个债赔得了吗?所以现在不要忙着说哎呀!我修行啊!这个时候要,是要忙着修行,要无误,记得不记得这两句话,你对你修行的内容要没有错唷!要不然的话,说不是原地踏步唷!你在大大退步唷!这退步的结果不是伤害别人,伤害你自己唷!这件事情我们务必要了解啊!务必要了解啊!所以在这个地方,他特别说明,刚才说,我们说人家来骂我,人家说大粪等等,假定我们现在这个地方,也不妨说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刚开始出家修学,总觉得哎呀我是来修行的,跑到这个庙里还要做那个做这个还要这样,处处觉得不对。现在才了解呀!不是的呀!正因为你要修行所以跑到庙里来,早上从打板开始,我样样愿意做,现在如果说今天我还有点气力的话,我恨不得这个四十八担我一担担起来,尽管我现在没有气力了,今天早上做一点点就没气力,对不起,我这个上课,还是觉得这个我唯一能贡献给大家的,如果说叫我去扫地的话,我就怕我不扫地,派到我这个我就怕不做事情,我快乐得不得了,这个都靠什么?靠智慧。你不是要跑的来,积聚资粮,净除罪障吗?你从这个地方你不努力,靠什么?这个就是智慧啊!然后你了解了这个,拿这个回向净土,不正助双修吗?你不是要学佛解决一切人吗?当然现在这个时候情况就是这个样呀?解决一切靠什么?佛法啊!现在我虽然刚开始第一步,没有把佛的内容学会了自己来作,可是佛已经有的,我能够把他那个东西,能够圆满的摆在世间的话,就不等于我像学了佛一样一样的功德吗?所以因为我了解了这一点,呀啊!跑的去扫个地也好,烧一个饭也好,我只要佛台上面擦干净,叫人家来看,哎呀!很欢喜,我就得到了这功德了,尽管我没有佛陀的智慧,没有圆满的功德,我却可以得到这样大的福报,而这个福报跟智慧相应是无漏的,自然我们做那件事情就会高高兴兴,做的时候有功德高高兴兴是随喜功德,真是增上无比呀!对不对?眼前所有东西都靠什么?智慧。所以我现在啊,深深感觉以前的错啊,所以在这个地方,也可以说很痛心的把那个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这个经验告诉大家,你们要想修行,不要先忙着说去盘腿,第一件事情哪,在这个上面,务必要认识,务必要认识,现在我们继续下去。 【「若以一人双修二事,寻求无边经论密意时,诸愚无慧虽觉相违,然诸智者实见无违。」】 喏!喏!来了来了!一个人要修二件事情,然后呢要找无边经论的秘密与意趣,愚痴没有智慧的人觉得相违背,真正智慧的人啊觉得呀!嘿嘿!不违背呀!刚才我引的比喻都是这个,深的也是这样,深的是真俗二谛,那个东西绝对不能分开的就这个样,,所以慧一定是方便,方便一定是慧,浅的呢?我们也是一样,哎呀!我们说跑得来,我是要念佛的,然后呢!偏偏要我做这做那怎么可以,这两件事情是违背的,真正了解了觉得不但不违背,这是帮助你念佛呀!这千真万确的事实呀!没有一个例外的,反过来,你说我是要来求福德的不要念佛,你这个福德是为什么?要得到真正呀!如果你不念佛的智慧,得到的福德是三世怨,送到地狱去,这是福德吗?哦不可以!不可以!从开始第一步到最后都是这个样子。所以,凡是这种地方呀!诸位呀!一定要把这个文字所指的内涵呀认识,然后认识了以后照着这个认识不断的加强,加强照着行持,这个是修道,真正从这个地方修起的,所以这个是: 【「亦是慧之所作。如是无慧觉为相违,及有慧者见不相违事虽有无边,然二谛建立及经论中互相开遮众多不同,以慧分辨意趣无违,即是智慧无上功德。」】 像前面所说的,这种愚痴不了解,觉得相违背,而有了智慧觉得不相违背的世间是无量无边,因为眼前没有一件事情是例外的,你要做事情,我们晓得要做世间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副作用的,妙了!你有了智慧以后啊,这个副作用啊都可以减除到不是最低限度,彻底消灭而且所有的副作用都变成功什么啊?嘿嘿正助双修,妙不可言,这就是佛法理由,那么然后在这个里面最重要的不相违是什么?二谛建立,真俗二谛,真谛讲空,要空到什么程度啊?一法不立,找不到一点,有一点点,对不起,不行。有呢?嘿!一事不遗,一点事情都不能遗漏掉,这两个完全差了个十万八千里,但是呀这两样东西却不但不相违背呀,而且是互相依止相待安立;拿掉了这个那个就绝对不成,拿掉了有绝对没有空,拿掉了空绝对没有有,这样。所以我所看见的经论上的祖师上面,特别开示,这两个东西彼此间,一定要这样彻底的了解,不过我们学上去的时候,注意喔!学上去的时候是绝对不是啊先从空那边下手,注意!这个到以后慢慢地讲,我们绝不能忽视那个空。因为你学有万一学得不对的话,由空来破。万一学空也学错了,那完了,就没什么东西好破了,就这样。所以我平常常常讲的,学世间拿佛法来破。同样的道理,用这个道理,你学了佛法来执着的话,那没有办法破你了,你总觉得你对了,他这个不对,那完了,所以说持戒不要执着,也是这个意思,顺便一提。除了二谛建立以外,经论当中互相开遮等等,都是什么?都要智慧分别,这个是什么?这个是智慧无上的功德。为什么讲无上的功德,因为世间得到的只是小小的好处,实际上呢?世间一切好处都从这个上面来的,而从这个小的好处乃至于最究竟圆满的,还是靠这个东西,而现在这个地方我们真正最重视的这个智慧就是最高的。这个才是,这个是我们必定要了解的。现在我们不必讲真俗二谛,就像大小二乘的开遮持犯不同,前面我已经解释过了,假定你从单单从形相上去看的话,那绝对不一样,我们不必深入,就我们现在的了解的道理来说,大小乘开遮的根本不同,原则绝对没有违背。原则是什么?解脱生死的痛苦,你只为自己,那么只就你自己这个立场来讲解脱,你现在为一切众生,目的还是相同耶!这个很正确的,所以你,你把握住这一点的话,说大乘的行者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起见,我们晓得这个故事,乃至于杀人,杀人也对;小乘怎么可以呀!杀了人那还得了呀!它不违背。从戒相上去看是错了,从实质上面目的呀!是不是求解脱呀?对嘛!小乘人只求自己解脱,当然你不会杀人,大乘人为了帮一切人,现在眼看着这个人堕落了,永远没有解脱机会,你然后把他阻止他乃至于杀掉他,是不是你正是持戒必然需要做的事情嘛!当然,深的道理还在其次喔,单单这个的话,那不能辨别,我只是说从很浅的地方说明,真正主要的就是无非告诉我们哪!我们现在修学佛法的特质,在一件事相上面要把握住,从事相,事相是俗谛,前面的五度,把握住这个里边的特质,怎么做,那就是智慧。样样东西啊,要用慧这个德臣来辅助它。 【「一切功德皆从慧生者,如云:『世间圆满从慧生,如母育子有何奇,善逝十力超胜力,一切无等最胜事,及余一切功德聚,皆依如是慧因生。』」】 世间的种种圆满都是什么呀!从智慧出生的,就像母亲生儿子一样,这有什么稀奇的,换句话说,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呀!从世间一切到什么?到佛陀最究竟圆满的,十力,十力四无所畏,这是究竟圆满的,最殊胜的最超脱的这个,一切再不能跟它相比的,最殊胜的事情,以及所余的一切的功德,都是以慧为因。注意喔!这个是真正的因,从这个地方开始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卅九卷A面 注意哦!这个是真正的因,从这个地方开始的,乃至于退一步。 【「世间艺术及胜藏,所有如眼诸经典,救护觉慧及咒等,种种建立法差别。众多异门解脱门,彼彼利益世间相,大力佛子所显示,此等皆从慧力生。」】 没有一个不是,没有一个不是。世间的艺术呀,是啊!然后呢从世间的艺术,我们进入五明当中,四明而进入内明啊。那么,这个内明什么?哪!从闻思修开始,闻思修看经典,那个像我们的眼睛一样呀。对不起,看了经典你还要智慧哦,没有智慧的刚才说的又错了。然后呢救护我们的啊,这个不管你救护我们的从什么,从显密两道等等啊,都各式各样的差别法,不同的根性而建立不同的,对治不同的烦恼而建立不同的法。所以啊,有各式各样的方便,不同的门,去得到共同一个共同的利益--解脱。所有的这个利益,啊这个情况啊,「大力佛子所显示」你学了以后啊,我们佛子所行所成就的,都从什么地方开始呀?智慧。耶,从这个上升,以 这个慧因,然后升起这样的功德,这样的力量。前面是说智慧的功德,啊!这么好。这个呀,听过了以后,要自己心里上面不断的思惟观察。啊我们有人说,唉呀,叫我想这个东西呀,就是想不来。那个时候啊,更应该努力,更应该忏悔。既然我们了解了这是根本的话,你们不要说,唉呀,想不来,做不来啊,正是前面哪障碍在。但是,我们啊,有幸而今天碰到了,这碰到了,你如果再不努力的话,请问后果是什么?后果是什么?很明白的说明一个事情,现在你所以不乐或者不善巧,因为你宿生善根不够,障碍力大,总算你有幸还碰到了,所以,眼前碰到了唯一的机会,就是忏除罪障,把这个障碍拿掉。然后呢?增强自己的力量。假定你现在碰到了,你不做,时间是过去掉了,机会是失去了,还有一点事情更重要的,你现在不做,请问你做些什么?我们还在造业对不对?没有一剎那离开这个业。既然我们现在积集的业,跟这个修学佛法不相应,那么将来你感的果,你能够感得跟佛法相应的果吗?你造的跟佛法不相应的因,能感得跟佛法相应的果吗?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对这点都不懂,还谈什么修学佛法呢?所以说,现在如果不做,既然没有做这个,种这个因,将来一定没有这个果。既然没有这个果的话,完啦。而你现在造的种种恶因啊,它一定先来,然后呢你辗转的,就算你还回得过来,请问你愿意在地狱当中,受尽了千辛万苦百千万劫再来吗?这是我们平常真正要注意的哦。所以不要说哎呀这个东西很难啊,偷偷懒啊。要另外一个方向,这个都是要靠智慧,所以刚才说的这个道理都是智慧,唉呀,我宿生没有努力啊,现在还不趁这个机会,赶快净除罪障,没机会。你虽然不做,你心里面能够加强这个概念,这个概念放下去是什么?业嘛,业是什么?思思已业,大家记得吧?没有别的呀。所以,你必定要从前面,那个前面凡是没有补的,赶快补进来,随时随地记着,啊,没错。你脑筋里面想:对,以前我没做,我现在一定要做。你坐在那里咬紧牙关去做做的话,耶,你那个时候就多一分力量。然后你跑过去,哎呀看见佛啊,一心的就礼拜,一心的求忏悔,一心的念佛说:「阿弥陀佛啊,我现在一心一意的只有皈投您了。」那句佛号,你念起来是力,有力的不得了,亲切的无比,因为你觉得你一无可疑嘛。唯一的就是阿弥陀佛,那时候你念起佛来就有力了。然后你见到,见到了阿弥陀佛啊,很快的,啊,自己告诉你的这个法界相应了。好快哦,就上去了。这是我们哪千真万确应该必须知道的。啊现在我们看它的过患,反过来说,没有,有什么害处?啊,说有了,有这么大的好处啊,单单这个还不够哦,前面拉的力量不够,后面还要推的力量。啊所以前面啊,好的不得了的引诱,后面啊狮子老虎,乃至于啊,刀冰水火啊,喔,在那里逼上来,那时候我们拼命会向前冲啦。现在看看后面什么东西逼着我们。 【「无慧过患中,施等无慧如无眼目。」】 唉!虽然你啊,做布施做种种好事情啊,假定没智慧的话,就像没有眼睛哦。所以啊,华严上面,大乘经论上面都是这么说呀:「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啊!现在别以为,哎呀我们在这里修行哦,别以为我们在这里修行哦,如果你没有智慧摄持的话,对不起哦,这个是魔业哦。我们只要仔细一看就晓得了哦,以我自己来说,也的确我很了解自己以前的错误啊,哎呀,所以才那么大声疾呼的这么也是这样。我刚出家的时候,我想大家都了解,哎哟,跟着老师环境,所以持戒持得很认真,呵,觉得认真的不得了。我刚开始出家,我在狮头山,跟我师父,啊他那元光寺,我觉得那个吃,吃饭要持午,他们十二点钟不吃,我就不吃,哎呀,我师父啊,就他,就哄我一样:啊,那好了你一个人先吃。十、十一点半叫小孩送上来。哇,人家辛辛苦苦煮,送上来,我还觉得这些人是什么修学什么佛法?啊,我现在是一直在懊悔啊,一直在忏悔啊。我修了吗?你说这个叫做修吗?我现在想想啊,一点都没有错呀。啊然后呢我自己那个衣服啊,穿得破破烂烂,好的也不肯穿,一天念多少佛。我同时曾经得到过念佛的经验,我有告诉过你们了,对不对?啊,我现在过了多少年问人家,你念佛啊,那时候我刚出家哦,都已经有这个,可是现在真正问起来啊,我那时都是做的错耶。所以不要说你真正念佛念得这么好啊,都不一定能够往生哦,何况我们现在这里胡思乱想啊。这是千真万确的呀,所以,最主要的靠什么?慧。这个过患在这里。 【「摄颂云:『俱胝廋他无导盲,路且无知岂入城,五度无慧如无眼,无导非能证菩提。」】 哎呀,要这么长的路呀!「俱胝廋他」换句话说,这个这么长,俱胝是一个大数,这么样长的路,却没有人引导,瞎了眼睛,让他自己去跑,你能够跑到城里去吗?不可能的。所以这个经上面这个比喻就是这样,好象大海里面一个盲眼的乌龟一样,要想迸一百年出来一趟,要想出来得正好说有一个浮木,这个里面一个洞,你要钻进去,那绝无可能的事情。要靠什么?靠智慧。所以啊,没有智慧的引导啊,不可能证得菩提。 【「是故施等不能清净,亦复不能获得正见。」】 所以布施等等啊,是不能清净,亦复不能获得正见,所以反过来说,我们常常记住哦,就是我们现在刚开始下脚第一步是持戒持戒,真正要我们现在持戒持得清净,绝无可能。但是,我们现在只有一件事情保障我们--正见。昨天,有一位同学还来问我,啊,我真欢喜啊,大家好用功呀。哎呀,看见说一个小事情,说这样做,难道这样做都有过错吗?我肯定的告诉他有过错。他当初听了就很怀疑。实际上呢!我们不妨仔细想想看,啊当然,在座或者很多啊,没有受大戒的不知道。我不说那个戒篇的名义,戒上面告诉我们,尤其是啊,所谓百种学法。啊,一动就错,一动就错,你坐在那里一定要怎么坐,站在那里要怎么怎么站,穿衣服要怎么穿,我们现在随便的晃晃荡荡,一天到晚在违反规矩当中,对不对?这个是小乘戒哦!尚且如此哦。然后呢,真正要清净戒要到什么?初地菩萨还不行哦,二地的离垢地,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哦。这样所以啊,在这个,这个时候,在这种情况之下,那 你怎么办,你说的话,既然你戒持不干净,你一定堕落了嘛!是啊,经上说的很明白呀。你犯一个突吉罗,就是最小的罪,就刚才说你如果说衣服穿得一点不好;走路的时候,眼睛什么随便一瞪,随便一来,你就犯了一个突吉罗。犯突吉罗,抱歉,我应该这么说,犯最轻的罪,犯最轻的罪,佛告诉我们,我们犯那个罪啊,堕落地狱当中要多少啊?人间九百万年的罪。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啊?我怕说错啊,你们晓得的人提醒我一下。那我们这样的话,那一年时间能够成功啊?耶,它有一个特质的,我们要把握住。你正见未破,没关系。别以为我们得到正见哦,你们怎么样我不敢说,对我来说的话,我只晓得正见的门,现在晓得了,向那个地方走。我未得正见,我谈不到告诉你们。啊你有了这个正见的标准去判别,那个时候晓得该怎么办。尽管啊,你行持上面稍微有一点错误,不怕。这个不但是理论,事实也确是如此。什么事实呢?现在我们譬如说,我们现在眼前的很多大德,啊,我们眼前的譬如像我们广钦老和尚啊,或者什么啊!当代的很多大德,在前面一点的啊,什么弘一大师啊,印光大师啊,他们都往生了对不对?实际上,他们是不是持戒持得这么严啊,印光大师晚上还吃饭的,耶,这个罪还不是最小的哦,如果说像刚才说的话,他那岂只九百万年,但是,他却上品上生哦。这个地方说明了什么?正见。这样,啊那么所以说,你如果没有智慧的话,你得不到这个,唉,那这个过患是不得了,不得了的过患。下面我们看。 【「如云:『无慧求果报,施体不能净,利他为胜施,余唯为增财。』」】 那么我们讲,说你讲布施啦,啊,如果你布施,不了解智慧的话,那么,送给 别人哪要求果报,这个时候的布施不清净。真正的布施,是完全为了什么?利他,而且要究竟圆满的利他。这个才是殊胜的。除了这个殊胜的以外,其它的都是什么?增加财富。这个财富是跟佛法不直接的,间接的,乃至于是染污的。跟法相应的才是。 【「又云:『无破暗慧光,不能成净戒,多由无慧故,尸罗成浊染。』」】 那么,进一步布施,下面的是持戒。因为你并没有智慧,啊,不能哪冲破无明,所以啊,这个持戒啊,不清净,不清净。所以虽然啊我们在戒相上面做得很好,乃至于执着得很厉害,这个尸罗啊,成浊染,成浊染。啊反过来,虽然也许戒相上面稍稍不能究竟圆满,但是你如果把握得住的话,我们就可以渐渐增上。就是像世间一任何事情一样,做生意啊,绝对并没有啊说啊这个利润啊百分之百的,啊这个都是相对的,啊要一点,不过问题是什么呢?你做的对的话,耶做的结果啊,赚;做的不对的话,是赔。一定要要要有一点副作用,这个是一定的。所以,这个都是靠智慧。 【「又云:『慧倒心混乱,不信住忍德,不乐观善恶,如无德王名。』」】 啊那么下面呢,忍辱等等,啊由于我们啊没有智慧,这样所以啊,颠倒。所以在这种颠倒无明心混乱当中啊,不信住忍德,信的真正的中,忍的真正中心啊,什么?谛察法忍,对这种法要如实了解安住,以净信心安住在这个上面,那个时候你才能够行忍的忍德。啊所以你这一步一步,所以啊,因为你没有这个啊,所以不乐观善恶,你没有智慧,所以啊不会呀好乐如理抉择是非善恶。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你行相上面做到了一点点,譬如说忍吧!你硬忍也做到了,人家看起来,耶,这个人能忍,但是这个忍不究竟,不究竟像,像无德王名。这个无德王名为什么叫无德王名?王--这个是世间最高的,啊尤其是古代,别人可以不知道,国王一定知道。结果啊,偏偏这个国王啊,是一个昏君,他不知道还好,一知道的话,他名誉扫地,大家唉,这个家伙,就是这样一回事情。所以得,得到了这个好名誉,适足以破坏你啊,不是真正的成就你啊。 【「又云:『智者所称赞,无余最细深,欲未障直道,无慧不能往。』」】 那么,真正智者所赞叹的,所需要的,是啊最深最细,啊这个不能障碍的这一条菩提大王之路,没有智慧不可能去。 【「又云:『心不勤修慧,其见不能净。』」】 啊真正中心是正知见,正知见然后究竟圆满的是无上菩提,这个东西啊,必定要靠智慧,而这个智慧要努力地修学,所以从亲近善知识乃至于到究竟圆满的闻思修相应。 【「王名称者,谓如无德之王,名称一扬后仍退失,乃至未发大慧光明,愚痴黑暗终不可灭,慧发即灭。」】 嗯,这样,这个慧不是说听到一点就算了哦,然后呢听了要思,思了以后呢,要修。要得到究竟圆满的智慧光明,那个时候才彻底的消除。啊所以说一这个发了,慧就这个无明就消灭了。 【「故于发慧应随力能精勤修习。」】 所以,这个事情,我们要努力的,真正要努力的。 【「如云:『由发大慧光明力,犹如出现大日光,众生身中黑暗覆,悉皆除遣唯余名。』又云:『故应尽自一切力,于如是慧勤修习。』愚痴之因,谓近恶友。」】 这个好好的看一看哪! 【「懈怠懒惰极重睡眠,不乐观择,不解方广,未知谓知,起增上慢,上品邪见,或生怯弱,念我不能,不乐亲近诸有智者。」】 今天这个只念一遍,我为什么念一遍啊?晓得了愚痴的过患以后,你要除一定要从因地上面找到哦。啊这个上面啊,大家先把它看一遍,明天还要细讲。而这个里边最严重的一项事情恶友,这个恶友平时不是我们吵架的冤家哦,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我们一定要辨别得清楚:善知识?恶知识?本论一开头的时候就特别告诉我们也在这个地方。请翻到菩提道次第广论三百二十六页,关于智慧昨天已经说了智慧的殊胜的功德,今天继续讲没有智慧的过患。嗯请看倒数第四行,昨天已经念过了啊。这个倒数第四,应该倒数第五行那个偈子开始:「如云:『由发大慧光明力,犹如出现大日光,众生身中黑暗覆,悉皆除遣唯余名。』」因为我们从这个修学佛法的次第当中,如理的闻思修,启发了相应的大智光明,这个慧光就像日光一样,是世间最强烈的,在任何情况之下,任何黑暗都可以破除,那么我们众生嗯所具有的黑暗啊,也彻底破除,彻底破除一无余。唯余名,这个名可以做两方面的解释。名是嗯虽然还有这个名字没有实质,实际上呢,也可以说名就是指名言,世俗谛。换句话,我们看起来你真正的内证到这种境况,别人看起来在世俗的名言谛当中,他还是示现烦恼相,你也看见他觉得有烦恼,在他里边却是了无烦恼,了无烦恼。是啊!所以我们看,不要说证得佛果,乃至于很多行菩萨行者,乃至于罗汉行者,你去伤害他,或者什么等等啊,他了然寂然不动,就是这样,啊,那这是一种。还有一种呢,他就是现出那个贪瞋相来,我们常常说的逆化这一种,祖师们啊,像那个济,我们常常说济公活佛,就是南宋的那个道济禅师啊。啊,一天到晚吃酒啊,什么!他没得酒就受不了的,但是你有这个本事吗?嗯尽管啊行相上面还有,内在没有啦,那是刚开始,何况是佛呢。所以故应尽自一切努力啊,于如是慧勤修习啊,这是我们应该注意的。看看它有这么多的好处,我们现在目的忙的什么?我们要得到好处,而实质上我,我们所要的好处全部在这个里头啊。为了忙一点的世间的小利啊,大家都弄得不可开交,现在这么大的殊胜利益,当然我们应该这样 去做。我们所以不能这样做,正说明了什么?我们的愚痴啊。而愚痴的对治,唯一的就是这个智慧啊。想到这地方,什么都是次要的,乃至于可以说唯有这一个唯一的一件事情我们该做的:啊那么为了这一点,下面这就很重要了。为什么我们愚痴呢?你不是已经见到了这个愚痴的祸害吗?也见到了智慧的殊胜的利益吗?你要除掉它的话,一定要从这个因上面,现在告诉我,所以这个因我们必定要正确的把握得住,然后努力去行持。它分几方面,第一个谓近恶友,是外在的,所以在佛法修学当中,最重要的是莫过于善知识,而最可怕的啊,是莫甚于恶知识,啊,莫甚于恶知识。这一个一定要你自己去体验,当然在你体验之前,一定要如法如理的了解。我常常听见人家说,那世间的根本不谈啦,哎呀好的很啊,这个不谈。就算修学了佛法,了解了,还有人说哎呀这个不好意思。啊说这个不好意思,请问这个不好意思是什么?不好意思是什么?我们不要说下地狱,连打你个耳光,比起这个不好意思来,你愿意接受那一个?那当然,哦!这个打耳光受不了,然后你为了眼前的一点不好意思,将来岂只打耳光,岂只大损失,在长劫地狱里边,你愿意就为了这个不好意思眼前的不好意思,把自己埋葬在这个地狱里边,无量无边劫吗?这个天下之人之愚痴是莫甚于此啊。所以说,正因为愚痴所以这样,而这个愚痴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恶知识。偏偏还在那里说哎呀这个不好意思啊。所以你们千万记住一个事实,你今天被了毒蛇咬了以后,你会不会觉得哎呀这个不好意思啊,你让它去,我请问你会不会这样啊?但有一种情况,那小孩子,哎唷痛得要命哪,你不要说把他手指切掉,叫他绑着他还不愿意哩,眼看着那个毒周流全身。这个是很清楚很明白的,假定你自己清楚明白晓得咬伤了非死不可的话,那马上一刀两断,自己的手指哦。这个很清楚明白。所以为什么本论一开头的时候,就告诉我们善恶知识之辨,它又特别说明这个道理不是听懂就算,你要如理思惟。现在我们讲修行修行,听完了以后,好啦,书本一合,没有啦。这是为什么不得力的原因,啊,所以说现在我们真正要行持必定要从前面的如理思惟,然后呢,去啊了解了,忏悔业障才能够把心里面这种心力啊扭得过来。要晓得这种力量是什么?也就是习性。啊,习性呢,就是我们呢平常所说的就是一种推动我们的力量,而这个造的业习性,这个业,换句话叫做业习气,要晓得造的这个业的习气啊,这是我们这个五蕴当中行蕴所摄,大家在这里容或到现在还并不了解啊,我们的行蕴的真实状态,啊,那么在这个上上面,我今天点醒大家一下,这也是因为昨天有人问了,所以我在这个地方特别说明。嗯这个在中士道的时候,不是曾经说过有一个善知识朴穷瓦在「有」支上面下功夫,大家也不晓得什么原因,那么有几位同学已经体会到了,哦说「有」支原来有这么大的力量,就是会有一种非常强力的力量推动你,这我说过很多次了。那么这个力量那来的呢?今天我们在这里体验一下,啊你们很容易就体验得到。譬如我们早晨啊上早课,然后呢,你啊念楞严咒也好,或者敲法器也好,这个时候很有意思啊,有的时候你是啊心力集中在那里一直念,有的时候啊你心里没有集中,耶,但是你照样的咕噜咕噜咕噜的把它念下去,呵,背的很熟。可是如果中间有一个人插上那么一句,或者是你平常尽管背的很熟,我中间突然提一句说:从那句接下去。你想了半天就是接不下去。你们想想看对不对?不妨眼前马上试一下,为什么原因接不下去?这个我们就弄不清楚了,的的确确弄不清楚,啊就是这样。还有人告诉你个道理,你听了很懂,听了很懂,可是比如说敲法器,耶,告诉你怎么弄,会。可是等到你自己摸上去的话,敲了一个手忙脚乱;等你到敲熟了以后,你不要去想它对不对,你拿上去就叮叮咚咚敲了,你也不晓得为什么敲得这么,这么,这么顺理成章,敲得这么好。这个经验大家都有,对不对?那这个里边就很明白说明了两件事情:一个是想心所的功效,一个是行心所的功效。就是啊,你想哦这个事情要怎么敲的,嗯哃哒哃哒,这样。他讲的清楚,听的清楚;可是叫你做的时候啊,就做不清楚了。因为这个想心所的特质是什么?就是缘想啊长短好坏等等,你听懂觉得这样的一个心理。行心所叫什么?造作的力量。啊,一定是心里面你要这样去做,然后呢,把它的诀窍在那里跟着身、口这样去做,做做做养成功了一种业习气的话,这就有一股力量,这个叫行。所以这个「行」,跟这个「想」,是两件事情,你们一定要分辨得清,这个两个清楚了以后,所以当人家在那里讲,你在听的时候啊,啊你把他那个名身文句,内涵觉得懂了,那个时候啊,跟你「想」相应的。啊然后呢,你自己要真正深入,必定要透过思,思才是什么啊?行心所,行蕴啊。说业是什么?思思已业,然后呢,你如理思惟。不过,思惟注意哦,「如理」两个字,并不是你自己一个人叽哩呱啦乱思乱想一通。平常我鼓励大家,看见大家是能想我很高兴,鼓励大家,鼓励大家的原因就是平常啊,很少人啊肯去思,是,是啊!不管是那一方面,你开始有了思啦,然后呢,那时候再把「如理」两个字加进去,所以每一个地方要注意到。等到你经常的这样的思惟,如理思惟的时候,自然而然呀,你起心动念就是它。乃至于你不起心动念,咦,你坐在这个地方,一个境界现起的时候,你自然的反应就是。就好象我们刚才说那个楞严咒,你一跑上去的话,那个维那一起那个腔,你咕噜咕噜从头背到尾。然后你拿起铃鼓来叮叮当当当打,打的很好。所以一定要了解这个力量。所以他修行的过程重要,你把握得住。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卅九卷B面 这样所以它前面啊尽管已经告诉我们哪!善知识、恶知识的行相,你在听闻当中,思心所相应的,这个思心所,这个想心所相应的跟思惟观察是有它非常密切的关系喔!但是呢,这个地方我们讲的功效你要辨别得清楚。这样,所以尽管就这道理懂了,但是啊!你心里边这个习气的力量还是什么?还是转不过来,那个时候一定要修行,照着它去做,啊思惟观察。那个时候你不会觉得唉唷不好意思,唉唷什么的,听见那些人在外面这个聊天嗯这样的话,你就立刻心里面警觉生起来了;啊!不可以,这个是毒素一样,万万碰不得。你一必须要有这种力量。当然,你对这个恶知识、善知识的行相已辨得清,很清楚很清楚,哦凡是跟世间相应的增加你贪婪情染的,嗳,它还很好咧,平时常安慰你,唉呀,某人啊!你好啊!怎么样啊!这个啊如何呀!唉呀、正好你晓得配你的胃口,跟你的情见相应,啊跟你的名利相应,完了。啊最起码至少的,他一定要告诉你啦世间的真相是苦啊!策发你的厌离心,大厌离心啊!而这个厌离不是我们世间的厌离呀,就是三有,那怕这个妙得像妙天宫,给你的王位,给你的一切的财富,唉唷,你看得像毒药一样。这个我们要很清楚很明白,它是这个外在的原因。那么然后呢!内在的呢?就是这样懈怠、懒惰、极重睡眠、不乐观择,不解方广等等。唉!通常对于我们来说,这个内在的原因啊!是以前留下集来的这个随眠,但是都是因为外面遇见了外缘而引发的。这样,所以这个恶知识也是引发里边这个恶源的最有力的一个力量,我们要了解。同样的,我们也是影响别人,人家也是影响我们。所以啊!这些事情我们很容易了解。啊这个是啊!属于情方面的。不乐观择就是这个。现在很多人哪!唉!总觉得唉呀这个,这个东西啊!实在很麻烦哪!心里最好啊!想想啊!有一个讨巧的方法。尤其是现在听见啊这个念佛好,大家就说:你只要念了佛什么都不要管。念佛好不好?好!的确,这个太殊胜太好的法门,现在不幸啊!这个最殊胜的法门是弄到现在这个情况,现在这个情况是什么?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弄到后来是万修难得一、二去,坏就坏在上头。昨天黑板上写的腐桃树三个字啊!就是一个祖师告诉我们:大家现在动不动说念佛,实际上哪!是懒惰的人的腐桃树,他真的念佛念得去了吗?你们看看紫柏大师那个语录上面就说得清清楚楚,所谓明末四大师,人家尊称他为「紫柏尊者」,啊!这个人真了不起呀!他就绝对不是说唉呀互相安慰啊这样,他就是针对这个病症上指出来告诉你:问题在那里,你一定要在那个病根上面痛下决心啊!所以我们这一点要了解呀!同样,参禅的也是一样,欢喜啊这个弄口头的话,他也觉得唉呀这个念佛啊,是老公公老婆婆的事情啊!他也去参禅。这个参禅应该怎么参呀!啊!那更是要精进努力呀!结果呢?参禅弄得不好的话啊!所以古人有一句话呀:「吃得酒肉饱,来寻升术禅」,嗯!觉得解脱自在,然后呢!哈!喝酒吃肉,这么,这么大家这么玩玩了一通,跑到庙里面去找一个和尚,耶,来谈谈禅,觉得很高明。是这样吗?唉!错啦!所以这个地方啊!我们要了解,这个真正修学佛法,他一定要找到他的根本的问题在那里?不要随着自己的习性,唉唉!说啊!我不欢喜这个啊!那么你欢喜什么?我们欢喜的无非是世间的情染哪!所以呀!这个地方真正修学佛法一定要了解它,它的中心是什么--智慧。而得到智慧一定要经过这个次第步骤。所以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啊尽管我们目前一下子容或做不到,那个是可,那个是可能的。有的时候也确确实实是这样的,那怎么办呢?心里上面记住,一定要啊,把这个圆满种子开种下去做下去种下去。说:是呀!正因为我以前无始以来为无明所覆,没有呀在这个上面努力啊!所以跑到现在碰见这种情况啊!就不能跟法相应,发起这个精进啊!偏偏随着这个习气而转啊,那是要深深惭愧呀!好好的忏悔呀!然后呢?策励自己:我一定要做到,我一定要做到。耶你有这样做的话,耶!慢慢慢慢这个因种你只要不断的加进去,自然而然这个果就会来。啊这个概念很清楚,所以一方面说我们愚痴之因,一方面说,哪!针对着一个特点,下面有总共的对治的方法。再下面说不解方广,啊这个两样东西啊!啊前面是就是自己的习性,那个地方说是无知,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所以呀!在修学过程当中,第一件事情一定要学,那么在学的过程当中呢!有两种:有一种呢不愿意学,有一种呢自己障碍。这个这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还有学了以后呢,得少为足,得少为足,自以为是,未会先会,那个都是犯了大毛病,犯了大毛病。下面说未知谓知,起增上慢,上品邪见。这个是增上慢,并没有了解自以为知道了,起增上慢,换句话说,你还没有达到这种地步,自以为很高深了,这个增上慢。这是虽然有一点相似,可是不到。还有一种呢!邪上品的邪见,那根本完了。这个都是属于见方面的,见方面。上面是情,这是见。另外呢?或生卑劣,念我不能,不乐亲近诸有智者。这是卑劣慢,这个还是一种慢,那慢的根本就是我,无非是为了这个唉呀!我不行啊。啊那么这地方怎么办呢?只有啊!跟那些人啊,唉呀跟要是爬是爬不上,那么好了,大家窝在那个啊什么,窝在那个避风港里边啊,跟那些人啊混在一起。啊这本来害我们的是莫过于这些恶知识,偏偏你又不肯亲近这个善知识,然后呢?不乐亲近就啊!唉!那些人好,正是保护你。譬如说我们心里身心上面啊,这的确无始以来的习气啊,一时改不过来,那个是了解了以后啊,自应该这样去做,痛下决心。所以说,譬如像我们这里很多小地方,为什么那个时间要去注意到分秒必争,为什么说早晨起来打了板马上坐起来,为什么听起来每一个地方就策励我们,从刚开始下脚第一步,啊把这个法做为第一,来对治自己的情见,你能够从这种小地方慢慢做的话,慢慢慢慢慢慢那个习性养成功了,力量增大了,大的自然做得到了。现在你处处地方去保护这个东西,所以啊,自然而然啊,又碰到这种情况呀, 自己觉得唉呀这个不行那个也不对。然后呢?你还找了种种理由去批评他,结果好啦,你是注定你只有什么?反正那个人说:唉啊对呀!这个何必这么麻烦呢?何必这么认真呢?成佛又不在这个上头成的。所以处处地方啊,就不能亲近这种真正有智的人。而是什么?保护我们烦恼的这个,这个是真正恶友是莫过于此啊!耶所以说,冤家仇人前面说得清清楚楚,他最多把你生命,这一生的生命杀掉了,就是如此而已。而他绝对不会把你送到地狱去的。这个恶知识啊,哦这个眼前是甜言蜜语哦,唉哟让你这样那样弄得好啊,但是一定把你送到地狱里面的就是那些人,这是你要很清楚很明白的,我们了解的。所以这个是什么?愚痴之因啊,这个我们清楚啊!下面再重诵: 【「如云:『懈怠懒惰近恶友,随睡眠转不观择,不信能仁最胜智。』」】 啊不能信解,不能信解那个时候啊,你最重要的啊,要努力的去深入大乘,前面说的方广大乘,这样,这个才是最圆满究竟的。然后呢?或者是: 【「邪慢所覆而轻问。」】 我们哪对自己不懂的,要好好的努力地去学、问,学、问。 【「心劣自耽以为因。」】 啊!就是这一种东西,怯弱然后呢自己呀,这个耽呀,耽着,实际上呢耽搁了自己,耽误了自己啊。所以说这个的的确确不要说人家来害我啊,人家没有一个人来害我,只有我们自己害自己,人家来害你,这是人家害,害他自己,千真万确。人家骗你也好,伤害你也好,人家只是伤害了他自已,你如果懂得了佛法以后啊,他绝无可能伤害你,真正重要的就在这个地方哦!啊所以我们啊,修学了佛法如果这个地方不能深入的话,那自己啊,白白耽误了一生呀! 【「不信亲近有智士,并其邪妄分别毒,及诸邪见为痴因。」】. 这样啊!那么上面属于自己,然后呢!哦!这个不是自己,就是总共来说,这地方又特别告诉我们啊,我们真正要修学的,一定要这个亲近有智之士。啊这个是指人,还有呢指法的话,它这个恶友的邪妄分别等等,由于这样的话增长我们的愚痴邪见,这个就是啊愚痴之因啊。那么反过来怎么说呢? 【「故又云:『恭敬承事可亲师,为引慧故求多闻。』」】 真正要对治它的是什么呢?应该亲近这个可亲之师,这个可亲之师一定有他的内涵哪!这是我们应该亲近的。那对他怎么办呢?承事恭敬,承事恭敬。这个很重 要啊,现在我们啊末法真实说起来可怜。啊太多地方啊,唉哟!出了家了,因为这个出家人难得呀,人家总觉得把凤凰一样捧你,害了。我们一定要了解,这是为了自己,所以亲近去亲近善知识的话啊,你要至诚恭敬的承事,这个道理在前面说得清清楚楚。唉!我们现在跑到一个地方去,稍微对你一点点要求,自己觉得不行,总觉得唉唉我是来修行的。好象来修行的话都是现成坐在那里像啊,喔看着那人家啊要跪着把那个红包送给你,然后呢!人家样样安排好了,请你老人家坐在这个地方享受大菜,然后吃完了以后啊,然后舒舒服服坐在沙发里面念它几声佛,啊然后瞌它几个头,这就算是修行了。唉!这我看了,我心里面真是觉得啊,是啊,嗯这个地方真正看看古来的亲近善知识的这种榜样呀,你不妨去看看,他的确受尽千辛万苦啊,然后呢遭到这么喝斥啊。所以呀经常有人总觉得,唉呀这个善知识好象不慈悲嘛。昨天已经说过啦,正是因为善知识的慈悲才这样啊,大家务必要记住啊。啊我们现在愚痴,唯一的办法是怎么办啊?要必定要知道啊。而且在皈依的时候就说了,那么我们目前,如果这个太下劣愚痴的厉害,你唯一的办法,至诚恭敬供养三宝,然后呢,把这个功德目的是迥向于它,那么很快,你不能记得住的,记得住了,不了解的,了解了;然后不能深入的,就深入了。所以亲近善知识前面第一个告诉我们如孝子心,不要随自己自在说:唉呀我想怎么样,我想怎么样,现在都是我们这样,唉呀,我想怎么样。跑到你这个庙里来看看,唉唷你这个庙里啊,现在看看打听打听,配我胃口舒服,那么来,不舒服,不行。乃至于啊,心里面觉得唉我有了钱呀,啊,我可以出几十万啊,来啊讨一个单啊,什么都不要做啊。啊末法至衰是莫甚于此呀,啊这个说起来啊真是。但是这一点情况我们反过来说,两方面来说,对我们自己来说是这样,我们不要要求别人哦,千万记住,千万记住,佛经上面说得清清楚楚,佛有种种的方法来说法,啊,你不管什么用那一种方法引导他,只要能够进入。是的,对于这种最起码他没有基础条件,你用这个方法是对的,所以刚才说那个,这个条件是要求我们自己,我们不要看别人。所以你们啊,经常要看大经大论,尤其是法华经。要注意啊,所以刚才这种条件,特别再说一遍,我们啊,自己问自己说:我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吗?想真正向上的人吗?那么该走这一条路,该走这一条路。对于那一些人,呀,是,我想办法去由他,能适应他的,那我还是在适当的情况之下,可以,至少不必去呀排斥人家,这个理路要很清楚,很明白。那么,亲近这个善知识干什么呢?为什么要这样的恭敬承事,舍自自在而一心一意以善知识的心为了引慧、求多闻,这个两个,就是这样,为了引发我们的智慧,从那里?从多闻开始。这个地方说得很清楚哦,最主要的是慧,而慧从多闻开始。现在我们亲近了以后,往往觉得我觉得这个样,我觉得那个样。请问你既然觉得这个样,觉得那样的话,你还亲近他干什么啊?那个是,不是你亲近他,是你去教他呀,你应该告诉他:我觉得这个样,我告诉你这个样呀。你现在正说明了你在无知当中啊,你的觉得如此这般,本身都是无始以来的无明啊,这个都是垃圾啊,你把它拿掉都来不及,你还觉得,你觉得这个样,我觉得那个样的话,你还谈什么佛法。这个概念我们必定要清楚的。是,在这个情况之下是,要鼓励我们思惟观察,那个时候你说:在我现在了解这件事情是这样的,请问错在那里啊?这样,这个才是我们应有的态度,应有的态度。然后呢,告诉我们了以后,我们诚诚恳恳的把善知识告诉我们的,经论上面告诉我们的,净化我们内心的知见。这样,这个才是一个重要的原则,重要的原则。刚才说的这种啊,一般性的。还有一类,很有意思的。自己呢,见解特别的这个盛,然后呢,他看见了一点,他不一定真的懂,这种叫做增上慢。文字也许懂了,然后呢,他自己觉得咦这个样,然后就找种种的根据、理论等等啊,成立他的,排斥那个,这个更是糟糕,更是糟糕。现在我们近代看见的所谓呢各宗各派往往就是这样,尤其是研究教的性宗、相宗等等。它本来是必需要的,可是到后来就变成这样,各人啊引经据典,然后呢,跟他自己不相应的忽视掉,就攻击对方。唉!那又不晓得错到那里去啦。下面。 【「谓应亲近智者,随自力能而求多闻。」】 这个是我们真正重要的。 【「若不尔者。」】 假定我们不能这样做的话。 【「闻所成慧思所成慧皆不得生,是则不知修何法故。」】 因为我们真正修学过程是必须要的,而必须经过善知识的引导,从他地方的听闻。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总归要记住,在为什么嗯道前基础一开始啊它就说,你要修学佛法的时候啊,先把你内在的过失去掉,去三过,然后呢?还要具六想。六想当中第一个是什么?三过当中第一个是什么?哪哪,这个清楚明白,三过当中第一个啊,你的器啊不能覆,覆的意思是啊我不接受别人的,我觉得这个样,我觉得那个样。你不接受别人,没有用。第二个呢,就是虽然你能接受,可是你心里面有种种你的念头,然后呢,你要求根据你的想法,照你的根据,照你的什么,那又错了。仅管你两样去除掉了,记不住都不可以呀。所以这个是过失一定要断除。何况是我现在是保护自己的习性,实际上呢,也应该这么说,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并不了解我们在无明当中,我们的习性都是这个无明习气,害我们的这个东西,所以它下面紧跟着具六想,第一个就告诉我们啊,我们无始以来在长夜无明当中啊,你的起心动念都是不相应的,所以得小乘,乃至于说得阿罗汉已乃能信汝意啊,这个很明白啊。所以我们现在修学佛法第一件事情的话,千万不要拿自己的知见去衡量,这个知见本身最好的东西,拿着这个做为工具啊,去辨别如理非理,而那个事情要善知识。那么,亲近了这个善知识以后,怎么从他听闻。要听闻就要去掉这个过失,具足这一种条件。你有了闻的根据,然后呢!这个去思,闻思的关键刚才已经简单说过,你如果不照着这个次第做的话,那这个两个都生不起来。那既然这个没有的话,请问你修什么?请问你修什么?你根本没有办法修。所以你不知道怎么修嘛!拿我们现在简单事来说一下,譬如说我们现在啊,啊就是总,总觉得修好象两腿一盘。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修的时候,是要盘腿,刚开始盘腿最好,当然你行住坐卧都是,可是那时候盘腿的你的观念,一心一意把思所成慧那个时候摆在这个念头上面的提持住它了,嗯,缘想它,或者是止,或者是观。那前面一定有它的闻思相应的基础在这里的。结果你没有这个东西,两腿一盘的话啊,我们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哎呀!为什么打坐的时候不是昏沉啊,那就是散乱啊!你前面根本没有 ,你叫它怎么不昏沉,怎么不散乱呢。所以,你修些什么嘛!乃至于不要说打坐,那个拜佛、念佛无一不是如此,你修些什么嘛!你前面那个基础根本没有,你说忙着去烧饭,空壳子烹烹乱烧一通,啊,咦烧些什么嘛你在这里,都是忙这些事情啊。所以,这件事情我们要了解啊。那么你能够如法去做了,那就好了。 【「若有多闻,由思所闻法义,能生思慧。」】 耶,你现在呢从善知识那里能够得到了,能够多闻的话,于是因为你有了根据,根据这个思惟观察啊,能生思慧。因为你有了思惟观察的力量。 【「从此能生广大修慧。」】 这样的一步一步来的,这样的一步一步来的。 【「如吉祥勇云:『寡闻生盲不知修,彼无多闻何所思,故应精勤求多闻,因此思修生广慧。』」】 啊这寡闻的人啊。没有闻的人啊,就像这个生盲,天生来的瞎,瞎子一样,我们就是天生来的瞎子,什么瞎子啊?无明长夜当中。啊大幸而得到了人身,具有这个能思惟观察的能力,却用来造种种的恶业呀!这个是最大的损失啊,是莫过于此啊。唷这个也放不下,那个也放不下,这个也不好意思,那个也不好意思,唉!最宝贝的东西,就在这个上面,害自已,把自己送到地狱里面去,这个好可惜呀。因为他没有多闻,所以他脑筋里想的自然是忙世间那一套东西呀。唉呀这个也是,唉呀那个也是,这个又是,哦,跑世间是忙得不得了,佛法上头的呢?对不起。你叫他,因为你没有,没有内容在嘛!等到他这一些事情忙完了以后,他在那里唉呀无聊得很呢,嗯,怎么办呢?无聊得很再想办法去玩啊。不在那儿睡觉,就出去玩啊,就这个状态,他没有内容让他去做嘛,这是他次第嘛。所以,我们第一步现在应该什么?精勤求多闻。你能够这样的次第来了以后啊,那么闻、思,由思而生广慧。譬如说我们现在前面已经闻过了,假定这闻过的道理我们能思的话,那我们现在进步远比现在大。现在呢?我们听见了,因为大家听见,认真的听,而且多多少少在思,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感受得到,耶,的的确确虽然我们啊,开始到现在耶只有啊三个多月,大家已经有了进步了,有了改善了,这不是很明显的事实吗?啊所以这种地方啊,都应该啊处处地方拿这个来策励我们、警惕我们啊。 【「慈尊亦云:『三轮诸分别,是名所知障,悭等诸分别,是为烦恼障。除慧无余因,能断此二障,闻为胜慧本,故闻为第一。』」】 哦,下面告诉我们,这个所知障跟烦恼障,不管这两样东西,一个呢是啊这个知见上面,一个是情绪上面,也可以说。这样,那么这个两样东西呀,就一个办法来断除它--慧。没有其它任何方法可以断掉。那么要得到慧的话,从那里开始?闻。所以,你要得到如此果,一定要下这样的圆满的因,正确无误而且圆满,那么现在这个圆满的正确的因,正确的因什么啊?闻哪。所以,这个闻哪,是真正殊胜智慧之本,所以闻是第一。 【「集学论云:『应忍求多闻,次当住林薮,精勤修等引。』」】 哪上头也告诉我们集菩萨学论,就是说我们真正应该修学的人,要忍种种的苦,精勤努力的干什么?求这个多闻啊。其次啊,然后呢,了解了以后啊,那个时候啊,林薮就是阿兰若处,好好自己远离群众啊,精勤的修定慧。 【「自释中云:『不能忍者,则由厌患,不能堪耐,退失闻等。』」】 如果对于求法,亲近善知识,那么,不能啊忍得住,一直禁自己唉呀这样麻烦啊,这样的话,那就没有用退失闻等啊,退失闻等。所以我们看那个佛陀因地当中故事,说为了求一偈舍身的故事。我们倒不一定说要我们去啊学他马上舍身,实际上学他马上舍身也不可能,我们往往看了以后,把自己先吓退了。但是你如果善巧学的话,了解怎么学法的话,你就晓得,啊,仅管哪眼前我们因地当中啊,是做不到,眼前马上果位上面也开始行为是做不到,但是你因地当中心里面说:耶我要这样做,看见佛是这样做的,那我也要这样做。然后你有了这个因以后,然后呢,从我们当下一念当中说:哪,这是前面所说的那些啊,都是我们目前真正可以做得到,而且必须应该做的,必须应该做的。
----------------------------------------------------------------------------------------------------------------- 更多日常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