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阿宗白洛仁波切:《佛子行》短信讲法 第二十四颂 |
 
阿宗白洛仁波切:《佛子行》短信讲法 第二十四颂
诸苦犹如梦子死,妄执实有徒疲恼。故于违缘会遇时,视为幻景佛子行 “于贪境远离实执讲完了,现在讲到于嗔境远离实执。‘诸苦犹如梦子死,妄执实有徒疲恼。故于违缘会遇时,视为幻景佛子行。’我们的嗔境,比如敌人,有看得到的敌人——如曾给米勒日巴尊者带来极大痛苦的怨敌,也有一些看不到的、给我们带来障碍的非人等等,还包括了不悦意的景象、难听的声音,以及不悦意的香、味、触等。” “我们自己遭受的痛苦,以及我们所见到的痛苦的情景,这些都是不悦意的。遇到疾病、饥饿……这些都让我们不高兴。然而这些显现都如同梦中自己的孩子死去了一样,并非真实。这样来看痛苦,痛苦就抓不住我们、无法压倒我们。在梦中,自己的孩子死了,感到非常痛苦,放声大哭,可它却真正是没有的。所有痛苦就同这一样。” “外显全部如梦如幻,真正是没有的、是无法把捉的。外境是好是坏,其实眼睛所看是一样的,而真正是我们的贪心、嗔心所分别出来的。好坏其实是没有的。各种痛苦就如幻相,而我们执为实有,则痛苦就压迫我们了。从这个角度来看,遭遇违缘时,不要执其为实有,因为好与不好是心的无明产生的,将其视为幻景,这是诸佛子于嗔境灭除实执的行持。” “后得出定时,于贪境、嗔境,视为虚空、彩虹、梦、幻相。本师释迦牟尼佛说,一切法——外面的万法、里面的万法,全都如梦如幻,这样来修持。入定时能好好做到的话,出定时自然而然能做到。入定是非常殊胜的。入定时做得不好,出定时也做不好。慢慢地,心里‘这个是真正没有的’,这样想,这个感觉来了,慢慢成了正知正念。” 弟子求教:“什么样叫做等持?” 上师开示:“等持有各种各样的。无论做什么,心稳定不变,这就是等持。学习经论、诵经、打坐,心都能专注、稳定,这就是等持。” 弟子求教:“什么样叫做修行的感觉?” 上师开示:“真正修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信心不变、稳定,很大地生起来了,这是其一。从轮回的痛苦中离开的出离心很大地有了,这也是一个感觉。还有慈悲心,这也是修行的感觉。信心、出离心、慈悲心,这是修行的感觉。没有这样的感觉,一定要实践能够生起这些感觉的方法。没有这些,作为佛陀的弟子是有问题的。有了稳定的这些觉受,作为佛的弟子,没有问题,是路不会错的、稳定的弟子。没有这些,是路一点点走错了的问题。这是我下的定论。这些觉受是修学的毕业证。” 弟子求教:“如何理解‘我执有粗有细’?” 上师开示:“我执可以这样划分:外部的我执、里面的我执和密我执。外部的我执是粗大的:我们喜欢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想在很好的地方住、吃得好……得到人家赞美就高兴,否则不高兴、喜欢名气大……世间是这样的。里面的我执是细微的,我们所没有的东西会在心里希求,会想我如果有这个会非常好。真正没有的,会在心里想要拥有,心里的杂念非常多。这是里面的我执。还有很里面的我执——密我执,这是指看不到空性。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一定要少欲知足,要布施、持戒……行持六波罗密多的弟子是很好的,没有六波罗密多的弟子不合格,阿底峡尊者是这样说的。” 弟子求教:“什么样是根本上师?” 上师开示:“根本上师是为我们灌顶、讲法、传窍诀的上师。这三项非常殊胜。仅有其中的一项或两项,还不能算是根本上师。在讲法中,讲授续部比讲授其他法殊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