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正念动中禅:自觉手册(一) |
 
正念动中禅:自觉手册(一)
隆波田禅师 活在当下的实修法门念头如溪水般恒常的流动,当念头来时,要同时知道身体的动作,这是灭苦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我可以向你保证。 --- 隆波田 禅师 隆波田禅师或称潘.印特佩悟,1911年9月5日生于泰国东北边境洛伊省的布宏小镇。他是清与姗的儿子,他的父亲早逝。由于小镇上没有学校,隆波田在童年时并没有接受正式教育。就像其它小孩一样,他必须帮着母亲照顾耕田。 11岁时,他在当地的寺里成为沙弥,他的叔叔是该寺的常住。在寺里18个月中,隆波田学习经典与不同的禅修方法,例如吸气时默念「佛」,吐气时默念「陀」以及数息法。在脱下僧袍后,他回到家里。 根据习俗,隆波田在20岁时回去受戒成为比丘,再次向叔叔学习并禅修6个月。回复在家生活之后,他22岁那年结婚,并育有3个小孩。在村里,隆波田经常是举办佛教活动的负责人,受到当地人民深深景仰,并在三次不同场合被推选为村子的领导者。尽管身负重任,他还是继续不断地禅修。 后来他移居到同省较大的江翰镇,以便孩子们上学。做为一个贸易商,他驾着自己的船沿着湄公河往来于泰国与寮国间做买卖。这段时间内,他有机会接触到一些禅修大师,也增强了他对正法(真理)探究的决心。 此外,他发觉到多年努力的行善、做功德、练习不同的禅修方法,并没有消除他的瞋心。最后,他决定开始寻求解决的方法。 1957年,隆波田年近46,离开了家并下定决心若不找到真理,就不回家。他来到了农开省的摩尼光寺练习一种简单的肢体动作,但是他不像别人在心中默念「动、停」,只是觉知身心的动作。几天里,也就是1957年泰国旧历8月11日的早晨,他的心已完全到达了苦灭,不需要任何传统的仪式或老师。 后来隆波田回到家,以在家老师的身份,用2年又8个月的时间将所找到的法教给他的妻子和亲戚。而后,他决定再出家使正法更弘开。剃度典礼于1960年2月3日举行。 隆波田的教法流传国内外。尽管身体状况不佳,他还是献身于传法。1982年诊断出他有胃癌,他不顾病情,仍然继续积极地工作6年直至生命终止。 1988年9月13日下午6点15分于泰国东北的洛依省,隆波田安详地离开人世,享年77岁。 1 导论 一 我所说的法(真理),人人有份。它并不特别属于某一宗教,不论佛教、婆罗门教或基督教;也不专属任何国籍,不管是泰、中、法、英、美、日或台湾,任何人证悟了它,就拥有它。 悟者得之;迷者不察。人人本具,不论教派。 悟了,你无法阻止他人修习它。 悟了,你无法摧毁它,因为它不可摧。 你无法阻止他人证悟它,因为行者自修自悟。 悟了,你无法摧毁它,因为它一直如此。 二 人本身即是宗教。 法在人中,人即是法。 古人说:「天堂在心中,地狱在心中;涅槃(一切烦恼与痛苦的止息)也是如此。」 心在那儿? 你可曾见过心? 若不曾见过它,你应该修行直到了解心是什么为止。 地狱是指心理上的痛苦或不快乐。当它消失时,我们便在天堂里。每当瞋心起时,我们又回到地狱。就算现在我们在天堂,没掉进地狱,但不知道出路,等于在世间法(世俗谛)里,当我们无法从世间法找到出世间法的路,我们就会在世间法的漩涡中走不出来。在世间做善事是众生的行为,称不上是人的行为,更称不上是圣者的行为。希望大家有这样的了解。当我们已解脱苦恼,那就是出世间的行为。 三 佛陀的心是清、明、静、净、亮、敏的心。这心人人都有,毫无例外。 水和泥不是同样的东西。泥使水看来混浊,但水本自明净。我们的心也是如此。如果能领会这点,便能逐步走上正道。佛陀说清、明、静、净的心,心净则泥无法再使水染..心净则泥无法再使水染;心亮则泥沉,脱底而落;心灵敏则轻,能看清万物。 世间法(世俗谛)与出世间法(胜义谛)同时存在。如果我们真正体悟后者,便能辨别两者,否则便无法区分。 四 使悉达多太子成为佛陀的法,在他之前就已存在。它就是当下这平常的心。 你现在听我说法的心如何? 它是中性的,带着觉性的。 你觉知这心吗? 假使你觉知这中性的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宁静。你可以工作、谈论或思考任何事情。这种心毫不费力。 它很容易调教,但是,不了解它的人却常把容易的变成困难的,或是简单的复杂化。 这中性的心自然而毫不费劲。 人人有这种心,但我们不曾注意。它就是所谓的平等心。 五 人,生而思考,思此想彼,永无终止。 念头像溪水般的流动。 念头是最快的,快过闪电或其它。 由于我们看不清念头,所以有痛苦。念头本身并不痛苦。当念头生起时,我们不能同时看见、知道和了解它,因而生起贪、瞋、痴而带来痛苦。 贪、瞋、痴事实上不存在,只因为我们看不见「心的源头」,所以它们才生起。 六 因此,让我们来培养自觉。念头生起时,知道、看见、了解它。这就是觉-定-慧。我们称之为「自觉」。只要我们觉知,就不会被念头拖走;若不留神,它便导演不停。 这方法可以说是顿悟的快捷方式。 第一篇 培养自觉 第一篇 培养自觉 自觉 让我们清楚的觉知身体的每一个动作,例如,在眨眼时要觉知,在呼吸时要觉知,念头生起时要觉知。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觉。 自觉无价。我们买不到,也没有人能代替他人觉知。例如,当我握紧拳头时,有谁知道我的感觉吗?没有别人。外表上,你可以看到我握紧拳头,可是,你不知道我的感觉。同样地,当别人握紧拳头时,我可以看见,却无法知道他的感觉。 规律的动作 做事情都有方法以达成目的。同样地,训练自觉以达成「觉-定-慧」也需要技巧。 不要静坐不动;要一直规律地动作。 不要闭上眼睛。 你可以用任何坐姿或坐在椅子上,站立或躺下。 现在,我将建议你一个方法:(见图文解说) 1. 双手掌心向下,平放大腿上。 2. 翻右掌,停。(掌心朝左,垂直置于大腿上)要觉知,不可自语「翻右掌」,只要觉知就够了。 3. 举右掌,停。(均需觉知) 4. 贴右掌于小腹,停。(均需觉知) 5.翻左掌,停。(掌心朝右,垂直置于大腿上均需觉知) 6.举左掌,停。(均需觉知) 7.贴左掌于右掌背上,停。(均需觉知) 8.提右掌贴胸,停。(均需觉知) 9.外移右掌,停。(均需觉知) 10.下移右掌垂直置于右大腿上,停。(均需觉知) 11.覆右掌,平放右大腿上,觉,停。(均需觉知) 12.提左掌贴胸,停。(均需觉知) 13.外移左掌,停。(均需觉知) 14.下移左掌垂直置于左大腿上,停。(均需觉知) 15.覆左掌,平放左大腿上,停。(均需觉知) 这是训练自觉的实际方法。我们不一定要熟读经典,因为那只是语言文字。熟读经典并不能让我们开悟。这个练习才是开悟之道。 我们也应清楚的觉知其它姿势,例如左侧卧、右侧卧、仰卧、从左侧卧起身、从右侧卧起身以及仰卧起身。你应该常常训练自觉。 往返经行 久坐以后,可能引起酸痛,我们可以改变姿势,来回地走。 走久了,可以换成坐姿。这就叫做「更换姿势」;行、住、坐、卧应该适当地调配。 走时,不要摆动双手。应将两手揽抱于前胸或交手于背后。 当往返经行时,你应觉知脚的动作。 没有必要自语「右脚动」、「左脚动」。 不要走太快或太慢,自然地走。 当你走时要觉知自己在行走。如果你没有带着自觉来行走,就没有效果。 日常生活中培养自觉 我们必须尽己所能来培养自觉,甚至可以在轿车里或公交车上练习。 当我们坐在公交车上或轿车时,可以把手放腿上而上下翻掌,或以姆指摩擦食指指尖,或是重复地握拳放拳,慢慢地做,要觉知。 不论何时何地,练习必须像游戏般的轻松,每次只动一只手,而非双手一起动。动右手就别动左手;动左手就别动右手。 有人可能会说:「我很忙,没有时间练习。」或「我不能练习,我不够清净。」这些都是借口。 如果我们想要做件事情,便能找到时间做。不论做什么都要觉知。假如你是一位老师,当你拿笔时,带着觉知拿笔。写字时也要带着觉知。 这就是日常生活中培养自觉,向自然学习法。 当吃饭时,要觉知地拿汤匙。要觉知地将食物放入口中,咀嚼时,要觉知。吞咽时,要觉知。 持续练习如环链 我保证佛陀所说的法以及我所教的方法。如果你够认真并持续不断像环链或时针绕行般地练习,我向你保证我当下所说。 「持续地练习如环链或时针绕行」,并不表示必须时时刻刻地做规律的手部动作或往返经行。 所谓「时时刻刻练习」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你都要觉知每一个动作:洗衣、扫地、清理房舍、洗碗、写字或做生意。觉性将点点滴滴的累积,像雨水落在完好的容器里而装满它。 当我们来回走动,手的进出动作都要觉知,上床时我们可以反复地握拳、放拳直到入睡为止。醒来时,应继续练习。这就叫作「培养自觉」。 总结重点 如同佛陀所教导的,练习规律动作,持续如环。行住坐卧或曲或伸,时时刻刻觉知每一个动作。 练习规律动作,翻覆手掌、提放手臂,要觉知;低头、抬头要觉知;左倾、右倾、眨眼、张口、气息入出,要觉知。 当念头升起时,要觉知。时时刻刻觉知所有动作。不要静坐不动。 这就是培养自觉的方法。 这方法练习的精要,是如同「掌中叶」的法,只是觉知身体的每一个动作,以及念头的起伏。若你能如我所说的持续认真地练习,我担保不出三年烦恼将断,痛苦止息。也许只需一年,对某些人而言,也许只要一至九十天。练习的结果是,烦恼将会减少或不再对你产生干扰。 (「掌中叶」注:佛陀和一群比丘走进树林,他取了几片叶子放在手里,问他的弟子们:「这林间的叶子和我手中的叶子那样较多?」弟子们回答:「世尊!林中的叶子较多。」佛陀接着说:「我所知道的就如同这树林中的叶子一样多,但我教导你们的则如我掌中的叶子一样少,虽然少,却是可以导向灭苦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