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直指大印 第十一章 证无所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直指大印 第十一章 证无所证

  实相非造作之物。行者所修仅仅是习惯于此。虽未持一物,而实修某物。像任何活动一样,如果反复练习,并成为习惯后,就会变得愈来愈容易。所以熟习、专注于实相自身即是修大手印。

  故帝洛巴所说系指,若以大手印之修持而证“某物”,实则未证大手印。证大手印是证无所证,若有所证,即非大手印。

  这表示我们若以为佛果是某种将可得到之物,那我们就错了。我们不该像猎人一样地尾随于动物之后。这样的求取佛果,会被贬为另一种自娱为乐的世俗活动。大手印并非如此,大手印了无可得,于无所得之境界方可得证之。了知此点,我们所修不在于获得某物,而在超越。超越寻求某物以执持的境界。

  实相之自性超越现象界所显的幻相。凡所显现皆幻,非是实相。当我们修大手印,寻求大手印的了悟时,只要某物是心的客体,只要某物是心思所成,就一定不是大手印。大手印非概念,大手印非某物,它是所显(万法)之自性,是心所惯见诸客体的本质。

  因此,无论我们如何寻找、如何努力执持心的客体,都不会找到大手印。它是另类之物,就某种意义来说,它不是现象界的东西。只要我们把它当做是个什么东西,我们就错了,永运也无法以那样的方式得证大手印。

  帝洛巴的教言就是说,想要洞见大手印的弟子,必须超越揣想之心,舍弃世俗的牵绊。因为揣想之心与俗务,不但永远不能引导至大手印,而且会障碍其悟。

  想要寻找心的自身,寻找觉知者、禅修者,与寻求了悟者的本性。必须由外求转向内寻,舍弃一切心的覆盖物。舍弃那些与心有关,而且被误以为心,但其实只是像衣服一样的东西。我们所寻的是赤裸的心、无覆盖的心,心的精要本质。心的一切常见属性不过是种种概念,是我们为透悉心的要义所必需超越的。要洞见实相的本质,了悟大手印,必须放下一切世俗牵绊。

  修法中,实际的方法就是除去内在牵绊。内在牵绊如念头,贪、嗔、痴等有害的心理活动,都必须舍弃、除去。遣除的技巧就是修“止”。以池水为喻,想要看到池水深处,必须除去水里的淤泥等污垢,才能看到池底。贪、嗔、痴等妄念,就像充满池塘的污泥一样。若不清除,难见池底。而“止”的修持,就是止息妄念的方法。

  此后藉由“观”,能从清明的水中洞见实相的体性。同时,大手印的了悟不是创造出什么本来不在那里的东西,或除去某物。换言之,为了悟大手印并不须要舍除所显现象,它们不是障碍见地的东西。对于所显诸相,只要随其所显即可。为了悟大手印,也不用达到,或制造出什么东西。大手印的了悟,在实相上实无一物可得。藉由“止”的修持,调伏纷扰的串习,实相自己便会显露出来。

  究竟实相的了悟,可以藉由建立正确见地而开展观慧的多种方法而趋近。关于种种外在与内在现象,我们可以逐步学习正确与错误的见地,并渐渐开展了悟。如此,证悟将逐步被建立。但最有效的方法,是掌握迷妄之根并断除之。一旦根被砍掉,幻相之树的干、枝,与叶都将会枯萎而死。所以,与其一次除去一个,不如连根拔除。

  此修法中所用的(连根拔除)方法就是看自心本性。一旦心的真实本性被了悟,幻根就被摧灭,而世间一切所显的幻相就会止息。外、内世界的实相将被同时了悟。藉由观看自心本性而了悟究竟实相的过程,幻根被除而得以洞见外内实相的本来面目。

  在此过程之中,同时也除去无始以来的一切染污。自我们无始劫以来的一切生中,我们累积了广大的恶业与染垢。如果要一一对治、净化,将会没完没了。但只要断除幻根,就断了这一切染污的根本,并能一次全部除去。是以直接的见地,大手印胜义谛的直接了悟,能除无始以来所积的—切染污。

  这里所教的大手印禅修导引实用口诀,是从初入道上开始。初修者要先获得控制力,使心不要执著于世俗显现,而有碍大手印修持的进步。因此要做与“止”有关的修持。故在此诠释专注在呼吸上的种种技巧。但因为要将心与呼吸的进出结合,所以不是很强的控制。

  此过程堪与学习驾车相比拟。刚开始的时候,必须用比较粗的感觉来学怎样开车,让车上路。等到能比较有效地驾车后,就可以轻松地到达目的地。这就像凝视自己的呼吸,是初步修心的必要手段,藉着控制呼吸与眼神,能将心镇定下来。一旦精熟于此,心镇静下来时,便可以继续做道上其他更有效的禅修法。

  以这些技巧获得控制后,心便习于专注其自身。当专注于心自身时,会有念头生起,而这是必须加以这除的。在心能透悉其自身之前,必须舍弃一切非心的概念。像是要寻找虚空的中央一样。此处虚空意指空荡的空间。如果我们试图去寻找所谓的中央,什么也找不到。同样地,也不可能找到虚空的边际。因为虚空的本性是无尽的,所以不可能寻出其中央与边际。

  同样地,当我们看心,试图找到像那样的特质时,也不可能找到。因为这些特质是概念的,中央、边际、大小、形状及颜色都是对立的。为洞见心的本性,我们必须超越这些对立的相心法。

  视察心的本性,像是看着海与天空。我们看海时,视野会被海的表面波浪所障碍。看天空时,也只看到云而不是天空。波浪与云就像是念头。超越波浪才能看到海的深处,超越云才能看到广阔的天空。同样地,唯有超越念头才能看到心。念头就像海的波浪与天空的云朵,它们都会消失,不会永久安住。而藉由洞见心的真实本性,这一切的念头也都会消融。

  以虚空为例,虽然有云等东西在空中出现,但当它们消失时,却不留下一点痕迹。破晓的白晰与夜半的黑暗等色彩出现在空中。但太阳在早上升起时,黑暗完全消逝而不留下一点染垢。同样地,白天各种色彩出现在天空中,但晚上时却消失地不留下一丝痕迹。

  因此,在其中有种种显现的虚空,其本质是无染、无记号、无垢的。虚空的本质是非构成的,它不是由诸部份所组成的。它不是我们能用大小、形状、颜色所界定的。

  心就像虚空一样,虽有种种显现却不留一点残余,消失的无影无踪。心也不能用大小、形状、颜色、长宽等特质来界定。心的本性与如来藏、佛性完全一致。它也是自明的智慧。此自明的智慧与佛性,是它最内在、最根本的特质,离于一切属性。藉了悟心的本性,一切外来物都将消融无遗。

  心的本性又像空间。在空的空间里,可以出现日、月、诸世界、物质的东西等等。这些东西都在空间里出现,停留一段长时间,这样那样地动。世界的一切活动都发生在空间里。但随着万物的运动,一度充满东西的空间又回归空荡。那些过去运动着的东西,都不复存在于特定空间中,该空间完全空空荡荡,所发生过的一切毫不残留。

  同样地,虽然心自无始劫以来,就忙于种种活动,造作一切业与烦恼染污,但其本性是不为这一切所沾染的。当我们了悟实相的净光时,所有的染垢便完全消失,什么也不留在心中。

 
 
 
前五篇文章

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直指大印 第十二章 帝洛巴的口诀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其余125经 (北)七0 转轮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其余125经 (北)七一 蜱肆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其余125经 (北)七三 天经

南北传《中阿含经》对照:其余125经 (北)七四 八念

 

后五篇文章

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直指大印 第十章 问答(二)

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直指大印 第九章 禅修练习与教授

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直指大印 第八章 观——解析自心本

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直指大印 第七章 止——稳定自心

直贡法王澈赞仁波切:直指大印 第六章 身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