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七疑 易生兜率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第七疑 易生兜率疑

问: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答:求生兜率,亦曰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校大有优劣,且论二种。

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又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但众生能念弥陀佛者,机感相应必得生也。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着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校,优劣显然,何须致疑也。

如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

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后世亲无常,临终之时无著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世亲去已三年始来。

无著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

世亲报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旋绕即来相报。为彼天日长故,此处已经三年。”

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

世亲报云:“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从去已来总不见弥勒。”

诸小菩萨生彼尚着五欲,何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译】

第七疑 易生兜率疑

问:弥勒菩萨是补位佛,下次就轮到他在娑婆世界成佛。只要修成上品的十善法,就能生到兜率天见到弥勒菩萨,然后可以跟随弥勒菩萨下生人间,在龙华三会中,就能证得圣果。又何必要求生西方的净土呢?

答:想要求生兜率天的人,也说他是为了听闻佛道,亲见佛陀,粗看起来似乎相差无几,但若仔细比较一下的话,就大有优劣的不同,现在且分两方面来讲。

一,纵使行持十善业也不一定能够生弥勒兜率内院,何以见得?《弥勒上生经》中说:“要行三昧法,深入正定,才能够生兜率内院。”而且还没有方便接引。这就不如阿弥陀佛有本愿力和无量光明的加持,只要是念佛的众生都摄取不舍。而且释迦佛还为我们说了西方净土的九品往生,殷勤的告诉我们要往生西方净土。只要众生能够常念阿弥陀佛,因缘具足感应道交就一定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好像世间的两个相互欣慕的人,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必定能一拍即合。

二,兜率天还属欲界,在那儿修行的诸天退位的很多。没有像西方净土那样的水鸟、森林、风声说法使闻者都能发菩提心的好条件,而且兜率天还有天女,且有五欲爱着之心,诸天往往贪玩而不能自拔。西方净土没有女人也没二乘人,都是大乘菩萨,与他们为友不会有烦恼的产生,必定能够证得无生法忍。这样一比较,好坏自然就清楚明白了,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

再例如释迦佛的时候,仍然有极多的人见到佛,但却并没有证得圣果。弥勒下生也会如此,会有很大一部分人不能证得圣果,这就不如在西方极乐世界,只要是能往生到那里的,都一定能证得无生法忍,根本不会退转三界,而有来世与被生死所缚。

印度的传记里有这样的记载:无著、世亲、师子觉等三位菩萨,一起约定要生兜率天见弥勒菩萨,如果谁先去见了弥勒菩萨,一定要告诉还没去的人。师子觉先去了,但却数年不见回音,后来世亲菩萨的无常到来,临命终时无著就对他说:“你见了弥勒菩萨就赶快回音告诉我。”世亲一去就是三年,三年后才回来。

无著就问他说:“怎么这么长时间才来啊?”

世亲就回答说:“我到了那里才听了菩萨的一座说法就即刻赶来,只是因为兜率天的时间和我们不同,所以在那里觉得时间很短,这里就已经过去三年了。”

无著又问道:“师子觉现在在哪里?”

世亲回答说:“师子觉因迷恋天上的快乐,沉迷在五欲里,只能当弥勒菩萨的外眷属,所以到目前为止,都还无缘见到弥勒菩萨。”

诸小菩萨生到那里都还要贪着五欲,我们凡夫又怎么能行呢?正因为此,所以要求生西方净土,到那儿一定能证得不退。不要求生兜率天呀。

【讲】

第七个疑问:易生弥勒疑

我们是一个生死中的凡夫,在选修法门之时必须与自己的根性相应。我觉得必须考虑的有二个方面:一是从因地看,二是从果地的考虑。

第一在因地时要下手容易:比如说这个净土很好,但是你没有成功的可能性,那这个法门建议你想都不要去想。一定要选择下手容易、并有成功的可能,这个法门还要能够带业往生,能够加被到生死凡夫,甚至是造恶凡夫。

第二要成就高:我到那个地方去,必须要不退转。我到那个地方之后,如果还会退转的,这个就不能列为考虑的对象。

所以同修们必须注意,我们选修法门的判定标准是:下手易、成就高,而且经一门深入的努力,在今生就能达到目标,并且要在继续上进时,永远不会再退转的。现在我们就把弥勒净土跟西方净土作一比较,先看大师所设的征问:

征问

【弥勒菩萨,一生补处,即得成佛,上品十善,得生彼处,见弥勒菩萨,随从下生三会之中,自然而得圣果,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

弥勒菩萨是一生补处的等觉菩萨,他将来到娑婆世界成佛。如果我们现在修行十善业,求生到兜率天去,见到弥勒菩萨后,就跟随弥勒菩萨修学佛法,等到他下生娑婆世界时,我们也跟着下来,在龙华三会中,自然可成就三乘的圣果,为什么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呢?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弥勒净土是在三界之内,离我们很近,西方净土在十万亿佛土之外,我们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呢?

现在我们看一下智者大师是怎样回答的:

释疑

【求生兜率,亦曰闻道见佛,势欲相似,若细比较,大有优劣,且论二种:】

智者大师告诉我们:求生兜率天,如果单从见佛闻法的角度来看,在表面上似乎跟西方净土是非常相似的。说到见佛,就算弥勒菩萨现在不是佛,但他是等觉菩萨也与佛差不多了,到弥勒菩萨那边也可以听到很多的佛法。所以从见佛闻法的角度看,也跟西方净土有很多相似之处,确不应舍近求远。但是,如果仔细地比较一下其他的因素,那就有很多的差别了。

首先我们看因地的比较:

【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何以得知?《弥勒上生经》云:“行众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无方便接引之义。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光明力,但有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刚才讲过,我们选择修持的法门,必须要选下手容易的。那我们看一下求生弥勒净土的条件:要想往生弥勒净土,如果只是修习十善业是不够的。为什么呢?我们根据经典的记载,求生弥勒净土的标准有“行众三昧,深入正定”,而且这个定起码要在欲界定以上。诸位都知道,禅定在戒律当中,被列为“过人之法”,因为这个禅定,在欲界中不是所有人都能修的,因为欲界的众生是散乱的,所以说你要成就禅定相当不易。要成就禅定,除了我们自己的善根不够以外,外在的环境也很重要,因为末法时代的大环境是骚动的,你的心要寂静下来就不容易。

所以要求生弥勒净土,不是散乱心就可以去的,必须行众三昧,深入正定。并且弥勒菩萨的兜率内院,没有临终接引。你想到弥勒净土去,只有你自己过去。如果你到临终的时候,要是稍有差错就去不成了。没有像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在我们临终的时候,就有“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开示慰导我们,佛陀以“净光照我,慈誓摄我”,所以能够正念分明地往生。弥勒菩萨在我们临终不会来安慰、开导,更不会来接引。这是第一方面,就是在因地上的难度比较高。

【又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殷勤发遣生彼净土。但众生能念弥陀佛者,机感相应必得生也。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机会相投,必成其事。】

释迦牟尼佛说九品往生,来方便接引念佛众生。九品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等九品。其实,严格地分当然还不止九品,因为众生无量,修行所下的功夫也是无量,所以说九品还只是个方便。释迦牟尼佛“殷勤发遣”,是说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很适合我们去修证佛道,释迦世尊想得很周到,尽心地劝我们到那边去。众生中只要信佛语、愿往生,并能够念阿弥陀佛的人,这样就机感相应了,就能够往生。就像世间所仰慕的人,能接受到仰慕的人的赞叹,有这个因缘,这件事情就成功了。我们修行净土法门的人所仰慕的人,当然是阿弥陀佛了。我们凡夫能与阿弥陀佛,机感相投,就必成其事。

【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退位者多,无有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又有女人,皆长诸天爱着五欲之心,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不能自勉。不如弥陀净土,水鸟树林,风声乐响,众生闻者,皆生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

前面我们根据因地的修行来作比较,接下去讲果地的功德。

兜率天是一种欲界的果报,它不是净土。身为果报,当然就要受业力的引导,就会有退转的因素。那兜率天为什么会退转呢?

第一个,很难有听到佛法的因缘。极乐世界是色、声、香、味、触五尘说法。我们到极乐世界,在那个边喝一口八功德水,这一口水喝下去,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在极乐世界闻到了香气,同样能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它的五尘都会说法的。弥勒净土就没有这样的事,它是一个果报体。同修们可看一下佛经对我们的开示,祖师大德也告诉我们:修行要“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所有法门在娑婆世界的修行,都要把六根收摄起来,可见得六尘会对我们产生不好的影响。在极乐世界就没有所谓都摄六根这件事情,因为它整个六尘都是阿弥陀佛法身的功德,六根不会散乱。在极乐世界无需收摄六根,而在欲界内就要都摄六根。因为外在的尘境不同,一个是愿力所成的净土,一个是业力所成的国土。

第二个,弥勒净土“有女人”的问题,当然有女人就容易造罪业。对于女人来说,有“男人”也容易造罪。“有男女”是诸天的一个障碍。

这二个理由:第一个闻法不容易,第二个有女人的障碍,所以在果报上也有退转的因缘。所以说,弥勒净土虽然距离比较近,但是它往生困难。而且在往生以后,不能保证我们不退转。

这里要说明一下,感应道交跟距离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即使净土就在我们的隔壁,如果跟它没有感应,也是没有办法去的。要是跟它有感应,那就“一刹那顷离五浊”,这十万亿佛土,一刹那就去了。所以说,距离的远近不是问题。

下面又说:

【又无女人二乘之心,纯一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遂至无生之位。如此比较,优劣显然,何须致疑也。】

极乐世界没有女人,生到极乐世界之后就没有女人的束缚,没有男女YIN欲的束缚。极乐世界的清净海众,没有不发菩提心的人,都是纯一的大乘清净良伴。为此烦恼恶业毕竟不起,一直到证悟无生。无生就是不灭,不灭就是涅槃。这就是说生到西方,就得不退转,绝对没有障碍,绝对成就佛果。

经过这样一比较,弥勒净土与西方净土的差异,就很清楚了,用不到怀疑了吧?

【如释迦佛在世之时,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沙。弥勒出世亦尔,大有不得圣果者。未如弥陀净土,但生彼国已,悉得无生法忍,未有一人退落三界,为生死业缚也。】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人都见到释迦牟尼佛,但没有证得圣果的还是很多。经典上有这样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三分之一的印度人曾见到佛,三分之一的人曾听到佛的名号,还有三分之一的人,根本不知道有一尊释迦牟尼佛在印度。

佛在世时就已经是这样了,而我们今天离佛世已有两、三千年了,说不幸吗?没有见到佛也算不幸。若要说很幸运也可以,因为我们还能够看到翻译得这么好的经典,还有法师为我们讲经。

弥勒佛出世时,同样也会有很多人不能证得圣果。不像阿弥陀佛的净土,只要我们能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能证得无生法忍,没有一个人会退转到三界,再为生死惑业所缚的。

【又闻西国传云:有三菩萨,一名无著,二名世亲,三名师子觉。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师子觉前亡,一去数年不来,后世亲无常,临命终之时无著语云:“汝见弥勒即来相报。”世亲去已三年始来。无著问曰:“何意如许多时始来?”世亲报云:“至彼天中,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旋绕即来相报。为彼天日长,故此处已经三年。”又问:“师子觉今在何处?”世亲报云:“师子觉为受天乐,五欲自娱在外眷属,从去已来总不见弥勒。”彼诸小菩萨生彼尚着五欲,何况凡夫?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这里的西国传,不是有《西国传》这本书,而是当时印度有这样的传说:

有无著、世亲、师子觉三位菩萨,但他们的修行尚未到达大菩萨的果位(只是小菩萨)。他们三人有相同的志向,都想往生兜率天宫见弥勒菩萨。于是就约好:先走的人,就是先亡故的人,若是见到了弥勒菩萨,一定要回来通报一下。师子觉先死亡,一去数年都没有回来报告。后来世亲无常,临命终时无著就告诉他:你如果见到弥勒菩萨,要赶紧回来告诉我。世亲菩萨一去三年才回来。于是无著就问他:“我叫你速去速回,你怎么去得这么久,让我等了三年才回来呢?”世亲菩萨就告诉他说:“我到兜率天宫,只是听弥勒菩萨的一座说法而已,就立刻回来了,因为那里的天日长,所以在这里就已经过了三年。”

这里插几句:“为彼天日长”,就是那里的天日很长。兜率天是在我们上面的第四层天,兜率天宫的一日是我们这里的两百年,所以世亲去兜率天听法,虽然他觉得连位子都还没有坐热就回来了,但在我们这里已经过去了三年。

无著又问:“先前往生的师子觉,他现在在什么地方呢?”世亲说:“师子觉到天庭,受天上的唱歌、跳舞、饮酒、女色等五欲快乐而自娱,自生天至今,还未曾见到弥勒菩萨。”

兜率天分内院和外院,外院住的是凡夫,内院是圣人。师子觉经过外院时,看到那边这么“美好”于是又迷惑了,所以没有进到内院去。同修们想想看!初发心的菩萨已经有神通了,到天庭还被美女所迷惑,照样颠倒。所以在座诸位想想,修行多么不容易啊?大家不要想得那么简单!

下面还有几句再说一下:诸小菩萨生到兜率天宫,都还要执着快乐的五欲六尘。小菩萨到兜率天还要执着,何况我们这类凡夫呢?我们到天庭能不被迷惑吗?所以,我们一定要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才能直至成佛更不退转!

 
 
 
前五篇文章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八疑 十念得生疑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九疑 路远难到、女人及根缺不生疑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十疑 如何修行疑

《净土十疑论》浅讲 陈瓘 后序

《净土十疑论》浅讲 后记

 

后五篇文章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六疑 生彼不退疑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五疑 具缚得生疑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四疑 偏求一土疑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三疑 偏念一佛疑

《净土十疑论》浅讲 第二疑 舍此求彼疑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