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到底是生灭还是不生灭? 净界法师 这一科讲到庚二、决通疑滞。这个地方有一段的问答: 阿难尊者的提问是说:我们整个修行的主导者,是我们一念心,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你所有的拜佛、念佛、持戒修善的功德,是往哪一个方向走,是那一念心来主导的,不是法门在主导的。好!我们的目标很清楚是要成佛,所谓的菩提、涅槃乃至于大圆镜智,这个果地的功德,每一个功德都是常住不坏,都是不生不灭,我们的目标是不生灭。那么我们的因地是在六根中修学,那六根到底是生灭,还是不生灭呢?这是一个问题,因为你追求是一个不生灭的果地,那我们的因地也应该是不生灭才对啊! 我们正式看阿难尊者他提执疑: 疑因断灭 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 佛陀您一再的提醒我们,在整个断恶修善,返妄归真的过程,要以六根门头来当所观境。但是这个地方有个问题,假若这个六根,见闻嗅尝觉知,六根的功能,它的功能譬如说,眼根它的见离开了明暗,就没有自体,耳根离开了动静,也就没有闻的自体,鼻根离开了通塞,也没有齅的自体。也就是说:整个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是随外境而生灭的,本质就是一个生灭心,比方说,前面说的念心第六意识的分别心,离开了五尘落谢法尘的影像,也是本无所有啊! 世尊!您老人家为什么会把离开外在尘相,本来就没有自体的这种终究要断灭的修因,来去追求大乘的七常住果呢?这个是不合理的啊!我们的因地是生灭变化的,但是却要去追求一个不生不灭的果报,这个地方会有自教相违。 以下就正式提出阿难尊者心中的执疑… 自教相违 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 世尊!假设离开明暗外在的尘相,我们能见的功能就毕竟空,我们一定要有明相暗相,我们的见才能够产生了别的作用。就如同前五尘的落谢影像法尘的作用,如果是没有,那么第六意识的了别功能就消失了。所以经过我一进一退,如此辗转微细的去推度去寻求,我本来就没有我这一念真实的心,以及它相应的心所,因为它离尘无体,随境生灭,所以它没有真实性。既然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都是随外境而生灭,都是不真实的,而我们修行也正又在六根中用功,这样有个问题,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将以什么为不生灭的真因,而求果上的不生灭之觉性之果呢?而如来世尊您在前面的十番显见当中,一再提到,身为一个见性有四种功德,它是湛然不动的,它是精纯不杂的,它是周遍圆满的,它是常住不灭的。那我们正式以见性这种湛精圆常这四种功德,来当作整个修行的真实的因才对啊!假设我们依止六根的生灭相来修学,那岂不是违越诚言,前面的经文跟后面的经文相违背,整部经变成戏论,那么佛陀又怎么成为一个真实语者呢? 求佛开示 惟垂大慈,开我蒙吝! 希望慈悲的佛陀,能够开导我心中的蒙昧,跟我心中的执着! 这段疑问会牵扯到后面的回答,我们把阿难尊者的疑问提出来。 修行在六根中用功,而六根正是一个生灭相,那你怎么依止生灭的因,而追求不生灭的果报? 阿难尊者提出这个问题,其实阿难尊者本身只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蕅益大师说:阿难尊者的盲点在哪里?阿难尊者他只知道六根的作用是生灭的,而不知道六根的体性是不生不灭的,见性、闻性乃至于知性,是不生不灭的;你看到六根的表层作用是生灭的,但是它的体是不生灭的。 好!那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六根到底是生灭还是不生灭?答案就是只有一个,那就是不一定。 这六根是很妙,六根如果跟六尘在一起它就变成生灭,六根如果回光返照,跟真如本性在一起它就变成不生灭,就是向内跟向外。 当六根向外活动的时候它就变成生灭,你永远不可能成佛,你一辈子都不可能成佛。因为你生灭的因不可能成就不生灭的果,就像你用沙,你用沙煮一辈子还是沙。 所以你在成佛的过程当中,你一天到晚向外攀缘你不可能成佛的,因为你没有种下成佛的真因。当你的六根开始回光返照的时候,它又变成不生灭。六根是很妙的,内外的本质不同,攀缘六尘的时候它变成生灭,它回光返照变成不生灭。 因为阿难尊者只知其一,他只知道六根向外攀缘变成生灭的,他不知道六根当它回光返照的时候,它又变成不生灭。所以蕅益大师说:阿难尊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佛陀会把六根到底是生灭还是不生灭,以下就会详细的回答… 净界法师 楞严与净土-----408 在线视频: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705.htm 在线视频与下载: http://www.dhamiufa.org/download/datadownloads.php?subcname=D03A 净界法师专版: http://www.folou.com/forumdisplay.php?fid=128&page=1 末学个人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497647428/infocent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