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一)

  古歙门人成时编辑

  答问一

  答卓左车弥陀疏钞三十二问(原问附)

  问, 华严虽二乘盲聋,亦兼摄声闻,以含无量乘故。此经虽二乘种不生,乃道品大小互通,正与华严四圣谛品不异,故有生彼经劫方证小果者。大智度论云,弥陀亦以三乘度生,自应二藏五教总摄,何云不摄小乘。且既通杂华,复不能通杂华所摄无量乘邪。

  答,疏主判经,以顿通圆,不以圆摄顿。又约道品即小成大,小果暂有终无之义,谓不互摄,岂一句弥陀,不横罗诸教,圆契五宗,不全体华严,全摄诸乘也。

  问,余门竖出,念佛横出。余门正指教中观行,故禅称别传,净云径路,皆以超越观行故。今云观即是念,念即是观,直以台观当之,不反钝置念佛邪。

  答,此之横竖,约自力他力断惑带业而论,不约境谛观智。故念佛圆收圆超一切法门,亦不可以参禅为例。若论谛智,四教观行,有析空体空次第一心之不同。谓前三竖出三界则可,谓非横非竖之一心三观,亦为竖出可乎。况观经以如来胜异方便,摄众生性具观门,同宗一心,同归净土,观念相即,何名钝置。但辩持名,不惟散善,非妙观便不捷径也。别传之旨,尤不容剩言滞句。末法之中,有名无义,果令四教不收,便成离经魔说,乌在其为超越也。

  问,天台三观,得摄法界观否。

  答,华严法界,生佛同源。以收机不尽,不免现权隐实。则阿含乃至涅槃,皆华严阃外,所以驱率土尽令臣服也。法华实相,本迹同印,以说时未至,不免为实施权。则般若乃至华严,皆法华前茅,所以会甸荒同令执玉也。一名从本垂末,一名摄末归本,非一心三观,何得事事无碍。非事事无碍,何名一心三观。

  问,合论判极乐净土是权,净名唯心净土是实。然菩萨成佛,众生来生,明言摄受往生之事,与弥陀无二。疏言此指事一心者,岂事一心,便不名唯心邪。

  答,合论以不断惑生同居,乃如来权巧之力,非谓法藏四十八愿,庄严净土,亦非实也。净名心净土净,正同法藏往因。至於菩萨成佛,众生来生,何妨从实垂权。若念佛人,因事入理,又何妨即权即实。权实事理,总属一心,虽分不分。古人判释,皆当作如是观。

  问,观虽十六,言佛便周。何故钞只通普观,为助因邪。

  答,念佛观佛,归趣同,入门异。初心行人,则不成三昧,故唯称万德洪名,便为多善根。然正助兼修,本无定法,如行舟然,扬帆扯缆,撑篙摇橹,各随其便可也。

  问,大本言生彼国者,皆当一生遂补佛处。然中下胎生,岂等觉菩萨邪。

  答,非等觉,而可称一生补处。以不更历生死,必圆无上菩提故。小本众生生者,皆是阿鞞靴跋致,亦指此生必补佛处而言,不以常涂三不退论。下又云,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则别指现证等觉者,亦以此生必补。故得云,其中多有也。所以极乐凡圣同居土,与常涂教意迥别。常涂不过暂时同居,此与一切等觉,同净寂光,故云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诸上二字,不概指无量声闻菩萨,单指多有一生补处而言。又常涂约感应,及圣者过去有漏业,得与权实圣人同居。此则同一无漏不思议业感生,俱会一处。故又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少字拣至别教地前,并竖拣至圆教住前。以住前皆仗自力登住,入同生性,方蒙诸佛护念故。吾每谓净土大教,圆收一切教,超出一切教,正谓此也。

  问,单念佛人,不修余行,得波罗密,即是多善多福。今念佛所证,止素法身邪,已具万行庄严邪。

  答,三身一体,普贤行门,不外毗卢性海。是以初心虽不修余行,令三昧易成。而三昧既成,三因圆显,岂有已证法身,庄严终缺。亦何须未证法身,预恐不具足邪。然或一门深入,或余行助成,未许执一。一行三昧,一即是多。万善同归,多即是一。

  问,念佛的是谁,与别则公案无二。钞云,体究念佛,与举话头下疑情意极相似。然四种念佛,未列体究一法。经文本无此意,不应入净业门。今两路双徵,若参此不悟,亦不失往生。此为参门留一退步,正堕偷心。若此疑不破,便不得生。此为念门启一疑情,却成异说。智彻慈炤天奇毒峰诸师,皆主此说,何所本邪。云栖若祖诸师,何不直拈谁字。若只相似而已,愿闻不全是处。

  答,因念佛人不见佛性,偷心不死,故以此语昭告之,令直下相应,即於一念中圆见三身。圆净四土,阶理一心,此一门深入一心不乱之前茅也。後人闻此诚言,无论悟与不悟,便可死心念佛,更何用参此段公案。直须如此了得。当知昔人下此语时,绝无禅净之分。後祖收之,但入本宗,非入净业。何以故,公案现在故。今疏主收入净业,仍为禅宗。何以故,救有禅无净土之病故。然则若信得及,以悟为则,以净土为归,真实不欺,不留退步,即此似处,即已全是。若信不及,死我偷心,而偷心转甚,正好实念。而念反狐疑,只此似处,即全不是。故曰,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有疑则参,虽罢参而不能。无疑则念,欲起疑而何自。如是则直念苦参,亦无非往生正行也。

  问,如子忆母,必想仪容。今但念声相续,不取相貌,易驰散否。或依出入诸息,得非小乘法邪。

  答,子之忆母,或善想仪容,或呼号血泪。观经云,彼人苦逼,不遑念佛(此指观想)。善友教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此指称名)。夫三界无非剧苦,何止临命终时。以畏苦心呼号求救,驰散何从。否则摄心调息诸法,亦自不恶。圆人受法,无法不圆,岂有定属小乘者。试问记珠定香鸣鱼击磬等,大乘邪,小乘邪。

  问,大本有一念定生彼国,疏中不及。岂以此经七日入定乃生,故拣去刹那生灭之一念邪。若释一以义不以数,大本不应系十念後。若止如经文,作一念喜爱,何不动如来佛刹,不以爱恋得生。

  答,按宝王论,利根之士,元只一念往生。钝根之人,临终十念脱苦。一念者,一心不乱之一念也。当知十念,七日十日七七日九十日等,究竟亦唯一念。此一念,断非刹那生灭之散心,亦不必四禅四空之禅定,故云一念喜爱。阿閦经喜恋心,本指欲染。

 
 
 
前五篇文章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四)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三)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二)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二(一)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三(九)

 

后五篇文章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二)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三)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四)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三之一(五)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二之五(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