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五年第三期-第二天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五年第三期-第二天

  第二天持名念佛直观心性

  今天和大家讲一讲念佛法门。念佛法门是华严宗五祖宗密大师建立的。他立了四项法门: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和实相念佛。

  在这四种法门里,一般人似乎轻视持名念佛。他们认为观想念佛,实相念佛很高超,唯独持名念佛境界太低。现在我们不要从“解”的方面去发表立论,只希望你们从实际修行中去亲自体验一下,究竟是哪一项方法受用。

  持名念佛最高、最深、最方便,我们可以从比较中得出这一结论,但大家不要只从“解”上会,而是要从“修”上切实去体验。等你有一天得到受用的话,就会感激佛恩不尽了。

  四种念佛,讲起来,都是以“观”的方便而入“止”那就是所谓“止观法门”。止观法门,修止必入观,修观必入止。这叫做“止观双运”。四种念佛法门,就是应用止观双运,以观的方便而入止的。

  谈到这里,有两种。一种是缘观,凭借外边的因缘而起观,可以“制心一处”,也就是所谓的“住心一缘”。还有一种观,叫做“直观心性”。直观心性怎么观呢?这个比较深了,因为一切法无相,无相是实相,实相就是心性。这心性怎么观?无相法怎么观呢?以“无住心”与“无相法相应,叫做直观心性。修观的要点在于使心一切不住。因为心要是不住的话,自然一法无相。什么原因呢?《华严经》说:“一切唯心造”嘛。所以修行要领,在修心,不在修法。

  我们回头再讲那除持名外的三种念佛。一,观像念佛是缘观,借像的因缘而制心一处。二、观想念佛也是缘观,出于《十六观经》。凡修这一法的,不可胡观乱想,如果不是根据《十六观经》去修观想,便会流入妄想,不叫观想。虚妄的观,像放光啦,观莲华啦,以至观其他的,那都是妄想。你要知道,修这样邪观的话,魔都可以现给你看。三、实相念佛是直观心性,不假因缘。但是,实相念佛有几个人修的呢?自古经以来,几乎没听到说过,好像莲宗初祖都没修过实相念佛。我们勉强可以说,初祖慧远大师似乎修的是实相念佛呢?因为初祖修的是专思寂想,这是似乎实相念佛的,那么为什么说,又不敢肯定说呢?他自已说过三次见佛嘛。

  所以说,这三种念佛当中,观像,观想都是缘观,而且还不好修,非上根利智的人不行。实相,直观心性,更非上根利智的人不能修。至于持名念佛,那是圆摄缘观和直观心性的。要知道,心中系住院一声佛号,当时就起缘观作用,可以制心一处。制心于一声佛号之上,就是缘观;同时,持名念佛也是直观心性。但这不可从“解”上去会,只要下苦功夫去修行持名念佛,到了相当程度,自然就知道了。

  或者有人说:“你不刚才说过,直观心性是心无所住啊,而持名念佛是有住的啊,怎么能说持名念佛也圆摄“直观心性呢?”

  那他是从“解”上会,没有实际去念,没有实际去修啊。持名念佛可以摄入根人、中根人,当然不离缘观;同时它也可摄上根人,那就是应用直观心性。念佛久了就会自己知道。持念佛名“心无住”,以“无住心”会“无相佛”,那是持念佛的最高深、最玄妙、最不可思议的境界。

  怎么知道持名念佛“心无住”呢?你可一面念佛,一面摄耳谛听,使一声一声佛呼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念得久了,你就知道“心无住”了。如果住于第一声佛号,第二声佛号就应该听不清楚了;而现在第二声佛号还能听得清楚,这就告诉你,你心无住于佛号:心既“不住”,佛乃“无相”。

  你不相信,可念一声佛号‘南无阿弥陀佛“,只要听清楚的时候,没有我相;若心住我相,就听不清。没有人相;若心住人相,也听不清。没有众生相,寿者相;要是住相,就听不清。我人众奉相既没有,哪有“有相佛”呢?那就是“以无住心会无相佛。”

  持名念佛不但第一声佛号不住,乃至“阿弥陀佛”四字,每个字都不住。怎么知道呢?要是住了“阿”,听不到“弥”;住了“弥”听不清“陀”,住了“陀”,听不清“佛”。“ 阿弥陀佛”四字都听清了,那就说明,四字都不住。

  怎么叫“住”呢?如果你一时忘记念佛,当时,可观察一下,那心一定住往别处,有所着了,不是往于“是”,就是住于“非”,一定有所住。相反地,佛号念得清楚,听得明白,一定心无所住。各位可以自己试验。

  所以持名念佛,心不住于我,也不住于法,也不住于不住。心不住于我、法,一心寂寂;也不住于“不住”,一心惺惺。一切不住,所以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这就是持名念佛,直观心性的要点。

  这个境界,我们要是光从“解”上去会,没有用。只有勤奋下功夫,自己可以体会到。现在有些人,所以说的高深理论很多,实际的受用很少。告诉你,不是那么一回事,空谈理论是无补实际的。唯有真心念佛,自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今后,你能够得到这一点受用,应该深感佛恩,上报佛恩。怎样报佛恩呢?劝一切众生都念佛,持念佛名。

  所以我们归纳起来说,宗密大师立的观像念佛,观相念佛,持名念佛,实相念佛,四项法门中,要算持名念佛最圆融、最高深。而且,虽然是最高深、最圆融,而能三根普被,使念佛人普遍受益。其余的观像,观想、实相,就不可能上中下根都可以学习。

  大家要想体会念佛的味道,快去学习尝试、尝试吧。

  现在我们就开始念佛,体会体会这味道。

 
 
 
前五篇文章

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五年第三期-第一天

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五年第四期-第七天

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五年第四期-第六天

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五年第四期-第五天

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五年第四期-第四天

 

后五篇文章

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五年第三期-第三天

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五年第三期-第五天

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五年第三期-第六天

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五年第三期-第七天

佛七讲话[第二期]一九八五年第二期-第一天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