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第三十八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请掀开经本五十八面,第四行,从第二句看起:

  「故使感应道交,文成印坏,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行人心识,不往而往,托质宝莲也。」前面讲到文成印坏,这是比喻我们念佛功夫成就了,净土文成,娑婆印坏,是就这个比喻来说的。功夫就是在一念,念到纯一的时候就感应道交了。阿弥陀佛与菩萨圣众来接引的时候,为什么说「不来而来」?来跟去,底下讲「不往而往」,来跟往都是从事上说的,事上是真有来往,从事上讲的。从理上讲没有来往,为什么没有来往?诸佛、菩萨是众生心性当中变现的佛菩萨,那哪有来往?同样的一个道理,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出的净土,唯心净土,没有离开心外,所以统统是自性变现的。这是理上说的没有来往,但是从事相上讲确实有来往。大师此地这个说法,是理事圆融的讲法,这个说法说得非常之亲切!「弥陀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阿弥陀佛、西方圣众来迎,是我们愿行所感的,我们自己信愿行三资粮的感应。信愿行是能感,佛菩萨应现这是所感,感应道交。「行人心识」,这是讲我们往生,往生是心识去往生的,不是这个身体,这个要晓得。身体是假的,不是真的,实在讲身体是属于我所有的,心识才是我,才是真正的主宰。「不往而往,托质宝莲」,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再看底下一段。

  「善男女者,不论出家在家,贵贱老少,六趣四生,但闻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恶皆名善也。」这是能往生的人,哪些人能往生?善男子、善女人,这是经上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标准,无论在家出家,在家出家不相干,贵贱老少也不相干,六趣四生亦复如是。六趣是六道,四生是讲胎卵湿化,换句话说,六道所有一切众生都包括了。像《物犹如此》里面所记载的,畜生往生的很多。倓虚大师给我们说的,民国初年,谛闲老和尚头陀寺的大公鸡念佛往生,鸡是畜生道,卵生的,四生是胎卵湿化,卵生的。大公鸡念佛往生,牠也是善男子、善女人,牠也是善。

  下面这就说出了这个条件,「但闻佛名」,闻是讲的闻慧。闻,闻了不相信、不肯发愿,等于不闻,那个不叫善男子、善女人,这个诸位要晓得。闻了就信,就发愿求生净土,他就用一个字来代表,这就是多劫善根成熟。这个意思世尊在《无量寿经》里面跟我们讲得很透彻。像经上所说阿闍王子与五百长者子,佛说了,这批人在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善根不错了!供养四百亿佛,你就晓得他修行了多久。这一次又遇到释迦牟尼佛了,很难得,真是大善根。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跟释迦牟尼佛生在同一个时代,以居士身亲近释迦牟尼佛,听佛讲经说法。听了之后,心里面很欢喜,大家心里都有个愿望,将来自己成佛了,希望跟阿弥陀佛一样,就动了这么一个念头。释迦牟尼佛知道了,把往昔的因缘说出来。

  诸位要晓得,他并没有发心这一生当中,发愿求生净土,他没有发愿,这就说明了,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这个善根还没有成熟。换句话说,这一生当中听到这个法门、听到阿弥陀佛名号,能生欢喜心,能信、能愿,一切放下,决定念佛求生净土,他的善根决定超过阿闍王子,超过他们。这样的人不多。所以我们自己知道这个法门好,念佛求生净土,有的时候劝人,别人不能相信、不能接受,不肯认真修行,你自己要晓得,他没有那么多的善根。这个佛都度不了,我们凭什么本事?释迦牟尼佛都不能够度阿闍王子、五百长者子,都没办法,他善根不足。经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缘就是什么?就是善根福德还没有成熟,佛不能度他。佛能够度的,尤其是这一生能够度他成佛的,统统是多劫善根成熟,那才叫真正的善男子、善女人。像谛老头陀寺的公鸡,那都是善男子,牠虽然是一只公鸡,牠也会念佛,也站着往生。

  「五逆十恶皆名善也」,五逆十恶是什么?是他这一生迷了,并不是过去世善根没有。过去世善根有,很多,但是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佛法,迷了,所以造作五逆十恶罪业。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开导他、劝勉他,他一听就相信,立刻就接受,就能够念佛求生。像唐朝张善和这样的人,这是临终的时候才听到佛法,听了就相信,信了就发愿,立刻就念佛。念了不到十声,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现在面前,他就往生了。这样一种恶人,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应?是他多生多劫善根这个时候成熟,成熟那就是善人。所以善恶的标准,不是用我们平常一般观念来衡量的,这是要观察他累世的因缘。这皆名善也。

  「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以名召德,罄无不尽。」前面说过,往生是建立在三种不思议的基础上。第一个是我们自己心性不可思议,能念之心,真心,这个不是妄心,真心,真诚恳切恭敬之心,能念的心不可思议。所念佛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个地方说了,阿弥陀佛是万德洪名,这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以名召德,罄无不尽,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你要问为什么能变?前面说了,阿弥陀佛是自性弥陀,西方世界是唯心净土,那怎么不能变?当然可以把佛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因为我们自己的心性跟佛的心性是一不是二;如果是二,那就没有法子了。是一,这就理上讲得通,事上你要晓得怎样才能变,其实这些原理佛在经里面讲得太多了,只是我们的心太粗。所谓「一切法从心想生」,问题是你的心要专想,专想弥陀,才能把弥陀变成了自己,自己跟阿弥陀佛气分交接,这是真正的感应道交。

  「故即以执持名号为正行」,这段话非常重要。修净土的,怎样是正规的修行?就是执持名号。「不必更涉观想参究等行」,八万四千法门,其他统统用不着,就是一句名号老老实实念到底就成功了。「至简易」,「至」是到了极处,简单、容易到了极处,直捷稳当也到了极处,没有比这个更简单,没有比这个更容易,没有比这个更直捷的。这真正是一切法门里面第一殊胜法门,这个我们要知道。许多人就是因为看到这个法门太容易、太简单,不敢相信。你要问这什么缘故?那就是此地所讲的,他的善根没成熟,不敢相信。还要用其他法门,或是观想、或是参究、或是密咒来帮助,哪里晓得这是愈帮愈乱,错了,大错特错!这个法门真的找到了,真的明了了,确实所有一切经论统统放下,这是正确的。真正做到一门深入,不需要第二部经,不需要第二个法门,心定了,心立刻就清净了;清净心,他就相应。下面这几段都非常重要。

  「闻而信,信而愿,乃肯执持」,这就是前面用了一个「闻」字,后面用「执持名号」,可见得他三资粮统统具足,「不信不愿,与不闻等」,等于不闻;你听了不相信,没有真正的愿心,口里面说往生,心里面对于这个世间放不下。世出世间法有一样放不下,你的信不真,你的愿不切,念佛念得再多,蕅益大师前面说过,纵然念到像铜墙铁壁一样,风吹不透,雨打不湿,也不能往生。为什么?信愿上有了问题。必须信愿行三个条件圆满具足,缺一条都不行。我们自己很不容易觉察,这三个条件我们自己具足了没有?真的不容易觉察。果然具足了,你心里头念念都是阿弥陀佛,绝对不会世出世法有另外一法掺杂在你心里面;你心里头掺杂一法,那叫夹杂,你的念就不清净,「净念相继」,你的念就不清净。念不清净,换句话说,就是信不真、愿不切。

  「虽为远因,不名闻慧」,这是这一生当中又修一点远因,这一生当中不能往生。再看将来哪一生、哪一世又遇到这个法门,善根现前,信愿行三个条件具足,那就恭喜你,那一生就成就了。这是我们要知道,要警惕的。我们这一生当中善根没熟,有没有办法把它提前熟?有办法。你自己能够精进、能够努力,确实使我们没有成熟的善根加行,这一生当中可以成熟,就在你自己肯不肯认真去干。古德常讲「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万缘,一心专念」,就把我们没有成熟的善根培养成成熟,这是我们自己能做得到的。当然这里头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因缘。我们能遇到这个法门,能遇到蕅益大师的《要解》,跟我们讲得这么清楚、这么透彻,使我们的疑惑都断除了,这叫因缘。遇到这么好的因缘,善根福德差一点,因缘好也能把善根福德提前在这一世当中成熟。

  「执持则念念忆佛名号,故是思慧。」闻思修,说是要分开来说,才把理事说得清楚,而实际上闻思修三慧,信愿行三资粮,都在一念之中。这一句阿弥陀佛具足三资粮,具足三学、三慧,三学是戒定慧,三慧是闻思修,一句佛号当中圆满具足。诸位还要晓得一桩事实,三学、三慧、三资粮,把它展开来,就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经中所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不可思议?原来是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收在这一句名号里头。无量法门、一切经教,就在这一句名号之中,持这一句名号,就是持一切法门。佛在经上说,念这一尊佛,就是念一切诸佛;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生十方诸佛剎土。所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不能够一心去执持,还要把心分一部分去研究这个、研究那个,去学这个、学那个,这就不是真信,就不是切愿,不是一心执持。这样修法,一生再精进,实在讲那不是精进,我常讲的那是杂进、乱进,都是远因,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来生还是继续不断去搞六道轮回,这叫真可惜!

  后面这一句说「然有事持理持」,一心执持名号可以分做事跟理这两大类,念佛人可以分为这两类的人。什么叫事持?「信有西方阿弥陀佛」,特别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最简单,也很容易懂,所以在中国流通最广。如果说是念经,大概要以念经人数来说,念《阿弥陀经》的人最多。真正相信《弥陀经》里面讲的「有世界名曰极乐」,相信有极乐世界,这是佛说的,决定不是假的,「有佛号阿弥陀」;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他就发愿求生净土,就一心念这个佛号,这叫事持。「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是理论,对于西方世界这道理他并不懂,他只相信真的有这个事就行了。这样的人能不能往生?能往生。「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坚决的志愿,求生净土,「如子忆母,无时暂忘」,这是说他求愿往生的心非常恳切,像儿子时时刻刻想着他的母亲。这是古时候的比喻,现在儿子不想母亲的人很多,现在年头跟从前不一样了。从前,尤其是长年在外面旅行的人,时时刻刻想到自己家乡的父母、故旧,会常常有思乡。现在人没有了,现在人把故乡都淡忘掉了。这是一类,讲事持的。

  「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这就是净宗里头常说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不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自己心造的、心变的,十方一切诸佛剎土没有一个是例外的,统统是心具、心造。六祖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曾经说过,「何期自性,本来具足」,就是心具的意思,本来具足;又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心造的意思,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的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的,就是能生万法,这是理上明白了。理上明了之后,他的疑惑就断了,决定不怀疑了,他就知道自己这一生应该如何去证实。理上明了,这叫解悟,不是证悟,没证得,是解悟。悟后起修,悟了以后就修行,修行什么?求证悟,那自己就得到真实的受用。在无量行门里面,自己真正明了,这个方法简单、容易,用的时间不长,可以能证得究竟圆满,你想想看你会选择哪个法门?其他的法门也都能够证得,时间要长,费的功夫要多,甚至于要多生多劫才能证得;这个法门简单、容易、稳当,很短的时间就能够证得究竟圆满。换句话说,理事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了,其他的他都不要了。

  「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为系心之境,令不暂忘也。」理持的人,在事相上一天到晚拿着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那个事持的人没有两样。换句话说,无论是事持、理持,在现相上、样子上看没有两样,都是精进,信愿持名,精进不懈,都是这个样子。一个是明理,一个是不明理,明理信心坚定,不明理信心也坚定,所以他们的成就没有差别,一样的成就。这就是中国人所讲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上智理持,这两种人都成就。麻烦就是所谓半吊子,既不是上智,他也不是下愚,这一类的人占多数,一生成就非常的困难。智不容易,所以古人勉励我们学愚,几个人肯学愚?这是个很好的方法,非常好的方法,学智不容易,我们一般人学不到的,学愚行。肯学愚的人,就是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肯学愚的就善了,所谓是愚不可及,比不上他。他真的一切都舍掉,就是一部《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决定往生,这是愚不可及!再看底下的注解。

  「一日至七日者,克期办事也。」克是克定一个日期。诸位想想,哪个法门七天能成功?所以就连法相宗开山的祖师窥基大师,对于《弥陀经》也赞叹备至。他给《弥陀经》写了个注解,《阿弥陀经通赞疏》,窥基大师写的,赞叹这个法门是顿极的大成,顿就是顿超。为什么说它是顿极的法门?七天成就,任何一个法门里头没有七天成就的,这个法门一日到七日。「利根一日即不乱,钝根七日方不乱,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诸位要晓得,得不乱就决定往生,怎么个决定法?生死自在,我们常讲了生死,生死真的了了。

  七天成功,《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确实有这个例子。宋朝莹珂法师,这是个出家人,是个破戒的出家人,是不守清规、造作罪业的出家人。他有善根,有什么善根?他有自知之明,他晓得他一生所作的,罪业很重,来生一定堕地狱。这一堕地狱,心里就害怕,就恐怖了。向同参道友请教,我现在造这么样的重罪,有什么方法能够叫我来生不堕地狱?同学们就给他一本《往生传》看。他看《往生传》,每看一个人心里面就生大惭愧心、大羡慕心,《往生传》看完之后,他老人家就下了决心,一定是念佛求生净土。他在寺院里面自己一个小房子,寮房,关起房门就一心称念,他念了三天三夜,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就是一心一意的求阿弥陀佛。这三天三夜果然把阿弥陀佛求来了,这是感应道交,他的真诚这是能感,弥陀现身了。阿弥陀佛告诉他,你的阳寿还有十年,劝他好好的用功,十年之后,到你寿命到的时候,我再来接引你。莹珂法师就跟阿弥陀佛说,我的劣根性很重,恶习气很深,禁不起诱惑,外面一诱惑我又要造罪业,再活十年,不晓得造多少罪业!我十年寿命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这是向阿弥陀佛提出要求,阿弥陀佛也就同意了,他说好吧!三天以后我来接你,好不好?莹珂大师就答应了,好!三天以后就往生了。

  他把房门一打开,他念了三天三夜,就告诉大家,见到阿弥陀佛了,跟阿弥陀佛约好,三天以后来接我往生。寺庙里的同伴、同学都以为他在开玩笑。这一个破戒的出家人,平常没有人瞧得起,关门念了三天佛就要往生,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但是三天时间不长,好!我们大家看,看三天以后你往生不往生?到了第三天,做早课的时候,他要求同伴,今天的早课请大家念阿弥陀佛,送他一程。大家也欢喜,我们就念阿弥陀佛,看你走不走?念没多久,他就告诉大家,佛来了,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佛来了,我跟佛往生了。这就走了,三天!此地讲一日至七日,一日是一日一夜、七日七夜。三日三夜,莹珂!这个人在我们世间人看是破戒比丘,是个作恶多端的,以净土标准来看,他是标准的善男子。经上讲七天,他是中根,三天成就的,这是非常好的一个例子。

  净土宗打佛七就是根据这段经文,七日克期办事,办什么事?生死大事,就是结期念佛。佛七,给诸位说,按照经典的教训去做,我们一般称为精进佛七,而不是现在我们一般所见到的佛七。现在一般的佛七变成了佛七法会,不是真正用功。而真正的结期念佛,过去李老师曾经跟我们讲过,台中莲社建立虽然四十多年,精进佛七只办过两次,李老师自己主持的。他告诉我们大家,参加精进佛七的人数不能超过十个人,为什么?超过十个人,主七师照顾不过来,他的精神照顾不过来。因为这个七天七夜,每一个人念佛的状况他都要看得清清楚楚,时时刻刻要提醒他,给他纠正,人太多了,他就没有法子。所以,人数不能超过十个人。一定要如理如法的办道,稍稍有一点差池就会走火入魔,那个事情就很难办了。假如佛七当中惹上了魔障,是非常的麻烦。

  李老师两次佛七都有人不如法,也就是遭了魔障,他老人家几乎用一年的时间来辅导,才把这个人恢复正常。魔障就是我们讲的精神错乱,世间人说是神经病,会搞成这样子。所以以后他老人家再也不敢办精进佛七,就搞佛七法会,佛七法会是每年都有好几次的,精进佛七从此以后就不再打了。人家一个很正常的人到这里来,七天之后就疯疯颠颠的回去,他怎么能对得起人?对人家家里不能交代,对参加佛七的同修也对不起。所以,精进佛七相当不容易。魔障从哪里来?这个要知道,魔障是心里头有所求,求神通,求感应,有这个念头很容易遭魔障。所以,如法办道,心里头没有求,一句佛号念到底,并不求见佛、求什么;求这个,魔容易来扰乱,你的心不清净,障碍从这个地方来的。

  一心不乱也就是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得到,换句话说,就是生死大事经典里头常讲「所作已办」,就是生死自在了。也有个说法,利根能够七天不乱,钝根仅仅一天不乱,中根从两天到六天不定,也有这么一个讲法。两种说法都讲得通,但是以第一种说法为善。《弥陀经》跟我们讲的是七天,《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的是十天,「斋戒清净,一心常念,十昼夜不绝者」,这讲的十天。《鼓音王经》里面也讲的十天。《大集经》里面讲的是七个七,连在一起就是四十九天。《般舟三昧经》里面定的是九十天,三个月。《文殊般若经》里面也是讲的九十天。这就是说,诸经所说的克期求证的时日长短不同。《弥陀经》的时间最短,也是用心最纯,真的最简单、最容易、最单纯无过于此经。因为简单容易,人人都能做,所以前面讲男女老幼、贫富贵贱,乃至于六趣四生,它容易、简单,都能修,都能成就。何况《无量寿经》上还有「一心系念于我,虽止于一昼夜不绝,亦必生我剎」,七天、一天都行。

  总而言之,念佛这个法门,只要一心,不论时间的长短都能往生。但是往生到西方世界,品位高下不一样,这是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的浅深。他说得好,说浅深,也没有说多少,是念的浅深。浅深是什么意思?理事相应这就深,不相应这就浅;与阿弥陀佛弘愿相应这就深,与阿弥陀佛行愿相应得不圆满那就浅,浅深是从这个地方分的。更简单的一个说法是与定慧相应,功夫深的,心定、慧开了,所以能断烦恼,能破无明,品位当然就高;念佛功夫浅,定慧比较弱,能伏烦恼,不能断烦恼,品位当然就要低了。这是浅深,也不难体会到。下面是讲功夫。

  「一心亦二种」,一心不乱是功夫,「不论事持理持」,事持、理持实在讲都是一样的,所以在因上一样,果上就一样。譬如说我们凡夫,说老实话,虽然听说「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但是什么叫心性,没搞清楚;如果你搞清楚了,你就明心见性,明心见性那就不是凡夫,是法身大士。所以诸位要晓得,上智是指法身大士,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人家才叫理持;没有证到法身以前的统统是事持,是下愚,事持。你看玄奘大师在《八识规矩颂》里面称阿罗汉,「愚者难分识与根」,愚者是指阿罗汉,阿罗汉还是愚者,事持。无论事持跟理持,都是真信切愿、一心持名,换句话说,因一样。文殊、普贤是理持,刚才我跟诸位说的莹珂法师,他是事持,他跟文殊、普贤都是真信、切愿、一心持名,这三条没有两样。换句话说,往生西方世界的因,等觉菩萨跟凡夫是平等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也平等,因平等,果当然平等。所以,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圆证三不退是果平等。这就是「不论事持理持」。

  论功夫,「持至伏除烦恼,乃至见思先尽,皆事一心」。伏除烦恼,烦恼没断,只是你这句佛号得力了,能把烦恼伏住,不起作用,这个通常我们叫它做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是很浅的事一心,算是事一心了,事一心功夫浅的。假如把见思烦恼断掉,那是事一心功夫深的。我们晓得,见思烦恼在教下里面讲,见惑三界一共有八十八品,思惑三界有八十一品,你能够断个几品、伏个几品,是事一心功夫浅者;能够完全断掉,是事一心的圆满。所以,事一心里面也有三辈九品。这是说不管是哪一种持法,论断烦恼的功夫。「不论事持理持,持至心开」,开是讲开悟,就是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见本性佛」,见性就是见本性佛,禅家叫见性,这个地方叫见本性佛。这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见一分本性,这个都叫理一心。无明有四十一品,在圆教里面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就是见一分本性佛。由此可知,净宗里面讲的「理一心不乱」是什么地位?是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无明有四十一品,换句话说,理一心就有四十一品,四十一个阶级,从初住到等觉,看你无明断多少,品位不断向上提升,这个叫理一心。这是说功夫。

  下面这是讲的功德,所谓功德,就是这个功夫他得到些什么,得到些什么好处。「事一心不为见思所乱」,得事一心的人不会被见思烦恼给扰乱,你心是清净的,你心是定的,因为你已经得念佛三昧。三昧是正定,念佛三昧就是念佛的正定,心定在西方极乐世界,定在阿弥陀佛,除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见到了、听到了,心不会被它所动,这就不被见思所动。我们世间人常讲「八风吹不动」,八风吹不动是讲世间法,也就是说世间一切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动心了。出世间法动不动心?如果遇到出世间法,心还会动,那不行,那没有用处。世出世间法统统都不动心了。事一心里面,不动心就是贪瞋痴慢疑都没有了,这是事一心。

  「理一心不为二边所乱」,二边要用现代科学家所说,就是相对的。我们知道世间人生活在相对的空间里面,一切都是相对的,说大,大的对面有小;说长,长的对面有短;说是,是的对面有非,没有一法不是相对的。一切法都是互相对立的,这是二边,两边对立的。如果证到理一心,二边没有了,二边不立,中道也不存,因为你说个中道,中道跟两边是对立的,中道也没有。诸位想想看,你的心多清净!这时候是一念不生,不但一念不生,也一句话都没有了,所谓「开口便错,动念皆乖」,不但不能动念,也开不得口。菩萨为一切众生说法,不是说吗?说而无说,他自己不落二边,是无说。说是什么?随顺众生的知见而说,不是随顺他的;随顺他的,那一句话也没得说。随顺众生,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就是不为二边所乱,不得已称之为中道,中道是不得已而建立的。实际上你要执着有个中道,那又落到一边去了,决定不能执着。所有一切妄想、执着都没有了,不为二边所乱,这叫修慧。所以,不为见思所乱,是浅的修慧;不为二边所乱,那是深的修慧。

  念佛如果得不到这个受用,就不算是真修。你要功夫浅的,浅的事一心里面,别人赞叹我们,心里很高兴,那就是生烦恼,贪瞋痴慢没离开。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心里就不高兴、生气,这样的功夫不能往生,你没有得三昧。三昧讲最浅的是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刚才讲了,最浅的,世间法讲「八风吹不动」。自然的灾害不动心,与我无关,人为的毁誉也不动心,你赞美我,与我不相干,「我」都没有,谁受赞美?毁谤、侮辱也不动心。就是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叫功夫!所以念佛的功夫从这个地方去观察、从这个地方去体验,我们自己有没有这个功夫。为什么人家能往生,人家能够自在往生,能够预知时至?说穿了没有别的,就是他对于世出世间法不动心了,他心真的定了。我们外面境界稍稍动一动,这心水就波动了,这算什么功夫!依然是凡夫,这不行!换句话说,只可以说跟西方极乐世界结个善缘,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往生。

  为什么那个往生的人他不动心?他把这个世间统统舍掉了,这个世间与我不相干,好也好、歹也好,与我都不相干,我只是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身体与我都不相干,你赞叹它、毁谤它,不相干,我藉这个身体念阿弥陀佛,我要生极乐世界。不但你毁谤、赞叹不相干,打它、骂它也不相干,为什么?不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去的时候,这丢掉了。诸位要记住,没有这个功夫就去不了,这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起码的功夫,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功夫,最低限度的功夫。心真的定了,愿真正恳切了,连身体都不要了,何况身外之物!看到荣华富贵,绝没有一丝毫羡慕之心,没有得失之心,那才叫功夫成片,才叫做一心不乱,这叫事一心,不乱就是不为见思所乱。这个见思要记住,见惑里面,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思惑里面,贪瞋痴慢疑,这是讲十大类,细分无量无边。

  通途的法门,不要说断见思,伏见思都非常困难。只有在什么时候?入定。所以,定叫定共戒,入定自然就不犯戒,他身心定了。定当中就有戒,戒里面没有定,定里面有戒;换句话说,定能伏见思,能伏烦恼,不能断烦恼。伏烦恼看你伏的程度,伏的功夫愈深,你将来生天的等级愈高。天有二十八层天,看你的定功,功夫高的就往上升,浅的就在下面,但是不能出三界。出三界要断见思烦恼,定只能伏,不能断,所以出不了三界,「四禅八定」叫做世间禅定,意思就在此地。净土这个法门,叫带业横超,换句话说,有伏烦恼这一点点的功夫就能往生。伏烦恼要定,所以叫念佛三昧,我们这里不说定,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定,就是平常讲的功夫成片,最起码往生的条件。真正求愿往生的人,要把这个世界真的放下,不要把世间拉拉杂杂的东西放在心上。世出世间法,如果放在心里面,统统是障碍,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前五篇文章

第三十七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十六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十五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十四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十三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后五篇文章

第三十九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四十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四十一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四十二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四十三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