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五)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迦旃延到处去弘法,有一次,住在波罗奈国的一个山林里面,刚好那一个国家发生一件意外──波罗奈国的第一夫人逝世。国王与王妃平时非常恩爱,感情深厚,如今他最心爱的王妃突然死了,国王真是痛不欲生,伤心得不思饮食,不肯接受王妃已死的事实。现在科学发达,可以利用防腐剂使尸体不腐烂,当时是用麻油来防腐。国王命令大臣将王妃的尸体,浸在麻油里,希望她的尸体不致腐坏,他要永远陪伴着她。自己更是整天守着尸体,一直不停地哭泣着,一边自言自语道:「王妃呀!你这张嘴巴是最会讲话的,现在,怎么静静地,不再跟我说话呢?妳的双手,是最活泼的,现在为什么不再拥抱我呢?你的眼睛是最灵活生动的,怎么不睁开再看我一下呢?你就这样忍心拋下我,自己去了吗!」为了国王的哀伤,整个国家的政治都停顿下来,全国都蒙在悲哀的气氛里。大臣们看到这般惨状,也感到非常辛酸,大家一再劝谏国王,可是国王因为伤心过度,一句话也听不进去,一再地告诉大臣们,除非王妃起死回生,不然再也不管国家大事了。

  大臣们为了国事,都非常着急,在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一位学问渊博的大臣,想到在他们国内弘法的迦旃延尊者,希望以尊者的口才与善辩的功夫,能制止国王的悲伤,而重新恢复处理国政的信心。于是向国王建议说:「大王,听说有一位佛陀的大弟子,迦旃延尊者,正在我们国内弘法,他有很高深的学问,对世间的一切现象,是无所不知的。大王为什么不去请教他,说不定他有办法可以帮助你,使王妃起死回生。」

  国王听说有这样一位尊者,可以帮他救活王妃,整个人都变得灵活起来。问道:「他真能救活王妃吗?」

  「大王去请教他,不就可以知道吗!」大臣心中明白,那当然是不可能的。可是却深信尊者一定有方法说服国王,就再次地游说,要求国王去见迦旃延尊者。

  于是,国王抱着无限的希望,准备了厚重的礼物,特地到山林中去礼请供养迦旃延,希望他能够指示一种无上的法术,把他的夫人救活过来。

  国王一到迦旃延尊者面前,就立刻跪在地上,哀求他说:「尊者呀!请你大发慈悲,把王妃救活过来,不然,我真是不想活了!」

  迦旃延尊者一开始并没有开腔,只是默默地看着国王,回头看到自己座位旁边有一棵树,于是从身旁攀折了一根树枝,对国王说:「大王!你将这树枝带回宫中,希望它永久保持青枝绿叶,永远不枯萎,你可以做得到吗?」

  「根本不可能!这树枝已经离开了根,要它再活过来,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国王非常肯定地回答。

  迦旃延于是告诉国王:「这个道理你说得很对。同样的,王妃的业报已尽,寿命终了,要她再活过来,那也是不可能的!人命无常,有生必有死,这是一定的法则,谁也改变不了的。」

  国王听了尊者的开示,心开意解,想通了,顿时领悟到人死不能复生的无常至理!

  接着,迦旃延更进一步向国王开示:「大王呀!你是一国之尊,是应该属于全国人民的,并不为王妃一人所独占,你应该把爱王妃的儿女私情,扩大开来,去爱护全国人民,要以慈悲心代替私爱,将悲哀化为力量,勤政爱民,这样,国家才能富强,人民也才会感念你的恩德而永远爱戴你!」

  国王听了迦旃延宝贵的开导,五体投地地感谢他,立刻收起悲伤的心情,把国家加以整顿,爱民如爱夫人,而成为一位贤明的君王。从这一个故事,可以说明迦旃延尊者能随机应变,辩才无碍,议论第一,才能达到这样圆满的效果。

  摩诃拘絺罗──这是第五位尊者。

  「摩诃」仍译为「大」;拘絺罗译为「膝」,合译为「大膝」,大概这位尊者的膝盖很大,从形貌上的特征而立名。在佛的大弟子中,是「答问第一」。

  前面讲到舍利弗时,我们稍微提过,拘絺罗尊者,他就是舍利弗的母舅。平常他与姊姊辩论,都是他胜;但自从他的姊姊怀了舍利弗以后,每次辩论,反而是他的姊姊赢了。他知道姊姊腹中,必定是怀了一个宿慧深厚的孩子。他想:现在弟弟输给姊姊,当然是小事一件;将来外甥出生后,舅屈于甥,岂不令人见笑。于是发奋往南天竺去游学,精进不息。博览当时十八种经书,及详细研究四吠陀经(智书),每天从早到晚不停地用功,忙得连指甲都没空修剪,弄得指甲长得很长,大家都叫他长爪梵志。他游学十六年,满腹经书,学问广博,一回来就想找他的外甥辩论。在这十六年当中,他对败给外甥的事耿耿于怀,不能或忘,心中暗想:「这小家伙还没出生就超过我,如今我多学了十六年,学问之博,天下无双,一定要跟他辩论一下,比比高低。」谁知道当时舍利弗已经跟随佛陀出家。他知道后一肚子气,并说:「瞿昙(释迦佛的姓)是什么人,竟敢收我的外甥做徒弟?难道他的智慧、辩才,比我的外甥还高吗?我要直接去跟他谈谈,看他有多大能耐!」

  于是,他怀着傲气,一直走到世尊的面前。他一见到佛陀就大喊:「瞿昙!赶快把我的外甥还给我!」

  「你来讨回你的外甥?可以,随时可以交给你。不过,你一向能言善辩,今天你如果辩胜了,就把外甥还给你!否则,那就对不起了!」佛陀对他微微一笑,并非常平静地说道。

  长爪梵志听了以后,高兴极了!他自己认为用了十六年的苦功,什么都懂了,现在正是扬眉吐气的时候。心想,能把外甥的老师比下去,不只洗清败给外甥的耻辱,还可以由此扬名天下,真是何乐而不为,就非常高兴地接受世尊的挑战。并自告奋勇地说:「如果我辩输了,愿意把头砍下来给你!」

  「你不要说得太过了。」世尊温和地对他说:「好了,你就提出主要的论题来吧!」

  长爪梵志了解,这是人命交关,不是开玩笑的,仔细想了一下,就说:「我一切法不受!」意思是说,你说好我不接受,你说坏我也不接受,总而言之,就是不管说什么,一概都不接受。

  「你现在说的这句话,接受不接受?」世尊反问他。

  梵志沉思了好一会儿,自知理屈,拔腿便逃。但走不了多远,立刻想到: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输就输吧,怎么可以逃走呢!立即回头,高呼道:「瞿昙,我输了!拿刀来,把我的头斩去吧!」

  「在佛法中,只有剃发,没有杀头,你既然输了,就剃头吧!」佛说。

  梵志感谢佛陀不杀之恩,就跟佛出家,用功修行,后来成了大阿罗汉。拘絺罗尊者,得到四无碍辩才,善于答复问难,所以称为「答问第一」。

  你们想想看,为什么说他输了呢?因为他说一切法都不接受,岂不是连自己的话都不能接受。在佛教因明学上,有所谓的「自己相违」与「世间相违」。当佛陀一问:「你现在说的,这句话,接受不接受时」,拘絺罗尊者一想,才想到自己话中的矛盾,如果接受自己的话,就是自己打嘴巴!如果不接受,连自己都不能接受,别人又如何能接受呢!因此,只得承认自己输了。

  离婆多──这是第六位尊者。

  离婆多、译为中文是「室宿」(宿,音「秀」),是中国古天文学,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北方七宿之中的「室宿」。他父母晚年无子,为了要求一个男孩,每天向室宿之星祈祷,结果生下了他这个孩子,所以就以「室宿」为名。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假和合」的意思。这个名称的来源,另有一段因缘:

  有一天夜里,离婆多在荒郊野外行走,眼看前面没有村庄,后面没有人家,只得夜宿在旷野的一座空亭中。半夜时分,恍惚中,看到一个小鬼夯了一具死尸到他的面前来,接着又有一个大鬼追赶了过来,说:「这个死尸是我的。」一边说一边要把死尸争夺过去。小鬼当然不肯让,两鬼因此不停地争执。

  「喂,你一直都在场,这死尸到底是谁的,你最清楚了,请你说句公道话,为我们作个见证。」最后,小鬼对离婆多尊者说。

  「这死尸是小鬼拿过来的!大鬼,你不要以大欺小,不要再争了!」离婆多听了,感到左右为难。如果他据实说,是小鬼的,大鬼那么凶,块头又那么大,肯定会挨打;要是不凭良心讲,说死尸是大鬼的,小鬼也必定不会放过他,他前思后想了好一会儿,两边都不是,结果还是硬着头皮,据实说了。

  大鬼一听,大怒。随时把他的左手拔去,往口中啖食,小鬼不忍心,即刻将死尸的左手补上去。大鬼不甘心,又把右手抓过去啖食,小鬼随时又把右手补上,接着左脚、右脚都先后被大鬼拔过去吃,又被小鬼补上了,弄得满地血肉横飞。天亮后,离婆多越想越不对,生起了烦恼,暗暗思量:这个身体到底是不是我的?如果是我的,曾经亲眼见到自己的手足已经被大鬼吃了,换上别人的;假如不是我的,小鬼所补上的为什么完好如初?于是他逢人就问:「你们可曾见到我的手脚?」人家只是莫名其妙地看着他,谁也没有给他一个答案。最后遇见一位比丘,这位出家人用一首偈回答说:「本是他遗体,暂假和合用」(你问你的手和脚,本来都是假相的,也是临时和合在一起的。无所谓真,也无所谓假;无所谓你的,也无所谓我的)。他一听,立刻觉悟到:人身为四大假和合的真理,从此立名为「离婆多」。

  离婆多尊者,在佛的大弟子中,称为「无倒乱第一」。无倒乱,就是对一切事理,认识得很清楚,既不颠倒,也不错乱。在《增一阿含经》与《楞严经》中也说离婆多尊者是「禅定第一」,因为他参禅,内心安定,心定就时常保持清醒,不会倒乱。

  周利盘陀伽──这是第七位尊者。

  周利盘陀伽,译为中文叫做「继道」。周利是他哥哥的名字,译为中文是「大路边」,盘陀伽才是他的名,译为中文是「继道」或「小路边」。当时印度的风俗,妇女将临盆时,一定要回娘家去生产。说来也是巧合,周利盘陀伽两兄弟,都是他们的母亲,在回娘家的途中生下来的,所以哥哥叫「大路边」,弟弟叫「继道」。哥哥周利,为人很聪明,首先跟随佛陀出家。盘陀伽受了影响,也随哥哥跟佛出家。周利盘陀伽,生来比较迟钝,他出家以后,哥哥怕他对深奥的佛理学不会,只教他背诵「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这半首偈。偈的意思是说:修学佛法,最重要的是必须身、口、意三业清净。要求三业清净,首先要守口,言多必失,平常讲话要谨慎,不需要讲的话不要随便讲,免得话讲多了会犯口业。再次是摄意:摄,保养的意思。摄意就是要守护意识,别胡思乱想,更要注意控制贪、瞋、痴三毒,避免它们任意发展,遭受恶报。至于身体方面,更要好好修持,千万不要犯了杀盗淫这三种恶业。总之,学佛的人,一切的思想行为,都应该时时警惕自己,努力奉行十善。如果能朝这方面去修持,将来一定可以超出世间的轮回,得到至高无上的大解脱。周利盘陀伽的确是非常愚蠢,哥哥教他的这半首偈,不是记前忘后,就是记后忘前,一直背不上口,经过了一百天,还是记不熟。内容更是一窍不通,根本不懂得是在讲什么?

  「你……你,你这笨蛋!背了这么久,连半首偈都背不来!我的脸真给你丢尽了!不了解佛理,出家,又有什么前途呢?让你继续在僧团中,既起不了什么作用,倒不如早点还俗,回家去吧!」哥哥被他气得啼笑皆非,感到非常讨厌,一气之下,想把他赶回家去。周利盘陀伽虽然笨,却是善根深厚,对僧团有股依依不舍的感情,任凭哥哥怎样赶他,还一直倚在门口哭泣,踌躇着不肯离去。世尊刚好从外面回来,看到他哭得这么伤心,就问他:「你为什么哭呢?」

  「哥哥嫌我笨,要我还俗回家,不让我继续住下去。」周利盘陀伽一肚子委屈地说。

  「没问题,你可以继续留在僧团,不必回家。」佛陀可怜他,慈悲地把他收容下来。更了解他的资质太差,一下子要他念十四个字,当然没有办法,所以就安慰他说:「这样好了,你每天拿扫帚扫地,口中念『扫帚』这两个字,就可以了。」

  可怜的周利盘陀伽,他前世不知道造了什么业,迟钝的程度真是世间少有。连佛陀教他的,这么简单的两个字都记不全,记得「扫」,忘了「帚」,记得「帚」,忘了「扫」。佛陀同情他,一直不断地鼓励着:「慢慢来,不要急,扫、扫、扫……,一个字一个字的记吧!」

  有佛陀的鼓励,再加上他自己的坚心,每天精进不懈地,一边扫地,一边用心地念,经过三个星期,二十一天以后,一把无相的扫帚,竟然把心地的一切烦恼,扫得干干净净。他不但会念了,心窍也开了。心里想:「扫帚是用来扫地的。地上太骯脏了,需要扫帚来清扫,地才能干净,才能一尘不染。我们的心也像地一样,充满了无明与烦恼的尘埃,把光明遮盖了,所以我现在才会这么愚蠢,这么缺乏智慧,如果我每天按照佛陀所教的,这种最高的真理去修行,自然能把我们内心所有的烦恼与骯脏都扫光了,将来一定会开悟成佛!」这么一想,他就想通了,觉悟了!周利盘陀伽成为大阿罗汉,具足了无碍辩才,能够把握佛法的中心思想,所以是「义持第一」的大弟子。

  听完了周利盘陀伽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呢?修学佛法,虽然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座的诸位,都是非常聪明,很有智慧的,谁也不像周利盘陀伽那样迟钝吧!只要有心研究佛法,每次参加共修法会后,再来研究《佛说阿弥陀经》,不管是记一句也好,记一首偈也好,久而久之,多闻熏习,对佛法就能够深入了解,然后再付诸实行,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

  难陀──这是第八位尊者。

  难陀,也是印度话,译为中文是「欢喜」。佛陀的弟子当中,一共有三位难陀:

  第一位是放牛难陀──顾名思义,这位难陀,一定跟牧牛有关系。的确没错,他是大藏经中一部《佛说放牛经》的当机众。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经中,告诉我们必须具足十一个条件,才能把一头牛养好;进一步地,佛陀再为我们说明,做为一个出家人,也需要具足十一个条件,才能把心地调好。放牛难陀,非常聪明,声音也很微妙,他发挥所长,往这方面用功,证得了阿罗汉果,称为「声妙笫一」。

  第二位是贫女难陀──佛的弟子中,有一位少年女信徒,年纪虽小,家境又穷,可是很有善根。她常听人家说:「欲求天上人间福,须点佛前长明灯」。了解到点灯是象征光明,会得到非常大的褔报。当她看见波斯匿王用千斛油点灯供佛(十升是一斗,十斗是一斛。国王用千斛油点灯供养,大家试计算一下,国王所用的油有多少!),心中非常羡慕。可是,羡慕又有什么用呢?国王富有四海,钱随手可得,买油点灯供佛,不管花费多少,都是轻而易举的。一个穷少女,穷得无立锥之地,三餐不得温饱,连一分钱都没有,又能怎么办呢?说起来也真巧,刚好有人看中她一头柔软的长头发,想用一钱向她买,她如拾重宝,急忙把它剪了下来,把卖得的一钱,发心买油来点灯供养佛陀。这份供养的功德有多大呢?佛陀赞叹说:「难陀点灯,她的功德是超过波斯匿王的。」这段故事成为千古佳话。

  第三位是孙陀罗难陀,也就是《佛说阿弥陀经》第八位尊者。孙陀罗译为中文是「艳」,是他妻子的名字。印度人取名很奇怪,有时把父母的名字用上去,有时把太太的名字连上去,孙陀罗难陀就是把自己跟夫人的名字连起来合称,译为中文就是「艳喜」。艳就是美,以艳为名,他太太人如其名,长得真是如花似玉,美艳不凡。孙陀罗难陀是谁呢?他是佛同父异母的亲弟弟。大家都知道,佛诞生七天后,母后就去世了,是净饭王第二夫人,也就是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把他扶养长大的。摩诃波阇波提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孙陀罗。兄弟俩有许多相似的地方:生日只差一天,佛是四月八日诞生,他是四月九日出生。出生时全身黄金色,长得不只是英俊标致,一表人才,同时也相当庄严,形貌与佛相仿佛,佛陀具有三十二相,这个弟弟具有三十种相好,比佛矮了四指,常常被不认识的人误以为是释迦佛。佛的诸大弟子中,难陀的相貌最英俊,最庄严,所以称他是「仪容第一」。

 
 
 
前五篇文章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四)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三)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二)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一)

普贤行愿品浅释【宣化上人】(二)

 

后五篇文章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六)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七)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八)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九)

佛说阿弥陀经讲记【自立法师】(十)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