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丽江壁画是滇西北少数民族艺术的奇葩,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姿,吸引着中外艺术家和游客。 丽江壁画系明代木氏土司聘请汉、藏、纳西等族的画匠绘制的,分布在玉龙关的觉显寺、护法堂等十余处。由于年代久远,现仅存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及来河大觉宫四处。壁画共55堵,总面积139.22平方米,规模最大的是大宝积宫的12壁。其中一壁高2.07米,宽4.48米,共画人物600尊,人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丽江壁画多系宗教题材,表现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的内容为主,用笔细腻,设色精丽,对比强烈,特点突出,是中华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 丽江壁画以白沙大宝积宫为中心,包括琉璃殿、大定阁、福国寺的护法堂,束河的大觉宫和大研镇的皈依堂等处残存的壁画。早年,寒潭寺、万德宫、木氏故宅、雪崧寺等处也有,但无人护措,早已圯毁湮灭。近年皈依堂、护法堂的画,也相继毁坏,其余尚基本完好。1957年有关部门曾经组织美术工作者到丽江从事壁画的临摹工作,共得临本13O余件,向全国各大城市巡回展出,受到好评。1983年4月,又与其他民族的壁画、崖画一起,在首都北京展出,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这些寺庙殿堂内的壁画,题材是宗教人物和传说。内地的殿堂壁画,多为一种宗教的内容,而这里的壁画,在一个殿堂里,甚至在一幅壁画里,常有佛教、道教、喇嘛教三种神像并存的现象。这多种宗教揉合的壁画,与丽江所处的特殊地位分不开。丽江位于滇藏要冲,同时受汉、藏文化的深刻影响;民族杂居,群众宗教信仰较为复杂,其中尤以佛、道、喇嘛三教为盛。面对这一现实,统治者只好“兼容并包”,企图通过涂抹怫、道、喇嘛三教的威 严,宣扬三教“法力无边”,来安抚、麻痹群众,使其安于受奴役受剥削的地位,以巩固统治;但参加绘制的工匠们,生活在严酷的封建社会中,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有血肉联系,通过宗教题材的折光,或隐或显地透露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工匠们的美学理想。 在壁画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大宝积宫,北壁,有一幅“观音普门品图”(203×446厘米):正中画观音,执法器,坐莲座上;西侧画人,人遇水、火、盗、虎等场面。画中有三个旅行的人,各带包裹雨伞,一遇虎,另一遇盗;左侧画一犯人,赤膊带枷跪地,一差役揪住他的头发,另一差役举剑欲砍,旁有二吏,指点交谈,似主谋者;右侧画一人遇火;这些遇难者,于危急时口念观世音,就逢凶化吉,虎盗不敢伤人,差人屠剑自断,火堆变成浅水荷塘。右侧下部有一班百姓,向着正中观音或跪或立,顶礼膜拜。观音莲座上有藏文题记。画虽是明显的宗教宣传,但从图中的官吏、差役、旅人和百姓身上,使人看到明代边疆社会生活的一些侧影。画的上部,有小观音八尊,亦各具神态,右上第三尊观音,倚手沉思,神态特妙。这些场面以山石云烟隔开,将它有机地组织在一个大画面里,布局匀称,错落有致。在西壁上的《莲花生祖师图》,正中画的是藏传佛教即喇嘛教的祖师莲华生。在壁画中,他头戴七宝冠,合掌坐于莲座上,黑衣,头微倾。座下立二小天女,神态优美,四周画百工之神,或坐,或立,或舞,或骑马、春米、坐船、打猎、木作、纺织、捕鱼、打铁、砍柴等等,是一幅内容丰富的边疆社会生活画卷。 这些壁画在构图、布局、线条、色彩的运用上,有较高的水平。如大宝积宫中的《如来会佛图》,画幅 367 ×498厘米。如来怫朱衣金身端坐正中,上列十八尊者,两侧画道教神像,下列正中,画喇嘛教三护法神,外侧画四大天王,共约百余像。这些神像,把佛、道、喇嘛三教的人物都糅合在一起,层次分明,动静相谐,色彩鲜明,人物生动,是一幅较为精彩的宗教画。在离大宝积宫东北不远的大定阁,正殿东壁上画的喇嘛教欢喜佛抱裸体女神,画面世俗气味很浓。正殿南北二壁的“水月观音”,画文殊、普贤、观音、大势至等佛像,以水月云石相衬,类似一幅山水人物画。如画观音菩萨一幅,观音坐于莲池畔的崖上,脚踏莲花,金身,紫衣,红带,后面花竹成丛,前面池中金荷正开,池水兴波。右上角一散花小天女驾云而至,白鸽相伴,舞于蓝天。写普贤菩萨一幅,普贤于崖上抱膝而坐,身旁鲜花开放,头顶梅花遮盖,右边溪流激湍,波浪迭起,左下角一童牵象,右上角有天女散花。画面精巧严谨,富于装饰情趣。这些壁画是在明初至清初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成的。由于形成时间漫长,工作量浩大,前后风格不一,壁画的作者可能是好几批多民族的工匠。相传白沙壁画的大部分是马啸仙的作品,据《丽江府志略·方伎》载:“马啸仙,江南人,工图画,山水臻神品,花卉人物靡不精妙,识者称为马仙画。西域闻其名,延去数载,后复归丽。”看来这一位是汉族。又据漾西万德宫(木家院)石碑记载“铸匠云南石凤翼,画工古宗古昌”。古宗即藏族,古昌是一位藏族画工的名字。又据父老传言,白沙原有一处“画匠田”,世代由当地东巴和姓耕种。由此推知,壁画是由汉、藏、纳西等民族的数批画家共同协作完成的,它是滇西北人民的共同创造,是各民族传统友谊的结晶,是一分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 ? 著名的“丽江壁画”是明代纳西族社会大开放的产物,它的绘制从明初到清初,先后延续了300多年。明末清初,是丽江壁画繁荣鼎盛时期,距今已有五百年历史。 在这漫长岁月中,丽江经历了十多代土司与流官们的统治。土司与流官中,有开明者,也有昏庸者;有兴盛者,也有衰败者;有信佛者,也有信道者,还有信喇嘛教者K孀磐持握叩南埠茫鼋母髦肿诮坛S写似鸨朔慕惶娣⒄构蹋由侠鼋拿碛畛S惺逼鹗彼ィ饩椭苯佑跋炝吮诨男怂ァ?BR> 1962年,云南省文物工作队的调查报告是这样写的:“丽江壁画分布于漾西之万德宫、大研镇皈依堂、寒潭寺、束河大觉宫、崖脚村木氏故宅、芝山福国寺、白沙琉璃殿、大宝积宫、护法堂、大定阁、雪松村之雪松庵等处。”当时,丽江现存的壁画还有十余处之多、200多幅作品。现存的55幅壁画分布在古城周边的宗教建筑群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和束河的大觉宫等四座寺庙里。其中,位于大研古城以北五公里白沙村大宝积宫的壁画于1996年被国家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绘制年代最早的是琉璃殿壁画,应早于明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这是丽江壁画的初兴阶段。然而,就在这一时期,中原地区的宗教绘画已处于低谷。 宋时期,道教受到礼遇,道教艺术被视为国艺,许多著名艺术家都乐于从事道教绘画。阎立本、吴道子、周昉、武宗元等一大批著名画家,都是道教绘画中的高手,他们留下的作品,皆为国之珍宝。从炎黄时代的"门户画荼,有垒与虎",至汉像砖,再到吴道子、武宗元的道教壁画,曾经辉煌千百年。时过景迁,随着道教地位的衰落,道教艺术也随着下滑。明清以后,就再也没有记载下一位著名的宗教画家了。画家们不再为大众作画,因为宗教画可画,而是在这一时期,朝廷抬举的是印度传来的菩萨,深受儒道思想熏陶的艺术家们,实在不愿意去画那些印度传来的大佛,把宗教绘画之事,让给了民间画师们去做。文人们却孤芳自傲,主张"画乃吾自画",把笔锋转向山水花鸟。这就是文人画的兴起,在文人画的推动下,中国的山水花鸟画有长足的进步。然而,中国的人物画(也就是宗教画,因宗教画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从此止步不前。 不过也有例外,一些热爱道教绘画的高手,或者说一些酷爱人物画创作的艺术家,离开内地,向边远地区发展,他们的艺术成就,在这些地区得到了展现和延伸。 丽江壁画正是这种展现和延伸。她是唐、宋壁画艺术的直接继承者,是中国壁画艺术的最完美形式,是世界壁画艺术中的珍品。 从道教发展史宗教艺术史、中国绘画史清晰可见,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明代始,中原内地道教绘画走向衰败,同时明代又是边远地区道教艺术的兴盛期。 丽江壁画的艺术成就,与敦煌壁画、吴道子、武宗元的作品相比,其进步是显著的,而与永乐宫壁画较为接近。但只要细加欣赏、比较,丽江壁画略胜一筹的结论,是不难得出的。如果说,敦煌壁画开创了中国壁画的辉煌始章的话,永乐宫的《朝元仙杖图》便是这始章的升华,她将始章推向高峰;而丽江大宝积的壁画,则完成了中国宗教壁画艺术的宝顶。 由此足以说明:明代以前,中国的宗教绘画,由知识型画家创作并绘制。其后,则多由民间画匠绘制,文人转向花鸟画的创作。故而,著名的宗教壁画,都出在明代以前。其后,多为民间艺术,并无佳作。 明代,中原道教绘画受挫,许多著名画家转向文人画,部分高手受纳西土酋厚礼相聘,来到丽江,故丽江壁画是在中原基础上的拔高,这些壁画高手们,在内地绘制过大量的宗教绘画,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而其壁画艺术成就的高峰,则在玉龙山下得以抵达。 从大宝积宫壁画来看,绘制程序是这样的:每幅作品由一高手担任主笔。从总体构图至人物的姿态、色彩基调的确定,皆由此人统筹把握,行话称之为"统稿"。其余画师严格按统稿绘制,关键部位,由主笔亲自完成。作品完成后,主笔从整体出发,对整幅作品进行润色,将不协调的局部调整过来,将走了调的色彩调回统一的基调之中,之幅壁画才告完成。 大宝积宫的壁画,可概括为二大宗教两大风格。二大宗教为:道教、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两大风格是:道教风格与藏传佛教风格。 两大风格中,又以道教风格为主。正壁的《如来佛会图》与两壁的《海会图》、《观世音普门品故事图》三大巨作,都以道教的绘画风格为主。可见全殿的壁画总创,当为中原高手。 藏传佛教风格,虽作品未绘于显要地方,但数量还是不少,西壁的五幅全是,还有北壁的西面第一幅与正壁《如来佛会图》上部的三行藏传佛教神像都是。这些藏传佛教风格的作品,虽受到总创人的调整,但是风格仍是突出的,可见这部分作品的主笔与主要画师来自西藏。漾西村万德宫碑上有"画工古宗古昌"的记载,这个古宗(藏族)人古昌可能是这批作品的主笔。 ?至于纳西族东巴画的风格,在壁画中并没有体现出来。木土司肯定派了东巴画师参加壁画绘制,但由于壁画主题是汉藏佛教文化,所以他们只担任了普通画师角色,只能按主笔规定的路子去画。 从壁画内容而言的宗教中,又以汉传佛教内容为中心。从三大作品看,主神均为汉传佛教中的大佛与菩萨。前边已谈到,至明代以后,道教受挫,转入民间活动。佛教昂首从朝廷到重要庙宇,这主角便由汉传佛教来唱了。 宗教内容处于第二位的是道教。在当时中原的道教虽受到打击,边疆地区波及尚不严重,况且这壁画的总创意者可是道教题材的高手。壁画主神需按木天王要求绘制,其余众神像,便自觉地绘成他所拿手的道教人物了,故从壁画的人物形象看,道教又占显要位置。 ???藏传佛教的内容,占第三位。在十二件作品中,喇嘛们争得六件,但都幅面小,处于非显著位置。从这里也可看出当时木氏外交的天平是向中央王朝倾斜的。然而,凭着喇嘛们的努力,六幅藏传佛教风格的作品,独立性较强,显示了独特的风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