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比,又叫对照,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相反、相对的两方面放在一起对照、比较,使双方都更加鲜明、突出,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对比。 对联中的对比,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种:“两物对比”和“一物两面对比”。下面就分别加以说明: 一、两物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或两种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例如:韦拔群(一八九三——一九三二年)同志曾在东兰县列宁岩中题写了一副对联: 土豪劣绅把穷人当盘中餐; 穷苦大众将豪绅做枪口靶。 这副对联把两种敌对的人物拿来对照,通过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劳苦大众对剥削阶级的强烈反抗和刻骨仇恨的分述,构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有副警句联云: 太行之高,背而弗见; 秋毫之末,视而可察。 此联把一大一小两种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对照比较。 有副挽“五·四”运动烈士联语云: 爱国者,无辜受戮,窃国者,法外逍遥,面对着这残暴措施,谁个不怒发冲冠; 已死的,播下种子,未死的,努力耕耘,肩负起此艰难任务,人人都咬紧牙关。 上联以“爱国者”的遭遇和“窃国者”的结果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在反动军阀政府的统治下,爱国有罪,窃国和卖国无罪的黑暗现实;下联用“已死的”影响和“未死的”行动加以对比,说明了革命者前仆后继,斗争正未有穷期。 二、一物两面对比:就是将一种事物的相对、相反的两个方面进行对照比较。例如: 解放前,一家剃头店题联云: 进门乌云盖日; 出门白面书生。 这副对联对同一个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作了形象的对照比较,一“进”一“出”,由“乌云盖日”到“白面书生”,可谓“旧貌变新颜”,从而突出地点破了这家店门的行业性质,颇有招徕顾客之意。“白面书生”是一个固定词组,用在此处,顿生佳趣。 据清代文廷式(一八五六——一九零四年)《闻尘偶记》所载:一九零四年,中日甲午战争和谈成后,台湾割让给了日本国。时值慈禧七十寿辰,慈禧不但不图雪国耻,却反而一味粉饰太平,大庆万寿。当时有人在城门上贴了一副对联云: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此联把一个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来写:上联写慈禧大肆庆寿,下联写慈禧卖国求荣,从慈禧的两个方面进行讽刺,辛辣、深刻地揭露了西太后的奢侈生活和卖国行径。 从上下联示意的关联角度来看,对比联应当属于对偶格“反对”一式。所谓反对,就是上下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把主题表现得更为深刻、鲜明。以上所举几例,皆属这种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