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音乐东传之途径
法传华夏,佛教音乐也同时传人中土。其东传之途径,征诸史籍,主要有以下方式:
1、使者交往。自中西交通开辟以后,中土与西域及西南诸国间便互派使节,这无疑加强了文化的交流,随之而来的便有音乐艺术。兹举三例,以见其端绪。
《晋书·乐志》有云:
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有双角,即胡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惟得《摩诃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乘舆以为武乐,后汉以给边将。和帝时,万人将军得用之。张博望,即张骞,他于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出使西域,带回《摩诃兜勒》一曲,被当时的大音乐家李延年加以改造而久唱不衰,并在横吹乐中得以光大。据有关学者的考证,所谓《摩诃兜勒》,即是佛曲东传第一例。其中的“摩诃”一词为梵语maha之音译,中外学者普遍赞同。至于“兜勒”一词,争论则多,张星烺先生认为是出自“吐火罗”(Tuhara)之音译,关也维先生则主张是源自维吾尔语Dor。但征诸经藏,当出于梵文。田青先生检出《佛说义足经》中有《兜勒梵志经》一品,该品讲兜勒如何从迷信外道,后经释迦牟尼点化,而皈依佛法的故事。其中“兜勒”即为人名,他改变信仰终成“摩诃兜勒”(伟大的兜勒),无疑是值得歌颂的。幸运的是东晋昙无兰译《玄师颰陀所说神咒经》中有“兜勒,摩诃兜勒”之咒语,使得田氏之说不成孤证,更具说服力。另据王耀华先生介绍,现在仍在传唱的《南海观音赞》佛曲中还有“兜勒声”的遗韵,其“唱词、曲调风格、情趣、演唱场合、演唱处理,均与佛教经典、佛经唱念、观音行事日期相关”,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历经两千余年仍扎根华夏沃土吐蕊争艳而魅力无穷。
魏晋南北朝随着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加深,这种由使节往来而引入的音乐文化更加丰富,不唯传人了迥异于中土的乐器,而且输入了天竺的音乐理论。《隋书·音乐志》有云:
先是周武帝时,有龟兹人苏祗婆,从突厥皇后入国,善胡琵琶。听其所奏,一均之中间有七声。因而问之,答云:“父在西域,称为知音。代相传习,调有七种。”以其七调,勘校七声,冥若合符:一曰娑陀力,华言平声,即宫声也;二曰鸡识,华言长声,即商声也;三曰沙识,华言质直声,即角声也;四曰沙侯加滥,华言应声,即变徵声也;六曰般赡,华言五声,即羽声也;七曰俟利篷,华言斛牛声,即变宫声也。因苏祗婆随突厥皇后而人中原,才带来七调理论。七调理论给予后世音乐全新的概念,促进了隋唐燕乐的蓬勃发展。苏祗婆七调虽出于龟兹,但考其本乃源于印度。《大唐西域记》有云:“屈支国(案,即龟兹国)……文字取则印度,粗有改变。管弦伎乐,特善诸国经教律仪取则印度,其习读者即本文矣。”可见龟兹的文化出于天竺,音乐自然也不例外。向达先生穷源溯流,指出苏祗婆七调实与印度北宗音乐一脉相承,此论洵是。
至唐对外交流更加频繁,诸国朝奉亦有音乐贡献。《旧唐书·音乐志》有云:“《骠国乐》:贞元中其王来献本国乐,凡一十二曲,以乐工三十五人来朝,乐曲皆演释氏经论之辞。”可见骠国(今缅甸)乐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其性质亦属佛教音乐。
2、战争掠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我国北方多民族之间既有融合,也有冲突。冲突一起,往往通过战争方式来解决争端,胜利的一方除了掠夺对方的物质生产资料及人口外,还掠夺大量的文化艺术成果。《隋书·音乐志》中即载有通过此种血腥方式而使佛教音乐流人中土的实例。如论《西凉乐》时说:
《西凉》者,起苻氏之末,吕光、沮渠蒙逊等据有凉州,变龟兹声为之,号为秦汉伎。魏太武既平河西得之,谓之《西凉乐》。至魏、周之际,遂谓之《国伎》。今曲项琵琶、竖头箜篌之徒,并出自西域,非华夏旧器。《杨泽新声》、《神白马》之类,生于胡戎。胡戎歌非汉魏遗曲,故其乐器声调,悉与书史不同。其歌曲有《永世乐》,解曲有《万世丰》,舞曲有《于阗佛曲》。吕光灭龟兹,时在公元382年。384年则有姚苌起兵渭北而称秦王,385年他在五将山俘获苻坚,次年入长安称帝。394年苻登又被后秦所灭。据此,所谓苻氏之末,指的是公元四世纪的末叶,时距梁慧皎撰《高僧传》的519年已有一个多世纪。慧皎曾断言“金言有译,梵响无授”,但据上文所提到的《于阗佛曲》推论,此言显然有误,因为佛教音乐早就传人中土了。《西凉乐》之性质,既然是“变龟兹声为之”,可见它亦深受印度音乐的影响。它的发展与中土音乐迥异,乐器声调皆生于胡戎西域,可知对中土音乐而言,它完全是一种异质的文化。其输人中土,无疑是一股清新的溪流,激活了中原音乐的发展,所以才有《国伎》的专称。这里提到的《于阗佛曲》是佛教音乐第一次有了自己的专名——“佛曲”。向达先生在《论唐代佛曲》中指出:“佛曲者源出龟兹部,尤其是龟兹乐人苏祗婆所传来的琵琶七调为佛曲的近祖,而苏祗婆七调又为印度北宗音乐的支与流裔,所以佛曲的远祖实是印度北宗音乐。”因此,吕光等掠得的《于阗佛曲》是经过多重中介而变异了的天竺佛教音乐。
《隋书·音乐志》论《天竺》乐时又谓:“起自张重华据有凉州,重四译来贡男伎,《天竺》即其乐也。歌曲有《沙石疆》,舞曲有《天曲》。”张重华据凉州时为公元346—353年。“重四译”是指经过了四次翻译才抵达凉州。因此,《天竺乐》当是保留了浓郁的印度风味。陈旸《乐书》记此事补充云:“其后国王子为沙门来游,又传其方音。”可见其特色是原汁原味的印度音乐,甚至包括唱词在内。其它若《疏勒乐》、《安国乐》,均起自后魏平冯氏及通西域,皆携有天然的佛教文化因子。
3、随佛教仪式传入。佛法流布中土后,其宗教仪式也同时输入,其中含有大量的音乐艺术。这些仪式中,最常见的是行像与浴佛、燃灯与斋会。
宋赞宁《大宋僧史略》云:“行像者,自佛泥洹,王臣多恨不亲睹佛,由是立佛降生相,或作太子巡城相。”此即为佛教行像之由来。一般在每年佛诞日,庄严佛像,巡行城内。由于译经者所处的时代历法之不同,佛诞日各朝也相异。大抵北朝多为四月八日,南朝、隋唐至辽多用二月八日,宋代北方改用腊八,南方则换用四月八曰。但无论哪一日举行行像法会,其中都少不了音乐助兴。法显西游印度,在摩揭提国巴连弗邑目睹了当地的行像仪式:“年年常以建卯月八日行像……当此日,境内道俗皆集,作倡伎乐。”建卯月,据唐不空译《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卷上杨景风之注,即是“唐之二月。”敦煌遗书S.5957号《二月八日文》为我们提供了活生生的行像音乐:“梵呗盈空而沸腾,鸣钟鼓而龙吟,奏笙歌而风舞,群寮并集,缁素咸臻。”正可谓是法乐喧天,盛况空前。
与行像相类的还有浴佛仪式,是由悉达多太子降生时九龙灌顶的传说衍生而来。《过去现在因果经》谓摩耶夫人怀胎临近产期,一日出游蓝毗尼花园行至无忧树下,而悉达多太子突然降生了。此时难陀龙王和优波难陀龙王吐清净之水为太子灌身。所以,后世以香水洗浴佛陀像以纪念佛陀之诞生。在此仪式上亦有隆重的佛事音乐。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有云:大师虽灭,形像尚存,翘心如在,理应尊敬。或可香华每设,能生清净之心;或可灌沐恒为,足荡昏沉之业……但西国诸寺灌沐尊仪,每于禺中之时,授事便鸣揵槌,寺庭装施宝盖,殿侧罗列香瓶。取金银铜石之像,置以铜金石木盘内。令诸伎女,奏其音乐。其实,浴佛仪式早在三国时就传人中土。《三国志》即说笮融“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人民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数。”,两晋南北朝时代,这种浴佛仪式逐渐流布各地,盛行于统治阶层。如后赵石勒,每至佛诞日,亲往佛寺灌佛,为他养在寺中的儿子祈福。刘宋王朝也多次举办过规模盛大的浴佛节。但遗憾的是这些记载都过于简略,未述及有无佛事音乐。幸运的是敦煌遗书P.3103号于此有详细的记载:“幢幡晃炳,梵赞訇锵,论鼓击而会噎填,法旌树而场骈塞。”可见中土之浴佛,承西天之法轨,音乐亦是不可少的。
燃灯之俗亦出于印度。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经》即说:“烧香然灯,净扫散华,十二部乐,朝夕供养。”《历代三宝纪》卷四又谓:“孝灵帝光和三年(180),遣中大夫于洛阳佛塔寺中,饭诸沙门,悬缯烧香散华燃灯。”此即为汉地燃灯的最早记载。《法显传》述摩揭提国行像仪式时又谓:“婆罗门子来请佛,佛次第入城,入城内再宿,通夜燃灯,伎乐供养,国国皆尔。”可知在五印,行像仪式与燃灯可同时举行,且都得有音乐供养。于此敦煌遗书P.2058号《燃灯文》有云:“振梵铃太虚之内,声彻五天。灯广东轮,欲照中之奇树,佛声接晓;梵响与箫管同音,宝铎弦歌,唯谈佛德。其灯乃良宵发焰,若宝树之花开。”音乐供养,其用虽是“唯谈佛德”,但在敬颂佛德的同时也娱乐了芸芸众生。
在斋会上也有音乐供养。如《洛阳伽蓝记》卷四“宣忠寺”条讲:“至于六斋,常击鼓歌舞。”六斋指每月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二十九、三十日受持八戒之日。在此六天,鼓乐喧天,歌舞翩跹,俨然一派喜庆场景。同书卷一又谓景乐寺“至于大斋,常设女乐,歌声绕梁,舞袖徐转,丝管寥亮,谐妙入神”,亦是一片热闹欢畅。
4、商业交往。佛教之传播,商人之功亦大焉。查诸僧传,随商旅往来的高僧史不绝书,代不乏人。如晋京师道场寺佛陀跋陀罗“尝商旅于北天竺”。刘宋京师祗洹寺求那跋摩随商人竺难提舶而至广州。特别是齐建康正观寺求那毘地,为人弘厚,“故万里归集,南海商人咸宗事之”。他利用商人供奉而营造寺宇,既为商人的宗教活动提供了场所,也为自己准备了栖身之所。法显西行求法,回国途中亦靠商人才循海而返。北魏时,因中西交通之发达、商业贸易之昌盛,西域胡商留居洛阳者日众,故除了朝廷为他们立崦嵫馆外,他们自己也立梵宇菩提寺。其用意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他们也需要过宗教生活。虽然以上记载未述及其宗教仪式,但他们既然有自己的宝刹梵宇,想来各种仪式也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定有佛事音乐。因此,商业交往也是佛教音乐传人中土的途径之一。
--------------------------------------------------------------------------------------------------------------------
推荐访问:
佛教听书手机客户端下载 /zhuanti/tsweb/
最新佛教音乐在线收听下载http://vod.fjdh.com/fjdh-vl/179/
佛教音乐台 佛教音乐大全 http://vod.fjdh.com/music/
佛教电影大全 http://vod.fjdh.com/fjdh-v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