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幸福的二维空间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情感体验,这是幸福的内向维度。幸福也是个体进行自我评价和对社会进行价值评价的道德标准,这是幸福的外向维度。幸福的二维空间决定着人们追求幸福的两种不同路径。

从幸福的内向维度来看,人们更倾向于追求感性幸福。感性幸福具有鲜明的直观性和强烈的情感体验。这说明幸福来自人们的内心世界,是人们对自我需求的重要性的一种衡量。人们在权衡获得幸福的各种途径时,更愿意选择感性幸福。这是因为感性幸福能够满足人们现在的内心渴望。当现在的内心渴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人们就会认可这种情感体验,认为这就是幸福。



感性幸福映照着人们的世俗命运。既然感性幸福能够满足人们现在的情感体验,人们就会不断地追求这种感性幸福。世俗是指一般的大众及其平常的生活。世俗命运旨在阐明人们生活在当下的现实及其命运的变迁。现实的社会生活是人们都在为追求幸福而奋斗,这种幸福更多的体现为感性幸福。感性幸福的基础层次是解决温饱问题。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幸福来源于简单生活的真实体验。
从幸福的外向维度来看,人们更倾向于追求理性幸福。理性幸福在本质上体现着个体对自我生命过程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全部关系还给人自己而不是把人看成手段。所以理性幸福具有深刻性,是真正的幸福。人们对理性幸福的追求体现为通过意志对善恶追求的过程之中。善恶是个体进行自我评价和对社会进行价值评价的道德标准。善让人崇高,恶使人生畏。善恶都体现了一般的客观规律,因而使人超脱感性幸福,上升到理性幸福的高度。

理性幸福映照着人们的精神命运。精神命运是相对于世俗命运而言的。精神命运体现为个体的精神状态及其成长过程。精神以价值理性为依托,精神命运旨在阐明人的社会本性及其精神归属。孔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距”就是一种理性幸福,他的言行更加符合一般的客观规律,所以才能体会到生命的真实意义和世间的真正快乐。

感性幸福向理性幸福的过渡意味着从世俗命运向精神命运的转变。感性幸福追求内心的情感体验。当这种情感体验极度膨胀时,就意味着个体世俗命运的社会沦落。当一个人为了金钱、权势、美色和荣誉不择手段,这个人就没有了是非善恶之心,他的感性幸福也将随之消逝。理性幸福尊重个体的良心体验,以社会价值评价引导个体的自我评价,这样个体就更加关注自身精神命运的发展,相应地表现为更加注重自身修为,重视营造崇高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历史上的许多名人之所以名垂千古,都与他们追求理性幸福,关注精神命运,重视自身修为紧密联系在一起。

幸福是一个恒古常新的话题。对幸福的追求是人性之美的所在。只有严格区分幸福的二维空间,并认真对待自己的两种命运,才能不断完善自我并经常被幸福包围

 
 
 
前五篇文章

孝子鲁迅

夫妻琴瑟和谐之四摄法

生命教育让生命更精彩

佛陀的四个法宝

身体与心念(下)

 

后五篇文章

读《论语》看古代人的职场道德行为

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的佛商之道

中秋概念月饼乱加中药 不宜多吃

中秋节哪些人不宜吃月饼

月饼怎么吃最健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