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日赚200元就不穷了吗?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从我苏醒的第一个呼吸起,我每天至少要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这是电视剧《蜗居》中女主人公郭海萍给自己清算的一笔生活成本。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也都或多或少地清算过自己的生活成本,然而到底每天进账多少钱才不会让你感觉自己是个穷人呢?

在参与“每日进账多少才不觉得穷”的调查中,选择日进150元~250元的调查者占35.5%,选择日进600元以上的占14.7%,大部分受调查者表示,穷的感觉其实是在心里,而不是在我们自己的钱包中。“曾经,我一个月只有六百块生活费,我觉得自己老幸福了。后来,当我一个月有一千块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个败家子。再后来,我的补贴啥的加一块儿咋说也有两千多了,我居然还想攒点儿。”回想这几年的生活变化,王小姐感慨万千,“现在我底薪六千,却觉得不够花,每月要留出车贷,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房贷,每月要请下属和朋友吃饭,还要买化妆品和衣服,神啊……将来可预期并且很务实地说,我会赚到八千,是否那个时候我就不会觉得穷了呢?”



工资是水,物价是船,水涨则船高。五六年前,一个月三千块的工资绝对不会给人“穷”的感觉,但现在在大城市打工的白领,如果一个月还只有三千块,恐怕内心中“穷”的感觉则随时会在自己身边打转。

年幼的时候,我们并不觉得自己是穷人或富人,因为大家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中,贫富差别似乎只有万恶的旧社会,以及生活在“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社会才会有,直到有一天,国门大开,我们发现自己突然成了穷人,于是“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重新认识西方的价值观,虚心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并引进国外投资和管理机制,理直气壮地与国际接轨。

中国的“一部分人”通过“敢为天下先”,成了今天富人俱乐部光荣的新贵,而另外更大部分的人,则成为固守传统生活方式的穷人,在中国,它有个含蓄而又体现被关注的名字:“弱势群体”。

什么叫“弱势”——其实它并没有与之对应的名字,尽管社会学家把现实中的富人,作为穷人这个称谓的参照对象,但是,“富人”这个称谓,原本就是最体面、最值得尊敬的代名词,如果非要为他们寻找一个负有使命感的名词的话,那就是有人把他们叫做“社会精英”,正是这些“社会精英”率先打破了所谓的“大锅饭”,走在了社会进步的前列,并且还肩负了带动全国人民共同富裕起来的重任。

“每天眼睛里看着同事穿梭高级公寓,出行最低也是辆帕萨特,如果我不能跟他们并列前行,脑海里的第一念头就是自己很穷。但是转头想想,自己并不是真的一无所有,最起码精神世界富可敌国。”一直在做对外贸易的徐小姐告诉笔者。

如果按照收入的多少来划分自己是否是个穷人,现在靠拿工资过日子的我们,其实都是穷人。但如果换个方向思考一下,管理好自己的欲望其实比挣更多的钱更重要,不然,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企业家到处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呢?有调查显示,年薪在100万以内的人,钱越多越能感到幸福,而年薪在百万以上的,就会越来越难感觉到什么是幸福。其实现在有钱人很多,但称得上是富豪的却寥寥无几,因为在笔者看来,富裕是一种风度,不是拥有多少钞票的问题。

只有内心贫穷的人,才会一件一件去数自己拥有的东西。然而,数得出来的东西通常只属于占有的结果,而非拥有的状态,是一旦更换政权,天灾来临,或者股票大跌就会立即转化为零的财产。真正的富豪不会计较暂时的得失,真正的富豪承受得了风浪,真正的富豪是我们心灵的主人。

 
 
 
前五篇文章

“拼养”成中国80后父母育儿新招

《粘住》:为什么我们记住了这些,忘掉了那些

弯腰的那一刻很亲切

“道法自然”的自然哲学

我国佛塔史小考

 

后五篇文章

师者:另一种特殊的管理者

“农禅并重”可否演化为“商禅并重”?之一

大和尚“绝情”度贫母

【龙泉原创】出家人的快乐是看到别人福慧增长

此情可待成追忆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