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随笔禅话——包涵一切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随笔禅话——包涵一切

  <<秦孟潇>>

  包涵一切

  香港社会各宗教人士之间有个特色,“相互礼让”,“彼此谦和”。这个状况,打破了千百年来“门户之见”的观念,可以说是世界各国的宗教典范。在如今英国天主教和基督教都划分“区域居住”;在印度与巴基斯坦宗教之间水火不相容。看到这一切紊乱现象,真令人难以理解。我想,这与种族及文化背景有一定的关系。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家,有着优良的传统文化,有着很宽厚的气度,对外来的文化,能够容纳、吸收,甚至能够“改造过来”,好像吃东西一样,把食物吃下肚变为自己的营养物,壮实自己。如此看来,中国人的“胃”很大很强,甚么食物都能消化掉;至于外来的文化,同样能够把它融化在自己文化体内成为一个组成部分。古代的印度佛教传来中国之后,渐渐形成“中国式的佛教”,不同于原来的印度佛教了。当今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发展一段时期以来,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了,这与原有的马克思主义也不相同了。这充分表现出中国文化的特性:“包涵一切”。

  神甫赞《六祖坛经》

  香港有个“六大宗教联谊会”组织,其参加成员有佛教、道教、孔教、天主教、基督教、回教;该会成立至今约廿年之久,每年不定期举行“碰头”聚会,相亘交换意见,坦率相处,彼此尊重对方不同信仰,为促进世界和平事业携手合作,为香港社会稳定繁荣不懈努力。各大宗教在各自教会内对信徒在思想上、情绪上、工作上均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香港“六大宗教”团结合作,可以说,为世界各大宗教在同一社会里共同合作,破除门户之见,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形象。这是香港宗教的最大的特色。

  天主教有位康神甫,是大主教胡振中的左右手,经常在教堂内主持弥撒、讲道。他对教义有湛深研究。平时博览群书,博通古今,才华绝伦。凡是听过他讲道的教友,由衷地钦佩,赞不绝口!有一天,他在教堂里对百多位教友讲圣经时,突然间,他引用了佛教《六祖坛经》慧能大师的教诲,使在座的教友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叹为观止!康神甫说:“我研究《六祖坛经》很多年了,越看越有劲,六祖大师教诲句句入心坎,它是智慧的泉源,能深入体会,智慧就源源不绝流露出来,你想要智慧吗?不妨多看看人间最珍贵的《六祖坛经》。”神甫如此说,了不起。

  神甫喜闻“焚音”

  香港天主教有位年老的意大利籍神甫,有一天,他跟觉光大师在一起,彼此诚挚地交谈起宗教话题来了,各说各的教义,倒也融洽,各取所长,不失为宗教家怏怏大度。

  这位年老的神甫谈起昔日的往事,他说:“有一年独自前往中国安徽九华山渡假,在祇园禅寺“挂单”,体验一下中国僧人的清修生活。至今都难以忘怀,有时还在梦中出现哩!”

  觉光大师听到这里脸上露出喜悦的神情,似乎想探问个究竟,忙问道:“在当时,您体验的感受怎样呢?”

  神甫微笑着说:“山上那些和尚大概没有看见过我这样的人,看我满脸大胡子,长长的头发,黑袍子、高鼻子、蓝眼珠、手臂上又是毛茸茸的,非常稀奇。有个年轻的和尚自作聪明,没有同我说过一句话,他悄悄地对方丈和尚说,这位是天竺来的僧人,您看他不是跟达摩祖师一样吗?老方丈似乎眼睛有点花了,信以为真。马上跟我合掌致意。我听了这番话后,心中大喜!”老神甫说得眉飞色舞。

  觉光大师也听得兴致勃勃,又问:“您最大的感受是甚么?”

  神甫说:“清晨四点起床,我随僧众上早殿,僧人唱的梵音很独特,越听越着迷!我走遍天涯海角。也没有听到过;多少年来,我依然到各寺院里去,目的想听听梵音,百听不厌啊!”

  正觉莲社不平凡

  香海正觉莲社是觉光大师创建的,它在本港列为佛教界最具悠久历史的社团了,早在一九四五年成立,距今半个多世纪;看来它只是一个很平常的佛教社团组织,设在跑马地愉园大厦三楼,一座清净的佛堂,供奉西方三圣法相,红漆雕花金色长方形供桌,香炉、烛台、鲜花、水果,红鱼、铜罄……。佛龛可摆放着数十只拜佛的蒲团,澄黄色的布套,四周墙璧、石柱上挂着几幅佛像镜框,一进佛堂给人的印象是:“佛门圣地,清净庄严。”

  正觉莲社不是宏伟的寺院,周围约有二千多呎。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类似香海正觉莲社的佛堂面积,比比皆是,关键在于谁任住持;若是一个平凡的出家人来任住持,则显得平凡而无作为;若是由一位道行的高僧来任住持,则显得极其不平凡,大转法轮,前往求法的信徙络绎不绝,可凝聚巨大的慈善力量。

  觉光大师不是一位平凡的出家人,他幼年出家,得益于近代高僧圆瑛大师的教诲,而后又追随于天台宗大德宝静大师多年,可谓“因缘殊胜”。继承衣钵,弘演“天台”教义,进而发扬净土“念佛”法门,契机教化,开创一代新风尚。香海正觉莲社信众之多,实有赖于觉光大师的引导,为本港最具权威性的佛教社团,其影响非同小可也。

  传奇式的高僧——慈航

  佛教界一提起慈航老法师时,几乎无人不肃然起敬!早在五十年前,他老人家在新加坡弘法时,曾创办《人间佛教》刊物,提倡佛教在人间,要为现实社会多做善事;他专门弘扬“唯识学”(佛教心理学)、“因明学”(佛教逻辑学),不谈虚无缥缈的“玄学”。在东南亚一带的高级知识分子跟随他学习佛法。而他穿的僧装是南传佛教僧侣穿的金黄色的露肩的袈裟,即泰国、斯里兰卡僧人穿的僧服。单就这一外形来说,与中国僧人形态不一样了。这位老法师被视为“革新派”领袖,他主张废除千多年来不合理的陋习,尤其反对和尚替死人念经忏!在海内外的那些“保守派”的诸山长老,几乎没有一个不对他切齿痛恨!认为他的做法是对传统佛教严重挑和破坏行为!

  约在一九五○年前后,他由南洋转往台湾去弘法了。在那时节,台湾当局领导人及其追随者,犹如惊弓之鸟,惶惶不可终日。眼看这个南洋僧人到处走动,引起有关部门的怀疑,不问青红皂白,就将这位老法师逮捕了。关在监狱里,不少囚犯大吵大闹,叫喊冤枉。这位老法师在狱中很平静、很安详、很慈悲。他对犯人说:“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能逢凶化吉啊!”果然,不到半月被冤枉的人纷纷出狱了。

  永远怀念慈老

  我与慈航老法师有“神交”之缘,却无“晤面”之缘,使我感到终身遗憾!当年,我曾在四川缙云山汉藏教理院攻读佛学时,就与慈老相互通讯了。并在他老主持的《人间佛教》刊物上撰稿了。就在这期间,我又相识了梁漱溟老先生,在山脚下。梁老创办了勉仁书院,而且他研究佛学多年,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很有影响力的人物。他常常对人说:“我前世是和尚,与佛门因缘殊胜。”他与太虚大师、法尊法师来往密切。并不时上山(教理院)对年轻法师讲佛学、哲学及时势发展等情况。

  慈航老人与我有千丝万缕的缘分;他的弟子浩霖、唯慈、了中、宽裕……与我见面时,很自然地谈到慈老话题上来;我虽欠缺“亲近”缘分,但对慈老在台湾弘法的点滴却知之甚多,犹如清凉甘露洒在心坎上滋润我的“慧命”。

  慈老虽然“圆寂”︿逝世)很多年了。说起他辞世时,也是非常奇特的胜事,他在遗嘱中写道:“三年后,开缸,肉身不坏,可贴金供奉。”不少弟子们认为,老法师身体肥胖,能经得住三年寒暑吗?万一腐化了呢?结果还是遵照遗嘱办,开缸一看,老法师依然完好无缺,实是人间一大奇迹,如今供奉在汐止弥勒院,盼日后有缘赴台瞻仰参拜。

  关心僧伽教育

  凡是信佛的人,都非常关心佛教的事业。 最关键的关键,就是僧伽教育事业。一个出家人没有经过佛学院研习三藏(经、律、论)的深造,他是不能“讲经”、“说法”的。当然,自修而成者例外。在佛教立场而言,知识是属次要的,修行是最根本的。一个出家人修行“正道”或“邪道”,取决于是否“正知正见”,稍有偏离,便滑入邪道泥坑中去了。如何谓之“正”呢?这就要依靠佛学院教导了。在斯里兰卡、尼泊尔、泰国、韩国、日本……等国家,都设有佛学院,或著名大学有佛学系课程,有博士学位等。在中国大陆各地以及台湾等地,都有佛学院(还有尼众佛学院)。香港比较差些。本来在荃湾弘法精舍设有华南佛学院,是一代高僧倓虚法师创建的。早在抗日战争前,宝静法师主持教务,觉光法师是首届毕业生。随后有宝灯、大光、畅怀、永惺……诸位法师们,都是该院的学僧。由此可见,凡是进过佛学院造就过的法师,毕业后都是“讲经说法”的能手,多数是名刹住持。

  高瞻远瞩话太虚

  兴办佛学院之事,对佛教人士而言,是极端重要的,佛教兴亡全系于有无佛学院的存在,没有佛学院,佛教犹如无水之源,无木之本,徒有外具形貌而已。僧人将成为“盲僧”。佛教中有识之士,历来都是关注佛学院的成长。过去的历史不去谈它,单从近代来说,兴办佛教教育事业的有杨仁山老居士,在南京创办支那内学院,培育了不少杰出的僧才,太虚大师就是在该院修读的,曼殊大师任教席。至于在家居士有欧阳竟无、汪恩洋、吕澄、熊十力……都是近代学术界著名人物。太虚大师思想新颖,倡导佛教革教新派的领袖,在新思潮时代影响下,他决心要改变佛教落后的面貌,他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论》一书,对佛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于是他号召办佛学院,有武昌佛学院、厦门闽南佛学院,以及四川汉藏教理院等。培育了不少优异僧才,如法尊法师、法航法师、印顺法师、竺摩法师……几乎遍及全国及东南亚一带,凡是有学问的法师,多数是太虚大师的学生。

  青年画家冯鹏飞

  前不久,宁夏有一位知名的画家冯鹏飞,他绘了一幅近代高憎弘一大师,送给我纪念。人像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本港不少大法师看了这幅画,赞不绝口。

  冯鹏飞与我从末有缘见过面,只是神交慕名而已。有一日,他来函简介自己一番,说在“文革”期间遭受诸多折磨,意志消沉,把精神寄托在丹青上,摹临古代画家的名画,可谓无师自通,意境高超,别具一格。又说,在一偶然的场合接触到一位懂得佛学的居士,并获得对方赠送几本书。他越看越符合自己的心愿,终于皈依佛门了,因此他计划绘一百位古、近代高僧法相。在谈到他自身种种境遇后,有一处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心爱的妻子,为人非常贤淑。他说。。“我的妻子是位高级知识分子,目前在社会科学院工作。”又说:“她是回教徒,而我信奉佛教,她从不反对我的信仰,还处处在支持我,我画佛教高僧法相时,她在一旁协助我工作,裁纸、磨墨、洗笔……任劳任怨,满脸喜悦。你看,我俩的结合姻缘,是多么奇妙啊!”

  我看了他的来信,深受感动!这对年轻的患难与共的夫妻,显示了彼此“真心”相爱,不因旨趣、信仰、籍贯、种族、习惯……等等差异的影响,只要真心相爱,其他的一切算不得甚么了。

 
 
 
前五篇文章

禅修浅说

随笔禅话——“如是我闻……”

随笔禅话——漫谈佛国九华山

藏密气功初探

道吾山宗智禅师

 

后五篇文章

随笔禅话——食不求饱

印光大师开示怎样读经

妙量法师开示的一种念佛方法——“返观念佛法”,非常殊胜

儿子督促我诵《地藏经》

大学生皈依佛教信仰之历程研究:深度访谈分析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