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茶禅一味”源自夹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茶禅一味”源自夹山
  茶道始于中国,发扬光大于日本。茶道与禅宗,殊途同归,而又相辅相成,故“茶禅一味”被视为日本茶道的最高境界。据专家考证,“茶禅一味”的渊源,出自常德市石门县的夹山寺。
  夹山寺,又名灵泉禅院,因“两山对峙,一道中通”而得名,位于常德市石门县城东南12公里处。唐咸通11年(公元870年)朝廷派高僧善会和尚来此开山建寺。其后唐懿宗、宋神宗、元世祖等三个朝代的皇帝曾先后下旨修葺,故有“三朝御修夹山寺”之盛名。
  多年来,有不少专家提出,日本茶道的灵魂“茶禅一味”,与石门县的夹山寺有着不解之缘。换句话说,日本的茶道,其渊源与夹山寺一脉相承。4月上旬,应中国茶叶学会和石门县政府的邀请,国内数名对国际茶文化和佛学素有研究的专家、教授聚集石门,对“夹山茶禅文化”进行了探讨。大家认为,夹山确是中日禅茶文化的源头,称石门为“中国茶禅之乡”,应是实至名归。
  关于善会禅师和圆悟克勤禅师
  讲起夹山寺与茶禅文化,不能不提及善会禅师和圆悟克勤禅师。
  据史料记载,善会(公元805年—881年),人称“夹山和尚”,俗姓廖,广东人。善会于唐咸通11年,受朝廷之派,“定居夹山,聚二百众,自成一个农禅基地”,“有眼不窥天子乐,目前且取老僧歌”。他居夹山十余年,首倡茶禅境味之说。
  《祖堂集》卷七载:夹山和尚自号“佛日”,人问:“日在什么处?”对曰:“日在夹山顶上。”……问:“如何是夹山境地?”对曰:“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这便是千古流传的“夹山境”名偈。其指的“夹山境”不单是指夹山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夹山的禅境、茶境、茶禅机缘之境。
  善会大师的“夹山境”,表述了夹山茶禅境界,为“茶禅一味”奠定了基础。而明确提出“茶禅一味”,并从理念上发扬光大的,则是两宋时期的圆悟克勤。
  圆悟克勤(公元1063年—1135年)乃宋代高僧,四川彭县人,俗姓骆。克勤于成都从圆明禅师学习经论,后至五祖处修行,蒙五祖印证,嗣其法,成为一代宗师。宋高宗曾召其入对,很赞赏他的修为,赐号“圆悟”,故世称“圆悟克勤”。
  宋徽宗政和年间,圆悟克勤在荆州弘扬佛法,受澧州刺史之邀,入住夹山灵泉禅院。在此期间,他应参学门人之请,评唱五代重显禅师雪窦的《颂古百则》,门人记录汇编成《碧岩录》十卷,书名即出自“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岩泉”之“夹山境地”。他潜心研习禅与茶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辩来品味茶的奥妙,终有所悟,挥笔写下了“茶禅一味”四个字。
  《碧岩录》问世后,禅林对此书评介甚高,被誉为“禅门第一书”!
  后圆悟克勤奉诏迁金陵、镇江等地,于东南沿海名刹,传碧岩宗法,授碧岩茶道,帝赐法号,声名大振,使石门夹山的茶风禅光,得以熏沐吴、越、闽大地,远及朝鲜、日本等国,大大促进了茶禅文化的发展。
  茶禅一味夹山寺,茶道源头《碧岩录》
  被视为日本文化瑰宝的茶道文化,其原态是从中国移植过去的“唐物宋品”。这一点已成人们的共识。而称夹山寺为日本茶道之源,也决非空穴来风。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对夹山寺院的修复建设和夹山茶禅文化的挖掘弘扬极为关切,曾先后为夹山大雄宝殿、天王殿、灵泉禅院题词,并赠“茶禅一味”墨宝一帧,以示对夹山茶禅文化之源的推崇。
  中国佛学界泰斗、中国茶禅学会理事长吴立民先生,为夹山题词:“茶禅一味夹山寺,茶道源头《碧岩录》”。
  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会员、学者雷建先先生认为,石门夹山茶禅文化对日本茶道的形成起到了奠基作用。他说:日本茶道历史,可分为三个大阶段。首先,远在隋唐,当我国茶文化入“经”成“道”,并与禅开始随缘联姻时,即有多批日僧前来“留学”,最早给日本带去了中国的佛与茶,始展日本茶文化的“东方第一枝”。其次,两宋时期,我国禅宗与茶文化已达盛时,“取经”的日僧络绎不绝。名僧荣西两度入宋,居留中国达24年之久,带回了禅味浓烈的中国茶道,并著《吃茶养生记》,在日本再度掀起了茶的浪潮。再次,公元15世纪至16世纪,在中国禅宗教义和“茶禅一味”理念的刺激和引导下,一种以崭新的精神和形式出现的茶道———草庵茶,在日本茶文化史上掀开了辉煌的一页,其先驱者便是村田珠光(日本茶道的开山祖)。
  雷建先先生说:对夹山茶文化东传开启日本茶道之先河的史实,国内外的学者多有涉及、考证。日本学者村井康彦在《茶的文化史》中说,跟随一休大师参禅的珠光得到了圆悟克勤的墨迹,并运用于茶道(茶室中挂的书画)。这便是“墨迹开山”典故的由来。日本井口海仙的《茶道入门》也说,(珠光)经过艰苦的修炼,最终成为一休大师的弟子,并从大师处得到了圆悟克勤的墨迹。在修行中,达到了“茶禅一味”的境界。中国茶文化研究学者滕军博士在《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中称,圆悟的墨迹成了茶与禅结合的最初的标志,成为了茶道界最高的宝物……人们走进茶室时,要在墨迹前跪下行礼,表示对圆悟的敬意。珠光的这一举动,开辟了禅茶一味的道路。由此,他被确立为日本茶道的开山祖。
  茶文化研究专家林治教授在研讨中谈到:日本茶道圣经《南方禄》称,挂轴为茶道中最为重要者,乃客、主得茶汤三味,一心得道之物也。村田珠光将圆悟的墨迹十分荣耀地挂于茶室,开创了茶室悬挂墨宝的传统。有人评价说,从此,日本茶道从单纯的生活艺术,升华为茶禅一味的“美的宗教”。难怪有学者认为,《碧岩录》给了日本茶道“茶禅一味”的灵魂。
  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3月,日本里千家茶道专家多田侑史先生率团30余人,千里迢迢来到夹山,他掬起一捧碧岩泉水,一饮而尽,慨然叹曰:“今生可以瞑目了!”他还用汉字写下了“鸟衔花落碧岩前,猿抱子隐叠嶂后”的名偈。他说,在日本的茶道场所,都有这样的挂轴,几乎无人不知它的出处和内涵,这是夹山寺的开山祖留下的千古绝句啊!
  “茶禅之乡”,茶品几何?
  很多人都知道,石门是柑橘大县。而石门同时还是茶叶大县,则知之者不多。据石门县副县长高德知说,石门全县茶园面积达8万亩,实际采摘面积6.5万亩,是湖南茶园面积第一县。目前,全县茶业专业村有40多个,茶业初精加工企业126家,年产干茶6.5万担,年产值达5500万元。
  这次“夹山茶禅文化”研讨会,主办方毫不讳言,其目的不仅是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推进石门茶业的大发展,扩大其在国内国际的影响。所以,应邀而来的,不止是茶禅文化研究者,还有茶叶生产方面的专家,他们的任务是,给石门茶业“会诊”并出具“良方”。
  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谭济才教授,多次前往石门考察,对石门茶业颇有“发言权”。他说:优良的生产环境,悠久的产茶历史,浓厚的茶文化底蕴,使石门茶业自古至今在湖南享有盛誉。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在全省茶业不景气的情况下,石门茶业能继续发展,成为湖南茶业生产的一个亮点。石门拥有全国第一个绿色食品茶叶及生产基地,全省第一批获得国际认证的有机茶品牌,第一个县级茶叶地方标准。石门对茶业生产非常重视,较早成立了茶业办,确定茶叶作为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2002年又成立了县级茶业协会。2001年。石门被省政府定为100万担品牌茶生产基地县之一。2003年,国家农业部将石门茶乡列为优势农产品区域产业建设带。
  石门是一个茶叶大县,但还不是一个茶叶强县。谭济才教授说,与先进县市比,石门茶业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茶园基础薄弱,品种低劣混杂。绝大部分是常规丛植茶园和密植茶园,无性系良种仅占2%左右。二是品牌多而乱,石门获得省级以上的的名茶有10多个,除东山秀峰和石门银峰有批量生产外,其它名茶有“名”无实。三是产业化程度低。石门80%的乡镇有茶叶,但龙头企业优势不明显,整个茶叶生产尚未形成产业化。
  谭教授认为,加快茶叶产业化建设,尽快搞好茶叶区划建设和技术推广,开发有机茶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是石门茶业大发展的必经之路。
  与会专家认为,龙头企业是茶叶产业化发展的核心,目前石门已有渫峰名茶有限公司、祖庭茶业有限公司、壶瓶山茶叶有限公司等企业初具规模,政府还应加大扶持的力度,鼓励它们上规模、创名牌。良种茶业是高效茶业的基础,也是世界茶叶发展的方向,面对欧盟制订的绿色标准,及满足高档市场的需要,改造低品质茶园和大力发展有机茶,是重中之重。石门已获欧盟有机茶认证的有白云山茶场、安溪茶场和西山垭茶场3家,总面积3500亩,但还不够,正在转换的2万亩有机茶基地应抓紧落实。
  研讨会期间,主办方举行了一场小型“茶叶珍品”拍卖会。结果,均为100克的“石门银峰王”、“祖庭王茶”、“祖庭禅茶”,被来自广东、北京、长沙等地的客商,分别以5.3万元、1万元、2万元的价格买走。业内人士称,茶有价,情义无价,与其说是客商看中了茶叶珍品,不如说是客商们借此表达了对石门茶业寄予的厚望!

 
 
 
前五篇文章

茶与禅的结合

悠悠禅茶一味韵——天下赵州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纪实

汉文化圈的禅茶融合发展

禅茶一趣

观音韵:祥和与逍遥

 

后五篇文章

禅茶道茶影响成都影响世界

静处乾坤最大,禅茶两盏最香

西禅茶缘

清凉胜境中的禅茶——五台山茶文化

武夷禅茶醉天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