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八十八课 |
 
索达吉堪布:《藏传净土法》讲记 第八十八课
下面继续讲藏传净土法。大家应该清楚,在家人也有弘扬佛法的权利。要弘扬佛法,不一定非要成为大上师、大法师、大和尚、大活佛,即使没有名声的普通修行人,也可以帮助众生、弘扬佛法。 每一位佛教徒都有弘法利生的责任,要经常提醒自己:我是一个佛教徒,我不是为了逃避世间的苦恼学佛,也不是为了自我解脱学佛,是为了一切众生而学佛的,我应该发起无上的菩提心,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饶益有情! 本来,每个人都有权利受用佛法如意宝,只不过有些人没有和佛法结上缘,所以暂时无法得到佛法的利益。大家要想办法让一切众生得到佛法的利益。这样的发心非常重要,如果内心有这种发心,自然而然就会做利益众生的事情。 要提醒各位的是:在弘扬佛法的过程中,讲闻佛法是最重要的,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否则,所谓的弘扬佛法就会流于形式,这样就太可惜了。 从历史上看,汉地和藏地的传统不太相同,汉地的许多寺院不像藏地的寺院那样开展闻思修行,出家人把精力一直放在塑佛像、搞建筑上,寺院完全成了一种形象。很多在家人也是如此,喜欢办皈依证、听受灌顶、修气脉明点,而对于佛法的核心——慈悲观、断恶行善的理念,却没有系统地学习。 其他地方也有类似情况。1999年我去泰国参访过,泰国的大多数寺院还不错,一般都有讲闻修法的传统,而民众的状况则不容乐观:虽然普遍对佛教有信心,但只是满足于供养出家人,平时在家里供佛,节假日到寺院里拜拜佛,真正研究经论的人很少。我在跟一些居士沟通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佛理都不太明白,尤其对大乘的慈悲理念和六度万行一无所知。很多在家人都停留在这种层面。 要改变一个地方的习俗是比较困难的。在座的各位虽然在佛学院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但是你们回到汉地后,能不能改变佛教界的风气?可能有一定的困难。从当前的状况来看,大多数人没有把闻思修行当作最重要的事,即使个别法师提倡闻思修行,也只是影响到一部分人,尚未得到普遍性的认可。但不管怎么样,再困难我们也要面对,今后大家如果有能力,应该改变佛教界的不良风气。 现在汉地烧香拜佛的人特别多,今年春节期间,武汉一座寺院一天的香客就高达55万人。可惜的是,许多人去寺院只是为了发财、健康、平安。他们把佛当作神,认为祈求、供养佛,佛高兴了就能满自己的心愿;把佛法看作念一点经、诵一点咒,除此就没什么了。这都是对佛教认识不够的表现。 希望每一位佛教徒发挥各自的作用,争取改变佛教界的不良状况。只要我们去努力,有些事情也是可以实现的。 如果能做到这样,也称得上弘扬佛法。不管是帮助高僧大德弘法,还是自己为佛教做一些事情,都算是弘法利生。在这个过程中,即使你没有获得名声,也没有人给你写传记:这个人如何如何弘扬佛法,但实际上你就是弘法利生的一员。 所谓“佛法完全隐没”,是指在某个地方既没有了知一句正法的人,又没有生起一刹那善心的人,这就算佛法已经隐没了。也就是说,连一句法义都不了知,这就算教法灭尽[80];连一刹那的悲心、信心等善念都没有,更不用说证悟的境界,这就算证法灭尽。 佛法不在于外面的建筑、佛像、经书,而在于人的内心。从证法的角度来说,只要人心中有如法的善念,这就说明证法存在;从教法的角度来说,只要人的心里了知法义,这就说明教法存在。 从这个意义来说,现在有些地方基本上没有佛法了。在个别寺院中,出家人和居士内心没有一点善念,对教理也一窍不通,这种寺院就没有佛法了,表面上看还是寺院,实际上已经不能算真正的道场了。相反,即使不是寺院,只是一个家庭式精舍,如果里面有讲闻佛法,人们的相续中不断生起善心,这里就存在佛法,这就是真正的道场。 现在有些居士提供闻思修行的场所,如把自己住的房子腾出来,每个礼拜聚集一些道友学习一两天佛法,道友们一方面懂得了法义,同时又产生了善心,这样的房子就成了道场。对于这个问题,世间的智者也有同样的观点:“何为道?心存善念即为道,有道之人居止之处即为道场。”因此,佛教的道场应该对佛法的弘扬起到作用。 佛教的核心在于法。如果一个人对法没有兴趣,就根本没办法获得解脱。《正法念处经》云:“若人不爱法,虽人而非人,不住于真道,不至涅槃城。”如果一个人不喜爱法,表面上看来他是人,实际上不能被列入人的行列,因为这样的人不会住于解脱正道,也不可能趋往涅槃之境。 从弘法利生来说,关键也在于法,而不在于外面的形象。你搞的活动再热闹,花了多少万元,买了多少鞭炮,派了多少辆车,形式上如何都不重要。关键是要让正法融入人心,即便一个人能生起善心,这就是在弘扬佛法。 想到这一点,有时候我也很感谢现代科学的方便,通过电脑、网络、光盘,很多人真正了解了佛法,产生了信心等善念,以前天天做杀生、打麻将、嫖妓、赌博等非法的事情,学佛之后再也不做了。 懂得佛法非常重要,可是现在很多人都不懂佛法,这一点非常令人遗憾。因此通达佛法的人要以清净意乐来弘扬佛法。在这个过程中,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精进为之。《入行论》云:“他尚勤俗务,我怎悠闲住?”人们对低劣的世间俗事尚且精勤不已,我们为了佛法又怎能悠闲而住呢?绝对不能。续部中说:“于此末法恶世中,佛陀难行我行持,菩萨难行我行持。”在末法恶世,即使整个大地上的人都在行持恶法,我们也不能随波逐流,要发誓行持佛陀和大菩萨的难行菩提行。 讲闻佛法的意义极大。通过传讲、听闻佛法,可以远离生老病死的痛苦,趋入究竟的涅槃。如经云:“听闻正法后,广弘之智者,远离诸老死,转生无上处。”所谓无上处,暂时指人天善趣,究竟指菩提果位。 如果我们懂佛法,最好不要因为吝啬心或者懈怠而不传讲,否则生生世世会成为愚笨之人。有些人是这样的,别人问他一个问题,本来自己明明知道,却以吝啬心而舍不得说;还有些人很懒惰,虽然有说法的机会,可是一直不肯说法。这样都不太好。行持善法不能一拖再拖,否则机会很容易失去。所以如果自己有一定的智慧,要尽量给别人传讲佛法。 《毗奈耶经》中有一个公案:以前一个叫周利槃特的人(意为小路),他的哥哥是一位比丘,后来他跟着哥哥出家。哥哥传给他一个偈颂:“身语意业不造恶,不恼世间诸有情,正念观知欲境空,无益之苦当远离[81]。”这么简单的一个偈颂,他三个月都背不会。(有些人说自己很笨,但不要几分钟就能背会这个偈颂,和小路比起来,你们不算笨。)哥哥见小路如此愚笨,便把他赶出房间。小路非常难过,站在房外痛哭流涕。佛陀见后问他:“你为何这么难过?”他说:“因为我太笨了。”佛陀安慰他说:“愚人自说愚,此名为智者,愚者妄称智,此谓真愚痴[82]。”佛陀便让阿难教授小路,可是他仍然学不会。佛陀又让他为僧众擦鞋,并让他念两句偈子:“我拂尘,我除垢。”于是他每天一边为比丘擦鞋,一边念这两句偈子。依靠承事僧众的功德和这两句偈子的加持,最终小路清净了业障,并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为什么小路这么愚笨呢?原来,他曾经是迦叶佛时代一位通达三藏的大法师,当时他有很多眷属,可是因为吝啬法,从来不愿意说法。他死后转生为一个屠夫。有一次他捆了许多猪渡河,结果船在中流翻了,他掉入河中,一位独觉救了他。后来他就跟着那位独觉修行,不久便修成了无想定,死后转生到无想天。从天界下来后,就成为周利槃特。由于前世以吝啬心不说法、屠杀旁生以及转生无想天,所以今生他特别愚笨。 所以大家对佛法不要有吝啬心,否则以不为他人说法的业障,自己以后也会变成愚笨之人。 《法句譬喻经》中有一则类似的公案。以前一所精舍中有五百位比丘,其中有一个叫摩诃卢的老比丘,他特别愚笨,几年学不会一个偈颂。僧众们看不起他,他自己也非常苦恼。有一次国王请僧众到王宫应供,僧众不许摩诃卢去,让他留在精舍扫地。僧众走后,摩诃卢特别伤心,心想:我这么愚笨,谁都看不起我,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于是他拿着绳子到树下,准备上吊自杀。佛陀知道度化摩诃卢的因缘成熟了,化为一个树神问他:“比丘,你为什么这样做?”摩诃卢讲述了自己的痛苦。树神说:“你不应该自杀,这是你自己的业力。迦叶佛时代,你是一个三藏法师,因为吝啬佛法而不愿传法,以此因缘你生生世世成为愚钝之人。”说完佛陀现出本来身相,并为他宣说佛法。摩诃卢见到佛陀的庄严身相,生起大欢喜心,恭敬顶礼佛足。他思维佛说的法,当下证得了阿罗汉果。佛陀知道他已经成了圣者,便让他去王宫应供。摩诃卢进入王宫,径直坐到最高的法座上。五百位比丘很不高兴,但碍于国王不便呵斥他。应供之后摩诃卢为大众说法,他音如雷震、妙语如雨,五百位比丘当下都证得阿罗汉果,国王和大臣们也获得须陀洹果。 通过上述公案可见,作为法师和有智慧的人,不要把佛法藏在自己肚子里,一直舍不得给别人讲,否则在因果上是有过失的。从菩萨戒的角度来讲,这也是犯戒的行为。 有能力的人要这样考虑:如今佛法这么衰败,即便让一个人懂得佛法也有无量功德,我应该发心讲经说法。当然,说法不能为了名声、财产和地位,否则意乐就不清净了。说法的意乐清净非常重要,古德说过,“心善地道亦贤善”,如果能保证这一点,即使别人不理解,有这样那样的非议,也只是他们的事,自己不会有任何过失。 以上讲完了七支供。对于这些道理,大家要从今日起精进修持。当我们想行持善法并且具足顺缘时,如果没有立即行持,而是一拖再拖,善心就会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因此大家要抓紧时机行持善法。 凡夫人的善心不会存留很久,如果没有精进行持善法,很容易生起恶心。《毗奈耶经》云:“若勤修善时,罪恶心不起,于福不勤者,心便造诸恶。”大意为,人在精进行持善法时,一般不会生起恶心,如果不精进于善法,内心很可能会生起烦恼,进而造下各种恶业。 我很喜欢跟佛友们共同闻思,因为依靠大众的加持,自己不得不专注在佛法上,在这个时候,除了个别情况以外,一般都不会生起恶心。我讲一个小时的课,不敢说自己的心完全安住于善法,但贪、嗔等烦恼基本上不会出现。备课也是如此,备课过程中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就像太阳出来了一样,内心的黑暗基本上都没有了。大家一起念经、参加法会也是同样,那时相续中的无明黑暗也都不会存在。 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精进行善,每天跟着颠颠倒倒、不三不四的人吃喝玩乐,自相续逐渐会充满恶业,不会出现善法的光明。半夜三更会不会有光明呢?不可能的。 现在有了这么好的修七支供的机会,大家一定要抓紧修持,千万不能拖延,如果一拖延,这个机会也许就没了。人身是无常的,行持善法的因缘也是无常的,我们应该当下立即修持,不要“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这样最终什么善法都搞不成。如果是造恶业,要尽量往后拖。如果今天你打算杀牦牛,看到天下雨了,你就想:算了吧,我还是休息吧,明天再杀吧。这样一拖,也许恶业就造不成了。 对凡夫人来说,由于长期串习,相续而存,罪业的力量非常强大,如果没有好好修持善法,一旦恶业的习气现前,往往会不由自主地随恶业而转。正因为如此,佛陀在《律藏》中说:“应当速行善,制止罪业心,福德若耗尽,意将喜罪业。”意思是,修行人应当及时行持善法,制止罪恶之心,如果没有这样,一旦往昔的福德耗尽,自己就会喜欢造罪业,各种罪业也会自然而然出现。 有些人要注意了:如果你不愿意看书、不愿意入班学习,不愿意参加学会,不愿意跟道友共修,却很想造恶业,对乱七八糟的事很有信心,这是恶业魔王到来的前兆!你的道心一退,你就会往痛苦的方向迈进,那个时候谁也没办法救你了! 如果造了恶业,只有自己感受果报。《正法念处经》中说:“独造作恶业,独受恶果报,独自到恶处,世间无同伴。”如果一个修行人不闻思修行,不守持清净的戒律,不跟修行好的道友交往,整天跟道心不好的恶友来往,那他肯定会造各种恶业,最终只有自己感受恶果,谁也无法代他受苦。世间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犯了罪,亲朋好友再怎么爱他,也没办法替他受罚。 现在很多人是这样的:虽然造了山王般的罪业,却没作过一次忏悔;连芝麻许善业都没有造,却奢望将来得财得利。学佛的人不应该如此,与其这样痴心妄想,还不如当下身体力行,精进积资净障。 一个人死后,很难从子女和遗产中得到利益,所以现在就要精进修持。看看如今的子女:父母活着的时候,都以向眼中洒灰等暴行进行虐待,父母死后,怎能指望他们尽心尽力作超度呢?老人活着时子女都不孝敬,老人死后,要他们拿出家产作佛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大宝积经》中有一个很好的教言:“父母兄弟及妻子,朋友僮仆并珍财,死去无一来相亲,唯有黑业常随逐。”如果一个人生前一直造恶业,当他离开世间的时候,父母、兄弟、妻子、朋友、仆人以及珍宝财产都不会跟随,唯有造的恶业会如影随形般跟随着他。这是一种必然的规律。 因此,什么时候有了行善的心,一定要立即实行,否则一旦因缘没有了,就很难再有行善的机会。《入行论》云:“犹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确实如此,末法时代众生的善根非常微弱,就像暗夜中刹那出现的闪电一样,在人们纷繁复杂的心念中,善念也极为难得。所以一旦我们有了善念,就要抓住机会、当下行持。 如果没有长期行善的机会,哪怕在短暂的时间内行善,然后以回向印持,这也不失为明智的做法。有些人打工赚了钱,把钱存在银行里,然后放松一阵子,以后需要钱时再取出来用。同样,我们对善法也要妥善保存。有福报的人有终生修行的机会,有些人上半生或者下半生有修行的机会,有些人只有几年修行的机会,不管怎么样,只要抓住机会修行,然后以回向作印持,因果是不虚的,以后必定会拥有快乐的果报。 世间的金银财宝不珍贵,内心的善法才珍贵;世间的怨敌也不可怕,自己造的罪业才可怕。如果我们在无需指望他人之时尽力积资净障,死的时候就会胸有成竹,既不需要作七期佛事,也不必胆战心惊地畏惧罪业在前面等着自己。一辈子修行的人死时确实很快乐,就像从火宅中解脱出来一样,心中无怨无悔、无所畏惧。 按喇拉曲智仁波切的传统,在举行极乐法会时,一边观想以上所讲的意义(即七支供的后四支),一边双手合掌,口中缓缓地念诵《极乐愿文》:“闻听他人行善时……使此人身具意义。” 下面是暂停偈:“已获趋极乐刹胜人身,欢喜积累白法资粮者,愿不沉迷劣缘轮回事,恒时精进行法祈加持。”意思是,已经获得了可以往生极乐刹土的殊胜人身,并且又欢喜积累白法资粮的人,愿你们不要沉迷于轮回的无义琐事,恒时精进行持善法,活到老修到老。为此祈祷上师阿弥陀佛赐予加持。 要恒时精进于善法,仅仅依靠自己有一定的困难,所以一方面自己要努力,同时也要有诸佛菩萨和传承上师的加持,这样修行才会善始善终。 如果能这样如理如法修持,即生会幸福安乐,来世将往生极乐世界。《别译杂阿含经》中说:“若人自爱己,应修诸善业,速疾能获得,种种诸快乐。”如果一个人爱自己,他应当行持各种善法,这样能迅速得到世出世间的一切快乐。相反,如果没有好好修行,今生来世都不会快乐。 以上讲完了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二个因——积资净障。 下面宣讲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三个因——发菩提心。 丁三、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是往生极乐世界的助缘,虽然在《极乐愿文》中没有单独宣说,但它可以包括在回向支中。前面我们讲了,要把善根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他们获得无上的佛果,所以发菩提心已经包括在回向支里了。此外,在最初的“加行发心殊胜”中,我们也概括性地讲述了菩提心。 如果要实地修持菩提心,可以观想:在自己前面的虚空中,安住着阿弥陀佛等诸佛菩萨以及金刚上师,然后在圣众面前受菩萨戒。 受戒时,首先念三遍:“乃至菩提果,皈依诸如来,正法菩萨众,如是亦皈依。”然后念三遍:“如昔诸善逝,先发菩提心,复此循序住,菩萨诸学处。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或者念三遍:“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最后念:“菩提心妙宝,未生者当生,已生勿退失,辗转益增长。”[83] 如果每天这样受菩萨戒,不仅能生起、增长菩提心,还可积累不可思议的福德。我不管到哪里去,每天都不间断地念《发心仪轨》。在学院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念一遍《发心仪轨》,晚上课前还和大家共同念一遍。 按严格的要求,大乘修行人一天要六次或者三次发菩提心,如果不能这样,最起码一天要一次发菩提心。这样相续中的菩提心会生起、增上乃至不退,有许许多多的功德。 发菩提心的功德非常巨大,《慧海请问经》中说:“以诸十方妙珍宝,供养无数俱胝佛,生起一次菩提心,前者不可比此福。”以十方世界的珍宝供养无量的佛陀,这个功德当然非常大,但如果有人生起一次菩提心,这个功德已经远远超过前者了。 有些人为了作供养,买一条几块钱的哈达都要讨价还价半天:“五块钱太贵了,可不可以少一点?四块钱怎么样?……能不能再少一点?再减五毛钱吧。”买完后,心满意足地去供养,还认为自己的供品很殊胜。其实你的供品一点都不殊胜,因为你已经砍了半天价了。(开玩笑,这是我编的。如果想象力丰富,什么故事都能编出来:今天来了一个人,他的面孔是什么样,穿什么样的衣服,到商店买了什么东西……) 很多人喜欢作财物供养,有一个人说:“上师,我把金耳环供养您,我一辈子的积蓄都在耳朵上,这是我最珍贵的东西。因为我现在已经出家了,所以不得不供养,听说比丘尼不能戴耳环,虽然我有一点不舍得,但还是供养您,请您一定要收下。”对圣者来讲,金子和牛粪没有差别,他不会执著你的金耳环。 当然,供养上师、诸佛菩萨钱财肯定是有功德的。《法华经》中说,乃至供养一朵花都有无量的功德。但相比之下,生起菩提心的功德要远远超过财物供养。 为什么发菩提心有这么大的功德呢?因为一切佛、菩萨、声闻的安乐都是由此出生的。如《华严经》云:“菩萨发心功德量,亿劫称扬不可尽,以出一切诸如来,独觉声闻安乐故。” 在《华严经》、《入行论》等许多经论中,都详细宣说了发菩提心的功德。《诸法最上王经》中云:“若人疾欲见,未来诸佛者,须发菩提心,当修菩萨行。”有个人说:“我很想见到本来清净的心性和普贤王如来,可是我没有得过灌顶,也没有修过加行,您能不能开许我看《上师心滴》?实在不行,我看几页也行。”其实,如果想见到如来,不发菩提心还是有点困难,你最好先发菩提心,好好修加行,这样见如来就不难了。现在很多人对高法有兴趣,而对最根本的发菩提心、修加行却不重视,这是对佛法的修行次第不太了解的表现。 如果以发菩提心来修炼自心,即便我们因宿业所感而堕入恶趣,也会因发心的善业而不产生邪念。如果能长期修持菩提心,一般来讲不会造恶业,即使因为往昔的恶业转生到恶趣,也会跟恶趣的其他众生不同,你相续中的善心不会退失,而且以恶趣的身份也可以净除业障。 《本生传》中记载:“业之异熟不可思,大悲主亦转旁生。”业力不可思议,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因地时,也曾转为猴子、日日野兽、天鹅等旁生,但因为菩提心的力量,佛陀即便身体成为旁生,也没有舍弃内在的善心。 《大方便佛报恩经》中记载:喜王菩萨问佛陀:“您最初是以什么因缘发菩提心的?”佛陀说:“往昔,我因为恶业而转生到马车地狱,在地狱中和同伴拉马车。同伴因为力量弱,拉不动马车。狱卒用铁叉插入他的身体,并用铁杖狠狠打他。同伴痛苦难忍,发出阵阵惨叫。我对他生起了强烈的悲心,以悲心又生起菩提心。于是我劝狱卒:‘这个人很可怜,请您怜悯他’。狱卒很不高兴,用铁叉刺入我的脖子,我以此而命终。依靠菩提心的力量,消除了百劫的罪业,当下我从地狱转生到天界。我最初就是这样发起菩提心的。” 以前我讲过,何时相续中生起了菩提心,一个人在轮回中的流转就有尽头了。《华严经》中也说:“若欲灭众生,无量生死苦,应建坚誓愿,速发菩提心。”人身非常难得,在座的道友得到了暇满人身,又遇到了这么好的大乘佛法,希望每一个人不是口头上,而是从内心立下坚定的誓愿:我要发菩提心,要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这样的誓愿非常重要。 发菩提心的人是具有无上功德的对境。本来,对于小乘阿罗汉乘坐的马车,佛陀用脚接触也是不合理的,更何况说真正去拉;但如果是初发菩提心之人乘坐的马车,那佛陀以头牵引也未尝不可。为什么呢?因为发菩提心是成佛之因。 佛经中说:“与受了小乘别解脱戒而获得解脱相比,受菩萨戒后破戒堕入恶趣更为殊胜。”为什么呢?因为发菩提心后,即使犯戒堕恶趣,也可以很快从恶趣解脱,之后能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龙树菩萨在《菩提心释》中说:“若人一刹那,修持菩提心,所生诸福德,佛亦难衡量。”所说的密意也在于此。 总之,娑婆世界的菩萨如果在发菩提心的基础上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则将轻而易举实现所愿。因此大家平时励力发菩提心非常重要。 最后是暂停偈:“自利声缘亦无此胜心,不思自利愚者岂知晓?成办二利圆满正觉因,祈愿修习利他菩提心。”偈颂的意思是,希求自利的声闻缘觉都没有如此殊胜的菩提心,更何况连自利都不考虑的世间凡愚呢?[84]成办自他二利、圆满正等觉的因就是菩提心,所以祈祷诸佛菩萨加持,愿自己修持如意宝般的菩提心。 修持菩提心能往生极乐世界,也能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大家要经常祈祷诸佛菩萨,加持自相续中生起无伪的菩提心。很多道友遇到殊胜对境时经常发愿:愿我早日生起菩提心,度化天边无际的众生,让他们获得暂时和究竟的一切快乐!这样发愿非常好。如果遇到殊胜的对境时,一直为自利而发愿,而且是为暂时的自利发愿:愿我吃得好、穿得好,这就成了相似的发愿了。我们应该高瞻远瞩,要把佛法和众生的利益放在首位,这样顺带就能成就自利,这也是菩萨的方便法。 往生极乐世界的第三因——发菩提心讲解圆满。
---------------------------------------------------------------------------------------------------------------- 更多索达吉堪布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