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藏传佛教早期著名寺院韩达垅寺考述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摘要]韩达垅寺是甘青交界的积石山县境内早期藏传佛教著名寺院,自创建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为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属寺,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现根据调查所得及相关藏文史料,对该寺的创建历史、活佛传承、主要建筑等进行简要考证。
  [关键词]藏传佛教;韩达垅寺;考述
  [中图分类号]B947.442[文献标识玛]A[文章编号]1002-557(X)(2005)02-0081-08
  坐落于积石山南麓的韩达垅寺(以下简称达垅寺),是甘青交界的积石山县境内早期藏传佛教著名寺院。达垅寺自创建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曾为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属寺。达垅寺藏语全称为“达垅贡图布丹达杰林(藏文)”,意即“虎穴沟佛法兴盛洲”。达垅寺历辈达垅仓的苦心经营下,至清同治年间时,已拥有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和医药学院3个扎仓以及1座尼姑寺、1处宁玛派寺,僧尼近3000人。建有经堂1座、佛殿3处,僧舍上百院、佛塔9尊。由于这里殿宇浩大,学院齐全,被后人尊为前藏诸寺之祖,并且在整个藏传佛教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笔者有幸在该寺达垅仓活佛和当地诸多信徒的邀请下,对该寺的创建历史、主要建筑、活佛传承及所属寺庙进行过一番详尽调查,并查阅了相关藏文史料,现根据手头现有资料,对达垅寺作一简要考证。
  一、创建历史
  达垅寺是西藏佛教进入“后宏期”以后的鼎盛时期即1543年(明嘉靖二十二年)创建,其创始人是藏·达纳巴更噶南木赛(藏文),此为后来之达垅仓活佛转世系统之始祖。
  据止贡巴·丹巴饶杰所著的藏文版《安多政教史》记载:“藏·达纳巴更噶南木赛是明朝末期人,生卒年代不详,诞生地在藏达纳地方(治今西藏日喀则地区谢通门县),幼年出家,入刚刚兴建不久的扎什伦布寺,师从三世班禅白萨·罗桑顿珠(藏文1505—1566年)学习显密教法,由于他天资聪颖,加中勤奋好学,各科学业出类拔萃,因而颇受班禅大师的推崇。他得示成道之后,依照大师‘从西藏开始东行,到安多北部的一座开着黄花的沟壑,举目远眺,远山前塬见有一片茂密的森林,林中吼啸出没着一只花白的雌虎,此地便是你建寺宏法之地’的授记。他带了12个随从人员,跋山涉水,辗转千里来到地处藏北的安多地区,他途经昌都(藏文)、甘孜(藏文)、吉唐(藏文 治今西宁)、东热措那(藏文 治今循化孟达神湖),再东行到香巴奔朗(藏文 治今永靖县炳灵寺)驻足,并将该寺供奉的2000多年以前塑造的一尊藏族原始苯教山神改塑成香巴佛像(即弥勒佛)。并着色涂金,开光显灵。尔后绕道继续南行,来到积石山东麓的朗恰沟(藏语朗恰朗巴  藏文  现即建寺之地),正准备歇脚起火烧茶时,远山丛林中听见一声使人魂飞胆裂、毛骨悚然的虎啸声,突然之间,前塬丛林中跳出一只龇牙咧嘴、威风凛凛的猛虎,横卧挡住了他们的去路,他们就当即卜卦,根据卦卜和这里的风水,他们认为灵验了大师行前所预示的旨意,于是他们决定就在这里安身歇脚,开始了筹资建寺的工作。”因他们宣扬的是善恶报应、因果轮回、解脱生死的佛教基本教义,这些说教恰好顺应了当时统治阶级巩固他们封建统治的需要,所以,这一举措很快得到了当地大土司、郭隆部落(藏文)首领丹木真的积极支持。据传,藏·更噶南木赛当初建寺时,只化缘讨要了可用3张牛皮革制成皮条而围成一圈的一块地皮,然而当地驻牧的名叫阿姨卡毛的富户人家,执意将自己冬季牧场中用4张牛皮条连接圈成一圈的上好地皮,奉献给藏喇嘛更噶南木赛,以在此建寺,并取其地名为寺名,即达垅寺(意即虎穴沟寺)。“霍”(藏文)者,因该地一部分人的原籍很早以前是从青海霍尔纳拉卡(藏文 治今青海同仁)地方迁徙而来,故称霍达垅寺,后来“霍”字又转音读成“韩”了,简称韩达垅寺。
  达垅寺历经明嘉靖,以至隆庆、万历、天启、崇祯几朝帝王,三辈达垅活佛连续60余年增修扩建,加之明清两代的加封赐匾,寺院香火旺盛,相继修建了经堂、扎仓、神殿、佛塔、僧舍、护法神殿、转经廊房等很多建筑群。这里曾是唃厮啰政权的中心地带,尤其明朝末期达垅寺创建以后,这里集市贸易兴旺发达,商贾香客络绛不绝,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因而产生了“前藏”的雅称和“北藏”(藏文  北部藏区之缩写,后来转音误写为“癿藏”了?)之美誉,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寺庙之一。到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拉卜楞寺二世嘉木样久麦旺布赴藏学经求法时,由六世班禅大师罗桑华尔丹益希嘱托给嘉木样,由拉卜楞寺接纳直接管理该寺的一切事务。从此,该寺正式成为拉卜楞寺的主要属寺之一。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回民起事,韩达垅寺也在劫难逃,3000余僧一日之间惨遭杀戮。千年古寺,毁于一旦。后来,为纪念这次遇难僧人,当地数以万计的善男信女聚集一起,用尸骨在寺院的废墟上建造了一尊佛塔,此塔被后人尊称为“百骨塔”。此后又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和民国29年(1940年),先后两次遭洗劫,寺院建筑遭到严重破坏,各种佛经塑像及法器供物,荡然无存。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于1984年9月由县政府批准,在原址废墟上开放重建了该寺的一座小经堂。
  二、活佛传承
  达垅寺自14世纪末叶由西藏高僧藏·达纳巴更噶南木赛创建之后,以寺院为据点,广收门徒,传法布道,并在寺内有意选派一些悟性好、德行高的学僧进藏深造。这些僧徒中,有的在西藏学经长达30余年,取得格西学位之后,即返回本寺,收徒讲经,建功立业。这样这些自然就一个个地步入高僧之列,后来相继转世,自成活佛体系。达垅寺形成形成活佛系统的有3个,即(1)久麦嘉措活佛系统,共传18世。(2)达垅仓活佛系统,共传10世。(3)田大喇嘛塔尔多嘉措活佛系统,共传6世。以上三大活佛系统中,达垅仓为其主寺,主持达垅寺的一切政教事务。
  为了使大家对达垅寺及达垅仓活佛世系有个全面系统的了解,我们将达垅仓活佛的传承关系作一简要的介绍。
  达垅仓活佛是韩达垅寺的寺主,也是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达隆寺寺主,藏传佛教领袖四世班禅大师的亲灸弟子,清代国师、清朝中央政府册封的驻京呼图克图,自17世纪上半叶达垅仓活佛传承系统形成以来,历世达隆仓活佛遵循班禅大师旨意,在安多地区广建寺院,弘扬佛法。达垅少佛至今已转十世。
  一世达垅仓活佛,全名叫藏·达纳巴更噶南赛,据《安多政教史》记载,他是班禅·益喜哉摩的化身。明朝后期生于西藏,幼年入扎什伦布寺学习佛法,在四世班禅大师身边聆听了许多显密教法,成名后依大师旨意前来安多地区弘扬佛法。在当时世居积石一带的藏族土司丹木真的再三邀请下,前往该处弘法,在土司的大力支持下,创建了癿藏大寺(藏语称作韩达垅寺),建立法相院,(本院后来又与该寺续部院合而为一了)开始进行正规寺院教育,培养各科人材,大力传播藏传佛教和藏族文化。
  二世达垅仓活佛罗桑丹巴却吉尼玛国师,生卒年代不详。根据藏传佛教仪规,一世达垅仓活佛圆寂后,经四世班禅大师卜算,在青海夏琼附近的多巴部落,寻访到前世达垅活佛的转世灵童,并迎请到癿藏大寺坐床,后前往西藏学习深造,进郭芒扎仓学经多年,在安让寺巡回辩经,获格西学位,并曾出任扎什伦布寺密宗学院堪布之职。卸任后依四世班禅大师的法旨,返回故乡,大力弘扬佛法,创建新寺,曾先后任过青海佑宁寺、仙米寺、甘肃天堂寺、东大寺等处的法台,约于1642年和1644年先后创建了天祝石门寺和达隆寺。为使这两座新寺香火旺盛,曾4次奔赴内地和西藏。在京期间因给康熙皇帝的母亲诵经超度亡灵,得到康熙器重,遂封为驻京呼图克图,御赐黑金印、白檀香木印、羊脂玉印各一枚,龙纹镀金马鞍各一套,还有皇帝诏书、圣旨等。另外,康熙皇帝还以明洪武帝给韩达垅寺牌匾之同样规格,给天祝的达隆寺也亲笔御赐了一幅“祝庆寺”之匾额,但此匾比明洪武所赐少了一个“大”字,这也许是韩达垅寺较之天祝的达隆寺,创建历史更长、寺院规模更大的缘故吧!当时,在康熙帝的推崇下,他曾出任过皇宫内恰关寺的上师,并撰有佛学著作数部。
  三世达垅仓活佛罗桑南木卡嘉木参国师,生卒年代及生平业绩不详。据载,因内讧等内外各种原因,从罗桑南木嘉活佛开始,历辈达垅仓活佛一直避居华锐一带,在该地广建寺院,弘扬佛法。
  四世达垅仓活佛罗桑丹贝坚赞国师,生卒年代不详,一生致力于建寺收徒、弘法传教的活动。他在清朝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今天祝扩建达隆寺,创办该寺四大学院,即密宗学院、闻思学院、医学学院、时轮学院,使达隆寺日渐鼎盛,并被清廷列为护国佛寺。他年届晚时,还在今永登县境内创建了杨嘉寺、石井洞寺等(均为达隆寺属寺)。
  五世达垅仓活佛罗桑丹贝尼玛国师,生卒年代及生平业绩不详。六世达垅仓活佛洛桑图旦嘉措,生卒年代不详,以博学著称。一生著述甚多,其代表作为《凉州四部寺志》。七世达垅仓活佛洛桑三木丹嘉措,生卒年代不详。他为藏传佛教著名高僧隆朵喇嘛的新炙弟子,佛学造诣颇深,享年100余岁。八世达垅仓活佛罗桑嘉同嘉措,生卒年代不详,世称“赤干仓”。出生地在今青海省互助县巴札乡。在天祝松山达隆寺终生研习佛法,修持藏密,成为达垅活佛传承中成就卓著之人。九世达垅仓活佛罗桑丹增嘉措,于藏历第十六绕迥火兔年(1927年)诞生在今天祝县西大滩乡。5岁坐床,9岁时送往拉卜楞寺学习佛法,学成后返回本寺,曾任天堂寺法台。解放后,先后担任甘肃佛协副会长、天祝县政协委员、县佛协副会长。于藏历第十六绕迥火虎年(1986年)在松山古城圆寂,享年59岁。
  十世达垅仓活佛罗桑嘉措,于藏历年第十七绕迥土蛇年(1989年10月15日)出生在夏河县九甲乡俄华村,父名久先木嘉,母名德吉卓玛。5岁时至拉卜楞出家为僧,取法名嘉央扎西,在该寺时轮学院学习基础知识,并参加演练寺院法佛。1994年,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松山乡、钱宝乡、东大灌乡等地的藏、汉、土等各民族信教群众的再三要求下,经天祝县政府同意,武威地区民族宗教处批准,由六世嘉木样大师亲自卜算,于4月3日在拉卜楞寺时轮学院大经堂内拉科仓大师灵塔前银盆旋丸认定为第九世达垅仓活佛的转世化身,由嘉木样大师赐法名为罗桑嘉央嘉措,并指定拉卜楞格西嘉央陈列为其经师,现正在拉卜楞寺苦学经典。
  三、主要建筑
  达垅寺,坐落在积石山县以南35公里处,平均海拔2280米。历史上这里是半农半牧的藏族地区。现为纯农业区,寺周围现有12个村庄,720余户,4320人。主要从事农业,兼营副业。民族构成以汉族为主,还有一些散居各地的藏族和土族群众。各民族你来我往,相处和睦融洽。
  根据有关藏文史书记载,历史上达垅寺坐北朝南,基地北高南低,中流大峡河,背依关林山。这里水美山秀,林密景幽。寺之前塬平地宽约数百米,因自然地形山势的限制,寺院建筑遂亦成长方形,东北长而西南狭小。全寺面积约方圆7华里,根据当地长者的口碑资料,寺内布局为前中后三进院落,从山门起的北缘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大经堂、金瓦殿、宝光殿、护法殿、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医药学院、转经廊房、佛塔以及尼姑寺、宁玛派寺等,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雄伟壮观,极富民族建筑艺术之特色。
  达垅寺的建筑风格,无论是外部造型,还是室内设置,较之后来兴建的其他藏传佛教寺院,显得更加辉煌、宏伟、肃穆、壮观,别具特色。为了使大家对历史上的达垅寺全貌有个完整的了解,笔者根据有关藏文史料,将该寺主要殿堂的建筑规模及风格特点,从内到外作一简单介绍。
  (一)建筑特点
  达垅寺的佛寺建筑是典型的建造与装饰一体化的标准产物。
  1、外部 达垅寺的外围墙垣,多用取材于当地的青灰色石英砂炭砌成的方块,叠置而成,这种墙垣经久耐用,极为坚固。院内除了鳞次栉比的僧舍外,其余殿堂高达数层,最高如金瓦殿,藏语称“色尔康钦莫”,有5层,“歇山顶”式铜制鎏金的大屋顶,顶脊正中置有法办,法轮两侧,金鹿对卧,飞檐翘角,金碧辉煌。寺院殿宇外部墙垣表面刷有红色或黄色涂料,其中红色尤为多见,如三大学院和其他殿堂,多饰红色,只有活佛宫邸,方可涂黄(必须是曾在西藏某寺任过堪布之职的活佛,才有资格)。殿堂墙垣上半部分一般装置棕色杂木,高约1米,厚2尺,上嵌圆形铜质花纹,色彩配置极为谐调。至于屋檐则多用黑色岩板铺成,其上再砌两层土坯,裹以泥土,极其牢固。
  达垅寺外形建筑的布局,采用了纵轴式,主要殿堂都布置在一条纵轴线上,每个院落正中为大殿,殿内供奉主佛,左右两厢为配殿,山门两侧为僧舍,这种三合院形式的建筑,充分体现了整洁对称、庄重美观的传统寺院外形建筑的特点。
  2、内部 达垅寺的内部装修,以木材为其主要建筑材料,小则窗户栅栏,大至梁柱世栋,都用木材。如达垅活佛之宫邸的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的确是穷极工巧、独具匠心。经堂佛殿所用的巨梁大柱,往往高达数十丈,均雕饰藻绘,壮丽精致。历史上达垅寺附近村寨中,能工巧匠比比皆是,特别是开山劈石,凿石刻雕的石匠,尤其之多。所以如达垅寺的阶梯、殿堂的柱石、塔座凡较重要之处,多用当地凿雕的花岗石条。而普通僧舍则由板岩铺成,较之花岗岩石,外观略有逊色。至于寺中庭院空地,则用河中的各色石砾铺嵌成各种花纹,这种石砾铺设而成的院廊,美观大方,不仅坚固耐用,而且整洁卫生。达垅寺内部建筑另外一个独特的格局就是:僧舍一般为独门四合院,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院正中两层藏式木楼,四周单层平顶,石基承墙,与内侧木构架相连接的内院式建筑,其平面布局略作方形,进深5米有余,面阔。房檐四周置有飞椽,左右门窗都是木制花窗,两面通道的廊柱之间镶有形制较古的木栏杆。光线一般从天窗射入,天窗无玻璃,因三面墙壁无窗,所以,天窗成了室内惟一的光源。这种采光形式,堪称是古代藏族建筑艺术的一个小小创举。
  从以上所述来看,达垅寺建筑因地制宜,土木结构,外表以石材主,内部以木料为主,体现了藏族建筑“外不见木,内不见土”的风格。
  (二)经堂佛殿
  达垅寺其古朴的建筑、精美的石雕著称于世。下面,我们自北至南,依次将其主要建筑一介绍。
  1、前院 建有两座不同教派的藏传佛教寺院,即宁玛派的桑钦多杰彭措朗寺和希解派之桑顶培杰朗寺。(1)宁玛派寺——桑钦多杰措朗(藏文)位于达垅寺外围墙垣入口不远的前院之内,此寺为16世纪中叶以来宁玛派宏传“北部藏区”的主要寺院。据传,该寺主要建筑有祖拉康(藏文)大殿,坐西向东,前廊宽敞,佛堂正中供奉释迦佛,右侧供奉莲花生大师像,殿堂内侧即为本寺僧人聚会诵经之地,该寺最盛时有数百僧人。经堂之外,四周都是独门独院的僧舍,没有绕殿堂的廊道,其布局结构、建筑材料与其他教派之殿堂僧舍大致相同,惟所供奉之祖师有别。(2)达垅尼姑寺桑顶培杰林(藏文),意为静虑兴盛洲,位于桑钦多杰彭措朗右侧山脚下。据载,此寺系公元11世纪藏传佛教能断派创始人(藏文)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1031—1129)云游至阿尼日吉(藏文  即汉语积石山)大寺滩(藏语  藏文)一带传教时所创建。寺院坐西向东,依山而建。原建筑规模较小,后屡经扩建,截至清同治十三年毁寺之前,寺内拥有经堂、佛殿各一座,僧尼住房数百间。经堂阔、深各8间,前后左右四壁座台上供奉着造型各异的佛像,如后壁座台正中为十二面观音,其左为文殊菩萨,右为无量寿佛。左壁正中为宗喀巴塑像,左右两侧为贾曹杰和克珠杰之像,右壁正中为吉祥天母,左右是白度母和绿度母。前壁正中为马头明王,两侧又是护法神。该寺规模虽小,但布局合理,经堂院落自成方形,青瓦红墙,古朴典雅,具有浓郁的民族建筑之风格。
  2、中院 中院是达垅寺集中的建筑群,建有续部学院、时轮学院和医学院三大院。
  (1)续部学院(藏文) 坐落在中院正中,坐北向南,是达垅寺最早的建筑物之一。据传,该院是西藏高僧——达垅玛仁波切一高足游方到此所创建。达垅玛仁波切为西藏彭域达垅寺之高僧,属达垅噶举派。它的建筑模式和风格造型与西藏式建筑浑然一体,只是建筑规模较小。正殿大门南开,前设平台,无廊,屋檐施以绿琉璃瓦,高达3层,经堂横9间,纵11间,雕梁画栋,光彩耀眼。柱顶按藏式建筑置普柏枋,上坐栌半,其上有十字泥道措,供上承十字托木,托木曲线简练。托木之上承托上层楼板,殿内四壁满列佛像,后壁上道正中为本院历任法台之法座。法座背面供奉着密集、怖畏、胜乐三大金刚和护法神之塑像,左右两侧供有大藏经《甘珠尔》和《丹珠尔》。殿顶饰有铜制鎏金的法轮、幢幡、金鹿、宝瓶等富有佛教色彩的装饰品。
  (2)时轮不院(藏文) 位于续部学院之右侧,坐西向东,四周墙垣环绕,院内正中为经堂,通高为2层,正殿东西进深5间,南北面阔9间,廊房庭院、金顶铜鹿,颇具藏式建筑的艺术特色。
  时轮学院佛上首正中是本院历任法台的法座。大殿西侧为护法殿,大殿东侧配殿为供坛殿。殿内上首平台上供奉着时轮金刚、现证佛(藏文)、普明大日如来(藏文)三佛塑像。
  (3)医学院(藏文) 坐落在续部学院左侧平谷旷野上,坐东向西,对面为时轮学院,两院相距约40米左右。该院较之时轮学院规模更大,进深7间,面阔11间。外围四周是红色墙垣,一进山门是一个大院,院内正中为大殿,供奉主佛——约师佛。两厢为配殿,规模略小。两面廊房宽敞明亮,墙壁上绘满了人体解剖、脉络示意树喻图以及草药标本等。山门两侧为看管大殿的僧人住舍。整个建筑结构以石木为主,外石内木。学院正殿屋顶是飞檐金顶,顶脊置有铜制法轮一尊,卧鹿一对。
  医学院正殿底层设有可容纳300余僧的15条羊毛氆氇制成的禅座,殿堂顶层部分依然是四合院形式,院心为底层的天窗,殿内是专供僧人集会诵经、讲学传医的主要场所。
  3、后院 后院修建在正方形的墙垣中,占地1.8公顷,建筑面积万余平方米。上首为大经堂,对面为本寺护法殿,左右为宝光和金瓦两殿,整个布局高低错落,匀称大方。
  (1)大经堂 坐落于上首山坳之上的大经堂,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大经堂东西25间,南北11间,呈纵深式对称格局,殿内面积900多平方米,可以容纳2000余僧席地诵经,为典型的土木结构藏式三层建筑,三层上面是坡度平缓的歇山式鎏金屋顶,屋顶正脊置布铜制鎏金的祥鹿法轮,斗拱雄大,檐出深远,楼层内置,各不相同。一层为全寺僧众诵经之地,殿内正中设有达垅仓活佛的法座。法座两侧供奉着历辈达垅仓活佛之塑像和泥塑千尊佛像及藏文大藏经,经堂中部建有采光的天井,殿内挂满彩色幡帷,柱上裹着藏式地毯。四壁神像对称美观,庄严素雅。二层是供奉佛祖神龛的地方,正中供有三世佛塑像,左侧有宗喀巴大师塑像,右侧为文殊菩萨像,形制较古,均属格鲁派早期塑造之像。有较高的艺术观赏和考古研究价值。三层略呈方形,殿顶建歇山金顶。殿内供奉着一座精细玲珑的曼荼罗。
  大经堂无论是外部的造型设计,还是内部的装置构想,均把佛教思想融入到寺庙建筑当中,这充分说明了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藏民族建筑艺术的高超精湛。
  2、宝光殿 宝光殿位于大经堂左侧,横5间,纵7间,两层高约15米,面积约500多平方米,重檐歇山顶,大殿中央建有天井,大殿两侧设明廊。殿内平台上是毗卢遮那五佛坛城,坛城正中为毗卢遮那佛,右侧依次为南方宝身佛和东方不动佛,左侧依次是西方无量光佛和北方不空成佛。这些佛像都是泥塑彩绘而成的,形制较古、色彩鲜美。
  3、金瓦殿 金瓦殿坐落于大经堂右侧,面阔7间6柱,进深8间7柱,是一座三层大殿,殿堂中部建天井,大殿平台正中矗立着11米高的嘉哇香巴佛的泥塑鎏金像,嘉哇香巴佛前供奉着一尊高约1肘的纯金佛像,殿内四周绘有精美的神像壁画。大殿二层屋檐三层屋顶是用琉璃铜瓦覆盖,屋顶正脊置有法轮、金鹿。金顶飞檐四角,高垂响马铜铃,风吹摇曳,响声悠扬,给人一种决断尘世,到了梵宫净土的肃穆情调。
  4、护法殿 护法殿位于大经堂正前约56米处,藏语称“赞康”(藏文)。殿堂阔、深各5间,殿顶建歇山绿琉璃瓦顶。后壁正前奉像一列,正中为护法神塑像,背面墙壁上绘有身着白袄、头戴毡帽、身骑白马、张弓拔戟的吉瑞山山神像,大殿左右两侧墙壁上绘有四大金刚神像。两侧平台上供放着跳法舞用的面具、服饰及各种动物模型。殿内布局简单、紧凑,且又庄严、肃穆。
  5、转经廊 转经廊建在本寺向西嘛尼河畔的关林山下,沿山方园3里建有嘛尼转经廊房,历史上这里曾是当地各部落祭奠山神,煨桑插箭,绕山转经的地方。转经廊房建筑形式异常简单,廊前敞开,廊顶盖瓦,后壁土墙,构架为木。廊的内壁与肩齐的位置设有经筒,供香客们顺着时针方向,边走边转。
  四、学经制度
  达垅寺所属三大学院的学经制度,是根据本寺发展的各个阶段、各个方面的经验,并借鉴拉卜楞寺已成定规的制度,按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一套结合本寺实际的有计划、成系统的教学模式:学习时间,三大学院1年分为9个学期,如4大、2中、3小。即4大学期,每期1月;2中学期,每期20天;3小学期,每期15天,共计205天。
  1、续部学院设3个学级
  (1)初中,学僧主要背诵《怖畏九首金刚经》、《六臂护法经》、《法王护法经》、《集密经》、《大自在经》、《续部经》等。升级时,必须背诵《大自在生起与圆满次第经》、《集密生起与圆满次第经》、《怖畏九首金刚生起与圆满次第经》三部经中之一部,方可升入中级。(2)中级,要求学僧必须背诵《集密自入经》、《大自在自入经》、《怖畏九首金刚入经》、《烧坛经》、《续部经》、《佛赞》80卷,并要求学会用彩色细砂制造坛城。完成上述学业,升入高级时,必须念诵《四注全解经》。(3)高级,依据《生起与圆满次第经》中规定的程序修行。每年农历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一日通过密宗教义的辩认考试,取得“俄然巴”学位,每年只录取1人。“俄然巴”学位为密宗学位。
  该院的教规比较严格,僧人必须按《密宗道次第广论》所示的规章,遵循一定的程序,结合修观,以求证验。本院每天要上四堂殿,第一堂殿从凌晨3点开始,坐在固定的位置上修炼,研究密宗教义,广授法师之灌顶,灌顶有四,即器皿灌顶、秘密灌顶、智慧灌顶、语句灌顶。教化善根弟子入密宗金刚乘门,致力于达到最后的解脱成佛,是本院的主要教授。
  该院僧人修行严格,深受广大群众的崇敬和信仰,被誉为“居巴喇嘛”,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
  2、时轮学院,分3个学级,年限不定
  (1)初级:主要学习《妙吉禅名号经》、《无上供养经》、诸佛赞、五大护法(同前)的《满足心愿经》、《普济经简释》。能背诵上述经者,方可千入中级班。(2)中级:学习和背诵《时轮金刚本续经》、《证菩提经》、《时轮摄略》、《韵律占星》,学会彩色细砂制时轮金刚坛城、普济佛坛城、证菩提佛坛城。升高级班时,必须背诵《时轮金刚生起与圆满次第经》。(3)高级:主要学习声明、诗词、天文历算、梵文和藏文的正草书法,独立研究和观测天象,通晓三种日的概念,推算五星明及日食月食的时辰,推算年度气象节气,并予及时预报公布于众。广授灌顶,以求成果。
  3、医学院主要修习藏传佛教密宗,研习藏医药学
  学僧入寺后,按年龄及所学程度,分为3个学级,即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各学级均按不同的次第修习。修业年限不固定,只要勤奋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成绩优良、考试合格者,均可递升。师资来源,一般由本院具有较高学识、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者,均可充任医学院教师。除集体教学活动外,医学院也实行个人求师拜师,以师带徒的传承方式。一般初学者,个人固定的师父。也有一师多徒或一徒多师的。还可根据需要和条件,在学院内外,拜请其他人为师。多数是为了专学某门知识而专拜某学有专长者为师,以求深造的。
  上面介绍的是达垅寺三大学院的学经制度和传习方法,由于这三大学院均属密宗系统,所以,它的传承关系、修习内容、考核要求,较之其他学院章法严、要求高,这也是所有藏传寺院密宗学院学经制度的一大特点。
  五、重大法会
  举行法会,是藏传佛教弘扬宗教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这样的法会年举数次,其具体内容及表现形式各有差异,但别具特色。藏传佛教达垅寺,一年之内要举行6次法会情况略述如次:
  1、“正月毛兰姆”法会 为藏语“祈愿大法会”之意,在拉萨又称做“祈愿法会”或“传召大人”。达垅寺是从正月初三始至十七日结束,历时15天。达垅寺开始举行“毛兰姆”法会是第二世达垅仓活佛罗桑丹巴却吉尼玛在位时期,至今已有340余年的历史。“毛兰姆”法会是达垅寺法会中规模最大、最隆重的一次。法会的中心内容是祈愿佛法昌盛,众生风调雨顺,四季平安。
  2、娘乃节(闭斋节) 也称“四月会”,是为纪念释迦牟尼佛于农历四月十五日降生、成道、圆寂而举行的法会。这一天,民间主要以行善、戒杀、闭斋、念经形式,举行纪念活动。
  3、七月的“登贝柔扎”法会 藏语称登贝柔扎(藏文),俗称七月说法会。从七月初一至十五日,历时15天。据说此会是为了纪念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弟子加央却杰(藏文 1379—1449年)而创,目的是为纪念护法神和法王。
  4、九月法舞节  九月十三日的“恰木钦”意为法舞,午刻时分在大经堂前广场(藏文)兴行。此活动最初由四世班禅倡导,兴起于西藏扎什伦布寺,后辗转传到拉卜楞寺,从拉卜楞寺又慢慢传到达垅寺,变为达垅寺全寺性的活动。参加舞蹈者30人左右,乐队20余人。当一切布置妥当后,大跳神开始。舞者头戴面具,主角为死神的法王(系文殊化身)及其明妃,还有明妃,还有饰作骨头架子的查事鬼戴角的鹿和牦牛等使者,在乐队伴奏下,先将放置在场中心的人形“郎卡”焚毁投进油锅烧掉,就算把妖摩鬼邪镇压了,最后由大法王率领舞者和僧众将“多日玛”送至寺郊焚烧完毕,宣告结束,意为预祝一年平安吉祥。这种理解,仅仅是根据信教群众的意想和心愿,作了心理上的附会,精神上的满足。
  5、十月二十五日燃灯节  藏语称“阿木却钦毛”,西藏称“默朗”。这个节日是为纪念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圆寂而创设的。
  6、藏历十二月二十九日  为“驱魔送终”节。十二月二十九日这一天辞旧迎新,要集会念诵消灾经,忏悔一年之内所有过错,祈盼来年五谷丰登,吉祥如意。
  达垅寺全寺性大型法会只有以上6次,各大学院兴行的小型法会则不计其数。
  六、珍藏文物
  达垅寺为藏传佛教早期创建的寺院,所以,寺内收藏之文物,多而珍贵、精而丰富,但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大部分文物毁于兵焚,少量的则散失民间。笔者根据口碑资料调查显示,现能查出的文物,仅有6类,共107件,造册登记如下:(1)一尊由丹木真家族奉献给本寺的宋元时期的足有1肘高的纯金铸成的佛像;(2)宗喀巴师徒三人铜制鎏金佛像各一尊;(3)由明洪武帝赐给本寺的《祝庆大寺》匾额一幅;(4)由本寺七世达垅仓罗桑丹增嘉措活佛亲自绘制的数百幅佛祖生平故事唐卡画;(5)油清乾隆皇帝所赐的高约1米,直径2.5尺的一顶大钟;(6)一口明代的能容10担水的铜锅。
  达垅寺所遗留珍藏下来的这些历史文物,是以往社会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存,也是人类文化进行物化的具体表现。这些文物,随着历史的变迁,将会更加显示出它的珍贵价值。
  七、主要属寺
  思想上的统治往往是依赖于雄厚的经济势力。历史上的达垅寺在甘青一带声誉日增的情况下,它的经济实力和社会感召力也就相应地得到迅速扩大,这样,以寺院教权来统辖部落势力的政教合一制度也随之形成。
  随着达垅寺政治影响的扩大和经济实力的发展,政教组织也不断壮大。其政教势力曾一度扩展到甘青两省的广大地区,管辖范围之大,北及青海的同仁、循化和化隆一带,东到甘肃河州、永靖和康乐各地。当时的管辖形式多采取“兼容并蓄、以教固政”的办法,对这些地区进行统一管理。1949年解放后,随着甘青两  省区域的重新界定,对分布在青海一带的寺庙,基本上实行了属地管理。这样达垅寺管辖范围由原来甘青两省的108座减少至75座寺庙。而对其所属的寺庙和部族的统辖,也由原来政教并重、直接管理变为只用教权间接管理的形式。据笔者调查,用教权实行间接管理的达垅寺属寺,在积石、临夏两地的有70座,其名录及分布情况如下:
  1、积石山县境内的寺庙名录:大寺滩寺、关岑寺、多过钱寺、郭隆沟寺、嘛尼曲寺、谢家寺、勒甲寺、肖文寺、尚甲寺、唐藏寺、大寺庙、要坋寺、王山寺、尕寺、大庙、山敞寺、分万寺、古巴寺、经长寺、山庄河寺、家神庙、巴叶庙、赵家寺、红崖寺、细路寺、何加坪庙、曲勒寺、松山寺、二甲寺、霍尔家庙、硬巴寺、阳山寺、东甲寺、五山寺、石佛寺、央甲寺、范家寺、大庄寺、囊茂寺、焦甲寺、东坪寺、玛赤寺、山甲寺、新庄寺、庙庄寺、西番庄寺、玛甲寺、勒甲寺。2、青海民和县境内属寺之名录:曲勒寺、松山寺。3、临夏县境内属寺之名录:巴里寺、康甲寺、范家寺、霍尔甲布寺、大沟寺、隆务寺、石庙、候家寺、玛甲布寺、韩寺、枹罕寺、枹罕庙、韩家寺、韩家庙、旧寺。4、永靖县境内属寺之名录:旺格尔寺、石羊加寺、秀高寺、佐甲寺、五山寺。
  达垅寺所拥有的75座属寺,每个寺庙虽然规模不大,但分布很广,笔者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其信徒于1998年时多达13800户,102800人,民族构成多为藏汉两族,也有土族等少量的其他少数民族。通过以上这些数据的表述,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历史上的达垅寺,至今在广袤的甘青藏汉交界地区——积石山一带深受广大信徒的拥戴。
  综上所述,达垅寺对积石山一带乃至整个西北藏区宗教文化和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达垅寺在几百年的历史时期里,以其宏伟的建筑,大批的博学之士,跃居于建于历史比它悠久的许多寺院之上。它不仅成为北部藏区的佛教最高学府,而且还成为反映藏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宝库和研究安多北部藏区社会、历史、政治、宗教、文化、建筑的文化中心。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所起的社会作用,我们可以分析断定,恢复、保护达垅寺,并为当地的文化旅游业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责任编辑 黄维忠]
  [作者简介] 洲塔,藏族,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藏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兰州 730020)

 
 
 
前五篇文章

秋英多杰仁波切在中国藏语高级佛学院就藏传密宗与该院院长

浓郁厚重的康巴藏传佛教——德格

香格里拉迪庆藏传佛教

简述藏传佛教壁画——六道轮回图

灵相佛光——藏传佛教金铜佛像艺术漫谈

 

后五篇文章

藏传佛教充满象征意义的法器、法乐、法舞

藏传佛教艺术

甘丹赤巴在藏传佛教发展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藏传佛教寺院的基本制度

藏传佛教在台湾的发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