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传统佛教的文学观
2014-9-7|280
⊙ 敦煌佛教灵应故事综论
2014-9-7|571
⊙ 虚云禅师:序文记传铭说题跋(一)
2014-9-7|542
⊙ 虚云禅师:序文记传铭说题跋(二)
2014-9-7|600
⊙ 虚云禅师:序文记传铭说题跋(三)
2014-9-7|291
⊙ 佛教音乐的发展
2014-9-7|286
⊙ 佛教梵呗学习之法
2014-9-7|468
⊙ 石印闺范缘起序 ─ 印光大师
2014-9-7|324
⊙ 释迦佛祖的经历--敦煌莫高窟的北朝佛传故事
2014-9-7|414
⊙ 《印順 呂澂佛學辭典》序
2014-9-7|418
⊙ 《印順 呂澂佛學辭典》編者序
2014-9-7|227
⊙ 致敬與感恩──《印順導師九秩晉五壽慶論文集》編序
2014-9-7|380
⊙ 毘曇的文獻源流——《阿毘曇心論頌講要》序言之一
2014-9-7|391
⊙ 巴利语文字简况及其佛典
2014-9-7|983
⊙ 试论禅宗的“不说破”与西方语言教学理论中的“默教法”的关系
2014-9-7|535
⊙ 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对当代文学发展的启示
2014-9-7|402
⊙ 浅谈阅藏次序
2014-9-7|958
⊙ 雲棲禪寺萬年簿序
2014-9-7|267
⊙ 古杭云栖莲池大师塔铭
2014-9-7|620
⊙ 元代「剡子種祿」故事磚源自佛本生故事
2014-9-7|313
⊙ 三祖僧璨大师及其《信心铭》略说
2014-9-7|557
⊙ 竹窗随笔”读后心得
2014-9-7|336
⊙ 佛教的寺庙与诗歌
2014-9-7|351
⊙ 敦煌石室《心經》音寫抄本校釋序說
2014-9-7|420
⊙ “何水无鱼谜语”答案讨论
2014-9-7|290
⊙ 船山诗学“现量说”新探
2014-9-7|513
⊙ 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
2014-9-7|334
⊙ 论《维摩经》对李卓吾思想及文学批评之影响
2014-9-7|394
⊙ 汉译佛经与后汉词语例释
2014-9-7|413
⊙ 言意”之辩及其语言哲学的意义
2014-9-7|458
⊙ 宗教哲学中的三类语言观
2014-9-7|442
⊙ 语言的困境和美学的使命——庄、禅语言观的现代观照
2014-9-7|465
⊙ 简述汉文佛典对梵文语法介绍及其对中国古代语法学发展的影响(上)——从“语法”的出处讲起
2014-9-7|679
⊙ 论佛教词语对汉语词汇宝库的扩充
2014-9-7|303
⊙ 语言的困境和美学的使命—庄、禅语言观的现代观照
2014-9-7|423
⊙ 试论汉译佛经对中古道经文学的影响(下)
2014-9-7|352
⊙ 三藏法师--无因毁谤 堕无间狱
2014-9-7|411
⊙ 土地变金地--农夫供佛 土地变金
2014-9-7|507
⊙ 一位老人--百世佛父 今证圣果
2014-9-7|373
⊙ 甘藏嘎--百世佛母 解经第一
2014-9-7|283
⊙ 宝海童子 -- 供养佛塔 俱生具宝
2014-9-7|434
⊙ 无畏与鼓声—孩童发心 得佛授记
2014-9-7|426
⊙ 扎德沃 -- 青年供花 佛述前因
2014-9-7|518
⊙ 金色比丘尼—供养佛塔 得金色身
2014-9-7|473
⊙ 梳发女 — 同佛母愿 精进第一
⊙ 第四辆马车—供佛马车 得佛授记
⊙ 第三辆马车—供佛鲜花 得佛授记
2014-9-7|499
⊙ 第二辆马车—对佛生喜 得佛授记
2014-9-7|235
⊙ 第一辆马车—绕佛三匝 得佛授记
2014-9-7|370
⊙ 阿那新—种下善根 得佛授记
2014-9-7|356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www.wmxf.net),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