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佛教史传的成就与意义(提要)
2014-9-8|311
⊙ 永明延寿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代价值
2014-9-8|337
⊙ 隋朝时期的佛经翻译
2014-9-8|528
⊙ 天竺善无畏
2014-9-8|242
⊙ 吐蕃佛教史论
2014-9-8|241
⊙ 东方文化的历史反思与展望*
2014-9-8|264
⊙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一场重要的路线斗争
2014-9-8|252
⊙ 胡适与《虚云和尚年谱》的一段公案——以《辟胡说集》为讨论中心
2014-9-8|1248
⊙ 宋大鲁居士著:能海大师传(一)
2014-9-8|958
⊙ 宋大鲁居士著:能海大师传(二)
2014-9-8|431
⊙ 僧肇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一环
2014-9-8|294
⊙ 东晋时期般若学研习的六家七宗
2014-9-8|313
⊙ 东晋时期的北方佛教
2014-9-8|259
⊙ 佛教史地考论(六)
2014-9-8|249
⊙ 佛教史地考论(七)
2014-9-8|267
⊙ 佛教史地考论(八)
2014-9-8|284
⊙ 佛教史地考论(九)
2014-9-8|262
⊙ 中国佛教史上的教难
2014-9-8|328
⊙ 禅宗的审美意义及其历史内涵
2014-9-8|344
⊙ 围绕佛教真理观的一场历史性论争
⊙ 佛教的“二谛”理论及其历史意义
2014-9-8|621
⊙ 《广弘明集》在中国佛教史上的价值、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2014-9-8|330
⊙ 从历史演进论佛教中国化
2014-9-8|220
⊙ 印光大师的生平与思想(一)
2014-9-8|1090
⊙ 印光大师的生平与思想(二)
2014-9-8|906
⊙ 当来下生弥勒佛的传记
2014-9-8|1007
⊙ 呂澂居士的生平與學術成就
2014-9-8|500
⊙ 试论《俱舍论》在佛教思想史中之价值(上)
2014-9-8|460
⊙ 《部派史略論》
2014-9-8|577
⊙ 佛教历史
2014-9-8|300
⊙ 后弘时期的佛教
2014-9-8|840
⊙ 前弘时期的佛教
2014-9-8|250
⊙ 佛教的历史与中国佛教的主要派别
⊙ 释迦牟尼佛简史
2014-9-8|898
⊙ 佛教的教史教法和今后的建设
2014-9-8|372
⊙ 佛教史地考论(一)
2014-9-8|518
⊙ 佛教史地考论(二)
2014-9-8|443
⊙ 佛教史地考论(三)
2014-9-8|371
⊙ 佛教史地考论(四)
2014-9-8|753
⊙ 佛教史地考论(五)
2014-9-8|345
⊙ 抓住历史机遇 构建和谐世界 促进世界和平——关于举行第七次结集的可行性讨论
2014-9-8|224
⊙ 董群:中国佛教对“文明对话”的历史经验
2014-9-8|306
⊙ 清代拉卜楞寺与新疆蒙古部族关系史考述
⊙ 铃木大拙年谱与著作目录
2014-9-8|359
⊙ 研究居士佛教的新创之作——评潘桂明《中国居士佛教史》
2014-9-8|334
⊙ 抓住历史机遇构建和谐世界促进世界和平——关于举行第七次结集的可行性讨论
2014-9-8|304
⊙ 翻开世界佛教史的新篇章
2014-9-8|296
⊙ 人間佛教史觀
2014-9-8|261
⊙ 法舫法师年谱
2014-9-8|825
⊙ 论中国佛教史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www.wmxf.net),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