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法舫法师年谱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年代:1904年 --1951年

  法舫法师是我国近代杰出高僧之一,精通中、英、梵、巴四种语文及大小乘佛学,先后任教于武昌佛学院、柏林教理院、汉藏教理院,三度主编《海潮音杂志》,并主持世界佛学苑图书馆,襄佐太虚大师设立世界佛学苑研究部,成果斐然。
  西元一九四○年,教育部礼请法舫以传教师身份到印度、锡兰弘扬大乘佛法。其间,由于法舫德学兼优,受印度国际大学和锡兰大学礼聘为教授,在中国僧伽中,此乃空前光荣之大事。由于法舫和雅高尚的风度,讲说深入浅出、活泼生动及多国语言的互易运用,真正把大乘佛法传遍于世,而成为驰名中外的一代佛教学者。  

  潮音缘起 武昌学法

  法舫法师(西元一九○四——一九五一),俗姓王,河北井陉县石家庄人。幼年时因避旱灾而到北京,就学于法源寺义学,后来返回井陉。十四岁,再度赴北京升学,却因勤奋过度,致病就医。同病房有一青年僧,两人相谈甚欢,进而讨论佛学,青年僧以《海潮音杂志》相赠,法舫惊讶于出家人亦能著书立说,畅一家之言,感佩于心,种下菩提因缘。病愈后,即依南岳是岸长老出家,从道阶法师受具足戒,是年十八岁。 

  翌年,太虚大师为革新佛教,作育人材,在武昌创办佛教学院,法舫心生向往,于是负笈南下,亲近太虚大师,成为该院第一期学僧。

  佛学院毕业后,法舫又转入北京藏文学院学习藏文,打算到西藏求法,但终以因缘未能成熟,到了康定后便无法再前进,于是折回武昌佛学院自修六、七年。这段时间,他埋首钻研大法,学业猛进,尤其对于唯识、俱舍二门深具心得。

  教学写作 改革僧教

  一九三○年秋,法舫二十七岁,任教于北平柏林教理院,兼任世界佛学苑筹备处书记。在柏林教理院时,法舫讲授《阿毘达磨俱舍论》,声誉渐隆。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太虚大师召他返回武昌佛学院,担任世界佛学苑图书馆主任,主编《海潮音杂志》,从事革新佛教的宣导。武昌佛学院为太虚大师的僧伽教育中心,《海潮音》为其传播佛法的工具,法舫始终常侍协助,深得太虚大师肯定。自一九三五年起,法舫于五年内三度主编《海潮音》。他并且进一步恢复武昌佛学院及世界佛学苑的研究部,集中全国优秀僧青年从事佛学研究,而他本人更是终日勤于教学与写作。从一九三二年至一九三六年间,为世界佛学苑图书馆最盛时期。

  一九三七年,抗战军兴,法舫应同窗法尊法师之邀,到四川主持汉藏教理院教务三年,绩效显著。他曾以两年的时间讲述《俱舍论》,将俱舍的精神要义透彻发挥,并编有《俱舍论科判》四卷。

  此外,法舫为了纠正一般人误以佛教信仰为迷信的印象,同时使寺院成为学习佛法的道场,因此提倡“寺庙就是佛学院”,要求全寺僧众都应受僧伽教育,注重道德、卫生,并提出僧格养成的步骤,以达到知行合一、行解并重的目标。法舫对僧伽教育的改革,付出心力甚钜,由此可窥知一二。

  国际讲学 南洋导师

  太虚大师访问世界各国归来后,征得教育部同意,出资派遣法舫往赴锡兰弘扬大乘佛法。法舫遂于一九四○年九月中旬奉命启程飞往南洋,由于战事告急,沿途受阻,终于在一九四二年二月到达印度,这一年他三十九岁。

  在印度期间,他入住国际大学,一方面在该大学研读巴利文、梵文及英文;一方面又任教于该校中国学院及摩诃菩提会,宣扬中华文化,并拜访佛教及其他教界人士,为中国佛教作各种宣传活动。翌年夏天,他离开印度转赴锡兰,挂锡智严东方学院,再次深造巴利文,修学南传经典,如《阿毘达磨摄义论》、《清净道论》等。

  一九四六年六月,法舫应印度中国学院院长谭云山之邀,再返印度,宣讲佛学,同时完成《阿毘达磨摄义论》的翻译工作。翌年春,太虚大师示寂,法舫由印度回国,经由马来西亚、香港时,应当地佛学社热诚邀请,演讲多次,备受四众推崇,南洋佛教总会并且奉法舫为导师。

  一九四八年五月,法舫由厦门返抵上海,首先至奉化雪窦寺礼太虚大师舍利塔,并继任该寺住持。翌年春天,又转往长沙讲《金刚经》,担任湖南大沩山密印寺住持,一时盛誉,各方景仰备至。

  新式教学 壮年舍报

  一九四九年,国事日非,烽火漫延到长江一带,法舫不得不离开湖南,于四月取道广东,抵达香港。在香港八启讲席,场场座无虚席,法缘甚为殊胜。他所译《阿毘达磨摄义论》也在此时刊行,为我国翻译巴利文圣典的嚆始。

  法舫在东莲觉苑讲唯识学时,为启示初学,多谈中国和印度过去的佛法大势,以及现代的思潮和佛学的关系,作历史性和学术研究之间比较性的讲解,广受听者欢迎。又法舫讲解时,对于专门术语,在不违反原意下,也多用现代术语说明,这是中国佛教界用现代科学思想整理讲学的第一人。此次的讲学,后来编印成《唯识史观及其哲学》一书行世。

  第二年开春,四十七岁的法舫应锡兰大学礼聘,再度重游锡兰,主讲中国佛教史,并专事《太虚大师全书》的编刊。是年五月,第一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在锡兰召开,法舫成为第一位中国佛教徒代表,这对于中国佛教地位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法舫身形高大壮健,精力充沛,法驾所至,信徒靡归,海内外佛教徒正希望他在国际宗教舞台上为现代佛教力挽狂澜之时,未料他却因用功过度,以致罹患高血压症,于一九五一年十月三日清晨病逝于锡兰智严东方学院,世寿四十八,法腊三十一。

  法舫熟谙英、日、梵、巴利诸文,精研法相,著述甚丰,有《唯识史观及其哲学》、《佛学对于人生之看法》、《一个学佛者的程序》、《真理之光》、《金刚经演讲词》、《印度之文化人》等著作,并译有《阿毘达磨摄义论》、《吉祥经》等。

  法舫为国际弘法讲学的先驱,为献身教育文化工作的一代名德,更是推动现代佛教国际化的原动力,锡兰佛教徒将他比喻作一千五百年前的法显大师,诚非虚誉!


  【法舫(1904~1951)】

  近代学僧。河北省井陉县人。十八岁出家,后入中国佛教改革运动提倡者太虚门下。师除传统中国佛教之学解外,另学有西藏语。为进一步穷究其蕴奥,曾试图潜入西藏,然终未果行。后入武昌佛学院专修唯识、俱舍。其后,至北平,于柏林寺佛学院讲授《俱舍论》,又为太虚倡设之世界佛学院奔走活动。

  1931年,日本侵占东北,全国民族意识高涨,佛教复兴运动也随之产生。太虚的新佛教运动即给予当时佛教界很大的影响,而法舫则是这一活动的实际负责人。

  1943年,法舫留学缅甸、印度及锡兰等地,除对东南亚地区的华侨布教传道外,且致力于印度毗昙学的研究,而其佛学思想亦逐渐倾向南传佛教。1947年,太虚入寂,法舫为继续完成先师的遗业,乃返回武昌。其后,住浙江奉化雪窦寺(太虚曾住此)。后因政治局势动荡不安,乃再赴海外,任教于锡兰大学。后以积劳成疾,于1951年病逝,享年四十八。著有《唯识史观及其哲学》、《金刚经讲话》,译有《南传阿毗达磨摄义论》。1980年台湾之佛书出版界,尝有人辑其论文而出版《法舫法师文集》一书。

  [参考资料] 许云樵〈法舫法师行传〉;东初《中国佛教近代史》。

  【法舫】


  (1904~1951)河北陉县人,俗姓王。自幼父母双亡。民国十年(1921),十八岁,依南岳是岸长老出家。后投法源寺,依道阶法师受具足戒。十一年赴武昌佛学院,亲近太虚大师,为该院第一期学僧。曾先后任教于武昌佛学院、柏林教理院、汉藏教理院,三度主编“海潮音”。又主持世界佛学苑图书馆,襄佐太虚大师设立世界佛学院研究部,为其得力助手。
  三十二年,与达居、白慧等人同赴印度留学,入国际大学修学梵文、巴利文及英文。三年后,转往锡兰,从锡兰长老 Rev. Kirwatatuduwe, Prasekene 研究巴利文及各种佛教教理,为出家众中精通英、日、梵、巴利等数种语文之杰出僧才。后西安筹设巴利三藏院,中锡二国互换学僧,系由师促导而成者。三十六年太虚大师示寂,师乃奔返祖国,至雪窦寺礼其舍利。旋继任雪窦寺住持。三十八年春,受任湖南首刹大沩山住持。复赴武昌为太虚大师建舍利塔,拟扩充武昌佛学院,终以战事而转往锡兰,任教于锡兰大学,主讲中国佛学;暇则游化马来西亚、泰国一带;并专事太虚大师全书之编纂刊行。四十年病逝锡兰,世寿四十八。著有唯识史观及其哲学,译有南传阿毗达磨摄义论等书。p3381


  FROM:【《佛光大辞典》(新版)】

 
 
 
前五篇文章

宇宙万有之本体---生命实相之辨正

昌臻法师开示:怎样看待命相、风水和鬼神问题

佛教与生态

惟贤法师与七塔寺

论中国佛教史

 

后五篇文章

人間佛教史觀

王阳明与新中国哲学

关爱自然和社会

开发人类的心灵世界[标题为编者所加]

神秘的小宇宙 ——三能变缘起的第八识观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