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历史上的比丘尼(1)
2014-9-8|498
⊙ 中国历史上的比丘尼(2)
2014-9-8|778
⊙ 试论南宋志磐的佛教史观——以《佛祖统纪》为中心
2014-9-8|308
⊙ 试述道安法师的生平、思想及建树
2014-9-8|483
⊙ 浅谈我国旅游名山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2014-9-8|146
⊙ 福建佛教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2014-9-8|571
⊙ 佛教在隋唐时期的发展及其对以后文化思想的影响
2014-9-8|474
⊙ 明清时期五台山喇嘛教的兴盛和清帝朝山
2014-9-8|334
⊙ 佛教史家季羡林教授
2014-9-8|278
⊙ 中国历史上五大佛门皇帝
2014-9-8|277
⊙ 敦珠法王降生传记
2014-9-8|644
⊙ 敦珠法王史略
2014-9-8|878
⊙ 《父母恩重经》的历史发展与文化诠释
2014-9-8|1131
⊙ 观音汉译名称的历史演变与争论
2014-9-8|480
⊙ 善无畏简传
2014-9-8|432
⊙ 宗密禅学思想的历史地位浅析
2014-9-8|312
⊙ 返观之镜:上帝之死与佛陀还原——读佛教史、西方现代神学史札记
2014-9-8|1376
⊙ 二十世纪宋代佛教史籍研究之回顾
2014-9-8|318
⊙ 试论宋代佛教史籍在唐史研究上的重要价值
2014-9-8|228
⊙ 杭州佛教史
2014-9-8|622
⊙ 我对太虚大师生平的回忆
2014-9-8|455
⊙ 雪松法师年谱简编
2014-9-8|429
⊙ 华林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开发建议
2014-9-8|264
⊙ 龙树菩萨传略
2014-9-8|706
⊙ 栖霞寺史地考
2014-9-8|336
⊙ 镇海寺佛教简史
2014-9-8|757
⊙ 《俱舍论》史略及其价值
2014-9-8|504
⊙ 将终极托付给历史——兼评蓝吉富《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与《中国佛教泛论》
2014-9-8|230
⊙ 峨眉山佛教历史概述
2014-9-8|208
⊙ 徐平轩先生生平事略
2014-9-8|680
⊙ 历史上“三武一宗”佛门浩劫的启示
2014-9-8|427
⊙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激进与保守(1)
2014-9-8|351
⊙ 中国近代佛教史上的激进与保守(2)
2014-9-8|407
⊙ 佛教影响与魏晋时期美学精神转型
⊙ 昙曜兴佛及其历史地位
2014-9-8|367
⊙ 大慈寺在佛教史上的重要地位
2014-9-8|257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都佛教
2014-9-8|553
⊙ 南阳佛教史——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第四册
2014-9-8|648
⊙ 南阳佛教发展史
2014-9-8|611
⊙ 南阳历史上爱民如子的父母官范仲淹与佛教的渊源
2014-9-8|1223
⊙ 曹溪大师传
2014-9-8|384
⊙ 佛教与晚唐咏史诗
⊙ 皖江地区在禅宗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话说安庆之六)
2014-9-8|327
⊙ 唐朝时期的反佛道斗争和朴素的唯物论
⊙ 梁启超佛典翻译史研究成就述论
2014-9-8|784
⊙ 昌明大和尚生平事迹
2014-9-8|675
⊙ 赵建永:《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校读记
2014-9-8|391
⊙ 关于佛教史研究方法的思考——以《宋元禅宗史》为中心
2014-9-8|601
⊙ 历史上“四次”灭佛的因果之我见
2014-9-8|12299
⊙ 玄奘及其法相宗的历史反思
2014-9-8|304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www.wmxf.net),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