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和平登陆诺曼底 |
 
我终于明白了,我们不再是进行演习训练。我们旁边的一艘冲锋艇刚刚被击中,连人带艇顷刻间就变成了碎片……啊!上帝,请保佑我们免遭同样的命运。——罗贝尔•布朗热 这是一个普通美国士兵在60余年前写下的日记,在那一刻,他面对的是真正的死亡恐惧,幸存下来是一种奢望。 如今,当我站在日记拥有者曾经祈祷的地方,法国诺曼底一片湛蓝宁静的海边时,硝烟、鲜血、喊杀声早已不见踪影。可这真实的一幕永远写在人类的历史上,这世界上只要还有战争,后人就该永远纪念这些牺牲者。 海滩浸满盟军鲜血 二战期间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登陆战役,为开辟欧洲的第二战场奠定了基础,对加速法西斯德国的崩溃以及改变战后欧洲局势,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那以后,纳粹德国陷入了盟军两面夹击的困境,并最后失败。今天,人们在当年被英美盟军选择作为登陆点的这些海滩上漫步,并不是来单纯来欣赏大海的美景,而是为了回忆那次伟大的战役。 从老城巴约(Bayeux) 出发,经过一个小城堡之后,我沿着奥克角公路继续向前,几分钟后,在一个高 30 米的峭壁边上就见到了终点。这里俯视低低的海岸和岩石众多的海角,当年在德军的强有力地加固下,成为海上的一个重要的瞭望哨所。1944 年 6月6日的黎明,执行秘密行动的美国舰队便是在这里首先出现的。 D日,这个“最漫长的一天”,不断地重复着那些刻骨铭心的场面:奥马哈海滩上登陆的士兵们还没有走出登陆艇就倒在了血泊中;在海滩南端沙丘上有一处防御工事,它是德军的强力据点W5,正在吐着疯狂的火舌;盟军士兵们发现周围的世界被炸得粉碎,所有的大炮、火焰喷射器和电话交换机也都被毁坏了;被炸得惊呆了的幸存者重新爬到水坑里,躲在障碍物后面以恢复神智;在第一批登陆艇后面,他们能够看到更多的登陆艇正迅速驶向浅水处…… 这就是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里的场景,就发生在我脚下的这片沙滩上。踩着美军当年的滩头阵地,窄窄的100多米的海滩,有近2500人就死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浸满了盟军的鲜血,虽然经历了60多年海水的洗礼,却永远不会洗去为自由而战的精神。电影让我们对这段历史并不陌生。那句“在这个沙滩上只能有两种人,一种是死人,一种是在等死的人,小伙子们,冲呀!”已成为奥马哈滩头的名言。 美军公墓国旗飘扬 继续沿着海岸前行,怀旧的人们就到了美军在诺曼底的公墓。整个公墓坐落在海滩旁边的山冈上,可以俯瞰奥马哈滩头和英吉利海峡。这里是盟军登陆的5个滩头之一,登陆中遇到抵抗最猛烈、牺牲最大的战斗就发生在这里。美军公墓掩埋了9000多具美军的遗体。美国向法国政府买下了这块70公顷的土地,为了让这些孩子们在死后能够“回家”。公墓上高高飘扬着美国国旗,正门是一尊名为“The Spirity of American Youth”的铜像。长方形的墓地里,整齐排列着9386 个卡蜡尔产大理石的十字架和大卫星(犹太战士),上面刻着每个人的名字、军衔、故乡和战死的日期。 大理石十字架静静地林立着,墓地中央小径的中轴线上矗立着纪念碑,旁边的烈士墙上镌刻着 1557 个烈士的名字。放眼望去,整齐密布的白色大理石配着碧绿的草地,象征着和平与纯洁,漫步其间,不由得人肃然起敬。在这些牺牲者中,有罗斯福总统的儿子,也有普通的平民少年,有父子,有兄弟。其中Niland兄弟就是《拯救大兵瑞恩》的原型,马特•戴蒙就是在这里追忆峥嵘岁月,把观众们带入60余年前的烽火硝烟之中。 小镇保留登陆遗迹 其实在整个盟军登陆计划中,真正大规模的行动是在小镇阿罗芒什(Arromanche)进行的。比起奥马哈海滩的残酷血腥,阿罗芒什登陆更像是个周密浩大的工程,把数以十万计的士兵、军火源源不断的运送到欧洲大陆,投入到与法西斯的决战之中。 阿罗芒什建有诺曼底最大的盟军登陆博物馆,陈列收藏品的玻璃橱里,陈列着盟军士兵的武器和设备。逼真的登陆模型,为人们演示当年如何用钢筋混凝土在短时间内建造人造港,动用了多少军事工程专家,使用最先进的科技,才完成了这一周密工程。工兵们让对岸行驶过来的大型军舰停靠在海滩之外,把沿绵十几公里的巨型混凝土块沉入海底,形成人造筑堤,然后再用小型船只搭成浮桥,一步步把大量人员、军械、战车运上海岸,投入战斗。 如今在小镇里,依然保留着当年登陆工程的遗迹,高射炮、坦克、装甲防护……还有人工港的残余,像一座巨型的潜艇,浮现在海岸线上。在博物馆另一个特别展厅里,英国海军司令部制作了一部作战记录影片,展示给我们相关的军事行动信息:武器和设备,模型演示讲解以及再现盟军登陆情况的透镜多媒体画,全方位地模拟当年的海滩上,美、英、法、加等国将士杀出一条血路,保证物资安全运达的战斗场景。 在小城饱览海岸线风光的山顶上,还有一座独特的360度环形电影院,一直在放映影片《自由的代价》。里面的镜头都是在盟军登陆的原地拍摄,9个屏幕上同时放映,以加强观影效果,把观众重新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