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圣者言教 第六课(七)何谓修行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圣者言教 第六课(七)何谓修行

 

  有时候我们看到别人修行很清苦,就会赞叹他是一个很好的修行者。但怎样才算修行好呢?若仅仅外相上示现苦行,实际当中内心的烦恼并没有丝毫之减少,即便身边有多少人追捧敬仰,恐怕实际当中也难以将他称之为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因为他修行的方向已经完全搞错了。

  所谓修行并非指在山洞中呆过多少年。我们知道,我们国家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些少数民族人数虽然不多,但几千年来一直居住在山洞之中。以前我在东北时,有个鄂伦春族的弟子对我说,他们的先人一直都居无定所,常常穴居为生。族人居住在山洞之中,不分彼此,只有几个人出去打猎,千百年来都是如此生活。虽然他们生生世世居于山洞之中,却从未听说有谁因此而获得成就。因此对一个修行人而言,生活在山洞之中说明不了什么。也许有人会说,某修行人在清净地处或深山古刹中呆过很长时间,他总算是修行人了吧?要记住,汉地有普陀山、峨眉山等四大名山,难道山上的所有人都是修行者吗?当然不是。往昔我曾在普陀住过一个晚上,由于到达时间太晚,天色已暗,因此没有看见南海观音像,但却看见了很多贩卖海鲜的饭店。所以,仅仅依据一个人在某地呆过一段时间、行持过一些苦行,并不能判断他就是修行者,是成就者。只有他内心的贪嗔痴烦恼逐渐减少,信心与慈悲心逐渐增上,我们才能称之为修行者。

  还有些人以谒见大成就者的次数作为判断修行好坏的依据。若真是这样,我相信世上再也没有比我们谒见成就者更多的人了。因为谒见过我等大恩根本上师喇嘛仁波切与法王如意宝的大有人在,甚至平常大家也常常观想观世音菩萨、药师佛等本尊面容,但这些都只是一种外在形式,对修行者而言,最主要的还是观待内心的烦恼调伏得如何。若能如理如法行持,我想他就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修行者。

 
 
 
前五篇文章

圣者言教 第六课(八)调心方能成办解脱

圣者言教 第六课(九)若真修道人 不见世间过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禅定与菩提心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一)讲解显密差异并非讲解显宗之过失

圣者言教 第六课(十二)如何理解显密差异

 

后五篇文章

圣者言教 第六课(六)将佛法用于生活

圣者言教 第六课(五)端正心态才能成办快乐

圣者言教 第六课(四)调心令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圣者言教 第六课(三)三乘教法调伏烦恼的方便

圣者言教 第六课(二)调心才是修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