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忖己德行 忖己利他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忖己德行 忖己利他

 

  凡夫「心思不离烦恼」,所以,「为业力之所缠绕」,这就是凡夫的心,凡夫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面对烦恼,心念起伏,都是轮转在生死中,没有休息,所以烦恼会起业,所以名称叫做「有漏」。

  我们说过了,「漏」就是烦恼,烦恼的起源就是「漏」,我们日日都是随着,凡夫的心思在流动,凡夫的心思流动,当然我们又起惑、造业,每天听的法,我们都是这样让它漏失掉,想到时间过得这么快,还有多少时间能让我们流失掉,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时日。

  凡夫心思不离烦恼

  为业力之所缠绕

  心念起伏

  轮转生死

  无有休息

  由烦恼起

  业故名有漏也

  《法华经》<序品第一>

  与大比丘众

  万二千人俱

  皆是阿罗汉

  诸漏已尽

  无复烦恼

  逮得己利

  尽诸有结

  心得自在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诸漏已尽」就无复烦恼了,既然是无复烦恼,那就「逮得己利」,「逮得」这句意思就是赞叹,我们堪受供养之得,所以「逮得」,就是说我们断诸烦恼,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这个时候,我们才真正开始能接近德。

  被受供养的德,被尊敬的德,能够带领众生入人群的德,领众的德,也是要诸漏已尽,断诸烦恼,这样才是有德,所以说「逮得己利」,「证修德之意」,意思就是我们所修的德。

  记得前面也跟大家说过,我们修德要自己自治,我们要修行的德行,虽然我们每天在听,听了之后有没有摄入我们的心?摄入我们的心里,我们的错误,是不是自己有自治呢?

  常常说,戒、定、慧,戒,防非止恶,我们在生活中是否有行于戒?我们的心有常常预防起心动念,有没有预防,不要有偏差的念头,有时时警愓我们自己的行为,错误的方向,毫厘都不能偏差,是否有这样自治呢?所以说修德,就是要内心自治。

  所以若有的话,就是逮得己利,这是一个很欢喜,已经得到,得到我们自己有利,因为证果了,就是去除烦恼,能够消灭一分烦恼,才能证得一分智慧。

  所以烦恼若全部消灭,智慧全都现前,所以「由智断执」,因我们有了智慧,我们才能断除我们的执着,凡夫都是执我,有了执着自己,自然世间一切,贪、瞋、痴、慢、疑,这些烦恼,很快就覆蔽我们的心,这都是由一念执。

  法,很好的法,我们能接受,但是我执,起我慢,起疑心,善法就是在我们面前,我们也自断善法,我们也是不要接受,断掉了,这都是执着。

  所以我们要用智慧断执,我们的执着,自己的心态,自己最知道,喜欢这个人,怨恨这个人,彼此之间,人我是非,这无不都是在一个「执」字。

  所以我们要以智慧断执,这样在内心下功夫,外面才能有德行。

  所以「以智断执」的功德,我们已经得到了,用智慧断去一切执着烦恼,所以得到德「证无为理」,我们就能够证得无为的道理。

  「逮得己利」

  逮得一句

  赞叹堪受应供之德

  逮得已证修德之意

  由智断执功德

  证无为理

  什么叫做无为理?为,就是造作的意思,无为,就是没有造作,没有攀缘,「无因缘造业」意思就是说,我们既然把执着都断掉了,自然事理我们清楚了,我们就不会再去攀缘,自然就不受六道的轮回生死。

  又「无生住异灭四相造作」,也是叫做无为,生、住、异、灭,那就是心理四相,我们日常生活,看外面的境界,听外面的声音,周围的人我是非,都是从心生,生起了好、坏,都是从心生,就像过去,对大家说过一个故事。

  一位修行者,他有一天在外行走,看到莲池的莲花开得很漂亮,生起一分欢喜心,他停住在莲池,欣赏那个花及周围的境界,在这中间,有一位农夫,来到这里,就把莲花一铲就离开了。

  这位修行人就说,莲花好好地在池中那么漂亮,为何你要铲了它?他就说,你修行,心平平静静,何必被这莲花给诱引了呢?

  看,修行人,对外面的境界,同样他也会看到这个很美,所以心就被吸引了,这叫做「生」,在那个地方欣赏,「住」,忽然间,农夫把莲花铲除,「异」了,这个池中没有莲花,莲池中的水浊了,「灭」,我们人人不都是,有这样的心境呢?

  这种生、住、异、灭,我们无法灭除,这样我们就是还再造作中,我们心还执着在有为法,我们修行就是要修到无为法,没有得失的心,没有执着的心念,一切的烦恼,已经没有停住在我们的内心了,这样叫做无为,这叫做真理,真理的名称叫做无为法。

  为者

  造作之意

  无因缘造作

  曰无为

  又无生住异灭

  四相之造作

  曰无为

  即真理之异名也

  我们平常说这是真理,真理我们本来就是看不到,让我们自己的心思,自己去判断,所以已利,逮得己利,所以说我们若可以,心都用智慧来断除一切,那就能得到无为法,「己利成就」,「方受人天供养」,这是应供的意思。

  因为我们前面有说过,应供,就是要先内心的烦恼,全都去除之后,我们才能得到供养,意思就是我们要有这样的德,才堪得受人的供养,堪得受人的供养,就已经是破诸烦恼。

  故云己利

  己利成就

  方受人天供养

  应供义也

  自忖己德,我们自己要常常反省自己,自忖自己的德行,己利,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利益,修行不就是为了要得到,这种断烦恼,得智慧呢?三障烦恼消除,愿得智慧真明了,这不正是我们大家,每天都是这样回向。

  就是这样,「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那就是智慧真明了,自己是不是有得到?冷暖自知,自己才知道,修心,我们若只是说自己自得,这样够吗?

  来,我们再来看,「如修心忍苦堪受劳身而作」,我们修行,必定要修我们的心,要能忍受周围环境的苦行,我们都愿意做得到,尤其是劳身而做,很甘愿去做,不是要来享受的,修行绝对不是要享受,修行是要甘愿去做,才是真修行。

  忖己德行

  忖己利他

  如修心忍苦

  堪受劳身而作

  食住清贫应

  供义也

  所以我们在这个生活中,就要先堪得受生活的考验,所以不管修心忍苦,还能堪受很辛苦的劳作,在「食住清贫」,无论是吃、住都很简单,生活物质都很简单,像这样,食住清贫,还要精进,早晚我们课诵、礼拜,不能散慢,我们要「擎跪而拜」,我们要时时用很敬重的心,向佛礼拜,「勤修精进」。

  这以上说过的,都是为了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真的是甘愿,去除了富有的生活,离开了世俗的欲念,我们愿意走入佛门来修行,我们必定要堪得受身心的磨练。

  现实生活的劳苦、清淡,我们要堪得受,还要再不断地精进,来磨练我们自己,「唯求自利己德」,这样就是自利我们自己。

  修行不是修给别人,你们在精进,也不是为别人精进,是为自己精进,锻炼自己的身心,这种已修己得,就像世俗有一句话说,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各人修各人得,各人吃各人饱。

  所以前面说过的,都是为了自己,真的不要在六道轮回中,我们要追求无为的真理,所以我们要去除掉,生活中的执着,所以已利,但是不「兼顾他利之意」,若不是兼顾别人,这样「有缺德之憾」。

  食住清贫

  擎跪而拜

  勤修精进

  唯求自利己德

  无兼顾他利之意

  乃有缺德之憾

  所以佛陀说法四十九年,他在过去四十二年中,方便法,到他第四十二年开始,正直舍方便,就要对大家说,过去大家修行,只是自利而已,不对,还是要再兼利他人,兼利他人,就是行菩萨道,所以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除了自己要自利,但是记得也要兼利他人。

  不就是在慈济宗门,我们必定要贴近佛心,接受佛的教法,在我们的行动中走入人群,这就是我们所要修行的,所以进来精舍,那就是静思法脉,还是在勤行道。

  勤行道就是前面说过的,要耐得了那分身心的苦劳,耐得了我们的生活清淡,这就是我们的勤行道。

  但是慈济宗门人间路,就是开始我们开启了,慈济这个宗门,要自利,还要利人,自利,就是要好好修养自己的心,自修德,自治心,我们自己的德要自己自修,我们自己的心,自己要自治,这都是在静寂清澄,我们才能志玄虚漠。

  我们达到无为理,无为,就是不再造作人我是非,攀缘,这些我们全都去除了,所以我们才能真正的,自己的德才能成就,逮得己利,就是自己的德已经成就了,成就了自己的德,我们才能接受他人的供养,无论是利的供养,我们平时自力更生,但是敬的供养,我们若不修德,要如何接受人敬的供养,要如何去领导人行的人群呢?所以我们必定要先得己利,才能领众前行。

  各位,佛陀是三界导师,也是大宅中的长者,到底我们是不是有接近?所以法,我们必定要接近,能入法中,我们就能富有,富有我们自己的智慧。

  所以学佛其实只是学一个,要如何能去掉烦恼心思,如何才能接受佛法,入我们的心中,所以要断除一切执着,所以要时时多用心。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莫让痴念开诸漏门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内心自治去无明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戒定慧破见思惑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会道法华净菩提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志为福田僧

 

后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尽诸有结 因果尽亡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自利利他 心得自在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真俗二谛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求法传法一念心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僧宝之始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