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回归本源清净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回归本源清净心

 

  我们学佛者行菩萨道,我们必定要用精进心,学佛乃是出世的大事,我们要知道众生,在六道中不得脱离,受尽了很多的折磨;佛陀来人间,无非就是要让人人能了解,一念心动就轮转六道中,要脱离六道轮回,唯有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菩萨道。

  行菩萨道是我们人人,本来具有清净的佛性,所以佛陀无非说尽万法,就是为了一项,指引我们回归本源这念心,尤其是在《法华经》,佛陀开始从让人人了解,我们这念心,我们能够发挥了无限量的力量,所以他指引我们行菩萨道,指引我们行菩萨道,就是希望人人能成佛。

  但是成佛说起来,又是这么简单,又是这么不容易,所以佛陀就要为,发心身体力行的人来授证。

  授证是一种约定,你若是能够如此努力,你将来绝对有这样成佛的可能,这就是佛陀对弟子,要让他生起一分的信心。

  像舍利弗等等,这一群佛的弟子,佛陀要为他们授证,他们将来也能成佛,佛陀对每一个弟子,都有这样的预言,这样的约定,所以说起来,在那个当中,听佛说法的这些人,也是已经快要接近佛的心。

  所以皆为出世之圣人,因为那个场合,除了这些声闻弟子以外,还有菩萨,有法身的菩萨,法身菩萨就像,弥勒、文殊等等这样的菩萨,已经受佛授证过了,也有将来要成佛的,也有已成佛,甚至教导过弟子已成佛,这叫做法身菩萨,就是前回跟大家说过的,来辅助释迦佛,教化娑婆世界的这些菩萨,这是显迹菩萨。

  所以这些也是圣人,所以有过去已经成佛的,有将于未来要成佛的,还有预圣位,预定要入圣位的人,所以这些都是出世圣人,尤其是佛陀,他呢?佛为诸圣之典范,既然现在娑婆世界这个时候,释迦佛就是娑婆世界的教主,所以佛就是诸圣之典范。

  现在的佛弟子,也就是看佛的修行,向佛看齐,就是学佛:

  学佛者

  行菩萨道

  皆为出世之圣人

  佛为诸圣之典范

  学佛,我们就是看佛陀他的德行,他的德行怎么来修,内修的功,外行的德,佛陀内外修行,过去、现在这就是,我们现在学佛的人,常常都会提起,佛陀过去怎么修行,我们以佛陀为我们的典范。

  佛德浩瀚

  慈泽万物

  柔软妙语

  能断众生一切疑惑

  使之由凡入圣

  佛德浩瀚,慈泽万物,他的慈悲能够泽润万物,不是只有人类,我们若是由佛经里所看到的,佛陀的《本生经》,他不只是对人,对一切万物的影响,记得吗?曾经说过一个故事:

  佛的影子这样过去,鸟若来到佛的影子里,这只鸟就很静谧,佛陀走过的影子,后面舍利弗走过来了,这只鸟就不得安宁,只是一个影子,就可以让鸟类,觉得很安定的感觉,为什么舍利弗的影子,无法覆护众生,那就是一个德。

  这个德行,连那个影子都会有德了,何况说佛陀的德呢?所以佛德是浩瀚,能够慈泽万物,尤其是佛陀柔软的妙语;佛陀的声音他有八音,八音其中有一个叫做柔软音,光是听到佛的声音,没有听内容是什么?光是听声音,他就起欢喜心,听到的语言,总是能够降伏他的烦恼,这叫做妙语。

  不管是声音,不管是内含的法,都能断众生一切疑惑,众生,心的疑惑很重,但是无信不能入,听到佛陀的声音,他自然就能信服,再加上了佛陀的妙法解释,自然就可以使众生的疑断除,因为我们众生,就是无明、烦恼、惑,会障碍我们这念回归本性,所以唯有佛陀的妙法,他的妙音、柔软音,能降伏众生的心。

  所以前面我们说过:

  又睹诸佛 圣主师子

  演说经典 微妙第一

  其声清净 出柔软音

  教诸菩萨 无数亿万

  《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个圣主师子就是佛陀,我们常常用一个譬喻,佛说法如狮子吼,狮子吼就是说,一个山林里面有百兽,狮子就是山林里面的兽王,假如狮子若是吼一声出去,地会震动,所有的兽都会生起畏惧心,那种的心会被震伏,这是一种譬喻,在兽类中狮子,就是为兽类之王。

  佛陀来人间,他也就是人类之王,诸法之王,那就是出世之王,所以说起来,佛的法能够降伏一切,所以佛譬如圣主师子,在人间为圣主;所以说学佛我们要修德,唯有德能降伏一切,他是以德来降伏,种种心灵的疑惑。

  所以我们要知道,这个声音的清净,这个柔软音,是佛陀说法可以入众生心,调伏刚强众生,断除众生的疑惑,这就是佛陀说法,能够入众生的心,使令一切众生,那个疑、乱的心能降伏下来,能够调伏众生的贪、瞋、痴,这种恶念让他能够回归本性,行于菩萨道。

  所以「教诸菩萨 无数亿万」,佛陀,释迦佛在娑婆世界来来回回,已经无数无量,无始以来,所以他教导众生发大心,行菩萨行,已经是无数亿万,很多的数量,所以再下来说:

  梵音深妙 令人乐闻

  各于世界 讲说正法

  种种因缘 以无量喻

  照明佛法 开悟众生

  《法华经序品第一》

  这段意思就是要对大家说,佛在讲法时,必定要观机逗教,有因有缘,看应什么样的众生,佛陀也启发他的大悲,佛之大悲为因,因为众生有很多不同的苦,有的是心灵的苦难,有的是在物质上的苦难,有的是身体的苦难,所以身、心、物质等等的苦难;佛陀不忍心众生,受这么多内外的苦,所以佛陀启动他的悲心为因。

  所以佛陀要说法,就是要有因缘,因,是因佛陀的大悲,以众生乐欲为缘,佛陀内心的慈悲,要如何启开众生的疑惑,要如何去除掉众生的无明,佛陀一念悲心为因,但是要如何将这个法,能度入众生的心,这就要看众生的缘。

  众生他所好乐,想要听的各不相同,所以佛陀要应机逗教,才会说佛陀成佛之后,要应众生的根机,要用了四十多年的方法,应众生根,用方便,方便法,方等,般若,再来就是法华,就是要应众生的根机。

  虽然我们说,佛陀过去说的方便法,他无非就是,要将他的心灵境界,那个华严海会,佛陀他的这个境界,要来跟众生分享,回归佛寂静清澄那个境界,不生不灭很恬寂的境界,要跟大家分享。

  但是劳劳碌碌的众生,人生这种的现象,佛陀只是要说,其实我们的本性清净,不生不灭这个境界有多美,任凭怎么说,凡夫就是听不懂。

  所以佛陀必定要应现实的境界,所以用这种方便法,适应众生的根机来跟他说话,众生的乐欲为缘,因为众生的根机,他所要追求的是什么?佛陀就要应他的根机,适应他所需要的法,虽然说是方便法,其实也是深妙的法,方等,般若,这种要将有的东西,分析到要破除众生的执着,到了不执着事相,这种的智慧,也是佛陀在这个方便法里,适应众生的根机,同时也在施用。

  所以谈空说有,在四十几年间,佛陀就是因为一念的悲心,对众生的根机谈空说有,要看众生的乐欲为缘,所以能于无量譬喻,显明佛法,用很多的譬喻来讲说佛法。

  人生有种种的形态,种种的生态,用人的事来教育人,教育这些有烦恼心,贪欲的心,无明的心,一点偏差就陷入了错误的人生。

  人间人救人,有的是直接,他有灾难的时候,我们直接物质救济,有的是心灵有苦难,我们为他引导走入正确的方向,有的是我们以身作则,我们所在做的累积下来,能够影响现在在迷茫中的众生,看到这样在做,他们也能及时反省。

  其实佛陀时时,用种种的方法来开导我们,我们应该按照,佛陀的教法来实行,所以佛陀时时都是,用种种的方法来譬喻,用很浅的方式,来显明,佛法原来就是这样。

  所以使令众生,得因开示而悟入佛之知见,佛陀用种种方法留在人间,我们也能用种种的方法,来引导人与人,引导他们可以走入佛陀的知见;所以人生世间,本来就是这样的短暂,我们能让这短暂的人生空过吗?我们若有觉悟,我们将佛陀的教法,用在我们现在,我们可以影响在未来,用在我们的身上,我们能影响到我们的周围。

  所以佛陀二千多年前,他从出生到入灭,八十年的时间,他能影响无量劫未来的众生,那就是需要我们人人,将佛法不断地让它长存人间,希望佛陀他的教法,他的知见能够,入众生人人的内心。

  所以佛知、佛见,是佛陀一大事因缘在人间,所以我们将这个一大事的因缘,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若这样佛、心、众生就三无差别,平等观。

  所以佛陀是圣人,诸圣的典范,我们以这个典范,用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不就是追求佛法,应用佛法在每一天,每一个时刻吗?所以我们要时时多用心啊。

-----------------------------------------------------------------------------------------------------------------

更多证严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佛畅本怀度无边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心静入法循善缘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诸佛菩萨 显迹人间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隐明示暗 鼓舞人心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心光遍照万八千土

 

后五篇文章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了悟四谛勤修福德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知苦灭苦 修行于道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解苦灭集求于道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世间十大病箭

证严法师:静思晨语 欢喜布施无所著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