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二卷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二卷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四緣義第四十九(卷三十二)

  【经】菩萨摩诃萨,欲知诸法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一切有为法,皆从四缘生,所谓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因缘者,相应因、共生因、自种因、遍因、报因,是五因名为因缘。复次,一切有为法,亦名因缘。次第缘者,除阿罗汉过去、现在末后心心数法,诸余过去、现在心心数法,能与次第,是名次第缘。缘缘、增上缘者,一切法。复次,菩萨欲知四缘自相、共相,当学般若波罗蜜。

  缘是指一切物事之间生起一种互相交涉的关系,这种关系共有四种,叫做“四缘”。总摄如下:

  [一、因缘],谓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如眼根对于色尘时,识即随生;余根亦然,是名因缘。(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二、次第缘],谓心、心所法,次第无间,相续而起,名次第缘。(心、心所法者,心即心王,心所即受想行也。此心王心所对于诸尘念念不停,是名次第相续也。)

  [三、缘缘],谓心、心所法由托缘而生,还是自心之所缘虑,名为缘缘。(托缘者,谓依托色声香味触法之缘也。)

  [四、增上缘],谓六根能照境发识,有增上力用,诸法生时,不生障碍,名增上缘。(诸法生者,谓根尘相对,则有一念心起,名诸法生。不生障碍者,根尘相对之时,随对随起,悉无所障也。)

  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如是观四缘,心无所著;虽分别是法,而知其空,皆如幻化;幻化中虽有种种别异,智者观之,知无有实,但诳于眼。为分别知凡夫人法,皆是颠倒虚诳而无有实,故有四缘。

  菩萨观知诸法从四缘生,而不取四缘中定相。四缘和合生,如水中月,虽为虚诳无所有,要从水月因缘生,不从余缘有。诸法亦如是,各自从因缘生,亦无定实。以是故说:菩萨欲如实知因缘、次第缘、缘缘、增上缘相,当学般若波罗蜜。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数知三千大千世界中大地诸山微尘,当学般若波罗蜜!菩萨摩诃萨,析一毛为百分,欲以一分毛,尽举三千大千世界中大海江河池泉诸水,而不扰水性,当学般若波罗蜜!三千大千世界中,诸火一时皆然,譬如劫尽烧时;菩萨摩诃萨,欲一吹令灭者,当学般若波罗蜜!三千大千世界中,诸大风起,欲吹破三千大千世界及诸须弥山,如摧腐草;菩萨摩诃萨,欲以一指障其风力令不起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佛何以不赞叹诸菩萨六度等诸功德,而赞叹此大力?答曰:众生有二种:一者、乐善法;二者、乐善法果报。为乐善法者,赞叹诸功德;为乐善法果报者,赞叹大神力。

  问曰:一石土之微尘,尚难可数,何况三千大千世界地及诸山微尘之数?是不可信!

  答曰:声闻、辟支佛智慧,尚不能知,何况凡夫!是事诸佛及大菩萨所知。如法华经说:譬喻三千大千世界地及诸山,末以为尘,东方过千世界下一尘,如是过千世界,复下一尘,如是尽三千世界诸尘。佛告比丘:是微尘数世界,算数筹量可得知不?诸比丘言:不可得知!佛言:所可着微尘、不着微尘诸国,尽皆末以为尘,大通慧佛,出世已来劫数如是。如是无量恒河沙等世界微尘,佛大菩萨皆悉能知,何况一恒河等世界!

  复次,无量者,随人心说。如大海水名为无量,而深八万由旬,如大身罗睺阿修罗王,量其多少,不以为难。

  【经】菩萨摩诃萨欲一结加趺坐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虚空者。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菩萨以何因缘故,如是结跏趺坐?

  答曰:以梵天王主三千世界,生邪见心,自以为大;见菩萨结跏趺坐遍满虚空,则骄慢心息。又于神通力中巧方便故,一能为多,多能为一;小能作大,大能作小。亦为欲现希有难事故,坐遍虚空;亦为遮诸鬼神龙王恼乱众生,故坐满虚空,令众生安隐。如难陀婆难陀龙王兄弟,欲破舍婆提城,雨诸兵仗,毒蛇之属;是时目连端坐,遍满虚空,变诸害物,皆成华香、缨络。以是故说:菩萨摩诃萨欲一结跏趺坐,遍满三千大千世界虚空,当学般若波罗蜜!

  【经】欲以一食,供养十方各如恒河沙等诸佛及僧,当学般若波罗蜜!欲以一衣,华香、缨络、末香、涂香,烧香、灯烛,幢幡、华盖等,供养诸佛及僧,当学般若波罗蜜!

  修习供养法门的诀窍:

  【论】问曰:菩萨若以一食供养一佛及僧,尚是难事,何况十方如恒河沙等诸佛及僧?

  答曰:供养功德,在心不在事也。若菩萨以一食大心,悉供养十方诸佛及僧,亦不以远近为碍;是故诸佛皆见皆受。

  问曰:诸佛有一切智故,皆见皆受;僧无一切智,云何得见,云何得受?答曰:僧虽不见不知,而其供养,施者得福。譬如有人,遣使供养彼人,彼人虽不得,而此人已获施福。如慈三昧,于众生虽无所施,而行者功德无量。

  复次,诸菩萨无量无尽功德成就,以一食供养十方诸佛及僧,皆悉充足,而亦不尽;譬如涌泉出而不竭。如文殊尸利,以一钵欢喜丸,供养八万四千僧,皆悉充足而亦不尽。

  复次,菩萨于此以一钵食,供养十方诸佛,而十方佛前饮食之具,具足而出。譬如鬼神,得人一口之食,而千万倍出。

  复次,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得无量禅定门,及得无量智慧方便门,以是故,无所不能。以般若波罗蜜无碍故,是菩萨心所作亦无碍。是菩萨能供养十方千万恒河沙等诸佛及僧,何况各如一恒河沙!衣服、华香、缨络,末香、涂香、烧香,灯烛、幢幡、华盖等亦如是。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布施时,应作如是分别:如是布施,得大果报;如是布施,得生剎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如是布施,得生四天王天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因是布施,得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边空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因是布施,能生八圣道分;因是布施,能得须陀洹道乃至佛道,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实相,无取无舍,无所破坏,行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以大悲心还修福行;福行初门,先行布施。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明利,能分别施福;施物虽同,福德多少随心优劣。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而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义,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于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佛福田最为第一,不如佛施狗恶田得福极多。以是故,知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如舍利弗千万亿倍,不及佛心。

  问曰:如汝说福田妙故得福多,而舍利弗施佛不得大福?答曰:良田虽复得福多,而不如心;所以者何?心为内主,田是外事故。或时布施之福在于福田;如億耳阿罗汉,昔以一华施于佛塔,九十一劫人、天中受乐,余福德力得阿罗汉。又如阿输迦王,小儿时,以土施佛;王阎浮提,起八万塔,最后得道。施物至贱,小儿心簿,但以福田妙故,得大果报,当知大福从良田生。

  布施之心稍有差异,果报即有种种不同:

  问曰:云何布施得生剎利家乃至得佛?

  答曰:若有人布施及持戒故,得人天中富贵。如有人至心布施、持戒故,生剎利家;剎利者,王及大臣。若着于智慧经书而不恼众生,布施、持戒故,生婆罗门家。

  若布施、持戒减少,而乐着世乐,生居士大家;居士者,小人而巨富。

  若布施、持戒,清净小胜,厌患家业,好乐听法,供养善人,生四天王处。所以者何?在彼有所须欲,心生皆得;常见此间贤圣善人,心生供养,以近修福处故。

  若布施、持戒清净,供养父母及其所尊,心欲求胜,生三十三天。

  若布施、持戒清净,而好学问,心意柔和,生夜摩天。

  若布施、持戒清净,令二事转胜,好乐多闻,分别好丑,爱乐涅槃,心着功德,生兜率天。

  若布施、深心持戒、多闻、好乐学问,自力生活,生化乐天。

  若布施时,清净持戒转深,好乐多闻,自贵情多,不能自苦,从他求乐,生他化自在天。他所思惟,勤心方便,化作女色五欲,夺而自在。譬如庶民,苦身自业,强力夺之。

  复次,布施时,以愿因缘故生天上。如经说:有人少行布施、持戒,不知禅定,是人闻有四天王天,心常志愿。佛言:是人命终生四天上,必有是处;乃至他化自在天亦如是。

  复次,有人布施、持戒,修布施时,其心得乐,若施多乐亦多;如是思惟,舍五欲,除五盖,入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如是。四禅、四无色定义,如上说。

  复次,有人布施佛及佛弟子,从其闻说道法;是人因此布施故,心得柔软,智慧明利,即生八圣道分,断三结,得须陀洹果,乃至佛道亦如是。因是布施闻其说法,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次,未离欲布施,生人中富贵,及六欲天中;若离欲心布施,生梵世天上乃至广果天;若离色心布施,生无色天中;离三界布施为涅槃故,得声闻道;布施时恶厌愦闹,好乐闲静,喜深智慧,得辟支佛;布施时起大悲心,欲度一切,为第一甚深毕竟清净智慧,得成佛道。

  诸佛世界种种,有净、不净、有杂。如三十三天品经说:佛在三十三天安居。自恣时至,四众久不见佛,愁思不乐。遣目连白佛言:世尊!云何舍此众生住彼天上?时佛告目连:汝观三千世界!目连以佛力故观,或见诸佛为大众说法,或见坐禅,或见乞食,如是种种施作佛事。目连即时五体投地,是时须弥山王[跳-兆+我]大动,诸天皆大惊怖。目连涕泣,稽首白佛:佛有大悲,不舍一切,作如是种种化度众生!佛告目连:汝所见甚少,过汝所见;东方有国,纯以黄金为地,彼佛弟子,皆是阿罗汉,六通无碍。复过是,东方有国纯以白银为地,彼佛弟子皆学辟支佛道。复过是,东方有国纯以七宝为地,其地常有无量光明;彼佛所化弟子纯诸菩萨,皆得陀罗尼、诸三昧门,住阿毗跋致地。目连!当知彼诸佛者,皆是我身。如是等东方恒河沙等无量世界,有庄严者,不庄严者,皆是我身而作佛事。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以是故,当知释迦文佛,更有清净世界如阿弥陀国;阿弥陀佛,亦有严净、不严净世界,如释迦文佛国。诸佛大悲,彻于骨髓,不以世界好丑,随应度者而教化之,如慈母爱子,子虽没在厕溷,勤求拯拔,不以为恶。

----------------------------------------------------------------------------------------------------------------

更多学诚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三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四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五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六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七卷

 

后五篇文章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一卷(3/3)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一卷(2/3)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一卷(1/3)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九卷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