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延参法师文集:奉献是无我的慈悲 |
 
延参法师文集:奉献是无我的慈悲
奉献是一种不求回报的给予,这是一种不论个人得失,只为他人谋福泽的慷慨胸襟。世界本来很干净,因为有“我”却不同。由于根深蒂固的“我”的存在,我们很难真正关爱他人,我们对别人的爱和帮助,是有所求、有所得的,即是没有物质上的回报,至少希望别人在精神上有所表示,假如对方连一句感激的话都没有,我们就会失落、难过,开始埋怨自己为什么要做一个好人,开始发出“好心当成驴肝肺”的抱怨。而真正的慈悲是无我的,无私的,默默无闻的奉献,因为真正慈悲的人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在成就自己、完善自己。 把自己和周围的人分开,个体的生存和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所谓的自由与独立,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决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和谐、宽容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的形成,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奉献是美好而高尚的情感,是至高无上的爱,平等无分别的洒向每一个角落,是一种“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精神。 无论过去将来多美,记得珍惜眼前。 生活中,很多人不能够清晰而理智地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曾经非常憧憬和渴望的,回过头来看,却是一错再错;而有些握在手里的,看起来平常,却不知道那是一生中最珍贵的;那么轻易地就舍弃的,恰恰是我们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原来握在手里的,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拥有的;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一定就是我们真正铭刻在心的。 人生没有重复,一切要来要过去,都是无法靠珍惜和奢望去获得的,唯一能做的事情,只是用心体会好当下的感受,珍惜当下这一刻的缘分。 生命中的人流,总是穿梭不息,或许我们一直憧憬着一场偶遇,但是你可曾注意到,在你仰头畅想的时候,身边又有多少次擦身而过,而这过去的就不会再来了。仔细的看看身边的世界,美好也罢,悲伤也罢,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际遇,更是一线缘分,我们面对它,我们接受它,我们相聚珍惜,我们别离祝愿,惜缘的人生,定是温暖的。 包容的人生里没有伤害。 当生活中遇到不愉快时,请不要去抱怨生活,因为抱怨好比是给生活增添了苦涩,而这种苦涩会想流行感冒一样传染给后面的生活,相续的阴霾,生活自然会变得消极黯淡。 生活的天地如此宽阔,我们没有必要在彼此摩擦中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人生在世,大度一些,容别人所不能容,忍别人所不能忍,笑一笑,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处处能容,事事看破,人生自当轻松、自在、洒脱。 学会包容是对自己生命的尊重,它是一种深厚的涵养,是一种善待生活、善待别人的境界。包容是化解矛盾的法宝,是消除隔阂的良药。它可以给自己及他人带来更多的宁静与祥和。包容是海纳百川的大度,是笑看风云的开怀与爽朗,包容不仅给他人一个宽广的世界,也给了自己一片无垠的天空,包容的人生里没有伤害。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山自重,不失其威峻;海自重,不失其雄浑;人自重,才不失为一个真正的人。懂得尊重自己的人,是可敬可佩的。先有自尊,才能拥有他人的尊重,才能立足于天地。自尊的力量,足以使人们忘却低小与卑微,站在另一个高度,以全新的目光审视自己。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更是一个人修养的体现。李广尊重部下同甘共苦而名垂青史,刘备尊重孔明三顾茅庐而三分天下。尊重他人犹如送人玫瑰,而自己手上也沾满了余香。 分享快乐与幸福。 分享,是一种智慧,分享喜悦乃至分享痛苦,这都是我们所需要的。欢笑由两个人分享,快乐将会加倍;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也将减半。把自己的关心分享给他人,他人也会分享给你他的真心。只要我们懂得分享,快乐和幸福往往便会“不请自来”。 分享能够提升人生的情趣与境界,赢得人们的尊敬。竹林七贤徜徉在山水之间,在分享彼此的志趣之时升华了各自的情谊;苏轼与王安石虽然政见不同,却喜欢互相探讨诗词、分享两人的文学见解,因而他们的友情坚如磐石;居里夫妇毫不吝啬各自的一点一滴,无论是感悟、财富或是成果,他们都与世人无私同享。因为分享,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渐渐消失,因为分享,人们收获了额外的幸福。 从容来去,坦然今生。 无论生命给了我们什么,是雨露的滋润,还是阳光的照射,是狂风的吹拂,还是暴雨的敲打,我们都从容地接受,欣然地释放着生命的繁丽。如果遇到的是伤痛,我们就要学会坚忍,并因此练就释怀生命起落的本能。如果遇到的是快乐,我们就幸福的绽开笑容,并把快乐传播。如果遇到的是黑夜,我们就和星星、月亮一起迎接每一个黎明的到来;如果遇到的是白昼,我们就尽情地去欣赏鲜花的绽放,绿草如茵、鸟儿的歌唱、蝶儿的轻舞,去拥抱这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世界。 无论痛苦与快乐、成功与失败,一切都将在时间无声的脚步中成为过去。我们不必为暂时的失败而气馁,也不必为一时的成功而骄傲,因为一起都将过去。时间如流水,流走的是光阴和生命,乐观豁达地对待生命中的潮起和潮落。 从容是一种大境界。面对人生中的挫折不幸,感到失落的时候,更应该对自己笑笑,笑自己也笑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时间能证明一切,往好的方向走,就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这样不是更好吗,何必抓着黑暗不让它走呢?希望明明就在眼前。哭过、笑过、痛过,一切都经历过了,那还需要再害怕什么?还有什么是不能过的呢?就让我们坦然地面对生活中难以预料的一切苦与乐、喜与悲,从容地去走过这一生,让生命在从容的步伐散发芬芳。 感恩,奉献,惜缘,包容,尊重,分享,从容。我们按照这个生活的坐标走向远方,那么远方的路还有多远? 人生路上,爱也罢,恨也罢,恩也罢,怨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聚也罢,散也罢,对也罢,错也罢,人生无非就是在得得失失中沉沉浮浮,在恩恩怨怨中纠纠缠缠,在对对错错中颠颠倒倒,在悲悲喜喜中来来回回,到了最后,能剩下些什么呢? 乾坤荡荡,繁华历历。不要在迷离的红尘中迷失了生命的方向,不要在琐碎的生活里沉沦了此生的梦想,不要在莫测的世事中遗忘了心灵的觉悟。 《红楼梦》中林黛玉短短的一生,只为这一个“情”字,真可谓“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不知为宝玉伤过多少心,流过多少泪,也曾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曾经“在地愿做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她可以看淡富贵,看淡名利,看淡地位,也可以不计较得失对错,却唯独对宝玉心心不舍,念念难忘。 直到宝玉成婚,黛玉虽几近崩溃,却在悲痛至极之时,幡然醒悟。正所谓,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黛玉重病之时,贾母那边正忙于给宝玉宝钗筹办婚事,所以都顾及不上黛玉,昔日人来人往,尽皆前来探视黛玉病情的潇湘苑,在此时反倒冷冷清清。但是这种孤寂却未尝不是好事,正是在这样的清冷孤独中,没有了喧闹,也同样的没有了希望,或者更准确的说是没有了幻想,黛玉正是在这样的境地中,渐渐从对现实的逃避中,转而面对现实。 也许,很多现实的确很残酷,就像黛玉无法面对宝玉娶宝钗的现实,宝玉无法面对黛玉去世的现实,但是,逃避永远不能解决问题,唯有面对才能解决问题。就像宝玉反倒是在确定黛玉去世后,病情渐渐好转,黛玉也正是接受了现实后,才真正地走向了觉悟。于是就有了黛玉的焚稿断痴情。 黛玉在临终时,把一向至为珍惜的、倾注了自己一生心血的所有的诗稿一齐焚烧,这其实就是一种觉悟。诗稿记录的是黛玉所有的心事,其实也就是她一生的期待,亦是一生的幻想。黛玉的焚稿,正是她明白了一切都是一种妄念,一种小我的狭隘,所以她焚稿,就是为了让一切成灰,消灭自己在人世间的知见,因为她明白了,人生一回,无非一次历练,而这也正是当初来到人间的目的,若不领悟,人生终究是一场戏论。 在凄清中,在冷寂中,在失望中,在悲痛中,黛玉感受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明白了聚散离分世事无常,在这凄凉之中,向来爱哭的黛玉反倒无泪,也许黛玉在人生最伤心欲绝之刹那,领悟了为何近来眼泪渐少,几近没有。如果得不到还苦苦纠缠,那所谓的至爱,所谓的难舍,最后只会是把自己伤得遍体鳞伤,既如此,何不放手?若一旦把自己一生至爱的,至为难舍的放下了,那人生还怕什么呢? 若能一切放下,则内心无求,既无求,便无得;既无得,则无失;既无失,则有何所惧、有何所忧?既无忧,便亦无怨、无恨,人间之爱恨情仇、恩怨得失之樊笼则当下打破。 虚幻放下,转身即解脱;烦恼放下,当下即菩提。若真放下,则又何来虚幻、解脱、烦恼、菩提之説?正所谓“无立足境,方是干净”。一朝梦醒,妄想顿息。了了分明,方见真我。原来曾经所有的痛苦都来源于自己的患得患失朝思慕求。曾经以为宝玉是自己一生之归宿,却原来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真正是“反认他乡作故乡”啊!原来无怨、无求、无悔、无恨才是人生真正的归宿。 无怨、无求、无恨,无悔。 这是一种光明通透的心态,这是一种放下一切束缚后看到的自己,阳光下再也无有任何黑暗,身心安住,舒适自然,这是源自于生活的本质飞跃。 人生远的不是距离,而是你缺少与人世间的心心相印。当自己亲自经过人生的喜悲后,才能清醒的看清自己。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当自己亲身经历人生的起伏后,才会明白这生活的意义。 明朝朱元璋建国后,赐给五台山碧山寺方丈金碧峰禅师一个玉钵,禅师非常喜欢。 金碧峰禅师自从开悟以后,能够放下对其它诸缘的贪爱,唯独对这个吃饭用的玉钵爱不释手,每次要入定之前,一定要先仔细地把玉钵收好,然后才安心地进入禅定的境界。 有一次,阎罗王因为他的世寿已终,应该把业报还清,便差几个小鬼要来捉拿禅师。但金碧峰预知时至,想和阎罗王开个玩笑,就进入甚深禅定的境界里,心想,看你阎罗王有什么办法。几个小鬼左等右等,等了一天又一天,都捉拿不到金碧峰;眼看没有办法向阎罗王交差,就去请教土地公,请他帮忙想个计谋,使金碧峰禅师出定。 土地公想想,说道:“这位金碧峰禅师最喜欢他的玉钵,假如你们能够想办法拿到他的玉钵,他心里挂念,就会出定了。”小鬼们一听,就赶快找到禅师的玉钵,拚命地摇动它;禅师一听到他的玉钵被摇得砰砰地响,心一急,赶快出定来抢救,小鬼见他出定,就拍手笑道:“好啦!现在请你跟我们去见阎罗王吧!” 金碧峰禅师一听,了知一时的贪爱几乎毁了他千古慧命,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且留下一首偈曰: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当下进入了无住涅槃的境界。 散尽浮云落尽花,到头明月是生涯。试想一下,当有一天,我们的心灵如同虚空般,再也没有任何束缚,那是怎样的一种自由。 水流花放鸟自鸣, 天际乱云散虚空。 青杏一树春转深, 少年寸心寸寸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