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佛教视角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佛教视角

 

  作者山本修一,维克多·库瓦哈拉

  Shuichi Yamamoto and Victor S. Kuwahara

  本文是学院2000年11月22日主办的公开演讲的修订版。

  作者山本修一,生物过程工程实验室,工程学院和医学研究生学院,山口大学。

  引言

  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发展的一个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半个世纪期间,科学技术呈现指数的发展趋势。某些特殊领域,如信息技术、生命科学以及空间科学是当今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并且,它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这在20世纪初或中叶都是无法想象的。这些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几乎与科幻小说以及卡通描述的构想和概念完全一致。

  这些科学技术转化速度令人兴奋,同时又令人担忧。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类文明仅仅用了几十年时间就从20世纪初怀特兄弟第一次空中飞行发展到能够太空旅行。更进一步说,我们现在处于如此先进的发展阶段,甚至正在构建计划,以改造火星上可能的生命存在形式从而将火星变成第二个地球。如果科学技术以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了21世纪中叶和22世纪的时候,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模样?未来很难预料,特别是五十年以来,人们一直没能预测到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当前这个时代的局面。同时,科技进步的加速发展之快,几乎不可能预测未来。

  另一方面,科技飞速发展所带来的本应预料到的很多问题,现在才开始逐渐暴露出来。主要的问题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的地球生命有机体能否成功的存活,以及能否跟上科技迅猛发展的脚步?地球上的生命能否应付如此迅猛的发展?很多不同寻常的行为,例如人类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的退化、精神疾病的增加以及犯罪率的上升或许可以归因于科技的超快速发展。

  本文的假设之一是在当今“反常”的人类行为模式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之间存在直接联系。此项研究的目的是从佛教的角度,将当代科技的某些最近的特征与人类生活的本性进行比较。我们希望对这两者关系的研究能够启发构想或者采取更可取的方法去利用科学技术以造福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人类与其他生物的不同之处

  在此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与人类造成问题相关的所有生物有机体的特征。根据生态学术语自然选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可以说是进化的结果,它们根据环境细微的变化改进各自的生命周期。动物王国里的生命,比如狮子和牛,在生理学上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来都没有改变过。这是因为事实上所有的生物总体来说是保守的生命体,无需即时的变化来改善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现状,所有生物可以说已经进化到了能确保其生存的最大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人类以外的绝大多数生物是持久不变的,因为它们身体上不具备重新设计它们各自的生活方式或周围环境的能力。

  另一方面,人类的生活方式又是怎样的呢?从历史上来看,人类并没什么生理上的进化,或过去的生活模式也没有戏剧性地改变。例如,在日本生于1900年代与1950年代之间的人们,童年玩耍和生活方式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通常都是烧木材来煮饭、洗澡。当然,洗衣机、吸尘器以及电冰箱在1950年代非常稀少。自然,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电视机、电话以及其他电子设备在那个时代也是非常少见的。

  在日本绳纹文化时期(约3000年前),生活方式在500到1000年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然而,通过引入新的先进的科学技术,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从1970年代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70年代,工薪阶层一个月的薪水甚至买不起一台电视机。今天,即使是大学生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电视和电话,这在70年代是不可想象的,个人电脑和计算器也从70年代开始迅速普及。今天我们处在一个令70年代的电脑和计算器简直如同孩童玩具般的年代。

  在日本,普遍认为现代科技产品第一次以指数增长的时代通常可以追溯到1970年代。这是因为事实上除了移动电话以外,绝大部分的现代家用电器是在70年代出现的。所以,70年代之前,人类的生活方式相对来说变化缓慢,但我们现在几乎每年都可以看到变化。

  70年代之前,科技带来的社会变革速度比较缓慢,人类社会的缓慢变化是与生态、环境的自然变化相一致的。今天,我们清楚地看到人类技术进步的速度与自然界恶化速率之间的模式转换。这种迅速变化在人类改变地球地貌的自然环境中尤为明显。换句话说,科技的发展还没有改变人类的生理结构,却已经改变了全球性的自然环境。

  70年代科学技术的兴起造成环境变化的开端也可以归因于个人产品进入到家家户户。在70年代的日本,环境问题是区域性的或者某个特定地点的。例如,某些特定地区的问题,如足尾铜矿污染事故、麦德海特的汞铅中毒“水俣病”以及镉中毒的“痛痛病”等等事件,都是当时的先进技术(在相关区域)所造成的有害和致命的后果。那段时期,相关地区的工业发展通过化学品和食物添加剂对当地的海洋、河流、大气(空气)以及农业造成了影响。因此,70年代的地区环境问题可以被看作是80年代形成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前兆——环境问题在80年代开始成为全球性问题。

  巧合的是,70年代也可看作是人类道德、价值体系、原则堕落以及人类整体精神下滑的时代。这个时期是日本“反常”(变态)犯罪行为开始出现的时期。此类事件的一个例子是一具被遗弃的婴儿尸体在一个自动储物箱中被发现。在当时,这种行为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凶手竟是这孩子的母亲。

  这个特殊事件在日本通常被认为是社会道德堕落时代的开端,也被看作是母性本能退化年代的开始。这种行为称之为“反常”是因为它有悖于常理和一般犯罪动机。从那时候起,类似的“反常”行为在社会上变得越来越频繁,而且可以说是呈指数增长,以至于穷凶极恶的罪行在当今也很普通。这种罪行就是越来越多的乱杀无辜,其中有个少年犯承认杀害了父母,或(有的人)毫无原因地想胡乱杀人。

  这些事例清楚地揭示了人类伦理和道德价值的下滑。我们甚至可以说今天的一些孩子根本就是缺少伦理和道德感的中枢神经;一般来说,今天人们似乎缺少对他人基本的人类关怀意识。我们能指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造成伦理和道德标准下滑的原因吗?人类动手改造环境造成了人们互动中“反常”的交流吗?

  科学技术的本质

  现代时期以前,100—200年,甚至1000—2000年的间隔都不会让人觉得或者看起来很长。然而,现在10年的时间就会被认为是很长的一段时期了。例如,一台个人电脑几年以后就几乎不能使用或者技术淘汰了。今天发达国家的大部分家庭都能享用电、水和天然气服务来使用家电、洗热水澡和做饭。我们的生活充斥了诸如电话、洗衣机、电视、立体声音响以及机动车等的现代科技产品。

  今天,传真机、连接网络的电脑是一个家庭的必备品,而且几乎人人出门的时候都携带移动电话。在日本,当今这种现代便捷的生活方式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迄今仅仅是30多年前。现代生活,除了物质上的先进,人类和社会发生了哪些真正的变化呢?只能说人类的生存环境发生了改变;人类已被科技产品所包围。换句话说,人类并不必改变或者进化,倒是我们生活的物质环境改变或进化了,我们周遭的生活用具在迅速地进化。

  我们用一个生动例子来描述现在孩子们之间的沟通方式,以前,一个孩子给他/她的朋友家里打电话,对方的父母很有可能接起电话。打电话的孩子需要礼貌的自我介绍,讲明打电话的目的以及请求与他/她的朋友通话。父母会跟来电话的孩子简短的对话,然后,父母会叫自己的孩子来接电话,于是孩子们才能够通话。在这个例子中,孩子们积极地参与到与成人的互动中,并需要保持一定的礼貌。

  相反,今天的孩子通过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等手段与他们的朋友直接联系,这种沟通过程无需与成人的互动,更不要说利用电子邮件和短信的人际互动了。人类设备的快速进化是如何影响人类的认知和互动的呢?人们通过新的工具改变了做事的方法和程序,但为了适应新技术时代并不必调整或者改变基本的人类意识。换句话说,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但是作为人类的特质还是保持未变。

  让我们来审视科技产品的实质,它们的四种特性如下:

  1、产品是有形的和可见的,换句话说,产品是由可见材料做成的并且是有结构的。

  2、产品通常能帮助任务更容易完成,换句话说,产品能提供不费力气或不麻烦的生活。基本上来说,减少人们的工作。

  3、产品能够提高工作完成的速度和效率。简言之,科学技术的进步能缩短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4、产品能够按照人类的指令来工作。换句话说,先进的工具迎合了人类对于实现无抱怨或不赞同的渴望;一个任务的实现是顺应人的目的和需要。

  现在,让我们详细地衡量每一项。事实上,科技产品(1)物质可见性看起来是最容易被理解的。每一件技术产品,例如,电视机、机动车、电脑等是我们能够明显看到、感知和购买的!总的来说,大多数产品容易被理解和操作。再者,可以看到的产品有效地迎合了人们的感官,人们(我们)通常来说容易被新产品的视觉效果冲击和吸引。

  科技产品还能(2)减少我们很多繁重和紧张的工作。人们天生被容易、简单以及基础性的工作吸引。我们大多数人都愿意减少任何费劲的工作。例如,拖拉机被设计出来以更有效地耕种土地,升降机和自动扶梯减少了人们上下垂直平面或楼梯所花费的人力。电脑通过千倍以上的速度以及更准确的实时运算,减少了人们的思考和大脑运转。明显地,一个产品的这种功能非常吸引人。现代科技还能让我们同时便捷地执行多项任务。科技减少繁重劳动可适用于每一个人,甚至能够帮助残疾人达到相对的肢体功能。

  减少完成一项事情所需要的时间(3)同样非常吸引人。完成一件事情越快,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一般倾向于休闲活动。更快地完成一件事情的概念,通常与上面提到的减少工作或使工作更简化的概念相重叠。例如,火车和飞机能够使徒步需要几个月时间的长距离跋涉缩短到几个小时,因而,更快地到达目的地通常被认为是一件好事情。

  另一个例子是电子邮件。以前,我们写信,然后开始发传真,现在,只要点一下按钮,我们就可以实时地聊天和发邮件。通过减少完成任务的时间,我们就能够用得来的时间去做其他事情。然而,自相矛盾的是我们越是希望得到时间来放松,我们却经常发现自己在做更多的工作!我们每天的生活还是被新的工作和完成时限添满——工作增加的比我们完成的更快。尽管科技增加了我们完成更多工作的能力,但事实上,我们体力和心智的能力还是非常有限的。换句话说,人类的进化赶不上科技发展的速度。

  最后一项特质(4)是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意愿使用和控制物体的能力。换句话说,尽管我们有时不能控制人心的方向,但我们总是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移动和操作科技产品。汽车和洗衣机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我们把汽车的方向盘转右,汽车就朝右走,转左则车即向左开。还有,按下按钮,洗衣机就开始按照我们设定好的程序洗衣服。不论是汽车还是洗衣机,都不会对使用者说我不想朝一个特别的方向开,或者因为今天太累而不想洗衣服。产品与生命体清晰的区别是有生命的个体有自己的意愿,并且会做出决定。另一方面,人们可以决定什么时候计划一件产品以及什么时候完成任务而没有报怨。

  毫无疑问,科技产品的发明使人们能够更容易、更快和更可控地完成工作。尽管我们提到科技发展的一些弊端,但不能说所有的进步和发展都是草率的或不好的。甚至可以说,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很多更积极和更有益的结果,例如,科技发展对残疾人的帮助。我们还可以肯定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好的道德行为以及品德标准。然而,至关重要的是,人们应该苛刻地判断技术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影响,经常评价引入一个新概念所带来的最终用途和目标,它应该是为了地球上全人类和所有生命体的福祉。我们必须经常问自己,生命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佛教的人文情怀

  东方哲学和佛教思想对于人类生存的本质的一般看法如何?在这里,我们想从东方哲学的角度来研究科学技术的特征。目的是以佛教的视点描述以上所述的科学技术进步的四个特征对人类意味着什么。

  东方哲学,特别是佛教描述人类的四大特征如下:(1)精神的或不可见的特质是重要的。在佛教中,精神层面的心灵、生活、信任和善良等某些无形的人类特质被高度重视。实际上,佛教对于心灵的评价超过身体,如日莲大圣人(Nichiren Daishonin)所述,“比满宝库的珍宝更有价值的是宝贵的身体,而心灵的宝藏是最宝贵的。”换句话说,比实物、工具或产品更有价值的,是人类的心灵和精神的终极价值。

  东方哲学也教导(2)奋斗和挑战对人是有益的;不要试图寻求舒适的生活!人们经常引用的格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劳无获”。在佛教中的教言是“烦恼即菩提”(魔即是佛Bonno-Soku-Bodai)或者“轮回即涅槃(Shoji-Soku-Nehan)”。这些独特的教言表明可以通过经历烦恼、痛苦和轮回获得喜乐或获得觉悟。经历了年老、疾病和死亡的现实,人们才能最圆满的体悟人生。换言之,虽然人类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的终点,但如果我们年轻时越发地克服困难和努力奋斗,我们老年时就越能享受和品味到美满的生活。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一生中,尤其在年轻时的努力奋斗,是我们生命里黄金般的宝藏和经验!

  东方哲学也教导说(3)人类身心的成熟或成长需要时间。人体的生理成长需要十多年的时间,而心智的成熟所需的时间甚至更长。例如,在孔子的著作《论语》中提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个例子说明人类的人格素养的成长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例如30岁独立,而40岁才建立了稳定的自我。

  在佛教中,训练、修行和练习也很有价值。据说可以通过修行获得解脱,这意味着为了获得安乐和打磨我们的个性,必须安排足够的时间以完成这个过程——安乐不可能在一个很短、很迅速的时间内得到。因而,身体的成熟、智慧的增长和人格的成熟都需要充足的时间。

  最后一个与科学技术有关的人类生命的特质是(4)生活并不会总是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发展。我们的生活是复杂的,而且,我们跟不同的人和事物的互动并非总能如我们所愿。在整个生命阶段,从婴儿、儿童到为人父母,所有人都会遇到同样的困境,即并非所有的人生历程能符合我们的愿望。即使受过多年训练的宠物也并非每次都按照所训练和指令行走坐卧。

  简单来说,生活就是存在于一个不受任何人控制的复杂又充满激情的世界中。令人讽刺的是,我们试图解决日常生活的问题和痛苦的过程其实就是想努力以我们自己的意愿生活。日莲大圣人(Nichiren Daishonin)写道:“不要期待好日子,而要以苦为荣”。日莲大圣人信中的引言说明一个人生命走向和自己愿望一致的情况是极独特和稀少的。从以上的事例中我们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并不会总是遵从佛教哲学倡导的安乐的生活方式,某些情况下甚至与之完全相反。

  科学技术改变了什么?

  如前所述,佛教重视精神的或是无形的事物,这需要时间通过奋斗和困境来培育和养成,这些对于一个漫长而成功的人生旅途都是极为重要的。佛教常常把生命作为一个过程,一个不一定按计划进行的过程——这就是人类的本质。然而,进入人类意识领域的科学技术的出现更改和改变了我们追求幸福的方式。从一个佛教的视角来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步伐有可能改变人类自身的发展进程。

  现在让我们研究科学和技术如何改变人类的精神生活。当涉及到抚养子女,家长往往有义务尽自己的最大的能力养育子女,子女很自然会感激和孝顺父母。佛教重视对父母的孝心,因此杀害父母的罪行,是一种下无间地狱的罪。养育和爱护子女直到他们顺利成年,对于父母是非常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个过程需要长年累月的努力,唯有对子女的爱才能坚持下来。显然,父母的愿望是减少养育孩子的艰辛。

  科学技术在许多方面使得抚养孩子的过程变得更容易,更快捷,更高效。科学和技术的引进是如何改变亲子关系形态的?养育孩子的艰苦使家长更加欣赏自己的孩子,反之亦然。如果养育子女的愿望变得更加容易、不必那么艰辛,子女对父母的价值就变得越来越少。而且,如果孩子没有按父母期望的方式成长,那么,很自然地,父母愤怒和迷茫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这个例子说明了使生活变得更轻松和快捷的愿望如何渗透到现代社会,甚至影响了我们养育孩子的能力。

  另一方面,从子女的角度来看又是怎样的呢?父母对子女的爱往往是无形的,或容易被误解的。如果孩子感受不到父母深情的爱,他们就会开始感到他们可能再也不需要父母了。而且,虽然儿童在经济上依附于父母,但没有足够的心智成熟时间,孩子不能了解这一点。当孩子和家长彼此的爱和感激开始松动时,双方的行为开始失调,并可能最终导致亲子相关的家庭问题。因此,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更容易、更快捷并且符合我们意愿的概念可能已经开始间接地改变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

  过去许多儿童和家长通过互动,在家学习生存技能,这种情景今天正慢慢消失。例如,过去父母教孩子们如何做饭、洗衣服和洗热水浴,这是成长的一部分。如今,孩子和家长仅仅按一下某个按钮就可以做饭、清洁和洗浴,根本不需要互动交流。人们不再需要知道食物是“如何”烹饪的,衣服是“如何”洗干净的或浴池的水是“如何”加热的,只要任务完成就行。然而,其实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从父母那里学习,比如使用适量的空气和燃料来烧火做饭和烧热水洗澡。亲子之间的互动使得过去的经验和智慧通过人们的接触得以传承。

  今天,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步行到当地的便利店或驾车到快餐店吃饭。我们也可以按下微波炉的按钮而吃到美味温热的食物。尽管许多儿童和家长仍在积极地互动,我们可以说,近年来这种情形已经不常见了。基本上,除了在经济上依赖父母,今天孩子一般可以在没有父母监护的情况下生存。

  学校是人类互动机制如何改变的又一例证。今天,在学校里,一个孩子通过一台联网的计算机就能很容易地获得准确、无限的知识。孩子们基本上可以没有与成人互动的麻烦就能获取信息,更不用提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方式获取的信息更加确切而又不偏不倚。此外,学生们可以回答自己的问题,而不必询问那些恼怒、因低薪而玩忽职守的老师!因此,教师在学校的角色开始发生变化。无需人的口头表达或人际互动的信息传输成为可能。这只是一个例子。

  很容易理解,我们是如何变得更喜爱科技产品而非人际互动的,因为机器和工具能让我们更快、更容易且毫无怨言地完成任务。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未来的学习和教育不再是人际交往的一部分,而在家里或学校通过替代性的技术手段就能实现。简言之,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人类价值的精华,如父母的爱和家庭的人际交往,老师对学生的喜爱和信任,在未来可能会消失。因此,如何应用未来出现的新工具,我们必须保持小心谨慎的态度。

  结论

  科学技术的特点已逐渐渗透到我们的头脑和人们当前的生活方式中。最近的科学技术的爆炸式发展可能已经开始改变过去人际关系的理想方式。总之,我们想描述思考科学技术的应用时,应考虑的几个要点。

  首先,科学技术产品应始终仅限于人类文明的手段和工具而存在。不幸的是,“工具”已成为生活的目的,人们被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所控制。我们的生活被获得新工具的欲望控制。我们的文明开始以技术发展方向为基础进行决策,而不是以全人类幸福的方向为基础。换句话说,人们正在被“工具”和“产品”控制,也基于工具的功能而影响发展的方向。而且,那些代代相传使生活过得成功和富有成就的知识和智慧,在今天成了轻易就能获取的陈词滥调。

  其次,不用说,我们现在处于一场大规模人类生存实验的历程当中。这场盛大的人类和社会实验的目的是看看人类文明将如何被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所影响。不幸的是,这是一个不能重新设计或不断重复进行的实验。我们只有一次机会去正确地做这个实验。目前的实验只进行了30—40年,我们甚至还没有进行一次不可避免的代际交换。

  虽然今天的老一代了解现代发展的历史,今天的孩子却没有经历过以前的不便之处,因此对现代科技的发展没有什么可对照衡量的。换句话说,今天的儿童没有实际体验过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所具有的潜在的正负面影响。因此,我们现在正进入实验的最后阶段,孩子们的下一代将设计社会,并决定以后时代的未来。很有可能这个实验会失去正确的控制和人道主义,并将失控而导致人类文明的不幸崩溃。

  最后,我们思考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对于人类文明的后果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开始分析积极或消极的后果,可能或实际的后果,对于人类和地球而言最好或最差的结果。我们必须从只考虑和关心发展更新更快的观念中回头。为了改变这种思维方式,我们必须考虑人文方面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该是提升人类精神,培养爱心并加强人际互动和对话的手段和理想的方式。这应该成为科学和技术的愿景。

  对我们来说,加强互相了解使得科学技术的人文愿景变成现实变得越来越重要。目前,科学技术缺乏基本人际交往的随机式发展正大行其道。按照目前的速度,这个大规模的人类实验可能会进入危险的失败境地。在我们看来,佛教和东方哲学应该在教育和指导社会向更人文化的科技进步实验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http://www.jop.jp/

  智悲翻译中心

  译者:刘华、桑吉耶西

  校对:圆慧

  全文编审、校对:圆唐

 
 
 
前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当今中国第一尼——隆莲法师(李豫川)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投子义青(心印)

证成转世现象的科学可接纳性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体味禅意人生(高永顺)

佛教和现代科学

 

后五篇文章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三学与八正道(子实)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穿越人生之旅——读《智慧之路》札记(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当代高僧慈青法师(李豫川)

佛教期刊文章选读:佛教心理学(周宏)

轮回的科学证据——伊恩.斯蒂文森博士的毕生事业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