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HT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03-002修心法要 |
 
HT法师弘法讲义-2003年:03-002修心法要 修心法要(一) 海涛 辑 1.功德来自修行,而非供奉死者。佛陀并不称颂死亡,他赞扬人身难得,趁还活着的时候修行很重要。 2.觉察错误,立刻改正;发现善事,立即去做。 3.放弃恶行后,心就能静下来,并入定;心入定后,就能生出智能。 4.无论乐与苦或爱与恨,都是你重要的老师,它们是解脱的根源。 5.如果有贪爱或憎恶,意味着有因存在,有因就会有果。如果有生,就会有灭,这就是自然。 6.当贪爱与执着存在时,就会有憎恶与反感。如果有天堂可达,未来就有地狱可入,反之亦然。 7.佛陀时代的觉者和我们没有两样,都是从平凡与迷惘开始。 8.如果能将心看好,则看管身与口的行为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它们都受到心的驱策与监督。 9.心是一切行为的根源。 10.保持自制,注意你的语言与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是戒。 11.坚持正念正知,这就是定。 12.在意识的领域中,能分辨一切现象的善恶与是非者,就是智能。 13.修行从粗糙开始,经由禅定与内观的淬炼,它将变得愈来愈微妙。 14.心本身事实上是自由的,因为执着而有痛苦。 15.当心执着苦与乐时,对执着的觉知亦随之而起。 16.没有一件事能禁得起正念与智能的照射。 17.见就只是见,觉就只是觉,心与境皆如实呈现,不再加油添醋,创造无明的印象。 18.不要急着训练别人,应该先管好自己。 19.以善法为基础的人生,将会发生出灿烂与尊贵的光芒。 20.无明的黑暗比眼盲更可怕。 修心法要(二) 海涛 辑 1.我们不需要担心行善是白费工夫,即使死后,我们所创造的功德仍会留在世上。 2.慈就是爱,佛陀希望我们拥有无量的慈。 3.无论人们来自何处,我们都应该同样关心,无论亲疏远近,都应该给予相同的爱。 4.如果生活缺少法,我们就和动物没有两样。 5.「戒是宝」,一切财富与享用皆源自戒律。 6.身体是从戒律出生的财富,但是我们却看不见这些财富。 7.不要急着想解决别人的问题,先审视自己的问题。 8.远离没有意义的活动,积极行善。 9.尚未生起的善法,要努力令它生起;已生起的恶法,即使只有一点点,也要努力断除。 10.八正道的每一支都离不开戒、定、慧,只能从这里面去寻找。 11.修禅是创造解脱之因的快捷方式。 12.当戒、定、慧一起运作时,当下你就能看见呼吸、感受、心与法。 13.禅定的意思是指心稳固不动,并且以正念正知,随时保持心的稳定。 14.「内观」,它是对事物清楚而如实的认识,这是最高层次的平静。 15.我们停止的只是禅坐的形式,而非禅修。 16.修行有连贯性,那就像是水滴,而非滔滔不绝的流水,无法维持均衡的正念。 17.内心的禅定不一定需要禅坐的形式。 18.了解心的平静是什么,才是正确的修行之道。 19.只有不美的东西,才需要掩饰与装扮,人们试图把不美与不净的东西,装扮成好看一点。 20. 如果我们如实觉知乐与苦,我们就知道法。 修心法要(三) 海涛 辑 1.我们被世间所依赖的装饰与美化所欺骗。 2.每一件事都经过包装,让原本不美的事物变得吸引人,这就是迷惑的因。 3.专注于生起的现象,并看着它消失,但是不要以为它就此结束了,不要自满。 4.有些人的修行似乎很平顺,没有什么障碍与苦难,这是他们前世的业报。 5.一个有智能的人,不需要事事都要求完美,重点在于看破并放下世间的假象,以获得解脱。 6.当你不再被迷惑时,就可以解脱表相的束缚。 7.心就只是心,它不是个人、实体或自我,这就称为心的觉醒。 8.所谓的观或思惟,都要用到想的功能去看事情,但是最后你会超越思想,产生洞见。 9.真正的智能是看破与放下,不会有纠缠。 10.本心潜藏在每个人里面,每个人也都有「觉知者」。 11.穷追不舍的发问,无法让你了解实相,你需要自己去体悟。 12.往话语指出的方向去观察,而不要陷在话里。 13.心入定时,没有思想,定中只有观照。 14.无论发生什么事,都以无常的认知,随它们去。 15.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空即是一切,那就是实相。 16.当现象生起时,你持续坚壁清野;当事物净空时,你便维持等舍之心。 17.思想只是概念与想象的产物,如果我们没有充分觉知,就会误将它视为智能。 18.不要以为智能遥不可及,只要有概念的地方,就有智能。 修心法要(四) 海涛 辑 1.解释得愈多,我们就离实相愈远。 2.没有贪着,痛苦就无从依附,智能在一切情况下都会生起。 3.修行:先从打好地基开始,做一个正直与诚实的人;其次,对于恶行具有惭愧心;第三,保持谦卑,少欲知足。 4.真实的修行不累,因为它是透过心去完成。 5.一个业正在受报时,另一个业就会蛰伏着。我们现在受的是过去的业果,而非现在的业报。 6.「蚊子有什么用?」如果站在蚊子的立场想:「人有什么用?」 7.未有河流如渴爱。 8.贪欲不是嘴巴或胃,它们无法被满足。 9.忍耐是诸法之母。 10.如来只是指出道路的人。 11.当我们真的拥有明亮的电灯时,心却反而被遮蔽。 12.方便会障蔽心灵,因为人们对于容易得到的东西会觉得理所当然。 13.太舒适只会让你变得散漫,人们还想更方便,但是却永远无法满足。 14.当房子一团乱时,我们可能会觉得很不舒服,并起身打扫与清洗。但是心黯淡与抑郁时,我们却看不到,还埋怨悲惨的处境。 15.多数的事情都只是假象,我们却执着这些错误与不确定的事物为真实。 16.佛陀说不知道对错的人,可以教他们知道;但是知道却不照做的人,就无可救药了。那些人被称为放逸者,无法受教。 17.修行人,虽然形式有所不同,但是做的事是一样的。 18.日夜无情地流逝,我们是否善用时间? 19.我们都想断除烦恼,但是我们认识烦恼吗? 20. 快乐与痛苦出现时,智能就可能在那时生起。 修心法要(五) 海涛 辑 1.有正见的地方,就有平静。不知道这点,即使独居也静不下来。 2.我们应该抱着自修与独居的心态,与人共住。 3.如果有人说话刺伤了我们,我们只要如实觉知即可。 4.所谓进到法里,就是向内观心。 5.如果我们真的在修行,则住处、食物、衣服与药物等必需品都会不请自来。 6.我们不须要囤积东西,如果我们修行得好,就一定会有资粮。 7.如果我们能转而内观,就会了解我们自己的生与死和树没有两样。 8.佛性,亦即内心清明的觉知,会带领我们观察与觉悟一切法。 9.开悟就是如实觉知事物的本质。 10.我们因为渴爱而迷失,被现象愚弄,因此而感到痛苦。 11.自然的本质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在自然中,事物出生、改变,然后结束。 12.正见与邪见都是出自同一个觉察。 13.心不应该陷入善或恶的模糊地带,因为那会成为欢乐与悲伤的因。 14.世俗之人经常在追求欢乐,他们习惯对迷人与讨厌的事物,做出极端的反应,并且一直在这两端之间,来回摆荡,无法止息。 15.平静之人,他们了解什么是看似平静,实际却不平静的方式。 16.烦恼就是水,行者的心则是荷叶,它们互相接触,荷花不需要回避水,但是仍然彼此分开。 17.得与失、毁与誉、称与讥、苦与乐,合称世间八法。如果人的内心跟着这些事情走,受到它们摆布,那就称为俗世与俗人。 18.八正道与世间八法是一对的,这两条道路相互重叠,而非分属不同领域。 19.佛教的奥义是坚持戒律,戒律源自于内心的动机。 修心法要(六) 海涛 辑 1.当烦恼出现时,世间八法压抑并遮蔽了八正道。 2.当我们以戒、定、慧调伏身、口、意时,很快就会看见藏在心中的世间法。 3.藉由修行,恢复心的潜能之后,我们就能看见世间与它的起源。 4.如果我们根据欲望行事,永远没有结束的一天。 5.修行的内涵就是努力对抗折磨我们的事。 6.修行真的必须依靠稳定与忍耐。 7.唯有当心觉醒时,我们才会真的了解三宝。 8.因为心的觉醒而得到真正的皈依,无论身在何处,佛、法、僧都会与我们相随。 9.如果了解事物的实相,我们就不会演出兴奋、得意、悲伤与流泪等戏码。 10.平静是真正的快乐,这是透过见到实相与根除贪染而获得。 11.因为懒惰习气的缘故,我们必须精进;因为缺乏决心与刚毅的精神,所以我们需要忍耐与自制。 12.当一个人觉知时他就会自动出离与放下重担。 13.有疑惑者与没有疑惑者之间,没有什么好争辩的。 14.结束疑的智能来自实修,而不是对他人的发问。 15.疑会因为不屈不挠地修行,而在梵行者的心中耗尽。 16.无论发生什么事,把它捡起来,检视它,看清楚。 17.当正念有足够的力量观照时,它会让心明亮起来,并且让智能更加清晰。 18.安住在正见,无论身处何处,都能安心。 19.想要快速了解事情不是法,它只是我们的欲望。
------------------------------------------------------------------------------------------------------------- 更多HT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