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洪修平: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哪些区别? |
 
洪修平: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有哪些区别?
“小乘”一名,最初是大乘佛学兴起并盛行后对部派佛学的贬称,后来用作历史名词,主要指上座部系统的佛教流派,如从说一切有部演化和分裂出的毗婆沙派和经量部等。“小”的梵文Hina,含有卑贱、下贱和道德上属于“恶行”之意,当然部派佛学自己是不会接受这一贬称的。他们不但认为自己是佛教的正统,而且指责大乘非佛说,认为大乘佛教的教义学说是杜撰的。为保持佛教的纯正,正统的佛教部派不断将大乘教徒逐出僧团,并一再举行佛典结集,抵制新兴的大乘经典。 大乘佛教在学说上与以往的佛教有很大的不同,它与小乘佛教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教义理论和宗教实践等以下几个方面。 1.佛陀观。小乘佛教虽然已有将佛陀神化的倾向,但基本仍保留着对佛陀的历史看法,将他视为人间的尊者,主张佛在僧数;而大乘佛教将佛陀作为超人的存在而加以神化。小乘一般认为佛只有一位,即释迦牟尼,佛身的特殊只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已;大乘佛教则认为十方三世有无数无量的佛,佛身由诸佛的“生身”发展为“法、报、化”三身,释迦牟尼只是佛陀的无量化身之一,并开始雕塑供奉各种各样的佛像。 2.修行的目标。小乘偏重于个人的解脱,大乘则致力于普度众生。小乘以证得阿罗汉果为最高目标,具体来说有所谓“四向四果”(须陀洹向、须陀洹果、斯陀含向、斯陀含果、阿那含向、阿那含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大乘则以究竟成佛,建立佛国净土为最终目的。在普度众生的过程中,可以先做菩萨,自利利他,有所谓“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五十二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菩萨修行的阶次。小乘佛教经常把修行的最高境界涅槃描述为“灰身灭智,捐形绝虑”的状态,大乘则认为并不存在一个独立于世间之外的涅槃境界,反对离开世间追求超世间的涅槃,认为达到涅槃只不过是消除无知,认识诸法实相而已。 3.修行内容与方法。小乘一般主张修习“三学”(戒、定、慧)或三十七道品(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分),大乘则提倡兼修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小乘强调出世,一般要求出家过禁欲生活,大乘,特别是初期大乘,则很重视在家,并不强调出家。在家众地位的提升,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特点之一。 4.理论学说方面。小乘一般比较拘泥于佛说,大都主张“人空法有”,即只承认“人无我”而不否定宇宙万法的实在性。大乘则比较注重对佛说加以自由解释与发挥,主张“人法两空”,用缘起来论证性空,讲空不离“假有”或“妙有”。大乘讲空,意在利他,以空为用,而不以空为止境,即“以无所得为方便”。 5.生活习惯方面。部派佛教延续原始佛教托钵乞食的生活习惯,不禁肉食。佛陀时代制定的戒律表明有三种肉病者可食,即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疑为我杀。大乘佛教的许多经典都反对肉食,如《涅槃经》、《楞伽经》、《央掘魔罗经》、《楞严经》等,这一点对后来汉传佛教形成“素食佛教区”影响很大。 通过上述大小乘佛教的对比,可以看到,大乘佛教的核心是行菩萨道。部派佛教对原始生活方式的固执、对教义的死守和对枝末问题的固定,使活泼的佛法变成了严密的理论,而大乘佛教的宗旨则是放弃枝末问题的诠释分析,直探佛陀本怀,在坚持佛教根本原则(三法印)的基础上,发挥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兼济众生的应有作用,使佛法再度成为人间的、实用的、生活的。正是这种以利他为先导,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萨精神,使大乘佛教具有极强的生命力,终于取代部派佛教而成为印度佛教的主流。 大乘佛教兴起后,部派佛教的发展并没有结束,佛教史上出现了大小乘并行发展的局面。从公元150年到5世纪末,部派佛教主要流行于印度中部、西北部,先后形成了上座部、有部、经部、经量部等派别,一度还十分发达,继续与大乘佛教相抗衡。如唯识学派的创始人无著、世亲二兄弟早先都是在有部出家,后来才改宗大乘。 大小乘佛教在两汉之际同时流传到中国,分别以安世高传译的小乘禅数学和支娄迦谶传译的大乘般若为代表。南北朝时期,佛教界有不少人专门从事小乘思想的研究,产生了弘扬小乘《阿毗昙》、《俱舍论》、《成实论》思想的学派,有少数僧人不信大乘教法,也有人大小乘兼弘并信。但总的来看,以儒道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更具“大乘气象”,更适合大乘思想的生根与发展,因此,隋唐以后,大乘佛教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我国西藏地区盛行的密教也是由大乘佛教发展起来的。但云南地区的傣族、布朗族、德昂族等民族,由于受到南方佛教的影响,迄今仍然信仰小乘教法。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学者习惯上仍沿用大、小乘的称呼,但已经不具有褒贬之意了。一般来说,中国、朝鲜、日本等地的佛教,是大乘佛教;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地区的佛教,则是上座部分别说部的佛教,以巴利语三藏为正依。他们不承认大乘佛教,而自称上座部。如果以地理来区分佛教,则可用“北传佛教”与“南传佛教”来代替大乘与小乘的称呼。 (摘自《佛学问答》洪修平、许颖 著) ---------------------------------------------------------------------------------------------------------- 更多洪修平教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