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王雷泉:《原人论》提要 |
 
王雷泉:《原人论》提要
《原人论》,又名《华严原人论》,一卷。唐代宗密撰。通行本:《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等。 宗密(七八○——八四一),俗姓何,果州西充县(今属四川)人。家世业儒,洎弱冠,听习经论。唐宪宗元和二年(八○七),将赴贡举,预遂州大云寺道圆禅师法席,问法契心,披剃出家,翌年依拯律师受具足戒。尔后参禅于荆南惟忠禅师、洛阳神照禅师。元和五年(八一○),至襄阳恢觉寺从灵峰禅师处得澄观《华严经疏》二十卷、《华严经演义钞》四十卷,阅后欣然,即便开讲。旋诣长安礼澄观请益。元和十一年(八一六),住终南山智炬寺遍阅藏经,三年后迁兴福寺、保寿寺。长庆元年(八二一),退居鄠县草堂寺,因寺在圭峰,世称“圭峰大师”,继杜顺、智俨、法藏、澄观之后,被尊为华严宗第五祖。其学强调教禅一致,以行在禅,教弘华严为职志。主要著作有《圆觉经大疏》三卷、《圆觉经科文及纂要》二卷、《华严纶贯》五卷、《禅源诸诠集》一百卷(今佚,仅存《都序》四卷)、《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一卷等。《宋高僧传》卷六、清续法《法界宗五祖略记》有传。 本论为针对韩愈《原人篇》而作,以对抗当时儒道二教对佛教的非难及排佛风潮。依《华严经》的宗旨,对儒道佛三教进行全面的评判总结,并对世界和生命的起源、社会对立的根源提出了新见解。 卷首自序总叙造论缘由,认为万物都有根源,人为天地人三才中最灵,更应知自身所从来。儒道二家只知近则乃祖、父传体相续受身,远则混沌一气分为阴阳而有三才、万物;此虽为孔、老至圣惩恶劝善之说,然未能穷理尽性,故为不达本源的权教。佛教兼通权实,就方便权说而言,佛法中也有说是前生造业受报得到人身乃至业、惑展转以及阿赖耶识为身的本源;这都只是不了义的权教之说,未明实义。今依内外教理,推究万法,从浅至深,会偏令圆,所以叫作原人。 正文分四篇: 一,斥迷妄。非难儒道二家的“物皆从虚无大道而生(或是自然生、或从元气生)”说。 二,斥偏浅。非难佛教中人天教的“业为身本”说,和声闻乘教的“色、心二法及贪、嗔、痴为根身、器界”之说,以及大乘法相教的“唯识所变,识为身本”说,大乘破相教的“身元是空,空即是本”说。 三,直显真源。依一乘显性教——即《华严经》,说一切有情皆有本觉真心,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此本觉真心即是宇宙万法的本源,所以一切有情本来是佛。 四,会通本末。把以前所非难的儒、道二教、人天教、声闻乘教、大乘法相教、大乘破相教,会归一源,认为都是一乘显性教的方便说。 在隋到初唐之间,教判树立了经典的价值体系。到了宗密的时代,禅宗诸派的价值体系亦告确立,而展开了禅相判释。在此过程中,成立了教禅一致的思想,也带来了从唐末到宋代盛行的教禅一致之学。《原人论》修改了法藏的五教判,在其中加入隋初慧远与智顗从教判中剔除的人天教,并在人天教中,包含了儒道二教的内容。站在佛教最优的立场,认为儒道二教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并把佛教的心性论导入中国固有的传统思想中,为三教融合打下了基础。 《原人论》的卷首,除自序外,有裴休序,作于唐武宗会昌元年(八四一)。注疏有宗密的自注及北宋净源的《华严原人论发微录》三卷,元代圆觉的《华严原人论解》三卷,明杨嘉祚删合的《华严原人论合解》二卷等,现均存。 ——陈士强、王雷泉等主编:《中国学术名著提要·宗教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 更多王雷泉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