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 第一集 |
 
海云继梦法师:华严禅行法--《禅修前行》 第一集 迈向佛陀的境界,这一次训练,我们是从凡夫到达悉达多太子在菩提树下的这个境界,他是怎么成就的,现在我们站在一个行者的立场,要想了解一个修行者怎么样子从凡夫透过,那个殊胜,不可思议的境界,他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他需要进行哪些工程,那么对于两千多年前的悉达多太子来讲,他当初是怎么成就的,我们现在可以说非常的茫然,那么大家又很期望,更希望能够很快的拥有像他一样的成就,可是我们也确确实实的看到,大家都很认真,但是在很辛苦的情况之下,几乎没有办法成就,所以非常的懊恼,我们现在首先要先跟各位重构,重新建构释迦摩尼佛当时他的环境跟背景,让我们能够真正的体会到,他的时代,他是怎么进行的。在他的时代里头,社会普遍存在者修行的风气,就像我们今天台湾社会,普遍存在着暴力的风气跟赚钱的风气一样,他有着一股风气存在,在台湾的这股暴力风气,我们姑且不论,但是台湾这一股积极赚钱的风气,事实上不能够说全部都错,那是世间人的一种用心的方法,但是,在两千五百年乃至三千年前的时代,悉达多太子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普遍存在着那一种精进修行的风气,所以现在你可以看到有很多人赚钱赚到钱,成为大富翁,那么就像悉达多太子当时认真修行以后,而有大解脱大成就的情况一样,你在脑子里头就是不能够说,当时只有一个人赚到钱,那你就弄错了。在悉达多太子的时代里头,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成就而已,就像我们这个时代里头,也不能够老是说只有王永庆赚到钱一样,跟他一样赚到钱的人那还很多,所以,你想要赚钱不是你的想法,你要去知道,那些成功者他是怎么赚钱的,同样的,你想要修行有成就,你不要用你的想法,你要知道那些成功者他们是用什么方法,这个背景你要先了解。 第一个我们要告诉各位的是,当时的人他们很认真在修行,你要先肯定这一点,换句话说,当时的人,他们已经拥有某一种基础条件了,这一种基础条件,你现在来讲,大概都没有具足,他的条件是什么,各位你有没有这样问过?我跟各位举两个例子,第一个,当时的人具有禅定的基础,你有吗?第二个,当时的人对于善知识的指导是绝对的服从,那么现在你有吗?第三个,是一个大家很难去体会的,就是在人与人之间,保持着绝对不跟人家冲突的这个基本条件,你有吗?我们现在的人啊,最大的特色就是要会跟人家冲突,不会跟人家冲突的人是叫做没有用的人,所以动不动就要跟人家起冲突,那在这个前提之下,你一切修行都是白费,就像你要做生意,你想要经营事业成功,凡是来到你这里的人,你都要跟他吵一架一样,看你怎么成功,不管是客户或者是员工,你有可能吗?而我们通常面对的群众,你并不这样想,你认为他哪里错了,相对于他的立场你才对,那我告诉你,你什么修行都别谈,因为基本上你已经弄错了,修行的本身是要修正我们自己,调整我们自己,你既然会跟人家冲突,那就表示你没有办法修正自己,没有办法调整自己,那你这样子已经没用了。 我们金属工业里头有一种金属,大家知道吗?古代在做锅子那种铁,叫做生铁,那种生铁不可锻,就是生铁,那个生铁不可煅,他成形就是那个样子,怎么讲都没用,你知道吗?我们有很多锅子就是那个生铁做的,你既然不能够修改自己,那你就跟他一样,没有办法调整,最起码你要加进一点所谓的热铁,要使他变成可煅的铸铁,不要是不可煅的铸铁,你这块材料假如是生铁的话,那你根本就没用了,你必须要可煅,所以第三个条件你要都不具足的话,根本没有用,他连一般凡夫的条件都不具足,那我们多少应该已经具足了这个条件,未必百分之百,但是也应该是要到达相当高的程度才对,而真正修行最难的,是你还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前面这一段距离,是你要修行的,关键是在这个地方,所以我们从60%能转,要把它提升到80%能转,到80%能转,你还要提升到90%能转,逐渐的到达100%都能转这样的地步跟这样的境界,那你才能够说好成就,剩下来的你才能够说,我要来找一个善知识完全依止他,要不然你去找一个天王巨星的善知识,不要两天你就跟他吵架了,因为你是不可转的,生铁嘛,你可以有一万零一个理由来说他的不对,甚至于你还可以把佛教的因果论拿出来套在他身上,要他下无间地狱,这个就是你第一个条件没有具足所产生的情况。那你更不用讲禅定了,你要从哪里修禅定?因为你的妄想那么多,哪有禅定呢?所以先把这些基本条件弄清楚,那么看看,我们是属于什么样的料子,你这个料子是属于可成就的还是不可成就的,或者你只是一个放空话的这样的货色而已,自己要先好好的,严格的评审自己,这个不要人家来定位,人家要定位绝对说你很好,你不修行则已,一修行很快会成佛,这个一定的,那你要到什么时候才要修行啊,那就没人知道,可是你自己会说我很精进,那些都是假修行。 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之下,我们看到,悉达多太子当时很多人都具足这个条件,而且,他又具有一个特别超人的能力,那就是反省的功夫,他很能反省,他这个人从凡夫到他成佛,我们跟他划分了七个阶段,你去注意看看,他的反省能力有多强,第一个,他生在王家,那富贵已经具足了。我们现在还要戒除贪,因为你还拼命先要贪,那么他已经到达不贪的地步,这一点你要先分辨清楚。 第二个他身体健康,他武功第一,所以他才能够在世界比武大会上赢得美人的放心,讨回美丽的太太,所以他很健康,我们现在有没有?我们现在还在怎么吃才健康,吃什么比较补,还要学气功,可见你的身体是七零八落。 第三个,当时他受的是宫廷教育,以当时的世界来讲,第一流的学者都到过他的宫廷来为他做教育,所以他的基本上文学素养,学术涵养是相当高深的,他不是不学无术之徒,所以他的知识领域非常的广泛,而且也非常的坚固,那么现在我们在反省自己看看,你到底懂多少?我刚才讲了一些什么..我看你,有听跟没听一样,你若没讲我还知道啦,你一讲我就糊涂了,知识领域固然不见得很偏,很生涩的东西,但是呢,基本上的你应该要具足。 第四个条件,他家庭生活很幸福,他感情生活非常的圆满,这四个条件是凡夫人天福报可以说他都具足,那么在我们来讲,你要具足这四个部分,就已经不简单了,今天我们跟各位讲,好多人在讲所谓修行,几乎在追求的就是这四个条件,而他超越了。 现在我们要跟各位讲,你从这个层面来看, 你必须超越这四个部分,假如身体不健康,你要怎么放下,假如你不够富有,你要怎么放下,不去追逐,假如你家庭的生活很幸福或不幸福,那不管他,你能不能把他摆开,你所受的教育不论高或低,知识够不够,你能不能把他放下,超越他,可以吗? 悉达多太子他虽然拥有但是他能超越,他并不执着,我们在座的各位,你不管有没有,我们希望你也能超越,不要执着,也不要自爱自怜,也不要自怨自叹,只怪我没有生在李家,你生在桃子家也一样,生在哪一家也一样,通通要超越。你能不能,他就是能超越,所以他才能够半夜爬墙出去,当然我们佛传里面讲的是很美了,他骑的马有四只翅膀,才会飞出城外,假如这样讲,事实上你就可以知道,悉达多太子这个孩子,在19岁的时候,这种年龄,相当于现在来讲,应该要算38岁的年龄了,他还那么调皮,他竟然能够翻墙出去,城门关着,他怎么跑出去的,不管是用软的用硬的,他总是逃出去的,不管他像春秋战国时代那样的装作公鸡叫,把守城人骗醒了,然后自己逃出去,或者人家不知道三更半夜的时候,他用个绳子,那这样子翻墙出去,或者怎么样我们不管,现在没有必要去推测,反正他用尽心思逃出城墙,然后出家去了。他有这种勇气,他能够这样反省,那么富裕的生活,那么幸福美满的生活,他经过反省以后,他能够超越,能够放下,这个是他第一个可贵的地方。 我记得小时候,我爸爸这样跟我讲,看你睡觉的那个神情好美、好甜,可是悉达多太子看到他太太睡觉并不觉得甜啊,也不觉得美啊,所以他出家了,我爸爸要是看到我睡觉不美不甜的话,我想他也会出家,因为你认为很甜很美,所以你就留下来了,他不认为,为什么?我想他不是只看一次,你看佛传大概就只看一次,那个太太生了小王子以后,他看到他流口水啊怎么样,人睡的像死了,就出去了。我告诉你啊,我们都看到对方睡觉的姿势,但是你就是不会起这种想法,我相信他结婚不多的时间,我想一年多一定有,因为又怀孕又生下来,那么要不要一年多的时间?一年多当中,在那么富裕的生活环境里头,他看他太太睡觉的情况,我想绝对不止一次,在这个当中他一再的反省,然后决定出离,才在那么一个夜晚当中,他越城出家,这是一个相当伟大的一种生命情操,你要能够感受得到,当然我不是鼓励大家都爬墙出去,你有大门可以走,不一定要爬墙。这种生命情操你要感受得到,通常我们都忽略了,他出家之后,第一个他就依止师父,虽然在当时,我们在现在来讲,叫做外道,可是在当时确是真实的师父,你不能说他跟外道学怎么样,因为当时他没有善知识啊,他离开家以后,就有人要教他去学了,所以我们肯定他一定拜访过很多的善知识,因为他在宫廷里头,听说有这样的修行人,可是他真的并没有接触到,我们从佛传里头大概可以看到,他的爸爸老国王很怕他出家,所以应该正式的修行人这一套应该没怎么教他,没有让他知道,应该是没有让他知道很多,但是就像我们一样,阴阳五行八卦,多少都听人家讲过,虽然你不见得会精通啊,但是多少听过,同样的他跑出去以后到处参访,花了六年的时间他学到了,这就是当时印度社会普遍存在的修行方法,那么他用六年的时间修学到最高的境界,也就是当时在印度所能学的他学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定,他到达这样的一个境界,可是,他的那一个反省的功夫,他在这里又发挥出来,他发觉非想非非想处定也不究竟,可是各位,你知不知道他怎么确定它不究竟呢?你要是没有修禅法,你绝不知道,所以我告诉各位,大家在听学佛法,绝大部分所听的都是佛教的常识,佛教的故事而已,就像佛传,你所听的都是故事,在这个地方,他到底凭什么断定,他所依止的那个师父所教的是不究竟?你知道吗?他凭什么断定?你假如连这个智慧都没有,你别想要成佛了,我告诉各位,他就有这个智慧,所以我常跟各位讲,孔夫子也是凡夫,跟我们一样,都是妈妈怀胎十月才生下来的,我绝对肯定,他的妈妈不会把他怀孕三年才生下来,假如他怀孕三年,你就应该知道,他妈妈把他生下来应该是一头牛,不是一个婴儿。同样的,大家都是妈妈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凡夫,那么这样的一个人,他到底在哪个关键点上,他做了正确的决定而成为圣人?现在悉达多太子他也一样,他跟当时印度的人是普遍的修学同样的东西,那么他在哪个关键点上使他出类拔萃?让人类万古的黑暗顿然点亮了明灯?那个关键点在哪里?这就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点,所以你要从佛教听故事上面来了解,保证你绝对听不到,你一定要从实修的过程当中去发现他,我们这个教材里头会教你,他是用六行观的行法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但是你要知道六行观是什么,六行观又叫欣厌观,欣厌,欣上地的,上一地的三个殊胜点,厌,厌此地的污浊点,这个叫六行。 我们一般来讲三界分九地,欲界算五趣杂居地,色界有四地,无色界也有四地,这样加起来一共九地,所以这个九地当中,那么一个行者怎么修呢?他就是运用这个五趣杂居地有三个缺点,那么初禅天有三个优点,那么运用这三个优点,把五趣杂居地的三个缺点给排除掉,然后进入初禅定,然后再用二禅定的三个优点产生信心,把初禅定的三个缺点产生厌恶心,要用欢喜心把厌恶心的部分给去除掉而进入二禅定,然后再用三禅定的三个欢喜心来把二禅定的三个厌恶心,三个缺点排除掉,这样子一再的转化,经过九个次第,九个层次,他进入到非想非非想处定,那个不是用讲的,是用修的,我们现在只对你讲说人家修到那里,那你修到这里,他的那个方法,到达那个目的的方法是什么你要把他找出来,你才有办法修,他现在,悉达多太子在他这个师父这里就修这个法,修到了非想非非想处定,比起当时他的师兄弟来讲,他年纪最轻,成就最大,有些人修了好久,好像在煮石头一样,煮了几千万年他还是石头,所以我们常跟各位讲,你要修行你就不要变成老油条,老油条就跟石头一样,再怎么煮他还是石头,没有用,那么他不一样,悉达多太子很快的就到达最高的终点站,可是他发现了,他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以后,没有东西可以比较,因为他在最上面了,最上面没有了,那没有他就没有办法比较,没有办法比较他还在三界内,不能出离三界,那要怎么办?他就是在这个时候,他发挥他的反省力,他要去找那一个,可以离开非想非非想处定出去的那一个是什么?他开始在找这个东西。 这是他用功的地方,我们现在,告诉你,台湾的佛教徒非常非常的可怜,第一个,人家没有法给你,你现在手上拥有的顶多只是做功课,早课晚课,你也跟人家五堂功课做的一塌糊涂,竟是修的人天福报,你就靠这样子早课晚课五堂功课你就能够超生了,你就能够什么,我告诉你一无是处,你要成就什么你说嘛,你以为什么定,有什么慧?有的话,说的好听一点,拥有很好的人天福报,因为你的修养很好,你不是在修行,真的修行要有一个行法可行,行法跟做功课不一样,做功课不叫行法,你功课做到最后就是,早上起来不做功课,今天整天怪怪的,所以早课一定要做完今天才有精神,到了晚上呢,晚课没做你就去睡觉你也睡不着,一定要爬起来再做一次,把晚课做完了去睡觉那很好睡,这个是做功课的心理安慰,这个不是行法,行法本身是要你用心,怎么去用心,使自己的生命品质得到去超越,这些外道他也能超越,才到达这么高的层次,那你有没有在超越嘛?做几堂功课念几个佛号,持几个咒,这样子叫做超越,是谁在看啊?你要了解。 所以他从这个地方发现不对,悉达多太子发现不对,他师父也没办法教了,那怎么办呢?他就 那个僧团,自己去精进,苦行,他用比在他师父那边所学到的更严格的苦行又修学六年,你要记得这一点,他的禅定功夫已经相当高了,在当时五印度来讲算是最高的了,然后他又六年苦行,昏倒了,被牧羊女把他救起来,这个时候你要知道,第五个阶段跟师父学,第六个阶段自己苦修,牧羊女救起来以后,他大概一身是病,因为他病到昏倒了,那你想想看,从一个一身是病的人要把他恢复健康起来,大概要多久的时间?所以你不能够说他一杯牛奶喝下去,羊奶喝下去然后就醒来了,就恢复健康了。我看羊奶不是仙丹了,要这样的话,所有病的人去喝羊奶就好了羊奶可能是很滋补的东西,可能是很营养的东西,但是一个身体非常弱的人要恢复健康一定需要一段时间,然后恢复健康以后,他就开始思索,我这个修行这样子对不对,万一我就这样死了,那我这样子出家修行对不对?他开始在寻找正确的修行方法,这是他第三个反省。 他这个反省发现一个问题,用这种苦行不对,你要记得,用这个苦行方法不对,但是你要知道,他已经透过苦行,他才发现苦行不对,今天假如我们还没有苦行,你千万不要讲苦行不对,你要记得这一点,我们现在很多人修行,哎呀,不要太重仪式了,那我劝你,先有仪式才讲不要仪式,尤其知识分子,听经啊,听经最好了,我是讲经的,我怎么不知道,但是你没有修行,听经不能成佛,你要记得,听经不能成佛,听经要能成佛,释迦摩尼佛应该是听经成佛才对啊,一定要透过修行才能成就,透过我们真实的生命改造才能够成就,你的生命没有经过改造,你不能够成为圣人,所以他在这个地方他发觉不对,他要什么呢?这个是一个关键了,所以他身体健康以后,佛传上面讲的故事,他这样讲,到尼连河洗了澡,洗了以后就往菩提树下走,这个拍电影很快,牧羊女把他抱起来,羊奶灌一口,一桶下去,然后他肚子撑起来以后,就开始到尼连河去洗澡,洗完澡就走到菩提树下,这个大概五分钟就可以拍好了,但是我告诉各位,这当中最少要经过一年的时间,尤其他内心观念的转化那是惊天动地的,这个地方记载文字没有办法把他交代清楚,他从富裕中来,然后放下富裕,到森林里去修行,然后放下一切,精进苦行,乃至一天,听说,吃一粒麻,一粒麦,这样过日子,那么现在他又要把他改变过来,过一个正常的生活,你要记得这一点,正常的生活,一个人色身所需要的必须要正常化,但是他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常常跟各位讲的,七菩提分八正道,所有的大乘经典讲到佛陀的境界,行者成就的境界里头一定有七宝池八功德水,那意思就是告诉我们心要浸泡在七菩提分里头,像七宝池那样。行要行在八正道上面就像饮用八功德水一样,这个是佛陀在这个时候他最大的转变,然后他这个转变以后啊,他一定有一个实习阶段,实习阶段,他自己要实习。心要泡在这个七宝池里面,七菩提分里面,是什么他怎么样把心安住在那里,制心一处,你要记得,禅修讲的制心一处范围相当广,每个人每一个阶段只能制心一处,那么他制心一处,这个时候他制心在七菩提分里面,我们初学禅,你没有办法,你也不要想那么多,你只要制心在鼻息当中就好了,然后行在八正道上面,因为他很广阔,我们初学你也做不到,所以你一定要安住道场,行者安住道场,你们进来就看到了,我写在那里了,性命交与龙天,色身交与常住,你不要停在八正道上,你还没有成就,你还没有那种功夫了,不要在那里,你就交给常住交给龙天。这是层次上不同的。那我们进来以后,你在这个地方好好用功,释迦摩尼佛这样的实习以后,他发现这个就对了,他开始进入第七个阶段的修行了,第七个阶段,所以他肯定,到菩提树下绝对可以成就,这个七菩提分八正道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第三阶段要讲的,法界三观,我们已经花了两次的时间讲了一百个小时了,前行十法讲了一百个小时了,后面的就是他境界的兑现,你知道吗?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融观,这里面三止三观交替出现的时候,那就是海印三昧,我们现在佛传讲的很简单了,就在那个境界中,他坐在菩提树下,那么他一再的深入,一再的深入,当然了,他一定是到达非想非非想处定,然后就在第七天的上午,天将黎明的时候,那是天空最黑暗的时候,突然间,所有的星星通通出现,天上变的特别的黑暗,很快的,星星开始就消退了,消退到只剩下寥寥的几颗,这个时候,东方已经白了,那一颗,最后的一颗星星在天边一闪,触动了他那微弱的目光,他就这样成佛了,你根本没有办法去了解他内心的澎湃,那种激荡那种震撼你根本体会不到。 这个你大概很难很难,甚至你根本没有办法去体会,我跟各位举一个例子,有个人,他说在一个珠子里头有无量的宝藏,他一直要把那个珠子打开,打不开。有一天,他在搬动东西,他一面想着要怎么样把这个珠子打开,因为他打开以后就有无量的宝,可是现在打不开,他又是无量的穷困,所以呢,他需要去工作,而且要做很粗重的工作,搬大石头,就在这个时候,搬大石头,他也在想着,这个珠子要能打开不知道多好,就在这样一面搬石头,一面想着要把珠子打开的时候,不小心珠子掉下来,他在慌张中,脚踩到珠子,就在这个时候,大石头掉下来,把他的脚给打烂了,但是,珠子也打破了,你能不能体会那种境界,脚被砸烂了但是宝藏又出现了,请问你,他要哭呢还是要笑呢?你知不知道那种心理状况是什么样子?脚砸烂了,是不是极端的悲哀,但是无量的宝藏又现前,又是他日夜梦寐以求的,那一种震撼你大概没有经验了,释迦摩尼佛投其毕生之力,要去追求那个境界,你能不能想象的到,各位,我们假设,今天坐下来,连续七天不动,痒也不能抓,厕所也不能上,肚子饿了也不能吃,那么开悟以后才可以动,那么到了那个时候精疲力尽,已经奄奄一息的时候,而且内心里头还不是那么颓废,他境界逐渐逐渐的逼近了,内心里头那一种影像一再一再的出现了,真空绝相止,真空绝相观,理事无碍止,理事无碍观,当然他那时候没有这些名词的出现,周遍含融止,周遍含融观,他还有次第,交互的出现,那些境界深浅程度不同,一再一再的出现,到了某一个阶段,刚好,那个心光射击他那个微弱的目光的时候,刚好卡到了,所有的境界都全部现前,静止,你知道吗?那一个境界的出现,我叫做心灵工程的满分状态,生命改造到这个地方才算完成,这个才叫做止于至善,我们现在,可以说大家都在追求这个境界,师父怎么样可以到达那个境界,我说法界三观啊,回去搞了老半天,一观也没有看到,你知道吗?你看不到了,直接过去没有用,你要记得,我为什么要讲这一段,他那个背景已经告诉我们了,基本禅定一定要有,所以我们这个训练当中,在这个地方,大概会用一个月到一个半月的时间跟各位说明,我们来进行基本禅定的训练方式,两个方式,一个叫坐禅,一个叫行禅,坐禅观鼻息,行禅观心法,坐禅观鼻息主要训练定力,摄心,行禅观心法,主要在训练觉性,当这部分完成以后,那你就可以有种种的修法,那才能够说念佛殊胜呢,还是参禅殊胜,还是持咒修密法殊胜,那有可能。因为你必须要在这个禅定的基础上来讲,那这个时候你才可以转入真正的大乘行法。那我们把他统称为六根觉性的训练。所以我们第一个阶段的训练是属于基本禅法,基本禅法选定的是数息观,那么六根觉性的训练,我们还是按照传统,我们会有一种演练,六根大致上,其他要靠你自己了,那就二十五圆通,我们全部打开,但是我们重点还在意根,念佛是谁,你要运用耳根圆通也可以,那我们不管,但我们全部讲过,简单的浏览一遍,这个地方大概也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剩下的时间,我们就要带入华严禅的训练,这次法界三观大概只能够跟大家简单的提一下,透过华严禅,你怎么样子进入法界三观,大概我们讲到这个地方,那以后,我们前面这个地方会逐渐的缩短,后面的部分会逐渐加长,大概未来的几年之内,华严禅跟六根觉性的训练都比较重,在过去或往后的话,那我们就以法界三观为主,所以各位你不要急的要从法界三观马上去成就,告诉你,绝不可能,你要想直接由法界三观去成就,是成就知识而不是成就佛法,成就修行的话,你基础一定要有,为什么我们要从基本禅定来呢?因为我们欲界,欲界的众生,他烦恼多,欲望多,妄想多,这个叫三多,各位你想想看,你要不是烦恼就是欲望,就是妄想,这三个,那么这三个要破除,必须要有色界的初禅定,这一点一定要有,你要不要二禅,三禅四禅,那是你个人的决定,但是初禅定一定要有。有了初禅定你才有办法止息一切妄想,有了初禅定你才能起观,要不然你只是观想,不是我们讲的观照,观想跟观照那个品质完全不一样,完全不一样,就好像有人拿那个叫做仿的劳力士手表,看起来很像劳力士手表,但是呢,他就是假的,观想是假的观照,而你可以发现,绝大部分人讲的都是观想,告诉你观想是妄想的一种,观照是不用想的,那你想要用观照,就必须要拥有真正的修行基础,没有禅定,无法观照。所以我们在讲禅修的时候都这样跟各位讲了,你基本上先把这个部分去具足,没有这个基础条件没有办法完成,这是我们在这个地方跟各位经常提到的。 所以大家在用功的时候你还是要从基础来,有了这个基础,你观照才能起,观照起那才有办法讲大乘行法,华严禅怎么训练那才有可能,否则都没有用,弄到最后,你都是一堆知识,一堆知识不是我们基本上的要求,我们跟各位讲,学佛有三个层面,三个立场。一个是求知识的,这个叫佛教学者佛教专家,或者叫佛学专家,那么另外一个就是讲故事的,像以前野台戏演戏一样,讲很多的佛教故事跟佛教常识,好像也有一些教化作用,所以经常讲一讲这些因果观,碰到坏人就多讲一些阎罗王的故事,碰到好人就多讲一些天王的故事,那么这些不是我们所要跟各位谈的重点,我们要讲的是第三个,修行的方法。佛教的修行方法,那么希望各位从这个地方来,拥有真正的方法,每个人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法门,但是你一定要找到,让法门现前,这是最重要的,这是第一个,那么这个部分你能够现前,我们下面讲的才有办法讲,所以,从明天开始的第二节课开始,我们就要跟各位讲行法怎么着手的问题,今天只是开场白,跟各位谈谈正行,我们今天这个道场,你要懂得,你要追求的是什么。不管你过去有没有学佛,基础多好或多差,那个都不管,你从现在开始重新来过,那才会知道自己要走的方向。好我们就讲到这里。
----------------------------------------------------------------------------------------------------------------- 更多海云继梦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