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林崇安佛学著作集 |
 
林崇安佛学著作集
一、佛法书籍类 01《佛教教理的探讨》(1990,慧炬出版) 02《佛教因明的探讨》(1991,慧炬出版) 03《西藏佛教的探讨》(1993,慧炬出版) 04《印度佛教的探讨》(1995,慧炬出版) 05《佛教的生命观与宇宙论》(1994,慧炬出版) 06《生活即禅修》(2000,内观教育出版) 07《阿含经的中道与菩提道》(2000,大千出版) 08《基本汉藏梵英佛学术语》(1991,慧炬出版) 09《藏文拚音教材》(1994,谛听出版) 10《藏文文法教材》(2004,内观教育出版) 翻译类: 11《定慧禅修法》(英译汉,2000,内观教育出版) 12《内观禅修手册》(英译汉,2000,内观教育出版) 13《实用内观练习》(英译汉,2000,内观教育出版) 14《正确的修行》(英译汉,2000,内观教育出版) 15《观呼吸与观四界》(英译汉,2000,内观教育出版) 16《圣妙吉祥真实名经广释》(藏译汉,2001,谛听出版) 17《宗义宝鬘论摘要》(藏译汉,2004,编入《佛教宗派源流与思想选集》,内观教育出版) 二、编辑类 甲、佛法与内观系列 (2000,内观教育出版) 1毗玛拉兰希法师、2孙伦法师、3达磨多罗、4隆波田、5阿姜念、6马哈希法师、7阿姜查、8摩诃布瓦以及9帕奥禅师的不同禅修方法介绍。(全编入内观丛书,2001,大千出版) 乙、佛法教学系列 (2003-2004,内观教育出版) 本系列将经论重新分段标点,使其段落分明,便于诵读、分析与比对。使用者将档案(见www.insights.org.tw)直接列印于A4纸张,依封面、编序、目录、正文、版权页之次第装订成册,即成完整的一本教材,由于内文为14号字,便于阅读。 A1《杂阿含经˙蕴品》 A2《杂阿含经˙处品》 A3《杂阿含经˙缘品》 A4《杂阿含经˙道品》 A5《杂阿含经˙弟子/如来品》 A6《杂阿含经˙八众品》 B1瑜伽师地论《摄事分˙蕴品并科判》 B2瑜伽师地论《摄事分˙处品并科判》 B3瑜伽师地论《摄事分˙缘品并科判》 B4瑜伽师地论《摄事分˙道品并科判》 C1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并科判》 C2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有寻有伺等三地并科判》 C3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三摩呬多等地并科判》 (三摩呬多地、非三摩呬多地、有心地、无心地、独觉地、有余依地、无余依地合刊) C4瑜伽师地论˙本地分《闻所成等三地并科判》 C5瑜伽师地论˙本地分《声闻地并科判》 C6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并科判》 D《瑜伽师地论˙摄释、异门、调伏并科判》 (摄释分、摄异门分、调伏事及本母事合刊) F1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五识身相应地、意地决择并科判》 F2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有寻有伺等三地决择并科判》 F3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三摩呬多等地决择并科判》 F4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闻所成慧等三地决择并科判》 F5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声闻地决择并科判》 F6瑜伽师地论˙摄决择分《菩萨地决择并科判》 G1《显扬圣教论简本》 G2《法蕴足论》 G3《集异门足论》 L 《长阿含经》 M1《中阿含经˙前六品》 M2《中阿含经˙中六品》 M3《中阿含经˙后六品》 N1《增一阿含经˙前五法》 N2《增一阿含经˙后六法》 S1《释迦牟尼佛传》原典选集 S2《法句经》选集 S3《本事经》与《经集》选 S4《原始佛典中的菩萨道》 U1《六祖坛经》选集 U2《般若经》选集 U3《现观庄严论略释细目》 U4《佛教宗派源流与思想》选集 Z1 林崇安佛学论文选集 Z2 内观教育集 三、论文类 单元1【佛法源流】 1a释尊的禅修过程(第四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2001) 1b释尊时期的分教和阿含经的集成之研究(内观教育,2004) 1b’从九分教到阿含经的集成略探(《法光杂志》173,2004) 1c阿含经的集成与大乘经典源流的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4期,1991) 1d《法句经》及其譬喻的演变略探(内观教育,2004) 1d’《法句经》的形成及其演变略探(《法光杂志》174,2004) 1e印度部派佛教的分立与师资传承的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3期,1990) 1f印度因明源流略探──从《大毗婆沙论》来考察(《法光杂志》81,1996) 1g《瑜伽师地论》内的异义及其编成(《法光杂志》158,2002) 1g’《瑜伽师地论》和《显扬圣教论》的内容架构及其编成(《法光学坛》2002) 1h六祖坛经的祖本及其演变略探(《法光杂志》172,2004) 1i《本事经》的经型及其编集的研究 1j《增一阿含经》的经型及其编集的研究 1k印度佛教密宗的传承与发展(世界显密佛学会议,1986) 1l西藏佛教后弘时期之源流与思想(西藏研究会讯4,1987) 单元2【佛学义理】 2a《阿含经》中所建构的佛教知识系统(《佛教图书馆馆讯》31期,2002) 2b从《罗怙罗经》来看佛法的教学(佛学学术研讨会─佛学与人生,2002) 2c《长阿含经》和《长部》的核心教导(《法光学坛》2003) 2c’《长阿含经》的【三学•定型句】(《法光杂志》165,2003) 2d《杂阿含经》的探索(《法光杂志》91,1997) 2e《阿含经》的成佛之道(《法光杂志》96,1997) 2f受念住的研究(中华佛学学报,第9期,1996) 2g《坛经》中的阿含精神(《法光杂志》144,2001) 2h《杂阿含经》经文的厘正初探(圆光佛学学报,,2004) 2i《阿含经》的菩萨道──兼论《般若经》的出现(内观教育,2004) 2j从〈菩萨地〉来看菩萨道(内观教育,2004) 2k《阿含经》的中观见(普门杂志205,1996) 2m制戒十利和小小戒可舍的探讨(圆光新志,78,2004) 单元3【禅修与生活】 3a人间净土的达成(第三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1997) 3b禅修对现代生活的适应(第九届国际佛教学术会议,1999) 3c生活禅、动态内观与念佛(第二届两岸禅学研讨会,1999) 3d从佛法看生命教育的实践(《宗教与生命教育》学术研讨会,2001) 3e「觉之教育」的实践原则及方法(「觉之教育」学术论文研讨会,2000) 3f佛教心理学的实践面(佛学与人生佛学学术研讨会,2003) 3g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中华佛学学报,第10期,1997) 3h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中华佛学学报,第11期,1998) 3i内观禅修的探讨(中华佛学学报,第13期,2000) 3j西藏大手印的思想(政大民族学报21期,1994) 3k止观的实践──兼评《菩萨道次第广论》的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政大民族学报22期,1996) 单元4【哲学与因明等】 4a汉藏的佛性论(收于《佛教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三民书局印行,1995) 4b佛教存有论和认识论的核心命题(《法光杂志》177,2004) 4c佛教的心性论及其特色(法光,2004) 4d《坛经》的心性与佛性略探(内观教育,2004) 4e佛学研究法及其特色(法光,2004) 4f评析藏传逻辑论式(欧阳无畏教授逝世八周年纪念论文集,蒙藏委员会,2000) 4g以科学的譬喻来看佛法(内观教育,2004) 4h佛法与现代科学(1990佛光山国际佛学会议) 4i藏文之英文及罗马字母对音分析(西藏研究会讯2,1986) 4j正因与似因的探讨(西藏研究会讯10,1990) 4k成立「量士夫」的论式分析(西藏研究会讯12,1991) 单元5【短文与演讲】 5a初善、中善与后善(2000,9) 5b世出世间(2000,11) 5c精进(2002,11) 5d经行的重要(2003,6) 5e播下圣者的种子(2003) 5f拘舍弥事件的化解(2004,5) 5g锁定目标(2004,3) 5h慈心观的重要(2004,9) 5i内观的法流(2003,6) 5j培养内观的能力(2004,9) 5k生活与禅修(讲于行政院中谛禅学社,2001,8) 5l生活中的禅修(讲于法光佛研所,2000,3) ------------------------------------------------------------------------------------------------------------ 更多林崇安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