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傅味琴:恭礼弥勒不败尊 慈心常与众生乐(2007年弥勒菩萨圣诞开示) |
 
傅味琴:恭礼弥勒不败尊 慈心常与众生乐(2007年弥勒菩萨圣诞开示)
恭礼弥勒不败尊 慈心常与众生乐(1) 傅味琴讲于2007.2.18(大年初一,弥勒菩萨圣诞日) 修好慈心,与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本次提要: ■ “道之初步”必须“正”,初一错当初二,一年错完 ■ 对众生慈悲,众生才有快乐 ■ 求人生福报,求到的实是“止痛药” ■ 体胖腿短就跑不快,修苦行才能乐速通行 ■ 烦恼总相就是愚,贪瞋合起来就是痴 ■ 修好慈心,与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道之初步”必须“正”,初一错当初二,一年错完 今天是大年初一,既然称大年初一,我们不能光是说,要有行动。大年初一的大是要我们发大心,菩提心才叫大。初一是一年的头一天,好比我们在菩提大道上,第一步就不能走错。必须要做到“道之初步正”,稍微斜了一点,就会越走越斜。今天的佛弟子,由于不肯学佛法,喜欢听邪师邪说,结果越走越邪,邪了就要颠倒,把对的说成错的,错的说成对的,所以修行就没希望了。如果你把初一当初二,必然会把初二当初三,一年错完,所以第一步最要紧。 对众生慈悲,众生才有快乐 今年是猪年,我们对猪应该要慈悲,对猪慈悲不杀,猪才有快乐。现在画出来快乐的小猪,其实把猪开玩笑。如果人不对猪慈悲,猪长大了还不是被杀掉吃掉。所以众生就是这个规律,凡是在人生路上,往往快乐在前面,痛苦在后面。我们今天修行了,目的就是不要痛苦,也不要快乐,两个都不要。我们常说修行是为了离苦得乐,这个乐可不是众生享受的乐,而是修行人觉悟的乐,众生以享受为乐,修行人以觉悟为乐,性质不同的。 求人生福报,求到的实是“止痛药” 有些人只知道佛门主张离苦得乐,进佛门烧烧香,最好菩萨保佑他发发财,供他享受,表示他离苦得乐了,这是搞错了。众生应该说全是痛苦,人天福报仅仅是痛苦里给你加一点快乐,这叫止痛药。比如我这几天因为劳累过度,牙疼得厉害,老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我吃了一点止痛药,不疼了,我就快乐,时间一过又疼了,人生就是这样。 体胖腿短就跑不快,修苦行才能乐速通行 猪为什么跑不快?你看它胖得要命,从不知道减肥,(众笑)腿又短,怎么跑得快呢?修行人要把胖的身体减减肥,腿练练长,腿长了好行啊,一个修一个行就叫修行,谁修得最快?修苦行的人最快,因为修苦行不会成大胖子,所以能达到“乐速通行”。现在能修苦行的人也可算是贤圣僧了。听说从前有个和尚,礼佛的时候根本弯不下去,胖得来走一步喘一步苦得很啊。 烦恼总相就是愚,贪瞋合起来就是痴 今天也是弥勒菩萨的圣诞,弥勒菩萨又称慈氏菩萨,因为他修慈心成就。慈就是予乐,要给众生快乐,不要让众生受苦。老话说“损人不利己”是最愚蠢的,可是我们烦恼一来,尽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愚蠢得不得了,所以愚是学不得的,愚了就会蠢。佛门不知从哪个时候开始,有人主张学愚,学愚的人学成傻瓜倒也罢了,偏偏学成傻瓜的很少,学愚越学烦恼越重,事情全做错。愚人干的事情往往是损人不利己。损人利己是卑鄙,损人不利己是愚蠢。烦恼总相就是愚。说起来烦恼有贪瞋痴,痴就是愚痴,痴哪里来啊?贪跟瞋合起来就是痴。一起烦恼,伤害了别人,别人被你气死,你自己也气得两只手发抖,岂不是损人不利己?愚人看问题都是片面的,他只看到别人被他搞苦了,他觉得这就是我的成功,怎么不看看你自己也在痛苦里啊!愚人经常拖人下水,你把人拖下水,可你也掉在水里了。 修好慈心,与人快乐自己也快乐 如果我们给人快乐了,我们自己也会快乐,修慈就是起这个作用。假如你肯利人,也就在利己了,你只要修一个慈心,利人利己完全具足。弥勒菩萨入的定就是慈心定,他专修慈心就入定了,叫慈心定。 恭礼弥勒不败尊 慈心常与众生乐(2) 傅味琴讲于2007.2.18(大年初一,弥勒菩萨圣诞日) 修慈心的人,必须修好对人的恭敬心 本次提要: ■ 弥勒菩萨的精神,在“恭贺新禧”里就能找到 ■ 修慈心的人,必须要修好对人的恭敬心 ■ 没有恭敬心,就没有平等心 ■ 因为我恭敬学生,所以学生才对我恭敬 ■ 不起分别心,哪有净与不净,接受真理的人,就懂得娑婆世界就是净土 弥勒菩萨的精神,在“恭贺新禧”里就能找到 今天我们都称为新年,后来嘛改称春节,因为搞了一个阳历新年,成了两个新年,所以后来就把农历新年改为春节了。两个新年也麻烦,有人每年过生日要过两次,一个是阳历生日,一个是阴历生日,你看麻烦不麻烦。但我们是中国人,按照中国的风俗,今天才是真正新年。你要问弥勒菩萨的精神哪里去找,就在每年第一天里找,你能把第一天的精神一直修下去,你就实践了弥勒菩萨的精神。大年初一,咱们见面头一句话就是“恭贺新禧”。 修慈心的人,必须要修好对人的恭敬心 有人只会说,想也不想,修也不修,这太可惜了。这就是叫你给人快乐,对人修慈心呀!有人想修修不起来;有些人思想非常单纯,单纯得有点像机器人,以为要修慈心,我就拿点钱出来,这个给一点,那个给一点。好事人人会做,对人的恭敬就不一定人人都修得起来了。你恭敬人,人就感到快乐,所以修慈心的人,必须要修好对人的恭敬。每个人都喜欢受人尊敬,你一起恭敬心,你布施功德就大了,这不是布施钱财,而是你把一颗心都布施给他了。 说一句启发的话,人们常说,“你心中要有我”,啥意思?说:这是年轻人谈恋爱。真正说起来,是要你对人有恭敬心。爱是靠不住的,因为爱会变,恭敬才会长久。恭贺新禧,第一个字就叫你修恭敬,你不恭敬人,你给人家一点钱不稀奇的,钱多的人拿出一点钱,就像牛身上拔根毛。没有恭敬心,你布施人家钱财,至少有个观念:我富你穷,是我给你钱。 没有恭敬心,就没有平等心 没有恭敬心就没有平等心,你们常说“我这个平等心总修不好。”那么你恭敬心修好了吗?恭敬心修不好,哪来平等心? 有人错误地理解:我恭敬他,认为他比我高,这不叫平等心。恰恰相反,平等心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比如我们修观的时候,观眉间放光,一丈远光景有个莲花宝座,莲花宝座上坐的是释迦佛,或者文殊菩萨,或者能海上师,要观得比自己高。有人想这不是不平等吗?这就是平等,因为你恭敬释迦佛,恭敬文殊菩萨,恭敬能海上师,你想跟他们学,你最后想得到什么成就啊?最后想跟上师跟佛菩萨一样,那不是平等了?平等是这么理解的。我们今天还没有成就,我们第一步就应该修恭敬,只有恭敬才能达到平等。说一句容易明白的话,你恭敬人,人也会恭敬你,那不是平等了吗? 因为我恭敬学生,所以学生才对我恭敬 世俗上人不懂佛法,对佛门的修行往往想不通。比如我们对能海上师清定上师非常恭敬,有时候连佛门里的人也想不通,“你们对上师这样恭敬,我们可没做到。”现在能海上师、清定上师圆寂了,闲话说到我身上来了,有人说:“这些学生对老师这么恭敬啊!”也不知道这话到底算是羡慕还是妒嫉,意思是应该的还是不应该的,我也不去研究了。不过我回答他一句话:因为我对学生恭敬,所以他们才对我恭敬。 你们会握手吗?握手很有道理啊,两个人要握手,你得先把手伸出来,你一伸手,他也伸手,你不伸手,他也不伸手。所以修一切功德都要主动。弥勒菩萨对每个人修慈心,就是心里对每个人都恭敬。 不起分别心,哪有净与不净, 接受真理的人,就懂得娑婆世界就是净土 再讲恭贺新禧的“贺”。贺喜的时候你总要表示一点意思,送送礼呀。当然我们不主张世俗的礼尚往来,那太麻烦了,浪费时间。不过世俗上的一切,看你怎么去理解?理解得好就是好,理解得错就是错。如果你理解得好,一切都清净,理解得不好,一切都不清净。实际上事情只是一个,因为是不同的心态,就变成了两种不同的性质。即使是两种性质,事情还是一个,所以叫不垢不净。众生不净,那是众生自己搞出来的,实际上整个法界没有不清净的。接受真理的人就懂得娑婆世界就是净土,不懂得这个真理,你必然会离开娑婆世界去找净土。经书上有句话:心净则土净。还不是因为你起了分别心才有净与不净,不起分别心,哪有净与不净?狗喜欢吃人的大便,你别小看它,它并不是傻瓜,它吃大便的时候跟人吃米饭时一模一样。所以起分别心的人不可能到净土,只可能到天堂。要知道即使你往生进入了莲花,你分别心不打掉,莲花是不开的,花开见佛没有你的份。 恭礼弥勒不败尊 慈心常与众生乐(3) 傅味琴讲于2007.2.18(大年初一,弥勒菩萨圣诞日) 为我是众生,为众生是菩萨 本次提要: ■ 为我是众生,为众生是菩萨 ■ 发财是要把财发出去,世人活着收财,死了收骨头 ■ 法供养第一,佛弟子要把法财发出去,才是佛弟子的发财 ■ 众生满身臭气,佛弟子要重新做人 为我是众生,为众生是菩萨 清净的“贺”没有什么不好,为名为利,狭小自私的贺,那就不好了。贺字怎么写?上面一个加,下面一个贝,这是世俗上送礼的意思,你给他加一点钱,他就能快乐,因为富总比穷好。所以你要使别人快乐,你得修布施,菩萨修的六波罗蜜以布施为第一,你没有布施的心,后面修不好的。有人想劝人家布施,为了他修得好,“哎,你布施我点钱呢!”又搞错了,叫你布施他,不是叫他布施你。菩萨是一切为众生哪有我啊?为我是众生,为众生是菩萨。所以现在世间上都搞错了。 发财是要把财发出去,世人活着收财,死了收骨头 再比如年初一,现在大家都不大说恭贺新禧了,改说恭喜发财,连发财都搞错了,发财应该是把财发出去,这个发是收发室的发,现在发财不是把财发出去,财要进来叫发财,你说颠倒不颠倒?那叫收财不叫发财。你们以后给世俗上人纠正纠正,你问他“今年发财了吗?”他说“今年我赚了二十万。”那你是收财,不叫发财。有个丈夫不信佛,妻子信佛,两人闹矛盾。妻子说:“你赚了钱去发发财呢!”他说:“我已经发财了。”“你这是收财不叫发财!”他说:“我赚钱目的就是要收财。”妻子冒火了:“收你的骨头!”她恨丈夫不争气,只知道收,不知道发!世俗上人就是这样,一辈子收财,死了叫亲人收骨头。只知道收啊收啊收,我看你也用不着大便了,只知道吃不知道大便,能活得好吗?修行也是如此,只知道取不知道舍,能海上师说这叫半边用功。所以人天福报可以求,别忘了发发财。 咱们在湖北时,有个做木工的,家里也不富裕,年初一咱们两个学生给他家送了两碗汤团,他一定要给两个学生一人一个红包,每个红包里二十元,我们学生有个规矩,不得收人家的东西,所以怎么也不要。你不要他偏要给,搞得很紧张,最后他说了一句话:“你不拿,我就发不了财了。”这才是真正的发财。 法供养第一,佛弟子要把法财发出去,才是佛弟子的发财 今天我要告诉大家,法供养第一。你们都是来听法的,今天年初一,我刚才还想今天牙痛还没好,我到底休息还是给你们讲法,一想到要发财,我还得给你们发一发呀,所以又讲了一些佛法给你们听。法供养第一,佛弟子以佛法为财,所以佛法称“法财”。我们今天有个崇高的理想,把自己学到的佛法发出去,这才是佛弟子的发财。你们今天来这儿不是做生意,你们赚不到钱的,你们是来赚佛法。我们修行人,佛法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财宝,我们把佛法的财宝加在众生身上,就是对众生的护惜,就是对众生真正的慈心。对众生的慈心,必须以佛法去解除他们的苦恼。 众生满身臭气,佛弟子要重新做人 恭贺新禧的“新”呢,就是要重新做人,说“我已经做人了,还要重新做人?”你做人做得像啥个样子?咱们今天是人道,走的道都是人的道,人不像人样,总要惭愧吧。走在人道上就要像一个人的样子,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从今天开始好好做人,做一个新人。过去种种犹如昨日死,今日种种犹如今日生。什么新人?断烦恼你才会变新人。我们无始以来做众生,做得老资格了,所以称老众生,从来也没有新过。全身肮脏,一个脸就肮脏,嘴唇涂了口红,贪;眼露凶光,瞋;脸上麻子,涂点粉去掩盖掩盖,痴。你掩盖得了吗?一个脸就是贪瞋痴的脸!涂来涂去,晚上不洗掉,明天早晨就发臭,所以众生满身是臭气啊。 恭礼弥勒不败尊 慈心常与众生乐(4) 傅味琴讲于2007.2.18(大年初一,弥勒菩萨圣诞日) 自称大乘,却不懂佛法,成了无知小儿 本次提要: ■ 家是臭气冲天,所以臭从家里来 ■ 皈依三宝是你新生的第一天,再去学外道,就成了邪众的同类 ■ 修菩萨法,布施第一,证到般若智慧才圆满 ■ 小乘大乘都不能忘记修行的总原则——断烦恼 ■ 自称大乘,却不懂佛法,成了无知小儿 家是臭气冲天,所以臭从家里来 臭从哪里来?请问你从哪里来?“我从家里来”,那么臭也从家里来。家是什么?家是臭气冲天,怪不得咱们人人都臭。家字怎么写?上面一个宝盖头,就像房子,下面是豕,就是猪。这种房子在少数民族地区还看得见,铺一块板,或者是竹排,竹排底下养猪,上面睡的是人。猪的臭气一直往上薰,这就是家,那不是臭气冲天吗?你说“现在两样了,我家床底下不养猪”。没有猪的臭,也有铜臭。你不相信,拿张钞票来闻闻,香的还是臭的,每个肮脏的手都摸过,还香得出来吗? 皈依三宝是你新生的第一天, 再去学外道,就成了邪众的同类 所以当你皈依这一天就是你新生的一天,重新开始做人了。可是现在末法时期的佛弟子,实在不像样,连皈依都不知道皈依啥?可惜不可惜?只知道皈依三宝,既然佛法僧是宝,那么你问他“佛为什么称宝?”“因为佛保佑我啊,所以称宝”,唉!保佑的保不是那个宝,佛觉悟圆满才称宝,你觉悟了没有?“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 有些信佛的人还在学外道,还跟巫婆神汉搞在一起,还在干坏事,你觉悟了没有?“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法是宝,因为法能够使你烦恼寂静下去,那么你寂静在哪里啊?寂静从法来,当然寂静在法上,你寂静了没有啊?不要说长期烦恼,有的还犯戒嘞!连皈依戒都破掉了,去听《太上老君感应篇》,还讲《太上老君感应篇》,那是外道呀!离开了法哪有寂静? “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众”,你去跟外道学,你就是邪众的同类。邪都是走错路,邪的结果都是害人的,即使他是好心引导,方向错了也是害人,再好也不能脱离生死轮回。所以做一个新人至少要从三皈依做起。 修菩萨法,布施第一,证到般若智慧才圆满 今天是弥勒菩萨生日,我们应该修菩萨道。六波罗蜜以布施波罗蜜为第一。要从布施做起,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最后从禅定中证到般若智慧圆满。 小乘大乘都不能忘记修行的总原则——断烦恼 小乘大乘其实是一样的,法无高下,仅仅心有大小。声闻乘的四谛法,菩萨乘的六波罗蜜总的目的就是为了断烦恼,就好像西医中医,总的目的为把你病治好,一样。你发大心修声闻乘法,这个法就是大乘法,你为个人诵大乘经典,大乘也变小了。法是根据你的心的,所以修六波罗蜜的人也不能忘记一个总的原则——断烦恼。 自称大乘,却不懂佛法,成了无知小儿 你不布施人家,却叫人家布施你,你这叫断烦恼吗?这是在增加贪欲。受了戒不持戒,还喝酒,你这叫断烦恼吗?忍辱,你发脾气尽叫人家忍!口里不说,心里在想,“怎么啦?我发脾气你也发脾气,你是修行人,发什么脾气啦?”叫人家忍,自己不忍,这叫断烦恼吗?禅定,一修禅定,傻乎乎的,尽打妄想。”问他:“打啥妄想啊?”“我想娶个媳妇。”那叫断烦恼吗?修般若波罗蜜,连“般若”两个字也不懂,“波罗蜜”也不懂,自称大乘的人,佛法都不懂,算什么修行人?真是无知小儿。一个修六波罗蜜菩萨法的变成了无知小儿,还像样吗?无知小儿就是这样,有一次社会上请我开禅定班,妈妈带了个小孩来,说:“我孩子不会吵的。”果然没吵,我讲课,她很安静啊,后来我讲到“波罗蜜”,她笑了,意思是:波罗蜜我听懂了,就是水果店里买来的菠萝蜜。 恭礼弥勒不败尊 慈心常与众生乐(5) 傅味琴讲于2007.2.18(大年初一,弥勒菩萨圣诞日) 弥勒菩萨与众生乐, 所以能打败烦恼,称“不败尊” 本次提要: ■ 走生死流转的路可要不得,佛弟子要做一个断烦恼的新人 ■ 外貌庄严心慈悲,这就是“禧” ■ 修行人内衣打补丁,世俗人穿破衣称时髦 ■ 有威仪是细,没有威仪就是粗 ■ 有智慧才叫庄严,一问三不知,连法上都不庄严 ■ 弥勒菩萨与众生乐,所以能打败烦恼,又称“不败尊” ■ 从年初一开始,大家要大慈大悲愍众生,以智慧来庄严自己 走生死流转的路可要不得, 佛弟子要做一个断烦恼的新人 最后跟你们区别一下,“新”不是社会上讲的新人的新!社会上讲一对新人,是指新郎新娘,可能今天结婚的人特别多吧。那个“新”修行人可要不得,那个“新”是重新开始流转生死。我们今天是要做一个断烦恼的新人。 外貌庄严心慈悲,这就是“禧” 禧呢?左边“礻”,意思跟“祈求”有关,右边是欢喜的喜。喜最容易被人接受,心里要欢喜要慈悲,外貌要庄严。年初一都知道穿一件干净的新衣服,那么到底心里欢喜不欢喜啊?心看不见,脸看得见,笑嘻嘻就是心里欢喜,脸上笑容收起来了,心里不欢喜了,过一会儿又笑了,也好,总算太阳又开出来了。过一会儿又是阴天了,又过一会脸上又开太阳了,不稳定,修行人就要修一个稳定。你要做到天天欢喜,时时刻刻欢喜也容易,你想想听法时听到的法义,你心里的太阳就开出来了。 修行人内衣打补丁,世俗人穿破衣称时髦 年初一衣服要整洁,整洁就是礼貌,整洁就是庄严。不要像要饭的那样,邋里邋遢的,众生看见了也不喜欢。修行人外衣要庄严,内衣可以打补丁。打补丁,因为我是修行人,外面穿得庄严,为了让众生欢喜。有些佛门里的人故意反做,外面破破烂烂,里面全是高级的新衣服,意思:“你看我多可怜,供养我一点吧!” 衣服非但要整洁而且要庄严。我举个例子!你们既然有了就算了,买的时候要买得庄严一点,裤脚管上东一个口袋西一个口袋,这啥意思啊?这种衣服叫庄严吗?有一年我在深圳,一个学生叫我住在他家里,我看他有一天穿条短裤,裤脚管已经破得一块块都要掉下来了。我想他怎么这么穷了?据说这是最时髦的。(众笑)颠倒了,学要饭的算最时髦了。 有威仪是细,没有威仪就是粗 衣服还是小事情,更庄严的,修行人处处要有威仪,有威仪就是细,没有威仪就是粗,到佛门来修行,样样要细,不要粗。有些修行人,粗得不得了,走路摇摇晃晃,脸不洗干净,说话也不走到跟前说,像世俗上老奶奶,喊起小孙子来,拉开了嗓门,“阿狗阿狗啊!”进了佛门也是拉开喉咙叫“黄居士啊!”这样不庄严啊!连恭敬合掌都要庄严,恭敬合掌,两手合十当胸,有的合掌在额太高了,有的合掌在腹太低了,(模仿样子,众笑)庄严吗?说话不要缩鼻子,不庄严,也不要擦鼻子,(模仿样子,众笑)不庄严。笑可以,不要张开血盆大口,不要仰天大笑,哈哈……也不要蹲下去捧着肚子笑,咯咯……。哭的时候文雅一点,擦擦泪就可以了,不要像有的老奶奶一定要坐在地上,一面拍地一面叫,叫得还很好听,像是唱戏“唉哟唩!乖乖啊!”喜怒哀乐,人之常情,庄严一点,看人总要看的!生了眼睛哪有不看的?看得庄严一点,不要眯起了眼睛看。(模仿样子,众笑)不要睁大了眼睛看。(模仿样子,众笑)有耳朵总要听,不要斜着耳朵听。 有智慧才叫庄严,一问三不知,连法上都不庄严 更重要的,有智慧才叫庄严,比如说,有个人佛法不太懂,问他一句,回答不出来,两句回答不出来,三句回答不出来,一问三不知。什么叫《心经》?这经在心里叫《心经》,连法上都不庄严。能懂佛法才叫真庄严。 弥勒菩萨与众生乐, 所以能打败烦恼,又称“不败尊” 恭贺新禧都给你们讲完了,从年初一开始,大家学学弥勒菩萨的庄严。弥勒菩萨处处与众生乐,所以才能打败烦恼,又称“不败尊”。我们供出来的弥勒菩萨,是真正的弥勒菩萨,这是天人相。一般庙里的大肚子弥勒菩萨,原是中国的一位布袋和尚,传说他是弥勒菩萨化身,真正弥勒菩萨就是天人相。 从年初一开始,大家要大慈大悲愍众生, 以智慧来庄严自己 今天讲了这么多,总结起来一句话,大家从今年第一天要“大慈大悲愍众生,相好光明以自严”。心要慈悲,以智慧来庄严自己,这才是我们修菩萨法的人应有的慈悲和庄严。今天讲到这里。 ---------------------------------------------------------------------------------------------------------------- 更多傅味琴居士佛学内容 ---------------------------------------------------------------------------------------------------------------- |